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节
着我们。不过,这一次我不感到孤单,因为这一次的分居生活有所不同,不再是我一个人,身边还多了一个孩子。我知道,和儿子相伴的日子一定会很幸福c很有趣。
35第三十五章独自带孩子的艰辛
生完孩子后,杨伟送我和儿子到了南京,安置好后,他的假期也即将结束,又匆匆忙忙返回到部队。回到南京,我白天要上班,根本没有时间带小孩。白天就由我母亲帮助带,她忙了一整天后,腰酸腿疼很辛苦。我下班后及星期天休息时间,我从母亲手上接过儿子自己带。
小孩子一般在周岁之内,经常感冒发烧,一遇到这种状况,我心里就会自然产生非常的紧张和害怕的感觉,不管大病小病都不敢到小医院就诊,生怕医院技术水平差,会出现什么差错,我都是转乘两次公交车到离家较远的儿童医院就诊。特别遇到深更半夜及雨雪天气,碰上小孩身体不适及发高烧等,我都会坚持到儿童医院,那时母亲帮我拿着奶瓶等物品,陪着我同去。一人挂号c交费c拿药,一人抱着儿子在一旁等候,经过多次这样的折腾,我从内心感到夫妻分居两地所带来的种种不便。
每天一大早起来,我就忙着把夜间所用的尿布洗净c晒出去。儿子小时候有一个特点,早上七点钟左右都会拉大便,我把他大便,儿子不老实,身子总是动来动去,经常会出现大便会搞到我的裤子上,时间非常紧迫,上班离家前,我只好急忙地用毛刷子沾点水,把大便给刷掉。因为过于匆忙,时间不许可,经常会出现刷洗完数次后,裤子上仍留有黄色的便迹,别人看上去仍然很清楚。要是再去找干净裤子换,时间是不允许的,我也顾不上那么多,只好带着饭盒子c背着包飞快地往车站赶。
上班时,工作很忙,下班后,又忙儿子,吃完晚饭后一直忙到晚上九c十点钟,天天如此,时间长久下来,人感到很疲劳,非常想睡觉。那段时间,记得在听报告时,我经常听着听着,坐在座位上就到了苏州――进入了梦乡。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儿子渐渐长大到两岁半,也符合上幼儿园小班的条件,再加上单位离家太远,很不方便,我感到自己再带下去,身体实在吃不消,我就到离家不太远的地方多处打听幼儿园的情况,终于发现离家最近的常府街幼儿园条件还不错,独开门,有一幢三层楼的别墅式的住房。看得出,这幢住房是解放前有权势之人所居住的,大院子c小花园c养鱼池等样样齐全,门口还有一间传达室,这里离主干道较远,四周很安静。
我为儿子办理了全托。当时儿子小,一开始他还摸不清怎么回事,每次星期一,我送他去,他挺乐意的。但过了数月之后,儿子就失去了他原有的兴趣,执意不愿意上幼儿园。每次星期一早上,我告诉儿子,吃过早饭,带你上幼儿园,我就发现他的小脸上露出了痛苦。看到这种情况,就可把我给急坏了,他不上幼儿园,我可怎么上班啊于是我就想办法,吃过早饭后,我就雇了一部三轮车,小声地告诉师傅到什么地方,关照师傅不要直走,从二条巷那边绕过去,刚一开始,这办法果真很有效果。
记得那次,我带着儿子上了三轮车,他心情非常好,很开心,认为不用上幼儿园了,一定是带他出去玩的。但当三轮车绕了几圈后,又回到了常府街幼儿园巷口时,儿子突然又认出路来了。再把儿子送到幼儿园去,他死活不愿意下车,赖在车上,小手用力地拽住三轮车一边的把手,我把他的小手慢慢地掰开,用力把他从车上抱下来,我另一只手拉着儿子的小手拼命往幼儿园大院走去,儿子想办法把身体往后赖,不肯迈步,我看得出他是不愿意上幼儿园的。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上班的时间眼看就要来不及了,我心急如焚,只好用尽全力抱着儿子往大院走,我一边走,一边感觉到儿子的两条小腿用劲乱蹬,我没有停下来,并坚持到院中才把他放下。我把儿子放在了教室前面的水泥地上,他仍然不愿意进教室,先是耍赖,怎样劝说他都不愿意站立起来,突然儿子就将两条腿跪在地上使劲地往大门口挪动,一边挪动一边嚎声大哭。我看到儿子实在不愿意上幼儿园,我又不得不上班,那时的心情既痛苦又复杂。我突然地跑过去蹲在地上,抱着儿子的头,将他搂在怀里,两人都痛哭,悲痛到了极点。
此时,我的泪水也情不自禁的从眼眶中流出。后来,我发现老骗儿子上幼儿园也不是一回事,大家都不情愿,又都很无奈,我再也不忍心眼前这一幕地重现。
记得有一个星期天,儿子正在家中玩耍,心情很好,我走上前坐在他的身边,慢条斯理地告诉儿子说:“妈妈天天要上班,儿子你要听话,星期一早上送你上幼儿园不要再哭了,高高兴兴地去好不好”儿子虽然年幼,他好像能听懂我的话,小头直点,然后不慌不忙地说:“妈,我乖,我喜欢上幼儿园。”听到儿子断断续续c天真的话语,我心里既高兴,又感到踏实了许多。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解决了儿子上幼儿园的大事,我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上班也安心了。对于儿子而言,他也慢慢习惯了幼儿园全托制的生活环境和节奏,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较,他比别的孩子能较早地适应生活。这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儿子的一种培养。
36第三十六章儿子的孤独
在人生记忆的隧道之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我无法忘却的。有了儿子之后,我很开心,因为我终于做了母亲。在儿子成长的岁月里,我对他倾注了无私的爱,而有一件事至今记在脑海中,久久让我无法平静。
人们常说,一个人在自己童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幸福c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人在这段时期里,最天真无邪,没有任何烦恼和忧愁。在我和儿子独自生活的那一阶段,我无意中发现儿子小小年纪,竟然有了不开心的事情。
那是在儿子两c三岁的时候,因为那段时间,周围邻居中的同龄的小朋友还比较少,儿子经常都是一个人独自在家里玩玩具。一开始,一人在家玩耍时,他还能自娱自乐,玩得很开心。
后来我在细微的观察中,发现儿子“思想”与以前有所不同,一人在家玩耍的时间久了,很不热闹,他会感到有点烦躁。这时,我就会主动地把邻居家中的小哥哥c小姐姐们找来一两个到家中和儿子一起搭积木c看小人书,他们玩得十分开心。人多,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过了两个多小时,很快到了中午,小哥哥小姐姐们要回家吃饭了,儿子玩得还不过瘾。当他们起身要离开房间时,儿子急忙跑到门口,两个胳膊一伸,形成一个“大”字的形式,严实的挡住他们的去路,儿子头顶上长着稀稀拉拉的几根毛发,优雅的圆圆的小脸,显示出几份恳求的面容,天真而又认真地说:“你们不要走啊,再陪我玩一会儿,好吗”小朋友看见儿子他那可爱的c纯真的模样,都发出了“咯咯”的笑声,也不忍心马上离开,只好又留下来,继续陪儿子玩耍。
平时,儿子也会经常主动邀请小哥哥小姐姐们到家里来玩,有时候能找到他们,有时候小朋友也会随大人外出,不在家里面,儿子找不到小朋友玩,总会很着急,心情也不太好,小脸上时时会泛出忧愁。找到了小朋友,他就会走一步跳三步,脸上会绽放出笑容,高兴地手舞足蹈。
儿子这样喜和忧的种种表现,我都看在眼里c记在心上。这时,我心里就会自然的联想到,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会感到很孤单,有时连玩都找不到伴,还得想办法去找其他小朋友,从那时候起,我内心深处逐渐萌发出生第二个孩子的想法。
七十年代中期,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也是提倡生两个孩子,思前想后,我决定写信,把想生第二个孩子的想法告诉了杨伟。在回信中,杨伟表示自己也想要第二个孩子,目前一个孩子太孤单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如果将来再有一个女儿就更完美了。人们常说:一儿一女一朵花,福气啊。
我知道“心想事成”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自己心里面想的事物,能够如愿实现。我和杨伟,还有苏州的公婆都希望我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孩,老天真应验了这个成语的内涵。让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心想事成,如愿以偿。
一九七六年,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那一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不幸,接二连三的灾难降临到了人间。然而,经过灾难洗礼的中华儿女,并没有被灾难打倒,他她们在灾难面前选择了坚强,学会了面对。也就在这不同寻常的一年里,我们的女儿降生了。
37第三十七章喜得千金
那是一九七六年的金秋十月,我生第二个小孩子。那时,我爱人还是在云南部队工作,我们过着分居两地的夫妻生活,彼此不能相互照顾。特别在我怀孕和生小孩子期间那困难实在是无法形容,我的父母家住在南京东郊大行宫一带,而我的单位在中华门外,光路上转车都要两趟,而且二个中转站相距500多米。在那个年代公交车不好坐,车辆少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交通部门管理不力,无规章制度和驾驶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车辆调度不到位,驾驶员经常溜站,人越聚越多,怕上班迟到,实在无奈,冒着风险,只好护着肚子往上挤。回忆起当年的零零种种,我的眼睛总会不知不觉地流下艰辛的泪水。
1976年那年正是全国闹地震,四周的空气充满了紧张,我父亲是省级机关干部,是1965年5月从福州军区转业到省级机关,是1939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住房条件比较优越,是单独开门的三层楼,上有天花板,下有木制地板,五间住房和卫生间等设施配置很齐全,三楼是30平方的平台,专供晒衣晾被,二楼前面小晒台10平方,供养花c养金鱼休闲使用。
在那个年代没有一定地位和对革命有贡献的人是享受不到这个“待遇”。在防地震的1976年,我怀着女儿,78个月时,听到南京也要发地震的传言,院内干部c家属都不敢住在家里,大院里搭起防震棚,把木板c木床也搬到露天,我母亲叫我们姐弟四人两个妹妹在农村插队都不要回家住了。她自己不顾自己的安危,回家把饭菜做好,再把做好的饭菜拎到防震棚,七c八两个月都过着担心受怕的日子。
在全国闹地震的期间,南京也不例外,我居住的大院中,周围邻居纷纷搭起了地震棚,一户连着一户,虽然当时地震情况既紧张又复杂,但人们在防震期间,都没有忘记互相之间有困难都能热情相助。
事隔数年,据我母亲回忆说:“当时,住地震棚时,各家都备有开水c水果和食品等,预防突如其来的地震。住在大院中两排的老刘的丈母娘,由于年事已高和精神紧张,有一次她仅仅带了食品就匆忙地离开了住处,而她却忘记带开水和水果了。那里闹地震的风声越来越历害,一时她又不敢回家去拿,她家的地震棚和我家的地震棚靠得很近,我母亲对她的情况看得很清楚,便主动倒了两怀开水,送给她,并且从篮子中挑选了四c五个新鲜的c红通通的大苹果,塞进老刘的丈母娘怀中,她很感动。
事隔很久,老刘丈母娘一提起在院中搭地震棚的事,她就会深有感触地说:老高,人真实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她都会热情的伸出援助之手,我不会忘记自己在困难的时候,老高对我们的热情帮助。”
日子虽然不好过,但时间过得还算快。到了九月初,我请假提前到我爱人老家苏州市中心观前街肖家巷。我原来以为苏州的地震情况会好点,但一下火车,眼前的情景把我惊呆了。我看到马路旁搭满了地震棚,人们谈论的话题仍然是地震,老百姓的心情都很紧张。天灾带给人们的只有无尽的烦恼和悲伤,但同样的,所有的中华儿女没有被灾难击倒。在当时,全国的人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相信党中央c相信,一定能战胜灾难。
在临产前一个星期左右,我内心很焦急,笨重的身子拖得时间太久,恨不得早点摆脱“痛苦”。在家中,我经常做些简单的c有一定振动的体育活动,使孩子在肚子中能活跃起来。在临产前七天内,孩子好像也想早早出来,走进这美妙绝伦的世界。胎儿在我肚中活动很频繁,位置变化无常,一会儿右边小腿一踢,肚皮慢慢鼓起来,像个小馒头。过了片刻后,鼓起的部位又慢慢地消了下去。一会儿左边又是一拳,把肚皮支撑起来,像个小山丘,我用手轻轻地抚摸,软软的,滑滑的,过了数分钟后,它又会自然地恢复原样,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临产前。
到婆婆家,在家没有住几天,婆婆就把我安排到她朋友家,离苏州市区有一段距离,在郊区。郊区相比较市区而言,有一定的安全系数。我一进门,发现这户人家的房子比较多,感觉解放前肯定是个大户人家。虽然都是平房,但很宽敞,全部都是木制结构,防震能力很强,而且房子后面还有一个50多平方的大花园。由于主人的孩子大学毕业后,都分配到全国各地工作,家中人很少,所以房子一直闲置在那里。
当时大家都忙着防地震,院子里杂草丛生,长有一尺多深。我在这里住了约半个多月时间,由于离预产期越来越近,婆婆又把我接回家住。一天晚上我突然感到肚子痛起来,“见红了”,我婆婆立即晚上9:00带我做三轮车径直赶往苏州第一人民医院,经医生检查,决定叫我立即住院,当时正处地震紧张阶段,工作人员让人坐在推车上,将安排在大广场的防震棚里,里面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待产妇女,恐怖的气氛,充斥到各个角落,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
深夜10点以后,我肚子剧烈疼痛,快临盆了,护士立即用小推车把我推进住院部大楼产房室,我的心情变得特别紧张。没等我多想,这边的医生又叫我配合他们,我拼命反复地使劲,都没有产生效果。我再一次拼命用尽全力,全身都是汗,头上的汗水也顺着脸庞流进了眼角,在我使完全身力气之后,在1976年10月14日深夜23点45分,经过医生们的努力,孩子平安降生,我终于完成了“任务”。当时我感到全身精疲力尽,肚子都有了“饥饿感”。
在第二天上午10时许,婆婆和我老公从云南部队回家探亲带着一个装满糯米稀饭的保温瓶和一包小孩衣服到医院看我。这时护士抱来了刚出生的女儿,听到女儿“哇哇”的啼哭声,看到在婆婆和老公脸上那掩饰不住的笑容,我再一次感到了无限的欣慰。
38第三十八章女儿在苏州
我在苏州生育修养后,杨伟乘坐便车把我和女儿送回南京,安置就绪后,假期也将结束,他就立即返回了部队。儿子四岁在南京上全托,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以我母亲为主帮助照应。我们夫妻分居两地,两个孩子都在我身边,全家生活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我一个人身上,在南京我母亲帮我把女儿带到一岁多,我本人除了上班,也要协助照顾。
日子久了,我也感到浑身筋疲力尽,由于长期辛苦和劳累,我从内心深处感到身体已吃不消。记得那时,我经常生病,特别在忙碌一天下班后的途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的眩晕症,又会经常突然地发生头昏c心慌c淌汗c不能行走,得赶忙到附近医院挂号急诊。
让得有一天下午下班,时值傍晚,因为交通一时不正常,车子等了许久,都不见踪影,我想早点回家,于是我步行从地处中华门的单位到建康路公交总站坐车,在行走到市立医院旁边的小巷子里时,突然又发了眩晕症,头晕目眩,不能站立,只好蹲在路旁手扶着大树休息。天渐渐黑了下来,人们匆匆忙忙地从我身边经过,正在我无奈时,正好遇到了我们单位下班回家的同事张师傅。当他发现我坐在路旁,脸色苍白,浑身无力,虚汗直冒时,主动上前询问我的情况:“小黄,你怎么啦”我有气无力低声地说:“我头晕,心脏跳得很快,心里蛮难受,不能行走”张师傅说:“这样吧,我把你送到市立医院挂急诊,你看行不行”我感激地说:“行,谢谢你。”市立医院离我们站立的地方很近,只有一墙之隔,张师傅用自行车慢慢地推着我,到医院主动帮我挂急诊,经医生精心诊断为眩晕症,医生开了药并嘱咐我要注意休息,不要太劳累了,并开了三天病休。我在家休息了三天,身体稍有恢复,第四天又投入了正常的工作中去。
我的单位离家很远,要天天很早出门,又要关照两个孩子,晚上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在思想上和其他方面都给我无形的压力,使我经常感到身体不适,心想再勉强下去,已无法支撑。我就写信跟杨伟商量,是否把女儿送到苏州老家,给她奶奶带,杨伟同意了。儿子留在我身边,在南京继续上全托,把压在我一个人身上的重担分散开来。
七八年三月初,我把女儿送到了苏州老家。走进苏州婆婆家,径直走完狭小的走廊,里面有一个十五平方米的天井,四面都有房子围住,除左侧有一口小井以外,右侧仅是七c八平方米的空地,里面种满了各种花卉,还种有挂满树枝及爬满墙头的金黄色的苦瓜和月亮型的长长的丝瓜。小天井的这口水井,不同于南京看到的古井,井口处有半尺高的青色大理石的井栏。
在解放初期,自来水还不能普及到百姓家的时候,用水很不便利,古井就成了当时人们的稀罕物。这口古井,在炎热的夏天可以用作天然的冰箱,可以因地置宜,制作冰水c冰西瓜等,这口古井冰镇功能仍然有效。古井的井盖上刻有美观的清清楚楚的石纹,苏州的古建筑非常讲究风水,井盖上的石纹象征着天地乾坤。
我婆婆是苏北睢宁县农村人,家里虽然贫穷,少年时期还读过两年私塾,平时写信看报纸都行,她除精心照顾孙女生活外,还教她识字,记得女儿长到三岁时,婆婆还主动到新华书店去购买小朋友识字的字片和小画书,每天坚持半小时教女儿识字,一开始每次教十个字,到了四岁以后,每天都教二十个生字。另外,她还安排女儿一边玩一边听有线广播。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五岁时,女儿已能识四c五千个汉字。另外,她经常给女儿出一个题目,练习她即席讲话,经过多次练习,她竟然能条理清晰,主题突出,还能运用不少的成语和形容词,讲得很精彩,邻居在旁边听后都会拍手称好,同时,婆婆还向邻居借了小学课本,教女儿做一二年级算术的加减法及背乘法的口诀。
时间过得真快,女儿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35第三十五章独自带孩子的艰辛
生完孩子后,杨伟送我和儿子到了南京,安置好后,他的假期也即将结束,又匆匆忙忙返回到部队。回到南京,我白天要上班,根本没有时间带小孩。白天就由我母亲帮助带,她忙了一整天后,腰酸腿疼很辛苦。我下班后及星期天休息时间,我从母亲手上接过儿子自己带。
小孩子一般在周岁之内,经常感冒发烧,一遇到这种状况,我心里就会自然产生非常的紧张和害怕的感觉,不管大病小病都不敢到小医院就诊,生怕医院技术水平差,会出现什么差错,我都是转乘两次公交车到离家较远的儿童医院就诊。特别遇到深更半夜及雨雪天气,碰上小孩身体不适及发高烧等,我都会坚持到儿童医院,那时母亲帮我拿着奶瓶等物品,陪着我同去。一人挂号c交费c拿药,一人抱着儿子在一旁等候,经过多次这样的折腾,我从内心感到夫妻分居两地所带来的种种不便。
每天一大早起来,我就忙着把夜间所用的尿布洗净c晒出去。儿子小时候有一个特点,早上七点钟左右都会拉大便,我把他大便,儿子不老实,身子总是动来动去,经常会出现大便会搞到我的裤子上,时间非常紧迫,上班离家前,我只好急忙地用毛刷子沾点水,把大便给刷掉。因为过于匆忙,时间不许可,经常会出现刷洗完数次后,裤子上仍留有黄色的便迹,别人看上去仍然很清楚。要是再去找干净裤子换,时间是不允许的,我也顾不上那么多,只好带着饭盒子c背着包飞快地往车站赶。
上班时,工作很忙,下班后,又忙儿子,吃完晚饭后一直忙到晚上九c十点钟,天天如此,时间长久下来,人感到很疲劳,非常想睡觉。那段时间,记得在听报告时,我经常听着听着,坐在座位上就到了苏州――进入了梦乡。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儿子渐渐长大到两岁半,也符合上幼儿园小班的条件,再加上单位离家太远,很不方便,我感到自己再带下去,身体实在吃不消,我就到离家不太远的地方多处打听幼儿园的情况,终于发现离家最近的常府街幼儿园条件还不错,独开门,有一幢三层楼的别墅式的住房。看得出,这幢住房是解放前有权势之人所居住的,大院子c小花园c养鱼池等样样齐全,门口还有一间传达室,这里离主干道较远,四周很安静。
我为儿子办理了全托。当时儿子小,一开始他还摸不清怎么回事,每次星期一,我送他去,他挺乐意的。但过了数月之后,儿子就失去了他原有的兴趣,执意不愿意上幼儿园。每次星期一早上,我告诉儿子,吃过早饭,带你上幼儿园,我就发现他的小脸上露出了痛苦。看到这种情况,就可把我给急坏了,他不上幼儿园,我可怎么上班啊于是我就想办法,吃过早饭后,我就雇了一部三轮车,小声地告诉师傅到什么地方,关照师傅不要直走,从二条巷那边绕过去,刚一开始,这办法果真很有效果。
记得那次,我带着儿子上了三轮车,他心情非常好,很开心,认为不用上幼儿园了,一定是带他出去玩的。但当三轮车绕了几圈后,又回到了常府街幼儿园巷口时,儿子突然又认出路来了。再把儿子送到幼儿园去,他死活不愿意下车,赖在车上,小手用力地拽住三轮车一边的把手,我把他的小手慢慢地掰开,用力把他从车上抱下来,我另一只手拉着儿子的小手拼命往幼儿园大院走去,儿子想办法把身体往后赖,不肯迈步,我看得出他是不愿意上幼儿园的。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上班的时间眼看就要来不及了,我心急如焚,只好用尽全力抱着儿子往大院走,我一边走,一边感觉到儿子的两条小腿用劲乱蹬,我没有停下来,并坚持到院中才把他放下。我把儿子放在了教室前面的水泥地上,他仍然不愿意进教室,先是耍赖,怎样劝说他都不愿意站立起来,突然儿子就将两条腿跪在地上使劲地往大门口挪动,一边挪动一边嚎声大哭。我看到儿子实在不愿意上幼儿园,我又不得不上班,那时的心情既痛苦又复杂。我突然地跑过去蹲在地上,抱着儿子的头,将他搂在怀里,两人都痛哭,悲痛到了极点。
此时,我的泪水也情不自禁的从眼眶中流出。后来,我发现老骗儿子上幼儿园也不是一回事,大家都不情愿,又都很无奈,我再也不忍心眼前这一幕地重现。
记得有一个星期天,儿子正在家中玩耍,心情很好,我走上前坐在他的身边,慢条斯理地告诉儿子说:“妈妈天天要上班,儿子你要听话,星期一早上送你上幼儿园不要再哭了,高高兴兴地去好不好”儿子虽然年幼,他好像能听懂我的话,小头直点,然后不慌不忙地说:“妈,我乖,我喜欢上幼儿园。”听到儿子断断续续c天真的话语,我心里既高兴,又感到踏实了许多。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解决了儿子上幼儿园的大事,我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上班也安心了。对于儿子而言,他也慢慢习惯了幼儿园全托制的生活环境和节奏,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较,他比别的孩子能较早地适应生活。这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儿子的一种培养。
36第三十六章儿子的孤独
在人生记忆的隧道之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我无法忘却的。有了儿子之后,我很开心,因为我终于做了母亲。在儿子成长的岁月里,我对他倾注了无私的爱,而有一件事至今记在脑海中,久久让我无法平静。
人们常说,一个人在自己童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幸福c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人在这段时期里,最天真无邪,没有任何烦恼和忧愁。在我和儿子独自生活的那一阶段,我无意中发现儿子小小年纪,竟然有了不开心的事情。
那是在儿子两c三岁的时候,因为那段时间,周围邻居中的同龄的小朋友还比较少,儿子经常都是一个人独自在家里玩玩具。一开始,一人在家玩耍时,他还能自娱自乐,玩得很开心。
后来我在细微的观察中,发现儿子“思想”与以前有所不同,一人在家玩耍的时间久了,很不热闹,他会感到有点烦躁。这时,我就会主动地把邻居家中的小哥哥c小姐姐们找来一两个到家中和儿子一起搭积木c看小人书,他们玩得十分开心。人多,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过了两个多小时,很快到了中午,小哥哥小姐姐们要回家吃饭了,儿子玩得还不过瘾。当他们起身要离开房间时,儿子急忙跑到门口,两个胳膊一伸,形成一个“大”字的形式,严实的挡住他们的去路,儿子头顶上长着稀稀拉拉的几根毛发,优雅的圆圆的小脸,显示出几份恳求的面容,天真而又认真地说:“你们不要走啊,再陪我玩一会儿,好吗”小朋友看见儿子他那可爱的c纯真的模样,都发出了“咯咯”的笑声,也不忍心马上离开,只好又留下来,继续陪儿子玩耍。
平时,儿子也会经常主动邀请小哥哥小姐姐们到家里来玩,有时候能找到他们,有时候小朋友也会随大人外出,不在家里面,儿子找不到小朋友玩,总会很着急,心情也不太好,小脸上时时会泛出忧愁。找到了小朋友,他就会走一步跳三步,脸上会绽放出笑容,高兴地手舞足蹈。
儿子这样喜和忧的种种表现,我都看在眼里c记在心上。这时,我心里就会自然的联想到,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会感到很孤单,有时连玩都找不到伴,还得想办法去找其他小朋友,从那时候起,我内心深处逐渐萌发出生第二个孩子的想法。
七十年代中期,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也是提倡生两个孩子,思前想后,我决定写信,把想生第二个孩子的想法告诉了杨伟。在回信中,杨伟表示自己也想要第二个孩子,目前一个孩子太孤单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如果将来再有一个女儿就更完美了。人们常说:一儿一女一朵花,福气啊。
我知道“心想事成”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自己心里面想的事物,能够如愿实现。我和杨伟,还有苏州的公婆都希望我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孩,老天真应验了这个成语的内涵。让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心想事成,如愿以偿。
一九七六年,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那一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不幸,接二连三的灾难降临到了人间。然而,经过灾难洗礼的中华儿女,并没有被灾难打倒,他她们在灾难面前选择了坚强,学会了面对。也就在这不同寻常的一年里,我们的女儿降生了。
37第三十七章喜得千金
那是一九七六年的金秋十月,我生第二个小孩子。那时,我爱人还是在云南部队工作,我们过着分居两地的夫妻生活,彼此不能相互照顾。特别在我怀孕和生小孩子期间那困难实在是无法形容,我的父母家住在南京东郊大行宫一带,而我的单位在中华门外,光路上转车都要两趟,而且二个中转站相距500多米。在那个年代公交车不好坐,车辆少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交通部门管理不力,无规章制度和驾驶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车辆调度不到位,驾驶员经常溜站,人越聚越多,怕上班迟到,实在无奈,冒着风险,只好护着肚子往上挤。回忆起当年的零零种种,我的眼睛总会不知不觉地流下艰辛的泪水。
1976年那年正是全国闹地震,四周的空气充满了紧张,我父亲是省级机关干部,是1965年5月从福州军区转业到省级机关,是1939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住房条件比较优越,是单独开门的三层楼,上有天花板,下有木制地板,五间住房和卫生间等设施配置很齐全,三楼是30平方的平台,专供晒衣晾被,二楼前面小晒台10平方,供养花c养金鱼休闲使用。
在那个年代没有一定地位和对革命有贡献的人是享受不到这个“待遇”。在防地震的1976年,我怀着女儿,78个月时,听到南京也要发地震的传言,院内干部c家属都不敢住在家里,大院里搭起防震棚,把木板c木床也搬到露天,我母亲叫我们姐弟四人两个妹妹在农村插队都不要回家住了。她自己不顾自己的安危,回家把饭菜做好,再把做好的饭菜拎到防震棚,七c八两个月都过着担心受怕的日子。
在全国闹地震的期间,南京也不例外,我居住的大院中,周围邻居纷纷搭起了地震棚,一户连着一户,虽然当时地震情况既紧张又复杂,但人们在防震期间,都没有忘记互相之间有困难都能热情相助。
事隔数年,据我母亲回忆说:“当时,住地震棚时,各家都备有开水c水果和食品等,预防突如其来的地震。住在大院中两排的老刘的丈母娘,由于年事已高和精神紧张,有一次她仅仅带了食品就匆忙地离开了住处,而她却忘记带开水和水果了。那里闹地震的风声越来越历害,一时她又不敢回家去拿,她家的地震棚和我家的地震棚靠得很近,我母亲对她的情况看得很清楚,便主动倒了两怀开水,送给她,并且从篮子中挑选了四c五个新鲜的c红通通的大苹果,塞进老刘的丈母娘怀中,她很感动。
事隔很久,老刘丈母娘一提起在院中搭地震棚的事,她就会深有感触地说:老高,人真实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她都会热情的伸出援助之手,我不会忘记自己在困难的时候,老高对我们的热情帮助。”
日子虽然不好过,但时间过得还算快。到了九月初,我请假提前到我爱人老家苏州市中心观前街肖家巷。我原来以为苏州的地震情况会好点,但一下火车,眼前的情景把我惊呆了。我看到马路旁搭满了地震棚,人们谈论的话题仍然是地震,老百姓的心情都很紧张。天灾带给人们的只有无尽的烦恼和悲伤,但同样的,所有的中华儿女没有被灾难击倒。在当时,全国的人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相信党中央c相信,一定能战胜灾难。
在临产前一个星期左右,我内心很焦急,笨重的身子拖得时间太久,恨不得早点摆脱“痛苦”。在家中,我经常做些简单的c有一定振动的体育活动,使孩子在肚子中能活跃起来。在临产前七天内,孩子好像也想早早出来,走进这美妙绝伦的世界。胎儿在我肚中活动很频繁,位置变化无常,一会儿右边小腿一踢,肚皮慢慢鼓起来,像个小馒头。过了片刻后,鼓起的部位又慢慢地消了下去。一会儿左边又是一拳,把肚皮支撑起来,像个小山丘,我用手轻轻地抚摸,软软的,滑滑的,过了数分钟后,它又会自然地恢复原样,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临产前。
到婆婆家,在家没有住几天,婆婆就把我安排到她朋友家,离苏州市区有一段距离,在郊区。郊区相比较市区而言,有一定的安全系数。我一进门,发现这户人家的房子比较多,感觉解放前肯定是个大户人家。虽然都是平房,但很宽敞,全部都是木制结构,防震能力很强,而且房子后面还有一个50多平方的大花园。由于主人的孩子大学毕业后,都分配到全国各地工作,家中人很少,所以房子一直闲置在那里。
当时大家都忙着防地震,院子里杂草丛生,长有一尺多深。我在这里住了约半个多月时间,由于离预产期越来越近,婆婆又把我接回家住。一天晚上我突然感到肚子痛起来,“见红了”,我婆婆立即晚上9:00带我做三轮车径直赶往苏州第一人民医院,经医生检查,决定叫我立即住院,当时正处地震紧张阶段,工作人员让人坐在推车上,将安排在大广场的防震棚里,里面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待产妇女,恐怖的气氛,充斥到各个角落,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
深夜10点以后,我肚子剧烈疼痛,快临盆了,护士立即用小推车把我推进住院部大楼产房室,我的心情变得特别紧张。没等我多想,这边的医生又叫我配合他们,我拼命反复地使劲,都没有产生效果。我再一次拼命用尽全力,全身都是汗,头上的汗水也顺着脸庞流进了眼角,在我使完全身力气之后,在1976年10月14日深夜23点45分,经过医生们的努力,孩子平安降生,我终于完成了“任务”。当时我感到全身精疲力尽,肚子都有了“饥饿感”。
在第二天上午10时许,婆婆和我老公从云南部队回家探亲带着一个装满糯米稀饭的保温瓶和一包小孩衣服到医院看我。这时护士抱来了刚出生的女儿,听到女儿“哇哇”的啼哭声,看到在婆婆和老公脸上那掩饰不住的笑容,我再一次感到了无限的欣慰。
38第三十八章女儿在苏州
我在苏州生育修养后,杨伟乘坐便车把我和女儿送回南京,安置就绪后,假期也将结束,他就立即返回了部队。儿子四岁在南京上全托,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以我母亲为主帮助照应。我们夫妻分居两地,两个孩子都在我身边,全家生活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我一个人身上,在南京我母亲帮我把女儿带到一岁多,我本人除了上班,也要协助照顾。
日子久了,我也感到浑身筋疲力尽,由于长期辛苦和劳累,我从内心深处感到身体已吃不消。记得那时,我经常生病,特别在忙碌一天下班后的途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的眩晕症,又会经常突然地发生头昏c心慌c淌汗c不能行走,得赶忙到附近医院挂号急诊。
让得有一天下午下班,时值傍晚,因为交通一时不正常,车子等了许久,都不见踪影,我想早点回家,于是我步行从地处中华门的单位到建康路公交总站坐车,在行走到市立医院旁边的小巷子里时,突然又发了眩晕症,头晕目眩,不能站立,只好蹲在路旁手扶着大树休息。天渐渐黑了下来,人们匆匆忙忙地从我身边经过,正在我无奈时,正好遇到了我们单位下班回家的同事张师傅。当他发现我坐在路旁,脸色苍白,浑身无力,虚汗直冒时,主动上前询问我的情况:“小黄,你怎么啦”我有气无力低声地说:“我头晕,心脏跳得很快,心里蛮难受,不能行走”张师傅说:“这样吧,我把你送到市立医院挂急诊,你看行不行”我感激地说:“行,谢谢你。”市立医院离我们站立的地方很近,只有一墙之隔,张师傅用自行车慢慢地推着我,到医院主动帮我挂急诊,经医生精心诊断为眩晕症,医生开了药并嘱咐我要注意休息,不要太劳累了,并开了三天病休。我在家休息了三天,身体稍有恢复,第四天又投入了正常的工作中去。
我的单位离家很远,要天天很早出门,又要关照两个孩子,晚上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在思想上和其他方面都给我无形的压力,使我经常感到身体不适,心想再勉强下去,已无法支撑。我就写信跟杨伟商量,是否把女儿送到苏州老家,给她奶奶带,杨伟同意了。儿子留在我身边,在南京继续上全托,把压在我一个人身上的重担分散开来。
七八年三月初,我把女儿送到了苏州老家。走进苏州婆婆家,径直走完狭小的走廊,里面有一个十五平方米的天井,四面都有房子围住,除左侧有一口小井以外,右侧仅是七c八平方米的空地,里面种满了各种花卉,还种有挂满树枝及爬满墙头的金黄色的苦瓜和月亮型的长长的丝瓜。小天井的这口水井,不同于南京看到的古井,井口处有半尺高的青色大理石的井栏。
在解放初期,自来水还不能普及到百姓家的时候,用水很不便利,古井就成了当时人们的稀罕物。这口古井,在炎热的夏天可以用作天然的冰箱,可以因地置宜,制作冰水c冰西瓜等,这口古井冰镇功能仍然有效。古井的井盖上刻有美观的清清楚楚的石纹,苏州的古建筑非常讲究风水,井盖上的石纹象征着天地乾坤。
我婆婆是苏北睢宁县农村人,家里虽然贫穷,少年时期还读过两年私塾,平时写信看报纸都行,她除精心照顾孙女生活外,还教她识字,记得女儿长到三岁时,婆婆还主动到新华书店去购买小朋友识字的字片和小画书,每天坚持半小时教女儿识字,一开始每次教十个字,到了四岁以后,每天都教二十个生字。另外,她还安排女儿一边玩一边听有线广播。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五岁时,女儿已能识四c五千个汉字。另外,她经常给女儿出一个题目,练习她即席讲话,经过多次练习,她竟然能条理清晰,主题突出,还能运用不少的成语和形容词,讲得很精彩,邻居在旁边听后都会拍手称好,同时,婆婆还向邻居借了小学课本,教女儿做一二年级算术的加减法及背乘法的口诀。
时间过得真快,女儿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