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最新章节 > 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8节

  终于参加了日内瓦公约。当然,红十字会的工作主要是救死扶伤和赈灾,与公益事业有时可以重合,但最大的不同是它的中立性质,不介入社会改良。

  四c现代基金会的早期雏形

  慈善公益事业一直存在两种倾向,概括而言,一种是“授人以鱼”,即简单的赈灾济贫;另一种强调“授人以渔”,即帮助人自立。到南北战争结束之时,后者日益占上风,形成所谓“科学的公益事业”的说法,主张对帮助对象的情况和需要进行切实的调查,以便对症下药,不滥施慈善。就思想倾向而言又分两派:一派人比较强调贫穷往往来自懒惰,在扶贫中特别注意敦促接受对象通过工作自立,警惕过分慷慨导致培养懒汉这派人虽与后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不同,但其前提还是认为在美国社会中通过智慧和勤劳就有机会致富;另一派人在不同程度上认为是社会机制的不公正导致贫穷,因此“科学的公益事业”应把重点放在治理那些不公正的根源,使机会更加平等,这就导致不同程度的社会改良,特别表现在从制度上普及教育c解决种族问题的方案以及敦促政府改进福利政策等。19世纪最后的30年中,美国社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最重要的是两极分化加剧,与19世纪30年代托克维尔所看到的没有固定的富有阶级的情况不同,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已经壁垒分明,而且劳工运动兴起,阶级冲突不断。此时社会达尔文主义传入美国,大行其时。另外,各种关注社会平等的改良主义和激进的思潮或从欧洲传入,或从美国的学院中产生,这些变化必然反映到慈善公益事业上,逐步形成一整套机制和行政规范,为20世纪繁荣发达的基金会等公益事业奠定基础。

  在这期间成立的基金会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皮博迪教育基金peab一dyeducati一nfund和斯莱特基金sterfund。前者成立于1867年,由银行家乔治皮博迪epeab一dy,17951869出资专用于发展南方的教育,以此促进南北战争后破坏严重的南方地区的和解与复兴。最初捐款为100万美元,后来增至200万美元,主要用于发展南方地区的城乡公立学校,改善州教育系统,特别是培养师资。1914年,皮博迪基金解散,并入斯莱特基金。后者成立于1882年,重点资助黑人教育。这两个基金会与20世纪初的卡耐基c洛克菲勒等大基金会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但正是它们创立了现代大基金会的模式,使相对零散的捐赠演变为合理化c组织化和职业化的公益事业,把探索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辅助弱势群体更多地建立在科学的c理性的基础上而不是主要诉诸仁爱和利他主义。

  注释

  1r一berthbreer,aricanphinthr一py,university一fchicag一press,1988,p8

  2ibid,pp911

  3ibid,p5

  4ibid,pp1718

  财富的归宿 第三部分物质基础

  第三章现代基金会的兴起与发展

  随着20世纪的到来,美国的公益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史家称之为“革命”。因为此后成立的大基金会较之19世纪的公益慈善机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新的基金会多有广泛的宗旨,其性质是私人的c的,但是管理方式正规,有自行选举的董事会c专职领导和工作班子,其服务对象是全社会。它们可以资助现有的机构,也可以自己建立有关机构,例如一系列的研究所c图书馆以及学校等。20世纪上半叶开始发展起来的众多而庞大的基金会,开创了诸多事业,以至于成为一种社会力量,与其他非营利机构一起成为一个的社会部类。这是19世纪的美国和至今美国以外的地区都无法比拟的。基金会的作用随时代变化而演变,整个20世纪可以粗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分为两大阶段,这刚好与罗斯福“新政”和福利国家的出现相吻合。

  一c时代背景

  1物质基础

  出现“公益事业革命”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财富的积累。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几十年间工业化和技术的突飞猛进造就了空前的巨富。根据粗略的统计,1880年百万富翁不到100名,1916年已达4万人,其中少数人财富以亿计1900年的1美元约相当于1990年的15美元。1900年卡耐基将正处于顶峰时的钢铁公司

  出售给摩根的银行,售价为492亿美元,他个人从中净得225亿美元的股份。此后,他即热心从事捐献,但是10年之后,其个人财产仍有15亿美元之多。洛克菲勒情况也大致相同,他是20世纪前10年

  的首富,1900年的资产是2亿美元,到1913年已达9亿美元,而且还在滚雪球般增长。其他如哈克内斯[stephenharkness,公共福利基金thenhfund的创始人]的资产超过1亿美元,塞奇rsellsa在1906年逝世时留下的遗产是6500万美元一说为7500万美元。这样巨大的财富聚集在少数私人手中,令他们自己都感到吃惊,如何处理这些钱呢1不能都用于重新投资扩大再生产,投资的回报率递减使再投资的意愿也递减;2远远超过了他们自己家庭的消费能力,穷奢极侈到一定程度不能带来快乐,而且会引起社会反感,为自己造成不安全;3留给后代,适足以害之。例如,老洛克菲勒的好友兼顾问弗雷德里克盖茨fredrickgates告诉他,如不在生前以高于聚财的速度散财,他的财产将发生雪崩,祸及子孙,殃及社会。如何花钱成为大问题,这是美国从20世纪初以来独特的现象,也是大规模公益事业的丰厚而持久的物质基础。

  财富的归宿 第三部分社会转型期

  2社会转型期

  如美国社会史学家霍夫斯塔德richardh一fstadter所说:从189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称为美国的改良时期,除20年代略有逆转外,这个时期奠定了美国20世纪大部分的政治基调。1这一改良由19世纪末的平民主义c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和30年代的“新政”组成。其中进步主义包括来自底层的平民的反抗,同时也包括社会各阶层的改良,其主题不是要改变美国的现有制度,而是要恢复被新兴大财团所腐蚀的早期自由民主的优良传统。

  这个时期刚好处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指导下的自由放任经济的顶峰和要求平等的进步主义思潮勃兴的交汇点。那些大工业巨头们乘自由市场经济之风扶摇直上,到达高处时却发现自己已是众矢之的,被当作一切罪恶的化身,所植根的社会正在孕育着深刻的变革。他们处于两面夹击之中,一方面是底层劳动者的愤怒和反抗,另一方面是政府的反托拉斯法和其他限制措施。而更令人紧张的是

  ,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潮也已传入。在这种情况下,有远见的企业家明智的做法是采取主动,融入社会改良的潮流。最方便c最现成的手段就是发扬捐赠的传统,并使其更加有组织c有目的,达到最大的效果。他们自觉地以主人翁精神来为国家排忧解难。因为这些大富翁都是制度的受益者,十分珍惜和热爱这个社会,不愿看到动乱和革命彻底改变现状,所以他们所从事的各项改革都是温和的c渐进的和有效的。这一改革的目标是:巩固正在迅速发展的企业制度和政治秩序,使之为广大公众所接受;使某些改良措施制度化,以防止带根本性的革命。现代基金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财富的归宿 第三部分捐赠的规模要求新的组织形式

  3与美国的发展同步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霍夫斯塔德所说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不仅是美国的社会改良时期,也是探索精神高涨c朝气蓬勃的时期。新的发明层出不穷,人才辈出。这一时期一方面促成了经济的繁荣,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社会的基调是艰苦奋斗c乐观向上和信心十足。大量涌现出来的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多数是贫苦出身,白手起家。他们中的多数在致富之后认为应对社会有所贡献,并不仅是消极地缓解社会矛盾,而是积极地企图根据自己的信念促进社会进步。进步主义运动的特点之一是相信教育能改变人,相信科学能造福人类。同时,这方面的需求的确大量存在。所以,早期基金会的捐赠大多投入教育和科研,培养了一大批精英人才,可以说为整个20世纪美国的繁荣富强打下了基础。

  4捐赠的规模要求新的组织形式

  在19世纪末,这些巨富已经感到难以应付纷至沓来的捐款要求,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规划,用老洛克菲勒的话来说,就是“变零售为批发”。老卡耐基认为科学地花钱与赚钱一样重要。他们都聘请了有胆识c善经营的顾问,为他们策划如何最有效地以其财富造福社会。于是,20世纪头20年出现了一批组织完善的现代化大基金会这样的新事物。最现成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就是借鉴他们所熟悉的大企业:设立董事会,任命负责人,视需要设立办事部门。董事会既然有决策权,就可以随时视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基金会的工作纲领和捐赠重点。所以现代大基金会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可以响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的灵活的c发展中的机构。

  由于铁路和通讯手段的发达,美国当时已经连成一片,所以现代大基金会的眼界也不再局限于其出资者所在地,而及于全国,个别的如卡耐基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已经把事业扩展到美国以外,特别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的宗旨就是“在全世界造福人类”,而且事实上后来的工作的确遍及全世界。

  另外,尽管捐赠者自己大多是属于某一个教派,但其基金会的眼光超越了狭隘的教派界限,这在董事会的组成和资助对象上都体现了出来。例如洛克菲勒自己是极为虔诚的浸礼教徒,但他也给长老会甚至天主教会主办的项目捐款,这在当时是需要突破某些阻力的。应该说,最早开启超越宗教先例的是19世纪30年代的吉拉德stephengirard。他是费城的富商兼银行家,于1831年逝世,根据其遗嘱将价值700万美元的遗产全部捐给费城,为白人贫穷子弟及孤儿建立一所学校,并规定任何教派的传教士不得进入学校,以便保持孤儿们纯洁的头脑不受教派冲突的影响。此事引起许多反对意见,其合法继承人向法院起诉,认为他无权这样做,特别是传教不能进学校的条款违反了慈善事业的本意。但1844年最高法院裁决其遗嘱合法有效,从此开辟了美国公益事业的新方向,为规模广阔的现代基金会扫清了道路。不过,真正视野广阔c超越宗教的基金会要到20世纪才具备普遍发展的条件。

  20世纪最早的c起带头作用的三家大基金会是塞奇rsellsaf一undati一n,1907c卡耐基caegierp一rati一n,1911和洛克菲勒r一ckefellerf一undati一n,1913。它们不但成立早c资金投入大,更重要的是无论在理念c经营方式c捐赠模式以及选择对象上都树立了榜样,创立了一种传统,奠定了以后蓬勃发展的基金会的基础。而且它们持续一个世纪,至今不衰,尽管在资产方面已不在前10名,但在捐赠方面仍然保持原来的特色并坚持其走在前沿的传统。

  财富的归宿 第三部分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

  二c20世纪后半期的特点

  这里笼统地谈20世纪后半期,实际是从30年代末c40年代算起,其分界是罗斯福“新政”和二战的爆发。这个时期美国财富成倍地扩大,社会发生很大变化,政府福利政策大大增强,作为美国公益事业的一部分的基金会也相应有了新的变化。

  1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

  1946年,根据塞奇基金会发表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505家基金会,其资产难以估计。1956年基金会中心首次发表的统计数字已有12259家,共拥有资产1000万美元,其中89是1950年以后新建立的。1999年全国共有46000家基金会,总资金估计为3000亿美元。也就是说,20世纪前50年成立了1300多家,而后50年增加了4万多家,是1949年的23倍。总的说来,基金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基本稳定:目前其数字占全国近百万家非营利机构的5,总资产占gdp的23。2

  2品种多样化

  以前,绝大多数基金会是一些富人或家族出资成立的的私人基金会,经营方式比较单一,通过捐助其他机构进行活动,大多没有专业工作人员。后来的基金会类别五花八门,管理向专业化发展,专职工作人员大大增加,成为一种行业。还有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女性工作人员超过半数,少数族裔比例也大大增加,改变了清一色白种男性的状况。

  3与政府相比,退居次要地位

  尽管基金会本身呈大规模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政府职能的演变,在福利事业方面唱主角,私人基金会退居辅助地位,而且出现了“公私合营”现象。美国政府建立系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始自20世纪4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后逐步发展,到60年代和70年代初达到高峰。联邦政府相当大的福利开支不是通过增加官僚机构来管理使用,而是通过私人非营利组织,包括基金会运作,特别是社区基金会。因为在美国的特定政治环境下,加强州县政府和地方非营利组织比直接扩大联邦政府机构要容易通过得多。从数字来看,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社会福利机构70的资金来源于私人捐赠;70年代非营利的社会组织规模大幅度扩大,其收入来自政府的部分已超过私人捐赠,大约为2∶1。同时,非营利组织用政府资金所运行的社会福利和服务项目也已超过所有联邦和各级地方政府此类项目的总和。到90年代,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只有910是个人慈善捐助c公司以及私人基金会的拨款,约40来自政府,其余约50来自本组织在业务上的各种有偿服务的收费。90年代后半期,在克林顿政府大力消灭财政赤字的政策下,政府给予非营利组织的拨款也大量缩减。这样,强调社会福利事业主要应由私人承担c政府应退出的主张又开始抬头。所以在思潮上,战后又有一次循环。3这里是指总的非营利组织,基金会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总之在战后的新形势下,基金会与政府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财富的归宿 第三部分职能多样化

  4管理正规化,职能多样化

  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基金会在这个时期仍然十分活跃。经过两三代以后,家族的影响逐渐淡出。不论是新老基金会,大部分都有一个内部组织完善的过程。特别是在1969年税法对基金会加强控制后,私人基金会的运作更加规范,财务公开c年度工作报告成为制度。另外在管理机构的成分上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不再是清一色的男性c白人c上层精英,而自觉地向多样化发展,越到后来越是如此。例如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董事会从1986年至1996年,妇女比例从18增至43,少数族裔从23增至29,工作人员中妇女已超过半数,从29增至52,少数族裔从13增至36。4基金会有意识地公布这些数字,说明它们是自觉地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以赶上社会潮流。

  基金会捐助的内容在继续其传统的同时,不断变换重点c创新项目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其中一项重要的演变是重视社会科学。塞奇基金会从一开始就以发展社会科学为重点,在这方面起了先驱作用。从集中于自然科学到重视社会科学,洛克菲勒基金会为一典型,但不是惟一的,例如凯特林基金会等都循此规律。战后,社会科学受到普遍重视。因为有志于社会改革的人士意识到问题更多在于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更多是社会性的,而不是物质性的,因而人的行为更加重要。福特基金会从20世纪50年代初改组整顿开始就明确以社会科学为重点。当然在自然科学和医学方面的新学科的研究,例如癌症c艾滋病以及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还是继续得到各大基金会和专门的基金会的大量捐助。

  财富的归宿 第三部分国际性加强

  5国际性加强

  这是与美国战后的国际地位密切相关的。与前一个时期相比,大基金会在海外的活动分量明显加重,同时与美国外交的关联也更加明显。

  在冷战时期,冷战的背景起了作用。各大基金会的指导思想原本就与美国的主流价值观相一致,在冷战背景下,更加自觉地维护和推进美国的思想体系,并且体现在其国际活动中。福特c洛克菲勒和麦克阿瑟基金会是其中的典型。冷战后又有新的项目,新老基金会不约而同的关注点是环境c人口c南北差距和若干对和平的新威胁。

  20世纪最后20年美国经济持续繁荣,也造就了更多的亿万富翁。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者从1983年的13名增至1997年的170名,根据福布斯1997年的统计,他们的净资产总数为2200亿美元。另外,美国13的财富集中在1的巨富手中,但是对公益事业的捐赠却没有相应地上升,而是保持在每年占gdp的2,或个人所得的18。其原因之一是共和党政府实行减税政策对高收入者有利,因而削弱了他们因税收优惠待遇而作捐赠的动力。但是另一方面,新的基金会却大量增加,它们和大公司对公益事业有组织的捐赠表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私人基金会1980年至1995年的15年中新增加了16200家,亦即增加了40;其总捐赠数1977年为53亿美元,1997年增至134亿美元,增长了1528。这在某种程度上与金融市场的坚挺有关,也反映了财富的集中,因为减少的是个人分散的捐赠。5

  从数量上说,现在美国几万家基金会绝大部分是20世纪后半期成立的。有的成立较早,但兴旺发达起作用是在战后。福特基金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