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最新章节 >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28节

  由“外”化为“中”的过程,主客观达到统一。这样不但“事”现实处在“诗”之“外”

  ,诗反作用于“事”现实

  ,也在“诗”之“外”。黄遵宪主张诗人“阅世”

  c“知今”

  ,目的在于通过诗歌的社会作用,达到“能救时弊”的目的2。诚然,“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的观点,并非始于黄遵宪。清初的赵执信在谈龙录中,就提出过诗中有人,诗外有事,以意为主,言语为役的主张,并且强调“主强而役弱,则无令不从”

  3。不过,黄遵宪又明显地继承了魏源关于“知”

  “行”关系上所强调“行”对人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

  1人境庐诗草笺注。自序,第1页。

  2感怀,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一,第1页。

  3赵执信:谈龙录。

  290

  472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诗怎样才能反映广阔的现实呢

  作为诗人,黄遵宪认为,第一,要注意生活实践。他说:

  儒生不出门,勿论当世事。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卓者千古贤,独能救时弊,贾生治安策,江统徒戎议1。

  你要“论当世事”

  ,要“识时”

  c“通情”

  ,那就要“知今”

  c“阅世”

  ,要走出“门”去,到现实生活中,掌握真情实况。这样,你对“当世事”才有发言权,才有可能“救世弊”

  ,有所作为。他在给梁启超的一封信中讨论小说创作时,特别强调了“阅历不能袭而取之”

  2。小说创作和诗歌创作当然有所区别,但对于生活实践的需求,二者是一致的。黄遵宪对于那些“不出门”的“儒生”

  ,是极尽嘲笑之能事的。

  世儒诵诗书,往往矜爪咀。昂头道皇古,抵掌说平治。中言今日论,痛苦继流涕。摹写车战图,胼胝过百纸;手执井田谱,画地期一试。古人岂我欺,今昔奈势异3。

  他鄙薄那些“寻章摘句,于字句求生活”的人“是为无用人耳。”

  4

  1感怀,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一,第1页。

  2致饮冰室主人手札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3感怀,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一,第1页。

  4郑子瑜c实藤惠秀编校: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庚辰笔话第七卷第四十话,1968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东洋文学研究会出版。

  29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72

  第二,要多读书,以广其识;游名山大川,以壮其气。

  1879年光绪五年

  12月18日,他和日本友人黾谷省轩c石川鸿斋论及日本当时的诗文。

  黾谷省轩说:“敝土诗近来纤靡成风,识者愧之。与栗香即宫岛栗香引者注辈谈,亦慨之。

  与有志之士二三辈约,欲矫之以宋唐;愿得阁下提撕,一振颓风,以扶大雅。“黄遵宪回答:

  仆不肖,何敢当此

  愿得随诸君子后,力著一鞭耳。

  诗之纤靡,一由于性,二由于习。

  习之弊,又深于性。

  欲挽救之,仍不外老生常谈。曰:多读书,以广其识,以壮其气;多读杜韩大家,以观其如何耳1。

  黄遵宪在这里论及诗之纤靡由于性和习而造成的。这种看法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故且不论。作为一个诗人,黄遵宪强调要“多读书,以广其识,以壮其气”

  ,无疑是正确的。同一天,黄遵宪和石川鸿斋笔谈时,也说了几乎同样的话:“太史公所谓游名山大川以壮其气也,此理自不可诬”

  2。反复阐明这个重要道理。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一切文艺作品都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

  3黄遵宪强调注意

  1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戊寅笔话第二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话。

  2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己卯笔话第二十五卷。

  3实践论,选集四卷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76277页。

  292

  672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生活实践和多读书以广其识c游名山大川以壮其气,对于当时诗坛,有一定的针对性,很有见地。

  黄遵宪主张“阅世”

  c“知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要求诗人能够投入现实,反映现实,“以感人为用”

  1。他在日本任外交官期间,曾为友人所著巡回日记作序。针对某些文人“无益于用”的习气,指出生田水作之书:“其叙事质而不俚,立论庄而不腐。”建议生田水作假如无事,应周游世界,将“其山川物产民俗笔于书,必更有可观”

  2。又为青山延寿的皇朝金鉴考作序,不仅推崇青山延寿“平生所著述多涉国史,与之征文考献,无能出其右者”

  ,而且建议“以日本之史,教日本之人”

  ,“于世不无裨益”。

  3以上这两条资料,说的是文章与现实的关系;诗与现实的关系也是如此。

  钱萼孙梦苕盦诗话指出:

  人境庐诗,论者毁誉参半。

  如梁任公c胡适之辈,则推之为大家。如胡步曾诸君,则以为过欠剪裁瑕累百出,卑格俗艳少之。予以为论公度诗,当着眼于其人民性c现实性之深度如何,其反帝爱国精神,能反映出近百年来中国史上之主要矛盾。

  公度之诗真正价值即在此。

  不当小节处作吹毛之求4。

  1致饮冰室主人手札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十八日。

  2巡回日记序,见文献第七辑。

  3皇朝金鉴考,见文献第七辑。

  4人境庐诗草笺注。诗话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289-1290页。

  29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72

  钱仲联萼孙的评价,揭示了黄诗的真正价值。黄诗被较多评论家誉为“诗史”

  ,道理就在这里。

  第三节 诗与诗人

  以上所引“诗之中有人”

  ,就是诗中“有我”。何谓“有我”呢就是要具有“我”所处的时代精神,要能表现“我”的思想c感情和愿望,要具有“我”的风格。

  “人各有面目,正不必与古人相同”

  1。古今诗人不同,在于诗之古今不能“剿说累同”。在与朗山论诗中,黄遵宪在谈到如何才能成为“一家言”时曾经这样写道:

  汉不必三百篇,魏不必汉,六朝不必魏,唐不必六朝,宋不必唐,惟各不相师,而后能成一家言。是故论诗而依傍古人,剿说累同者,非夫也2。

  不“依傍古人,剿说累同”

  ,才能立“一家言”。应该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各不相师”

  ,不是说排斥传统佳作,否定遗产继承。他接着写道:吾今日所遇之时,所历之境,所思之人,所发之思,不先不后,而我在焉。前望古人,后望来者,无得与吾争之者,而我顾其情,舍而从人,何其无志也3。

  1人境庐诗草笺注。跋,第389页。

  2人境庐诗草笺注。跋,第389页。

  3人境庐诗草笺注。跋,第389页。

  294

  872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潘飞声在山泉诗话中也记录了黄遵宪这样一段话:

  后人学艺,事事皆驾前人,惟文字不然,以胸中笔下皆有古人在,步步追摹,不能自成一家面目,是以宋不如唐,唐不如六朝,六朝不如汉魏也1。

  不必“依傍古人,剿说累同”

  ,那是因为“我”所处的时代与前人不同,“我”的经历际遇与旁人有区别,由此而产生的“我”

  的思想感情和愿望也与前人c旁人相异,看不到这一点,“步步追摹”

  ,是不能“自成一家面目”的。

  1902年4月,黄遵宪在给梁启超的信中,谈到自己“意欲扫词章家一切陈陈相因之语”时,对此讲得更明白。他说,要“用今人所见之理,所用之器,所遭之时势,一寓之于诗。

  务使诗中有人,诗外有事,不能施之于他日,移之于他人,而其用以感人为主。“

  同年,11月末,他在给邱炜萲菽园的信中进一步写道:

  诗虽小道,然欧洲诗人,出其鼓吹文明之笔,竟有左右世界之力。

  仆老且病,无能为役矣,执事其有意乎2

  这里不仅谈到诗的创作与诗人的经历c际遇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有关,而且已经涉及到诗的社会意义和作用,意识到诗作必须“鼓吹文明”

  ,发挥其“左右世界之力”了。黄遵宪青壮年时期,正值戊戌变法前后;他成为改良运动中有作为的政治思想活动家和著名爱国诗人。他的一生诗作编辑为人境庐诗草。从这部诗集中,我们可以看出黄遵宪所遭

  1潘飞声:在山泉诗话,人境庐诗草笺注,第413页。

  2钱仲联:人境庐诗草笺注。黄公度先生论诗手札墨迹,插页。

  29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72

  之时势c所见之理,他所鼓吹的文明c所左右的世界,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反对侵略,反对投降。

  黄遵宪的诗作,兼有“诗人之诗”和“非诗人之诗”的特点,关系着“国之存亡,种之主奴”

  1。他极其生动地c形象地记录了中国近代自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被殖民主义者侵略c瓜分的历史,反映了近百年中国人民反抗侵略c反对投降的英勇斗争,也表现了诗人反对侵略c反对投降的高风亮节和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在广州,他热情地讴歌鸦片战争时坚守虎门c抗击英军而英勇殉难的水师提督关天培的爱国壮举,猛烈抨击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两广总督叶名琛的懦弱无能2;他在天津,想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的军舰威逼天津的情景,这些“十年前事首频搔”的屈辱往事,虽事过境迁,却仍旧发出了“地到腹心犹鼾睡,人来燕赵易悲歌”

  3的感慨。他在北京目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悲愤地说:“七万里戎来集此,五千年史未闻诸”

  ,希望清政府象越王勾践那样,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雪耻图强:“教训十年民力盛,倘排犀手射鲸鱼”

  ,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中国领土4。

  甲午战争时期,他陆续写了悲平壤c东沟行c哀

  1梁启超c徐仁铸等十三人识跋,未刊稿。转引黄遵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1页。

  2羊城感赋,人境庐诗草笺注,第3639页。

  3由轮舟抵天津作,人境庐集外诗辑,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9页。

  4和钟西耘庶常德祥津门感怀诗,人境庐诗草笺注,第60页。

  296

  082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旅顺c哭威海c乙未二月二十七日祭沈文肃公祠c马关事件c降将军歌c度辽将军歌和台湾行等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章。

  这些作品形象地体现了诗人反对日本侵略,谴责清政府顽固派屈膝投降和为祖国危亡担忧的爱国主义感情。同时,热情讴歌台湾人民反抗侵略,誓死抗日的斗争精神。

  二批判守旧,变法图强。

  黄遵宪反映变法思想的诗作,大多写于维新变法失败之后,而且侧重于反映变法与反变法这场斗争。

  感事是黄诗中完整记叙戊戌政变的组诗。

  戊戌政变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同地主阶级顽固派的第一次较量而永载史册。慈禧再度临朝,捕杀了维新派的“六君子”

  ,而且株连甚广,凡与新政有点牵连的,都被杀戮c监禁c流放或革职,无所不用其极,“可怜时俊才无几,瓜蔓抄来摘更稀”

  ,一时京城风声鹤唳,人人自危。诗人也身受其害。但是,黄遵宪并没有屈服,他在写于南归途中的感事里,痛骂泄谋告密的袁世凯为“两端首鼠”

  ,斥责顽固派为“贼”。

  他猛烈抨击清朝统治者残酷镇压维新派的血腥罪行,以及清政府在政治上更加堕落的现实,诗人禁不注要“穷途并哭海漫漫”

  1了。他写道: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1台湾行c人境庐诗草笺注,第246页。

  29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82

  草完明治维新史,吟到中华以外天1。

  诗人经历丰富,见多识广,将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国的政治c历史和科学文化融入诗中,可谓“罗络中外,低昂古今,风起云涌,错彩镂金”

  ,有龚自珍所说的“怡魂泽颜”

  的作用2。

  三同情人民,仗义执言。

  康有为在人境庐诗草。康序中指出,黄遵宪诗作“上感国变,中伤种族,下哀生民。”

  3黄遵宪青年时代,家道中落,同情贫苦人民。他听到邻妇时时隔墙哭声,看到如狼似虎的官吏“手执官府”

  ,催缴钱粮,邻妇强颜欢笑,用家中三日口粮招待后,仍然被勒索。最后,只好抓去邻妇的老翁入狱顶租。他就奋笔写下了邻妇叹。诗人在诗的结尾控诉道:

  遥闻长官高堂上,红灯绿酒瓘未足4

  这同杜甫笔下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5,心情相同。他几次到广州应考,路过香港,看见国土被帝国主义侵占,人民倍受蹂躏的情形。他对“酋长虬髯客,豪商碧眼胡”

  ,“民

  1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人境庐诗草笺注,第122页。

  2梁启超c徐仁铸等十三人识跋,未刊稿。转引自黄遵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2页。

  3人境庐诗草笺注。康序,第3页。

  4邻妇叹,人境庐集外诗辑,第6页。

  5杜甫诗集。

  298

  282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气多羶行,麦言学鸟言“的”番鬼“深为反感,激起了一腔爱国热忱,发出”山头风猎猎,犹自误龙旗“

  1的慨叹。

  1874年黄遵宪由海道北上赴考,沿途目睹帝国主义的罪行。当他行到北京郊外,看到京畿大片农村被帝国主义轮番洗劫后,“荒凉地不毛”

  ,“中妇乞钱号”的悲惨景象,不禁发出“天恩才咫尺,民气不衣冠”

  2的悲痛呼喊

  182年,黄遵宪调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看到20万华人遭到非人待遇,挺身而出,捍卫海外华人的权益和人格。

  美吏尝藉口卫生,逮华侨满狱。先生经诣狱中。令从者度其容積日,此处卫生,顾右于侨居耶。

  美史谢。

  遽释之3。

  钱仲联在黄公度先生年谱中称“先生为中国历来驻美外交官中唯一能做保护华侨工作之人。”

  4当梁启超二十年后到美洲时,当地的华侨还记得黄遵宪处理华工事件,“尚称道此事不容口”

  5。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黄遵宪早年看不到人民因遭受压迫c剥削,而奋起的反抗斗争,撰写了有仇视太平天国起义军及义和团诗作。但到了晚年1903年后而改变了仇视的态度,批评曾国藩“视彼洪杨之徒,张总愚陈王

  1香港感怀十首,人境庐诗草笺注,第2426页。

  2武清道中作,人境庐诗草笺注,第46页。

  3人境庐诗草笺注。黄公度先生年谱,见第31页。

  4同上,第54页。

  5人境庐诗草笺注。嘉应黄先生墓志铭,第11页。

  29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82

  成之辈,犹僭窃盗贼,而忘其为赤子为吾民也。“

  1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黄遵宪能如此同情人民,仗义执言,含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c民族主义和“人道”思想,表现了诗人的执着和正义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爱国诗人c维新诗人的黄遵宪不仅在自己诗作中熔铸了时代和社会内容,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和美学修养。他认为:

  吾有一三十年故友,谓公指梁启超引者注

  之文,有大吸力,今日作此语,吾之脑丝筋随之而去,明日翻此案,吾之脑丝筋又随之而转,盖如牵傀儡之丝,左之右之,惟公言是听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