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中国怎么办-当次货危机改变世界最新章节 > 中国怎么办-当次货危机改变世界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11节

  继发现了问题。由于越来越多的媒体揭露,三聚氰胺乃是行业内的“潜规则”,导致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任度大大降低。价格高昂的进口奶粉销量大增。18

  如果不是此后外资品牌也相继被查出三聚氰胺,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国产品牌在行业风暴中保持了清白,恐怕大部分奶业民族品牌都在劫难逃。

  2008年11月29日,新华社援引美联社27日发自美国加州圣何塞的一则电讯说,几种美国大牌婴儿配方奶粉中检测出了有毒物质,这引起了家长们的担忧和困惑,一个消费者组织和伊利诺伊州检察长要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召回问题奶粉。美国三大婴儿配方奶粉制造商之一美赞臣公司的发言人彼得帕拉多西说:“颇感困惑的妈妈们的电话潮水般涌来。”

  外资品牌的奶粉出现问题,并不值得国内企业庆幸。这是全球消费者乃至整个人类的一场悲哀。作为危害婴幼儿健康的有毒奶粉事件,无论发生在任何一个国家c任何一个品牌身上,都是令人痛心的,须以严厉的监督c检测c惩罚机制来确保奶粉的质量与安全。

  除了“毒奶粉”事件,在商品房投诉中,面积缩水c质量问题,永远是位居投诉前两位的焦点,但以中国现有的法律体系,欺诈者为此所付出的赔偿往往小于被侵权者的维权成本。这些因素都恶化了消费环境,影响了我国内需的拉动。

  53c日本国力腾飞之谜启示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废墟上爬起来的日本,像谜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起来,其国力增长速度之快,令世界震惊。

  解开这个谜团,不仅对我国解决目前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我国构思长期的发展规划c实现民族复兴亦具有重要价值。

  日本的经济发展始于1955年。从1955年开始的“神武景气”19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12,消费热逐渐升温,从1957年开始,消费品的“三大神器”洗衣机c电冰箱c黑白电视机迅速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家用工业品的增长率中,电视机达到47倍,电冰箱达到24倍,普通工人2个月的工资即可买1台电视机。日本的消费时代开始来临。

  接着,从19581961年,日本经济又经历了一场长达42个月的景气,超过了“神武景气”,日本人称为“岩户景气”20。在这一期间,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0以上。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重化学工业投资迅速增长,生产大幅度增加。钢铁c机械c电力等产业部门形成投资引发投资的循环过程。同时随着工资的提高,食品消费比例下降,耐用消费品c娱乐和交际费用比重增加,娱乐消费意识上升,保龄球c高尔夫球c滑雪c旅行成为时尚,追求生活舒适成为时代潮流,日本出现了“大众消费社会”。由于消费内容趋于均衡和一致,在将近一半的国民中产生了“中流阶层意识”。

  从“神武景气”到“岩户景气”,日本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内需的启动为基础的,而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为内需的成长注入了勃勃生机。在此期间,为了扶持本国产业的发展,日本实行了严格的进口限制政策。可见,日本经济的起步,内需的贡献功不可没。

  受此启发,日本经济学家充分认识到了提高国民收入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生机。于是,日本推出了更雄心勃勃的计划,为日本经济不可思议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12月27日,是改变日本国运的一天。这一天,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主导思想是: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是像传统的习惯那样,用经济总量的增长来带动国民收入的增长。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时间为10年,它把国民收入倍增作为第一目标或者核心目标10年后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倍以上: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人均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9。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充实社会资本;产业结构高度优化,提高高生产率部门在产业中的比重;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培训人才,振兴科学技术;缓和二重结构,确保社会安定。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经济达到极大的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实现充分就业,消除日本的经济结构不平衡状况。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实施的结果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6和115,远远超过了计划规定的目标。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实际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到1970年该计划完成之时,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先后超过法国和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通过另一组数据,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日本国力迅速提升的秘密。日本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在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之后,日本国民工资的增长速度每年比美国快70,到1980年工资水平就已经与美国持平。高工资提高了消费能力和国民的敬业精神,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活力,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说明,国强民富乃是相伴而生,国强必须有民富作为基础。21

  现在,我们再拿日本跟美国做一个对比。

  美国的黄金发展阶段是19421962年,其人均gdp在1942年首次超过1000美元,在经历20年时间后,1962年人均gdp达到3144美元。日本的黄金发展阶段是19661973年,其人均gdp从1966年的1071美元,经过7年的增长变为1973年的3348美元。

  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阶段,美国和日本的政府c企业和居民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额大致为1:4:5。而在经过了再分配后,19481962年,美国企业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占有主体地位,虽然所占份额有所下降,但仍在80以上;政府和居民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份额均较小,年均不到11,都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政府c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最终分配比例关系大致为1:8:1。

  19651973年,日本的企业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份额较小,平均为75;政府部门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份额也不多,约占16左右,变化趋势是略有上升;居民与非营利机构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占有主体地位,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75以上,政府c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大致为15:1:75。22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日本人均gdp从突破1000美元到突破3000美元,只用了7年的时间,而美国从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到突破3000美元,用了20年的时间。原因在于,日本的财富分配是向居民个人集中的,而美国则是向企业集中的。两者相比,可以看出:日本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比美国财富向企业的集中,更能促进消费能力的提升。同时,日本居民收入的增长,也为日本海外投资创造了条件,更有利于日本海外资源的收购和海外市场的扩张。

  由此,建立在民富基础上的日本,国力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美国大肆收购,大有买下整个美国之势,“美国正在变成日本的第41个县”的名言在日本广为流传。如果不是美国动用货币武器给冲昏了头脑的日本一次刻骨铭心的回击,今天的日本不知道该多么令人畏惧

  美国c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收入分配越是向国民个人倾斜的国家,其经济发展越迅速c国力越强大。

  20世纪90年代初,被美国用货币战争大伤元气的日本,经济显露出衰退迹象。倘若日本再次实行类似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样的宏大计划,日本经济或许能走出泥潭,实现二次腾飞。遗憾的是,日本试图通过扩大产能,保持单向的贸易优势,占据国外市场,而不是像20世纪60年代那样,增加国民的收入,拉动起内需,结果导致了巨大的产能过剩。

  日本既给我们带来了经验,也带来了教训。经验是民富则国强,教训是民穷则国衰。

  要想实现国强,须首先实现民富,因此,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我们首先应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向国民个人倾斜,其次是企业,最后才是政府,而不是延续目前的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现状。唯有此,中国经济才能冲破内需不振的羁绊,实现最优效率的增长。

  其实,民富国强的道理,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了。

  墨翟强调古代的明君“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荀子富国篇中对于“国富”与“民富”的关系做出了精彩的论述:“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臧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

  民富是国强的基础,民穷则是国衰之先兆。

  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隋朝统治者通过对税收等政策的调整,积富于国。据通典记载:“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c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资治通鉴也提到朔州“仓粟烂积”,涿州临朔宫“仓库山积”,隋书李景传则强调北平“粟帛山积”,以至于史学家忍不住感叹“古今国计之富莫如隋”。

  但是,隋朝却是短命朝代,原因是民穷,即使在闹大饥荒之时,杨坚也守着充盈的仓库拒绝开仓救灾。故唐太宗评价杨坚说:“不怜百姓而惜仓

  库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隋炀帝时,变本加厉地掠夺百姓,国库虽然保持充盈状态,却最终葬送了江山社稷。

  民富是国强之根本。要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必须实现民富。

  54c中国应如何启动内需

  在认识到制约我国内需启动的根本原因后,通过与日本的经验教训做对比,我们就能找到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刺激消费需求的核心在于增加居民收入,最终实现民众“有钱可花c有钱敢花”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中国可以效法日本,实施类似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样的计划。

  第一,增加民众的可支配收入。

  经济学理论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在一国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这一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c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以及社会结构的全面深化,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将面临难得的机遇。2003年我国跨过了人均gdp1000美元的门槛,正在经历这一黄金发展阶段,应该使财富在分配过程中向居民个人大幅倾斜。只有这样,才能让民众有钱消费。

  许多研究者认为,中国应该走以下发展路径:先发展经济,等有了足够的资金再去解决民生问题,再增加民众的收入。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仅使民生问题的解决和民众收入的提高变得遥远,而且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有人认为,税收收入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政府的消费,进而带动起全社会的消费。然而,国外学者通过大量的数据早就得出了一个相反的结论: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是负相关的。23

  又有人提出,以政府投资来带动消费增长。结果怎么样呢

  建国以来,国家财政收入大多投入到直接的经济建设活动中。然而,政府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弊病非常明显。政府财政支出的能力毕竟有限,大量投入到经济建设,则意味着投入社会保障领域资金的减少。同时,其结果是在一些地方楼堂馆所越建越多,形象工程越建越多,真正落到实处的不多。社保体系的不完善,将直接导致老百姓害怕风险波动c花钱谨慎,更会使低收入的人群陷入困境。“有钱不敢花”,或是贫者更贫,消费不畅,最终会抑制经济增长,抑制财政收入的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可见,一旦财政体制异变成为“经济建设财政”,其结果反而会恶化增长方式。24

  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的集中,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推动力小而损耗大。在内需萎靡不振的今天,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上,在这一关键点上,只有当机立断,改变目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尽快实现民富,中国的国力才能实现快速腾飞,民族复兴的曙光才能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要实现民富,就应该在增加就业和减税方面做文章,而减税本身就可以促进社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从整个宏观经济来看,面对经济下滑的风险,还应该采取宽财政的措施,而降低企业税负正是宽财政的主要内容。而且,减税有利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践部门都认同,作为我国第一税种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应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而增值税改革的一个原则就是减税。

  应该认识到,2008年上半年税收增长速度为何3倍于gdp增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征管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国过去在设计税收机制时,考虑到实际征收率不高的因素,实行“宽打窄收”即名义税负高和实际税负低的征税机制。扣除了各种税收优惠后,如果将当前我国税法所确定的各种税收全部征收上来,那么各种税收总收入应该占到gdp的50左右。因此,随着我国税收实际征收能力的提升,税收收入大幅度增长本身就凸显了减税的紧迫性。

  我们相关税收的某些设计不尽合理,不利于实现藏富于民。以个人所得税为例,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把个税免征额正式由之前的800元提高至1600元。但仅仅过了1年,有关个税免征额过低的争论就激烈展开了。

  对于个税免征额的设计,需要有更大的胸襟和魄力,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修修补补的阶段。

  以目前的个税免征额和1981年的相对比,或许更能清楚地看清现行个税免征额的不合理性:1981年职工平均工资约为每月60元,而免征额为800元,大约为月工资的133倍。如果比照1981时的比例,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把免征额定为24600元以上或许才更具有合理性,才不至于陷入2年不到免征额标准就显得过低的困局。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就是调节贫富差距,免征额低却使它走向了反

  面工薪阶层成为个税缴纳的主体。诚如清华大学教授王一江所言,免征额过低压制了中等收入者,而这部分人恰恰是社会中坚力量。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的税收政策应该要能够助推中等收入者的形成而不是相反。

  我国应该通过降低税率c消除重复征税c提高就业机会等方式,逐步提高民众的实际收入水平。

  第二,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对于社会保障,我国经济学家将其定义为“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经济的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国际劳工组织则将其概括为“社会通过采取一系列公共措施,以保护其成员免受由于疾病c生育c工伤c失业c伤残c年老和死亡造成的停薪或收入大幅度减少的经济损失及社会贫困,并对其成员提供医疗照顾和对有子女的家庭提供津贴”。

  社会保障机制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直接面向贫困或低收入阶层的各种社会救助制度;二是面向劳动者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三是各种社会福利制度。

  由于医疗c住房c教育等相继走向市场化,部分成本被转嫁到公众身上,而民众收入的增长速度却相对滞后。这就是老百姓生活虽然明显改善,而压力反而增大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内需屡拉不动的根本原因之一。

  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才能真正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而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包含着两个重要的内容:

  一是必须加大财政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据经济学家陈志武介绍,美国政府财政开支的73用于社会保障c医疗卫生c教育文化等公共产品,行政开支只占10,而中国政府开支只有255用于社会保障c医疗卫生c文教和科研事业。26

  中国需要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社会保障领域。国家把财政收入用在社会保障上,才真正称得上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二是确保公众分享公共产品的公平性。有限的公共产品在分享方面的不平等,是造成相关公共产品供应结构性严重不足的另一个原因。以医疗为例,据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透露,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中科院调查报告;另据监察部c人事部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名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c干部招待所c度假村,一年开支约为500亿元。27

  为了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应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还必须确保公众公平地分享公共产品。诚如殷大奎所言:“没有公平的效率,对社会的贡献是反比性的,效率越高,负面作用越大;而没有效率的公平,是没有希望c低水平的公平,其内在关系也呈反比,即越讲公平,效率越低。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公平原则,力求较高的效率,即贯彻公平c效率一致性的精神。”

  第三,削减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为社会保障节约出更多的资金。

  我们现在提倡建立节约型政府,即通过采取法律c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政府的资源消耗维持在最低水平,并以最低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社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