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节
尼茨把某些新东西加进了运动学模型的理论中。微积分使得科学家可以计算一个物体的瞬时速度,并将其形象地表示为该物体轨迹的切向量。速度向量场成为动力系统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宇宙理论,使用的是完全确定论的动力模型22节。
但是,彭加勒发现,从长远观点看,这些模型可能都是不可计算的多体问题。甚至对于一个完全的确定论世界,拉普拉斯妖它可以长期地对宇宙进行计算的假设也暴露出只不过是一种幻想的虚构。混沌不仅仅出现在天上,也出现在量子世界中量子混沌23节。从方法论的观点看,非线性是混沌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它也使有序的出现成为可能。在现代物理学框架中,宇宙中多种多样结构的出现,包括从基本粒子到恒星和活的有机体,都是用平衡态的相变和对称破缺来建模的24节。但是甚至从霍金以来,我们也仍未获得一种完整的理论来解释复杂性不断增长的物质进化。前苏格拉底的惊奇“存在着某种东西而非一无所有”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21亚里士多德的宇宙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前苏格拉底以来,自然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有序是如何从复杂的c无规的和混沌的物质状态中出现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们所做的是把自然现象的复杂性按经验还原为“原初”即“原素”。让我们来看一些例子。米利都的泰勒斯前625-前545是第一个自然哲学家,据说他证明了第一条几何公理,他认为只有物质性的基本因才可能是万物的原初因。泰勒斯主张,水或湿是第一因。他的证据来自观察:万物的繁茂和种子都与湿有关,而湿物的自然基质就是水。
阿那克西曼德前610-前545,泰勒斯的学生和同事,扩展了泰勒斯的自然哲学。为何水是万物的第一因它只是存在于连续的紧张和对立之中的物质的多种形式之一:热对冷c湿对干因此阿那克西曼德主张,“存在物的起源和第一因”是“无限的不定性”的原初物质,相反形式的物质从中产生出来。相应地,我们必须把“无限的不定性”想像为原始状态,此时物质不受限制,也没有对立,因而在任何地方都有相同的特征。因此,这是一种完全均匀的c对称的初始态。对称性后来发生了对称破缺,于是世界及其所有可观测的对立和紧张就产生出来:
不断发生着的物质分裂创造了这个世界,火球从中产生出来,它包围着气,气又包围着土,如同树皮围绕树干;当它进而分裂开来,就形成了一串圆圈,太阳c月亮和星星都各处其所。
阿那克西曼德在其宇宙起源论中所描述的随后的物质状态因此就决不是混沌的;相反它们是由新的部分有序所决定的。阿那克西曼德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更有吸引力。他主张,最初的人为海中动物所生,出生后他们很快就能谋生,正如他观察到有几种鲨鱼的情形就是如此。一个世纪以后,人们开始寻找海中动物的化石证据,来证明人是从海中诞生的。第三位著名的米利都自然哲学家是阿那克西米尼约前525,他被认为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同事。他把变化看作是凝聚和稀散的外部力的结果。在他看来,各种形式的物质都可以作为基本物质。他选择了气:
稀散,使之成火;凝聚,成风;然后,成云;进一步,更强的凝聚,就成水;再后,成土;最后,成石头;万物都是由这些东西产生出来的。他还主张,永恒的运动是转化的缘由。--他说,冷使物质收缩和凝聚,相反,热却使之稀薄和散开。
因此,阿那克西米尼主张,外部的力量使得多种多样的物质状态从共同的原初物质产生出来,并相互转化。
爱菲索的赫拉克利特约前500常常被称作“晦涩哲人”,他对我们的主题具有特别显著的意义。他的语言的确深奥难懂,多为预言式语言而不是严肃的科学语言,充满着深层隐喻。他采用了阿那克西曼德关于自然界充满斗争和对立面紧张的学说。他认为,原初物质万物之源,自身处于变化中,因而也就是火:
闪电即火指引着一切。这个世界的秩序也是如此,一切都不是任何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但它过去c现在都是永恒的活火,按照一定的尺度燃烧和熄灭。
赫拉克利特进一步阐述了所有的物质状态如何能够被理解为原初物质火的熄灭形式。在我们的时代,物理学家维纳海森伯声称:
在这一点上,我们能够以某种方式说,现代物理学十分接近于赫拉克利特的教导。如果我们替换一下“火”这个词,就几乎一字一句地重复赫拉克利特的说法来作为我们现代概念的表达。能量的确是质科,所有的基本粒子,所有的原子,以至万物总的说来都是由它构成,而且同时能量也是那运动着的东西能量可以转化成运动c热c光和张力。能量可以被看作是世界上的一切变化的原因。
的确,这个物质世界由对立条件和倾向构成,然而它们却借存在于隐藏着的和谐而保持着统一性:“对立事物的斗争走向联合,从多样性中产生出最美的和谐,斗争使得万物以这种方式产生出来。”隐藏着的对立面的和谐因而就是赫拉克利特的宇宙规律,他称之为“逻各斯”。
当对立面的斗争结束时情况如何呢按照赫拉克利特的看法,这个世界就进入到一个绝对的平衡终态。爱利亚的巴门尼德约前500描述了这种物质状态,在此不再有虚空空间的变化和运动。物质在任何地方都是平均均匀分布,没有任何一个方向对于可能运动是优先的各向同性。值得注意的是,无限被看成是不完美的,因而假定有限的物质分布。以这种方式,巴门尼德提供了一种世界图像,它是坚固的c有限的c均一的质料球体,没有时间c运动或变化。这种无变化存在的爱利亚哲学,的确是要批判赫拉克利特的永恒变化哲学,认为它不过是一种感官的幻觉。这种爱利亚哲学,在历史上对后来的柏拉图的影响,体现在他对虚假变化的批判中:虚假变化是在感官的感知中产生的,而真实的世界是不变的理念存在。但是从自然哲学的观点来看,巴门尼德描述的世界并不必然与赫拉克利特的教导相对立;在他的宇宙发生论中,它完全可以被理解为最高对称性的奇点终态。
在把水c气和火当作原初元素之后,就容易将它们设想为世界的原材料。恩培多克勒前492前430迈出了这一步,并把土作为第上四种元素加入到火c水和气之列。这些元素可以自由地以各种比例混合和结合,也可以分解和分开。那么恩培多克勒把什么作为自然界的不断变化和运动背后的永久原素呢他认为,首先是存在着四种元素,它们来自自然和机遇,而不是来自任何意识意向。变化是这些元素之间的反复作用即混合和分离引起的:“我要告诉你们另一件事:任何质料事物都既不会诞生,也不会走向毁灭。有的只是:混合和混合物的交换。”元素之间的这些反复的作用,是两种基本的力量引起的;他将吸引称之为“爱”,排斥称之为“恨”。这类似于中国哲学中的阴和阳。恩培多克勒提倡一种不断的转化过程,即元素的结合和分离,在此过程中元素则保持下来。他并没有把这些转化过程设想为完全机械性的后来的原子论者则这样设想,而是设想为生理性的,特别是他把有机体的代谢过程看得高于无生命的自然界。
在他的医学理论中,平衡被理解为真正的比例关系。因此,健康就意味着相反成分的某种特殊的均衡,只要其中一方占了上风就会引起疾病。如果我们考虑现代细菌学及其对于人体中抗体的理解,那么恩培多克勒的这种观点是多么的贴切。
阿那克萨戈拉前499前426被认为在许多方面都精练了前人的教导。他像恩培多克勒一样,发展了一种物质混合理论。但是他将恩培多克勒的四种元素代之以数目无限的实体,构成这种实体的是种子微粒或同样大小的微粒。它们数目无限,也无限地小,即假定物质是无限可分的。颗粒连续不断的思想就不可避免要产生出来。阿那克萨戈拉也试图以这种方式来解释颜色的混合,他说过雪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黑色的,不过白色在此处于支配地位。所有的事物都包含在每一事物之中,但是其中一些在混合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
比起他的一些前人,阿那克萨戈拉显然试图在自然哲学中给天体现象和运动以物理解释,在古希腊的数学天文学中仅仅是从运动学角度描述它们的。于是在他的宇宙学中,他已不停留在单一的起始态:均匀的物质混合。阿那克萨戈拉把一种非质料的原初力量称作“精灵”,它使得混合物进入漩涡运动之中,并根据它们各自的速度把种种事物分离开来。土聚集在漩涡的中间,而更重的石块则向外猛冲而去,形成了恒星。它们的发光被解释成其群体的发热,并被归结为它们的飞快的速度。阿那克萨戈拉的漩涡理论,到近代在笛卡尔那里再现出来,后来又以更精致的形式再现在康德拉普拉斯行星系统的机械起源理论中。
近代自然科学中,原子论已被证明是一个极为成功的研究纲领。哲学史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常常被看作赫拉克利特的变化哲学和巴门尼德的不变存在原理的结果。德谟克利特区分了“充满”和“虚空”,最小的不可毁灭的原子和虚空相应于巴门尼德的“存在”和“非存在”。赫拉克利特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从原子的不可区分的构型中衍生出来。虚空空间被假设为均匀的和各向同性的。
在质料组合中,原子的不同在于其形式c位置以及种种构型。为了表示出原子的构型,将其比作语词中的字母序列,就导致了这样的假设,即原子思想只有在使用拼音文字的文化中得到发展。事实上,在中国,传统上使用的不是拼音文字而是象形文字,人们不知道粒子的思想,流行的是自然过程的场和波的概念。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按照必然性以不断旋转的方式运动。在此,与后来的亚里士多德的概念不同,运动仅仅是指虚空中的位置变化。所有的现象,所有的生成和腐朽,都是组合和分离的结果。物质的聚集态如气体c液体或固体,都用原子的不同密度和运动潜力来解释。用今天的结晶学的观点看,德谟克利特的思想甚至固体中原子在其位置上也发生着振动是值得注意的。
柏拉图在他的对话蒂迈欧中,引入了第一个数学的原子论模型。变化c混合和分离,都要追溯到前苏格拉底时期就已经说过的不可改变的数学规则性。在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即火c气c水和土中,已经有了一种分类,立即就可以借用。泰阿泰德全部采取了完全确定性的规则物体,它们在三维欧几里得空间都是可能的:四面体c八面体c二十面体c立方体和十二面体。因此,柏拉图所主张的,也就是要以这些几何建筑块来解释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
柏拉图对其元素有意要避开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表示法,因为它们可以分解成的平面图形。于是,四面体和二十面体具有等边三角形的面,它们分成两半时得到直角三角形,其边长分别是1c2和,而立方体的面分成两半时得到直角三角形,其边长为1c1和平方根。结果是,像水c气和火那样的“流体”是可以相互结合的,而以土作为建筑块所构成的固体,因其不同的三角形,只可能转变成其他的固体。
于是柏拉图就发展起一种基本粒子的物理学,其中特定的元素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基本粒子”即相应的组元三角形可以按照几何定律发生着“反复的作用”。例如,元素的转变是沿其边切开造成的。柏拉图之所以使其成为可能,这有赖于固体角度的锋锐。较为锋锐的平面角可以劈开具有规则角度的多面体。于是,所有的四面体c立方体c八面体c二十面体,排在前面的都可以劈开排在后面的多面体,但不能劈开排在前面的多面体或同样的多面体。这种自然哲学的结论中,火可以分离或分裂所有其他元素,土只可以分离或分裂气和水,气则仅仅可以分离或分裂水。
柏拉图断言,元素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例如,为了解释火能够引起固态形式的水转变成液态形式的水,他认为,元素在液态时尺寸要小一些,更有流动性,而在固态时其尺寸就要大一些。
离开火被称作冷却,在离开火以后的状态称固化。火和气可以通过土建筑块立方体中间的间隙而不受阻碍,也不会分裂土元素。气凝聚起来后不可能被分解,也不毁灭此元素。气的凝聚意味着八面体以最佳表面构型积累起来。即使是火也难以穿透进其中必然会留下的间隙,因其体面角度比所有元素的都要小,不会破坏八面体。对于水,只有火才可能破坏最强的凝聚。相邻二十面体的体面角度之间的间隙既不允许土穿透也不允许气穿透。只有火四面体可以穿透和分解此种结合。
的确,柏拉图发展了一种内部目洽的数学模型,如果人们接受他的学说尽管它有点专断作为对元素进行解释的,实体的各种聚集态和反复作用都可以由此得到解释。这种自然哲学自然会引出一些奇怪的荒谬结论。不过,我们在此遇上了科学史上以简单的几何定律来解释物质及其状态的首次尝试。这在现代基本粒子物理学中得到了高度发展。海森伯注意到了这一点:“基本粒子具有柏拉图描述的形式,因为这是数学上最美c最简洁的形式。因此,现象的终极根源不是物质,而是数学规律c对称性c数学形式”。在古代和中世纪,柏拉图的数学原子论没有得到多少支持。对于他的后继者来说,他的几何学物质理论的基本问题在蒂迈欧中已经是明明白白的了。如何来解释活的有机体的功能呢一定的形式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生理目的例如,食管的形状是为了同化食物,这种主张,在任何情形下都难以从规则固体的理论中推演出来。此外,以几何图形的“活跃”和“僵死”为基础来解释生命的变化动搏过程,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看来也必定是完全不自然的c推测性的和冷僻遥远的。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仍然难以理解这种迂回:今天的科学解释中采取的是复杂的抽象数学理论。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就从这里开始了。
亚里士多德主要以活的有机体如植物和动物的功能为基础,来阐述他关于自然的均衡或“平衡”的概念。生命的过程和周期是我们从日常经验中所熟知的。用我们熟知的东西来解释这个世界,比起用那些我们不熟悉的陌生的东西来进行解释,不是更清楚一些吗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见解,科学的任务就是对自然的复杂性和变化的原素和功能作出解释。这是对那些自然哲学家的一种批评,他们用个别的实体来作为原素的证明。一个个的植物或一个个的动物,都不仅仅是其质料建筑块的相加之和。亚里士多德把构成个体存在的东西称作一般形式。由形式塑造的东西称作物质。形式和物质都不是自己能单独存在的,相反它们是通过抽象提取出来的自然的原素。因此,物质也是以使之形成的潜能为标志的。在物质形成之前就已存在着实在。
我们所观察到的真正的活的生物体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赫拉克利特在此是正确的,而巴门尼德把变化看作幻觉则是错误的。变化是真实的。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赫拉克利特用特定实体火来证明变化也是不对的。亚里士多德是用第三种原素来解释那些变化,这第三种原素与物质和形式并列,没有形式就没有适当的变化。幼苗和孩子是弱小的c不成熟的。它们得以生长是因为它们与其自然趋势形式相一致,这意味着长大变强和成熟起来。因此,一般地说,变化决定着运动,使之从可能变成现实,即“潜能实现”中世纪人们的说法。物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自然界中在此综合性意义上的运动。自然与人所制作的艺术品或技术工具相反被理解为所有事物,它自己带着运动的原素。如果我们按照亚里士多德的指示来进行思考,则正如日常经验告诉我们的,首先是对于植物c动物和人们的生命过程,他的说法完全是合理的c适当的。自然并非一块巨石,可以任凭人们将其破裂成一块块石块。自然自身被设想为一个理性的有机体,其运动是必然的c合目的的。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两类运动,即由大小的增加或减少引起的量的变化,由特征转变引起的性质变化,以及由位置改变引起的空间变化。亚里士多德规定了因果性的四个方面作为变化的原因。为何植物会生长这是因为:1其质料组分使得生长成为可能质料因;2生理功能决定了其生长形式因;3外部环境土c水和阳光等等营养物推动着生长动力因;4与其终极目的相一致,即奔向其最完美的形式目的因。
亚里士多德然后就运用这些同样的原理它们显然是从植物c动物和人的生命循环中推演出来的去解释狭义上的物质,即后来被称作无机部分的自然。亚里士多德在此又从直接的经验推进了。我们在此遇到的,不再是作为自然界建筑块的众多元素;而是我们所经验的特性,如温暖和寒冷c湿润和干燥。这些特性的结合产生出以下决定元素的特性对:热-干火c热-湿气c冷-湿水c冷-干土。这里排除了同时出现热-冷和湿-干。因此,元素只有4种。这种推演后来受到了批评,它是主观任意的,但是它表明了亚里士多德的方法,即不是从抽象的数学模型进行推导,而是直接从经验出发进行推导。在真实的物体中,都或多或少c或强或弱地含有火c气c水和土,它们都处在不断的转化之中。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用热的手段来驱除水中的冷就形成了气,而排除气中的湿就形成了火。自然的变化就被解释为成熟和转化过程。
这种处于支配地位的有机自然哲学就其那时的状况,如何能为数学自然科学提供物理解释呢基本的空间运动只有两种,即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因此必定有某些元素,使这些基本运动自然地出现。其他物体的运动是由这些元素及其自然的运动来决定的,每一种运动都受此运动支配。最完美的运动是圆周运动。它是可以一直运动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但是,彭加勒发现,从长远观点看,这些模型可能都是不可计算的多体问题。甚至对于一个完全的确定论世界,拉普拉斯妖它可以长期地对宇宙进行计算的假设也暴露出只不过是一种幻想的虚构。混沌不仅仅出现在天上,也出现在量子世界中量子混沌23节。从方法论的观点看,非线性是混沌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它也使有序的出现成为可能。在现代物理学框架中,宇宙中多种多样结构的出现,包括从基本粒子到恒星和活的有机体,都是用平衡态的相变和对称破缺来建模的24节。但是甚至从霍金以来,我们也仍未获得一种完整的理论来解释复杂性不断增长的物质进化。前苏格拉底的惊奇“存在着某种东西而非一无所有”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21亚里士多德的宇宙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前苏格拉底以来,自然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有序是如何从复杂的c无规的和混沌的物质状态中出现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们所做的是把自然现象的复杂性按经验还原为“原初”即“原素”。让我们来看一些例子。米利都的泰勒斯前625-前545是第一个自然哲学家,据说他证明了第一条几何公理,他认为只有物质性的基本因才可能是万物的原初因。泰勒斯主张,水或湿是第一因。他的证据来自观察:万物的繁茂和种子都与湿有关,而湿物的自然基质就是水。
阿那克西曼德前610-前545,泰勒斯的学生和同事,扩展了泰勒斯的自然哲学。为何水是万物的第一因它只是存在于连续的紧张和对立之中的物质的多种形式之一:热对冷c湿对干因此阿那克西曼德主张,“存在物的起源和第一因”是“无限的不定性”的原初物质,相反形式的物质从中产生出来。相应地,我们必须把“无限的不定性”想像为原始状态,此时物质不受限制,也没有对立,因而在任何地方都有相同的特征。因此,这是一种完全均匀的c对称的初始态。对称性后来发生了对称破缺,于是世界及其所有可观测的对立和紧张就产生出来:
不断发生着的物质分裂创造了这个世界,火球从中产生出来,它包围着气,气又包围着土,如同树皮围绕树干;当它进而分裂开来,就形成了一串圆圈,太阳c月亮和星星都各处其所。
阿那克西曼德在其宇宙起源论中所描述的随后的物质状态因此就决不是混沌的;相反它们是由新的部分有序所决定的。阿那克西曼德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更有吸引力。他主张,最初的人为海中动物所生,出生后他们很快就能谋生,正如他观察到有几种鲨鱼的情形就是如此。一个世纪以后,人们开始寻找海中动物的化石证据,来证明人是从海中诞生的。第三位著名的米利都自然哲学家是阿那克西米尼约前525,他被认为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同事。他把变化看作是凝聚和稀散的外部力的结果。在他看来,各种形式的物质都可以作为基本物质。他选择了气:
稀散,使之成火;凝聚,成风;然后,成云;进一步,更强的凝聚,就成水;再后,成土;最后,成石头;万物都是由这些东西产生出来的。他还主张,永恒的运动是转化的缘由。--他说,冷使物质收缩和凝聚,相反,热却使之稀薄和散开。
因此,阿那克西米尼主张,外部的力量使得多种多样的物质状态从共同的原初物质产生出来,并相互转化。
爱菲索的赫拉克利特约前500常常被称作“晦涩哲人”,他对我们的主题具有特别显著的意义。他的语言的确深奥难懂,多为预言式语言而不是严肃的科学语言,充满着深层隐喻。他采用了阿那克西曼德关于自然界充满斗争和对立面紧张的学说。他认为,原初物质万物之源,自身处于变化中,因而也就是火:
闪电即火指引着一切。这个世界的秩序也是如此,一切都不是任何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但它过去c现在都是永恒的活火,按照一定的尺度燃烧和熄灭。
赫拉克利特进一步阐述了所有的物质状态如何能够被理解为原初物质火的熄灭形式。在我们的时代,物理学家维纳海森伯声称:
在这一点上,我们能够以某种方式说,现代物理学十分接近于赫拉克利特的教导。如果我们替换一下“火”这个词,就几乎一字一句地重复赫拉克利特的说法来作为我们现代概念的表达。能量的确是质科,所有的基本粒子,所有的原子,以至万物总的说来都是由它构成,而且同时能量也是那运动着的东西能量可以转化成运动c热c光和张力。能量可以被看作是世界上的一切变化的原因。
的确,这个物质世界由对立条件和倾向构成,然而它们却借存在于隐藏着的和谐而保持着统一性:“对立事物的斗争走向联合,从多样性中产生出最美的和谐,斗争使得万物以这种方式产生出来。”隐藏着的对立面的和谐因而就是赫拉克利特的宇宙规律,他称之为“逻各斯”。
当对立面的斗争结束时情况如何呢按照赫拉克利特的看法,这个世界就进入到一个绝对的平衡终态。爱利亚的巴门尼德约前500描述了这种物质状态,在此不再有虚空空间的变化和运动。物质在任何地方都是平均均匀分布,没有任何一个方向对于可能运动是优先的各向同性。值得注意的是,无限被看成是不完美的,因而假定有限的物质分布。以这种方式,巴门尼德提供了一种世界图像,它是坚固的c有限的c均一的质料球体,没有时间c运动或变化。这种无变化存在的爱利亚哲学,的确是要批判赫拉克利特的永恒变化哲学,认为它不过是一种感官的幻觉。这种爱利亚哲学,在历史上对后来的柏拉图的影响,体现在他对虚假变化的批判中:虚假变化是在感官的感知中产生的,而真实的世界是不变的理念存在。但是从自然哲学的观点来看,巴门尼德描述的世界并不必然与赫拉克利特的教导相对立;在他的宇宙发生论中,它完全可以被理解为最高对称性的奇点终态。
在把水c气和火当作原初元素之后,就容易将它们设想为世界的原材料。恩培多克勒前492前430迈出了这一步,并把土作为第上四种元素加入到火c水和气之列。这些元素可以自由地以各种比例混合和结合,也可以分解和分开。那么恩培多克勒把什么作为自然界的不断变化和运动背后的永久原素呢他认为,首先是存在着四种元素,它们来自自然和机遇,而不是来自任何意识意向。变化是这些元素之间的反复作用即混合和分离引起的:“我要告诉你们另一件事:任何质料事物都既不会诞生,也不会走向毁灭。有的只是:混合和混合物的交换。”元素之间的这些反复的作用,是两种基本的力量引起的;他将吸引称之为“爱”,排斥称之为“恨”。这类似于中国哲学中的阴和阳。恩培多克勒提倡一种不断的转化过程,即元素的结合和分离,在此过程中元素则保持下来。他并没有把这些转化过程设想为完全机械性的后来的原子论者则这样设想,而是设想为生理性的,特别是他把有机体的代谢过程看得高于无生命的自然界。
在他的医学理论中,平衡被理解为真正的比例关系。因此,健康就意味着相反成分的某种特殊的均衡,只要其中一方占了上风就会引起疾病。如果我们考虑现代细菌学及其对于人体中抗体的理解,那么恩培多克勒的这种观点是多么的贴切。
阿那克萨戈拉前499前426被认为在许多方面都精练了前人的教导。他像恩培多克勒一样,发展了一种物质混合理论。但是他将恩培多克勒的四种元素代之以数目无限的实体,构成这种实体的是种子微粒或同样大小的微粒。它们数目无限,也无限地小,即假定物质是无限可分的。颗粒连续不断的思想就不可避免要产生出来。阿那克萨戈拉也试图以这种方式来解释颜色的混合,他说过雪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黑色的,不过白色在此处于支配地位。所有的事物都包含在每一事物之中,但是其中一些在混合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
比起他的一些前人,阿那克萨戈拉显然试图在自然哲学中给天体现象和运动以物理解释,在古希腊的数学天文学中仅仅是从运动学角度描述它们的。于是在他的宇宙学中,他已不停留在单一的起始态:均匀的物质混合。阿那克萨戈拉把一种非质料的原初力量称作“精灵”,它使得混合物进入漩涡运动之中,并根据它们各自的速度把种种事物分离开来。土聚集在漩涡的中间,而更重的石块则向外猛冲而去,形成了恒星。它们的发光被解释成其群体的发热,并被归结为它们的飞快的速度。阿那克萨戈拉的漩涡理论,到近代在笛卡尔那里再现出来,后来又以更精致的形式再现在康德拉普拉斯行星系统的机械起源理论中。
近代自然科学中,原子论已被证明是一个极为成功的研究纲领。哲学史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常常被看作赫拉克利特的变化哲学和巴门尼德的不变存在原理的结果。德谟克利特区分了“充满”和“虚空”,最小的不可毁灭的原子和虚空相应于巴门尼德的“存在”和“非存在”。赫拉克利特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从原子的不可区分的构型中衍生出来。虚空空间被假设为均匀的和各向同性的。
在质料组合中,原子的不同在于其形式c位置以及种种构型。为了表示出原子的构型,将其比作语词中的字母序列,就导致了这样的假设,即原子思想只有在使用拼音文字的文化中得到发展。事实上,在中国,传统上使用的不是拼音文字而是象形文字,人们不知道粒子的思想,流行的是自然过程的场和波的概念。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按照必然性以不断旋转的方式运动。在此,与后来的亚里士多德的概念不同,运动仅仅是指虚空中的位置变化。所有的现象,所有的生成和腐朽,都是组合和分离的结果。物质的聚集态如气体c液体或固体,都用原子的不同密度和运动潜力来解释。用今天的结晶学的观点看,德谟克利特的思想甚至固体中原子在其位置上也发生着振动是值得注意的。
柏拉图在他的对话蒂迈欧中,引入了第一个数学的原子论模型。变化c混合和分离,都要追溯到前苏格拉底时期就已经说过的不可改变的数学规则性。在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即火c气c水和土中,已经有了一种分类,立即就可以借用。泰阿泰德全部采取了完全确定性的规则物体,它们在三维欧几里得空间都是可能的:四面体c八面体c二十面体c立方体和十二面体。因此,柏拉图所主张的,也就是要以这些几何建筑块来解释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
柏拉图对其元素有意要避开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表示法,因为它们可以分解成的平面图形。于是,四面体和二十面体具有等边三角形的面,它们分成两半时得到直角三角形,其边长分别是1c2和,而立方体的面分成两半时得到直角三角形,其边长为1c1和平方根。结果是,像水c气和火那样的“流体”是可以相互结合的,而以土作为建筑块所构成的固体,因其不同的三角形,只可能转变成其他的固体。
于是柏拉图就发展起一种基本粒子的物理学,其中特定的元素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基本粒子”即相应的组元三角形可以按照几何定律发生着“反复的作用”。例如,元素的转变是沿其边切开造成的。柏拉图之所以使其成为可能,这有赖于固体角度的锋锐。较为锋锐的平面角可以劈开具有规则角度的多面体。于是,所有的四面体c立方体c八面体c二十面体,排在前面的都可以劈开排在后面的多面体,但不能劈开排在前面的多面体或同样的多面体。这种自然哲学的结论中,火可以分离或分裂所有其他元素,土只可以分离或分裂气和水,气则仅仅可以分离或分裂水。
柏拉图断言,元素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例如,为了解释火能够引起固态形式的水转变成液态形式的水,他认为,元素在液态时尺寸要小一些,更有流动性,而在固态时其尺寸就要大一些。
离开火被称作冷却,在离开火以后的状态称固化。火和气可以通过土建筑块立方体中间的间隙而不受阻碍,也不会分裂土元素。气凝聚起来后不可能被分解,也不毁灭此元素。气的凝聚意味着八面体以最佳表面构型积累起来。即使是火也难以穿透进其中必然会留下的间隙,因其体面角度比所有元素的都要小,不会破坏八面体。对于水,只有火才可能破坏最强的凝聚。相邻二十面体的体面角度之间的间隙既不允许土穿透也不允许气穿透。只有火四面体可以穿透和分解此种结合。
的确,柏拉图发展了一种内部目洽的数学模型,如果人们接受他的学说尽管它有点专断作为对元素进行解释的,实体的各种聚集态和反复作用都可以由此得到解释。这种自然哲学自然会引出一些奇怪的荒谬结论。不过,我们在此遇上了科学史上以简单的几何定律来解释物质及其状态的首次尝试。这在现代基本粒子物理学中得到了高度发展。海森伯注意到了这一点:“基本粒子具有柏拉图描述的形式,因为这是数学上最美c最简洁的形式。因此,现象的终极根源不是物质,而是数学规律c对称性c数学形式”。在古代和中世纪,柏拉图的数学原子论没有得到多少支持。对于他的后继者来说,他的几何学物质理论的基本问题在蒂迈欧中已经是明明白白的了。如何来解释活的有机体的功能呢一定的形式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生理目的例如,食管的形状是为了同化食物,这种主张,在任何情形下都难以从规则固体的理论中推演出来。此外,以几何图形的“活跃”和“僵死”为基础来解释生命的变化动搏过程,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看来也必定是完全不自然的c推测性的和冷僻遥远的。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仍然难以理解这种迂回:今天的科学解释中采取的是复杂的抽象数学理论。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就从这里开始了。
亚里士多德主要以活的有机体如植物和动物的功能为基础,来阐述他关于自然的均衡或“平衡”的概念。生命的过程和周期是我们从日常经验中所熟知的。用我们熟知的东西来解释这个世界,比起用那些我们不熟悉的陌生的东西来进行解释,不是更清楚一些吗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见解,科学的任务就是对自然的复杂性和变化的原素和功能作出解释。这是对那些自然哲学家的一种批评,他们用个别的实体来作为原素的证明。一个个的植物或一个个的动物,都不仅仅是其质料建筑块的相加之和。亚里士多德把构成个体存在的东西称作一般形式。由形式塑造的东西称作物质。形式和物质都不是自己能单独存在的,相反它们是通过抽象提取出来的自然的原素。因此,物质也是以使之形成的潜能为标志的。在物质形成之前就已存在着实在。
我们所观察到的真正的活的生物体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赫拉克利特在此是正确的,而巴门尼德把变化看作幻觉则是错误的。变化是真实的。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赫拉克利特用特定实体火来证明变化也是不对的。亚里士多德是用第三种原素来解释那些变化,这第三种原素与物质和形式并列,没有形式就没有适当的变化。幼苗和孩子是弱小的c不成熟的。它们得以生长是因为它们与其自然趋势形式相一致,这意味着长大变强和成熟起来。因此,一般地说,变化决定着运动,使之从可能变成现实,即“潜能实现”中世纪人们的说法。物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自然界中在此综合性意义上的运动。自然与人所制作的艺术品或技术工具相反被理解为所有事物,它自己带着运动的原素。如果我们按照亚里士多德的指示来进行思考,则正如日常经验告诉我们的,首先是对于植物c动物和人们的生命过程,他的说法完全是合理的c适当的。自然并非一块巨石,可以任凭人们将其破裂成一块块石块。自然自身被设想为一个理性的有机体,其运动是必然的c合目的的。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两类运动,即由大小的增加或减少引起的量的变化,由特征转变引起的性质变化,以及由位置改变引起的空间变化。亚里士多德规定了因果性的四个方面作为变化的原因。为何植物会生长这是因为:1其质料组分使得生长成为可能质料因;2生理功能决定了其生长形式因;3外部环境土c水和阳光等等营养物推动着生长动力因;4与其终极目的相一致,即奔向其最完美的形式目的因。
亚里士多德然后就运用这些同样的原理它们显然是从植物c动物和人的生命循环中推演出来的去解释狭义上的物质,即后来被称作无机部分的自然。亚里士多德在此又从直接的经验推进了。我们在此遇到的,不再是作为自然界建筑块的众多元素;而是我们所经验的特性,如温暖和寒冷c湿润和干燥。这些特性的结合产生出以下决定元素的特性对:热-干火c热-湿气c冷-湿水c冷-干土。这里排除了同时出现热-冷和湿-干。因此,元素只有4种。这种推演后来受到了批评,它是主观任意的,但是它表明了亚里士多德的方法,即不是从抽象的数学模型进行推导,而是直接从经验出发进行推导。在真实的物体中,都或多或少c或强或弱地含有火c气c水和土,它们都处在不断的转化之中。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用热的手段来驱除水中的冷就形成了气,而排除气中的湿就形成了火。自然的变化就被解释为成熟和转化过程。
这种处于支配地位的有机自然哲学就其那时的状况,如何能为数学自然科学提供物理解释呢基本的空间运动只有两种,即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因此必定有某些元素,使这些基本运动自然地出现。其他物体的运动是由这些元素及其自然的运动来决定的,每一种运动都受此运动支配。最完美的运动是圆周运动。它是可以一直运动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