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节
家日报和100多个网站的市场规划重任。迄今她掌此要职已10个年头了。从福斯特的成长过程,可明显看出甘尼特公司对她培养锻炼的轨迹。一个在南北东西子报磨炼多年的管理人员,才有可能进入甘尼特高层管理岗位。
谈话中我还获悉,福斯特五六年前不幸得了癌症我没听清什么癌,也不便多问,但治疗很成功,很快康复,迄今未复发,所以她相信已经得到根治。我也确信她早已康复,因为她看上去是那样的健康。她说在甘尼特公司工作,很稳定,工作环境很好,给她的待遇也不错,公司甚至为她配备了小汽车。所以她打算在甘尼特一直干下去,暂时没有跳槽的计划。她对中国印象很好,说今后若有机会,还会再去。
吃完饭,她赶紧上楼办公,叮嘱我和她保持联系。我见离采访今日美国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便从餐厅的大门走出这个建筑,边散步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看着不远处河里的野鸭c大雁c小鸟。天下起了小雨,我返回餐厅,谁知这个大玻璃门是只出不进的。问了旁边一位西裔花匠,知道我必须绕道前门,再从大厅进入。走进大厅时,还是那位和善的黑人保安,他显然认出了我,未等我说明原因,即头一偏,伸手做了个请进的姿势,脸上挂着笑容。
第五章今日美国
年轻大报后来居上
彩色版式影响全球
今日美国,创刊于1982年,是美国各大报中最年轻的报纸,但后来居上,成为美国最大报纸以发行量论,也是美国目前唯一综合性全国性大型日报。隶属于美国第一大报业集团甘尼特公司;在版面彩色化c全国卫星远程传版c推行短新闻等方面走在美国报纸前列;2001年3月至9月日平均发行量为2,149,933份,居全国第一,没有周末版。
一c世界报业的现代神话
2001年11月29日下午1:30,我准时从甘尼特公司一楼大厅给今日美国总编辑的行政助理芭芭拉达切克女士打电话。不一会儿,她已经到达大厅,并一眼就认出我来我是当时大厅里唯一的亚洲人。这是一位中年妇女。她和我握手c问候,便领我往里走。由于今日美国办公楼在大厦的另一端,我们要穿过一条较长的走廊。芭芭拉说,那边也有一个出入口,若从那边进门就可少走几步路。
在接近今日美国的走廊的内侧墙上,突现三大块鲜红底版,每块底板都至少有2米多高,3米多宽,上面分布着“heirbest一rder”这几个银色金属立体英文大字,我试译为“最佳文理”。这是我从上午到现在首次在这幢大楼内见到标语式的文字,而且是那么醒目。它似乎在昭示来客,你正步入一家规矩严谨c管理到位的著名大报的编辑部。
今日美国创刊于1982年。它是美国新闻史上首家从一开始就面向全国市场的大型日报,也是甘尼特公司在一片争议中不惜工本以大手笔塑造出的集团的旗舰。在此之前,甘尼特公司几乎没有什么著名的报纸,与美国前20名大报完全挨不上边。这对于一家世界驰名的报业集团来说,无疑是件憾事。但在报业秩序十分稳定c新办报纸如凤毛麟角且极少获得大成功的美国,要将一份报纸从无到有并一举办成著名大报,简直无法想象。
在美国新闻界,谁都知道甘尼特公司的发展,是靠兼并和购买其他报纸,特别是其他报团实现的。在2000年购入东部报团之前,它就买下过多个报团,如1964年和1971年就分别将韦斯切斯特罗克兰报团和联合报团连锅端地收归己有。它旗下在底特律c亚利桑那c路易斯维尔c檀香山等城市的大报,也都是在70年代以后陆续买进的。但这一回,甘尼特公司想尝尝自己创办报纸的滋味,而且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决定为他人所不为,创办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报纸
作为创办者之一的该报现任总编辑凯伦朱尔金森女士,后来在接受我采访时谈到了该报创办和发展的过程。
今日美国的最初设想来自甘尼特公司董事长艾伦h纽哈斯allenhneuharth。这是一位有丰富办报经历并喜欢创新的高层管理者。他第一次会见项目组成员是1980年2月29日在佛罗里达州的可可海滩。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今日美国“动工”象征。在后来今日美国创办的日子里,纽哈斯亲临“前线”,参加编前会,听取编辑意见,深入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中,对该报的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据说该报创刊号的头条就是由纽哈斯亲自拍板。1982年9月14日是该报创刊的前一天,上帝似乎想帮助这家报纸以轰动新闻打开局面,在那一天竟发生三宗惨剧:一是黎巴嫩总理被杀,二是美国昔日明星格雷斯凯利gracecarry遇车祸身亡,三是一架美国客机在西班牙起飞时失事,55人遇难。结果在很多报纸第二天都用黎巴嫩总理被杀消息作头条时,今日美国出人意料地采用了52岁昔日影星之死。纽哈斯的理由是,今日美国不必与别人一致,应作出自己的选择,事实上美国人谈论得更多的是凯利之死。于是,今日美国的创刊号就显示其不同凡向的个性。
后来该报在很多方面不是特立独行就是领风气之先。例如该报一开始就将自己设计成电视画面模样,希望以大画面和短文章与电视争夺观众。迄今在我所见到的美国对开报纸中,还没有一家报纸像今日美国那样敢于用短新闻的;该报是全国最先在头版用全彩色图片的报纸,在该报的影响下,美国报纸从90年代初起刮起一股彩色风,连坚守“灰色基调”的纽约时报也于1996年开始在头版用彩;该报对灾祸新闻一改美国报纸普遍习惯的悲观口吻,而采取积极报道姿态;该报还是全国最早通过卫星向全国传版的报纸之一,如今卫星传版已是各报的家常便饭了;该报设计的独特版式,不仅在美国产生很大影响,远在太平洋另一端的中国报业,竟也纷纷效仿
该报的试刊号介于首次会见与正式出版之间的1981年6月11日,距两者都为一年多时间。1981年甘尼特公司董事会一直同意创办今日美国,但股票却有所下跌,表明市场和全国多数报人一样,对此重大举措存有疑虑。1982年9月15日报纸正式在华盛顿特区与巴尔的摩市之间的办公地点创刊,首日报纸全部售罄。从此,该报走上一条发行量直窜的喜人轨道:1982年11月19日,发行量达到362,879份,比原先预计的年底发行量多了一倍;1983年4月24日,纽哈斯宣布发行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09,587份;1984年6月25日,美国报刊发行量稽核局abarketresearchbureau确认该报每天的读者人数达到550万,居全国第一。
在发行量增长的同时,报纸的内容不断扩张,面孔逐渐变靓:1984年7月2日实现4叠报纸全部彩色;7月27日扩大至48个版;1985年11月7日再次扩至56个版
伴随如此迅猛的发行量增长的是甘尼特公司对该报的巨额投入。可以说,尽管发行量大增,但该报在创刊的最初几年一直亏损。1987年7月2日,公司宣布,今日美国创刊4年半累计亏损233亿美元,但预测当年第四季度会有可观的盈利。这一巨额赤字曾引起美国新闻界很大议论,有人甚至怀疑今日美国继续存在的价值。但纽哈斯充满信心,并认为创办这样一家真正有全国影响力的报纸,投入二三亿美元完全值得。事实果然如此,今日美国从1987年开始盈利,迄今已连续15个年头,成为甘尼特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今日美国的成功,成为世界传媒史上一个现代神话。
二c13万售报机与发行奇迹
在芭芭拉的带领下,我走进朱尔金森总编辑的办公室。
早就听说甘尼特公司以注意任用女性和少数民族高层管理者见长。在甘尼特公司的一份资料中,我获知甘尼特公司女性占员工总数的45,占公司各级管理岗位的39,占专业人士的46;少数民族员工占员工总数的25,占管理岗位的14。人们把甘尼特公司称为妇女和少数员工就业的好去处。所以,我对自己一天内在甘尼特见到两位女老总并不感到惊奇,尽管美国的报业是男人的天下。1986年出版的nespaperleadership就曾将美国报纸总编辑的典型形象描述为“一位有一个孩子的中年白种男人”1。但在对美国诸大报的访问中,这已是我见到的第四位女性负责人。
不巧的是,朱尔金森得了重感冒,说话带着浓重的鼻音,而且因喘气困难而影响了说话的音量。患病的她依然很忙,在我之前刚和一个人谈过话,见我时已经是下午1:30,助理说她还没吃午饭呢。这让我感到了不安,表示可以另外再约时间,或者等她吃过饭再谈。她友善地笑笑说:“不不,我们可以谈,你来自远方,跑一趟不容易。另外,我现在也没有胃口。”我很受感动,联想到当初能够联系成功对甘尼特公司和今日美国的访问,也是这位老总首先表态同意的,因此先说了几句发自内心的感谢话。
在回顾了今日美国的早期发展后,她应我要求谈到目前的发行状况。她说:
“我们在五六年前就超过了华尔街日报,成为发行量全国第一的报纸,此后它一直没有再超过我们。发行量的统计是以有价发行为准的。我们在旅馆酒店有较大发行,我们称作besheet蓝页或cheap廉页。这些报纸由旅馆或酒店付费,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费用从客人的房费中扣除,实际上是客人在付费购买报纸,所以它们属于有价发行。但我们对这类报纸有一定的折扣优惠。目前我们有550万读者,这不是发行量,而是权威机构对实际阅读报纸人数的调查统计。按照这个统计,华尔街日报的读者为390万,比我们少多了。
“从1987年开始,我们已经盈利10多年了。1988年1月29日,我们当天的广告页数首次超过半数,在78页报纸中占了4438页当时讲的数据不太精确,后来根据她给我的有关材料更正,下同笔者。同年5月25日,我们当天的广告收入超过370万美元,创出第一个高点。我们的发行量也一直在增长,也在1988年月29日首次单日突破200万份,达2,114,055份。但经abc统计确认的半年平均数超过200万份,还是近几年来的事。10多年来,我们的报纸每逢重大事件发生,发行量就会创出最高纪录。例如我们几个300万纪录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第一次是1991年1月18日美国发动打击伊拉克战争,当日报纸连同号外共发行3,261,609份;1997年9月5日是英国王妃黛安娜diana葬礼的前一天,本报发行3,251,310份;1999年本报推出100页的世纪末特刊,发行3,367,062份;今年9月12日,即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本报发行量再创单日历史最高纪录,达到3,638,600份,比前6个月的平均发行量高71。
“这样大的发行量,当然需要一个很大的发行部门来运作。我们发行部的员工数量占整个报社人数的一半,大约900人。我们下面有很多发行区,每个区都有发行经理。我们在全国有30个分印点,每个分印点至少算作一个发行区。个别大的分印点有2个发行区,所以我们总共有36个发行区,同时配有36个发行经理。他们负责当地发行,你说得对,他们属于地方发行经理,但对本报而言,地方不是某个大城市的郊区县市,而可能是2个州,管辖的面积比很多大都市报纸覆盖范围还大。他们手下还有人归其调遣。他们努力占有当地市场,同时对当地的旅馆和学校展开攻势。我们在民航客机上的发行量也很大。我们有一半以上的零售,所以和当地分销商合作及送报和投递都是他们的职责范围。我们的住户投递量很小,大约20万份,但这个数量正在增长。我们现在通过自己的网站扩大发行,效果很好,每天都有很多读者从网上订阅我们的报纸。由于发行队伍健全和销售网点密集,我们现在已经不主要依靠售报机卖报纸了。”
听她谈到售报机,我想到一个问题,问她:“贵报创办初期曾建了很多售报机,甚至沙漠地区的路上都有售报机,这我在中国都知道,现在还有多少售报机在使用”
“现在比当初可就少多了,”她回答说。“报纸创刊初期,我们全国的发行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销售网点和签约人更少,但又想办成真正的全国范围内发售的报纸,所以就想到一个办法:大量分布售报机。我们的售报机做成电视机模样,这与我们的编辑方针很吻合。最初几年内,我们在全国各地的售报机最高达到约135万个,分布在全国50个州的城乡公路上以及几乎所有加油站,你说得对,包括人迹稀少的沙漠地区的公路。我们的口号是,凡有人的地方就有今日美国。公司在售报机这一个项目上的投入就超过3亿美元。这也是早期办报一笔最大的投入。后来我们各发行区机构成立,他们积极建立网点和发现合作伙伴,加上我们报纸的影响力增大,对读者的吸引力也加强了,所以我们将重点渐渐转到报摊c超市c签约人方面。如今我们在全国2500多个城市的几乎所有报摊上都销售今日美国。这样一来,售报机的用途就不像当初那么大了,早在90年代初,售报机的数量就降至5万个,现在更少了。具体多少我不太清楚,要问发行部。”
“这样大的发行量,又涉及多个时差,且要照顾到当地内容,你们怎样运作呢”我不禁问。
“我们的报纸每周出版5天,即周一至周五,但我们的网站每周7天,天天更新。对这5天报纸的发行,我们采用至少6个不同版本,以满足地区和时差的需要。其中,国际版有3个版本,它们分别于美国东部时间下午3:30c5:30和7:30开始印刷,印刷地点分别在香港c比利时c意大利和英格兰,当然是通过卫星传送版面。国际版没有住户投递,都是零售,大约有10万份。国内版也有3个基本版本。第一个版本晚上10:40付印都是美东时间,下同,用来送往远途地区;第二版我们称为追加版chaseediti一n,在第二天凌晨1:30付印;最后版在凌晨2:30付印。但上述所有时间都可能临时改变,这要根据新闻发生的情况来定。所有分印点都获得这3个不同版本,因此所有接近分印点的城市,都能买到我们的最后版。
“为了使所有读者能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我们各版本的内容绝大多数是相同的。我们出版不同版本主要是因为时差关系。你知道的,东海岸和西海岸相差3个小时。但有时候我们会在头版的某个角落编印不同的内容,因为在某些特别地区发生了一些当地人特别关心的事情。有时则因截稿后又发生了新闻,需要让全国知道。例如,昨晚有两个地区有重要体育赛事且结束很迟,我们就在后来的版本的头版撤换一些稿件,将这最后体育消息放在头版的角落里。这时你就会在同一天看到不同的头版。但总体来说,全国的版本内容基本一致。而国际版的内容与国内版相差很大。国际版的页数比国内版少多了,而且它是从国内版选择一些新闻,然后加上各国的最新重要新闻编辑而成的。因此,国际版和国内版看上去很不相同。”
“911事件对你们的发行和广告影响大吗一般来说发行问题不大吧另外,我在旅行时常在房间里获得贵报,有时我也从街上买,但似乎贵报几乎没有广告插页,这与你们没有星期天版有关吗”我再次发问。
“我们有插页广告,你瞧她拿起当天的报纸给我看,果然其中有一些插页广告,但不多。现在,我们的发行量已经持续多年增长,但现在我们也和其他报纸一样受到911事件的严重影响。这个影响包括发行和广告。因为我们报纸和那些大都市报纸不同,我们在全国发行,而且旅行读者很多。我们读者的42是在旅行当中,而911事件对航空市场及旅游业打击沉重,所以我们这部分发行受到很大影响。但我们总体的发行量未受太大挫折,原因是我们在各大城市的零售量增长很快,这部分的增长超过了旅行读者的损失,所以我们的发行量仍保持增长。我们在旅馆的发行有折扣,但不像人们说的那样大。至于广告收入,911后有所下降,具体情况需要向广告部了解,我不太清楚。”
三c色彩运用的先驱
朱尔金森总编辑应邀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她说自己14岁时就开始接触新闻工作,然后断断续续地干了报纸,1982年正式加盟甘尼特公司参与创办今日美国。见她感冒较重,不忍占用过多时间,所以我建议请她的秘书在采访之后给我一份简历。从后来秘书给我的个人工作简历看,朱尔金森女士于1971年毕业于北卡罗莱纳大学查珀尔希尔分校university一fn一rthcar一laatchapelhill大众传播系;1972~1975年在北卡罗莱纳的夏洛特新闻charl一ttenei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谈话中我还获悉,福斯特五六年前不幸得了癌症我没听清什么癌,也不便多问,但治疗很成功,很快康复,迄今未复发,所以她相信已经得到根治。我也确信她早已康复,因为她看上去是那样的健康。她说在甘尼特公司工作,很稳定,工作环境很好,给她的待遇也不错,公司甚至为她配备了小汽车。所以她打算在甘尼特一直干下去,暂时没有跳槽的计划。她对中国印象很好,说今后若有机会,还会再去。
吃完饭,她赶紧上楼办公,叮嘱我和她保持联系。我见离采访今日美国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便从餐厅的大门走出这个建筑,边散步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看着不远处河里的野鸭c大雁c小鸟。天下起了小雨,我返回餐厅,谁知这个大玻璃门是只出不进的。问了旁边一位西裔花匠,知道我必须绕道前门,再从大厅进入。走进大厅时,还是那位和善的黑人保安,他显然认出了我,未等我说明原因,即头一偏,伸手做了个请进的姿势,脸上挂着笑容。
第五章今日美国
年轻大报后来居上
彩色版式影响全球
今日美国,创刊于1982年,是美国各大报中最年轻的报纸,但后来居上,成为美国最大报纸以发行量论,也是美国目前唯一综合性全国性大型日报。隶属于美国第一大报业集团甘尼特公司;在版面彩色化c全国卫星远程传版c推行短新闻等方面走在美国报纸前列;2001年3月至9月日平均发行量为2,149,933份,居全国第一,没有周末版。
一c世界报业的现代神话
2001年11月29日下午1:30,我准时从甘尼特公司一楼大厅给今日美国总编辑的行政助理芭芭拉达切克女士打电话。不一会儿,她已经到达大厅,并一眼就认出我来我是当时大厅里唯一的亚洲人。这是一位中年妇女。她和我握手c问候,便领我往里走。由于今日美国办公楼在大厦的另一端,我们要穿过一条较长的走廊。芭芭拉说,那边也有一个出入口,若从那边进门就可少走几步路。
在接近今日美国的走廊的内侧墙上,突现三大块鲜红底版,每块底板都至少有2米多高,3米多宽,上面分布着“heirbest一rder”这几个银色金属立体英文大字,我试译为“最佳文理”。这是我从上午到现在首次在这幢大楼内见到标语式的文字,而且是那么醒目。它似乎在昭示来客,你正步入一家规矩严谨c管理到位的著名大报的编辑部。
今日美国创刊于1982年。它是美国新闻史上首家从一开始就面向全国市场的大型日报,也是甘尼特公司在一片争议中不惜工本以大手笔塑造出的集团的旗舰。在此之前,甘尼特公司几乎没有什么著名的报纸,与美国前20名大报完全挨不上边。这对于一家世界驰名的报业集团来说,无疑是件憾事。但在报业秩序十分稳定c新办报纸如凤毛麟角且极少获得大成功的美国,要将一份报纸从无到有并一举办成著名大报,简直无法想象。
在美国新闻界,谁都知道甘尼特公司的发展,是靠兼并和购买其他报纸,特别是其他报团实现的。在2000年购入东部报团之前,它就买下过多个报团,如1964年和1971年就分别将韦斯切斯特罗克兰报团和联合报团连锅端地收归己有。它旗下在底特律c亚利桑那c路易斯维尔c檀香山等城市的大报,也都是在70年代以后陆续买进的。但这一回,甘尼特公司想尝尝自己创办报纸的滋味,而且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决定为他人所不为,创办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报纸
作为创办者之一的该报现任总编辑凯伦朱尔金森女士,后来在接受我采访时谈到了该报创办和发展的过程。
今日美国的最初设想来自甘尼特公司董事长艾伦h纽哈斯allenhneuharth。这是一位有丰富办报经历并喜欢创新的高层管理者。他第一次会见项目组成员是1980年2月29日在佛罗里达州的可可海滩。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今日美国“动工”象征。在后来今日美国创办的日子里,纽哈斯亲临“前线”,参加编前会,听取编辑意见,深入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中,对该报的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据说该报创刊号的头条就是由纽哈斯亲自拍板。1982年9月14日是该报创刊的前一天,上帝似乎想帮助这家报纸以轰动新闻打开局面,在那一天竟发生三宗惨剧:一是黎巴嫩总理被杀,二是美国昔日明星格雷斯凯利gracecarry遇车祸身亡,三是一架美国客机在西班牙起飞时失事,55人遇难。结果在很多报纸第二天都用黎巴嫩总理被杀消息作头条时,今日美国出人意料地采用了52岁昔日影星之死。纽哈斯的理由是,今日美国不必与别人一致,应作出自己的选择,事实上美国人谈论得更多的是凯利之死。于是,今日美国的创刊号就显示其不同凡向的个性。
后来该报在很多方面不是特立独行就是领风气之先。例如该报一开始就将自己设计成电视画面模样,希望以大画面和短文章与电视争夺观众。迄今在我所见到的美国对开报纸中,还没有一家报纸像今日美国那样敢于用短新闻的;该报是全国最先在头版用全彩色图片的报纸,在该报的影响下,美国报纸从90年代初起刮起一股彩色风,连坚守“灰色基调”的纽约时报也于1996年开始在头版用彩;该报对灾祸新闻一改美国报纸普遍习惯的悲观口吻,而采取积极报道姿态;该报还是全国最早通过卫星向全国传版的报纸之一,如今卫星传版已是各报的家常便饭了;该报设计的独特版式,不仅在美国产生很大影响,远在太平洋另一端的中国报业,竟也纷纷效仿
该报的试刊号介于首次会见与正式出版之间的1981年6月11日,距两者都为一年多时间。1981年甘尼特公司董事会一直同意创办今日美国,但股票却有所下跌,表明市场和全国多数报人一样,对此重大举措存有疑虑。1982年9月15日报纸正式在华盛顿特区与巴尔的摩市之间的办公地点创刊,首日报纸全部售罄。从此,该报走上一条发行量直窜的喜人轨道:1982年11月19日,发行量达到362,879份,比原先预计的年底发行量多了一倍;1983年4月24日,纽哈斯宣布发行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09,587份;1984年6月25日,美国报刊发行量稽核局abarketresearchbureau确认该报每天的读者人数达到550万,居全国第一。
在发行量增长的同时,报纸的内容不断扩张,面孔逐渐变靓:1984年7月2日实现4叠报纸全部彩色;7月27日扩大至48个版;1985年11月7日再次扩至56个版
伴随如此迅猛的发行量增长的是甘尼特公司对该报的巨额投入。可以说,尽管发行量大增,但该报在创刊的最初几年一直亏损。1987年7月2日,公司宣布,今日美国创刊4年半累计亏损233亿美元,但预测当年第四季度会有可观的盈利。这一巨额赤字曾引起美国新闻界很大议论,有人甚至怀疑今日美国继续存在的价值。但纽哈斯充满信心,并认为创办这样一家真正有全国影响力的报纸,投入二三亿美元完全值得。事实果然如此,今日美国从1987年开始盈利,迄今已连续15个年头,成为甘尼特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今日美国的成功,成为世界传媒史上一个现代神话。
二c13万售报机与发行奇迹
在芭芭拉的带领下,我走进朱尔金森总编辑的办公室。
早就听说甘尼特公司以注意任用女性和少数民族高层管理者见长。在甘尼特公司的一份资料中,我获知甘尼特公司女性占员工总数的45,占公司各级管理岗位的39,占专业人士的46;少数民族员工占员工总数的25,占管理岗位的14。人们把甘尼特公司称为妇女和少数员工就业的好去处。所以,我对自己一天内在甘尼特见到两位女老总并不感到惊奇,尽管美国的报业是男人的天下。1986年出版的nespaperleadership就曾将美国报纸总编辑的典型形象描述为“一位有一个孩子的中年白种男人”1。但在对美国诸大报的访问中,这已是我见到的第四位女性负责人。
不巧的是,朱尔金森得了重感冒,说话带着浓重的鼻音,而且因喘气困难而影响了说话的音量。患病的她依然很忙,在我之前刚和一个人谈过话,见我时已经是下午1:30,助理说她还没吃午饭呢。这让我感到了不安,表示可以另外再约时间,或者等她吃过饭再谈。她友善地笑笑说:“不不,我们可以谈,你来自远方,跑一趟不容易。另外,我现在也没有胃口。”我很受感动,联想到当初能够联系成功对甘尼特公司和今日美国的访问,也是这位老总首先表态同意的,因此先说了几句发自内心的感谢话。
在回顾了今日美国的早期发展后,她应我要求谈到目前的发行状况。她说:
“我们在五六年前就超过了华尔街日报,成为发行量全国第一的报纸,此后它一直没有再超过我们。发行量的统计是以有价发行为准的。我们在旅馆酒店有较大发行,我们称作besheet蓝页或cheap廉页。这些报纸由旅馆或酒店付费,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费用从客人的房费中扣除,实际上是客人在付费购买报纸,所以它们属于有价发行。但我们对这类报纸有一定的折扣优惠。目前我们有550万读者,这不是发行量,而是权威机构对实际阅读报纸人数的调查统计。按照这个统计,华尔街日报的读者为390万,比我们少多了。
“从1987年开始,我们已经盈利10多年了。1988年1月29日,我们当天的广告页数首次超过半数,在78页报纸中占了4438页当时讲的数据不太精确,后来根据她给我的有关材料更正,下同笔者。同年5月25日,我们当天的广告收入超过370万美元,创出第一个高点。我们的发行量也一直在增长,也在1988年月29日首次单日突破200万份,达2,114,055份。但经abc统计确认的半年平均数超过200万份,还是近几年来的事。10多年来,我们的报纸每逢重大事件发生,发行量就会创出最高纪录。例如我们几个300万纪录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第一次是1991年1月18日美国发动打击伊拉克战争,当日报纸连同号外共发行3,261,609份;1997年9月5日是英国王妃黛安娜diana葬礼的前一天,本报发行3,251,310份;1999年本报推出100页的世纪末特刊,发行3,367,062份;今年9月12日,即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本报发行量再创单日历史最高纪录,达到3,638,600份,比前6个月的平均发行量高71。
“这样大的发行量,当然需要一个很大的发行部门来运作。我们发行部的员工数量占整个报社人数的一半,大约900人。我们下面有很多发行区,每个区都有发行经理。我们在全国有30个分印点,每个分印点至少算作一个发行区。个别大的分印点有2个发行区,所以我们总共有36个发行区,同时配有36个发行经理。他们负责当地发行,你说得对,他们属于地方发行经理,但对本报而言,地方不是某个大城市的郊区县市,而可能是2个州,管辖的面积比很多大都市报纸覆盖范围还大。他们手下还有人归其调遣。他们努力占有当地市场,同时对当地的旅馆和学校展开攻势。我们在民航客机上的发行量也很大。我们有一半以上的零售,所以和当地分销商合作及送报和投递都是他们的职责范围。我们的住户投递量很小,大约20万份,但这个数量正在增长。我们现在通过自己的网站扩大发行,效果很好,每天都有很多读者从网上订阅我们的报纸。由于发行队伍健全和销售网点密集,我们现在已经不主要依靠售报机卖报纸了。”
听她谈到售报机,我想到一个问题,问她:“贵报创办初期曾建了很多售报机,甚至沙漠地区的路上都有售报机,这我在中国都知道,现在还有多少售报机在使用”
“现在比当初可就少多了,”她回答说。“报纸创刊初期,我们全国的发行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销售网点和签约人更少,但又想办成真正的全国范围内发售的报纸,所以就想到一个办法:大量分布售报机。我们的售报机做成电视机模样,这与我们的编辑方针很吻合。最初几年内,我们在全国各地的售报机最高达到约135万个,分布在全国50个州的城乡公路上以及几乎所有加油站,你说得对,包括人迹稀少的沙漠地区的公路。我们的口号是,凡有人的地方就有今日美国。公司在售报机这一个项目上的投入就超过3亿美元。这也是早期办报一笔最大的投入。后来我们各发行区机构成立,他们积极建立网点和发现合作伙伴,加上我们报纸的影响力增大,对读者的吸引力也加强了,所以我们将重点渐渐转到报摊c超市c签约人方面。如今我们在全国2500多个城市的几乎所有报摊上都销售今日美国。这样一来,售报机的用途就不像当初那么大了,早在90年代初,售报机的数量就降至5万个,现在更少了。具体多少我不太清楚,要问发行部。”
“这样大的发行量,又涉及多个时差,且要照顾到当地内容,你们怎样运作呢”我不禁问。
“我们的报纸每周出版5天,即周一至周五,但我们的网站每周7天,天天更新。对这5天报纸的发行,我们采用至少6个不同版本,以满足地区和时差的需要。其中,国际版有3个版本,它们分别于美国东部时间下午3:30c5:30和7:30开始印刷,印刷地点分别在香港c比利时c意大利和英格兰,当然是通过卫星传送版面。国际版没有住户投递,都是零售,大约有10万份。国内版也有3个基本版本。第一个版本晚上10:40付印都是美东时间,下同,用来送往远途地区;第二版我们称为追加版chaseediti一n,在第二天凌晨1:30付印;最后版在凌晨2:30付印。但上述所有时间都可能临时改变,这要根据新闻发生的情况来定。所有分印点都获得这3个不同版本,因此所有接近分印点的城市,都能买到我们的最后版。
“为了使所有读者能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我们各版本的内容绝大多数是相同的。我们出版不同版本主要是因为时差关系。你知道的,东海岸和西海岸相差3个小时。但有时候我们会在头版的某个角落编印不同的内容,因为在某些特别地区发生了一些当地人特别关心的事情。有时则因截稿后又发生了新闻,需要让全国知道。例如,昨晚有两个地区有重要体育赛事且结束很迟,我们就在后来的版本的头版撤换一些稿件,将这最后体育消息放在头版的角落里。这时你就会在同一天看到不同的头版。但总体来说,全国的版本内容基本一致。而国际版的内容与国内版相差很大。国际版的页数比国内版少多了,而且它是从国内版选择一些新闻,然后加上各国的最新重要新闻编辑而成的。因此,国际版和国内版看上去很不相同。”
“911事件对你们的发行和广告影响大吗一般来说发行问题不大吧另外,我在旅行时常在房间里获得贵报,有时我也从街上买,但似乎贵报几乎没有广告插页,这与你们没有星期天版有关吗”我再次发问。
“我们有插页广告,你瞧她拿起当天的报纸给我看,果然其中有一些插页广告,但不多。现在,我们的发行量已经持续多年增长,但现在我们也和其他报纸一样受到911事件的严重影响。这个影响包括发行和广告。因为我们报纸和那些大都市报纸不同,我们在全国发行,而且旅行读者很多。我们读者的42是在旅行当中,而911事件对航空市场及旅游业打击沉重,所以我们这部分发行受到很大影响。但我们总体的发行量未受太大挫折,原因是我们在各大城市的零售量增长很快,这部分的增长超过了旅行读者的损失,所以我们的发行量仍保持增长。我们在旅馆的发行有折扣,但不像人们说的那样大。至于广告收入,911后有所下降,具体情况需要向广告部了解,我不太清楚。”
三c色彩运用的先驱
朱尔金森总编辑应邀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她说自己14岁时就开始接触新闻工作,然后断断续续地干了报纸,1982年正式加盟甘尼特公司参与创办今日美国。见她感冒较重,不忍占用过多时间,所以我建议请她的秘书在采访之后给我一份简历。从后来秘书给我的个人工作简历看,朱尔金森女士于1971年毕业于北卡罗莱纳大学查珀尔希尔分校university一fn一rthcar一laatchapelhill大众传播系;1972~1975年在北卡罗莱纳的夏洛特新闻charl一ttenei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