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节
开始,不可能有什么初阶工业需要保护。那次跟北京的朋友会面时,我直言:「大胆地开放吧。让中国人自由参与国际产出竞争,我会把身家押在他们那边。」这么肯定,是见炎黄子孙穷得要命,然而,只开放几年他们的拼搏是我平生仅见。中国人吃得苦,捱得饿,抵得冷,天生的智商也不俗。有这样的条件,还需要有什么「保护」呢
不是说中国没有保护政策,有的,而且不少,但不是西方的老生常谈。我骂过无数次了。有垄断专利的国企北京要保护我一九八二就这样推断了;关于思想或言论的,例如出版c传媒c教育等,北京「保护」。但贝加看来没有想到,非国企的工业的保护要求,主要来自外资。例如几年前北京宣布要逐步减低汽车进口税,外资的汽车厂纷纷投诉。
这就带来一个我想了很久才解通的话题。读者要知道,中国的工业发展,地区性的类聚集中度高得惊人,例如阳江造刀,温州造打火机,番禺c深圳造手饰等,动不动霸占百分之九十的世界市场。不是说其它国家没有类似的工业类聚的情况,但从极端性衡量,中国是特别夸张的。原因为何这里不谈了。问题是,为什么工业重镇如苏州c昆山c浦东等地没有这样的工业类聚的情况呢我终于找到的解释,是这些重镇收容的工业主要是外资,而外资有个别实力的,不喜欢在同地遇到同行的竞争。他们于是或明或暗地要求地方政府约束竞争,而只要外资实力足够,为了招徕地区政府乐得卖个人情。不会写在合约上,只是君子一言。算是保护,而这类外资要求的保护有没有伸延到省甚至到国家去,我没有考查,只是有时在报章读到的有这样的含意。
还有另一类保护。那就是多年来,北京恐怕国内的资金流失到外地去。这就是到今天中国还有外汇管制的一个原因。我屡次解释甚至得到佛利民的同意说他也那样看愈是禁止资金外流,流了出去的愈不会回来。这恐怕资金外流的意识今天大致上不再存在了,而曾经「偷渡」出境的资金不少。另一方面,当年的进口关税虽然下降了不容易消失。海关的既得利益与权力是不容易一朝取缔的。历史满是招狼入室的例子:法例通过,机构形成,跟着权力扩大,要取缔很困难。香港昔日的租务管制开头只打算施行一年,跟着一年复一年地延续,再跟着懒得再延了,结果是施行了半个世纪。目前香港正在考虑推出最低工资,我敢打赌,如果通过不会取缔。
转谈央行购入美国债券吧。贝加认为中国的二万亿美元储备,绝大部分是美国债券。应该不对:我的估计是约总储备的三分之一。贝加又认为中国不智,因为债券的回报率低。但事实显示,起初不论,这几年中国购入美国债券是在政治压力下才入货的。贝加再认为,虽然北京没有以沽出债券作恐吓,就是恐吓成功机会不大,因为中国持有的只是美国债券的一小部分。这观点我不同意。要使债券之价暴跌,不需要持有很大量然后一手沽出。前些时不记得是谁说了一句对美债不利的话,该市立刻下跌十多点。两年前北京某教授建议央行沽美债,布殊总统立刻亲自发言,要求北京否认。我也不同意贝加认为美国债券是最安全的。没有人怀疑在财务上美国言而有信,但七十年代越战之后,美国的三十年债券跌得很夸张孳息率高达十九厘,怎可以说是安全呢目前美国的债券算是强劲,因为一c有通缩预期,二c在金融之灾下美债是个避难所。我认为目前美国推出的救灾政策有过半机会导致高通胀。若如是,有一天历史会重演,美国债券会跌得夸张。伊拉克之战的费用是太高了,加上救金融之灾,美国的赤字会高得惊人。佛利民说天下没有免费午餐,国债当然也不是免费的,问题是付费的形式是哪一种或哪几种而已。
贝加认为中国及亚洲国家的储蓄率高是十年来举世利率偏低的一个原因,带动了美国及其它国家的楼市泡沫,也间接地促成金融灾难的出现。这点我也不同意。不同国家的储蓄率有不同的算法。中国的储蓄率高有两个原因。一c中国人的投资率也是储蓄率高,尤其是二○○○至二○○七这几年,中国的投资环境实在好。二c中国的强迫养老金不高,而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好些不管法定的养老金制度。不靠强迫养老金,人民会自己作养老的打算。是上帝的祝福吧。以收入的比率算,新加坡的强迫养老金可能冠于地球。此金也,听说在最近的金融灾难中输得叫救命
最后一点,是贝加察觉到虽然中国的出口大跌,但贸易顺差却大升了一年前我推断一年后中国会出现贸易逆差。这类推断我历来准确,这次怎会跌了眼镜呢告诉读者吧:一年前我没有想到举世的原料价格会跌得那么厉害,而中国进口的一个主要部分,是原料。贸易逆差是还会出现的,但要多等一些日子了。
20090310风险的回忆
这些日子各方传来的文章实在多,都是关于国际金融灾难的看法或报道。历来懒读他家之见,这次不读不成。新闻天天有,虽然紧张刺激,读不到开心事。
今早收到的两篇可读。其一是林行止三月六日于信报发表的滥用中国学者公式引致金融海啸;其二是r一bertbarr一三月五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ark一sharpe的作品,当年我很熟。我在洛杉矶加州大学苦攻时,前者在邻近的兰克公司工作,后者是我的师兄,比我早三几年吧。他们后来获诺贝尔奖的作品当时已经发表了,而因为如下的际遇,我读得用心。
一九六三年,得到老师赫舒拉发jackhirshleifer的推介,我对费沙irvgfisher的利息与投资理论作了深入的理解与体会,佩服得不得了。但费前辈的理论是不言自明地假设没有风险,也没有交易费用。他的理论架构简单清楚,是天才之作,要怎样引进风险与交易费用是难题。我要若干年后才理解到这二者其实是同一回事,解决其一就不需要解决其二,而二者选其一,我选交易费用,不管风险,理由为何我在其它文章解释过了。
赫舒拉发是把当时行内近于忘记了的费沙理论再发扬光大的人,是rk一z在兰克公司的同事,也是sharpe师兄的博士论文导师。赫师当时正在用尽心力,把风险引进费沙的投资理论中去。是难度极高的学问,我认为到今天还没有找到圆满的处理。
一九六五年,我正在尝试不同的博士论文题材,赫师要求我尝试把风险加进投资这个大难题。他认为我的思想天马行空,说不定会幸运起来,打开闷局。这就是我对一九六五之前的风险文献读得用心的原因。试了几个月,决定放弃,因为认为在观察上风险是无从量度的。不知风险何物,怎可以在理论上加进投资的选择去呢不是说没有风险这回事,而是在观察上难以判断投资甲的风险比投资乙的风险为高,或高多少。当时量度风险的方法,是以统计学的变量variance来处理的,后来虽然有了深入变化,基本上还是以这变量为作风险量度的基础。那时我的立场,是如果风险可以用预知的变量来量度,那就没有风险可言了。变量既知,风险从何说起赫师当时是同意的。这正如到澳门赌大细,长赌必输可以肯定,而每手下注的胜负或然率大家都知道,庄家如果按此率订赔率,每手所值也肯定,何风险之有哉
也不是那么简单。我这一辈读有关风险的经济论著,开头通常是奈特的博士论文frankknight,risk,uncertaty,andpr一fit。一九六二初读这重要的作品时,就跟同学们吵起来了。奈特把风险risk与不确定uncertaty分开,说前者是可以事前估计的,所以可买保险,后者无从估计,保险做不成。我不同意,认为二者没有分别,而保险有如赌博生意,只要赔率到位,处理的成本够低,成交会出现。赌博是不需要量度风险的。这观点不仅当时的同学同意,多年后巴赛尔及戴维德也同意。
跟着大家必读的重要风险文章,是一九四八friedn与sava的风险选择的效用分析。此文解释为什么一个人可以一方面买保险,另一方面跑到赌场去。天才之作无疑问,虽然个人认为说服力有问题。此文到了师兄sharpe手上,把曲线切去一半,翻转头,把二轴倒转过来,写成他后来获诺奖的重要文章。
一九六五之后我对风险与投资的分析没有再跟进。一九六七年,在佃农理论的第四章我还是以上述的变量variance,其百分比率称efficient一fvariati一n来量度风险。很不满意自己这样做,但当时想不到更好的方法。我要到二○○二年写制度的选择时才成功地以讯息交易费用替代风险。一九六七到了芝加哥大学,知道风险与投资的研究在那里发展得快,而风险量度的处理有了高深的变化。然而,这些大有学问的变化,从以事实作判断的角度衡量,还是基于早期的统计学的变量作为风险量度的。
读到行止兄的文章,感慨万千,心想:基本的概念还没有搞好,怎可以出动火箭专家呢一时间我想到四十多年前跟同学与老师吵了一通的话题。我的立场,是假设世界稳定,以统计学的变量作为量度风险的基础,如果风险真的可以如此这般地量度,购买保险当然大有人在,而保险公司是不会破产倒闭的。但如果风险无从量度,或不知怎样量度才对,加上世事变幻无常,或各方面的波动不能全部顾及,哪怕保险公司富可敌国,怎样计算也是学问不足,破产倒闭何怪之有哉
当去年九月雷曼兄弟事发后,我立刻为文说美国的金融制度出现了问题,是祸首。我也指出那是市场与政府混合的惊世败笔。当时看来是由芝加哥大学发起的数百个经济学者签名的反对政府插手救市的公开信,其中第三点竟然说美国的金融制度是地球历史上的伟大制度发明。是从哪里「衍生」出来的学问了真的像行止兄所说,是起自洛杉矶把风险量度加进投资理论去吗思之能不怆然哉
今天我们知道,那所谓伟大的金融市场,其实是个大赌场。那所谓投资云云,其实是下赌注。十赌九骗,有意或无意间隐瞒着的讯息,要到爆了煲才略见眉目,而那些在金融市场中动不动年入数百万美元的荷官们,欺客也自欺,输身家者无数是二十一世纪的悲剧奇迹,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20090313美国出现萧条的机会怎样看
此题不是我的发明,而是从哈佛教授r一bertbarr一三月五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arethe一ddfadepressi一n翻过来的。这位教授来头不少,三十多年前认识他,不熟;十多年前在香港跟他进晚餐,才知道他是一九六三年我作研究生时的一位同班同学stevebarr一的弟弟。哥哥非常聪明,属天才人物,不知为何不继续攻读经济。哥哥是天才,弟弟也是天才吧。
这里要谈的弟弟写的文章,是与另一位学者合作的较长文章的节略版。原文早写一个月,金融之灾演变得快,作者的结论看来是错了。文章简单清楚,可读。这里先谈该文的内容,再谈目前的形势,然后分析与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相比的不利与有利的两方面。结论如何读者自己判断好了。
何谓不景何谓衰退何谓萧条何谓大萧条这些话题历来不清楚。barr一一文的可取之处,是武断地提供了些明确的定义。可能不是他的发明,但此前我没有听到过。他的定义,是国民收入下降不到百分之十是不景或衰退recessi一n,百分之十以上是萧条depressi一n,而国民收入下降百分之二十五或以上则是大萧条了greatdepressi一n是也。barr一之见,是世界大战不论,称得上是大萧条的只有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在美国出现过。这百分之二十五的宏观经济暴跌显然不是什么「环比」c「同比」之类,而是从对上的一个高位跌下来的百分率。
barr一的分析,不讲理由,也不谈理论,只是单看股市暴跌与萧条及大萧条的关连。作者说得清楚:不一定有关连,但说没有关连也不对。他追查了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三十三个国家,股市暴跌共二百五十一次,发觉在九十七次的萧条中七十一次与股市暴跌在时间上吻合。大萧条只有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那一次。我找到的资料说,当时美国的股市从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二的一千零三十九日下跌了百分之八十九。今天美国的股市从二○○七年十月起五百一十五天下降了百分之五十六。今天比当年跌得急,也即是来得比较恶了。读者要知道,那所谓发展中国家的股市,大上大落如吃家常便饭,跟先进之邦是不同的,原因何在这里不谈。
barr一的结论,是单从股市与萧条的关连衡量,算概率,目前的美国有百分之二十的机会进入萧条depressi一n,而进入大萧条greatdepressi一n的机会只有百分之二。这判断看来是错了的:不是barr一之过,而是这次金融灾难带来的效果天天不同。资料或讯息改来改去,几天前的数字,是美国去年第四季的国民收入比去年第三季的下跌了百分之六点二。我的感受,是与去年第一季相比,美国今年第一季的国民收入会下降百分之十二左右。若如是,美国目前已经进入barr一界定的萧条了。这里要言明,我凭感受的推断,用于神州历来准确,因为我感受着中国经济脉博的跳动,用之于美国恐怕不灵光。
我也不认为barr一给萧条下的定义一定可靠。以他的定义衡量,日本今天是冠于地球的重灾区其国民收入下跌倍于美国但一位懂经济的朋友最近旅游日本,认为市面不差。如果我们接受barr一的定义读者可以想出更简单可取的吗又假设我读到的资料或数据可靠,那么美国会否进入萧条再不是问题,会否进入大萧条才是。
我没有资格回答这「大萧条」出现机会的问题,但可将大略知道的,把今天的情况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尤其是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的情况比较一下,让读者自己衡量。主要是从美国的角度看。分十点说吧。
一昔日的大萧条与今天的金融灾难,二者起笔皆财富暴跌,导致人民对收入前景的恶性预期,带来消费与投资收缩。以下跌的百分率衡量,今天看来比昔日严重。股市下跌差不多,楼市我没有资料比较,但金融市场的什么衍生工具c保险合约等出现的灾难,昔日是没有的。这也是说,对美国经济最重要的专业人士的退休安排,今天伤得比昔日严重。
二今天的灾难起于金融制度出现了问题,而那些头痛万分的所谓「毒资产」,昔日没有。主要是这一点,不少专家开始认为今天的形势比昔日恶劣。
三前后二者都没有世界大战,但今天美国有伊拉克及阿富汗之战,费用高,财政赤字的负担增加不少。以国民收入的百分率算,今天预期的财赤比昔日高。
四国际上,昔日的直接或间接货币本位制导致通缩的国际传染。今天这样的传染不严重,然而,因为上述的毒资产是国际化的,输得叫救命的国家无数。二者相比,我宁要通缩传染,不要毒资产。
五昔日美国的银行出现大挤提,触发骨牌效应。经一事,长一智;今天,银行挤提是及时约束着。
六国际贸易大幅下降,今如昔,但昔日触发了保护主义,棋差一着,闯大祸。今天,到目前还没有那么蠢。
七昔日美国提升最低工资及大幅提升有钱人的税率,皆蠢政策。今天没有提升最低工资,但对有钱人还是打算开刀的,虽然看来不会像昔日那么厉害。
八政府大手花钱鼓励消费,今昔都有;我不知道在比率上哪个时期较为夸张。这方面,经一事却不长一智:这种花钱昔日没有好效果,美国今天再大手尝试。
九与昔日相比,上帝今天给美国的最大祝福,是联储主席伯南克做得好。雷曼兄弟事发前我没有注意此君的货币策略,但事发后到目前我找不到他有半步行差踏错。前些时他反对在他权力之外的政府挽救通用汽车,今天看是好判断。最近他反对国家接管银行,我也认为是对的。美国没有管治国营企业的经验,一下子把银行国企化可以是大灾难。除非有可靠的杜绝挤提之法,我不同意今天九十二岁但思想还是清晰锋利的美国货币史大师annaschz之见,她认为不要挽救咎由自取的银行。
伯南克的政策观显示着他是个上乘的经济学者。他果断,行动快,够勇。毒资产带来的一个大麻烦,是联储局大手放宽银根后,银行不愿贷款,冰冻着一个困局。伯南克通过购买企业债券的方法大手推出货币,是正着。换言之,friedn与schz合作的经典巨著美国货币史其中解释得清楚的大萧条归咎于联储局频频出错,今天有伯南克一夫当关。不久前读到schz不满意伯南克的政策处理,我不同意:是非常艰巨的货币政策工程,伯南克处理得好,可惜联储的政策与财政部的政策似乎不太融洽。
十与昔日的大萧条相比,今天还有较为乐观的另一面。那就是中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有了看头,而毒资产这回事,这些国家中毒比较轻。占了地球上过半人口,只要保护主义不抬头,产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不是说中国没有保护政策,有的,而且不少,但不是西方的老生常谈。我骂过无数次了。有垄断专利的国企北京要保护我一九八二就这样推断了;关于思想或言论的,例如出版c传媒c教育等,北京「保护」。但贝加看来没有想到,非国企的工业的保护要求,主要来自外资。例如几年前北京宣布要逐步减低汽车进口税,外资的汽车厂纷纷投诉。
这就带来一个我想了很久才解通的话题。读者要知道,中国的工业发展,地区性的类聚集中度高得惊人,例如阳江造刀,温州造打火机,番禺c深圳造手饰等,动不动霸占百分之九十的世界市场。不是说其它国家没有类似的工业类聚的情况,但从极端性衡量,中国是特别夸张的。原因为何这里不谈了。问题是,为什么工业重镇如苏州c昆山c浦东等地没有这样的工业类聚的情况呢我终于找到的解释,是这些重镇收容的工业主要是外资,而外资有个别实力的,不喜欢在同地遇到同行的竞争。他们于是或明或暗地要求地方政府约束竞争,而只要外资实力足够,为了招徕地区政府乐得卖个人情。不会写在合约上,只是君子一言。算是保护,而这类外资要求的保护有没有伸延到省甚至到国家去,我没有考查,只是有时在报章读到的有这样的含意。
还有另一类保护。那就是多年来,北京恐怕国内的资金流失到外地去。这就是到今天中国还有外汇管制的一个原因。我屡次解释甚至得到佛利民的同意说他也那样看愈是禁止资金外流,流了出去的愈不会回来。这恐怕资金外流的意识今天大致上不再存在了,而曾经「偷渡」出境的资金不少。另一方面,当年的进口关税虽然下降了不容易消失。海关的既得利益与权力是不容易一朝取缔的。历史满是招狼入室的例子:法例通过,机构形成,跟着权力扩大,要取缔很困难。香港昔日的租务管制开头只打算施行一年,跟着一年复一年地延续,再跟着懒得再延了,结果是施行了半个世纪。目前香港正在考虑推出最低工资,我敢打赌,如果通过不会取缔。
转谈央行购入美国债券吧。贝加认为中国的二万亿美元储备,绝大部分是美国债券。应该不对:我的估计是约总储备的三分之一。贝加又认为中国不智,因为债券的回报率低。但事实显示,起初不论,这几年中国购入美国债券是在政治压力下才入货的。贝加再认为,虽然北京没有以沽出债券作恐吓,就是恐吓成功机会不大,因为中国持有的只是美国债券的一小部分。这观点我不同意。要使债券之价暴跌,不需要持有很大量然后一手沽出。前些时不记得是谁说了一句对美债不利的话,该市立刻下跌十多点。两年前北京某教授建议央行沽美债,布殊总统立刻亲自发言,要求北京否认。我也不同意贝加认为美国债券是最安全的。没有人怀疑在财务上美国言而有信,但七十年代越战之后,美国的三十年债券跌得很夸张孳息率高达十九厘,怎可以说是安全呢目前美国的债券算是强劲,因为一c有通缩预期,二c在金融之灾下美债是个避难所。我认为目前美国推出的救灾政策有过半机会导致高通胀。若如是,有一天历史会重演,美国债券会跌得夸张。伊拉克之战的费用是太高了,加上救金融之灾,美国的赤字会高得惊人。佛利民说天下没有免费午餐,国债当然也不是免费的,问题是付费的形式是哪一种或哪几种而已。
贝加认为中国及亚洲国家的储蓄率高是十年来举世利率偏低的一个原因,带动了美国及其它国家的楼市泡沫,也间接地促成金融灾难的出现。这点我也不同意。不同国家的储蓄率有不同的算法。中国的储蓄率高有两个原因。一c中国人的投资率也是储蓄率高,尤其是二○○○至二○○七这几年,中国的投资环境实在好。二c中国的强迫养老金不高,而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好些不管法定的养老金制度。不靠强迫养老金,人民会自己作养老的打算。是上帝的祝福吧。以收入的比率算,新加坡的强迫养老金可能冠于地球。此金也,听说在最近的金融灾难中输得叫救命
最后一点,是贝加察觉到虽然中国的出口大跌,但贸易顺差却大升了一年前我推断一年后中国会出现贸易逆差。这类推断我历来准确,这次怎会跌了眼镜呢告诉读者吧:一年前我没有想到举世的原料价格会跌得那么厉害,而中国进口的一个主要部分,是原料。贸易逆差是还会出现的,但要多等一些日子了。
20090310风险的回忆
这些日子各方传来的文章实在多,都是关于国际金融灾难的看法或报道。历来懒读他家之见,这次不读不成。新闻天天有,虽然紧张刺激,读不到开心事。
今早收到的两篇可读。其一是林行止三月六日于信报发表的滥用中国学者公式引致金融海啸;其二是r一bertbarr一三月五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ark一sharpe的作品,当年我很熟。我在洛杉矶加州大学苦攻时,前者在邻近的兰克公司工作,后者是我的师兄,比我早三几年吧。他们后来获诺贝尔奖的作品当时已经发表了,而因为如下的际遇,我读得用心。
一九六三年,得到老师赫舒拉发jackhirshleifer的推介,我对费沙irvgfisher的利息与投资理论作了深入的理解与体会,佩服得不得了。但费前辈的理论是不言自明地假设没有风险,也没有交易费用。他的理论架构简单清楚,是天才之作,要怎样引进风险与交易费用是难题。我要若干年后才理解到这二者其实是同一回事,解决其一就不需要解决其二,而二者选其一,我选交易费用,不管风险,理由为何我在其它文章解释过了。
赫舒拉发是把当时行内近于忘记了的费沙理论再发扬光大的人,是rk一z在兰克公司的同事,也是sharpe师兄的博士论文导师。赫师当时正在用尽心力,把风险引进费沙的投资理论中去。是难度极高的学问,我认为到今天还没有找到圆满的处理。
一九六五年,我正在尝试不同的博士论文题材,赫师要求我尝试把风险加进投资这个大难题。他认为我的思想天马行空,说不定会幸运起来,打开闷局。这就是我对一九六五之前的风险文献读得用心的原因。试了几个月,决定放弃,因为认为在观察上风险是无从量度的。不知风险何物,怎可以在理论上加进投资的选择去呢不是说没有风险这回事,而是在观察上难以判断投资甲的风险比投资乙的风险为高,或高多少。当时量度风险的方法,是以统计学的变量variance来处理的,后来虽然有了深入变化,基本上还是以这变量为作风险量度的基础。那时我的立场,是如果风险可以用预知的变量来量度,那就没有风险可言了。变量既知,风险从何说起赫师当时是同意的。这正如到澳门赌大细,长赌必输可以肯定,而每手下注的胜负或然率大家都知道,庄家如果按此率订赔率,每手所值也肯定,何风险之有哉
也不是那么简单。我这一辈读有关风险的经济论著,开头通常是奈特的博士论文frankknight,risk,uncertaty,andpr一fit。一九六二初读这重要的作品时,就跟同学们吵起来了。奈特把风险risk与不确定uncertaty分开,说前者是可以事前估计的,所以可买保险,后者无从估计,保险做不成。我不同意,认为二者没有分别,而保险有如赌博生意,只要赔率到位,处理的成本够低,成交会出现。赌博是不需要量度风险的。这观点不仅当时的同学同意,多年后巴赛尔及戴维德也同意。
跟着大家必读的重要风险文章,是一九四八friedn与sava的风险选择的效用分析。此文解释为什么一个人可以一方面买保险,另一方面跑到赌场去。天才之作无疑问,虽然个人认为说服力有问题。此文到了师兄sharpe手上,把曲线切去一半,翻转头,把二轴倒转过来,写成他后来获诺奖的重要文章。
一九六五之后我对风险与投资的分析没有再跟进。一九六七年,在佃农理论的第四章我还是以上述的变量variance,其百分比率称efficient一fvariati一n来量度风险。很不满意自己这样做,但当时想不到更好的方法。我要到二○○二年写制度的选择时才成功地以讯息交易费用替代风险。一九六七到了芝加哥大学,知道风险与投资的研究在那里发展得快,而风险量度的处理有了高深的变化。然而,这些大有学问的变化,从以事实作判断的角度衡量,还是基于早期的统计学的变量作为风险量度的。
读到行止兄的文章,感慨万千,心想:基本的概念还没有搞好,怎可以出动火箭专家呢一时间我想到四十多年前跟同学与老师吵了一通的话题。我的立场,是假设世界稳定,以统计学的变量作为量度风险的基础,如果风险真的可以如此这般地量度,购买保险当然大有人在,而保险公司是不会破产倒闭的。但如果风险无从量度,或不知怎样量度才对,加上世事变幻无常,或各方面的波动不能全部顾及,哪怕保险公司富可敌国,怎样计算也是学问不足,破产倒闭何怪之有哉
当去年九月雷曼兄弟事发后,我立刻为文说美国的金融制度出现了问题,是祸首。我也指出那是市场与政府混合的惊世败笔。当时看来是由芝加哥大学发起的数百个经济学者签名的反对政府插手救市的公开信,其中第三点竟然说美国的金融制度是地球历史上的伟大制度发明。是从哪里「衍生」出来的学问了真的像行止兄所说,是起自洛杉矶把风险量度加进投资理论去吗思之能不怆然哉
今天我们知道,那所谓伟大的金融市场,其实是个大赌场。那所谓投资云云,其实是下赌注。十赌九骗,有意或无意间隐瞒着的讯息,要到爆了煲才略见眉目,而那些在金融市场中动不动年入数百万美元的荷官们,欺客也自欺,输身家者无数是二十一世纪的悲剧奇迹,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20090313美国出现萧条的机会怎样看
此题不是我的发明,而是从哈佛教授r一bertbarr一三月五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arethe一ddfadepressi一n翻过来的。这位教授来头不少,三十多年前认识他,不熟;十多年前在香港跟他进晚餐,才知道他是一九六三年我作研究生时的一位同班同学stevebarr一的弟弟。哥哥非常聪明,属天才人物,不知为何不继续攻读经济。哥哥是天才,弟弟也是天才吧。
这里要谈的弟弟写的文章,是与另一位学者合作的较长文章的节略版。原文早写一个月,金融之灾演变得快,作者的结论看来是错了。文章简单清楚,可读。这里先谈该文的内容,再谈目前的形势,然后分析与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相比的不利与有利的两方面。结论如何读者自己判断好了。
何谓不景何谓衰退何谓萧条何谓大萧条这些话题历来不清楚。barr一一文的可取之处,是武断地提供了些明确的定义。可能不是他的发明,但此前我没有听到过。他的定义,是国民收入下降不到百分之十是不景或衰退recessi一n,百分之十以上是萧条depressi一n,而国民收入下降百分之二十五或以上则是大萧条了greatdepressi一n是也。barr一之见,是世界大战不论,称得上是大萧条的只有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在美国出现过。这百分之二十五的宏观经济暴跌显然不是什么「环比」c「同比」之类,而是从对上的一个高位跌下来的百分率。
barr一的分析,不讲理由,也不谈理论,只是单看股市暴跌与萧条及大萧条的关连。作者说得清楚:不一定有关连,但说没有关连也不对。他追查了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三十三个国家,股市暴跌共二百五十一次,发觉在九十七次的萧条中七十一次与股市暴跌在时间上吻合。大萧条只有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那一次。我找到的资料说,当时美国的股市从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二的一千零三十九日下跌了百分之八十九。今天美国的股市从二○○七年十月起五百一十五天下降了百分之五十六。今天比当年跌得急,也即是来得比较恶了。读者要知道,那所谓发展中国家的股市,大上大落如吃家常便饭,跟先进之邦是不同的,原因何在这里不谈。
barr一的结论,是单从股市与萧条的关连衡量,算概率,目前的美国有百分之二十的机会进入萧条depressi一n,而进入大萧条greatdepressi一n的机会只有百分之二。这判断看来是错了的:不是barr一之过,而是这次金融灾难带来的效果天天不同。资料或讯息改来改去,几天前的数字,是美国去年第四季的国民收入比去年第三季的下跌了百分之六点二。我的感受,是与去年第一季相比,美国今年第一季的国民收入会下降百分之十二左右。若如是,美国目前已经进入barr一界定的萧条了。这里要言明,我凭感受的推断,用于神州历来准确,因为我感受着中国经济脉博的跳动,用之于美国恐怕不灵光。
我也不认为barr一给萧条下的定义一定可靠。以他的定义衡量,日本今天是冠于地球的重灾区其国民收入下跌倍于美国但一位懂经济的朋友最近旅游日本,认为市面不差。如果我们接受barr一的定义读者可以想出更简单可取的吗又假设我读到的资料或数据可靠,那么美国会否进入萧条再不是问题,会否进入大萧条才是。
我没有资格回答这「大萧条」出现机会的问题,但可将大略知道的,把今天的情况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尤其是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的情况比较一下,让读者自己衡量。主要是从美国的角度看。分十点说吧。
一昔日的大萧条与今天的金融灾难,二者起笔皆财富暴跌,导致人民对收入前景的恶性预期,带来消费与投资收缩。以下跌的百分率衡量,今天看来比昔日严重。股市下跌差不多,楼市我没有资料比较,但金融市场的什么衍生工具c保险合约等出现的灾难,昔日是没有的。这也是说,对美国经济最重要的专业人士的退休安排,今天伤得比昔日严重。
二今天的灾难起于金融制度出现了问题,而那些头痛万分的所谓「毒资产」,昔日没有。主要是这一点,不少专家开始认为今天的形势比昔日恶劣。
三前后二者都没有世界大战,但今天美国有伊拉克及阿富汗之战,费用高,财政赤字的负担增加不少。以国民收入的百分率算,今天预期的财赤比昔日高。
四国际上,昔日的直接或间接货币本位制导致通缩的国际传染。今天这样的传染不严重,然而,因为上述的毒资产是国际化的,输得叫救命的国家无数。二者相比,我宁要通缩传染,不要毒资产。
五昔日美国的银行出现大挤提,触发骨牌效应。经一事,长一智;今天,银行挤提是及时约束着。
六国际贸易大幅下降,今如昔,但昔日触发了保护主义,棋差一着,闯大祸。今天,到目前还没有那么蠢。
七昔日美国提升最低工资及大幅提升有钱人的税率,皆蠢政策。今天没有提升最低工资,但对有钱人还是打算开刀的,虽然看来不会像昔日那么厉害。
八政府大手花钱鼓励消费,今昔都有;我不知道在比率上哪个时期较为夸张。这方面,经一事却不长一智:这种花钱昔日没有好效果,美国今天再大手尝试。
九与昔日相比,上帝今天给美国的最大祝福,是联储主席伯南克做得好。雷曼兄弟事发前我没有注意此君的货币策略,但事发后到目前我找不到他有半步行差踏错。前些时他反对在他权力之外的政府挽救通用汽车,今天看是好判断。最近他反对国家接管银行,我也认为是对的。美国没有管治国营企业的经验,一下子把银行国企化可以是大灾难。除非有可靠的杜绝挤提之法,我不同意今天九十二岁但思想还是清晰锋利的美国货币史大师annaschz之见,她认为不要挽救咎由自取的银行。
伯南克的政策观显示着他是个上乘的经济学者。他果断,行动快,够勇。毒资产带来的一个大麻烦,是联储局大手放宽银根后,银行不愿贷款,冰冻着一个困局。伯南克通过购买企业债券的方法大手推出货币,是正着。换言之,friedn与schz合作的经典巨著美国货币史其中解释得清楚的大萧条归咎于联储局频频出错,今天有伯南克一夫当关。不久前读到schz不满意伯南克的政策处理,我不同意:是非常艰巨的货币政策工程,伯南克处理得好,可惜联储的政策与财政部的政策似乎不太融洽。
十与昔日的大萧条相比,今天还有较为乐观的另一面。那就是中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有了看头,而毒资产这回事,这些国家中毒比较轻。占了地球上过半人口,只要保护主义不抬头,产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