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
头句话就问他:“你用什么方法抗虏”袁崇焕说:“守城然后再找战机。”这合熊廷弼的战略思想,熊廷弼非常高兴,才与他诚恳交谈,商酌竟日。熊廷弼是湖北武昌人,比袁崇焕大15岁,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时三十。熊廷弼这个人也不爱钱,有文说他“不取一文钱,不通一馈问。”按程本直的说法,也是一个“痴人”。性格决定命运,他们哥儿俩一个传首九边,一个凌迟于菜市口。熊廷弼在辽东立有大功,他的死却是一部三流小说辽东传造成的,辽东传也因此传遍大江南北。这事只有中国才会发生,熹宗因为绣像上熊廷弼太威风凛凛了,又听了冯铨的谗言,下旨将熊廷弼斩首。
不久,袁崇焕带了罗立出关就职。这个罗立是袁崇焕在闽北邵武招纳的人才,是个神炮手。传说宁远大战中,他一炮打伤了虏酋努尔哈赤。这时的袁崇焕万丈雄心,要将“失之封疆,行将复之”。他写了一首边中送别: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候。
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这诗有的是壮志与雄心,可到了辽东,辽东经略王在晋却说无局可守,但袁崇焕实地考查后,决定在宁远先做一个“活眼”,这个眼很重要,做活了,北京这条大龙也活了。可王在晋反对,他有新方案,他认为在山海关的八里铺筑一座重城,这个方法我认为可行,集中物力c财力于北京,这应该是最好的方法,因为破北京城的是李自成,要不是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清兵是无法入关的。如果将城筑于八里铺,吴三桂等贼自有变动,并且有重兵驻京,李自成不一定能破北京,如果真的在八里铺筑城,也许中国历史会改写。有的时候,直觉往往是最有科学性的,王在晋是个无能的人,他只是本能的认为筑城越近越好,但谁又会想到这个无能的人竟会是中国的救星。这便是世界有名的弱势生存法,往往无用的,却是最有用的。这是深刻的教顺,我希望中国人能记住,当我们弱势时,我们就用弱势的思维考虑问题,这是有利于未来的,日本人这点就做得很好。
天启帝听了老师的话,采取了袁崇焕筑城宁远的方法,这是好法子,但前提是要有袁崇焕这样大才豪气笼盖当世的人物在,没有了袁崇焕,宁远城什么也不是,倒是八里铺谁也守得住。天才木匠作了一个英明的决定,他万万不会想到他的皇五弟会将袁崇焕凌迟处死。最英明的决定成了最错误的决定,这是活生生血的教训,中国人,你们一定要记住啊
为了筑城宁远城,袁崇焕找到天启帝的老师孙承宗,因为这也是一个人物,明史说天启帝不识字,这真是狗屁,天启的老师是孙承宗,这可是沉酣六籍,贯串百家的东林大学者,说他的学生不识字,可见清朝统治者都是一群猪,如果我们也去相信,那就是比猪还不如。有史书说,袁崇焕先越级上书首辅叶向高,叶向高见事重大,才与大学士c帝师孙承宗商量,孙承宗在军事上也有很高的眼光,一眼看出筑城宁远,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他也没有想过,要是这一切,没有了袁崇焕会怎样他是谨慎小心的人,又去宁远进行了实地考查,最终下定了决心。但王在晋就是不同意,认为去那么远筑城是自寻死路。孙承宗为了说服王在晋,史书记载:“推心告语,凡七昼夜”。可王在晋也是属驴子的,软硬不吃,孙承宗没办法,回京后,先取得叶向高的支持,又借给天启帝讲课的时机,说了辽东筑城一事,天启帝给老师面子,免了王在普的兵部尚书与辽东经略的职务,又任命孙承宗为督师,经略辽东c蓟镇c天津c登c莱军务。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c最快c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六要让怎样的人当官
更新时间20115613:49:23字数:2403
孙中山先生说:必须由见识高明c才能卓越c品格高尚的人来当官。这话具有中国人最显著的特征:天真性。孔子c老子c朱熹等等都有这个特点,孙中山说这话,还有一点弱势群体的影子,可孔子c老子c朱熹也说过类似的话,这就让人不解了,特别是朱熹,这不是强势群体思考c处理问题的方式。这样一想,“修身c齐家c治国c平天下”,这句话有很大的问题,头一点这些修的是什么“身”,难道大家得了幼稚病就叫“修身”,人这个东西,谁能修到品格高尚很多中国人会要与我争论,我不会理会,我只想说一句,任何事情处理,如果硬要加上人的因素,那还是以人性恶来定基础。
徐九经是升官记的主人公,他有一句名言: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这就为做官定了基调,那就是当官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这一点,左光斗c扬涟之流就该死,魏忠贤不是好鸟,这些东林党人也不是好蛋。国祚危急,民族消亡之际,居然为了党派利益,牺性国家c民族的利益,为一个王化贞,去陷害国之干城熊廷弼。我去过东林小学,没看到那副天下闻名的楹联,顾宪成写下这副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不是为了以后的党争吧。这时顾宪成任史部文选司郎中,他曾对王锡爵说:“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这句话是说民意不伸,八君子中,可能只有他才能称之为“君子”。东林八君子是:顾宪成c顾允成c高攀龙c安希范c刘元珍c钱一本c薛敷教c叶茂才。史称这些人“真理学c真骨力c真气节c真情操c真吏治。”这个史可是明史,由明朝的敌人编篡。
要让怎样的人当官,这是每个中国人都清楚的。袁宗焕也知道杨镐c王在普c高第是不能作辽东经略的,可偏偏就有这样的事发生。在现代也有许多错误在身边发生,我们却无能为力。我没有去过煤山,思宗在此自缢,说明了他不配当明朝最大的官。他做了十七年的皇帝,过了十七年痛苦的日子。他不贪财,也不好色连陈圆圆这样绝色美女也遣送出宫,他勤政,又有才能一上台便惩治了魏忠贤,是明朝数一数二的好皇帝世宗是一个道士,手谕都是天书,没人看得懂,最后死于汞中毒。穆宗后是万历,这是只知数钱的守财奴,据说他在他住的宫殿后头挖一大坑,埋上三百万两银子。他儿子光宗只当了二十九天皇帝。光宗后是熹宗,这哥们是一个天才木匠,手艺很高,为人痴直,也不喜欢政务,让魏忠贤专权,你看明朝的皇帝都不是正常人。可为什么崇帧会落到这个下场,除了前任留下的历史问题,二个是他残暴,崇帧在位一十七年,杀死逼死总督或督师十一人,杀死巡抚十一人c逼死一人。三是多疑,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四是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崇帧并没有中满清的反间计,他十二月初一将袁崇焕下狱,到第二年八月十六才下旨处死,以他的精明,自然察觉到满人的计谋,可他还是将错就错,杀了袁崇焕,他没有丢面子,却丢了江山。史书说他“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吊死崇帧那棵槐树有罪,所以清人给这棵树也套上铁链子,将树缢死了,多聪明的清国人啊一棵最值钱的树就这样枯死了,可惜哉可惜哉同种情况,曹操听信蒋干的密报,杀了水军都督蔡瑁c张允,但他承认了错误,以后再也没犯过同样的错误。
我们从以上的文章可以知道:选小官一定要选为民做事的人。选大官一定要先看他是不是正常人,怪叔叔千万别选。二是要选气度大c不疑心,脾气好,知错就改的人。另外,特种专业要选懂行的人。
“武汉c郑州等地政府部门规定,凡取得博士学位的,可直接被任命为政府部门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这就等于说学历越高的人越适合当官c能当好官,事实是这样的吗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应该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学历是什么二是获得学历的基础是什么如果我说学历是证明一个人学过什么知识的凭证,不知道这样解释学历是否恰当;如果我说获得学历的基础是人的聪明,不知道能否说明人获得学历的特点。
我们形容人的才智能力是用聪明和智慧来表达的,这两个词语的不同说明聪明和智慧是有区别的,而聪明和智慧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聪明是对已知的一种理解能力;而智慧是对未知的一种创造能力。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会对那位过目不忘张松印象很深刻吧可是他在三国时期有什么作为呢不过是献一张出卖蜀国的西川地图,除此之外在智谋方面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如果张松活在现在,凭他过目不忘的能力,在学习方面就算是诸葛亮也未必是他的对手,可这能证明张松比诸葛亮强吗
纸上谈兵的赵括和失街亭的马谡都应该是学习高手,如果生活在现在,没有人怀疑他们获得博士学历的能力,可是历史的事实证明他们是那样幼稚c可笑和无知,成为后人的笑柄和死板c僵化的典型例子。
如果说为博士授官跟向赵括c马谡之类的人授官一样,恐怕这样说有贬低高学历之嫌,但如果我说高学历不等于有智慧应该不是在贬低高学历吧我们并不怀疑博士掌握当官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但是我们应该怀疑他们有没有能力使用权力解决现实问题。
从简单地为博士授官问题来看,说明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什么样人适合当官。他们以为学历越高的人越适合当官,越有能力解决现实问题,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中国革命没有在陈独秀教授手中实现,反倒在只有师专文化的手中变成现实。是一生都不喜欢拿枪的文人,比他学历高的文人相信多不胜数,可历史证明这些人根本无法与相提并论,为什么呢因为比他们更有智慧,能针对具体中国革命问题提出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就算学的再多也找不到。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做官
两面三刀之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笑面虎。这样的人落难,你帮助他,他就像冻僵而后舒醒的蛇,咬你一口。不可救也。
滥发善心之人。人不可无仁心,但也不能时时刻刻发善心。要有原则,有度,不可无缘无故浪费个人感情。
占有欲c控制欲很强烈之人。这样的人心理畸形已久。靠话语压住别人的气势,自己却无德无能。因为威望不是靠自己说出来的,骂出来的,而是靠实际行动,令人心服口服。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c最快c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七做眼
更新时间20115714:42:47字数:1872
1622年9月2日,孙承宗走马上任,江应诏c袁崇焕c李秉诚c万有孚c孙元化c祖大寿表示了热烈欢迎,又请领导讲了话,然后喝酒吃饭,还请了戏帮子,唱“辽东传”。孙承宗很高兴,让袁崇焕修营房,这是个肥缺,并且合袁崇焕的心意。宁远“内拱严关,南临大海,居表里之间,屹为形胜”,且有一定基础:1428年置宁远卫,1430年修卫城。祖大寿认为朝廷不能久守,连王在晋也说:“东事离披。”已从危局c败局变为残局,想做一个眼,必须是超一流高手,才有可能死中求活。孙承宗分析残局,落了一粒子于蒙古喀喇沁部。
这可是大高手下的一步妙棋,现代要是有孙承宗在,那么李昌镐也称不了雄。1623年,即天启三年,袁崇焕受孙承宗命,前往蒙古喀喇沁部。“春风得意马蹄急”,袁崇焕接下这重任,不由志得意满,与他同去的是游击将军祖大寿,但祖大寿却半点高兴不起来。国家一败于清c抚,再败于开c铁,三败于辽c沈,四败于广宁。作为一个军人,要是成了常败将军,谁也不会高兴的。他冷眼看着前面骑着高头大马的书生,想明人的江山要完了,这些书生能起什么作用。我每次翻史书到这里,常常觉得奇怪,这样重要的地方,为什么一而再c再而三的派一些没上过战场的书生来当经略,这是不是有点儿戏。或许,当时的形景便不象史书说的那样恶劣,整个朝廷没将满清当回事,明史编篡者只是自抬身价。这样一想,所有问题便可以解开了,有名的大将几乎都在镇压起义。一十三万精兵可能只是十三万豆腐兵。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收复了自八里铺至宁远200里的地域。从喀喇沁部回来,祖大寿对袁崇焕的才智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站在袁崇焕这面抗虏的大旗下。
腾挪后,出来了一个眼。接下来便是做这个眼。袁崇焕制订筑城的规制:墙高三丈二尺,雉高五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尺。又命祖大寿日夜不停的督促。这城筑了一年多,努尔哈赤竟然没派人来攻打,眼睁睁看明朝完成防御,满人内部这一年又没出任何大事,修养生息,这也不是正经理由,这很奇怪啊为什么会这样,史书没有记载,难道努尔哈赤学惠王,但他不会这样仁义啊这真是奇怪。
1624年九月,宁远城完工,北京这条大龙终于可以活了,但还有一个关子没收,后来,这个关子直接送了袁承焕的性命。宁远城守住了河西走廊,却保不住袁崇焕的命,保不住汉人的衣寇,保不住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二十年后,一切毁于一旦,让我们欲哭无泪啊宁远城高大坚固,竣工后,孙承宗大肆庆贺,是应该庆贺,满人居然会蠢到让他们安然筑城,完成整个辽西的防御体系,范文程之流去玩苍穹游戏了,不知他们一年时间能玩多少级。孙承宗玩起阅兵,他派总兵马世龙与袁崇焕东巡广宁,水陆马步军12000人,经十三山c右屯,又由水路掋三岔河。袁崇焕写了一首诗,叫谐诸将游海岛:
战守逶迤不自由,偏因胜地重深愁。
荣华我已知庄梦,忠愤人将谓杞忧。
边衅久开终是定,室戈方操几时休。
片云孤月应肠断,椿树凋零又一秋。
不知袁崇焕是写这次阅兵,还是后来真的与诸将同游海岛。反正一个游字写岀了袁崇焕一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他诗中说又一秋了,时间不等人啊,“室戈方操几时休,边衅久开终是定。”这里要反读,说明袁崇焕开始准备第二步,不能这样打下去,一定要给努尔哈赤来一下很的。那样才能使边境安定,那样战守才能自由。但这时的关宁已经很不错了,史书说:“层层布置,节节安排,边亭有相望之旌旗,岛屿有相连之舸舰,分合俱备,水陆兼施。”孙承宗对袁崇焕太偏爱了,筑城的功劳不至于升为正四品兵备使,又建议史部列袁崇焕为正三品的预储巡抚,这可是省部级的高官了。1625年夏天,袁崇焕这时有决策权了,他与孙承宗共同遣将分据锦州c松上c杏山c右屯,以及大凌河c小凌河各处,这又往前推进了两百多里,这是想战略适当的变化,寻找战机,以战带守,但这策略不一定是最好的。后来孙承宗就守不住说明这分兵驻扎是错误的。这是最好的方法,却不是最稳的方法。后来皇太极与多尔滚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法便毁了这个局。
这一年,魏忠贤终于抓住了东林党的短辨子,将弹劾他二十四条大罪的扬涟下狱,后土囊压身,铁钉贯耳而死。同死还有“东林八君子。”这时的努尔哈赤开始准备了,一是迁都,二是布重兵于辽河。他16221625这几年干什么去了,一定有大事,可明史没记载。1624年,袁子鹏去世,当时辽西没什么大的军事行动,东林党人却以军事紧急,下旨不许他回家,命他在职守制,称为“夺情”。为什么是东林党,而不是阉党。是因为无论那方面,袁崇焕这个人对阉党政治利益没有影响,反观东林党,以孙承宗为代表,却要依仗袁崇焕的才情,才能盘活辽西这一大块棋。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c最快c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八一个洋人
更新时间2011580:01:16字数:6280
有人会问,你写袁崇焕干什么去写一个洋人袁崇焕这个人很多人写过,梁启超先生写过,金庸先生写过,我有自知之明,与这些大大相比,不若萤虫与日月争辉,特别是金庸先生,能将通俗小说写成稚文c纯文,这文字功夫高妙若一座巍巍大山。我这人有点小骄傲,曾说过行文造句,吾之微长也。这是没脸的自夸,当不得人子。这本书的切入点不同,我只想从政治c文化,生活中找出造成袁崇焕悲剧的原因,至于他的丰功伟绩,我想他比不上孙中山c,也比不上华盛顿c爱因斯坦,更不要说袁隆平了。他的功绩有前辈巳经写过了,我去加一个狗尾,加一双蛇足,只会让人嗤笑。
下面是我找的资料,我微微整理了一下,希望大家能从中发现问题:
1552年10月6日利玛窦出生于马切拉塔。从1561年起开始在马切拉塔的耶稣会寄宿学校学习,七年之后他父亲把他送到罗马学习法律,并希望利玛窦在法律领域取得成就。三年之后,利玛窦中断了学习,违背了他父亲的愿望,进入耶稣会实习。由于成绩优良,在托斯卡纳的一个寄宿学校度过了几个月的时间。为利玛窦在罗马寄宿学校学习人文和科学奠定了基础。1577年利玛窦被派往东方传教,来到了西班牙里斯本。从那儿的港口,利玛窦等待前往印度的船只。在科英布拉的寄宿学校等待出发的六个月里,开始学习神学。1578年利玛窦从里斯本出发,9月13日到达印度果阿,继续学习神学,在果阿和柯枝的寄宿学校教授学生人文科学。1580利玛窦年被授予神职神父,他接到命令前往澳门帮助罗明坚进入中国的尝试。
1583年9月利玛窦与罗明坚进入中国,在肇庆建立了第一个传教驻地,利玛窦出版了第一份中文世界地图,并用中文和罗明坚起草了第一部祖传天主十诫。经过了几次尝试,利玛窦和罗明坚没能建立起新的驻地。罗明坚被教皇召回罗马安排教皇使节去见中国皇帝,而利玛窦和麦安东神父继续留在肇庆。1589年广东新任总督把传教士驱逐出肇庆。经过多方努力,利玛窦得以被派往韶州,在那儿他建立了第二个传教驻地。1594年利玛窦和中国的一名被派遣到朝鲜边境的将军一起,初步尝试进入北京。但到达南京,又不得不返回了驻地。1595年利玛窦在南昌停留,在那儿建立了第三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不久,袁崇焕带了罗立出关就职。这个罗立是袁崇焕在闽北邵武招纳的人才,是个神炮手。传说宁远大战中,他一炮打伤了虏酋努尔哈赤。这时的袁崇焕万丈雄心,要将“失之封疆,行将复之”。他写了一首边中送别: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候。
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这诗有的是壮志与雄心,可到了辽东,辽东经略王在晋却说无局可守,但袁崇焕实地考查后,决定在宁远先做一个“活眼”,这个眼很重要,做活了,北京这条大龙也活了。可王在晋反对,他有新方案,他认为在山海关的八里铺筑一座重城,这个方法我认为可行,集中物力c财力于北京,这应该是最好的方法,因为破北京城的是李自成,要不是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清兵是无法入关的。如果将城筑于八里铺,吴三桂等贼自有变动,并且有重兵驻京,李自成不一定能破北京,如果真的在八里铺筑城,也许中国历史会改写。有的时候,直觉往往是最有科学性的,王在晋是个无能的人,他只是本能的认为筑城越近越好,但谁又会想到这个无能的人竟会是中国的救星。这便是世界有名的弱势生存法,往往无用的,却是最有用的。这是深刻的教顺,我希望中国人能记住,当我们弱势时,我们就用弱势的思维考虑问题,这是有利于未来的,日本人这点就做得很好。
天启帝听了老师的话,采取了袁崇焕筑城宁远的方法,这是好法子,但前提是要有袁崇焕这样大才豪气笼盖当世的人物在,没有了袁崇焕,宁远城什么也不是,倒是八里铺谁也守得住。天才木匠作了一个英明的决定,他万万不会想到他的皇五弟会将袁崇焕凌迟处死。最英明的决定成了最错误的决定,这是活生生血的教训,中国人,你们一定要记住啊
为了筑城宁远城,袁崇焕找到天启帝的老师孙承宗,因为这也是一个人物,明史说天启帝不识字,这真是狗屁,天启的老师是孙承宗,这可是沉酣六籍,贯串百家的东林大学者,说他的学生不识字,可见清朝统治者都是一群猪,如果我们也去相信,那就是比猪还不如。有史书说,袁崇焕先越级上书首辅叶向高,叶向高见事重大,才与大学士c帝师孙承宗商量,孙承宗在军事上也有很高的眼光,一眼看出筑城宁远,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他也没有想过,要是这一切,没有了袁崇焕会怎样他是谨慎小心的人,又去宁远进行了实地考查,最终下定了决心。但王在晋就是不同意,认为去那么远筑城是自寻死路。孙承宗为了说服王在晋,史书记载:“推心告语,凡七昼夜”。可王在晋也是属驴子的,软硬不吃,孙承宗没办法,回京后,先取得叶向高的支持,又借给天启帝讲课的时机,说了辽东筑城一事,天启帝给老师面子,免了王在普的兵部尚书与辽东经略的职务,又任命孙承宗为督师,经略辽东c蓟镇c天津c登c莱军务。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c最快c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六要让怎样的人当官
更新时间20115613:49:23字数:2403
孙中山先生说:必须由见识高明c才能卓越c品格高尚的人来当官。这话具有中国人最显著的特征:天真性。孔子c老子c朱熹等等都有这个特点,孙中山说这话,还有一点弱势群体的影子,可孔子c老子c朱熹也说过类似的话,这就让人不解了,特别是朱熹,这不是强势群体思考c处理问题的方式。这样一想,“修身c齐家c治国c平天下”,这句话有很大的问题,头一点这些修的是什么“身”,难道大家得了幼稚病就叫“修身”,人这个东西,谁能修到品格高尚很多中国人会要与我争论,我不会理会,我只想说一句,任何事情处理,如果硬要加上人的因素,那还是以人性恶来定基础。
徐九经是升官记的主人公,他有一句名言: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这就为做官定了基调,那就是当官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这一点,左光斗c扬涟之流就该死,魏忠贤不是好鸟,这些东林党人也不是好蛋。国祚危急,民族消亡之际,居然为了党派利益,牺性国家c民族的利益,为一个王化贞,去陷害国之干城熊廷弼。我去过东林小学,没看到那副天下闻名的楹联,顾宪成写下这副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不是为了以后的党争吧。这时顾宪成任史部文选司郎中,他曾对王锡爵说:“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这句话是说民意不伸,八君子中,可能只有他才能称之为“君子”。东林八君子是:顾宪成c顾允成c高攀龙c安希范c刘元珍c钱一本c薛敷教c叶茂才。史称这些人“真理学c真骨力c真气节c真情操c真吏治。”这个史可是明史,由明朝的敌人编篡。
要让怎样的人当官,这是每个中国人都清楚的。袁宗焕也知道杨镐c王在普c高第是不能作辽东经略的,可偏偏就有这样的事发生。在现代也有许多错误在身边发生,我们却无能为力。我没有去过煤山,思宗在此自缢,说明了他不配当明朝最大的官。他做了十七年的皇帝,过了十七年痛苦的日子。他不贪财,也不好色连陈圆圆这样绝色美女也遣送出宫,他勤政,又有才能一上台便惩治了魏忠贤,是明朝数一数二的好皇帝世宗是一个道士,手谕都是天书,没人看得懂,最后死于汞中毒。穆宗后是万历,这是只知数钱的守财奴,据说他在他住的宫殿后头挖一大坑,埋上三百万两银子。他儿子光宗只当了二十九天皇帝。光宗后是熹宗,这哥们是一个天才木匠,手艺很高,为人痴直,也不喜欢政务,让魏忠贤专权,你看明朝的皇帝都不是正常人。可为什么崇帧会落到这个下场,除了前任留下的历史问题,二个是他残暴,崇帧在位一十七年,杀死逼死总督或督师十一人,杀死巡抚十一人c逼死一人。三是多疑,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四是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崇帧并没有中满清的反间计,他十二月初一将袁崇焕下狱,到第二年八月十六才下旨处死,以他的精明,自然察觉到满人的计谋,可他还是将错就错,杀了袁崇焕,他没有丢面子,却丢了江山。史书说他“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吊死崇帧那棵槐树有罪,所以清人给这棵树也套上铁链子,将树缢死了,多聪明的清国人啊一棵最值钱的树就这样枯死了,可惜哉可惜哉同种情况,曹操听信蒋干的密报,杀了水军都督蔡瑁c张允,但他承认了错误,以后再也没犯过同样的错误。
我们从以上的文章可以知道:选小官一定要选为民做事的人。选大官一定要先看他是不是正常人,怪叔叔千万别选。二是要选气度大c不疑心,脾气好,知错就改的人。另外,特种专业要选懂行的人。
“武汉c郑州等地政府部门规定,凡取得博士学位的,可直接被任命为政府部门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这就等于说学历越高的人越适合当官c能当好官,事实是这样的吗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应该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学历是什么二是获得学历的基础是什么如果我说学历是证明一个人学过什么知识的凭证,不知道这样解释学历是否恰当;如果我说获得学历的基础是人的聪明,不知道能否说明人获得学历的特点。
我们形容人的才智能力是用聪明和智慧来表达的,这两个词语的不同说明聪明和智慧是有区别的,而聪明和智慧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聪明是对已知的一种理解能力;而智慧是对未知的一种创造能力。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会对那位过目不忘张松印象很深刻吧可是他在三国时期有什么作为呢不过是献一张出卖蜀国的西川地图,除此之外在智谋方面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如果张松活在现在,凭他过目不忘的能力,在学习方面就算是诸葛亮也未必是他的对手,可这能证明张松比诸葛亮强吗
纸上谈兵的赵括和失街亭的马谡都应该是学习高手,如果生活在现在,没有人怀疑他们获得博士学历的能力,可是历史的事实证明他们是那样幼稚c可笑和无知,成为后人的笑柄和死板c僵化的典型例子。
如果说为博士授官跟向赵括c马谡之类的人授官一样,恐怕这样说有贬低高学历之嫌,但如果我说高学历不等于有智慧应该不是在贬低高学历吧我们并不怀疑博士掌握当官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但是我们应该怀疑他们有没有能力使用权力解决现实问题。
从简单地为博士授官问题来看,说明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什么样人适合当官。他们以为学历越高的人越适合当官,越有能力解决现实问题,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中国革命没有在陈独秀教授手中实现,反倒在只有师专文化的手中变成现实。是一生都不喜欢拿枪的文人,比他学历高的文人相信多不胜数,可历史证明这些人根本无法与相提并论,为什么呢因为比他们更有智慧,能针对具体中国革命问题提出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就算学的再多也找不到。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做官
两面三刀之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笑面虎。这样的人落难,你帮助他,他就像冻僵而后舒醒的蛇,咬你一口。不可救也。
滥发善心之人。人不可无仁心,但也不能时时刻刻发善心。要有原则,有度,不可无缘无故浪费个人感情。
占有欲c控制欲很强烈之人。这样的人心理畸形已久。靠话语压住别人的气势,自己却无德无能。因为威望不是靠自己说出来的,骂出来的,而是靠实际行动,令人心服口服。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c最快c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七做眼
更新时间20115714:42:47字数:1872
1622年9月2日,孙承宗走马上任,江应诏c袁崇焕c李秉诚c万有孚c孙元化c祖大寿表示了热烈欢迎,又请领导讲了话,然后喝酒吃饭,还请了戏帮子,唱“辽东传”。孙承宗很高兴,让袁崇焕修营房,这是个肥缺,并且合袁崇焕的心意。宁远“内拱严关,南临大海,居表里之间,屹为形胜”,且有一定基础:1428年置宁远卫,1430年修卫城。祖大寿认为朝廷不能久守,连王在晋也说:“东事离披。”已从危局c败局变为残局,想做一个眼,必须是超一流高手,才有可能死中求活。孙承宗分析残局,落了一粒子于蒙古喀喇沁部。
这可是大高手下的一步妙棋,现代要是有孙承宗在,那么李昌镐也称不了雄。1623年,即天启三年,袁崇焕受孙承宗命,前往蒙古喀喇沁部。“春风得意马蹄急”,袁崇焕接下这重任,不由志得意满,与他同去的是游击将军祖大寿,但祖大寿却半点高兴不起来。国家一败于清c抚,再败于开c铁,三败于辽c沈,四败于广宁。作为一个军人,要是成了常败将军,谁也不会高兴的。他冷眼看着前面骑着高头大马的书生,想明人的江山要完了,这些书生能起什么作用。我每次翻史书到这里,常常觉得奇怪,这样重要的地方,为什么一而再c再而三的派一些没上过战场的书生来当经略,这是不是有点儿戏。或许,当时的形景便不象史书说的那样恶劣,整个朝廷没将满清当回事,明史编篡者只是自抬身价。这样一想,所有问题便可以解开了,有名的大将几乎都在镇压起义。一十三万精兵可能只是十三万豆腐兵。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收复了自八里铺至宁远200里的地域。从喀喇沁部回来,祖大寿对袁崇焕的才智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站在袁崇焕这面抗虏的大旗下。
腾挪后,出来了一个眼。接下来便是做这个眼。袁崇焕制订筑城的规制:墙高三丈二尺,雉高五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尺。又命祖大寿日夜不停的督促。这城筑了一年多,努尔哈赤竟然没派人来攻打,眼睁睁看明朝完成防御,满人内部这一年又没出任何大事,修养生息,这也不是正经理由,这很奇怪啊为什么会这样,史书没有记载,难道努尔哈赤学惠王,但他不会这样仁义啊这真是奇怪。
1624年九月,宁远城完工,北京这条大龙终于可以活了,但还有一个关子没收,后来,这个关子直接送了袁承焕的性命。宁远城守住了河西走廊,却保不住袁崇焕的命,保不住汉人的衣寇,保不住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二十年后,一切毁于一旦,让我们欲哭无泪啊宁远城高大坚固,竣工后,孙承宗大肆庆贺,是应该庆贺,满人居然会蠢到让他们安然筑城,完成整个辽西的防御体系,范文程之流去玩苍穹游戏了,不知他们一年时间能玩多少级。孙承宗玩起阅兵,他派总兵马世龙与袁崇焕东巡广宁,水陆马步军12000人,经十三山c右屯,又由水路掋三岔河。袁崇焕写了一首诗,叫谐诸将游海岛:
战守逶迤不自由,偏因胜地重深愁。
荣华我已知庄梦,忠愤人将谓杞忧。
边衅久开终是定,室戈方操几时休。
片云孤月应肠断,椿树凋零又一秋。
不知袁崇焕是写这次阅兵,还是后来真的与诸将同游海岛。反正一个游字写岀了袁崇焕一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他诗中说又一秋了,时间不等人啊,“室戈方操几时休,边衅久开终是定。”这里要反读,说明袁崇焕开始准备第二步,不能这样打下去,一定要给努尔哈赤来一下很的。那样才能使边境安定,那样战守才能自由。但这时的关宁已经很不错了,史书说:“层层布置,节节安排,边亭有相望之旌旗,岛屿有相连之舸舰,分合俱备,水陆兼施。”孙承宗对袁崇焕太偏爱了,筑城的功劳不至于升为正四品兵备使,又建议史部列袁崇焕为正三品的预储巡抚,这可是省部级的高官了。1625年夏天,袁崇焕这时有决策权了,他与孙承宗共同遣将分据锦州c松上c杏山c右屯,以及大凌河c小凌河各处,这又往前推进了两百多里,这是想战略适当的变化,寻找战机,以战带守,但这策略不一定是最好的。后来孙承宗就守不住说明这分兵驻扎是错误的。这是最好的方法,却不是最稳的方法。后来皇太极与多尔滚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法便毁了这个局。
这一年,魏忠贤终于抓住了东林党的短辨子,将弹劾他二十四条大罪的扬涟下狱,后土囊压身,铁钉贯耳而死。同死还有“东林八君子。”这时的努尔哈赤开始准备了,一是迁都,二是布重兵于辽河。他16221625这几年干什么去了,一定有大事,可明史没记载。1624年,袁子鹏去世,当时辽西没什么大的军事行动,东林党人却以军事紧急,下旨不许他回家,命他在职守制,称为“夺情”。为什么是东林党,而不是阉党。是因为无论那方面,袁崇焕这个人对阉党政治利益没有影响,反观东林党,以孙承宗为代表,却要依仗袁崇焕的才情,才能盘活辽西这一大块棋。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c最快c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八一个洋人
更新时间2011580:01:16字数:6280
有人会问,你写袁崇焕干什么去写一个洋人袁崇焕这个人很多人写过,梁启超先生写过,金庸先生写过,我有自知之明,与这些大大相比,不若萤虫与日月争辉,特别是金庸先生,能将通俗小说写成稚文c纯文,这文字功夫高妙若一座巍巍大山。我这人有点小骄傲,曾说过行文造句,吾之微长也。这是没脸的自夸,当不得人子。这本书的切入点不同,我只想从政治c文化,生活中找出造成袁崇焕悲剧的原因,至于他的丰功伟绩,我想他比不上孙中山c,也比不上华盛顿c爱因斯坦,更不要说袁隆平了。他的功绩有前辈巳经写过了,我去加一个狗尾,加一双蛇足,只会让人嗤笑。
下面是我找的资料,我微微整理了一下,希望大家能从中发现问题:
1552年10月6日利玛窦出生于马切拉塔。从1561年起开始在马切拉塔的耶稣会寄宿学校学习,七年之后他父亲把他送到罗马学习法律,并希望利玛窦在法律领域取得成就。三年之后,利玛窦中断了学习,违背了他父亲的愿望,进入耶稣会实习。由于成绩优良,在托斯卡纳的一个寄宿学校度过了几个月的时间。为利玛窦在罗马寄宿学校学习人文和科学奠定了基础。1577年利玛窦被派往东方传教,来到了西班牙里斯本。从那儿的港口,利玛窦等待前往印度的船只。在科英布拉的寄宿学校等待出发的六个月里,开始学习神学。1578年利玛窦从里斯本出发,9月13日到达印度果阿,继续学习神学,在果阿和柯枝的寄宿学校教授学生人文科学。1580利玛窦年被授予神职神父,他接到命令前往澳门帮助罗明坚进入中国的尝试。
1583年9月利玛窦与罗明坚进入中国,在肇庆建立了第一个传教驻地,利玛窦出版了第一份中文世界地图,并用中文和罗明坚起草了第一部祖传天主十诫。经过了几次尝试,利玛窦和罗明坚没能建立起新的驻地。罗明坚被教皇召回罗马安排教皇使节去见中国皇帝,而利玛窦和麦安东神父继续留在肇庆。1589年广东新任总督把传教士驱逐出肇庆。经过多方努力,利玛窦得以被派往韶州,在那儿他建立了第二个传教驻地。1594年利玛窦和中国的一名被派遣到朝鲜边境的将军一起,初步尝试进入北京。但到达南京,又不得不返回了驻地。1595年利玛窦在南昌停留,在那儿建立了第三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