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节
称霸天下奠定了基础。拿破仑也一样,他有摒除一切矛盾的干扰,下最后的决定于一瞬的能力。人一生的成败,就在于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勇气,才能在遇到任何艰难障碍时,都能克服c消除。但意志薄弱的人,缺乏斗志的人,一遇到挫折,便哀求退缩,最终归于失败。因此,一旦下了决心,就要不留后路,竭尽全力,要发挥你的韧性与潜力,争取自己的立足之地,争取成功的机会。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也是给自己一张出类拔萃的入场券。正如一支歌里所唱到的:人生“一开始就没退路”,我们人人都应是只进不退的卒子,不留后路,是因为要勇往直前解套心法在人生奋斗历程中,往往有那么一些人,也奋斗过,也拼搏过,也挣扎过,却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挡在成功的大门之外。原因何在并不是他们没有真正努力,也不是他们的智力平庸。只是,他们在奋斗的路上,总是一次又一次为自己铺好了后退的路。一遇挫折,就回到设计好的退路上,这样节节败退,最终一事无成。
第27节:谬误5多才多艺,苛求全面发展
谬误5多才多艺,苛求全面发展常人都说,艺多不压身。人们也常常羡慕那些多才多艺的人,可是现实生活当中为什么却出现“艺多压身”的现象呢难道真的说,多才多艺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答案当然不是“是”与“不是”这么的简单。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懂得聚焦自己的精力。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爱好太多,难免要分散精力,精力过于分散,就难以在一个领域里取得好的成绩,歧路亡羊就是这样的道理。全面发展的实质是特长发展李玉琴从小就喜欢写作c画画和唱歌,而且在这几方面她都极具天赋。她的作文常常被老师拿来当作全班的范文,画画也在各种比赛中频频得奖,嗓子也不错,每次她唱歌都会引发听者由衷的热烈掌声。其实除了这几项爱好之外,她还有很多的爱好,譬如说跳舞。总之,在别人眼里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子,她也以此而自豪。但是,后来这些才艺却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烦恼。进入高中,首先她就面临着发展方向的难题。她对写作c画画c唱歌的爱好程度不分上下,因此,对于一般人轻而易举能够决定的事情,却让她左右为难。最后,她听从父母的意思,选择了画画。从高中开始,她参加了美术培训班。凭着自身的天赋,最后考上美院的艺术设计系。大一的时候,她凭着自身的天赋,她的专业成绩常常是系里最好的,而且有多幅专业作品留校。可是到了大三,她就明显的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她的专业水平从上等水平落后到中下等水平,直到大四毕业,她在专业上已经不具竞争力,属于一般的水平。其中的原因,她自己其实心知肚明,那就是她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写作和唱歌方面。没有办法,她难以割舍写作和唱歌,每次的校刊校报上,总是有她的文章出现,而且在大三时,她加入了学校的校刊编辑部,最后还竞选上了校刊主编。学校组织的每次音乐活动,也都会有李玉琴的身影。她后来组织一个乐队,她任主唱,为了锻炼乐队的水平,他们在各种酒吧“跑场”,虽然他们的演出都是免费的,但他们乐此不疲。
第28节:谬误5多才多艺,苛求全面发展
所以,直到大学毕业,她一直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很多同学都由衷地称为“才女”。毕业后,让李玉琴刚到庆幸的是,因为自己的多才多艺,她可选择的职业范围明显的比一般人多。至少也觉得自己可以选择广告设计c编辑c歌手方面的工作。在其他同学感慨找工作难时,李玉琴已经找到一份杂志社编辑的工作。她在杂志社干了一年多,由于她懂广告设计,因此杂志的一些平面设计也是由她负责设计制作的。有了平面设计的工作经验,所以一年多后,李玉琴又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从事广告设计工作。在广告公司干到不到一年,经朋友介绍她跳槽一家大型娱乐公司担任专职歌手。烦恼也由这次跳槽开始,李玉琴突然发现当歌手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么好,所谓歌手,只不过是整个娱乐场里的摆设一样,很多的时候,她充当却是主持的角色,她觉得自己根本就不适合“灯红酒绿”的那种工作氛围。所以不到半年,她就辞职不干了。在失业的一段时间里,回顾这两三年来的工作经历,李玉琴蓦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多才多艺,只是自欺欺人罢了。在杂志社做了一年多的编辑,她也突然发现,她也并不是特别的喜欢与枯燥文学打交道的工作。对于广告设计,她倒觉得还有些兴趣,但是因为大学期间写作和唱歌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所以也没有学扎实,因此,在广告公司的表现很一般,跟那些真正专业的设计人员无法相比,这也是她辞职的主要原因。至于当歌手的决定,只是她一时心血来潮的结果而已。其实到现在,她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究竟最擅长什么,自己最想要的工作是什么,以至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她都是一片茫然。很显然,上面故事主人公的尴尬遭遇正是盲目追求多才多艺造成的。木桶效应的理念由来已久,说是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但是这个理论用在人的身上就不适合了。比尔盖茨是因为他的软件而非他的哲学水平而享誉世界。试想,如果比尔盖茨将花在软件上的时间抽出一半用在研究哲学上,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吗有积极的学习精神是对的,技多不压身本身也没什么问题,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能找到各自的擅长之处,如何能真正有一技之长,毕竟这个世界的知识量太大了,就是一个神童穷其一生,也不能将所有中意的知识与技能学完。
第29节:谬误5多才多艺,苛求全面发展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及知识的方式变得越来越方便,如果我们见到什么就学什么,什么热门就学什么,那么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能全面发展呢全面发展的“全面”不应该理解为一个量的概念。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个性c特长发展。全面发展关注体现全面的基本方面而非一切方面。个性发展的理念不仅更靠近了创造教育,也对德c智c体c美形成更确切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们不必刻意追求“多才多艺”,不要一看到别的学生多才多艺,就感觉自己像个书呆子,什么也不会,责备自己一无是处。当然有条件的,有精力的,能适当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陶冶情操,也是好的。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做事情要分清轻重缓急。人只有在心无旁骛的情况下,才能出色地完成一项任务。一个人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发展的也不全面,但是如果有一项特长,一处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拥有其他人不能获得的东西。可是在我们身边,许多人往往走入误区,譬如一些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忙着考这证考那证,证书弄了一大摞,忙着做主持c当模特,业余职业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毕业之后却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原因是由于他们片面地追求“多才多艺”,分散了时间和精力,却忘记了专注去发展自己的特长。结果事与愿违。一个人自诩有多种技能,但由于晴蜓点水,钻研不透,反而不如拥有一项专长的人受青睐。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尽力把它做到无可挑剔,你可能会比技能虽多但无专长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美国作家富兰克林曾在他的哨子里讲过,幼年时期,他曾为他的哨子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成年之后,在他看到了那么多人为自己的“哨子”而付出惨重代价时,感慨道:“我认为,他们所遭受到的人类极大的悲苦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作出了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第30节:谬误5多才多艺,苛求全面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哨子”就是他的盲目的“多才多艺”。他们往往也为其盲目的“多才多艺”付出了太高的代价。比如,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多才多艺”的人才:会演奏乐器,会画画,会打球,爱好文学,爱好戏剧好像就没有他不爱的东西,可是他真正能拿到台面的技能却一样也没有。他把全面理解成全,却忘记了全面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特长。删繁就简找到核心目标翻开中国富人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人在发家之初,往往精通某一门手艺或掌握一门绝技。而正是这技艺为他们淘得第一桶金,并借此滚动增大财富。如刘永行c刘永好兄弟是养鹌鹑的行家里手,张果喜的木雕手艺远近闻名,而鲁冠球最初只是乡镇企业的一个小学徒。而“艺高人胆大,技多不压身”就是片面搓就的一条绳索,无形无影,在你毫不察觉时将你从身到心束缚与其中,年月愈久,捆绑愈紧。在美国有一个学校,每年都会评比苹果饼比赛,每年都会有很多的厨师级水准的人参赛,但是,有一年,是一个历史系的女生摘得了桂冠。学生们都很奇怪,为什么这个女生的手艺会这样好呢原来,这个女生很喜欢做苹果饼,生活中的她,除了爱做苹果饼之外,就没有其它的什么爱好了,她几乎把业余的全部时间都花在了做苹果饼上面。正是因为这位女生从不苛求自己,去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所以最终她才取得了让人预想不到的成功。只有删繁就简,从最近的目标开始,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万事挂怀,只会半途而废。人生的价值,往往不在于涉猎多少c知道多少c掌握多少,而在于消化多少c利用多少c创造多少c实现多少。人不能为了盲目的追求全面发展,却把自我也丢失了,把核心目标给丢失了,那样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发展,更别谈全面了。解套心法做个“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大智者是好的,但是不能盲目地追求全面而忘记了核心目标。我们谁不能保证可以学完世界上所有的技能,所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择其对自己有用的学,才是明智之举。
第31节:谬误6不听话的坏小子,难成大器
谬误6不听话的坏小子,难成大器有一位知名的教师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最怕学校里的两类孩子,第一类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因为他们长大后可能回学校来当校长;还有一类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坏小子”,因为他们长大后可能回学校来演讲。国外无数的事例表明,一些人眼中的调皮学生往往更有出息。所以,我们的学校和家庭也不能总是否定和排斥调皮学生。“听话教育”是阻障思维的魔咒对于我们周围的许多人来讲,尚在懵懂之龄就被告知:在家,要听父母的话。待到年龄稍长,进了学堂,便进一步被告知: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好不容易循规蹈矩熬到成年,进了单位,有了工作,又有人教导我们,不管领导是对是错,你都得听话。“听话教育”是好是坏,我们先不去评论,但是有的人总是习惯简单地把学生分为两大类,即所谓的“好学生”与“坏学生”。依据的标准是“分数听话”。平时表现良好,学习积极努力c成绩优异的孩子就是老师的“宠儿”,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平时调皮捣蛋,学习马虎c成绩较差的孩子自然就被老师认为是“差生”c“后进生”。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样,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c独一无二的世界。也许有时候,我们只需要换个角度去看,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差生原来不一定真的差。当前正风靡歌坛和影视界的周杰伦从小就被别人叫做智障,被人骂为笨小孩,数理c英文等科目根本一窍不通。4岁时妈妈送他去学钢琴,可周杰伦成天只想玩,练习时间过长就坐不住,一点也不“听话”。很生气的妈妈只好随时在一旁盯着他,拿笔敲打他的手,强迫他一定要做一个“好学生”。然而,学习上的“差学生”周杰伦在音乐方面却有着惊人之处。14岁时,他看了周润发c张国荣和刘德华演的浪漫文艺爱情片电影,就写出了他第一首作品“天长地久”。高中一毕业,周杰伦就去了吴宗宪的公司。吴宗宪安排他在餐厅等处自弹自唱,每周唱两天,平均一周只赚1500元,虽然有小费可拿,其实也是入不敷出。
第32节:谬误6不听话的坏小子,难成大器
没过几年,被许多人认为“吐词不清”“不会有多大出息”的周杰伦却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站到了华语歌坛的正中央。所以说,听话是优点,但不听话不一定是缺点。美国的心理学家托伦期研究发现,创造力高的孩子有3个让人讨厌的特点:一是顽皮c淘气c荒唐和放荡不羁;二是所作所为时逾常规;三是处事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态度。按他的观点,淘气不一定是坏孩子。而中国人对孩子的评价是“听话就是好孩子”。西方人对淘气的孩子并不另眼相看,他们甚至偏爱淘气的孩子,他们对中国的“听话教育”持否定意见。先不说东方和西方的教育体制差别问题,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不听话”。不听话一般是不接受别人的劝告或者教导,不管是不是值得去听,但是不听话的人往往有自己更多的想法,也就是有叛逆的念头。这也可以说是有思维的开始。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听话”是一种无需考究正确与否的服从,是一种剥夺了辨别权利的接受,是一种上传下达的命令,是一种培养奴性的养分。所以说:“听话教育”是阻障思维的魔咒,也不为过了。特立独行不是错有两个才进大学不久的学生,违抗了他们父母的期望,主动辍学了。不过他们的名字,你一定知道:一个叫比尔盖茨,另一个叫戴尔。还有一个更近一点的例子:有一对华人夫妇,他们的孩子再差半年就可以拿博士学位了,可是他放弃了,要去折腾自己的小公司。那一对华人夫妇非常气恼,可是没有办法。这个不听话的孩子的名字叫杨致远他是雅虎的“酋长”。坐在车库里就想着挑战蓝色巨人ib“让每个人书桌上都摆上一台电脑”;连制造汽车的许可证还没有办下来就发誓“要做中国最便宜的汽车”,没有这样的胆大妄为也就不可能成就盖茨的微软和李书福的吉利。很难想象,一个有创新精神的或是稍微有些主见的人,会时刻表现的非常听话。创新的前提就是要藐视现有的规则,不去神圣化一些现存的东西。然而,我们的大众文化,似乎对于表现出这样精神的人,只是倾向于扼杀。
第33节:谬误6不听话的坏小子,难成大器
当21世纪的新列车呼啸而来时,循规蹈矩c步步为营的时代已经结束。新的竞争形式导致了这些特立独行c不按常理出牌的坏小子们的出现。作为特立独行的坏小子,他们破坏规矩c打破格局;他们挑起事端c引发商战;他们最不安分,但又最有活力;他们不按常理出牌c敢他人之所不敢;他们拒绝墨守成规,勇于挑战c创新;虽然他们打破常规的做法普遍被质疑,但他们却一路创造着商业的奇迹。要知道,特立独行其实并不可怕,它只是人迈向成熟过程中的一个经典表情。特立独行彰显了他们的与众不同;她们用此来博得关注和重视;他们用特立独行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我的眼中我的世界。这无异于宣告社会:我长大了我是一个的人我有自己的大脑我的事情我做主特立独行的人更渴望成长,渴望解脱束缚,渴望发现真正的答案,渴望用特殊的行为表达自己思想的,更渴望追求自我,追求真实和真诚。虽然这种渴望带着一种强烈的叛逆色彩,但是,是他们一生中最可宝贵的成长体验。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坚决的性格。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就的。著名作家梁凤仪总是说:“人需要有勇气,在人生的长途中,不仅需要用勇敢的精神去克服各种困难,而且在各种事业中更要靠勇敢的精神去争取成功。”因此,对一个人来讲,坚持正确的自我也是健康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注意这种性格的培养。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可以成大器先说个故事:动物园的大象,每天的生活只是在围栏里吃吃草和香蕉,玩玩自己的鼻子,而拴着它的只是一根细细的链条。有人问饲养员:“大象那么大的力气,为什么不挣脱链条走开呢它一直都是这样的吗”饲养员解释说:“当大象还很小的时候,便被一根粗锁链拴在牢固的柱子上。每天,小象都会拼命地试图挣脱锁链逃跑,但是它的每一次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小象放弃了努力,不再尝试。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象长成大象,可它依然乖乖地被一根细细的链条栓在围栏里,无法享受自由。”
第34节:谬误6不听话的坏小子,难成大器
为什么大象不设法挣脱那根链条和柱子它的力气已经足够大了原来,它早已习惯了“听话”,即便长大的它已经能够挣脱细细的链条,但是人没有让它走,它还是会听话的呆在原地。有些太听话的孩子就如同这头象,从小到大就只会听从父母和老师的话,自己已经忘记了怎么去作决定,长期处于这种心态中,就不会相信自己的任何感受与判断,总是以别人的标准去衡量,没有自我,没有自信,自然谈不上性c创造力了。而有些不听话的孩子却更喜欢去思考,他们更喜欢自己去尝试,他们从来不以别人的看法作为自己的想法。所以这些不听话的孩子更有性,更有创造力。孩子绝非“生而知之者”,只是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都可以走进天才的殿堂。大多数孩子之所以与天才擦肩而过,关键是最爱他们的家长与老师无意中将孩子思考的能力扼杀在摇篮之中了,而一味的要求孩子听话有时候也是一种变相的扼杀。俗话说“淘丫头出巧,淘小子出好”。在很多情况下,“淘气”是孩子聪明c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表现。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孩子的“淘气”,赏识孩子的“淘气”,甚至和孩子一起淘气,让孩子在淘气中学习,在淘气中进步。世界上从没有完美的人和事,要求一个人绝对听话也是不现实的。每个人自己的人生都要靠自己一脚一脚走来的。不听话,可能会让父母c老师头疼,也可能自己会多走一些弯路,可又有什么关系呢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尝试犯错改错中成长起来的。无论对于“听话的好孩子”还是“不听话的坏孩子”,我们要适度降低对他们的期望与要求,鼓励他们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鼓励他们在尝试中不怕犯错误,注重过程的体验和收获,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可以有成功的人生。解套心法无论对于“好孩子”还是“坏孩子”,我们要适度降低对他们的期望与要求,鼓励他们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鼓励他们在尝试中不怕犯错误,注重过程的体验和收获,摘掉“好孩子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第27节:谬误5多才多艺,苛求全面发展
谬误5多才多艺,苛求全面发展常人都说,艺多不压身。人们也常常羡慕那些多才多艺的人,可是现实生活当中为什么却出现“艺多压身”的现象呢难道真的说,多才多艺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答案当然不是“是”与“不是”这么的简单。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懂得聚焦自己的精力。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爱好太多,难免要分散精力,精力过于分散,就难以在一个领域里取得好的成绩,歧路亡羊就是这样的道理。全面发展的实质是特长发展李玉琴从小就喜欢写作c画画和唱歌,而且在这几方面她都极具天赋。她的作文常常被老师拿来当作全班的范文,画画也在各种比赛中频频得奖,嗓子也不错,每次她唱歌都会引发听者由衷的热烈掌声。其实除了这几项爱好之外,她还有很多的爱好,譬如说跳舞。总之,在别人眼里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子,她也以此而自豪。但是,后来这些才艺却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烦恼。进入高中,首先她就面临着发展方向的难题。她对写作c画画c唱歌的爱好程度不分上下,因此,对于一般人轻而易举能够决定的事情,却让她左右为难。最后,她听从父母的意思,选择了画画。从高中开始,她参加了美术培训班。凭着自身的天赋,最后考上美院的艺术设计系。大一的时候,她凭着自身的天赋,她的专业成绩常常是系里最好的,而且有多幅专业作品留校。可是到了大三,她就明显的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她的专业水平从上等水平落后到中下等水平,直到大四毕业,她在专业上已经不具竞争力,属于一般的水平。其中的原因,她自己其实心知肚明,那就是她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写作和唱歌方面。没有办法,她难以割舍写作和唱歌,每次的校刊校报上,总是有她的文章出现,而且在大三时,她加入了学校的校刊编辑部,最后还竞选上了校刊主编。学校组织的每次音乐活动,也都会有李玉琴的身影。她后来组织一个乐队,她任主唱,为了锻炼乐队的水平,他们在各种酒吧“跑场”,虽然他们的演出都是免费的,但他们乐此不疲。
第28节:谬误5多才多艺,苛求全面发展
所以,直到大学毕业,她一直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很多同学都由衷地称为“才女”。毕业后,让李玉琴刚到庆幸的是,因为自己的多才多艺,她可选择的职业范围明显的比一般人多。至少也觉得自己可以选择广告设计c编辑c歌手方面的工作。在其他同学感慨找工作难时,李玉琴已经找到一份杂志社编辑的工作。她在杂志社干了一年多,由于她懂广告设计,因此杂志的一些平面设计也是由她负责设计制作的。有了平面设计的工作经验,所以一年多后,李玉琴又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从事广告设计工作。在广告公司干到不到一年,经朋友介绍她跳槽一家大型娱乐公司担任专职歌手。烦恼也由这次跳槽开始,李玉琴突然发现当歌手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么好,所谓歌手,只不过是整个娱乐场里的摆设一样,很多的时候,她充当却是主持的角色,她觉得自己根本就不适合“灯红酒绿”的那种工作氛围。所以不到半年,她就辞职不干了。在失业的一段时间里,回顾这两三年来的工作经历,李玉琴蓦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多才多艺,只是自欺欺人罢了。在杂志社做了一年多的编辑,她也突然发现,她也并不是特别的喜欢与枯燥文学打交道的工作。对于广告设计,她倒觉得还有些兴趣,但是因为大学期间写作和唱歌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所以也没有学扎实,因此,在广告公司的表现很一般,跟那些真正专业的设计人员无法相比,这也是她辞职的主要原因。至于当歌手的决定,只是她一时心血来潮的结果而已。其实到现在,她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究竟最擅长什么,自己最想要的工作是什么,以至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她都是一片茫然。很显然,上面故事主人公的尴尬遭遇正是盲目追求多才多艺造成的。木桶效应的理念由来已久,说是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但是这个理论用在人的身上就不适合了。比尔盖茨是因为他的软件而非他的哲学水平而享誉世界。试想,如果比尔盖茨将花在软件上的时间抽出一半用在研究哲学上,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吗有积极的学习精神是对的,技多不压身本身也没什么问题,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能找到各自的擅长之处,如何能真正有一技之长,毕竟这个世界的知识量太大了,就是一个神童穷其一生,也不能将所有中意的知识与技能学完。
第29节:谬误5多才多艺,苛求全面发展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及知识的方式变得越来越方便,如果我们见到什么就学什么,什么热门就学什么,那么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能全面发展呢全面发展的“全面”不应该理解为一个量的概念。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个性c特长发展。全面发展关注体现全面的基本方面而非一切方面。个性发展的理念不仅更靠近了创造教育,也对德c智c体c美形成更确切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们不必刻意追求“多才多艺”,不要一看到别的学生多才多艺,就感觉自己像个书呆子,什么也不会,责备自己一无是处。当然有条件的,有精力的,能适当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陶冶情操,也是好的。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做事情要分清轻重缓急。人只有在心无旁骛的情况下,才能出色地完成一项任务。一个人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发展的也不全面,但是如果有一项特长,一处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拥有其他人不能获得的东西。可是在我们身边,许多人往往走入误区,譬如一些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忙着考这证考那证,证书弄了一大摞,忙着做主持c当模特,业余职业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毕业之后却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原因是由于他们片面地追求“多才多艺”,分散了时间和精力,却忘记了专注去发展自己的特长。结果事与愿违。一个人自诩有多种技能,但由于晴蜓点水,钻研不透,反而不如拥有一项专长的人受青睐。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尽力把它做到无可挑剔,你可能会比技能虽多但无专长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美国作家富兰克林曾在他的哨子里讲过,幼年时期,他曾为他的哨子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成年之后,在他看到了那么多人为自己的“哨子”而付出惨重代价时,感慨道:“我认为,他们所遭受到的人类极大的悲苦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作出了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第30节:谬误5多才多艺,苛求全面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哨子”就是他的盲目的“多才多艺”。他们往往也为其盲目的“多才多艺”付出了太高的代价。比如,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多才多艺”的人才:会演奏乐器,会画画,会打球,爱好文学,爱好戏剧好像就没有他不爱的东西,可是他真正能拿到台面的技能却一样也没有。他把全面理解成全,却忘记了全面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特长。删繁就简找到核心目标翻开中国富人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人在发家之初,往往精通某一门手艺或掌握一门绝技。而正是这技艺为他们淘得第一桶金,并借此滚动增大财富。如刘永行c刘永好兄弟是养鹌鹑的行家里手,张果喜的木雕手艺远近闻名,而鲁冠球最初只是乡镇企业的一个小学徒。而“艺高人胆大,技多不压身”就是片面搓就的一条绳索,无形无影,在你毫不察觉时将你从身到心束缚与其中,年月愈久,捆绑愈紧。在美国有一个学校,每年都会评比苹果饼比赛,每年都会有很多的厨师级水准的人参赛,但是,有一年,是一个历史系的女生摘得了桂冠。学生们都很奇怪,为什么这个女生的手艺会这样好呢原来,这个女生很喜欢做苹果饼,生活中的她,除了爱做苹果饼之外,就没有其它的什么爱好了,她几乎把业余的全部时间都花在了做苹果饼上面。正是因为这位女生从不苛求自己,去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所以最终她才取得了让人预想不到的成功。只有删繁就简,从最近的目标开始,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万事挂怀,只会半途而废。人生的价值,往往不在于涉猎多少c知道多少c掌握多少,而在于消化多少c利用多少c创造多少c实现多少。人不能为了盲目的追求全面发展,却把自我也丢失了,把核心目标给丢失了,那样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发展,更别谈全面了。解套心法做个“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大智者是好的,但是不能盲目地追求全面而忘记了核心目标。我们谁不能保证可以学完世界上所有的技能,所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择其对自己有用的学,才是明智之举。
第31节:谬误6不听话的坏小子,难成大器
谬误6不听话的坏小子,难成大器有一位知名的教师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最怕学校里的两类孩子,第一类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因为他们长大后可能回学校来当校长;还有一类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坏小子”,因为他们长大后可能回学校来演讲。国外无数的事例表明,一些人眼中的调皮学生往往更有出息。所以,我们的学校和家庭也不能总是否定和排斥调皮学生。“听话教育”是阻障思维的魔咒对于我们周围的许多人来讲,尚在懵懂之龄就被告知:在家,要听父母的话。待到年龄稍长,进了学堂,便进一步被告知: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好不容易循规蹈矩熬到成年,进了单位,有了工作,又有人教导我们,不管领导是对是错,你都得听话。“听话教育”是好是坏,我们先不去评论,但是有的人总是习惯简单地把学生分为两大类,即所谓的“好学生”与“坏学生”。依据的标准是“分数听话”。平时表现良好,学习积极努力c成绩优异的孩子就是老师的“宠儿”,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平时调皮捣蛋,学习马虎c成绩较差的孩子自然就被老师认为是“差生”c“后进生”。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样,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c独一无二的世界。也许有时候,我们只需要换个角度去看,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差生原来不一定真的差。当前正风靡歌坛和影视界的周杰伦从小就被别人叫做智障,被人骂为笨小孩,数理c英文等科目根本一窍不通。4岁时妈妈送他去学钢琴,可周杰伦成天只想玩,练习时间过长就坐不住,一点也不“听话”。很生气的妈妈只好随时在一旁盯着他,拿笔敲打他的手,强迫他一定要做一个“好学生”。然而,学习上的“差学生”周杰伦在音乐方面却有着惊人之处。14岁时,他看了周润发c张国荣和刘德华演的浪漫文艺爱情片电影,就写出了他第一首作品“天长地久”。高中一毕业,周杰伦就去了吴宗宪的公司。吴宗宪安排他在餐厅等处自弹自唱,每周唱两天,平均一周只赚1500元,虽然有小费可拿,其实也是入不敷出。
第32节:谬误6不听话的坏小子,难成大器
没过几年,被许多人认为“吐词不清”“不会有多大出息”的周杰伦却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站到了华语歌坛的正中央。所以说,听话是优点,但不听话不一定是缺点。美国的心理学家托伦期研究发现,创造力高的孩子有3个让人讨厌的特点:一是顽皮c淘气c荒唐和放荡不羁;二是所作所为时逾常规;三是处事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态度。按他的观点,淘气不一定是坏孩子。而中国人对孩子的评价是“听话就是好孩子”。西方人对淘气的孩子并不另眼相看,他们甚至偏爱淘气的孩子,他们对中国的“听话教育”持否定意见。先不说东方和西方的教育体制差别问题,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不听话”。不听话一般是不接受别人的劝告或者教导,不管是不是值得去听,但是不听话的人往往有自己更多的想法,也就是有叛逆的念头。这也可以说是有思维的开始。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听话”是一种无需考究正确与否的服从,是一种剥夺了辨别权利的接受,是一种上传下达的命令,是一种培养奴性的养分。所以说:“听话教育”是阻障思维的魔咒,也不为过了。特立独行不是错有两个才进大学不久的学生,违抗了他们父母的期望,主动辍学了。不过他们的名字,你一定知道:一个叫比尔盖茨,另一个叫戴尔。还有一个更近一点的例子:有一对华人夫妇,他们的孩子再差半年就可以拿博士学位了,可是他放弃了,要去折腾自己的小公司。那一对华人夫妇非常气恼,可是没有办法。这个不听话的孩子的名字叫杨致远他是雅虎的“酋长”。坐在车库里就想着挑战蓝色巨人ib“让每个人书桌上都摆上一台电脑”;连制造汽车的许可证还没有办下来就发誓“要做中国最便宜的汽车”,没有这样的胆大妄为也就不可能成就盖茨的微软和李书福的吉利。很难想象,一个有创新精神的或是稍微有些主见的人,会时刻表现的非常听话。创新的前提就是要藐视现有的规则,不去神圣化一些现存的东西。然而,我们的大众文化,似乎对于表现出这样精神的人,只是倾向于扼杀。
第33节:谬误6不听话的坏小子,难成大器
当21世纪的新列车呼啸而来时,循规蹈矩c步步为营的时代已经结束。新的竞争形式导致了这些特立独行c不按常理出牌的坏小子们的出现。作为特立独行的坏小子,他们破坏规矩c打破格局;他们挑起事端c引发商战;他们最不安分,但又最有活力;他们不按常理出牌c敢他人之所不敢;他们拒绝墨守成规,勇于挑战c创新;虽然他们打破常规的做法普遍被质疑,但他们却一路创造着商业的奇迹。要知道,特立独行其实并不可怕,它只是人迈向成熟过程中的一个经典表情。特立独行彰显了他们的与众不同;她们用此来博得关注和重视;他们用特立独行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我的眼中我的世界。这无异于宣告社会:我长大了我是一个的人我有自己的大脑我的事情我做主特立独行的人更渴望成长,渴望解脱束缚,渴望发现真正的答案,渴望用特殊的行为表达自己思想的,更渴望追求自我,追求真实和真诚。虽然这种渴望带着一种强烈的叛逆色彩,但是,是他们一生中最可宝贵的成长体验。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坚决的性格。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就的。著名作家梁凤仪总是说:“人需要有勇气,在人生的长途中,不仅需要用勇敢的精神去克服各种困难,而且在各种事业中更要靠勇敢的精神去争取成功。”因此,对一个人来讲,坚持正确的自我也是健康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注意这种性格的培养。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可以成大器先说个故事:动物园的大象,每天的生活只是在围栏里吃吃草和香蕉,玩玩自己的鼻子,而拴着它的只是一根细细的链条。有人问饲养员:“大象那么大的力气,为什么不挣脱链条走开呢它一直都是这样的吗”饲养员解释说:“当大象还很小的时候,便被一根粗锁链拴在牢固的柱子上。每天,小象都会拼命地试图挣脱锁链逃跑,但是它的每一次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小象放弃了努力,不再尝试。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象长成大象,可它依然乖乖地被一根细细的链条栓在围栏里,无法享受自由。”
第34节:谬误6不听话的坏小子,难成大器
为什么大象不设法挣脱那根链条和柱子它的力气已经足够大了原来,它早已习惯了“听话”,即便长大的它已经能够挣脱细细的链条,但是人没有让它走,它还是会听话的呆在原地。有些太听话的孩子就如同这头象,从小到大就只会听从父母和老师的话,自己已经忘记了怎么去作决定,长期处于这种心态中,就不会相信自己的任何感受与判断,总是以别人的标准去衡量,没有自我,没有自信,自然谈不上性c创造力了。而有些不听话的孩子却更喜欢去思考,他们更喜欢自己去尝试,他们从来不以别人的看法作为自己的想法。所以这些不听话的孩子更有性,更有创造力。孩子绝非“生而知之者”,只是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都可以走进天才的殿堂。大多数孩子之所以与天才擦肩而过,关键是最爱他们的家长与老师无意中将孩子思考的能力扼杀在摇篮之中了,而一味的要求孩子听话有时候也是一种变相的扼杀。俗话说“淘丫头出巧,淘小子出好”。在很多情况下,“淘气”是孩子聪明c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表现。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孩子的“淘气”,赏识孩子的“淘气”,甚至和孩子一起淘气,让孩子在淘气中学习,在淘气中进步。世界上从没有完美的人和事,要求一个人绝对听话也是不现实的。每个人自己的人生都要靠自己一脚一脚走来的。不听话,可能会让父母c老师头疼,也可能自己会多走一些弯路,可又有什么关系呢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尝试犯错改错中成长起来的。无论对于“听话的好孩子”还是“不听话的坏孩子”,我们要适度降低对他们的期望与要求,鼓励他们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鼓励他们在尝试中不怕犯错误,注重过程的体验和收获,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可以有成功的人生。解套心法无论对于“好孩子”还是“坏孩子”,我们要适度降低对他们的期望与要求,鼓励他们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鼓励他们在尝试中不怕犯错误,注重过程的体验和收获,摘掉“好孩子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