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节
用有逻辑性的c科学的回答方式,是想让孩子能正确认识问题。但是在孩子看来,无论对其作什么样的回答,都不能全部消除其疑问,因此,大人就没有必要一定坚持完全正确性。
相反,大人可以反过来对孩子的提问进行“如果”的反问。通过这样的提问和对提问的解答,必然会拓宽孩子的思维空间。这种办法并不是对孩子随意的提问马上直接回答,而是让孩子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所提问题的本身,并且启发他自己找出答案。比如,对于孩子“为什么夜里必须睡觉”的问题,就可以反过来问:“那么,你认为不睡觉会怎么样呢”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自己思考“如果不睡觉会怎么样”的问题。因此就促使孩子从各个方面探讨所产生的可能性,于是,孩子就想出了“不睡觉就发困”c“不睡觉就会疲乏”c“不睡觉早晨就起不来”等答案。
这样通过反问的方式,让孩子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思考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可起到暗示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的目的。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在孩子面临学习和考试的负担,以及不能顺利应付考试时,做父母的应该想办法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大人在对孩子讲话时,多湖辉希望父母思考一下“办事靠会说话”这一问题。要想一想除了一再劝说“你要用功呀”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办法;除了“不要光看电视”之外,是否还有更好的说法。父母应找到比这几句未加认真思考的话更尊重孩子心理的表达方式。
某一杂志上介绍过这样一个例子。该杂志对两个犯同样错误的孩子进行了研究,对其中一个孩子说:“这像是这个孩子犯的错误。”对另一个孩子说:“这不会是另一个孩子犯的错误。”那么这个孩子肯定地说:“反正我会犯这样的错误。”而另一个思考后说:“我为什么要犯这样的错误呢”这么一来问题就搞清楚了。
因此,当遇到必须要对孩子说的问题时,作为母亲必须要考虑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让孩子更能接受的说法。
比如对学习负担重的孩子可以采取“心理换位”的方法,减轻其负担。但如果确定学习指标,当考试的日期一临近,不爱学习的孩子就会突然产生压力感。例如,让孩子用一个月的时间做完有300道题的比较厚的习题集,或者是3天后就要考试,可是孩子还没有充分地复习,这样的情况就是如此。并且一旦这种压力增大,孩子就很难以平静的心理状态坐下来读书。
在这种情况下,大人可以采用心理换位的方法对孩子进行说明。以前面的例子为例,比如说:“做10道题就可以了”“还有72小时的时间呢”。这样做,就可以大大减轻孩子因300道题的数量之多和3日的数量之少而形成的心理负担。表达同一个事实,只要变换单位来表达,也会使孩子接受的印象有一个180度的变化。多湖辉把这个称为代理换算,是纠正孩子厌学时所广泛采用的心理手法之一。
多湖辉的父亲是工作狂,所以父子的接触并不太多。但是他的父亲偶尔闲下来与他谈话时,总是说:“看来你很努力,可是不要过于用功搞坏身体。”其实他并不太用功学习,面对绝对信任的父亲,既感到羞愧,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多湖辉“必须更加努力学习”的热情。
而现在的父亲对孩子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即对孩子管束得太多,他们对孩子的谈话往往易于说成“你要给我”的命令型。命令型是大人与孩子思想交流的单方面行为,并未考虑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主性。孩子势必会出现逆反心理,而采取反抗的态度。聪明的父母在这个时候会想办法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此如,以“某某,如果你试着如何”来代替之,采用这种“建议型”也是一种好方法。只从形式上看这是在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做孩子必定会认真听。并且,“建议型”是让对方做出决断,所以利于自然地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引导方法的策略之一,就是预先有意识地选择提问的内容。不了解这种策略的人很容易被诱导。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引导孩子学习。比如,当发现孩子无所事事的时候,不说:“你说清楚是学习还是出去玩”而可以一开始就问:“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呢”有一句格言说“欲速则不达”。为了让孩子喜欢学习,同样不能采取这种急于求成的方法。大人为了让孩子尽快由厌学变为喜欢学习,对孩子毫不留情地说“你给我学习,你要喜欢学习”,这反倒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使其越来越厌学。在这方面,与其说直接让孩子学习,莫不如改变一下与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的状态,使其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学习的乐趣,这样不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担,是一条使孩子喜欢学习的捷径。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消除成绩所造成的压力
成绩比别人稍微差的孩子,如果也认定“只有自己考试成绩不好”,就会越来越讨厌学习。并且产生不安感。如何引导有这种想法的孩子,父母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孩子有时会突然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也会急剧下降。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的哪怕是轻微的怨言,都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当孩子知道一次或两次考试失败就会失去父母和老师的信任时,不只对学习,甚至学习以外的其他事情也会变得很糟糕。这种现象已屡见不鲜。这时候无论如何批评都无济于事。父母需要做的是信任自己的孩子,暂时帮助他们忘掉学习的烦恼,对孩子所做的一切要大加赞扬:“妈妈相信你,你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
一些平时学习用功c成绩也相当不错的孩子,也不能保证每次考试都能得高分。即使是平常学得很好的功课,如果运气不佳,正好碰上自己感到棘手的问题,也可能会考得一塌糊涂。这时如果家长和老师只关心考试成绩而对孩子大加训斥,那么孩子就会变得垂头丧气,转而对学习失去信心。
当孩子把考得不好的成绩拿回家时,家长往往会不由得大发脾气,指责孩子:“怎么才考这么点分”这样做会刺伤孩子的心,以至于使他们在做别的事情时也显得不知所措。其实,考得不好受打击最大的应该是本人,孩子会对自己能力不够感到内疚。如果家长这时再火上浇油的话,只能使孩子的情绪更加低落,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
一些发展成为重大社会问题的中学生杀了全家的事件,其原因与这些少年对未来的不安和绝望密切相关。为了不使孩子对未来的希望破灭,为了使孩子感到未来不是梦,父母对孩子进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当父母看到孩子通知书上的成绩不好时应如何对待呢多湖辉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办的问题,希望通过下述一些考虑,采取一些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办法去加以解决。首先,对孩子成绩不佳不应“且喜且忧”,而应以“有苦就有乐”来对待。父母与孩子一起为成绩的提高而高兴“一喜”是可以的,但对于讨厌学习的孩子无论如何不能反复表现出“一忧”,这样会使孩子彻底失去信心,永远无法改变讨厌学习的心情。
即使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也不要过于刺激孩子,要给其留有余地。比如说“妈妈也有过成绩不好的时候,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好的地方”。即不是以“且喜且忧”,而是以“有苦就有乐”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成绩。如果这样能消除成绩所造成的压力,孩子也就能自己消除心理负担和自卑感了。
对于讨厌学习的孩子来说,成绩单似乎是苦恼的最大根源。因为讨厌就不学习,不学习成绩就不好,因为成绩不好就惹母亲生气,因为母亲生气孩子的成绩就越来越不好。这可以说是最典型的“恶性循环”。
在孩子决定是学还是不学之前,大人对成绩单的评价对孩子是一种压力。为了消除这种压力,即使孩子把成绩单拿回家,如果他自己不主动让看,父母就不要硬去看。如果大人能这样做,孩子一定会主动地把成绩单拿出来给父母看的。
表扬c斥责往往是在与什么对象相对比之后才进行的。一般地,被认为不能成为“表扬”依据的“坏的分数”是什么呢当然,这也是与什么进行比较之后才认为是“坏的”。这恐怕是与班里的平均成绩或本人平时的成绩相比较,而得出的结论。
然而,这种“坏的分数”决不能说就不能再成为“表扬的对象”。第一,上次如果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这次很可能下降了。总而言之,得了满分之后,下一次不可能再取得前一次那样的成绩。所以,不管取得多么“不好的分数”,如果这个孩子的成绩急剧下降,在设法对其进行鼓励的时候,也可以选择比这个分数更低的分数作为比较对象,鼓励孩子说:“你总是说不好c不好,可是这与去年这个时候相比,就看出不知好了多少。”孩子考得不好,学习受到挫折时,与其进行不高明的宽慰和鼓励,莫如对孩子谈及与其状况相同的“相同者”,这样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即使孩子成绩不好也要说“下次努力”,使其把目光转向下一次机会,这是孩子的特权。可是,总是因为成绩不好不断受到责备而厌学的孩子,就只看到眼前的事。每当考试结束后回家的时候,孩子便又提心吊胆,担心这次又将受到训斥。
为了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大人有必要消除孩子从考场回来时的心理压力,让其把目光转向今后。当选手在比赛中出现错误时,有的教练即使想发火也绝对不发火,极力忍耐着,而是对选手说“下一次努力就行了”。
如果孩子情绪低落,就对其说“这是下一次飞跃的充电期”。曾经讨厌学习的孩子一心想东山再起,如果硬拼一阵子,成绩也会迅速提高。然而,一旦到了某种程度,就会令人难以置信地突然停止了上升,完全陷入一种停止状态。认识片面的孩子可能容易认为“不论如何努力,自己也就是这种程度”,由于这种停滞,孩子又会再次回到讨厌学习的状态,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心理学上称这种停滞状态为“起跳台”。把这作为下一个飞跃的开端,倒可以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即是进一步前进的一个必然阶段。如果换成孩子容易理解的话说,也可以将此解释为一种“充电期”。所以,当孩子学习成绩停滞不前时,大人就对孩子说“因为这是走向下一次飞跃的充电期,这是必然的过程”这样让其放心。同时,对认定“只有自己不行”的孩子,大人可以说“就是你母亲,也曾有过无论如何学习成绩也上不去的时期”。这时,家长应想办法使孩子的目光转向他的长处,增强他的自信心。只要有了自信,那么自然而然地学习的兴趣也会很快树立起来。总之,最为重要的是,无论什么时候家长都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孩子的才能是无穷无尽的,自己也能把握住重新开始的时机。在此之前,家长不要着急,也不要怪罪孩子,只要你能对他好好呵护,那么孩子讨厌学习的情绪一定会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老师们,正在尽力把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某小学的老师给学生讲工厂的传送带,让学生自由提问时,有人就提出在传送带流水作业中途想去厕所怎么办这类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位老师非常重视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疑问,为了不马马虎虎地回答,他把班里全体学生提出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归纳起来写了一封信,寄给实际从事这项传送带业务的厂家。厂家也诚心诚意地回答了孩子们的问题。
还有一位老师给学生讲在车站工作的人的情况时,亲自到车站借来各种各样的工具,并且把教室布置成车站的样子,老师装扮成站长进入教室。孩子们非常高兴,决定今后自己要到车站去做各种各样的调查。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感到,平时经常看到的车站和车站的工作人员也有许多有趣的地方。
一般的家庭不必考虑这么大规模的活动,可采取更简单的做法。只要把学习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不论多少都会有效果。通过这些无意识之中提供的学习机会,无论多么讨厌学习的孩子,也一定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的。
比如通过让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计划,引导其对地理感兴趣。在做暑假家庭旅行计划时,可以简单一些,让其根据旅行目的地做一个旅行导游介绍。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必定要翻地图c查找教科书,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地理知识,而且通过这项工作或许会使孩子逐渐喜欢上地理科目。在这个过程中同时给他一个策划者的职务,拥有领导权,也会使其产生积极性,是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有一位报告文学家说,他还在上小学时,就利用帮助父亲剪报纸的机会开始关心社会问题。尽管一边剪报一边只能浏览自己会读的字,但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学习。通过帮助父亲剪报,知道父亲仍在继续不断地学习,这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刺激,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人们常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成长的”。即使大人不特意说“要好好学习”,当孩子总是看到父母在学习的情景,也自然会受其影响而变得喜欢学习。像这样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做给孩子看,以此纠正孩子厌学的毛病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有许多父母从教育孩子的角度,考虑带孩子到博物馆去。但是过于注重“教育目的”,父母好像是尽义务陪孩子去的,孩子也感到没有兴趣。相反,父亲如果一边对孩子说“喂喂,快看,真厉害”一边与孩子一样感兴趣,孩子的眼里也充满着喜悦。例如,带孩子到天文馆去本来是好事,但有的父亲却对孩子说“你自己看吧”,父亲却打起了呼噜。这样一来大人即使想让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想以此为契机使孩子喜欢学习,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大人也真诚地感兴趣,孩子的兴趣也自然会放在学习上。
家长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大家在公司里七嘴八舌地谈论加班的情况时,很少有人回家。然而当一个人走了,两个人走了,最后只剩下很少的人时,剩下的人就会像雪崩似的扔下工作急急忙忙地踏上回家之路。在工薪阶层中普遍存在着“不想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工作”的心理。同样,当孩子一个人在家里学习的时候,很可能产生“为什么只有我必须学习”的心理,这种心理会使孩子厌学。因此,反过来利用这种只能自己做的心理,也是纠正孩子厌学的方法之一。例如,如果每天规定让家庭所有成员一起学习10分钟,只要大家都做,孩子就不会有不满情绪了。
此外,要求孩子帮助做家务,打水c烧火c劈柴c扫院子等,对于孩子来说,将会比在课堂“学习”更有效果。
以往,孩子帮助家人做家务,被视为是极为正常的事。这种帮忙与其说是为了父母,莫不如说也给孩子带来锻炼机会。这是因为帮忙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单纯过家家游戏,而是真正的生活,必须认真做。孩子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安排计划,使家务活与学习时间调剂好。因为孩子不能偷懒不做,这也就养成了孩子的耐性。而今,由于家务事轻松了,没有孩子帮忙大人也能做,有不少家庭也不让孩子帮忙做家务了。
可是,让孩子帮助做家务,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作用外,从心理学上讲,对孩子的成长也大有帮助。这就是说让孩子在家中担当一定的角色,通过能做些家务而受到大人赏识的过程,是孩子在心中找到自我存在价值的契机。还有这样的情况,有的精神脆弱的孩子,父母很长时间一直认为“这个孩子什么也不会”。但是,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由于谁都没有时间出去,就给这个孩子写个纸条让他拿着去买东西,结果他很圆满地把东西买回来了。父母夸奖这个孩子“做得很好”。而从那以后,这个孩子再也不是什么都不会的孩子了。买东西c扫地c帮助家里做家务,样样都干得很好。孩子就这样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喜悦超过了大人的想像,并且也增加了孩子的上进心。从这一点来考虑,孩子想帮忙的时候,有些大人就阻止说“你别来插手”或“你与其干这个还不如去学习呢”,这种态度的恶劣是可以想像的。确实有时孩子帮倒忙,反而给父母添乱。可是,只因为如此,就把孩子的帮忙说成是“多余的”,这不正说明父母的态度过于性急了吗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鼓励孩子的技巧
日本人在鼓励别人时,往往只是说:“加油啊”“好好干”之类,具体如何去做,却只字不提。这不仅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在成人世界中也是常见的现象。公司总经理鼓励自己的部下时常会这样说。然而,只是简单地说一句:“希望你好好干。”对于那些一直勤勤恳恳c任劳任怨的员工来说,今后如何努力才能更上一层楼他们听后定会茫然不知所措。
这时候,如果能提出具体问题,那么员工听后就会清楚自己应如何去做,当天开始就可以努力工作。比如,分析一下公司的现状以及指出存在的问题,或者为了增加销量而对每个员工做出具体的指示。
平时成绩不错的孩子,在考试中偶然只考了50分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本人肯定也相当难过,这时如果再对孩子提出批评,那结果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这时候最好的做法是,不硬逼着孩子做出某种保证,而是要耐心地去鼓励他,然后再帮他分析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
“谁都会有失败。不要泄气,下次努力就行。你肯定能考好的。没关系,没关系,不要想不开。”听到这样的鼓励后,孩子肯定会暗下决心:“放心吧,下次我一定考好”当孩子因成绩不好而感到沮丧时,千万不要再对他们进行责难,这是相信孩子的才能并且能使之增加的一个原则。
一番鼓励之后,然后冷静地帮孩子分析一下为什么只得了50分:“这次为什么没有考好咱们来分析一下。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搞清楚了,下次就一定能考100分。你准没问题。”让他自己对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反省。经过这样的分析,找到并解决了以往不明白的以及出差错的地方以后,那么下次考试得100分就轻而易举了。
总之,不要一味地乱鼓励或者逼迫孩子,最理想的做法应该是坐下来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所在,告诉他们怎样做才能取得好成绩。
古代有一个常胜将军,打胜仗对他来说已成为家常便饭。当有人奉承他:“你将作为战略家而载入史册。”他不以为然,一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相反,大人可以反过来对孩子的提问进行“如果”的反问。通过这样的提问和对提问的解答,必然会拓宽孩子的思维空间。这种办法并不是对孩子随意的提问马上直接回答,而是让孩子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所提问题的本身,并且启发他自己找出答案。比如,对于孩子“为什么夜里必须睡觉”的问题,就可以反过来问:“那么,你认为不睡觉会怎么样呢”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自己思考“如果不睡觉会怎么样”的问题。因此就促使孩子从各个方面探讨所产生的可能性,于是,孩子就想出了“不睡觉就发困”c“不睡觉就会疲乏”c“不睡觉早晨就起不来”等答案。
这样通过反问的方式,让孩子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思考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可起到暗示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的目的。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在孩子面临学习和考试的负担,以及不能顺利应付考试时,做父母的应该想办法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大人在对孩子讲话时,多湖辉希望父母思考一下“办事靠会说话”这一问题。要想一想除了一再劝说“你要用功呀”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办法;除了“不要光看电视”之外,是否还有更好的说法。父母应找到比这几句未加认真思考的话更尊重孩子心理的表达方式。
某一杂志上介绍过这样一个例子。该杂志对两个犯同样错误的孩子进行了研究,对其中一个孩子说:“这像是这个孩子犯的错误。”对另一个孩子说:“这不会是另一个孩子犯的错误。”那么这个孩子肯定地说:“反正我会犯这样的错误。”而另一个思考后说:“我为什么要犯这样的错误呢”这么一来问题就搞清楚了。
因此,当遇到必须要对孩子说的问题时,作为母亲必须要考虑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让孩子更能接受的说法。
比如对学习负担重的孩子可以采取“心理换位”的方法,减轻其负担。但如果确定学习指标,当考试的日期一临近,不爱学习的孩子就会突然产生压力感。例如,让孩子用一个月的时间做完有300道题的比较厚的习题集,或者是3天后就要考试,可是孩子还没有充分地复习,这样的情况就是如此。并且一旦这种压力增大,孩子就很难以平静的心理状态坐下来读书。
在这种情况下,大人可以采用心理换位的方法对孩子进行说明。以前面的例子为例,比如说:“做10道题就可以了”“还有72小时的时间呢”。这样做,就可以大大减轻孩子因300道题的数量之多和3日的数量之少而形成的心理负担。表达同一个事实,只要变换单位来表达,也会使孩子接受的印象有一个180度的变化。多湖辉把这个称为代理换算,是纠正孩子厌学时所广泛采用的心理手法之一。
多湖辉的父亲是工作狂,所以父子的接触并不太多。但是他的父亲偶尔闲下来与他谈话时,总是说:“看来你很努力,可是不要过于用功搞坏身体。”其实他并不太用功学习,面对绝对信任的父亲,既感到羞愧,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多湖辉“必须更加努力学习”的热情。
而现在的父亲对孩子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即对孩子管束得太多,他们对孩子的谈话往往易于说成“你要给我”的命令型。命令型是大人与孩子思想交流的单方面行为,并未考虑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主性。孩子势必会出现逆反心理,而采取反抗的态度。聪明的父母在这个时候会想办法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此如,以“某某,如果你试着如何”来代替之,采用这种“建议型”也是一种好方法。只从形式上看这是在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做孩子必定会认真听。并且,“建议型”是让对方做出决断,所以利于自然地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引导方法的策略之一,就是预先有意识地选择提问的内容。不了解这种策略的人很容易被诱导。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引导孩子学习。比如,当发现孩子无所事事的时候,不说:“你说清楚是学习还是出去玩”而可以一开始就问:“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呢”有一句格言说“欲速则不达”。为了让孩子喜欢学习,同样不能采取这种急于求成的方法。大人为了让孩子尽快由厌学变为喜欢学习,对孩子毫不留情地说“你给我学习,你要喜欢学习”,这反倒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使其越来越厌学。在这方面,与其说直接让孩子学习,莫不如改变一下与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的状态,使其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学习的乐趣,这样不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担,是一条使孩子喜欢学习的捷径。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消除成绩所造成的压力
成绩比别人稍微差的孩子,如果也认定“只有自己考试成绩不好”,就会越来越讨厌学习。并且产生不安感。如何引导有这种想法的孩子,父母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孩子有时会突然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也会急剧下降。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的哪怕是轻微的怨言,都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当孩子知道一次或两次考试失败就会失去父母和老师的信任时,不只对学习,甚至学习以外的其他事情也会变得很糟糕。这种现象已屡见不鲜。这时候无论如何批评都无济于事。父母需要做的是信任自己的孩子,暂时帮助他们忘掉学习的烦恼,对孩子所做的一切要大加赞扬:“妈妈相信你,你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
一些平时学习用功c成绩也相当不错的孩子,也不能保证每次考试都能得高分。即使是平常学得很好的功课,如果运气不佳,正好碰上自己感到棘手的问题,也可能会考得一塌糊涂。这时如果家长和老师只关心考试成绩而对孩子大加训斥,那么孩子就会变得垂头丧气,转而对学习失去信心。
当孩子把考得不好的成绩拿回家时,家长往往会不由得大发脾气,指责孩子:“怎么才考这么点分”这样做会刺伤孩子的心,以至于使他们在做别的事情时也显得不知所措。其实,考得不好受打击最大的应该是本人,孩子会对自己能力不够感到内疚。如果家长这时再火上浇油的话,只能使孩子的情绪更加低落,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
一些发展成为重大社会问题的中学生杀了全家的事件,其原因与这些少年对未来的不安和绝望密切相关。为了不使孩子对未来的希望破灭,为了使孩子感到未来不是梦,父母对孩子进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当父母看到孩子通知书上的成绩不好时应如何对待呢多湖辉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办的问题,希望通过下述一些考虑,采取一些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办法去加以解决。首先,对孩子成绩不佳不应“且喜且忧”,而应以“有苦就有乐”来对待。父母与孩子一起为成绩的提高而高兴“一喜”是可以的,但对于讨厌学习的孩子无论如何不能反复表现出“一忧”,这样会使孩子彻底失去信心,永远无法改变讨厌学习的心情。
即使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也不要过于刺激孩子,要给其留有余地。比如说“妈妈也有过成绩不好的时候,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好的地方”。即不是以“且喜且忧”,而是以“有苦就有乐”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成绩。如果这样能消除成绩所造成的压力,孩子也就能自己消除心理负担和自卑感了。
对于讨厌学习的孩子来说,成绩单似乎是苦恼的最大根源。因为讨厌就不学习,不学习成绩就不好,因为成绩不好就惹母亲生气,因为母亲生气孩子的成绩就越来越不好。这可以说是最典型的“恶性循环”。
在孩子决定是学还是不学之前,大人对成绩单的评价对孩子是一种压力。为了消除这种压力,即使孩子把成绩单拿回家,如果他自己不主动让看,父母就不要硬去看。如果大人能这样做,孩子一定会主动地把成绩单拿出来给父母看的。
表扬c斥责往往是在与什么对象相对比之后才进行的。一般地,被认为不能成为“表扬”依据的“坏的分数”是什么呢当然,这也是与什么进行比较之后才认为是“坏的”。这恐怕是与班里的平均成绩或本人平时的成绩相比较,而得出的结论。
然而,这种“坏的分数”决不能说就不能再成为“表扬的对象”。第一,上次如果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这次很可能下降了。总而言之,得了满分之后,下一次不可能再取得前一次那样的成绩。所以,不管取得多么“不好的分数”,如果这个孩子的成绩急剧下降,在设法对其进行鼓励的时候,也可以选择比这个分数更低的分数作为比较对象,鼓励孩子说:“你总是说不好c不好,可是这与去年这个时候相比,就看出不知好了多少。”孩子考得不好,学习受到挫折时,与其进行不高明的宽慰和鼓励,莫如对孩子谈及与其状况相同的“相同者”,这样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即使孩子成绩不好也要说“下次努力”,使其把目光转向下一次机会,这是孩子的特权。可是,总是因为成绩不好不断受到责备而厌学的孩子,就只看到眼前的事。每当考试结束后回家的时候,孩子便又提心吊胆,担心这次又将受到训斥。
为了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大人有必要消除孩子从考场回来时的心理压力,让其把目光转向今后。当选手在比赛中出现错误时,有的教练即使想发火也绝对不发火,极力忍耐着,而是对选手说“下一次努力就行了”。
如果孩子情绪低落,就对其说“这是下一次飞跃的充电期”。曾经讨厌学习的孩子一心想东山再起,如果硬拼一阵子,成绩也会迅速提高。然而,一旦到了某种程度,就会令人难以置信地突然停止了上升,完全陷入一种停止状态。认识片面的孩子可能容易认为“不论如何努力,自己也就是这种程度”,由于这种停滞,孩子又会再次回到讨厌学习的状态,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心理学上称这种停滞状态为“起跳台”。把这作为下一个飞跃的开端,倒可以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即是进一步前进的一个必然阶段。如果换成孩子容易理解的话说,也可以将此解释为一种“充电期”。所以,当孩子学习成绩停滞不前时,大人就对孩子说“因为这是走向下一次飞跃的充电期,这是必然的过程”这样让其放心。同时,对认定“只有自己不行”的孩子,大人可以说“就是你母亲,也曾有过无论如何学习成绩也上不去的时期”。这时,家长应想办法使孩子的目光转向他的长处,增强他的自信心。只要有了自信,那么自然而然地学习的兴趣也会很快树立起来。总之,最为重要的是,无论什么时候家长都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孩子的才能是无穷无尽的,自己也能把握住重新开始的时机。在此之前,家长不要着急,也不要怪罪孩子,只要你能对他好好呵护,那么孩子讨厌学习的情绪一定会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老师们,正在尽力把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某小学的老师给学生讲工厂的传送带,让学生自由提问时,有人就提出在传送带流水作业中途想去厕所怎么办这类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位老师非常重视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疑问,为了不马马虎虎地回答,他把班里全体学生提出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归纳起来写了一封信,寄给实际从事这项传送带业务的厂家。厂家也诚心诚意地回答了孩子们的问题。
还有一位老师给学生讲在车站工作的人的情况时,亲自到车站借来各种各样的工具,并且把教室布置成车站的样子,老师装扮成站长进入教室。孩子们非常高兴,决定今后自己要到车站去做各种各样的调查。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感到,平时经常看到的车站和车站的工作人员也有许多有趣的地方。
一般的家庭不必考虑这么大规模的活动,可采取更简单的做法。只要把学习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不论多少都会有效果。通过这些无意识之中提供的学习机会,无论多么讨厌学习的孩子,也一定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的。
比如通过让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计划,引导其对地理感兴趣。在做暑假家庭旅行计划时,可以简单一些,让其根据旅行目的地做一个旅行导游介绍。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必定要翻地图c查找教科书,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地理知识,而且通过这项工作或许会使孩子逐渐喜欢上地理科目。在这个过程中同时给他一个策划者的职务,拥有领导权,也会使其产生积极性,是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有一位报告文学家说,他还在上小学时,就利用帮助父亲剪报纸的机会开始关心社会问题。尽管一边剪报一边只能浏览自己会读的字,但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学习。通过帮助父亲剪报,知道父亲仍在继续不断地学习,这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刺激,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人们常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成长的”。即使大人不特意说“要好好学习”,当孩子总是看到父母在学习的情景,也自然会受其影响而变得喜欢学习。像这样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做给孩子看,以此纠正孩子厌学的毛病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有许多父母从教育孩子的角度,考虑带孩子到博物馆去。但是过于注重“教育目的”,父母好像是尽义务陪孩子去的,孩子也感到没有兴趣。相反,父亲如果一边对孩子说“喂喂,快看,真厉害”一边与孩子一样感兴趣,孩子的眼里也充满着喜悦。例如,带孩子到天文馆去本来是好事,但有的父亲却对孩子说“你自己看吧”,父亲却打起了呼噜。这样一来大人即使想让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想以此为契机使孩子喜欢学习,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大人也真诚地感兴趣,孩子的兴趣也自然会放在学习上。
家长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大家在公司里七嘴八舌地谈论加班的情况时,很少有人回家。然而当一个人走了,两个人走了,最后只剩下很少的人时,剩下的人就会像雪崩似的扔下工作急急忙忙地踏上回家之路。在工薪阶层中普遍存在着“不想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工作”的心理。同样,当孩子一个人在家里学习的时候,很可能产生“为什么只有我必须学习”的心理,这种心理会使孩子厌学。因此,反过来利用这种只能自己做的心理,也是纠正孩子厌学的方法之一。例如,如果每天规定让家庭所有成员一起学习10分钟,只要大家都做,孩子就不会有不满情绪了。
此外,要求孩子帮助做家务,打水c烧火c劈柴c扫院子等,对于孩子来说,将会比在课堂“学习”更有效果。
以往,孩子帮助家人做家务,被视为是极为正常的事。这种帮忙与其说是为了父母,莫不如说也给孩子带来锻炼机会。这是因为帮忙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单纯过家家游戏,而是真正的生活,必须认真做。孩子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安排计划,使家务活与学习时间调剂好。因为孩子不能偷懒不做,这也就养成了孩子的耐性。而今,由于家务事轻松了,没有孩子帮忙大人也能做,有不少家庭也不让孩子帮忙做家务了。
可是,让孩子帮助做家务,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作用外,从心理学上讲,对孩子的成长也大有帮助。这就是说让孩子在家中担当一定的角色,通过能做些家务而受到大人赏识的过程,是孩子在心中找到自我存在价值的契机。还有这样的情况,有的精神脆弱的孩子,父母很长时间一直认为“这个孩子什么也不会”。但是,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由于谁都没有时间出去,就给这个孩子写个纸条让他拿着去买东西,结果他很圆满地把东西买回来了。父母夸奖这个孩子“做得很好”。而从那以后,这个孩子再也不是什么都不会的孩子了。买东西c扫地c帮助家里做家务,样样都干得很好。孩子就这样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喜悦超过了大人的想像,并且也增加了孩子的上进心。从这一点来考虑,孩子想帮忙的时候,有些大人就阻止说“你别来插手”或“你与其干这个还不如去学习呢”,这种态度的恶劣是可以想像的。确实有时孩子帮倒忙,反而给父母添乱。可是,只因为如此,就把孩子的帮忙说成是“多余的”,这不正说明父母的态度过于性急了吗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鼓励孩子的技巧
日本人在鼓励别人时,往往只是说:“加油啊”“好好干”之类,具体如何去做,却只字不提。这不仅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在成人世界中也是常见的现象。公司总经理鼓励自己的部下时常会这样说。然而,只是简单地说一句:“希望你好好干。”对于那些一直勤勤恳恳c任劳任怨的员工来说,今后如何努力才能更上一层楼他们听后定会茫然不知所措。
这时候,如果能提出具体问题,那么员工听后就会清楚自己应如何去做,当天开始就可以努力工作。比如,分析一下公司的现状以及指出存在的问题,或者为了增加销量而对每个员工做出具体的指示。
平时成绩不错的孩子,在考试中偶然只考了50分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本人肯定也相当难过,这时如果再对孩子提出批评,那结果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这时候最好的做法是,不硬逼着孩子做出某种保证,而是要耐心地去鼓励他,然后再帮他分析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
“谁都会有失败。不要泄气,下次努力就行。你肯定能考好的。没关系,没关系,不要想不开。”听到这样的鼓励后,孩子肯定会暗下决心:“放心吧,下次我一定考好”当孩子因成绩不好而感到沮丧时,千万不要再对他们进行责难,这是相信孩子的才能并且能使之增加的一个原则。
一番鼓励之后,然后冷静地帮孩子分析一下为什么只得了50分:“这次为什么没有考好咱们来分析一下。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搞清楚了,下次就一定能考100分。你准没问题。”让他自己对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反省。经过这样的分析,找到并解决了以往不明白的以及出差错的地方以后,那么下次考试得100分就轻而易举了。
总之,不要一味地乱鼓励或者逼迫孩子,最理想的做法应该是坐下来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所在,告诉他们怎样做才能取得好成绩。
古代有一个常胜将军,打胜仗对他来说已成为家常便饭。当有人奉承他:“你将作为战略家而载入史册。”他不以为然,一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