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节
夫美术之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而人类全体之性质也。惟美术之特质,贵具体而不贵抽象。于是举人类全体之性质,置诸个人之名字之下。比诸“付墨之子”
,“洛诵之孙”
,亦随吾人之所好名之而已。
善于观物者,能就个人之事实,而发现人类全体之性质;今对人类之全
1奏定经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静安文集续编,遗书,第15册。
2国学丛刊序,观堂集林别集卷四,遗书,第15册。
3以上见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静安文集,遗书,第14册。
560
4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体,而必规规焉求个人以实之,人之知力相越,岂不远哉
1
在这里,王国维提出了文学艺术的典型艺术概括力的问题:既要善于透过个人之事实,而发现人类全体之性质,又要在个人的名字之下,举出人类全体之性质。这里含有西方德国古典美学关于典型说中的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因素。这无疑是对我国古代传统典型说的一种突破。
他以戏曲为例,进行分析,说:
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格为何事。至国朝即清朝引者注之桃花扇,则有人格矣2。
这里的“人格”就是人物的典型性格。他还把红楼梦与格代之法斯德歌德之浮士德相类比,指出贾宝玉形象的普遍的c典型意义。
宝玉之苦痛,人人所有之苦痛也。其存于人之根柢者为独深,而其希救济也为尤切。作者一一掇拾而发挥之3。
正因为王国维坚持文艺形象的典型性,就能判断出诗人同政治家之区别:
“君王枉把平陈业,换得雷塘数亩田”。政治家之言也。
“长陵亦是闲邱陇,异日谁知与仲多”诗人之言也。
1红楼梦评价,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第762页。
2文学小言。十四,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第770页。
3红楼梦评论,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第752页。
56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45
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诗人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故感事c怀古等作,当与寿词同为词家所禁也1。
同样,也能判断诗人作者的生平c经验同“书中种种境界c种种人物”之别。他是反对红楼梦为作者自道生平说的,并运用反证法,强调说明:
信此说,则唐旦之天国戏剧,可谓无独有偶者矣。
然所谓亲见亲闻者,亦可自旁观者之口言之,未必躬为剧中之人物。如谓书中种种境界,种种人物,非局中人不能道,则是水浒传之作者,必为大盗,三国演义之作者,必为兵家,此又大不然之说也2。
说到这里,我们联想到他以后的一些所谓“红学家”曾花去很大的精力,进行烦琐的考证,把一部古典优秀作品红楼梦看成作者自道生平,大大降低了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感染力。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早已道破此说,足见出他的卓识惊人。
王国维的文艺形象的典型化,着眼于具体c个人,避免形象思维的僵化。我们知道,在西方德国古典美学中,歌德认为,艺术应从显出特征的个别的东西出发,而不应从主观理想或概念出发,主观理想或概念总不免是抽象的,或多或少是平均式的概括化的结果;从这种主观理想或概念出发,去
1人间词话删稿。三七,人间词话,第238页。
2红楼梦评论,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第763页。
562
64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找足以表现它的个别事例或具体形象,结果那个别事例或具体形象,不但是矫揉造作c削足适履,而且至多也只能表现预存的理想或概念,不能达到艺术所要求的“从有限见无限”。
席勒恰恰采取了这种方法,这就是他们两人的分歧所在。
这个分歧是深刻的,因为它涉及艺术的最基本问题,即典型问题。王国维以上的典型说中“贵具体而不贵抽象”
,或多或少受到歌德典型说的影响和感染。这个见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很有价值的。
其三c王国维指出,诗的形象直观性,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他说:
建筑c雕刻c图画c音乐等,皆呈于吾人之耳目者。
唯诗歌并戏剧小说言之一道,虽藉观念之助,以唤起吾人之直观然。其价值全存于其能直观与否。诗人所以多用比兴者,其源全由于此也1。
王国维已经察觉到诗歌同其他种类艺术,如建筑c雕刻c图画c音乐等一样,都是用形象思维,“呈于吾人之耳目”。诗的形象的直观性受着这条共同艺术规律所制约着。他赞同朱熹在清邃阁论诗中评论宋诗的论点,“一直说将去”
的诗,一日可作百首2。因此,必须“多用比兴”手法,发挥艺术的感染力。
“比兴”固然是有助于艺术创作的方法,而且要“多用”
,但运用得如何
这里还有诗人的世界观c生活和技巧的
1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静安文集,遗书,第14册。
2人间词话删稿。二八,人间词话,第235页。
56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45
问题。王国维的“多用比兴”
,没有进一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过分苛求。不过,从总体上看来,他的“境界”说和辨词“隔”与“不隔”之述,“全是深辨甘苦c惬心贵当之言,非胸罗万卷,不能道也”。
1类似这样的过誉之词,总含“有誉”的理由吧
第五节 中国古典戏曲史的研究
一 破除“旧学”传统,重视宋元戏曲的文学价值明清以来,封建统治阶级视戏曲文学为“文格卑俗”的东西。
“正史艺文志及四库全书提要,于戏曲一门,既未著录;海内藏书家,亦罕为蒐罗者”
;由于“戏曲之体卑于史传”
,“后世硕儒,皆鄙弃不复道”
2。这样,不仅宋元戏曲大量散失,而且有的研究者如录鬼簿作者钟嗣成也不得不宣布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理学家及其艺术趣味存在着分歧。王国维破除旧传统,不仅给录鬼簿作校注,使之成为一部较为完善的本子,而且还为中国古典戏曲作了一个总目曲录,比较全面地选录和介绍了宋c金c元c明c清的作品,并且能够说出“三朝之志不敢言”的话,提出“异日”要“成一家之书”
3的奋斗目标。经过五c六年的研
1朱芳圃:述先师王静安先生治学方法及国学上之贡献,东方杂志第二十四卷第十七号,第71页。
2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第368页c276页c3页。
3曲录自序,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370页。
564
84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究和努力,王国维完成了八部论著1,钩稽史实,考订真伪,创榛辟莽,前驱先路,为宋元戏曲争得历史一席之地,确实成了“一家之书”。而宋元戏曲考出版之时,就是他所指望的“异日”。
优语录是八部论著之一,在谈到破除旧传统c重视宋元戏曲的问题时,值得着重提一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俳优侏儒,周伎之最下且贱者”
2。然而,这些人又同戏曲的形成c发展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王国维确实看到了这一点,重视优人俳语。于是产生辑录此类古籍之意。这种重视宋元戏曲文学c不卑俗轻贱的立论c不仅成了他研究戏曲的动力,而且从本质上说,是与资产阶级文艺思潮取同一步调的。
二界定中国古曲戏典,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研究中国古典戏曲形成时间是历来纷争的一大问题。有人认为“戏曲之隋始盛”
涵虚子
,有的认为“唐有传奇,宋有戏曲c浑c词说”
丰山王棠c清代姚燮按此为“陶宗仪说”
,有的认为“自元始有戏剧,如今之所般演者”
王骥德
3,近人甚至有人提出“近二百年”说4。为什么这些学者对于戏剧形成时间的断代会如此大相径庭呢关键在于各人对戏曲这一文艺形式的理解不一样。王国维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
1曲录1908年
c戏曲考原1909年
c录鬼簿校注1909年
c优语录1909年
c唐宋大曲考1909年
c录曲余谈1910年
c古剧脚色考1911年
c宋元戏曲考1912年等。
2洪迈:夷坚志。丁集。
3以上转引姚燮:今乐考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十
,第56页。
4录曲余谈,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281页。
56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45
歌舞演故事“来界定中国古典戏曲,断定”戏曲不始于金元,而于有宋一代中变化者。“
1我们不能小看这一点;这一点与王国维的治学方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难设想,如果王国维没有深厚的“国学”
根基和中国古典诗词戏曲的修养,没有借鉴西方先进的文艺戏剧
理论和缜密而严格的方法,是不可能在研究中国古典戏曲史上作出如此关系到全局的重大突破。他的研究,并没有停留在前人“略具鉴裁”和“稍加考证”
2的水平上,而且“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3,从而向前迈进一步。
在界定中国古典戏曲c确定研究中心任务的基础上,王国维又作了三方面的分析研究:其一c既然戏曲是歌舞演故事的综合艺术,那就要把戏曲中有关歌舞和有关演故事方面的资料,分别加以整理c考证和研究。他所辑录的优语录中,古代优人的表演,有化装,有对话,有动作,寓庄于谐,讽喻现实,收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其中有人已能“敷陈事状”
,被“世目为杂剧”。
当然,优语录的大多材料“虽敷陈事状,而以谐谑为主”
4。
它们属于演故事,但并不等于就是演故事。
因为有些很简单,只有一c两句诙谐有趣的对话,并没有什么情节。我们把优语录归于这种情况,目的在于陈述王国维的研究思想。
1戏曲考原,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226c201页。
2录曲余谈,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272页。
3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遗书第1册。
4孙楷弟:傀儡戏考源,第72页。
566
05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其二c按照一般的表演形式来说,中国古典戏曲基本上是一种歌舞剧。
王国维作了属于演故事优语录的辑录,又从歌舞方面进行研究,撰写宋元大曲考。大曲,是唐宋间的乐曲。
“大曲之后,虽见于沈约宋书,然赵宋大曲,实出于唐大曲;而唐大曲以伊州c凉州诸曲为始,实皆自边地来也。”而且“优伶常舞大曲”。到了宋代,“大曲与杂剧二者之渐相接近,惟大曲一定之动作,终不足以表戏剧自由之动作;惟极简易之剧,始能以大曲演之。故元初纯正之戏曲出,不能不改革之也。”
1同前一点类似,我们把宋元大曲考归于歌舞方面的研究,目的也在于陈述王维国的研究思想。因为宋元大曲考只是个局部文章,大曲与戏曲中的歌舞也不能划上等号。
其三c王国维还就戏曲本身的脚色问题作了考察c研究。
王国维在古剧脚色考的开始,就介绍了胡应麟c祝允明和焦循三家之说,“考其渊源变化,并附以私见”
2,得到如下论断:
隋唐以前,虽有戏剧之萌芽,尚无所谓脚色也。
宋之脚色也,亦表所搬之人之地位c职业者为多。自是以后,其变化约为三级:一表其人在剧中之地位,二表其品性之善恶,三表其气质之刚柔也3。
实际上,这种脚色的“三表”发展趋向,正表明了中国古典
1宋元大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191c193c197页。
2古剧脚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230页。
3古剧脚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241242页。
56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5
戏曲渐趋成熟c定型。因此,“自元迄今,脚色之命意,不外此三者,而渐有自地位而品性,自品性而气质之势,此其进步变化之大略也。”
1脚色虽与西方戏剧相比较是个别具特色的问题,但它与西方文艺不无相通之处。王国维指出:中国古剧脚色,类似西方文艺中的性格描写,又包含着一种气质,“大抵净为热性,生为郁性,副净与丑或浮性而兼冷性,或浮性而兼热性。虽我国作戏者尚不知描写性格,然脚色之分则有深意存焉”
2。脚色的品性,通过这个脚色本身的言行观察而后感觉到,而脚色的气质,可以在容貌c声音c举止之间比较容易看到。据此,他又对脚色的面具c涂面和男女合演几个问题,作了进一步考察c研究。总之,通过脚色的言行c表演和化装,就能把握住脚色的品性和气质,也就真正体会到脚色的命意。
无论是从“演故事”和“歌舞”的戏曲构成两大部分,还是从戏曲本身的脚色问题,对整个中国古曲戏曲史的探讨和研究来说,都只是局部问题。局部的研究,只能作为整体研究的准备和基础;局部的研究,即使出现在整体的研究中,也不是简单素材c事例的搬用,有时还要加以修正和提高。比如,宋元戏曲考。三中说到的“传奇之名从唐至明的四变”
,同录曲余谈中“传奇四变”材料相对照,就有六c七处的更动和修改。由此可见,王的八部专著,就撰写的年代顺序和内容的相互联系看,前七部是为第八部服务的,采
1同上,第242页。
2古剧脚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422页。
568
25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用了西方先分析c后综合的科学研究方法,达到了前人未能达到的理论高度。
三排除异域说,描绘我国古典戏曲发展的径路如何描绘我国古典戏曲发展的径路呢王国维基本上采用了纵c横两条线索贯通,“纵的方面,从上古时代一直说到元c明;横的方面,不但取材于单纯的戏剧伎艺,并把和戏剧有关的多种事物,也予以必要的阐述。”
1
首先,我们从纵的方面的四个发展阶段来看:1。
从上古到五代的戏剧,是按这样的线索发展的,即歌舞歌舞戏滑稽戏。而“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
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
“是古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也。”王国维认为,这些祭祀的歌舞,由巫来扮演,是“后世戏剧之萌芽。”
2
春秋之世,出现了演员。他们“以歌舞及戏谑为事。自汉以后,则间演故事;而合歌舞以演一事者,实始为北齐。
顾其事至简,与其谓之戏,不若谓之舞之为当也。然后世戏剧之源,实自此始。“
3而兰陵王c踏摇娘两舞,旧志列为歌舞戏中。
到了唐代,出现了不少歌舞剧。
“有本于前代者,有出新撰者。”
樊哙排君难是新撰的,它“布置甚简,而动作有节,固与破阵乐c庆善乐诸舞,相去不远;其所异者,
1王国维戏曲论文集。出版说明,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2页。
2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4c6页。
3宋元戏曲考c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9页。
56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5
在演故事一事耳。“
唐代真正有进步的倒是滑稽戏,它始于开元之世,而盛于晚唐。它同歌舞戏相比较,“一以歌舞为主,一以言语为主;一则演故事,一则讽时事;一为应节之舞蹈,一为随意之动作;一可永久演之,一则除一时一地外,不容施于他处”
1。这就表明唐代仅有歌舞剧和滑稽剧。
2c宋金两代,开始有纯粹演故事的戏剧,或叫做“古剧”。王国维分述了三个方面,即宋之滑稽戏c宋之杂戏小说和宋之乐曲,说明古剧发展的因由。
“今日流传之古剧,其最古者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洛诵之孙”
,亦随吾人之所好名之而已。
善于观物者,能就个人之事实,而发现人类全体之性质;今对人类之全
1奏定经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静安文集续编,遗书,第15册。
2国学丛刊序,观堂集林别集卷四,遗书,第15册。
3以上见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静安文集,遗书,第14册。
560
4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体,而必规规焉求个人以实之,人之知力相越,岂不远哉
1
在这里,王国维提出了文学艺术的典型艺术概括力的问题:既要善于透过个人之事实,而发现人类全体之性质,又要在个人的名字之下,举出人类全体之性质。这里含有西方德国古典美学关于典型说中的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因素。这无疑是对我国古代传统典型说的一种突破。
他以戏曲为例,进行分析,说:
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格为何事。至国朝即清朝引者注之桃花扇,则有人格矣2。
这里的“人格”就是人物的典型性格。他还把红楼梦与格代之法斯德歌德之浮士德相类比,指出贾宝玉形象的普遍的c典型意义。
宝玉之苦痛,人人所有之苦痛也。其存于人之根柢者为独深,而其希救济也为尤切。作者一一掇拾而发挥之3。
正因为王国维坚持文艺形象的典型性,就能判断出诗人同政治家之区别:
“君王枉把平陈业,换得雷塘数亩田”。政治家之言也。
“长陵亦是闲邱陇,异日谁知与仲多”诗人之言也。
1红楼梦评价,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第762页。
2文学小言。十四,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第770页。
3红楼梦评论,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第752页。
56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45
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诗人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故感事c怀古等作,当与寿词同为词家所禁也1。
同样,也能判断诗人作者的生平c经验同“书中种种境界c种种人物”之别。他是反对红楼梦为作者自道生平说的,并运用反证法,强调说明:
信此说,则唐旦之天国戏剧,可谓无独有偶者矣。
然所谓亲见亲闻者,亦可自旁观者之口言之,未必躬为剧中之人物。如谓书中种种境界,种种人物,非局中人不能道,则是水浒传之作者,必为大盗,三国演义之作者,必为兵家,此又大不然之说也2。
说到这里,我们联想到他以后的一些所谓“红学家”曾花去很大的精力,进行烦琐的考证,把一部古典优秀作品红楼梦看成作者自道生平,大大降低了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感染力。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早已道破此说,足见出他的卓识惊人。
王国维的文艺形象的典型化,着眼于具体c个人,避免形象思维的僵化。我们知道,在西方德国古典美学中,歌德认为,艺术应从显出特征的个别的东西出发,而不应从主观理想或概念出发,主观理想或概念总不免是抽象的,或多或少是平均式的概括化的结果;从这种主观理想或概念出发,去
1人间词话删稿。三七,人间词话,第238页。
2红楼梦评论,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第763页。
562
64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找足以表现它的个别事例或具体形象,结果那个别事例或具体形象,不但是矫揉造作c削足适履,而且至多也只能表现预存的理想或概念,不能达到艺术所要求的“从有限见无限”。
席勒恰恰采取了这种方法,这就是他们两人的分歧所在。
这个分歧是深刻的,因为它涉及艺术的最基本问题,即典型问题。王国维以上的典型说中“贵具体而不贵抽象”
,或多或少受到歌德典型说的影响和感染。这个见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很有价值的。
其三c王国维指出,诗的形象直观性,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他说:
建筑c雕刻c图画c音乐等,皆呈于吾人之耳目者。
唯诗歌并戏剧小说言之一道,虽藉观念之助,以唤起吾人之直观然。其价值全存于其能直观与否。诗人所以多用比兴者,其源全由于此也1。
王国维已经察觉到诗歌同其他种类艺术,如建筑c雕刻c图画c音乐等一样,都是用形象思维,“呈于吾人之耳目”。诗的形象的直观性受着这条共同艺术规律所制约着。他赞同朱熹在清邃阁论诗中评论宋诗的论点,“一直说将去”
的诗,一日可作百首2。因此,必须“多用比兴”手法,发挥艺术的感染力。
“比兴”固然是有助于艺术创作的方法,而且要“多用”
,但运用得如何
这里还有诗人的世界观c生活和技巧的
1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静安文集,遗书,第14册。
2人间词话删稿。二八,人间词话,第235页。
56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45
问题。王国维的“多用比兴”
,没有进一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过分苛求。不过,从总体上看来,他的“境界”说和辨词“隔”与“不隔”之述,“全是深辨甘苦c惬心贵当之言,非胸罗万卷,不能道也”。
1类似这样的过誉之词,总含“有誉”的理由吧
第五节 中国古典戏曲史的研究
一 破除“旧学”传统,重视宋元戏曲的文学价值明清以来,封建统治阶级视戏曲文学为“文格卑俗”的东西。
“正史艺文志及四库全书提要,于戏曲一门,既未著录;海内藏书家,亦罕为蒐罗者”
;由于“戏曲之体卑于史传”
,“后世硕儒,皆鄙弃不复道”
2。这样,不仅宋元戏曲大量散失,而且有的研究者如录鬼簿作者钟嗣成也不得不宣布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理学家及其艺术趣味存在着分歧。王国维破除旧传统,不仅给录鬼簿作校注,使之成为一部较为完善的本子,而且还为中国古典戏曲作了一个总目曲录,比较全面地选录和介绍了宋c金c元c明c清的作品,并且能够说出“三朝之志不敢言”的话,提出“异日”要“成一家之书”
3的奋斗目标。经过五c六年的研
1朱芳圃:述先师王静安先生治学方法及国学上之贡献,东方杂志第二十四卷第十七号,第71页。
2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第368页c276页c3页。
3曲录自序,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370页。
564
84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究和努力,王国维完成了八部论著1,钩稽史实,考订真伪,创榛辟莽,前驱先路,为宋元戏曲争得历史一席之地,确实成了“一家之书”。而宋元戏曲考出版之时,就是他所指望的“异日”。
优语录是八部论著之一,在谈到破除旧传统c重视宋元戏曲的问题时,值得着重提一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俳优侏儒,周伎之最下且贱者”
2。然而,这些人又同戏曲的形成c发展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王国维确实看到了这一点,重视优人俳语。于是产生辑录此类古籍之意。这种重视宋元戏曲文学c不卑俗轻贱的立论c不仅成了他研究戏曲的动力,而且从本质上说,是与资产阶级文艺思潮取同一步调的。
二界定中国古曲戏典,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研究中国古典戏曲形成时间是历来纷争的一大问题。有人认为“戏曲之隋始盛”
涵虚子
,有的认为“唐有传奇,宋有戏曲c浑c词说”
丰山王棠c清代姚燮按此为“陶宗仪说”
,有的认为“自元始有戏剧,如今之所般演者”
王骥德
3,近人甚至有人提出“近二百年”说4。为什么这些学者对于戏剧形成时间的断代会如此大相径庭呢关键在于各人对戏曲这一文艺形式的理解不一样。王国维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
1曲录1908年
c戏曲考原1909年
c录鬼簿校注1909年
c优语录1909年
c唐宋大曲考1909年
c录曲余谈1910年
c古剧脚色考1911年
c宋元戏曲考1912年等。
2洪迈:夷坚志。丁集。
3以上转引姚燮:今乐考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十
,第56页。
4录曲余谈,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281页。
56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45
歌舞演故事“来界定中国古典戏曲,断定”戏曲不始于金元,而于有宋一代中变化者。“
1我们不能小看这一点;这一点与王国维的治学方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难设想,如果王国维没有深厚的“国学”
根基和中国古典诗词戏曲的修养,没有借鉴西方先进的文艺戏剧
理论和缜密而严格的方法,是不可能在研究中国古典戏曲史上作出如此关系到全局的重大突破。他的研究,并没有停留在前人“略具鉴裁”和“稍加考证”
2的水平上,而且“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3,从而向前迈进一步。
在界定中国古典戏曲c确定研究中心任务的基础上,王国维又作了三方面的分析研究:其一c既然戏曲是歌舞演故事的综合艺术,那就要把戏曲中有关歌舞和有关演故事方面的资料,分别加以整理c考证和研究。他所辑录的优语录中,古代优人的表演,有化装,有对话,有动作,寓庄于谐,讽喻现实,收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其中有人已能“敷陈事状”
,被“世目为杂剧”。
当然,优语录的大多材料“虽敷陈事状,而以谐谑为主”
4。
它们属于演故事,但并不等于就是演故事。
因为有些很简单,只有一c两句诙谐有趣的对话,并没有什么情节。我们把优语录归于这种情况,目的在于陈述王国维的研究思想。
1戏曲考原,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226c201页。
2录曲余谈,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272页。
3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遗书第1册。
4孙楷弟:傀儡戏考源,第72页。
566
05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其二c按照一般的表演形式来说,中国古典戏曲基本上是一种歌舞剧。
王国维作了属于演故事优语录的辑录,又从歌舞方面进行研究,撰写宋元大曲考。大曲,是唐宋间的乐曲。
“大曲之后,虽见于沈约宋书,然赵宋大曲,实出于唐大曲;而唐大曲以伊州c凉州诸曲为始,实皆自边地来也。”而且“优伶常舞大曲”。到了宋代,“大曲与杂剧二者之渐相接近,惟大曲一定之动作,终不足以表戏剧自由之动作;惟极简易之剧,始能以大曲演之。故元初纯正之戏曲出,不能不改革之也。”
1同前一点类似,我们把宋元大曲考归于歌舞方面的研究,目的也在于陈述王维国的研究思想。因为宋元大曲考只是个局部文章,大曲与戏曲中的歌舞也不能划上等号。
其三c王国维还就戏曲本身的脚色问题作了考察c研究。
王国维在古剧脚色考的开始,就介绍了胡应麟c祝允明和焦循三家之说,“考其渊源变化,并附以私见”
2,得到如下论断:
隋唐以前,虽有戏剧之萌芽,尚无所谓脚色也。
宋之脚色也,亦表所搬之人之地位c职业者为多。自是以后,其变化约为三级:一表其人在剧中之地位,二表其品性之善恶,三表其气质之刚柔也3。
实际上,这种脚色的“三表”发展趋向,正表明了中国古典
1宋元大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191c193c197页。
2古剧脚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230页。
3古剧脚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241242页。
56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5
戏曲渐趋成熟c定型。因此,“自元迄今,脚色之命意,不外此三者,而渐有自地位而品性,自品性而气质之势,此其进步变化之大略也。”
1脚色虽与西方戏剧相比较是个别具特色的问题,但它与西方文艺不无相通之处。王国维指出:中国古剧脚色,类似西方文艺中的性格描写,又包含着一种气质,“大抵净为热性,生为郁性,副净与丑或浮性而兼冷性,或浮性而兼热性。虽我国作戏者尚不知描写性格,然脚色之分则有深意存焉”
2。脚色的品性,通过这个脚色本身的言行观察而后感觉到,而脚色的气质,可以在容貌c声音c举止之间比较容易看到。据此,他又对脚色的面具c涂面和男女合演几个问题,作了进一步考察c研究。总之,通过脚色的言行c表演和化装,就能把握住脚色的品性和气质,也就真正体会到脚色的命意。
无论是从“演故事”和“歌舞”的戏曲构成两大部分,还是从戏曲本身的脚色问题,对整个中国古曲戏曲史的探讨和研究来说,都只是局部问题。局部的研究,只能作为整体研究的准备和基础;局部的研究,即使出现在整体的研究中,也不是简单素材c事例的搬用,有时还要加以修正和提高。比如,宋元戏曲考。三中说到的“传奇之名从唐至明的四变”
,同录曲余谈中“传奇四变”材料相对照,就有六c七处的更动和修改。由此可见,王的八部专著,就撰写的年代顺序和内容的相互联系看,前七部是为第八部服务的,采
1同上,第242页。
2古剧脚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422页。
568
25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用了西方先分析c后综合的科学研究方法,达到了前人未能达到的理论高度。
三排除异域说,描绘我国古典戏曲发展的径路如何描绘我国古典戏曲发展的径路呢王国维基本上采用了纵c横两条线索贯通,“纵的方面,从上古时代一直说到元c明;横的方面,不但取材于单纯的戏剧伎艺,并把和戏剧有关的多种事物,也予以必要的阐述。”
1
首先,我们从纵的方面的四个发展阶段来看:1。
从上古到五代的戏剧,是按这样的线索发展的,即歌舞歌舞戏滑稽戏。而“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
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
“是古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也。”王国维认为,这些祭祀的歌舞,由巫来扮演,是“后世戏剧之萌芽。”
2
春秋之世,出现了演员。他们“以歌舞及戏谑为事。自汉以后,则间演故事;而合歌舞以演一事者,实始为北齐。
顾其事至简,与其谓之戏,不若谓之舞之为当也。然后世戏剧之源,实自此始。“
3而兰陵王c踏摇娘两舞,旧志列为歌舞戏中。
到了唐代,出现了不少歌舞剧。
“有本于前代者,有出新撰者。”
樊哙排君难是新撰的,它“布置甚简,而动作有节,固与破阵乐c庆善乐诸舞,相去不远;其所异者,
1王国维戏曲论文集。出版说明,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2页。
2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4c6页。
3宋元戏曲考c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9页。
56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5
在演故事一事耳。“
唐代真正有进步的倒是滑稽戏,它始于开元之世,而盛于晚唐。它同歌舞戏相比较,“一以歌舞为主,一以言语为主;一则演故事,一则讽时事;一为应节之舞蹈,一为随意之动作;一可永久演之,一则除一时一地外,不容施于他处”
1。这就表明唐代仅有歌舞剧和滑稽剧。
2c宋金两代,开始有纯粹演故事的戏剧,或叫做“古剧”。王国维分述了三个方面,即宋之滑稽戏c宋之杂戏小说和宋之乐曲,说明古剧发展的因由。
“今日流传之古剧,其最古者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