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节
,为写作上缺乏真实性开脱。王士祯诗中爱用地名,有无事实根据,则全然不管,只不过是为了求音节的和谐和神韵的淡远罢了。
陈衍论诗求真,求实,求确切。他有一句描写钱塘江中风帆的诗云:“风平帆张鲞”
,有人见了说:“鲞字恐鲞字之误”
,他反驳说:“君第见吴梅村集有鲞帆诗耳,鲞壳虽亦似帆,然太短而上弯如瓢,不如鲞之较似,且风正时之帆矗而平,鲞壳决不似。”
3可见他作诗力求达到细节的真实。
与此同时,陈衍对别人的诗,一点也不肯放松。
石遗室诗话中摘录讥评的例子,不一而足。如指出程春海诗“却笑雍通梨栗后,但能舁得竹萌车”中的“竹萌”两字用得不妥。因为“竹萌,笋也真笋岂有作舆舁哉”
4又如把罗瘿公诗中的“靡芜”两字改成“平芜”
5,指出张广雅诗中为了求平仄协调而强改“习劳”为“习悴”之非是6,等等。他自云:“生平论诗,稍存直道,病痛所在,不敢以为勿药:宿瘤显然,不能谬加爱玩”
,甚至为此而闹到“丛怨成隟,十
1渔洋诗话。
2参见拙著:旅游美学闲话,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0页。
3石遗室诗话,卷十一,第4页。
4石遗室诗话,卷十一,第12页。
5石遗室诗话,卷九,第5页。
6石遗室诗话卷一,第8页。
38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63
年之交,绝于一旦“也在所不惜1。这种忠于艺术,不肯苟且的精神,在旧派文人中确也难得。
陈衍是同光派的健将之一,又是该派的理论家,但他有时却对本派诗人表示深刻的不满。这一派诗人大多运用什么“坐觉”
c“微闻”
c“稍从”
c“暂觉”
c“稍喜”
c“聊从”
c“政须”
c“渐觉”
c“微抱”
c“潜从”
c“终怜”
c“犹及”
c“行看尽”
c“恐全非”等等字眼,充斥行间,恰似明朝诗人笔下的“百年”
c“万里”
c“天地”
c“江山”那样空洞无物,装饰诗歌的门面。陈衍用“以如不欲我之形,作言愁始愁之态”一语,来刻画这一派诗人的陈腐空虚的神态,真是又形象又恰切。
他指出,这些人的病根是在于缺乏“真实怀抱,真实道理,真实本领”
2。这话不无理由,却非根本之谈。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无法认识生活为创造的唯一源泉这一真理。这就说明不管他如何忠于艺术,却也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坚持真实性,而在其他方面则大大背离了现实。
其二,学古能化。
陈衍质问宋大樽茗香诗论的同时,提出了“好古非复古,及于古非拟古”的观点3。这个质问的提出在于宋大樽理论脱离实践,他在茗香诗论中提倡学古要“拟议以成其变化”
,不可“有意为诗,复有意为他人之诗,修词不立其诚”
,而他自己的诗作却处处摹仿古人,毫无独创性。这当然
1石遗室诗话卷十一,第1页。
2石遗室诗话卷八,第1页。
3石遗室诗话卷三,第3页。
384
86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要遭到陈衍的质问,绝非偶然的。陈衍自己的诗作究竟有多少独创性,石遗室诗集是否一定高出学古集,这不一定要在这里讨论。但“好古非复古,及于古非拟古”这个视点,总算难得。从这个观点出发,陈衍推断出古今人未必不相及的结论。他在复赵尧生书中大谈这个道理。历来泥古的文人总是王张今不如古,认为诗文中一切美好语言全被古人说尽了,后来的人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谈了。陈衍反对此说,指出后代人作诗文,内容方面无须乞灵于古人,因为自有“古人所未及知未及言者”的新事物可供使用;需要向古人学习的,只是“所以言之法”。即表现方法,而这也还要加以“弃取变化”
,不可照搬1。这段议论值得注意,因为它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向古人学习什么的问题。
这个问题,直到今天,还在争论。
陈衍认为,内容随时代而变化,新时代的人不一定要旧内容,所以无须向古人学习这方面的东西,只须向他们学习写作方法,再进行一番“推陈出新”的加工改造,然后拿它来表达新内容,便可不落古人之后甚至还可超出他们。陈衍的文学进化论,同他读过严复译的天演论有关,合乎自然万物进化的观点,应用到文学上,他力辟诗分唐宋之说,以为宋诗只是唐诗演进的结果,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c梅尧臣c苏轼c王安石c黄庭坚c陈师道等是唐代岑参c高适c杜甫c韩愈c刘长卿c白居易的变化,简斋陈与义
c止斋陈傅良
c沧浪严羽
c四灵徐照c徐玑c翁卷c赵师秀等
1复赵尧先生书,石遗室文续集。
38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63
是王维c孟浩然c韦应物c柳宗元的变化。他认为:
明代专事摹拟[艹活剥少陵,生吞李白,即活剥灵运,生吞渊明]。诗无真性情,不能变化。读唐诗不必再读明诗矣1。
由于摹拟古人,掩盖了诗人的真性情,显示不出了独创性。
这是艺术大忌。
“读唐诗不必再读明诗”
,说得十分愤慨,情有可愿。
陈衍反对摹拟,强调变化,以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子孙虽肖祖父,未尝骨肉间一一相拟,壹瞉化生,人类之进退由之,况非子孙,奚能刻意蕲肖之耶”
2他甚至更进一步拿有无变化作为是否进步的唯一标准,说:
尝谓诗至曹子建,杜少陵,论者几叹观止矣,然使子建享大年,少陵至七十,其诗境不知更当何如。所谓进境者,只问其同不同,不问其视前之工不工也。前工于问,后工于素;前工设色,后工白描,工同而所工不同矣3。
陈衍力主变化的意义在于直到他立论的时代为止,崇古和拟古的空气一直笼罩着整个文坛。
他的立论冲决了因袭的势力,有别于一般庸夫俗子。但陈衍只是个封建文人,他不可能走得太远,和我们今天所要求的“推陈出新”
,并不是一回事。
1诗学概要。
2钊怀堂诗草叙,石遗室文集卷九。
3石遗室诗话卷第二十五,第1011页。
386
07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尽管陈衍大声唤呼:“夫学问之事,惟在至与不至耳,至则有变化之能事,不至则声音笑貌之为尔耳”。
1而谈到具体问题时,他还是摆脱不了古人的窠臼。比如,
学古人总要能变化。曹孟德苦寒行中云:“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少陵石龛诗云:“熊罴哮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盖变本加厉言之,而用之篇首,与曹公用之篇中者,尤其突兀。
水会渡诗:“大江动我前”
,又用此种句法。
草堂诗之“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居喜我归,酤酒携胡芦。大官知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知我来,宾客隘村墟。”则用木兰辞而小变化之2。
原来他的所谓学古要变化,其内容就是如此再多一点,也不过象他在别处所说,杨万里等学唐人绝句而能不袭用旧调,主要是在于“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正意反一层侧一层说”
,和“俗语说得雅,粗语说得细”
3,等等。这当然不是说不可以从形式上学习古人,也不是说过去的人从没有这样做过,但仅仅这样做实在算不得推陈出新,而且以此来论述杨万里的学习古人尚说得过去,以此来论述杜甫,则未免唐突。可见他“学古能化”还化得不彻底c化得不全面。
1钊怀堂诗草叙,石遗室文集卷九。
2石遗室诗话卷三十四,第2页。
3石遗室诗话卷二十四,第22页。
38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73
第四节 诗为寂者之事及其所派生的沉渣
本章开头就说过,陈衍的诗作和诗话,标榜“同光体”
,就总的创作和理论的倾向而言,本身存在不少错误。仔细分析其理论上的致命弱点,主要是关于诗的性质c作用和作诗的形式两个问题上,现分别从下列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所谓诗为“寂者之事”。
我国传统说诗,总是强调“诗言志”和“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陈衍虽也继承此说,却把它理解得非常狭窄。他认为诗纯粹是个人的事,言个人之志,达个人之意,纪个人之事;其作用则在于怡悦自己或者和几个知心朋友共同欣赏,即使有所谓兴c观c群c怨,也只限于这个小圈子内,认为“作诗尚是自家意思,自家言说”
2。即使诗做得好,做得到家,对诗人本身并无好处。
羌无利禄荒寒路,肯与周旋定是贤3。
这两句赠人的诗突出表现了他的观点。
“诗至唐而极盛,盖以诗取士,如汉代以经学为利禄之途边。”
4晚清的诗作是一条与利禄无关的荒寒之路。诗作为一门艺术,应该具有的审美价值,不是以“利禄”的实用为依归,但是,陈衍揭示
1诗大序c论语。阳货。
2石遗室诗话卷一,第1页。
3赠仁先,石遗室诗集卷四。
4陈衍:诗学概要。
388
27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这一点的目的,不是肯定诗歌具有的审美价值,而是强调只有高尚之士才肯惠临这样的一条路。这个高尚之士愈脱离群众愈好,“工为诗者,非独其诗之不屑乎众人,必其人之不屑乎众人也。”
1从反面说,“诗最患浅俗。何谓浅人人能道语,是也。何谓俗人人所喜语,是也。”
2归根结蒂,诗是“寂者之事”。诗的宗旨实际上就是逃避现实,脱离群众,提倡所谓“寂与困”
3。
鲁迅曾经指出:“要这样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他离不开,焦躁着,然而并非因为有人摇头,使他不敢拔的缘故。”
4陈衍提倡诗为寂者之事,是为了逃避愈来愈浓厚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气氛。出身于地主阶级的陈衍尽管在科场上不甚得意,对清王朝也并不由衷拥戴,但对垂死的封建制度感情上总是难割难舍,对即将来临的民主政治又感到怀疑和抵触。在这样的情况下,效忠朝廷,心犹未甘;投靠革命,未有基础。一种畸零人的没落之感不禁油然而生,于是反映到诗论中,便出现了这个诗为寂者之说。
从此说出发,一系列诗论上的渣滓也接踵泛起。
二作诗要安于本分,要避免大言。
陈衍既提倡言诗为寂者之事,便大力宣传作诗要安于本分,要避免大言。他认为:
1陈仁先诗叙c石遗室文集卷九。
2石遗室诗话卷二十三,第7页。
3何心与诗序c石遗室文集卷九。
4南腔北调集。论第三种人c鲁迅全集卷四,第336页。
38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73
语言文字,各人有各人身分,惟其称而已。所以寻常妇女,难得伟词,穷老书生,耻言抱负;至于身厕戎行,躬擐甲胄,则辛稼轩之金戈铁马,岳武穆之收拾山河,固不能绳以京兆之推敲,饭颗之苦吟矣1。
这段话的含意很清楚,“金戈铁马”
c“收拾山河”之类的爱国高调,只有身任大将的人才配唱一唱,至于“穷老书生”
,那只好跟着孟郊和贾岛作寒虫式的“苦吟”与雕虫式的“推敲”
c而“寻常妇女”呢,当然也只有做些“闺愁”
c“春怨”
之类的诗才合身份的了。本来,诗作的题材同诗人自身的生活经验有密切关系,这有正确的一面。但是,借助不同题材,能表现诗人相同的抱负和理想,应该不能视为“大言”。在这里,陈衍或明或暗的说到杜甫。
“饭颗之苦吟”
,就是说杜甫那样的“穷老书生”
,是只配作“苦吟”
,而不配谈“抱负”
的。
他还嘲笑所谓“觊为大家”
的文人,便是以杜甫为代表的,并且使他名之垂后世并不由于“能为大言”。
陈衍不仅攻击杜甫的政治抱负,甚至连杜诗中所流露的一片民胞物与之心,也要加以非议。有人作风雨石庭竹尽折感作诗,末二句云:“收拾枯朽天墨色,坐念饥风来无食。”
陈衍评云:“托意甚高,不必定效杜陵之大言。”
2这话显然是针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凤凰台两诗而发,前者触景生情,后者借景寓意,其主旨都在表白愿牺牲小我以济世救人,思深虑远,令人钦敬。特别是其中一些出自肺腑的话,千载以来,不知感动了
1石遗室诗话卷三十二,第1页。
2石遗室诗话卷十二,第3页。
390
47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多少人,而陈衍等闲以“大言”两字抹杀之,这就不免令人惊呼:“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
1
其实,陈衍劝人莫作“大言”
,要讲“身分”的用意,是想阻止别人在诗中谈论政治罢了。他自己早就决定绝口不谈政治,四十岁时作的一首诗说得明白:
时既非天宝,位复非拾遗。
所以少感事,但作游览诗2。
言外之意是,即使是杜甫,也只有在天宝年间,拾遗位上,才配作感事诗,其余都不配。这个“原则”
,他不仅用之律己,且以用规人。当他的朋友林纾“忽发愤大作诗,自命杜陵诗史,写数十首寄示”时,他“寓书劝其淘汰”
,理由是“工者二三,未工者七八,不及部门游集渚作多可存也。”
3为什么工者只有二三呢这点他没有说破,但其含意不难推测,当然又是指这些诗不合作者林纾的“身分”
归根结蒂,陈衍是不喜欢政治诗的,他说过:
世于香山,第赏其讽谕诸作,未知其闲适者之尤工4。
本来脱离群众c逃避现实的诗人和理论家没有不走上这条道路的。所谓“大言”
c“身分”云云都只是欺人之谈,只有一
1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2杂感十七首之四,石遗室诗集卷二。
3石遗室诗话卷五,第9页。
4放翁诗选叙,石遗室文三集。
39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73
次在论述梁启超的“绻怀故困”的诗以后,陈衍才说出了心里话:
至于鄙人,老大颓唐,耳冷心厌,尚有文字禅,未能空诸言说耳1。
“老大颓唐”
四字揭示了他坚决反对诗歌中政治倾向性的真实原因。
三讲究形式主义的所谓“学人之诗”。
脱离群众,脱离现实和排斥政治倾向性的结果,必然要导致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多种多样的,陈衍曾经反对其中的几种,如滥用不切事实的历史典故的逊清遗老之诗,玩弄“可彼可此”的“灵活虚实字”的同光派追随者之诗,“抗希骚选,甚嚣尘土”的“貌为汉魏c六朝c盛唐者”之诗等。但他自己却又提倡了另外一种形式主义,即讲究“惨淡经营”
c“一字不苟”
c“字字有来历”的所谓“学人之诗”。这种诗发展到了极端时,索性借五七言来从事注疏考据之学,满纸奇字僻典,不堪卒读。于是,陈衍一面推崇学问“根抵深厚”的诗作,一面跟昌言“诗有别才,非关书也”的严羽和畅谈“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的钟嵘发生冲突,甚至故意歪曲对方的论点。试问钟嵘c严羽几时说过作诗绝对不要读书,不要博物的话
严羽在说了“夫诗有别才,非关书也”之后,不是立刻就劝人要“多读书”的么钟嵘在论述“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之前,不是也声明过“若乃经国文符,
1石遗室诗话卷九,第3页。
392
67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的么
所不同的,钟嵘c严羽谈的是一般的诗,无须卖弄学问;而陈衍谈的则是“学人之诗”
,所以特别强调要把“朝章国故治乱贤不肖”这类东西拉到诗里来论述。至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陈衍论诗求真,求实,求确切。他有一句描写钱塘江中风帆的诗云:“风平帆张鲞”
,有人见了说:“鲞字恐鲞字之误”
,他反驳说:“君第见吴梅村集有鲞帆诗耳,鲞壳虽亦似帆,然太短而上弯如瓢,不如鲞之较似,且风正时之帆矗而平,鲞壳决不似。”
3可见他作诗力求达到细节的真实。
与此同时,陈衍对别人的诗,一点也不肯放松。
石遗室诗话中摘录讥评的例子,不一而足。如指出程春海诗“却笑雍通梨栗后,但能舁得竹萌车”中的“竹萌”两字用得不妥。因为“竹萌,笋也真笋岂有作舆舁哉”
4又如把罗瘿公诗中的“靡芜”两字改成“平芜”
5,指出张广雅诗中为了求平仄协调而强改“习劳”为“习悴”之非是6,等等。他自云:“生平论诗,稍存直道,病痛所在,不敢以为勿药:宿瘤显然,不能谬加爱玩”
,甚至为此而闹到“丛怨成隟,十
1渔洋诗话。
2参见拙著:旅游美学闲话,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0页。
3石遗室诗话,卷十一,第4页。
4石遗室诗话,卷十一,第12页。
5石遗室诗话,卷九,第5页。
6石遗室诗话卷一,第8页。
38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63
年之交,绝于一旦“也在所不惜1。这种忠于艺术,不肯苟且的精神,在旧派文人中确也难得。
陈衍是同光派的健将之一,又是该派的理论家,但他有时却对本派诗人表示深刻的不满。这一派诗人大多运用什么“坐觉”
c“微闻”
c“稍从”
c“暂觉”
c“稍喜”
c“聊从”
c“政须”
c“渐觉”
c“微抱”
c“潜从”
c“终怜”
c“犹及”
c“行看尽”
c“恐全非”等等字眼,充斥行间,恰似明朝诗人笔下的“百年”
c“万里”
c“天地”
c“江山”那样空洞无物,装饰诗歌的门面。陈衍用“以如不欲我之形,作言愁始愁之态”一语,来刻画这一派诗人的陈腐空虚的神态,真是又形象又恰切。
他指出,这些人的病根是在于缺乏“真实怀抱,真实道理,真实本领”
2。这话不无理由,却非根本之谈。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无法认识生活为创造的唯一源泉这一真理。这就说明不管他如何忠于艺术,却也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坚持真实性,而在其他方面则大大背离了现实。
其二,学古能化。
陈衍质问宋大樽茗香诗论的同时,提出了“好古非复古,及于古非拟古”的观点3。这个质问的提出在于宋大樽理论脱离实践,他在茗香诗论中提倡学古要“拟议以成其变化”
,不可“有意为诗,复有意为他人之诗,修词不立其诚”
,而他自己的诗作却处处摹仿古人,毫无独创性。这当然
1石遗室诗话卷十一,第1页。
2石遗室诗话卷八,第1页。
3石遗室诗话卷三,第3页。
384
86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要遭到陈衍的质问,绝非偶然的。陈衍自己的诗作究竟有多少独创性,石遗室诗集是否一定高出学古集,这不一定要在这里讨论。但“好古非复古,及于古非拟古”这个视点,总算难得。从这个观点出发,陈衍推断出古今人未必不相及的结论。他在复赵尧生书中大谈这个道理。历来泥古的文人总是王张今不如古,认为诗文中一切美好语言全被古人说尽了,后来的人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谈了。陈衍反对此说,指出后代人作诗文,内容方面无须乞灵于古人,因为自有“古人所未及知未及言者”的新事物可供使用;需要向古人学习的,只是“所以言之法”。即表现方法,而这也还要加以“弃取变化”
,不可照搬1。这段议论值得注意,因为它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向古人学习什么的问题。
这个问题,直到今天,还在争论。
陈衍认为,内容随时代而变化,新时代的人不一定要旧内容,所以无须向古人学习这方面的东西,只须向他们学习写作方法,再进行一番“推陈出新”的加工改造,然后拿它来表达新内容,便可不落古人之后甚至还可超出他们。陈衍的文学进化论,同他读过严复译的天演论有关,合乎自然万物进化的观点,应用到文学上,他力辟诗分唐宋之说,以为宋诗只是唐诗演进的结果,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c梅尧臣c苏轼c王安石c黄庭坚c陈师道等是唐代岑参c高适c杜甫c韩愈c刘长卿c白居易的变化,简斋陈与义
c止斋陈傅良
c沧浪严羽
c四灵徐照c徐玑c翁卷c赵师秀等
1复赵尧先生书,石遗室文续集。
38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63
是王维c孟浩然c韦应物c柳宗元的变化。他认为:
明代专事摹拟[艹活剥少陵,生吞李白,即活剥灵运,生吞渊明]。诗无真性情,不能变化。读唐诗不必再读明诗矣1。
由于摹拟古人,掩盖了诗人的真性情,显示不出了独创性。
这是艺术大忌。
“读唐诗不必再读明诗”
,说得十分愤慨,情有可愿。
陈衍反对摹拟,强调变化,以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子孙虽肖祖父,未尝骨肉间一一相拟,壹瞉化生,人类之进退由之,况非子孙,奚能刻意蕲肖之耶”
2他甚至更进一步拿有无变化作为是否进步的唯一标准,说:
尝谓诗至曹子建,杜少陵,论者几叹观止矣,然使子建享大年,少陵至七十,其诗境不知更当何如。所谓进境者,只问其同不同,不问其视前之工不工也。前工于问,后工于素;前工设色,后工白描,工同而所工不同矣3。
陈衍力主变化的意义在于直到他立论的时代为止,崇古和拟古的空气一直笼罩着整个文坛。
他的立论冲决了因袭的势力,有别于一般庸夫俗子。但陈衍只是个封建文人,他不可能走得太远,和我们今天所要求的“推陈出新”
,并不是一回事。
1诗学概要。
2钊怀堂诗草叙,石遗室文集卷九。
3石遗室诗话卷第二十五,第1011页。
386
07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尽管陈衍大声唤呼:“夫学问之事,惟在至与不至耳,至则有变化之能事,不至则声音笑貌之为尔耳”。
1而谈到具体问题时,他还是摆脱不了古人的窠臼。比如,
学古人总要能变化。曹孟德苦寒行中云:“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少陵石龛诗云:“熊罴哮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盖变本加厉言之,而用之篇首,与曹公用之篇中者,尤其突兀。
水会渡诗:“大江动我前”
,又用此种句法。
草堂诗之“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居喜我归,酤酒携胡芦。大官知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知我来,宾客隘村墟。”则用木兰辞而小变化之2。
原来他的所谓学古要变化,其内容就是如此再多一点,也不过象他在别处所说,杨万里等学唐人绝句而能不袭用旧调,主要是在于“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正意反一层侧一层说”
,和“俗语说得雅,粗语说得细”
3,等等。这当然不是说不可以从形式上学习古人,也不是说过去的人从没有这样做过,但仅仅这样做实在算不得推陈出新,而且以此来论述杨万里的学习古人尚说得过去,以此来论述杜甫,则未免唐突。可见他“学古能化”还化得不彻底c化得不全面。
1钊怀堂诗草叙,石遗室文集卷九。
2石遗室诗话卷三十四,第2页。
3石遗室诗话卷二十四,第22页。
38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73
第四节 诗为寂者之事及其所派生的沉渣
本章开头就说过,陈衍的诗作和诗话,标榜“同光体”
,就总的创作和理论的倾向而言,本身存在不少错误。仔细分析其理论上的致命弱点,主要是关于诗的性质c作用和作诗的形式两个问题上,现分别从下列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所谓诗为“寂者之事”。
我国传统说诗,总是强调“诗言志”和“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陈衍虽也继承此说,却把它理解得非常狭窄。他认为诗纯粹是个人的事,言个人之志,达个人之意,纪个人之事;其作用则在于怡悦自己或者和几个知心朋友共同欣赏,即使有所谓兴c观c群c怨,也只限于这个小圈子内,认为“作诗尚是自家意思,自家言说”
2。即使诗做得好,做得到家,对诗人本身并无好处。
羌无利禄荒寒路,肯与周旋定是贤3。
这两句赠人的诗突出表现了他的观点。
“诗至唐而极盛,盖以诗取士,如汉代以经学为利禄之途边。”
4晚清的诗作是一条与利禄无关的荒寒之路。诗作为一门艺术,应该具有的审美价值,不是以“利禄”的实用为依归,但是,陈衍揭示
1诗大序c论语。阳货。
2石遗室诗话卷一,第1页。
3赠仁先,石遗室诗集卷四。
4陈衍:诗学概要。
388
27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这一点的目的,不是肯定诗歌具有的审美价值,而是强调只有高尚之士才肯惠临这样的一条路。这个高尚之士愈脱离群众愈好,“工为诗者,非独其诗之不屑乎众人,必其人之不屑乎众人也。”
1从反面说,“诗最患浅俗。何谓浅人人能道语,是也。何谓俗人人所喜语,是也。”
2归根结蒂,诗是“寂者之事”。诗的宗旨实际上就是逃避现实,脱离群众,提倡所谓“寂与困”
3。
鲁迅曾经指出:“要这样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他离不开,焦躁着,然而并非因为有人摇头,使他不敢拔的缘故。”
4陈衍提倡诗为寂者之事,是为了逃避愈来愈浓厚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气氛。出身于地主阶级的陈衍尽管在科场上不甚得意,对清王朝也并不由衷拥戴,但对垂死的封建制度感情上总是难割难舍,对即将来临的民主政治又感到怀疑和抵触。在这样的情况下,效忠朝廷,心犹未甘;投靠革命,未有基础。一种畸零人的没落之感不禁油然而生,于是反映到诗论中,便出现了这个诗为寂者之说。
从此说出发,一系列诗论上的渣滓也接踵泛起。
二作诗要安于本分,要避免大言。
陈衍既提倡言诗为寂者之事,便大力宣传作诗要安于本分,要避免大言。他认为:
1陈仁先诗叙c石遗室文集卷九。
2石遗室诗话卷二十三,第7页。
3何心与诗序c石遗室文集卷九。
4南腔北调集。论第三种人c鲁迅全集卷四,第336页。
38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73
语言文字,各人有各人身分,惟其称而已。所以寻常妇女,难得伟词,穷老书生,耻言抱负;至于身厕戎行,躬擐甲胄,则辛稼轩之金戈铁马,岳武穆之收拾山河,固不能绳以京兆之推敲,饭颗之苦吟矣1。
这段话的含意很清楚,“金戈铁马”
c“收拾山河”之类的爱国高调,只有身任大将的人才配唱一唱,至于“穷老书生”
,那只好跟着孟郊和贾岛作寒虫式的“苦吟”与雕虫式的“推敲”
c而“寻常妇女”呢,当然也只有做些“闺愁”
c“春怨”
之类的诗才合身份的了。本来,诗作的题材同诗人自身的生活经验有密切关系,这有正确的一面。但是,借助不同题材,能表现诗人相同的抱负和理想,应该不能视为“大言”。在这里,陈衍或明或暗的说到杜甫。
“饭颗之苦吟”
,就是说杜甫那样的“穷老书生”
,是只配作“苦吟”
,而不配谈“抱负”
的。
他还嘲笑所谓“觊为大家”
的文人,便是以杜甫为代表的,并且使他名之垂后世并不由于“能为大言”。
陈衍不仅攻击杜甫的政治抱负,甚至连杜诗中所流露的一片民胞物与之心,也要加以非议。有人作风雨石庭竹尽折感作诗,末二句云:“收拾枯朽天墨色,坐念饥风来无食。”
陈衍评云:“托意甚高,不必定效杜陵之大言。”
2这话显然是针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凤凰台两诗而发,前者触景生情,后者借景寓意,其主旨都在表白愿牺牲小我以济世救人,思深虑远,令人钦敬。特别是其中一些出自肺腑的话,千载以来,不知感动了
1石遗室诗话卷三十二,第1页。
2石遗室诗话卷十二,第3页。
390
47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多少人,而陈衍等闲以“大言”两字抹杀之,这就不免令人惊呼:“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
1
其实,陈衍劝人莫作“大言”
,要讲“身分”的用意,是想阻止别人在诗中谈论政治罢了。他自己早就决定绝口不谈政治,四十岁时作的一首诗说得明白:
时既非天宝,位复非拾遗。
所以少感事,但作游览诗2。
言外之意是,即使是杜甫,也只有在天宝年间,拾遗位上,才配作感事诗,其余都不配。这个“原则”
,他不仅用之律己,且以用规人。当他的朋友林纾“忽发愤大作诗,自命杜陵诗史,写数十首寄示”时,他“寓书劝其淘汰”
,理由是“工者二三,未工者七八,不及部门游集渚作多可存也。”
3为什么工者只有二三呢这点他没有说破,但其含意不难推测,当然又是指这些诗不合作者林纾的“身分”
归根结蒂,陈衍是不喜欢政治诗的,他说过:
世于香山,第赏其讽谕诸作,未知其闲适者之尤工4。
本来脱离群众c逃避现实的诗人和理论家没有不走上这条道路的。所谓“大言”
c“身分”云云都只是欺人之谈,只有一
1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2杂感十七首之四,石遗室诗集卷二。
3石遗室诗话卷五,第9页。
4放翁诗选叙,石遗室文三集。
39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73
次在论述梁启超的“绻怀故困”的诗以后,陈衍才说出了心里话:
至于鄙人,老大颓唐,耳冷心厌,尚有文字禅,未能空诸言说耳1。
“老大颓唐”
四字揭示了他坚决反对诗歌中政治倾向性的真实原因。
三讲究形式主义的所谓“学人之诗”。
脱离群众,脱离现实和排斥政治倾向性的结果,必然要导致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多种多样的,陈衍曾经反对其中的几种,如滥用不切事实的历史典故的逊清遗老之诗,玩弄“可彼可此”的“灵活虚实字”的同光派追随者之诗,“抗希骚选,甚嚣尘土”的“貌为汉魏c六朝c盛唐者”之诗等。但他自己却又提倡了另外一种形式主义,即讲究“惨淡经营”
c“一字不苟”
c“字字有来历”的所谓“学人之诗”。这种诗发展到了极端时,索性借五七言来从事注疏考据之学,满纸奇字僻典,不堪卒读。于是,陈衍一面推崇学问“根抵深厚”的诗作,一面跟昌言“诗有别才,非关书也”的严羽和畅谈“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的钟嵘发生冲突,甚至故意歪曲对方的论点。试问钟嵘c严羽几时说过作诗绝对不要读书,不要博物的话
严羽在说了“夫诗有别才,非关书也”之后,不是立刻就劝人要“多读书”的么钟嵘在论述“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之前,不是也声明过“若乃经国文符,
1石遗室诗话卷九,第3页。
392
67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的么
所不同的,钟嵘c严羽谈的是一般的诗,无须卖弄学问;而陈衍谈的则是“学人之诗”
,所以特别强调要把“朝章国故治乱贤不肖”这类东西拉到诗里来论述。至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