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走进美国大报最新章节 > 走进美国大报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35节

  上周建议双方举行一次非正式的协商。

  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各种工会考虑的重点各不相同。报业公会反对新分配方案中向管理层倾斜的条款,发行员工则为是否将二级签约者数量列入分配因素而争执不休,卡车司机和一线发行员工则更关注工作能否得到保障。

  员工数量的减少是明显的。1995年,报业公司有365名全日制工人和300名钟点工人,现在这个数字减到165人和80人。1995年,底特律报业公会在两报的成员有600名,他们是记者c摄影记者c文字编辑和门卫。但现在只有235名。

  有人批评当时任底特律新闻发行人兼总编辑的罗伯特贾尔斯r一bertgiles,说底特律新闻对罢工事件的报道有歪曲之嫌。但贾尔斯认为该报的报道是公正的,有些事实的遗漏是因为工会的发言人未向记者说明真相。贾尔斯曾收到美国报纸总编辑协会负责人的一封信,对他表示支持,称他是充满活力并有道德感的新闻工作者。

  贾尔斯认为,底特律报业公司有能力实施现代化的报业管理。从今往后,这种管理将成为使两家报纸良好生存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底特律新闻的郊区记者迈克尔chael则认为罢工是失败的,自己被愚弄了。这位53岁的记者说:“我不知道一切事情是否可以原谅,编辑和记者有时的立场不同,但我们毕竟是专业人员,我们必须互相合作。”2

  上述报道清楚表明,底特律报界发生过的那场大罢工,对两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情况似乎在好转中,据美国abc报刊发行量稽核局最新统计数据,2001年9月至2002年3月底特律自由报和底特律新闻的平均发行量为▉份和▉份。底特律新闻星期天刊的发行量仍高达▉份,居全国▉。

  六c“合作”下的两报

  在访问底特律报业公司之前,我从未听说过“j一a”。萨瑟兰这么一介绍,倒引起我很大兴趣,如果这是一个成功的办法,对中国某些竞争异常激烈的报纸不是个很好的参考吗所以我多问了一些公司具体运作情况,如萨瑟兰分管的发行。

  他说:“报业公司的发行部门有700名员工,负责两报的发行,但有些发行工作我们委托给其他公司做。底特律自由报是晨报,底特律新闻是晚报,属于不同的市场,但很多读者同时订阅这两份报纸,因为两报的编辑方针不同,内容也有很大区别。这种选择性就是通过j一a让两报共存的好处。如果其中一家关闭,受损失最大的是读者。这两份报纸合作编辑星期天刊,其发行量大于两报平日刊的总和。

  “我们的发行员工分为五大类,他们分别负责和实施住户投递c零售c读者服务c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五方面的工作,其中的读者服务部大量聘用钟点员工。就两报而言,底特律自由报的零售和住户投递分别占该报总发行的33和67,底特律新闻的零售和住户投递则分别占45和55。在发行中,我们对两报都尽最大努力争取扩大销量,不会厚此薄彼,因为公司的年收入是以两报共同的收入为依据的,任何一方的损失就是公司的损失。在广告方面也是这样。

  “由于两份报纸的出版时间不同,我们的印刷厂可以充分发挥所有机器的作用,以最快速度印刷两报。我们从晚上9点起就开始印刷自由报,按先副刊c后新闻的顺序,要求次日凌晨3点钟印完,因此自由报的截稿时间为晚上9点整。有时该报出版增刊,印刷时间会稍稍延长。早晨6点前完成住户投递工作。新闻的印刷时间从上午11点开始,也是先副刊c后新闻的顺序,以便给新闻版留出抢最后新闻的时间,中午12:30印刷完毕,下午5点以前投递到户。有一点你可能会感到奇怪,两报的零售版都在上午同时上街。也就是说,新闻的零售报纸和次日自由报的零售报纸一起发行。两报内容上的较大差异,使得这样做不会导致新闻的滞销,而投递效率大大提高了,投递成本大大降低了,这是我们长期摸索出的经验。

  “我们的发行局限于密歇根州。从最近的情况看,两报平日刊的发行量在增加,而星期六和星期天刊的发行量在减少,减少的原因在于零售量有所减少。零售减少的根源可能是经济不太景气,导致商店顾客减少。不过,今年住户投递的数量增加很快,目前正处于多年来的强势。但广告额有所下降。”

  萨瑟兰提到他到过中国的北京和内蒙古,学过几句中国话,但现在只会说一句“你好”

  接着,他陪我参观底特律新闻编辑部和报业公司的发行部。

  编辑部在大厦的二楼,也是一大片开放式办公室。办公室的过道上挂着一个巨大的横幅,上面是白底黑字的报纸名称“thedetr一itneunderstanditeit”意思是“读它,理解它,使用它”,但其中每个“it”都用鲜红的大字予以突出。

  萨瑟兰知道我当时的头衔是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助理总编辑兼经济部主任,所以特别领我到底特律新闻的经济新闻部看了看,见到该部主编唐纳德诺斯d一naldnas先生。诺斯听说我是报社经济部主任,很高兴地与我交谈,还问这问那。我向他介绍了中国报社经济部的一些情况及运作方式,并说经济部在中国的日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我所在的经济部为例,就是深圳特区报编辑部当时最大的部门,工作量也很大,一正两副主任常常忙得不可开交。

  诺斯很有兴趣地听着,并表示理解,他说他领导的经济部也是一个很大的部门。他手下没有副主编,但有2名助理主编。由于底特律是以汽车为主的工业城,所以经济部的汽车工业报道份量很重,人员配备也较充足,如在我下面专门配备1名汽车主编,设有3名汽车记者和1名汽车专栏作家。其他的记者分别有电子商务记者c密歇根经济记者c个人理财记者c零售商记者c体育经济记者这个头衔我在美国还头一次听说c航天技术记者c劳务市场记者等,还有1名经济社论助理,职责是为社论部撰写经济类社论时提供帮助。与我所在的经济部不同的是,诺斯的经济部不管科技方面的报道,该报另设一个科学部,将环境科学c自然科学等包括了进去。据诺斯自己介绍,他是经济学硕士出身,在底特律新闻已干了近20年。

  我边看边拍一些照片。后来胶卷用完了,我准备回到大厦的地下车库从我汽车上取备用胶卷。但好心的萨瑟兰说不必了,领我下楼找手下人取来了一个富士胶卷。

  参观完底特律新闻编辑部,萨瑟兰副总裁领我去看底特律报业公司的发行部。我们来到该部的读者服务部,这里的大约四五十名员工正在各自的电脑前,坐在两侧有扶手的靠背转椅上工作。员工们看上去都是3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若按萨瑟兰先前介绍,她们中的大多数是partti,即钟点员工或临时工。一位妇女停下手中的活告诉我,她和在座的其他姐妹的职责是接听读者投诉电话并向有关发行部门反馈,同时通过电话帮助读者订阅报纸,包括底特律自由报和底特律新闻。我和她谈话时,其他员工都向我报以友善的微笑。在我对着她们拍了几张照片后,有一位员工干脆站起来邀请我坐到她的椅子上,双手置于电脑键盘上,摆出工作的姿态与大家合影留念。

  可惜底特律自由报在另一个地方,没有时间再去联系。我对底特律报业知识的缺乏,导致我当初只知道底特律新闻而不知道底特律自由报,其实后者比前者在美国更有名气,实力也更强。想到这里,我对底特律新闻高层对我的态度不禁来气,同时也感激萨瑟兰副总裁给了我这个机会。

  七c迟到的邀请

  离开底特律报业公司回到汽车上,我没有立即开车,而是翻阅了萨瑟兰向我提供的底特律两家报纸前一天的内容,以加深对两报的印象。由于当天的晚报还没出来,所以我要的是16日的底特律新闻,为便于对照,同时要了16日的底特律自由报。

  底特律自由报的头版很花哨,前一天2001年8月16日的图片多达8幅,但略显零乱,不像今日美国那样有冲击力。当天该报有68页,售价35美分本地6个市镇以外售价50美分,共7叠:a叠是新闻,共16页,其中第二页为“今日高科技”版;b叠是本地新闻,共8页;c叠是市场版,共10页;d叠是“汽车城”,共10页,其中头版有大半版的大幅汽车修理图片,含大量汽车分类广告;e叠是“生活之路”,包括娱乐c影视c卡通画c天气等内容,共6页;f叠是经济,共8页;g叠是体育,共10页。

  底特律新闻的头版与底特律自由报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一幅和汽车有关的新闻图片,其他图片也较多且文章分割零碎,在上半版就可看到4幅图片和3篇新闻的标题,新闻的内容较为煽情,头条是印第安人被踢致死,其他两条分别为药店老板稀释药品被起诉和17岁少年司机肇祸获3项谋杀指控。这个内容倒有点像中国的一些晚报,即比较关注当地的社会新闻,与当日底特律自由报头版的内容无一相同。

  2001年8月16日的底特律新闻售价也是35美分本地6市镇以外地区50美分,当天共64页,分6叠:a叠是新闻,共14页;b叠是经济,共8页;c叠是分类广告,共10页;d叠是“都市”,包括本市c本州新闻及娱乐活动,共14页;e叠是副刊,共8页;f叠是体育,共10页。

  底特律自由报每周仅出5天,周末与底特律新闻合编。两报合编的星期六刊为76页,星期天刊2001年8月12日为144页,售价150美元住户投递200美元,共有14叠。有趣的是,星期天刊虽然由两家合作出版,但在版面上仍分别显示各自承担的内容。例如,acbcd分别是新闻c都市c经济c体育,报眉上标明底特律新闻字样,表明是新闻运作,而后面的大多数板块则标明底特律自由报,以示区别。其中e叠头版是大幅图片引导下的重头文章:用美元制成的唇膏,文中称美国妇女每年花费34亿美元用来追求合适的唇色。其他板块还包括旅游c娱乐c房地产c生活之路等副刊。这种两家报纸分中有合c合中有分的现象,为我在美国所仅见。

  浏览一遍3份报纸,一看时间不早了,当晚得赶到加拿大多伦多市与尼亚拉加市中间的哈密尔顿市入住,还有几百公里的路要跑。经过连续一周的紧张工作,我想歇一阵,所以关了手机,到旅馆也不再上网,暂时与外界隔绝。

  谁知几天后上网查看信箱,竟有2封来自底特律新闻凯伦女士的邮件,上面给了我电话,希望我立刻与某某联系,该报老总已同意接受我采访。两封信都是同一内容,口气一封比一封急。再看手机,也记录曾有来电。而我此刻已经到达加拿大美丽的蒙特利尔市,欣赏着这充满法国情调的名城风光。

  我当然不可能再返回去,前面的波士顿环球报还等着我呢。但我回了一封感谢信,表示希望今后有机会再去访问。

  第十四章波士顿环球报

  一报难以环球

  姑且独霸六州

  波士顿环球报,创刊于1872年,1993年以11亿美元的历史最高价被纽约时报集团收购,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6个州发行量最大的日报。2001年3月至9月平日刊平均日发行量为471,199份,居全国第十四;星期天刊平均发行量为704,852份,居全国第十一。

  一c南下波士顿

  波士顿的房间最难订。从纽约动身前,唯一未落实酒店的美国城市只有波士顿,原因是价格太贵。pricele的网上订房始终无法得到满意的住处。在波士顿市中心和郊区几个区域,按1星级订的房根本没有,1星半以上的房间则无法在我希望的50美元内搞掂。只好渐渐抬高出价,但到了80美元,仍无人愿意接受,只好暂时放弃。在芝加哥和底特律又试了几次,仍无结果,得到的回答都是:“对不起,您的出价没有酒店愿意接受,建议换一个价格或地点试试。”到了加拿大多伦多市,我再试,并将范围由近郊扩大到远郊,终于以50多美元一天的价格获得了一个2星级酒店的房间。一查地图,发现这个叫做伯灵顿的城市虽离波士顿市区较远,但离哈佛大学c麻省理工大学等名校所在的剑桥镇较近,随即输入信用卡号码予以确认。

  2001年8月22日早上,我收拾行装,开车离开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朝着正南方向的美国驶去。我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境内绵延起伏而车辆稀少的山区高速公路上全速行驶,一路上风景美不胜收,路边不断出现告示牌,提醒司机:“小心此后10英里路段有大鹿。”“小心此后15英里路段有黑熊。”这些告示牌的目的是要司机们开车小心,见到动物注意避让。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对动物总是关爱备至,任何动物都不可以随便伤害,否则将触犯法律。有一天清晨我在宾州一段车流密集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发现一头健壮的雄鹿被汽车撞死在路边,鲜血淋漓。当时我真想停车将这新鲜的鹿肉放到车上,美国人不是最喜欢烧烤吗这样鲜美的鹿肉到哪里去找可惜路上汽车很多,一辆接一辆,不容我停车。后来我将此事说给一位在美国的中国朋友听,他说拣不得,美国人碰见这种事避之唯恐不及,沾上它谁说得清

  中午,汽车在接近边界的一个小镇停下,我到一个超市买点食品。这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加拿大乡间城镇,人们平静悠闲,所有人见到你都笑着向你问候,耐心接受你的任何提问。在这个令人心情舒畅的小镇,我美美地享用了一顿午餐。然后继续开车,很快到了边境。边境车辆不多,坐在车上取出证件盖个章就可走人,前后不到一分钟,不像在底特律出境时要排很长的队,加拿大的警察还要收4美元手续费。

  进入美国境内仍是山区,汽车穿过佛蒙特州,沿着缅因州和新罕布什尔州交界地区行驶,直到波士顿所在的马萨诸塞州,沿途有多处大型风景区或国家公园,到处景色如画,开车一点也不觉得疲劳,甚至是一种享受。傍晚来到波士顿郊区伯灵顿市的“四点巴塞罗酒店”f一urp一tsbarcel一h一tel。

  和波士顿环球报约好的采访时间是8月24日上午,所以第二天还有空游览一下。上午先去市区,看了被称作美国最早的公园的波士顿公园b一st一nn和一些历史古迹。波士顿市中心区密集的马路都呈弧形,很容易迷失方向,难怪aaa汽车俱乐部的旅行指南上说那些一定要开车去市区的司机必须带一个向导或有一张好地图。而在中心区以外的城区,路上汽车也很多,最要命的是波士顿人既性急又无礼,你在路上车速稍一放慢,或在红绿灯路口起步时多眨一下眼睛,后面的汽车都会大放哀声,然后那辆车的司机会在气急败坏地超过你时再给你一个白眼,或回头将手伸出窗外做一个表示不满的动作。我在美国绝大多数城市开车,人们都会“礼让三先”,纽约市相对较差,没想到波士顿更邪门。后来我读到一位在加州生活20多年的华裔写的一篇文章,竟也讲到波士顿人的无礼,说他在加州循规蹈距惯了,车接近路口时总是“徐向前”,谁知在波士顿却因此处处挨喇叭c吃白眼。

  下午去哈佛大学参观。这里是个人口密集的大学城,一切社会服务及衍生出的社区,都与这所世界名校有关。大学城中间有一个“哈佛广场”,各类青铜雕像随处可见。主校园绿茵如毡,树影婆娑,一幢幢五六层高的红色楼房若隐若现。面对正大门的是哈佛大学1636年的创始人约翰哈佛j一hnharvard的铜铸全身雕像,高高地坐在一个一人多高的大理石台上。这个较为“古典”的校园的近邻,是现代化的“科学中心”。中心大门前有一片喷泉,所谓喷泉其实是不到一人高的一片浓浓的雾状水圈,看不出喷水的痕迹。全哈佛城最高的建筑是一个白色尖顶的教堂。这样走马观花地看看,夜幕不知不觉间已降临。

  哈佛大学是波士顿高等教育的代表,在它附近还有麻省理工学院。据查aaa资料,波士顿市共有60所大学,教育是全市第一大产业,每年秋季有超过25万名大学生涌向波士顿,密度之大超过美国任何一座城市。

  二c美国新闻史发端于斯

  2001年8月24日上午,我开车来到波士顿莫利西大道135号的波士顿环球报theb一st一ngl一be。这里已是市区的边缘,所以报社有大片停车场。进得报社大厅,只见一面墙上挂着放大了的1872年3月4日该报创刊号的丝绸版,另一面墙上则挂着一幅比报纸创刊号更大的地图,上面标示的该报发行范畴,已大大超过马萨诸塞州的版图,北起缅因州,南至康涅狄格州,都在其覆盖范畴。该报的原址在市区闹市,后来搬迁至此。虽然创刊于1872年,但波士顿环球报并不是该市最早的报纸。

  美国的史学家把波士顿视作美国历史的起源。早期的殖民者正是在这里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城市,早在1722年就有了相当规模的城市规划,波士顿人以拥有很多“美国第一”而自豪。就我个人兴趣,我是将波士顿与波士顿交响乐团联系在一起的。这个交响乐团是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也是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中国文革结束后第一个来访的美国交响乐团就是波士顿乐团。记得当时在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的指挥下,该团与中国中央乐团联合演奏美国乐曲星条旗永不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