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诗经解读最新章节 > 诗经解读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21节

  人从一出生便在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各种网的联络中确定自己存在的位置。如果孤零零一个人,没有任何人心灵情感的介入。人就找不到自己究竟在何方。坐在飞机窗弦边,窗外天空一片蔚蓝,你始终不会感到你正在动,也不会知道你究竟在什么地方。曲高和寡虽然高雅,但多了份凄凉,多了份高处不胜寒的落寞。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脆弱的一面,需要人的交流c安慰。建构纷繁交错的情感网络,不时的礼尚往来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伐木首章以鸟呼伴为喻,说明人不能没有亲友;次章说要以丰盛的酒肴,热诚地款待亲友;第三章说亲友间要真诚相待,往来之礼不可失。三环紧扣,详细阐明了宴请亲友的意义以及过程。

  在宴请的过程中,主人的自我价值c存在位置都被凸显出来,虽然忙碌,但心里仍然甜蜜。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客人得到了尊敬与友善,主人得到价值的肯定与赞美,互相之间都得到心性的满足。

  宴请宾客仅仅是我们交往的一个方式,它只是在告诉我们,真诚的交往才能让你得到尊重与幸福。只有在不断的交往中,每个人才有可能收获自己亲情c友情c爱情,让漫漫生命历程充满五光十色。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孤单的个体不论是因自卑而封闭,还是因高傲而舍弃,都很可悲。

  悲叹这个人不再在人群中出现,悲叹一个寂寞灵魂的消落。

  国学故事

  吟诗赴宴:相传苏轼二十岁时,到京师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宴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

  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哪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c好c好”

  “姜尚渭水钓鱼”,最年长者满脸傲气地端走了鱼。

  “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

  “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

  “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

  “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六个菜全都被端走了。六举人正准备高高兴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且慢,该我行酒令了”苏轼说出了六个字,然后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都端到自己面前。六个举人呆若木鸡。那六个字便是嬴政并吞六国

  文化常识

  古代炊具:我国古代炊具有鼎c镬hu一c甑zèngc甗yǎnc鬲li等。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为天子,可见它是传国之宝。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c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为“甗”。鬲只用作炊具,故体积比鼎小。炊具可分为陶制c青铜制两大类。一般百姓多用陶制,青铜炊具为贵族所用。

  古代食器的种类很多,跟今天的器皿差别较大的有簋guic簠fuc盂c敦c豆c笾biān,边等。簋的形状很像大碗,圆口,大腹,下有圆座。但也有有耳或方座的。最初用以盛粮食,后来也用于进餐。古人吃饭时先从甎中把饭盛到簋里再食用。簠与簋同类。起初也是盛粮的。但簠簋并非严格地以方c圆分,簠有圆的,簋也有方的。因为簠簋常常在一起使用,所以二者时常连称,后代并用以代表祭祀。簠的形状很像现在的高脚盘,但很多是有盖子的。与簠样子相近的是豆,豆在盘下的立茎上有柄,簠则没有。豆可以做食器,也可以为祭器,还可以做量器。古代四升为豆。箪dān,单是竹制或苇制的盛器,常用以盛饭。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古代也有盘c碗碗等食器,因为与现在所用的差别不大,

  相关阅读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张旭山中留客

  4c鹿鸣:开门揖天下之客

  原文

  鹿鸣

  呦呦鹿鸣1,食野之苹2。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3,承筐是将4。人之好我5,示我周行6。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7。视民不恌8。君子是则是傚9。我有旨酒10,嘉宾式燕以敖11。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12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13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

  1呦呦y一u:鹿的叫声。

  2苹:草名。

  3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这里指乐器。

  4承:捧着。将:献上。

  5好:关爱。

  6周行:大路。

  7蒿hā一:青蒿。德音:美德。孔:很,十分。昭:鲜明。

  8视:示,昭示。恌tiā一:轻薄。

  9则:榜样。傚:模仿。

  10旨酒:美酒。

  11式;语气助词,无实义。燕:同“宴”。敖:同“遨”,意思是游玩。

  12芩q:草名,属蒿类植物。

  13湛dàn:尽兴。

  经典原意

  呦呦鸣叫着的鹿群,正在野外吃着青苹。我有高贵的宾客,为他弹瑟又吹笙。为他吹笙又鼓簧,捧着成筐的礼品献给宾客。客人们爱护我,为我指示出宽广的大道。

  呦呦鸣叫着的鹿群,正在野外吃着青蒿。我有高贵的宾客,他的品德声誉非常崇高。教给人们宽厚不轻薄。君子们以他为法则去仿效。我有馨香的美酒,让客人们在宴会上畅饮纵情遨游。

  呦呦鸣叫着的鹿群,正在野外吃着芩草。我有高贵的宾客,为他弹瑟又奏琴。为他弹瑟又奏琴,人们沉浸在欢乐中。我有馨香的美酒,在宴会上让客人们身心愉悦。

  当代阐释

  开门揖天下之客

  盛友如云,高朋满座,载歌载言,宾主尽欢。鹿鸣展示的宴会极其盛大。

  有的宴请却是在自己茅草陋舍,友朋,浊酒一杯,素碗几盏,朴实无华。

  抛开外在形式的千差万别,慷慨大方,热情好客是最美的闪光点。

  有的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被自私包裹的心灵掺杂了太多的黑暗隐晦,时时刻刻提防着别人根本无心的侵犯。面对别人的大方热情,心理猥琐的如下水道中的老鼠,以为那是上了药的饵,或者是看上天上掉下的馅饼。确实如此,心理灰暗的人的确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绝对不会相信那是别人的慷慨大方,乐善好施,心中当然也就没有感激之情。说声谢谢对他们来说仅仅是别人应尽的义务,自己却有不去说的权利。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并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上。

  当一个人忘记去感恩时,只知道不断索取,不想回报。索取的越多,身边的朋友就越来越少,直到身边再也没有一个朋友c亲人,索取才会最终结束。孤苦伶仃地等待大自然的审判。

  “水至清则无鱼”,我们不可能是一个彻头彻底的忘我奉献者,我们需要保留心中的一份私有空间,也可以有自私的心理,但所有的自私不能以侵犯他人或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前提。

  相比较之下,慷慨大方,热情待客,用开放的心理欢迎容纳天下一个个亲近的c熟悉的c陌生的心灵。固然付出了很多,但也得到很多。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得到自己生命价值的自我肯定,得到一个可以笑脸面对的人生。

  自私的天空永远充满了阴霾,慷慨的心灵则永远洒满阳光。

  国学故事

  王勃滕王阁序: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去交趾在今越南境内探望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今江西南昌时,都督阎伯屿因重修的滕王阁落成,定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在那里宴请文人雅士和宾客朋友。他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阎伯屿叫他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时当众炫耀。王勃是当时有名文士,也在被请之列。宴会上,阎伯屿故作姿态,请来宾为滕王阁作序。大家一方面事先都毫无准备,另一方面也都知道阎伯屿的真正用意,所以均托辞不作。然而请到王勃时,他却并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也就不再让女婿出场著文了。新唐书中记载,王勃每次写文章时,都先磨好数升墨,然后酣饮大醉,躺在床上,用被子盖住脸面。等醒来后,立马拿过笔来,文不加点,挥然而就。人们都认为他睡觉的时候打好了腹稿。”据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阁上即兴而赋千古名篇,并非虚传。然而天妒英才,王勃离开洪都后,不幸在渡海时遇难,死时才26岁。

  文化常识

  古代乐器:我国的古代乐器根据制作使用的材料,分为金c石c土c革c丝c木c瓠c竹八类,称之为“八音”。金类,指用金属制成的乐器,如:编钟c方响等;石类,指用石或玉制成的乐器,如:磬c玉磬等;土类,指用陶器制成的乐器,如:埙等;革类,指用各种皮革制成的乐器,如:各种鼓等;丝类,指用丝弦来拉响和各种乐器,如:古琴c瑟c筝等;木类,指用木质制成的各种乐器,如:木鱼等;瓠类,指用瓠瓜葫芦作音斗而制成的乐器,如:笙c竽等;竹类,指用竹管制成的各种乐器,如:笛c萧等。

  相关阅读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李白送友人

  十一c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知己的寻觅

  导读:逢其知音,千载其一

  文心雕龙:“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刘勰所说的知音主要指在文学观念上的相知,而现在的知音早已经成为友情知己的代称。

  刘勰所认为的知音千载才能逢一,而庸庸碌碌的人生百年得一知己便可足矣。

  在人性的关系中,父母妻子作为亲情爱情的角色紧紧与自己的生活相融合。朝夕相处,关系亲密。基于此而建立的家庭随成为自己的一个精神源泉,可以在任何时候安心地休憩,可以无所顾忌地敞露自己的心扉。在一定意义上,父母妻子就是自己的人生知己。

  而人的情感世界还需要友情的支持,友情也需要知己的抚慰和沟通。

  朋友,多是因在平时的交往中过从甚密,在逐渐的了解过程中而形成。这种交往又多因国事政事理想等等而聚集在一起。所以朋友之间的有个知己不是为了让朋友知道自己饿了,知道自己渴了,而是知道自己精神追求的喜怒哀乐。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如果认为作者的忧伤是因为权利地位c金银财富的欲求没有得到满足,那就是一个不知者。真正的知者了解作者心中的痛是故国败亡的“黍离之悲”。

  园有桃的作者因为没有知己而苦闷着,一个人落落地走在空荡荡的大路上。一个知己该是什么样子至少要解决作者“心之忧矣,其谁知之”的心里焦虑。所以知己必须是能在精神上透视自己的人,一般需要一致的精神理想或追求,或者是在本质上惺惺相惜,互相赞赏的人。另外,知己还要有充分的信任c无私的帮助c衷心的关爱。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让知己的渴望变得强烈。柏舟中的男子夜不能寐,忧愁哀思,好像内心隐藏了太多的心事。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对兄弟倾诉,结果却惹来兄弟的大发脾气。兄弟是没心思c没耐心去聆听男子内心的波涛汹涌,愁肠百结。他们还有他们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可谁来了解作者呢作者遇到了太多的小人。这些小人谗佞奸险,自己遭受了太多的委屈与痛苦。可这个世界上就是没人体谅理解他。就连天上的太阳c月亮也都暗淡无光。作者的胸怀什么时候才能让阳光倾洒进去。作者只能苦苦地等待着。

  如果说柏舟中的男子是可悲的,他寻找不到自己的知己,那扬之水中的男子是可叹的。他强调兄弟之间的情意本也没错。但他认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从根本上否定了知己的存在。或许因为现实的种种原因,导致他对亲情之外的其他情谊都保持敌意与怀疑。但因此而将自己封固在亲情的围墙里,多少令人可叹。因为,不是知己放弃了你,而是你放弃了知己。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保持一颗宽容大度的心,才有可能迎接到自己的千载知音。

  1c黍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原文

  黍离

  彼黍离离1,彼稷之苗2。行迈靡靡3,中心摇摇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shu:谷物名,小米。离离:茂盛的样子。

  2稷ji:高粱。

  3行迈:远行。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

  4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

  5噎yē:忧闷已极而气塞,无法喘息。

  经典原意

  地里黍子长得繁茂旺盛,高粱苗绿油油的。缓慢地走着,心中充满忧郁彷徨。理解我的,说我忧愁,不理解我的,说我有什么欲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是什么样的人。

  地里黍子长得繁茂旺盛,高粱正在吐穗子。缓慢地走着,心中迷乱如酒醉。理解我的,说我忧愁,不理解我的,说我有什么欲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是什么样的人。

  地里黍子长得繁茂旺盛,高粱已经结了籽。缓慢地走着,心中极其郁闷哽咽。理解我的,说我忧愁,不理解我的,说我有什么欲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是什么样的人。

  当代阐释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一个人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敌人,但绝对不可以没有知己朋友。

  从出生到少年,人依存在父母的羽翼下,饿了渴了,父母都会细心体贴的照顾到;受到委屈,可以扑在母亲的怀里,哭到再也没有力气哭;遇到快乐的事情,赶紧激动地跑回家,对着父母一遍遍诉说。长大了,结婚了,自己变成了长者,轮回重复着少时父母替自己所做的一切,内心的情怀只能在妻子耳边悄悄诉说。一旦妻子去世,子女成家,心中万千烦恼事,只能在自己肚中沤成一团团的麻。

  少时的不经事,天真烂漫的童心让人不会有真正的烦恼c忧愁,暂时的愁苦总如夏天的云彩,倏忽即去。父母便是自己的最完美的知己。成人后,三千烦恼丝疯了般猛长,而那是却只有妻子一人毫不厌烦地听着你的诉说。亲情一直演绎着人生知己的角色。

  然而人并不仅仅依附在亲情c爱情上生活。人还需要有友情的知己。

  黍离写到:在高粱苗绿油油的时候,理解我的说我太忧愁,不理解我的,却说我有什么欲求。直到高粱吐穗子c结了籽,仍然没人了解我。诗人不禁怅然悲叹。

  不论这个人是周朝大夫,还是一个流浪者,他都是孤独的。

  理解朋友的忧愁,让朋友心里感到安慰,不再孤独,这就是友情知己的一个作用。

  人在社会上,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在父母c妻子那儿寻求不到这种爱好追求的积极响应,便会找个同道之人,不时交流c切磋,寄托友情。当然,有的夫妻之间也可以成为志向兴趣上的知己。如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都喜欢金石图谱,他们可以在夫妻之情中掺杂着本应由友情承担的情感寄托。

  然而这种友情知己委实难寻,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慨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国学故事

  青蝇吊客:三国时,吴国虞翻为人刚直,志气高雅。孙权当时为骑都尉官,虞翻数次犯颜力谏,被孙权流放到交州。虞翻被流放到南方后,心感悲戚,常想自己死后,没有人会来给自己治丧。只有苍蝇嗡嗡似乎是在为自己凭吊,心中十分悲痛。心想自己毕生落落寡合,孤独无友,如若此时能有一知己,便死而无憾了。虞翻虽然被处罪流放,但仍讲学不倦,门徒常常有数百人。

  文化常识

  黍离麦秀:诗经中的这首黍离描写的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且遍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后来,人们往往把亡国之痛c兴亡之感,称作“黍离之悲”。史记宋微子世家中也有这样描写:“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抒发的都是亡国之悲,后人遂把哀伤亡国之辞称为“黍离麦秀”

  相关阅读

  李白月下独酌;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2c园有桃:知音世所稀

  原文

  园有桃

  园有桃,其实之殽1。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2。彼人是哉,子曰何其3。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4。

  园有棘5,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6。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7。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