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最新章节 >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16节

  思默想的时间。17岁时。他跟随伯父去叙利亚,参加了当地的宗教战争。24岁时,他成为一支商旅的商务代理,商队的主人是一位富有的寡妇。一年之后,即595年,他娶这位寡妇为妻,寡妇已年届40,她与前夫生二子一女。婚后她为穆罕默德生了两个儿子,惜二子均幼年天亡。她又为穆罕默德另生四女。从595至610年,穆罕默德是麦加城里一位受尊敬的商人。被尊称为“阿明”,即精明公正的人,因为他的决断英明。然而,到40岁时,他不满足于清静和富有的生活,隐居到城外一个山洞里去沉思。启示以梦境的形式来临,他坚信自己是真主阿拉遴选出来传递启示的人物。

  麦加城既是商路上的一座重要城镇,又是一个宗教朝觐的圣地,因为它是阿拉伯古老宗教中一位重要神祇的圣地。故此,麦加人与宗教很协调。而且,他们与过往商人的接触使他们了解到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思想。穆罕默德的启示吸引了许多追随者,他开始布道,进一步吸收皈依改宗的信徒。和一切阿拉伯城镇一样,麦加城分裂而为不同的宗派。一个强大的集团不喜欢穆罕默德的宗派,把他新兴的教义看成是对古老的朝圣贸易的威胁。他们暗杀穆罕默德,但未能成功。穆罕默德携少量的忠实信徒逃亡到麦地那城,那是622年6月16日。这个年代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希吉勒” 即逃亡的年代,正如基督徒从据信是基督的生日开始纪年一样,穆斯林以“希吉勒”这一年为伊斯兰教历的。

  麦地那位于麦加以北;麦地那人欢迎穆罕默德,主要是因为他们是麦加人的老对头。当时的城镇都遵循接收流亡者的政策,意在扶植他,使之成为显要的公民,以便给他逃离的城镇制造麻烦。

  630年,穆罕默德回到麦加。他捣毁古老宗教中崇拜的偶像;除了伊斯兰虔诚的信徒外,他禁止任何朝圣者入城。他规定,崇拜偶像者要么皈依伊斯兰教,要么就被处死。但是,“信奉圣经的人”即基督徒c琐罗亚斯德教徒和犹太教徒被允许按自己的方式去拜神,虽然他们被课以一种特别税。

  穆罕默德回到麦加城两年后去逝,享年62岁,对先知而言这是一个成熟的年纪。多半的宗教领袖去世时,他们激发的宗教思想还没有来得及系统地表述清楚。三位一体的教义,圣灵的性质等基督教原始教义之后才兴起的神学上的概念这些概念是若干世纪以来为神学家们所关注,大概会使生于拿撒勒的耶稣迷惑不解的。然而,穆罕默德担任麦地那和麦加两城的宗教领袖时,他处理的是眼前的教义问题。遵循阿拉伯酋长的传统,他行使司法权,宣判了许多断案决定。

  穆罕默德去世时,事业成功c家境富裕。这也是其不同于一般先知模式的地方。他是一位阅历丰富的人,曾当过牛倌c干过武士c做过生意。他对阿拉伯文化有透彻的了解。他的教导适应人民的需要,不要求扰乱人民的生活模式。他努力谋求团结,把部落忠诚纳入新型的宗教忠诚。毫无疑问,穆罕默德的教义比琐罗亚斯德教或基督教的教义更直截了当,更容易把握。伊斯兰教兴起之日就不得不与这两种宗教竞争。

  阿拉伯人熟悉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思想,他们感到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他们既没有经文,亦没有任何书面文献的传统。那时,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刚开始学习读书写字。他们对文字记录抱着敬畏的感情,这是一切不识字的人的典型特征。从穆罕默德宣讲的教导中产生了古兰经,它满足了阿拉伯人生活中长期感到的一种需求。古兰经中的很大一部分经文是穆罕默德进入一种痴迷状态时口授的。他的口授用阿拉伯诗歌写成,神秘的祷词和对信徒的告诫混合其间。其它部分是各种各样的宣示。虽然古兰经里有许多模糊朦胧的幻觉对现代读者又枯燥又混乱的幻觉,但是当年古兰经成书时,这些地方所指的是当时的事件,当时当地人对它们一定是了如指掌的。穆罕默德的宣讲有时是在恼怒之下作出的。比如,在授理一位意志坚强的老妇所提出的诉讼遭到困难之后,他一时冲动,宣告老妇都不能进天堂,因为天堂是宁静的处所。后来,他后悔不该作这样的断言。然而,时至今日,在老妇是否有灵魂这一点上,伊斯兰教各宗派教义仍不一致。

  虽然穆罕默德在世之前没有来得及回答所有的问题,可是他制定了教义的基础和法制的基础,后继的追随者补充完善了他的教义和法制。古兰经里包含了难以计数的法律,它们涉及到各色各相的人的行为。补足可兰经的还有训经,记载着穆罕默德的真言和断案的决定,是他去世之后由他的追随者追记的。有些记录是根据认识他的人的报告写成的,有些是根据传闻证据集录的。穆罕默德去世之后,伊斯兰教的书记员全都着手狂热地收录他的言论和轶事;回忆的素材既有第一手资料,也有第二手资料。这个搜录整理的工作进行下去,直到与穆罕默德同时代的最后一人去世为止。从这两本圣书中发展出了伊斯兰圣史的独特类型,它仍然是伊斯兰教的背景。

  古兰经的法律内容,大多数是从前伊斯兰时代的习惯法演生而来的,只是由穆罕默德略加修订而成。所有这些条文全都比过去的习惯法有所改良,因为穆罕默德是社会改革家。故此,古兰经中记载着他的一条言论,大意是主人必须对奴隶仁慈。另一条所有的伊斯兰民族都非常重视的规定是,所有虔诚的信徒都是兄弟,都是社会地位平等的人。与此相联的是无与伦比的垂直流动性。无论出生时的地位如何,纵然出生时即为奴隶,任何人都可以爬到任何高度。从逻辑上看,这是不矛盾的,因为既然安拉掌管着宇宙万物,他可以今天贬一个人为乞丐,明天又升他为苏丹一些伊斯兰国家的统治者译注,如果这是他的意志的话。在伊斯兰教的历史中,它自始至终表现为一种具有无与伦比的社会流动性的制度。

  虽然伊斯兰的宗教生活目前大概有一点老式过时,但是穆罕默德主义仍然是强大有力c生气勃勃的宗教,它的力量寓于信徒的生活之中。在伊斯兰国家里,清真寺的礼拜和诵经总是用阿拉伯语进行的。这就是说,在分布广泛的伊斯兰国家中,凡是受过教育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语言;这一点颇象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情况,凡是受过教育的人都懂拉丁语,因为拉丁语是教会的语言。故此,在伊斯兰国家所有的政治分歧的背后,存在着一种相同学问和相同理解的共核。伊斯兰的利益高于国际政治路线的地位。我们在世界危机中试图预计伊斯兰世界的反应时,要考虑这一个重要的因素。

  7非洲

  71 非洲史前文化

  文化史家发现“黑暗大陆”的命名非常贴切。虽然非洲是人类占领最早的大陆之一,可是它的过去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一旦超出埃及c阿比西尼亚和滨海地区,就不存在比中世纪阿拉伯旅行家笔录的更早的记录了。撒哈拉以南,横贯大陆的那些黑人王国有口头的传说,它们使非洲的记录再往回推二三百年。然而作为历史来看,这些口头传说自然有其局限,一切口耳相传的记录都是局限性的。

  人类占据非洲大陆的遗存处处可见。然而,就一切实用的目的来说,广袤的地区仍然是考古学上的未知领域。最早的非洲制刀业,在许多方面与欧洲和近东的制刀业相仿。毫无疑问,非洲制刀业是作为发达的形式介绍进来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来的头骨化石材料特别有趣,因为它们揭示了非洲的种族史。尽管头骨化石不多,它们仍能说明以下两点:当时存在着若干不同品种和体型的人;尼格罗人种的体质特征不如后来明显,分布亦不如后来明显。和旧石器时代早期器物相联的北非人口,主要是高加索人种1,他们表现出与现代北非居民许多相同的体质特征。从苏丹东部到南部非洲的非洲高原分散的考古发现说明,布须曼霍屯督2体型的人曾经比有史时代之中的分布更加向北,而高加索体型的人的分布则更加向南。由于缺少皮肤色素c毛发形态等方面的线索,有些东非发现的人类化石大概会被归入高加索人种,倘若它们是在其它地区发现的话。

  1高加索人种即白种人

  2布须曼霍屯督人既可算作一个民族集团,亦有学者将其分开算作两个民族集团,今居西南非洲。为南非和东非最古老居民。2500年前分布甚广,遍布南非和东非。近代受西方殖民主义者压迫,濒于灭绝。属尼格罗人种科伊桑类型。

  非洲新石器文化起源于西南亚新石器文化中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两个地区的技术基本相同。撒哈拉以北的一切地区,非洲新石器时代的经济似乎是建立在西南亚的作物栽培和家畜饲养之上的。许多引进的作物可能与北非种属相近的植物有过杂交混种。然而,经济意义重要的家畜之中,没有一种是在非洲大陆上驯化的。不错,埃及人驯化了猫,但是这种动物给人的贡献,与其说是身体上的满足,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满足。

  今日西非和苏丹种植的作物多半起源于美洲或东南亚。其余作物似乎多半是在阿比西尼亚驯化的。那些早在新石器时代可能就在撒哈拉以南栽培的作物,是各种小米和块根作物。

  显然,进入非洲的新石器移民的主要迁徒路线,是过西奈半岛越红海的这一条路线。畜牧经济所需的技术被发展起来之后,发生了许多次从阿拉伯半岛进入非洲之角的迁徙。移民的浪潮在史前时代的末期自始至终都在继续。在非洲之角,这个移民期一直延续到基督纪年之初。在往后,伊斯兰教的发展是一次大规模移民的原因,它使阿拉伯半岛的游牧部落遍布于半干燥北非的很大一部分地区。

  就此而论,应该指出,马和骆驼到达非洲的时间都比较晚。非洲大陆任何地点出现马最早的时间,似乎都与公元前1500年左右喜克索人1对埃及的入侵有联系。埃及人从这群短期内征服他们的人那里接过了马,但是他们只将马用于作战。马被用来牵引一人驾驶的战车。驭手的主要武器是弓箭。作战时,他把缰绳缚于腰部,腾出双手搭箭弯弓。埃及人的独创性和手工艺使他们的战车成为古代世界最轻便c最坚实的战车。托勒密王朝1之前,埃及人尚未使用骆驼,虽然至少有一幅石雕确定无疑是骆驼,而且是早期王国时代的作品。

  1喜克索人hyk译“海克索斯人”。自亚洲进入埃及的古代游牧民族。族源不明,一说为腓尼基人的一支,一说为闪米特人与胡里特人的混合后裔。前18世纪侵入埃及。据传有6代国王为喜克索人,他们统治埃及长达一百多年。前1580年被埃及人逐出。

  1托勒密王朝希腊化时期埃及王朝名,前323前30年。

  非洲大陆没有青铜时代,原因常常被认为是铁的发现早,而且铁是非洲人发现的。现在看来,原因更可能是,直到在相邻的欧亚地区里铁已经取代了青铜之后,石器仍在非洲继续使用之中。技术c工具形制和武器形态强有力地说明,黑人居住的非洲地区的铁加工,是从印度或印度尼西亚传入的,而不是从欧洲或近东传来的。

  72 有史时期的非洲民族

  整个的有史时期,非洲自始至终在种族和文化上都被撒哈拉大沙漠分为两半。在这片浩瀚的荒漠以北,非洲人口始终以高加索人种为主,此地的非洲诸文化基本上是欧亚大陆文化。北非首先是经典的泛基督教文化的一部分;继后,从8世纪直到目前,它成为分布广泛的伊斯兰文明的一部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以尼格罗人种为主,此地的诸多文化,尽管偶然添加了一些外来的源头,却始终保持了独特的性质。没必要在此写下北非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文化。显而易见,各地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文化,与先后统治过各地的统治者的文化模式有很大的一致性,这些统治者有腓尼基人c希腊人c罗马人c拜占廷人和阿拉伯人。在阿特拉斯山脉1和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些地区,不多的降雨可以容许游牧经济;在这些地区,古老的文化成分历尽沧桑保存了下来。然而,无论从考古材料还是从经典材料中所了解到的有关这些文化成分的信息,都是微不足道的。

  1阿特拉斯山脉非洲西北部山脉,位于地中海和撒哈拉之间。

  由于阿拉伯人的征服,大多数典型的北非文化遗留成分都被消灭掉了。北非的环境与伊斯兰起源的阿拉伯半岛的环境如此之近,以至于伊斯兰文化模式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全部引进北非。此外,游牧阿拉伯人以整个部落的方式移民到北非内地。由于伊斯兰文化威望的支持,他们就能够确立对当地人口的文化优势。

  埃及以南以东的非洲东北部,形成了一个文化和种族的独特地区。当地的居民一般称之为“非洲之角的人”。体质特征使他们介于尼格罗人种和高加索人种之间。他们兼有极深的肤色和高加索人种的五官特征。他们的毛发和典型的尼格罗人种的毛发截然不同;尼格罗人的毛发粗硬密而卷曲,任其生长时,尼格罗人的头发就会长得象一丛浓密的灌木。

  非洲之角表现出三种独特的文化,两种在低地,一种在阿比西尼亚高地。两种低地文化都建立在畜牧经济的基础之上。其中之一是索马里文化,在许多方面,它遵循着为人熟知的闪米持人的畜牧文化模式。其经济以骆驼c绵羊c山羊为重心,偶然也有人养少量的牛。另一种家畜型的经济以盖拉人1的经济为典型。这是典型的非洲奶制品业文化,牛是最重要的家畜。而阿比西尼亚的文化却是建立在农业和家畜饲养基础上的混合经济,不过其中的农业最为重要。因为阿比西尼亚人在三世纪已改宗基督教,而且在整个有史时代之中,他们首先是与其它基督教文化社会,后来是与穆斯林文化社会保持着接触,所以他们的文化与其说是非洲文化,毋宁说是近东文化。它表现出拜占廷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强烈影响,其政治制度基本上是闪米特类型的政治制度。

  黑非洲negr一africa自撒哈拉南缘苏丹2东部起,直至南部非洲的尽头。人们在非洲南部遇见的,是成分变异较大的科伊桑类型的人,即布须曼霍屯督体型和文化的若干民族集群。尽管有许多地域变异,整个南部非洲的民族集群中都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看来此地各种不同的文化都具有共同的远祖。各族的差异在技术和经济组织领域最为明显,这些文化侧面最容易受自然环境和外族接触的影响。此外,在政治集团的规模和组织模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1盖拉人gal一译加拉人,自称“奥罗莫人”,非洲十大民族之一,多半住埃塞俄比亚,信基督教。

  2苏丹此处的苏丹不指现代的苏丹国,而是一个地理区域,泛指撒哈拉以南赤道以北的整个地区。

  黑非洲各地普遍存在某些共同的社会模式。多偶制普遍存在,这与普遍存在的女多于男的现象相关。女多于男的现象,部分原因是男子的活动危险性更大,部分原因是女性出生率和存活率明显地趋向于超过男性的出生率和存活率。聘金的现象普遍存在。聘金主要与补偿娘家的损失相联系,用来支付娘家失去女儿及其婚后可能出生的孩子的劳动力中所蒙受的损失。这使妇女不至于沦为丈夫的奴隶,这使她因愤怒而需要离婚时,不至于受到阻拦。

  黑非洲基本的c普遍的宗教是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对象主要是血亲部族的始祖和留在记忆中的建功立业的英雄。人们坚信,已故的先人对后代的所作所为抱着浓厚的兴趣。祖先既可以给人帮助,也可以给人带来损害。可以用祈祷,尤其是用祭献来影响祖先。在这种基本的信仰之上,又发展出了许多地区性的信仰和习俗。除了祖先的精灵之外,还有许多非人的神祇,但是各地神衹的数目相差甚大。在几个大的王国之外,神灵崇拜不及祖先崇拜那样重要。

  人们深信各种巫术,土医和江湖郎中受人尊敬,地位颇高。职业祭司主持各种神庙的各种事务,指导祭神仪式。执掌祖先崇拜通常是血亲群族长的职能。此外还有专业占卜师,他们只施这一种法术。土医的活动主要旨在治疗疾病。

  新石器时代移民带往非洲的作物,经过苦心经营之后,在一些地区栽培;在这些地区,他们带来的牛能迅速繁殖。结果就发展出一种类似欧亚大陆奶制品业的非洲奶制品业。在非洲奶制品经济的社会中,牛是非洲人情感和文化的中心。对他们而言,男人享有一切工作的优先权。他们的文化带有强烈的男性族长制和父系制的色彩。聘金总是用牛来计算。任何男子的财富都是以牛群的头数来计算,无论其品质的优劣。这种态度在近代的结果,是牲畜品质低劣和严重的放牧过剩。

  有史时期的制奶业社会,大多数都组织大规模的围猎,以便歼灭狮子和其它的食肉兽。然而,他们却极少靠狩猎取得肉食。既然猎物在非洲高原各处都异常丰富,忽视这一重要资源真使人大感不解。在一些情况下,制奶业经济的部落与地位较低的狩猎部落共享领地,他们从狩猎部落得到羚羊等野兽的毛皮,用兽皮作衣服。所有的制奶业文化中,技术都不发达。铁用来制造工具c武器,甚至用来做装饰品。在非洲高原北部,铁似乎非常丰富,铁加工技术非常高明。各处的铁匠都形成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独特阶层。这大概说明,铁加工技术是外族工匠引进的。人们编织蓆子,但是名副其实的编织机并不见传。

  从肯尼亚往南,非洲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居住着操班图语的部落1。他们到达这一地区的时间较晚。虽然欧洲最初和他们接触时他们的经济以养牛为主,可是他们对农业的依赖程度比苏丹和东非的制奶业部落要高得多。依赖农业的趋势由于下述事实而有所加重:欧洲人初到此地时,他们已经在栽培美洲的一些作物。毋庸置疑,这些操班图语的部落侵入非洲高原时,他们的文化颇象西非农业村民的文化。他们似乎带来了更加先进的政治组织模式,因而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这一地区建立了几个历时不长的帝国,每一个帝国都以一位伟大领袖人物和军事组织家为中心。可是,没有一个帝国形成了专职的行政管理阶层,农业王国正是靠专职的行政人员才维持住连续性的。最有名的帝国是祖鲁人2建立的帝国,恰卡酋长创建了这一帝国。在南部非洲的尽头,霍屯督人实行一种高度畸变了的制奶业。他们与布须曼人在体型和语言上都非常接近。他们的主要家畜是牛和一种肥尾绵羊。两种家畜都用于产奶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