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最新章节 >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31节

  奉答一诗中写道:

  九陌风鸣尘堀堁,南郭隐几今丧我。

  长安作梦垂十年,梦想阳崎山一逻。

  文书引睡睡复醒,万事不理任懒惰。

  河阳宗伯今词宗,赠我新诗堪已瘅。

  为言昭代录诗人,疑让新城居上座。

  士林沾丐三百年,蒋袁杭厉皆细琐。

  君家自有谢超宗,池上凤毛众所贺3。

  严复诗中指出,明朝的前后七子,虽说模仿太过,但没有失去诗歌的正统,渔洋的诗歌不失本色,只是力量弱了一点。

  西

  1严复集第2册,第366页。

  2严复集第2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02页。

  3同上,第401402页。

  32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03

  崑体重辞藻,公安体讲性情,竟陵体求幽僻,都是走入歧路。

  就创作来说,他认为主要靠卓识,其次靠学力,要求内容的沉郁和音节的顿挫,而风格的清新俊逸,则凭各人的天性。

  西崑体重形式而轻内容,公安c竟陵也不注重学力。渔洋的诗,里面熔铸了很多典实,讲究音节,是注重学力,所以他加以赞美。要做到沉郁,光靠熔铸典实是不够的。他强调还需要有深厚的思想感情,要有大的气魄。严复对于前辈诗歌大师们的评价,还是较为公正的。

  但是,严复认为,要以旧风格来体现新意境。他觉得中国古代文学词汇丰富,表现方法比较完备,白话是不能与之比拟的。这充分表明他的诗歌境界论中的局限性所在,远不如黄遵宪大胆c热烈。但是,他的词作,正如钱仲联在其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中所说:“余事为词,情深文明,摸鱼儿词,遐庵拟之嗣宗咏怀,金镂曲评为胸襟甚大,气倍词前,此非刻翠裁红者流所能道。”

  1由此可见,严复词作境界之一斑。

  严复诗论中不仅注重时代气息,独辟境界,而且强调“诗中常有人,对卷若可唤。”

  2要取得与读者情感上的交流c沟通和共鸣,诗人只有真诚坦露自身,不虚假,不做作。如果诗人不能真诚坦露自身,表现在诗作上,就产生了虚腔和油滑。严复认为:

  夫滑者,徒唱虚腔,而无作意之谓也。

  诗有真意,便

  1钱仲联: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齐鲁书社1983年版,第173页。

  2严复集第2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02页。

  322

  60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不为滑。使无真意,学东坡固滑,学山谷亦滑,江西派乃更多不可耐恶调也1。

  一般来说,诗歌境界构成的要素是多方面的。时代的气息和诗人的人品则是构成诗歌境界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严复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哀鸣国事和追求盛世的真实思想感情,反映了启蒙时期资产阶级忧国忧民而又害怕大革命的复杂心理,也是作者为寻找民族出路而强调个性c人性发展的情感流露,使我们从中领略到“意外之旨”

  ,提高了对严复诗作美的欣赏。

  第四节 典型论的思想萌芽

  对于典型论这个艰深的美学课题,严复率先在晚清小说理论研究中,有所触及;并与后起的梁启超c徐念慈的研究汇合一起,形成了近代典型论初现的特色。

  严复c夏曾佑在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一文中,接触到了小说中典型人物形象的问题。它是这样提出问题的:

  谓英雄必传于世,则古来之英雄何限谓男女之事艳异者必传于世,则古来缠绵悱恻之事亦何限茫茫大宙,有人以来二百万年,其事移矣,其人多矣,而何惟刘c曹c崔c张等之独传,而且传之若是其博而大也2

  1同上书第3册,第800页。

  2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79页。

  32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03

  这个问题的提出,实际上触及到了典型人物形象产生的问题。

  少数人物形象为什么不同于当世的千百万人而独存于后世人们的心目中,为什么他们能够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而在久远的后世发生社会影响虽然严复c夏曾佑未能从典型概括的理论高度回答这一问题,但他们在分析具体原因时也作了类似的回答:认为曹c刘c诸葛之所以“传于罗贯中之演义,而不传于陈寿之志,宋c吴c杨c武,传于施耐庵之水浒传,而不传于宋史;玄宗c杨妃,传于洪昉思之长生殿传奇,而不传于新旧两书”

  ,主要是因为作者在描绘这些人物事迹时或“稍有事实,略作依违”

  ,使“人同此心”

  ,故“书行自远”

  ,“或则托依姓名,附会事实,凿空而出,称心而言,更能曲合乎人心者也。”

  1这些回答,无形中就揭示了小说的典型概括能力及小说人物的典型意义。

  它实际上含有三点启示:一是小说在塑造人物时并不囿于直叙事实,而是已将生活真实略作虚构c加工和点染,这就高于生活真实,于是人物形象便有了典型意义。

  二是这虚构c加工和点染“依违”或“附会”

  ,是“称心而言”又“合乎人心”

  ,而且能使“人同此心”

  ,这就意味着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并不是依实有人物作照相式描绘,而是已在人物身上注入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愿望,让这些愿望来主宰人物的感情和活动,于是这些人物的活动就体现了人们某种理想和愿望,或者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本质性的问题。于是也就有了典型的生命。其中的“称心而言”是继承了冯桂芬

  1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99页。

  324

  80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在复庄卫生书中的观点1。

  三是他在缘起中曾论述过,“书行自远”

  ,是从上述两点来的。这又意味着,小说由于具备了典型地概括生活的能力,才能流传不泯;小说人物有了典型的生命,才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永远活在后代人的心中。

  严复在1911年至1917年间写的〈古文辞类纂〉评语中,就韩愈退之

  尚书库部部中郑君墓志铭一文,写道:

  凡传志,最难在写出其人特色,如此等文,不许后人依傍一字也2。

  这就是说,优秀的传志作品,还是可以写出人物的特色的。

  不过,在缘起中,要使文史分家,提出了划分史书与小说的界限,认为:“书之纪人事者谓之史,书之纪人事而不必果有此事者谓之稗史。”

  3这就一般史书而言的。小说相对于这些史书而显示其特点的,乃在于它有典型地概括和描绘社会生活的能力,而它写的又不一定是真人实事,乃是经过提炼加工了的艺术的真实。优秀的传志作品人物特色建立在真人实事基础上,另作别论。

  梁启超在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也初步看到了小说的典型概括能力。他指出小说的能力之一是:

  1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4页。

  2严复集第4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5页。

  3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97页。

  32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03

  人之恒情,于其所怀抱的相象,所经历的境界,往往有行之不知,习矣不察者;无论为哀为乐,为怨为怒,为恋为骇,为忧为惭,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欲摹写其状,而心不能自喻,口不能自宣,笔不能自传。

  有人焉,和盘托出,彻底而发露之,则拍案叫绝曰:“善哉善哉,如是如是。”所谓“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1

  我们知道:文学上典型的意义,常常是在于作者能从人们习见的平淡而广阔的生活现象中集中概括而再现出生活中主要矛盾和斗争,来启人警觉c奋发和行动,推动生活前进。而梁启超能觉察出小说可以将人们平时“行之不知”

  c“习矣不察”的生活“想象”和亲历之一“境界”作“彻底的发露”

  ,启示人们骤然警觉而使感情起波澜变化,使人们从对生活的“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转变为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这就无形中触及了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典型概括作用。

  不过,梁启超没有能进一步认识到小说之“发露”

  人们的“相象”

  与经历的“境界”

  ,必须从中体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和揭示出生活发展的趋向,才有真正的典型意义。所以,他的看法还只是肤浅的,而且还披蒙着相当程度的自然主义色彩。

  徐念慈对这一环节的理解更明朗一点。他认为“小说之于日常琐事,亘数年者,未曾按日而书之”

  ,而必须“于艺术上除去无用之分子,发挥其本性”

  ;强调了小说不应平铺直叙生活,必须经过艺术的陶冶,滤去无关宏旨的细枝末节,而

  1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58页。

  326

  01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突出反映生活的主要矛盾以豁现其本质。他依据黑格尔美学原理来解释小说特征时还指出:“事物现个性”

  ,“愈愈丰富,理想之发现愈愈圆满”

  1。可以说,这是对小说的典型生命的进一步认识,因为它强调了小说反映生活的本质愈丰富明朗,就愈有强大魅力以引导人们去发现并追求美的理想,也愈能鼓舞人们去寻求生活中的美。应该说,他的阐述比严复c梁启超等人更显豁有力,尤其能批判小说描写的自然主义倾向,强调小说应该突出反映事物个性生活本质这一点,就显得更有价值。

  近代的典型论,后由王国维c吴梅等主要在戏曲研究中进一步发掘和探讨。

  第五节 文艺的社会功用的两重性

  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严复是个充满了矛盾的历史人物,尤其在文艺功用这个问题上,表现了两重性。

  一他强调说部文艺小说等对“人心风俗”具有不可忽视的支配力量,“几几出于经史之上”

  2。

  他翻译法国孟德斯鸠法意一书,原书有一段话:

  曷尝观之演剧乎,使其剧佑善人,奖忠信,则观者莫不欣。脱其反此,亦未有不蹶唇蹙頞,言其剧之不可

  1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501页。

  2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00页。

  32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13

  耐也。故曰民之秉彝,好是懿德1。

  严复作了一段按语,同意孟德斯鸠的观点,加以引伸论证,说:顾入国而察其剧之所彰瘅,可以得其民之所谓德行者,为何苦也。吾民之言善也,常喜奇瑰而薄中庸,故其于亦然。每演忠孝节烈之事,常欲以过情出之,常惨刻之意多,而乐易之风寡。又其意以轻生为大难,而以此为人道之极轨,而不知其欢忭赞叹者,皆野蛮之道德。

  而非文明之道德也。是故斯民之好善固同。而不学未化之好善,与学问开化者大有异,此又讲新民之业者,所不可不知也2。

  文艺既可以移“人心风俗”

  ,也可以观“人心风俗”。关键在于“佑善人,奖忠信”

  ,观者欢欣。

  “宋元乃词曲,以使民不倦。”

  3也是例证。

  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及其知识阶层长期以来看不起小说c戏曲c弹词等说部文艺,严复大胆提倡改良主义小说,承认说部“入人至深,行世至远,几几出于经史之上,而天下人心风俗,遂不免为说部之所持。”

  这就把说部文艺的社会实用性c功利性,抬高到与封建主义经典著作的平起平坐的地位,并利用它来为救亡图存大目标服务。只是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严复并没有实现这个初衷。

  但是,人们在谈到严复的文艺美学功用观时,往往忽视

  1严复集第4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18页。

  2严复集第4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181019页。

  3同上书第2册,第382页。

  328

  21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这一方面的论述,甚至认为严复否认文艺的社会功用,而具有“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比如,近代诗选的编者在介绍严复的思想时,就说严复“否定艺术的社会功用”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

  1。又比如,严复诗文选编者也认为,严复“对文艺的看法是错误的”

  ,“为了救亡,他要反对文学”

  ,“主张文艺无用论”

  ,“他对文艺的看法,实际上是宣传资本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一套”

  2。并特地把梁启超的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推出来,进行比较,说严复对小说的见解,“远远落在同时代的梁启超的后面”

  3,因为梁启超的文章承认小说对人心具有不可思议的支配力量,而严复却提倡文艺无用论。

  事实果如以上二书编者所论断的那样吗否。综观严复的美学思想,他不仅没有否认说部文艺的社会作用,而且还把功用性夸大到不适当的程度。

  在对待说部文艺的态度上,严复c夏曾佑c梁启超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出于严复c夏曾佑两人手笔的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实开晚清改良主义小说论的先河。梁启超自称初读该文时,“狂爱之”

  ,认为它是一篇雄文。五年以后,他受该文的启发,才写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怎么能说严复与梁启超在文艺功用问题上的观点不同呢即使我们同意王栻先生考证国闻报馆附印说部

  1近代诗选,北京大学中文系55级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288页。

  2周振甫选注:严复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72页。

  3周振甫选注:严复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92页。

  32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13

  缘起一文不是严复做的,而可能是夏曾佑的手笔“

  1,但是也不能否认严复在其他诗文中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

  二诗词只供“怡情遣日”

  ,属于“无用之用”。这是严复文艺功用论中的另一面,严复虽没有笼统地说过整个文艺无用的话,他确实说过“诗者,两者至无用之物也”的话,能否据此断定“他倾向于唯美主义”

  2呢我们认为,严复对于中国传统的词章,也就是诗人创作另有一套看法,对之须作认真分析后,才能下结论。

  1895年56月间,严复在救亡决论里对于传统的词章,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在中国“处存亡危急之秋,务亟图自救之术”的严重关头,“不独破坏人才之八股宜除,与[举]凡宋学汉学c词章小道,皆宜且束高阁也。”

  3严复把救亡视为当时天下头一件大事来对待,对这件头等大事是否“有用”

  ,作为衡量一切事物价值,尤其是文艺审美价值的最高标尺。严复用这把标尺来衡量“中上学术政教”

  ,认为它们完全“无实”

  c“无用”

  ,而主张全部废除,而代之以西学。

  在这个总的观点之下,严复谈到了他对中国所谓“超俗之士”

  津津有味地沉溺其中的古文词c古今体律诗c书法c金石,以至考据之学的看法。他认为,在此危急之秋,这些东西“一言以蔽之,曰:无用。非真无用也。凡此皆富强而居,

  1严复集第2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40页。

  2任访秋: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6页。

  3救亡决论,严复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4页。

  330

  41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物阜民康,以为怡情遣日之用,而非今日救弱救贫之切用也。“

  1由于这个原因,他主张“宜摒弃弗图”。严复这个思想的出发点是爱国的c反封建的,含有正确的成分,但是没有看到它们也可以寓教于乐,来为救亡大业服务。他只看到诗文c书法c金石等娱乐作用的方面,而没有看到它们的思想教育作用的另一方面。但周振甫先生据此认为严复“为了救亡,他要反对文学”

  ,似乎也有些失当。因为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并不否定词章的特征和价值即“放达”和“移情遣意”

  ;他反对的是那种以词章为敲门砖的行为,反对那种以“苟且粉饰”的恶习,反对中国的科举制度。这是他的战斗锋芒所在。

  关于诗词,严复也说它是无用之物,认为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