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步入中医之门最新章节 > 步入中医之门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22节

  称°龙雷之火°无根之火,命门火衰,阳虚不能守舍所致。常见腰膝酸软c头晕耳鸣c烦热脉大而空或形寒c下肢冷甚c小便频数c滑精早泄c脉沉细无力等下焦肾虚寒证,同时又有头痛c齿目c咽喉疼痛c吐衄咳血c面赤升火c低热c口舌生疮c烦躁失眠等上焦虚火上浮证候。

  例2:患者,女,72岁患口腔溃疡1一年余,诊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曾长期口服清热解毒药物,效果不明显2003年5月5日来我院就诊刻诊:形体消瘦,营养不良,倦怠乏力,饮食不振,口腔两颇c舌边可见多个溃疡点,表面覆盖淡黄色假膜,周围充血,自觉灼痛,舌体薄,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口糜;辨证:脾胃虚弱,虚火上炎;处方金匮肾气丸合十全大补汤加减:

  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6g茯苓15g炙附子l一g先煎

  肉桂1g后下党参20g白术15g甘草l0g当归15g

  白芍20g百合15g内金20g僵蚕15g

  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半月后饮食增加,乏力减轻,口腔溃疡基本消失,继服7剂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石志超c安照华,审因辨证治口糜岂能一味清热毒。中国社区医师,2006,2210:3233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祖国医学口疮c口糜c口疳等范畴,临床以口腔黏膜发红c溃烂为特征。现代医学认一种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通常人们认为是“火气大”所致,常投牛黄解毒片c牛黄上清丸c牛黄清胃丸等清热解毒c苦寒清下药物,常不奏效,反耗伤正气,从而使用真阳,以致肾阳亏虚,水寒太盛,龙雷之火无以潜藏,上越离位,变为无根浮游之火,扰动上窍。因此凡是治疗头面五官疾病症见下焦虚寒c上焦虚火者多用引火归原的方法。

  为什么下焦的阳虚导致的浮游之火易产生上焦诸窍的疾病呢其实这还是通过经络发生的病变,灵枢经脉云:“足少阴肾经其直者循喉咙,挟舌本。”又齿为肾之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到肾“在窍为耳”,灵枢脉度篇又指出:“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下焦虚寒逼其无根之浮火循经上冲于诸窍发生口腔溃疡c舌质糜烂等症。

  而元阳亏虚,肾水失于温煦,水寒暗生才是实质。奈何医多只看到表象,用清热泻火中药口服更伤元阳。因此病更加缠绵。浮游之火本应潜于寒水之中,今浮游在上,因此口腔喜欢凉水含噙以使浮火有所依凭;喜欢凉食以使浮火得以暂时安静。热食则容易引动浮火妄行,因此不喜欢热食,但一般都有下焦虚寒的表现,一旦把这个法眼看透,则着眼患者元阳亏虚的本质进行治疗,则效如桴鼓。

  治法上,景岳全书杂证谟火证曰:°如寒极生热而火不归原,即阴盛格阳,假热证也,治宜温补血气,其热自退。医学心悟火字解曰:°肾气虚寒,逼其无根失守之火浮游于上,当以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元。如八味汤之类是也。

  但是附子c肉桂的使用一般初学者不能理解。附子c肉桂属于温里药,而温里药易耗阴动血,口糜多是虚火上炎,应用附子c肉桂是否有冲突呢

  张元素云:“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又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本草汇言云:“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元,则浮游之火自熄矣。”“肉桂下行走里之物,壮命门之阳,植心肾之气,宣导百药,使阳长则阴自消”方中应用少量附子c肉桂,引火下行,治疗虚火上炎之口舌生疮,效果显著,但应用中一定要注意用量,肉桂常用量为1g或更少,否则易致温燥。也可使用应用吴茱萸c附子c干姜c肉桂压粉后用水c醋或蜂蜜调制,外敷于涌泉c关元等穴位,取其温肾固本c引火归元c上病下取c导火下行之意。

  在调治肾中阴阳的方药中,以少量肉桂或附子作为佐使以导龙入海,引为归宅,是为引火归原法。方如金匮八味丸,潜龙汤等。

  但要注意,浮游之火系无根之火,与肾阴虚“虚火”上炎,在临床上有明显的不同,阴虚火旺者虽亦有肾虚症状,但不会见到虚寒表现,多有

  妙说经络辨证第一讲再续节选

  上一篇下一篇2007073010:04:16个人分类:献给喜爱中医的人

  查看172评论1评分00

  灵枢经脉篇: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4中老年人足跟痛非小病宜峻补肾精

  足跟痛”医学上称为“跟痛症”,其特点是清晨下地的第一步足跟部疼痛厉害。有的活动几分钟后,疼痛反而消失;当坐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再次站立时又会出现疼痛。这种情况有时可以自然消失,有时可以持续数日至数月,尤其以中老年妇女最为常见。

  中医该怎么辨证呢秦伯味在临证备要中指出:“足跟痛非小病,宜峻补肾精”,可为要言不繁,其所示方在临床上辨证得当,屡试不爽。

  足跟痛为什么要峻补肾精呢就足跟结构而言,筋c骨c肌肉交错,其因机亦不相同,虽然治疗应在辨病基础上,辨证论治。但无不与肾关系密切,因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主骨生髓,“肾足少阴之脉,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正常情况下,肾中精气充沛,循经滋养足跟,则足跟得养,自无疼痛不利之忧。若肾精不足,无力生髓充骨,足跟失养,则疼痛乃发。是故,足跟痛一证,每有肾精不足者,除足跟痛外,常伴见其他见症,如腰酸耳鸣c两目干涩等,此时从肾论治,多有良效。

  下面看看陈亦人教授所治一案:

  如曾治芮某,男,35岁,1996年11月20日初诊。患者足跟痛如针刺数月,近2个月来又增两目干涩,先后经西医止痛药c中药汤剂及针灸治疗,均无效验,特来求诊。诊见:足跟疼痛如针刺,坐卧时痛止,行走c站立时疼痛即作,行动困难,查外观皮色不变,压痛明显,右内踝下方静脉曲张,苔薄脉平。证属肾精不足,足跟失养。拟补肾养血,舒筋和络法。处方:

  大熟地30g枸杞子10g车前子包10g杭白芍30g

  炙甘草6g全当归l一g川芎6g

  7剂,水煎,头两煎内服,第3煎先熏后洗患足。12月11日患者来告曰:用上药1周,足跟痛即痊愈,内踝静脉曲张大为减轻,为图根治,要求继续服药治疗。药已中的,效不更方,守方守法又用数剂,终获痊愈。

  史丽c张喜奎,陈亦人教授医案医话,国医论坛,2000,152:1415

  本例患者除足跟痛外,症状无多,舌脉饮食如常,但仔细辨别,尚有两目干涩及内踝静脉曲张等肾阴不足c血脉瘀阻见症,熟地c枸杞子补肾填精,车前子通肾开窍,当归c川芎养血活血促其精血互化,佐以芍药甘草汤舒筋活络,缓急止痛加并内服外洗同施,故取效较捷。此方药对诸多肾虚足跟痛患者疗效确切。

  口干c盗汗c手足心热c舌质红c脉细数等一派表现。

  第二十五讲中医药能抗休克吗

  有网友在我的博客里骂我说“你知道现在中医是怎么样生存的吗去死吧”,“有本事你能用中药抗休克吗”为了避免学友之间的无谓争论,我删除了他的留言,但我必须写文以回答

  我不批评这位学友的修养,因为他可能长期在效益不好的中医院中工作,看不到中医的前途,对中医缺乏信心,是啊,目前的中医院真的大部份就是效益差,处处都是西医在占主导,加上有众多的西医院在周边挤压,生存很难,所以他发发牢骚是可以的,也是允许的

  中医能抗休克吗

  我先说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故事发生在我们病房,一老年患者,70余岁,患肺癌后期出现在多脏器衰竭,早上病人的血压垮了,6040hg,先用西药,阿拉明40c多巴胺60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先可以维持到8050hg,但到下午3时以后血压就上不来了,加大上两药物的剂量,仍在6040hg以下。

  患者有一子在台湾,电话通知了,要到第二天才能返回,家属要求无论如何也要保到第二天中午,这是个难题,血压上不来,想维持很久是非常困难的

  怎么办西药不行了,试试中药吧

  根据四诊合参,患者为气阴两竭,于是予以大剂量生脉注射液教滴,多大剂量120生脉注射液加入1005葡萄糖液中静滴,很有味的是,在使用后半小时,我让学生去测血压,血压就上升到12070hg,当时病人家属在一边,问学生测得血压是多少,学生告诉他这个值,当时,病人的家属就找到我,说,这样的危重病人,怎么让一个学生去测血压,太不负责了,病人不信啊。当时啊,我也以为学生量错了,就叫护士去量,还是那个值,家属还是不信,我就换了血压计自己量,果就那样

  这病人一直用大剂生脉注身液维持,到第二天中午患者在台湾的儿子回来血压一直稳定,下午三时家属要求停药不再抢救,其后血压就慢慢的下来,到五时患者去世。

  那么在休克病人的抢救中该怎么合理有效的运用中药呢

  第五讲督经脉病案精选评析

  循行

  1本支灵枢营气:“足厥阴其支别者,上额,循巅顶,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指足厥阴肝经上行到“颃颡”后,一支上额,沿头顶正中,下项背正中,到达骶部,这就是督脉的主要通路。接通十二经和身前的任脉,构成了营气的运行通路。从营气的运行来说,督脉走向是由上而下,与任脉的由下而上相连接。但素问骨空论等则从“气”丹田之气的产生来论,按从下向上来叙述。

  2起源: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纂间,绕纂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其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说明督脉之“气”起源于少腹内,这里后来称作“丹田”,难经六十六难称作“脐下肾间动气”。此脉气下向骨盆中间,女子联系,男子沿而下,散络会合于前后阴之间会阴,绕向肛门后,分别绕行臀部至足少阴与太阳会合处长强c会阳。

  3与足太阳c足少阴沟通:素问骨空论:“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这里说的下部的与足少阴肾经相通而联系到肾;上部的则与足太阳膀胱经相通而联系到肾。

  4与任脉相沟通:素问骨空论:“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这一支即为任脉循行途经。

  5旁支: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此支按从下向上叙述,与正中线可分可合。从“下极之俞”长强部上行,两侧并列行于脊里,上达风府部入脑。

  交会穴

  会阴会任脉c冲脉,会阳会足太阳,风门素问王注作大杼。会足太阳。此外,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后溪通于督脉。

  病案1背脊疼痛

  余女,女,51岁,干部。1988年4月6日初诊。病者近3年来背部经常疼痛,曾经数医治疗,多从风湿论治,然无显效。现疼痛下及尾闾,上连颈项,仰府不能,头后颈部亦痛。全身重滞,天阴下雨时疼痛加剧。饮食尚可,大便溏软,小便清利。脉浮细,舌淡苔薄白。综合脉证,病在太阳和督脉二经。方用:

  桂枝10g白芍10g葛根10g白术10g苍术10g

  薏米10g羌活10g附片另包先煎10g淫羊藿各10gc

  炙甘草6g红枣12枚

  3剂后疼痛减轻,守方再进。春节随访,云二诊5剂后背痛未在发作。

  评析:患者身痛虽因风湿而致,但湿在何处,如不明辨,势必用药泛泛,前医祛风湿少效,盖缘于此。从经脉的循行上看,背部两侧及后项为太阳经脉所过,督脉循行于背脊正中线;从病史上看,患者因天热久睡于竹床所病,故病在太阳及督脉二经无疑。因此,以桂枝汤加羌活c葛根以治太阳,加淫羊藿c附子以温督脉,用白术c苍术c薏米祛湿。数剂而痊,绝非偶然。

  舒鸿飞中医临证发微,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93

  病案2产后恶露不止案

  陈某,2l岁,1997年9月23日初诊。于45天前在本院顺产l婴,产后恶露淋漓不断,经前落服生化汤及归脾汤加减多剂后仍未止,而来邀余诊治。刻诊患者恶露淋漓不止,量少色淡暗,腹不痛,腰膝酸软,左眉背脊部冰冷感,神怠乏力,动则汗出,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此乃产后下元亏虚,八脉空虚,督脉不能固摄其经脉,即有恶露漏下不止之症。故用叶氏治奇补督固经法:

  鹿角胶c川断c熟地各12g,党参c菟丝子c杞子各15g,当归c阿胶各10g,炙甘草3g

  服伍剂后恶露已止,诸症已减。读服前方5齐而愈。

  李仁灿,叶天士治奇经法妇科运用举隅,光明中医,1999,142:42

  评析:本案因产伤气血,损及下元,督脉亏虚。督为阳脉之治,主全身之总督,督虚不能固摄其经脉,即恶露漏下不止。故用鹿角胶补督脉之体;当归血中气药,与鹿角胶相伍,以直达血海而固摄经血之泄漏;佐以菟丝子温升少阳,川断强筋壮骨,熟地c杞子,阿胶养阴润燥,党参c象甘草益气固摄。诸药合用,务使督脉壮,而总督之权复,则诸经从命,血不妄行而恶露漏下自止。药症相符,故二诊而瘥,足见叶氏治奇经之法神妙哉。

  案3:成人硬肿病

  杨武汉市病理检验站标本号73932。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涩。证属督脉空虚,风寒浸邪乘隙杂至,经络塞蔽。气血痞塞,发为冷流肿。冶宜益气助阳,填精补髓,散寒通痹。处方:

  炙麻黄炒白芍当归羌活独活鹿角胶烊化c川续各10g,黄芪30g,上肉挂c川椒穿山甲珠c细辛c枳壳各6g金毛狗脊,桑寄生各12g。

  日l剂,水煎,分3次服。

  连服l5剂后,项背俯仰活动自如。周身如绳所缚的绷紧感完全消失,嘱服全鹿丸中成药,日2次,每次6g,一个后诸恙俱平而愈。

  评析:“冷流肿”病名始见于诸病源候论肿病诸候,该书说:“流肿,凡有两候,有热有冷。冷肿者,其病隐隐然,沉深着臂膊,在背上则肿起,凭凭然而急痛,据此描述,笔者认为冷流肿囊似西医成人硬肿病。剖析本病发生的部位,恰好在督脉循行区域。督脉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隙而入。致使背脊阳气被遏,经络痹塞,表现为皮肤呆硬c坚实,活动受碍。遵李氏“任c督二脉,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遗训。连用刚药通阳之品。如附片c川椒c细辛c羌活c独活c肉桂c鹿角胶等,直通督脉,辅以寄生c金毛狗脊强肝肾,祛风湿,阳气振奋。阴寒自散,其证霍然。

  徐宜厚,奇经八脉指导皮肤病治疗之我见,新中医,1993,12:42

  第六讲足阳明经脉病案精选评析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一本作约字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语译:本经自鼻翼两旁起始,上至鼻根中,在内眼角处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沿鼻外侧承泣c四白c巨髎下行,入上齿中,回出来挟着口的两旁,环绕嘴唇,向下交会于任脉的承浆穴;然后退回来沿着下颌的后下方,浅出于本经的大迎穴,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至耳前,经过足少阳胆经的上关穴,沿鬓发边际,上抵头角头维,行至额前神庭。它下行的支脉,从大迎穴前边直下人迎,沿喉咙,进入锁骨上窝缺盆。深入体腔,贯穿膈肌,入属胃腑,联络脾脏。它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部内侧向下挟着脐的两旁,进入到腹股沟气街部。它在腹内的一条支脉,从胃下口的幽门部开始,经腹至气街与外行的主干会合。自此合而下行,经大腿前边的髀关c伏兔c下至膝膑中,再向下沿胫骨外侧,走向足背,进入中趾内侧厉兑。另有一条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向下到中趾外侧。它的又一条支脉,从足背部冲阳分出,至足大趾的内侧端隐白,脉气由此与足太阴脾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洒洒恶寒,面色发黑,癫狂,腹胀,鼻塞,衄血,口㖞颈肿,喉痛,颈部肿痛,沿胸c乳c股c胫外侧及足背部本经脉过处皆痛,饮食不化或消谷善饥等

  足阳明胃经病  足阳明胃经所发生的病候。灵枢经脉载:“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㖞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c乳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