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最新章节 >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12节

  所分析和评价。他说:

  阮元迭作旧体者,然其为南北书派论,深通此事,知帖学之大坏,碑学之写法,南北朝碑之可贵。此盖通

  1陈康:书学概论,武汉市古籍书店复印,第26页。

  2艺舟双楫,第141页c120页。

  3艺舟双楫,第141页c120页。

  4同上。

  5同上。

  6同上。

  11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01

  人达事,能审时宜,辨轻重也1。

  由于阮元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见碑犹少,未暇发撝”

  2。到了乾嘉以后,金石学大盛;嘉道以后又新出土许多南北朝碑刻。包世臣在此基础上,继承了阮说,提倡碑学。康有为指出:

  泾县包氏以精敏之资,当金石之盛,传完白之法,独得蕴奥,大启秘藏。

  著为安吴论书,表新碑,宣笔法,于是此学如日中天。

  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3。

  康有为在阮元c包世臣的基础上,力主尊碑轻帖,推进书法美学理论的发展。

  书法精论一书评价说:“学秦篆汉书者,代有其人,而多以楷法为之,伤于板滞,清人始能近古。六朝碑版则己矣失传,至清郑燮c金农发其机,阮元导其源,邓石如扬其波,包世臣c康有为助其澜,始成巨流”。

  4

  特别一提的是,包世臣的艺舟双楫中的书学理论,有其独到见解,在书法史上有重要地位,带有终结的意味。清代对书法的研究及著作,比明代更有成效,更趋专精。其中有偏重赏鉴的,如孙承泽庚子消夏记c高士奇:江村销夏录c安岐:墨缘汇观等,有偏重于考据的,如万经

  1广艺舟双楫,第141页c120页c9页c10页。

  2艺舟双楫,第10页。

  3广艺舟双楫,第10页。

  4丁文隽:书法精论,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年版,第69页。

  120

  40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万隶偶存c王澍淳化阁法帖考正等,有偏重于书写技巧的,如汤武:书法正传c戈守智:汉溪书法通释c朱履贞:书法捷要等,还有偏重于书法史的,如厉鹗玉台书史c震钧清人书人辑略等。然而,包世臣的书论,属于兼收并蓄者。其中包括论书体c论书绝句c历下笔谈c国朝书品,删定书谱c十七帖疏证c邓石如传等。即使后来的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也不如包世臣这样“兼容并蓄”。当然,包世臣的著作也有不足和失之偏颇之处,正如后人所指出的:“论执笔之法,有所谓笔画有中线之说,自诩为创见;论碑帖则抑帖扬碑,而对孙过庭书谱则有所疵议,其删定之文,亦未为允当。”

  1这段评论,还是切中包世臣书论中的要害的,这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1汤亦吾编:书法丛谈,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1页。

  12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01

  第二部分 太平天国美学思想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凭借其从中英南京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等所取得的特权,在政治c经济c文化各方面向中国渗透。清朝政府横征暴敛,增加赋税一至三倍以上。地主阶级加重压榨,兼并土地。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从1841至1850年道光二十一年至三十年

  ,各地起义达一百多次。

  在社会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一说未形成组织

  ,秘密进行反清活动。

  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

  ,他率众约二万人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武装起义,经过二年的艰苦卓绝的征战,打倒南京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以太平天国为号。在与清王朝奋战的十多年中,攻克了六百多个城市,力量发展到十八个省,大半个中国都受到这场农民革命的洗礼,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入侵势力。

  最终虽则于1864年在清王朝和帝国主义列强镇压下失败了,但它的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举世公认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而且“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

  122

  60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1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在军事上c政治经济等方面给封建统治以摧毁性的打击,同样在思想文化领域也进行了激励的扫荡。这些都为洪仁美学思想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坚实的基础。如果说太平天国是中国和亚洲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农民革命的话,洪仁美学思想作为这一次农民革命的思想文化遗产,更能显出它的可佩和珍贵。

  1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2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01

  第四章 洪仁

  洪仁1821864年

  ,洪秀全的族弟,“拜上帝会”

  最早的参加者之一。

  1851年金田村起义时,他奔赴广西,因太平军已经转移,只好折回广东。

  1853年,他被迫离开家乡,逃往香港,在外国传教士处教书。

  1854年,他准备取道上海前往天京南京

  ,又因中途受阻而未能遂愿,仍折回香港任教,直至1859年。

  在此期间,洪仁有机会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成为他后来美学思想来源之一。

  1859年春,在历尽艰难险阻和长途跋踄以后,他终于来到天京。

  他深受洪秀全的器重,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务,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美学思想散见于资政新篇,戒浮文巧言谕1及军次实录等书中,这些著作都是他执政时期撰写的。

  1864年6月,天京陷落,他从安徽护送幼主出走,不幸中途被俘。同年10月,在江西南昌慷慨就义。

  1戒浮文巧言谕,由洪仁c蒙时雍c李春发三人在1861年联合发布的。

  124

  80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第一节 美分高下,崇尚“新天新地新世界”

  洪仁的资政新篇,经过洪秀全亲笔修改,并作为太平天国的官方文书颁行。它集中反映了洪仁的政治c文化和美学思想。他认为,美宝可分为上c中c下三等,说:“中地素以骄奢之习为宝,或诗画美艳c金玉精奇,非一无可取,第是宝之下者也”。

  1在洪仁看来,这些事物之美,“非一无可取”

  ,只能算作下等。诗画金玉不是不美,而是以“骄奢之习”的社会功用来衡量,也就不美了。

  所谓“中宝者,以有用之物为宝”。他列举火轮c火车c钟镖表

  c电火表c寒暑表等实用的东西,指出这些“皆有探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饰之文,永古可行者也。”

  2

  所谓“上宝者,以天父上帝c天兄基督c天圣神爷之风三位一体为宝。一敬信间,声色不形,肃然有律,以此能格其邪心,宝其灵魂,化其愚蒙,宝其才能也”。

  3这里所指的是精神美。

  “声色不形,肃然有律”

  ,信仰这种精神美,既可以培养德育“格其邪心,宝其灵魂”

  ,又可以培养智育“化其愚蒙,宝其才能”。德育c智育同美育相一致,真c

  1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第二册。

  2汤亦吾编:书法丛谈,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1页。

  3艺舟双楫,139页c144页c145页c144页c121页。

  12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01

  善c美也就统一了。

  从美宝学三等论中,可以看出洪仁用带着宗教色彩的语言,宣传太平天国的教义和信念,并用审美的标准培养最忠诚人物的德行,号召他们追求崇高的上等美育,即精神美高于一切的理想目标。在洪仁看来,太平天国起义的目标,便是最美c最高的理想。这个最宝贵的理想,便是“复见新天c新地c新世界”

  ,一切事物和行为都要符合这个目标。

  同时,洪仁认为代表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各类物质产品,也是“正正堂堂”的,可以推广应用的,因此也是值得赞美的。换句话说,凡是对社会有用c推动时代前进的东西,就是宝贵的,同样属于美的范畴。古希腊美学思想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凡是我们用的东西,如果认为是美的和善的,那就都是从同一观点它们的功用去看的。”

  1正因为这种功用是物质的c实在的东西,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人工精心创造的结果,起到了“探造化之巧善”

  c“广闻见之精真”的作用,既有别于精神产品,也能够促进精神美的形成,因此本身也是美的。在这里,美与善c与真又统一起来了。

  洪仁之所以把诗画金石放在美宝的最下等,是因为这些东西的表面之美,与善c与真不相统一,已经沾染上“骄奢之习”

  ,为有闲阶级所津津乐道。洪仁一再强调,美应该包含真和善,美便是真和善的统一体,如果离开了真与

  1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9页。

  126

  01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善,染上“骄奢之习”

  ,便无足称道了。他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把诗画金石列为美的下等的。法国启蒙运动的美学思想家狄德罗说过:“真c善c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1洪仁把美分为上c中c下三等的理论依据,就是真c善c美的统一论。他强调人的精神世界,强调政治理想,是为巩固太平天国政权c批判建封统治服务的。

  当然,洪仁把美分成上c中c下三等,既有积极的一面,这是主要的。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真善美相统一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把诗画金石列为下等,抹煞了诗画金石本身具有的审美价值,看不到诗画金石也是精神产品的一部分,不甚妥当。由于当时阶级斗争非常激烈,他的这种见解,深深打上时代烙印,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节 美的作用在于“以风风之”

  在资政新篇开篇的总论之末,洪仁曾以“以风风之”

  c“以法法之”

  c“以刑刑之”三者相结合作为治世的方略,并且提出:“三者之外,又在奉行者亲身以倡之,真心以践之,则上风下草,上行下效矣。”

  2

  洪仁美学思想,不是关在象牙塔里冥思苦想出来的,而

  1绘画论,文艺理论译丛,1985年第4期,第70页。

  2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第二册。

  12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1

  是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适应斗争需要而提出的理论,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以风风之”

  c“以法法之”

  c“以刑刑之”三者相提并论,正是抓住美的作用和特殊性。中国先秦的美学思想,都强调礼c乐并举1,后来出现的礼记一书,又增加了“刑”

  c“政”

  ,并论述了“礼c乐c刑c政”四者和关系。

  洪仁“以风风之”的观点,是继承了礼c乐并举这一合理的成分。而“以法法之”

  c“以刑刑之”

  ,正是继承了把“礼c乐c刑c政”统一起来的这一传统观点。他主张处于达官高位者,应当以身作则,自己要有美德,对那种“可耻之行”要态度鲜明地表示“鄙之忽之”

  c“怒之挞之”

  ,然后才能取信于民,对百姓进行情感教育,使之“民自厌而去之”

  ,“是不刑而自化,不禁而自弭矣。”

  2美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耳提面命的。

  它能够调动人们美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毅力,同“法”

  c“刑”那种强制性的规范不一样。洪仁强调要发挥美的作用,使美育变成人们自觉接受的东西,从上到下,人人模仿,上行下效,真正做到“以风风之”。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习惯势力的强大和社会各种坏风气的影响,人们头脑中“不美”的东西是很多的,他曾指出:“甚矣习俗之迷,贤者不免,况愚者乎”但是,洪仁表示要以坚强的毅力和决心,改变旧风败俗,逐步清除人们头脑中所浸染的不美的思想,从而兴美革丑,修善去恶。他论述

  1参见拙作:上古音乐美学思想里的中和精神,福建日报1985年4月28日。

  2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第2册。

  128

  21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说:

  夫所谓以风风之者,谓革之而民不愿,兴之而民不从,其事多属人心蒙昧c习俗所蔽,难以急移者。不得已以风风之,自上化之也1。

  接着洪仁举了诸如男子长指甲c女子喜缠脚c吉凶军宾c琐屑仪文c养鸡斗蟋c打鹌赛胜c金玉粉饰之类例子,指出这些旧风败俗“皆小人骄奢之习”

  ,“禁之不是成广大之体,民亦未必凛遵;不禁必为败风之渐。”

  2他认为要有多种措施,特别注意“以风风之”

  ,大力提倡美好的风气,移风易俗。他在克敌诱惑论中指出:

  世上诱惑不能免,人心诱惑不能无。降生以后,未升以前,无处不是诱惑之境,无时不生诱惑之心3。

  而“迷惑”的心理状态的出现,往往为“良心绝灭于内,内为魔鬼之营;物欲锢结于心,心非上帝之殿”

  4,借用了宗教的语言。要解除人心的迷惑,引导人心到最美c最宝贵的未来前景上去,到有利民生的“美举”上去,到“有用之物”上去。

  但是,洪仁这些措施是不能真正达到目的的。他一面赞美社会新事物,赞美科学技艺,强调摆脱陈腐风气。另一

  1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第2册。

  2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第2册。

  3洪仁选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3031页。

  4洪仁选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3031页。

  12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1

  方面企图采用略加修改的西方宗教教义作为改变陈腐风气的思想武器。他贬斥九流,指责释c道两教为“诞妄之甚”

  ,批评儒学为“罔知人力之难”

  ,竭力倡导和推崇所谓“福音真道”和“上帝圣神”的教育c感化的巨大作用。他说:

  此理是以开人之蒙敝以慰其心,又足以广大之智慧以善其行。人能深受其中之益,则理明欲去。而万事理矣,非基督之弟徒,天父之肖子乎

  究亦非人力所能强,必得上帝圣神感化而然也1。

  洪仁“以风风之”的本意,在于激发民众情感,动员他们起来对那些被他称为“妖魔”的封建王朝及其陈腐习俗进行彻底变革,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但最后阐发的“非人力”所能决定,而要靠“上帝圣神感化而然”。

  这个“上帝圣神”

  ,主要指太平天国“拜上帝会”组织,指太平天国政权。这两者,即“民众”与“天国”是统一的。洪仁的宗旨是号召人民跟着“天朝”政权,与封建陈腐的东西进行坚决斗争。由此可见,洪仁的美育思想是披上宗教外衣的,带有某种神秘色彩。洪仁的抱负和理想,他主张的“倡美举”

  c“以风风之”

  ,不能得以彻底实行,这与太平天国后期领导集团内讧,终于引起内部变乱和残杀,造成革命形势逆转是有直接关系的。这个内因,这个基本要素,远远超出了美学思想的范围。

  1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第二册。

  130

  41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第三节 美善与革新的必然联系

  英杰归真一书,是洪仁假托回答一个清朝降官而写的一部著作。书中集中反映了洪仁的美学思想,反复强调美善与革新的必然联系,详细阐述了善与美c新美与真美的内在联系。

  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他谈到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意图是“惟在革新凡例,俾人人共证天心,法至良意至美也。”他要达到的目标是“惟制度灿然一新,而名目仍然由旧,所当循名责实。顾名思义,扫除故迹而更张之,使万万年尽善尽美,以永垂不朽也。”在谈到太平天国社会时,他的设想是“我天朝万万年作人之治,所由黼国黼家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