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节
朝和包拯不相上下的人物,而且他还比包拯多了一个特点,那就是淡定。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惊,说的就是他庞统。除了偶尔会在公孙策的事上慌乱,但,那也只是偶尔,不是吗只听他淡淡地说:“这高丽的高僧,可不是个寻常能见的人物。不知戒色大师可否带我们兄弟俩去开开眼界”
瞧这话说的多好,我们兄弟俩,说的那是情意绵绵情深意长的的。若是展昭答应了,公孙策想要拒绝,也碍于面子而不好开口了。
那展昭也是个热心肠,他心下一想,反正师父也没说过况且那高僧到京城后也要四处讲道,能见着他的人多着呢,先带自己刚刚结识的两个兄弟去看看又能如何呢。于是他一口答应:“当然当然。路上有二位同行,小僧也是十分欢喜。”
公孙策听了庞统的话,在心里大大翻了个白眼,口中却十分热切地说:“那就多谢戒色大师了。我们兄弟可真是感激不尽。”最后一句话,公孙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的。
其实公孙策心里也是挺想去看那什么高丽高僧的,虽然读书人多信道,但他对佛教并不排斥。况且自己的师父,包拯的母亲包大娘信佛,公孙策自幼在包大娘身边学医,对佛教也是有几分好感的。
“既然如此,那小僧便去安排安排。请两位明日午时于城东五里亭等候。”展昭一合掌,告辞了。
“这小和尚也真是有趣,我们也不吃他的也不穿他的,只是同行而已,有什么需要安排的”公孙策奇道。
“你别看他现在只是一个人行动,在他下榻的地方,一定有大队人马在等候。相国寺是国寺,高丽开国寺也是国寺,两国国寺相交,我大宋可是上国,没有点排场怎么行。你别看展小师父只是说给我们安排安排,可这安排之事,也是讲究的很。没点地位的,还真做不来。看来这和尚还真是不简单。”虽自幼不喜官场之道,但耳濡目染多了,庞统也算是深谙这其中的规则。之前看展昭手执巨阙,只想是他武艺高强罢了,如今看来,这展昭,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不弱。
“原来还有这样的道理,怪不得”公孙策若有所思,怪不得包拯的仕途似乎很不顺,若不是有皇上护着他,这个心思耿直的人怕是早就
“怪不得什么”
“怪不得没什么”公孙策回过神来,“倒是你,庞统庞大公子,你可一直没对我说实话啊兄弟之间,难道不应该坦诚相待”兄弟二字,公孙策咬的特别重。
庞统微微一笑,倒是十分坦然:“我说我姓庞,排行老大,这可不是大大的实话吗至于庞大这个名字,江湖人混叫而已,也算是个真的吧。”
“你你强词夺理”公孙策没想到庞统会这么无耻,原以为庞统和一般的纨绔不同,没想到却也是一样的无赖。
“此言差矣。”庞统打开公孙策赠送的扇子,轻轻摇着:“这叫人在江湖,不可不防。”
公孙策简直要气疯了,音量提高了不止八度:“你简直是大宋之耻”说实话,公孙策自己也不知道这和大宋之耻有什么关系,只是此时他晕头转向的,也不知自己在说什么了。
和人辩论,除了包拯,公孙公子从来都是赢的,没想到走了一个包拯,又遇到了一个克星,真是时运不济,时运不济啊。
“砰”的一声,公孙策怒气冲冲的摔门而出。庞统看着可怜的门,忍不住笑出声来:“有趣,公孙策,你可真是越来越有趣了。”
话说这公孙策走了以后,心里也是后悔了,他想庞统其实并没有说错,出门在外防人之心不可无,庞统对自己还算是厚道了。
可是要知道,我们的公孙公子有个绰号,叫做公孙别扭。他这人就是这样,一旦做了什么错事,死不承认不说,还非得逼着别人说自己是对的。
如此看来,庞大公子想要赢得美人欢心,还得经历段艰苦的历程了。
作者有话要说:
c第六章
果然如同庞统所说,展昭所在的相国寺苏州行小分队是个不小的队伍。而展昭确实也在队中处于领导位置,在他上头,也只有一位方丈而已。
展昭给公孙策安排的位置是一名账房先生,现负责管理迎接团的食宿支出。而庞统则好办,他本就会武,就让他当一名侍卫。
本来相国寺崇武,寺内守卫都是由僧人担任,但由于今年恰逢太后五十寿辰,寺内众多僧人被派往宫中为太后讲经,故此行只好雇佣一些武人做护卫,因此庞统混在其中也不算太突兀。
扬州离苏州本不算太远,再加上僧人纪律严明,脚程也不算慢,没过几日,众人便到了苏州。
后世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公孙策没去过杭州,更没见过天堂,但仅仅只看这苏州,便能明白为什么这苏杭的名声之大的原因了。
但庞统对这些美人美景却没太大的感觉,但苏州的鸡头米他却很喜欢。后世有人这么描述苏州米: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庞统学不会这些文绉绉的话,但他却觉得,这米,就像公孙策一样,白白净净,如玉温润。
到达苏州后,众人下榻于承天寺内。这承天寺是苏州第一大寺,故寺内布景设施还算讲究,有些别院甚至还有些假山流水,足足的苏州特色。
展昭一行人先去见住持,公孙策便一个人在寺内闲逛。忽然听到前面有人说话,听口音,倒不像是中原人士。公孙策走向前一看,是个风度翩翩的男子,看样子,却有种莫名的熟悉。
公孙策一时想不起他到底在哪里见过此人,又听他说道:“这大宋朝也算是人杰地灵,风土人情和我大辽全然不同,连个寺庙都修得这么别致。”
公孙策心中一凛:居然是个辽人又听他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公孙策心道有趣,这辽人居然还会大宋的的诗。
“怎么了”庞统轻功过人,走路悄无声息的,很是吓着了我们的公孙公子。
“啊”公孙策为人素来喜静平和,冷不丁的被人这么一叫,手中的折扇差点摔到地上,“庞统”
“咦”庞统用手捂住了公孙策的嘴,像是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连声说:“有趣,真有趣。”
公孙策心想你还真是欺负我上瘾了你,难道本公子受惊的样子很有趣吗
“束竹你看前面的那个书生像谁”庞统半笑不笑的问公孙策。
话说这“束竹”二字,既不是公孙公子的名,也不是字,却是化名。“策”字上竹下束,故曰“束竹”。可别说,这名和公孙策还真挺配的。
公孙策一看,正是自己前面注意到的那个辽人,说实话,公孙策也觉得他像个什么人,又想不起来到底是谁,但碍于面子不肯承认,只好强辩说:“我管他想谁,这和本公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庞统也不计较,道出了答案:“谁说他和你没有关系的依我看,他却十分像你。”
“像我”公孙策再次吃惊,定睛一看,可不是吗同样的白衣,同样带着黑帽,甚至同样摇着纸扇,只是有一点:“就算他有那么一点点像我,但我可比他俊秀多了”
“哈哈哈。”庞统闻言大笑,说:“是是是,这天下间,就你公孙公子最是举世无双。”
这笑声惊动了前面的那个辽人,只见他回头看到庞策二人,便走上前,微微一笑,拱手道:“在下耶律文才,不知二位公子如何称呼”
庞统心想这文绉绉酸溜溜的语气都和公孙策有几分相似,但面上也不表露出来,只是一抱拳:“京城人士,庞统。耶律公子,可是辽人”
这时候宋辽两国还没开战,处于暂时和平的时期,故此耶律文才也不隐瞒真实姓名:“正是。在下此番来江南,一是仰慕大宋文化博大精深,想要了解一二。二是我早在大辽就听闻这江南富饶,山灵水俊的,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不知是因为庞统说这耶律文才像自己还是什么原因,公孙策的口气可不算和善:“耶律这个姓氏,似乎是辽国皇室之姓吧”
耶律文才倒也坦然:“在下不才,和皇室沾亲带故而已。”
公孙策这时倒是有点佩服这辽人了,身在他国,却能以诚待人,这份气度,非一般人能及。于是他也变得有礼起来:“在下大宋庐州公孙策。”
这耶律文才也是个聪明人,见公孙策前后态度不同也大概知道是什么事了,便也笑了笑:“文才自幼仰慕宋朝读书人,如今一见公孙公子便深感亲切,如今正好,不知可有这个荣幸与公子一同游春”
这话说的庞统就不爱听了,当初那种见展昭与公孙策其乐融融的不适之感又出现了,并且这次严重的多。只能说,幸好庞统还没见过包拯与公孙策在一起,不然那种腻歪劲,简直会酸死他。
虽然庞统有些吃味,但公孙策心里却舒坦了,心说你这辽人还算是有点眼光,脸上的笑容更深了,说:“能与耶律公子一同赏春,是公孙策的荣幸,何乐而不为呢”
说着,便坐了个“请”的动作,哪知耶律文才却也谦虚,也做了个“请”,要公孙策先行。二人就这样“请”来“请”去的,却谁也没有动一步。庞统实在看不过去了,冷冷的哼了一声,说:“两位公子若是不走,庞统可先行一步。”
说完,就径自从二人中间穿过,只留下两人在原地面面相觑。
当日,公孙策和耶律文才两人在苏州城内结伴游玩,甚至开心。当然,这两人的对话在这里便不写明了,免得众位酸掉了大牙就不好了。
公孙策回到承天寺已经晚了,原以为大家都入睡了便不好再去打扰,便直接回到了自己的房里。哪知一进门就吓了一跳,一个黑漆漆的人坐在桌旁,仔细一看,原来是庞统。
公孙策没好气说:“这夜深露重的,不知庞大公子为何造访况且,没有主人的允许,就进入别人的房间,这好像不太好吧”
庞统也不绕弯子,说:“本公子只是来看看束竹是否安好。”
瞧瞧这是什么话啊,说的好像他公孙策身娇肉贵虽然事实就是如此,碰一碰就碎了。公孙策冷笑:“有知己相伴,自然是安好。”
“知己”庞统把玩着手中的扇子,嘲笑道:“若是公孙公子知道那耶律文才的真实身份,恐怕便不会这么说了。”
“你什么意思难道文才兄在说谎”
“不不不,他并没有在说谎。”庞统缓缓道来:“他说的没错,他是辽国人,姓耶律,且是皇族中人。可是他并非只是和辽国皇室沾亲带故而已,若我猜的没错,他是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楚雄三子。”
这回公孙策可是实实在在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个行事有礼态度谦逊的辽国人居然身居要职,他似乎听说,这一代的南院大王,可是辽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
“那c那又怎么样”公孙策狡辩道:“我们读书人最重视的是学识和人品,而不是身份。你们这些纨绔,就只看重身份啊金钱啊,俗气我告诉你,不管他耶律文才是南院大王还是北院大王,我只知道,他是我公孙策的兄弟”
公孙策这一番话说的真是情深意重,若是耶律文才在场,定会热泪盈眶感动万分的。可惜,他现在面对的是庞统。
只听庞统说:“公孙策,你认谁当兄弟我不管。我只是想提醒你,你是真心,别人可不一定像你这么好心。”
公孙策冷笑,声音提高了八度:“庞统你自己没安好心就把所有人当作坏人,你给我记住,我可以把任何人当兄弟,除了你庞统”
几年后公孙策再次想起自己的这番话,心中却是感慨万分,没想到到最后自己确实也没把庞统当作兄弟,只是,把他当作了
庞统也不气愤,只是说了一句“日久见人心”后便走了,独留公孙策一人在房内纠结。
对,您没看错,就是纠结。其实公孙策心里也清楚庞统的话或许是对的,但他就不愿承认,也不想承认自己刚认识的这位知己是辽国的奸细,与自己交往也不过是利用自己而已。不得不说,公孙公子这脸皮薄爱面子的毛病是该改改了。
作者有话要说:
c第七章
数日后。
高丽高僧在苏州的礼佛已经结束了,展昭也要踏上回京的路途。公孙策和庞统依然是在冷战中,反倒公孙策与耶律文才的感情是日益深厚。
且说在苏州这几日,公孙策与耶律文才也算走了许多地方。两人都值少年,况且这江南历来都是文人骚客咏诵之地,他俩性子相似,都是爱舞文弄墨之人,如今碰上了,如同酒逢知己,棋逢对手,更是终日黏在一起,品茶吟诗,好不自在。
展昭在启程前,曾和公孙策谈过一次。他似乎也知道公孙策和庞统闹矛盾了,但他却没有劝说公孙策,他只是说:“公孙施主,小僧看来,庞大这个人绝对不是池中之物。小僧也算是阅人无数,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让小僧这么看不清。但观庞大平日所作所为,却不似要害你。小僧并不是想给庞施主做说客,只是希望公子不要错失良人。”
公孙策沉吟良久,若有所悟,开口说:“多谢大师指点,公孙策明白了。”
展昭摇摇头,合掌说:“那么小僧就此告辞了。公孙施主,他日若有缘再见。”
“大师慢走。”公孙策起身送客,走到门口,却碰到了前来送展昭的庞统。
公孙策看到庞统还是十分尴尬,口中含含糊糊叫了一声“庞公子”便不说话了。庞统却是很大方,说:“束竹这可是想清了”
“想清或许吧。”公孙策无奈的笑了笑,说:“纵是如此,我也是相信文才兄的人品的。”
庞统摇了摇头,笑道:“我不是要贤弟你就此与耶律文才断交,只是希望你不要陷得太深。毕竟,这宋和辽之间,恐怕是太平不了多久了。”
庞统之所以日后能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大将军,与他的战争敏感度不无关系,当一年以后辽人撕毁停战和约,边境战火又起,而庞统的对手,就是耶律文才的二哥,大辽最勇猛的将军耶律俊才。
当然,那时候耶律文才早已回辽国。公孙策与耶律文才再次相见,却是各为其主了。
不得不说,人生如梦,造化弄人。
撇去后话不提,先说说当前。
话说送走展昭后,公孙策再一次提出自己要回庐州。这一次庞统并没有阻挠,只是在公孙策临走前对他说:“束竹,当初我送你的那块玉还在吧。你可记着,今后只要你有需要,不管我在哪里,只要你拿着这块玉找我,我一定会来的。”
公孙策张了张嘴,最终也没说出话来。自小他就长得漂亮,打他主意的男人比女人还多,他岂会听不懂庞统话中的意思。只是此时的公孙策,那还是一根直挺挺的翠油油的嫩竹,我们的庞大公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啊。
什么你说庞统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公孙策的这文中可不见一点倪端啊。这你就错了。这庞统怎么说也是个血气方刚的大好男儿,他原本就对公孙策有好感,要不也不会将自己的那块玉给他。连续两个多月日日同公孙策呆在一起,再加上公孙策那生得是比女孩子还漂亮,又是个如玉温润的性子,虽然有点自恋又有点别扭,但总的来说那还是个十分惹人怜爱的小少年嘛。庞统本就是个不羁的人,对自己喜欢的是男的还是女的倒是一点都不在意。
庞统是不在意,但公孙策却是十分在意的。因为长的漂亮,他打小就十分厌恶别人将自己当作姑娘看待,对这民间流行的男风更是排斥。再加上自己有些洁癖,对表达男性纯友谊的搂搂抱抱也甚是不习惯,除了包拯,还有后来的展昭,一般男人近自己三尺内便浑身不自在。如今庞统虽然没有动手动脚做些什么出格的事,但面对他近乎裸的告白,自己却是懵了。
庞统见公孙策不答话,也不说什么,只是抱拳,说:“束竹,保重。”
说罢,便头也不回,骑马走了。
公孙策在原地愣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难道不是自己要走而庞统来送自己的吗这,这怎么反过来了
既然想不通就不想了,公孙策可没包拯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精神。他摇了摇头,转身也走了。
身后,夕阳将他的影子拉的老长。明明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却依稀感到了些凉意。
作者有话要说:
c第八章
一年后,京城。
公孙策走在汴京繁华的大街上,身边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大声吆喝的小贩,小厮空青亦步亦趋地跟在公孙策的身边护着,生怕一个不留神自家的公子就被磕着碰着了。
公孙策却不知自家家丁的顾虑,反而兴致勃勃的左顾右盼,一览这京师的风采。
“我说公子,您说这包大人是为什么一定要您进京啊”
“之前不是都和你说了吗,今年皇上二十寿辰,朝廷开恩科,故此让我进京赶考。”
“可是这包大人不是一向知道公子您不愿为官,这回却实在过分,知道您不会拒绝他的所有请求,便逼您参加恩科。”
“不愿为官吗”公孙策自嘲的想。其实,包拯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不愿为官,若是可以,自己比任何人都想当官。大丈夫生儿在世,谁不想才华得到施展,谁不想名留青史,只是自己包拯他并不是要逼自己,而是想要让自己得偿所愿。
“公子公子您怎么了”空青见公孙策忽然停下,望着某一处发呆良久,怎么叫也不理,一时慌了神。
公孙策缓过神来,说:“没什么,我们走吧。”
空青想,自从一个月前公子收到包大人的信后,就心神不宁的,别是出什么事才好。
这一年,说长不长,公孙策才做了数把扇子,换下了冬装,时间便过去了。说短也不短,包拯在这一年内却干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后世有人以此时写话本,便叫做:狸猫换太子。
包拯一年前在庐州碰到的苦主,正是这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先帝时的李妃。这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已经人尽皆知,便不在这里多作说明了。只说这包拯险中求胜,为李妃伸冤,终迎来真相大白,沉冤得雪。赵祯得知自己的母亲另有其人后,大怒,一方面令人囚禁刘太后,肃清朝野;另一方面亲自出宫迎接李妃,封为太后。
至此案后,包拯算是彻底出名了。皇上对他恭敬有加,太后对他感激不尽。包拯不仅官复原职,更是获得皇帝亲赐的尚方宝剑,意在斩妖除魔,杀尽天下贪官,平尽天下冤事。
包拯这下可是真正打入朝廷中心人物圈了,就连庞太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瞧这话说的多好,我们兄弟俩,说的那是情意绵绵情深意长的的。若是展昭答应了,公孙策想要拒绝,也碍于面子而不好开口了。
那展昭也是个热心肠,他心下一想,反正师父也没说过况且那高僧到京城后也要四处讲道,能见着他的人多着呢,先带自己刚刚结识的两个兄弟去看看又能如何呢。于是他一口答应:“当然当然。路上有二位同行,小僧也是十分欢喜。”
公孙策听了庞统的话,在心里大大翻了个白眼,口中却十分热切地说:“那就多谢戒色大师了。我们兄弟可真是感激不尽。”最后一句话,公孙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的。
其实公孙策心里也是挺想去看那什么高丽高僧的,虽然读书人多信道,但他对佛教并不排斥。况且自己的师父,包拯的母亲包大娘信佛,公孙策自幼在包大娘身边学医,对佛教也是有几分好感的。
“既然如此,那小僧便去安排安排。请两位明日午时于城东五里亭等候。”展昭一合掌,告辞了。
“这小和尚也真是有趣,我们也不吃他的也不穿他的,只是同行而已,有什么需要安排的”公孙策奇道。
“你别看他现在只是一个人行动,在他下榻的地方,一定有大队人马在等候。相国寺是国寺,高丽开国寺也是国寺,两国国寺相交,我大宋可是上国,没有点排场怎么行。你别看展小师父只是说给我们安排安排,可这安排之事,也是讲究的很。没点地位的,还真做不来。看来这和尚还真是不简单。”虽自幼不喜官场之道,但耳濡目染多了,庞统也算是深谙这其中的规则。之前看展昭手执巨阙,只想是他武艺高强罢了,如今看来,这展昭,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不弱。
“原来还有这样的道理,怪不得”公孙策若有所思,怪不得包拯的仕途似乎很不顺,若不是有皇上护着他,这个心思耿直的人怕是早就
“怪不得什么”
“怪不得没什么”公孙策回过神来,“倒是你,庞统庞大公子,你可一直没对我说实话啊兄弟之间,难道不应该坦诚相待”兄弟二字,公孙策咬的特别重。
庞统微微一笑,倒是十分坦然:“我说我姓庞,排行老大,这可不是大大的实话吗至于庞大这个名字,江湖人混叫而已,也算是个真的吧。”
“你你强词夺理”公孙策没想到庞统会这么无耻,原以为庞统和一般的纨绔不同,没想到却也是一样的无赖。
“此言差矣。”庞统打开公孙策赠送的扇子,轻轻摇着:“这叫人在江湖,不可不防。”
公孙策简直要气疯了,音量提高了不止八度:“你简直是大宋之耻”说实话,公孙策自己也不知道这和大宋之耻有什么关系,只是此时他晕头转向的,也不知自己在说什么了。
和人辩论,除了包拯,公孙公子从来都是赢的,没想到走了一个包拯,又遇到了一个克星,真是时运不济,时运不济啊。
“砰”的一声,公孙策怒气冲冲的摔门而出。庞统看着可怜的门,忍不住笑出声来:“有趣,公孙策,你可真是越来越有趣了。”
话说这公孙策走了以后,心里也是后悔了,他想庞统其实并没有说错,出门在外防人之心不可无,庞统对自己还算是厚道了。
可是要知道,我们的公孙公子有个绰号,叫做公孙别扭。他这人就是这样,一旦做了什么错事,死不承认不说,还非得逼着别人说自己是对的。
如此看来,庞大公子想要赢得美人欢心,还得经历段艰苦的历程了。
作者有话要说:
c第六章
果然如同庞统所说,展昭所在的相国寺苏州行小分队是个不小的队伍。而展昭确实也在队中处于领导位置,在他上头,也只有一位方丈而已。
展昭给公孙策安排的位置是一名账房先生,现负责管理迎接团的食宿支出。而庞统则好办,他本就会武,就让他当一名侍卫。
本来相国寺崇武,寺内守卫都是由僧人担任,但由于今年恰逢太后五十寿辰,寺内众多僧人被派往宫中为太后讲经,故此行只好雇佣一些武人做护卫,因此庞统混在其中也不算太突兀。
扬州离苏州本不算太远,再加上僧人纪律严明,脚程也不算慢,没过几日,众人便到了苏州。
后世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公孙策没去过杭州,更没见过天堂,但仅仅只看这苏州,便能明白为什么这苏杭的名声之大的原因了。
但庞统对这些美人美景却没太大的感觉,但苏州的鸡头米他却很喜欢。后世有人这么描述苏州米: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庞统学不会这些文绉绉的话,但他却觉得,这米,就像公孙策一样,白白净净,如玉温润。
到达苏州后,众人下榻于承天寺内。这承天寺是苏州第一大寺,故寺内布景设施还算讲究,有些别院甚至还有些假山流水,足足的苏州特色。
展昭一行人先去见住持,公孙策便一个人在寺内闲逛。忽然听到前面有人说话,听口音,倒不像是中原人士。公孙策走向前一看,是个风度翩翩的男子,看样子,却有种莫名的熟悉。
公孙策一时想不起他到底在哪里见过此人,又听他说道:“这大宋朝也算是人杰地灵,风土人情和我大辽全然不同,连个寺庙都修得这么别致。”
公孙策心中一凛:居然是个辽人又听他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公孙策心道有趣,这辽人居然还会大宋的的诗。
“怎么了”庞统轻功过人,走路悄无声息的,很是吓着了我们的公孙公子。
“啊”公孙策为人素来喜静平和,冷不丁的被人这么一叫,手中的折扇差点摔到地上,“庞统”
“咦”庞统用手捂住了公孙策的嘴,像是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连声说:“有趣,真有趣。”
公孙策心想你还真是欺负我上瘾了你,难道本公子受惊的样子很有趣吗
“束竹你看前面的那个书生像谁”庞统半笑不笑的问公孙策。
话说这“束竹”二字,既不是公孙公子的名,也不是字,却是化名。“策”字上竹下束,故曰“束竹”。可别说,这名和公孙策还真挺配的。
公孙策一看,正是自己前面注意到的那个辽人,说实话,公孙策也觉得他像个什么人,又想不起来到底是谁,但碍于面子不肯承认,只好强辩说:“我管他想谁,这和本公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庞统也不计较,道出了答案:“谁说他和你没有关系的依我看,他却十分像你。”
“像我”公孙策再次吃惊,定睛一看,可不是吗同样的白衣,同样带着黑帽,甚至同样摇着纸扇,只是有一点:“就算他有那么一点点像我,但我可比他俊秀多了”
“哈哈哈。”庞统闻言大笑,说:“是是是,这天下间,就你公孙公子最是举世无双。”
这笑声惊动了前面的那个辽人,只见他回头看到庞策二人,便走上前,微微一笑,拱手道:“在下耶律文才,不知二位公子如何称呼”
庞统心想这文绉绉酸溜溜的语气都和公孙策有几分相似,但面上也不表露出来,只是一抱拳:“京城人士,庞统。耶律公子,可是辽人”
这时候宋辽两国还没开战,处于暂时和平的时期,故此耶律文才也不隐瞒真实姓名:“正是。在下此番来江南,一是仰慕大宋文化博大精深,想要了解一二。二是我早在大辽就听闻这江南富饶,山灵水俊的,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不知是因为庞统说这耶律文才像自己还是什么原因,公孙策的口气可不算和善:“耶律这个姓氏,似乎是辽国皇室之姓吧”
耶律文才倒也坦然:“在下不才,和皇室沾亲带故而已。”
公孙策这时倒是有点佩服这辽人了,身在他国,却能以诚待人,这份气度,非一般人能及。于是他也变得有礼起来:“在下大宋庐州公孙策。”
这耶律文才也是个聪明人,见公孙策前后态度不同也大概知道是什么事了,便也笑了笑:“文才自幼仰慕宋朝读书人,如今一见公孙公子便深感亲切,如今正好,不知可有这个荣幸与公子一同游春”
这话说的庞统就不爱听了,当初那种见展昭与公孙策其乐融融的不适之感又出现了,并且这次严重的多。只能说,幸好庞统还没见过包拯与公孙策在一起,不然那种腻歪劲,简直会酸死他。
虽然庞统有些吃味,但公孙策心里却舒坦了,心说你这辽人还算是有点眼光,脸上的笑容更深了,说:“能与耶律公子一同赏春,是公孙策的荣幸,何乐而不为呢”
说着,便坐了个“请”的动作,哪知耶律文才却也谦虚,也做了个“请”,要公孙策先行。二人就这样“请”来“请”去的,却谁也没有动一步。庞统实在看不过去了,冷冷的哼了一声,说:“两位公子若是不走,庞统可先行一步。”
说完,就径自从二人中间穿过,只留下两人在原地面面相觑。
当日,公孙策和耶律文才两人在苏州城内结伴游玩,甚至开心。当然,这两人的对话在这里便不写明了,免得众位酸掉了大牙就不好了。
公孙策回到承天寺已经晚了,原以为大家都入睡了便不好再去打扰,便直接回到了自己的房里。哪知一进门就吓了一跳,一个黑漆漆的人坐在桌旁,仔细一看,原来是庞统。
公孙策没好气说:“这夜深露重的,不知庞大公子为何造访况且,没有主人的允许,就进入别人的房间,这好像不太好吧”
庞统也不绕弯子,说:“本公子只是来看看束竹是否安好。”
瞧瞧这是什么话啊,说的好像他公孙策身娇肉贵虽然事实就是如此,碰一碰就碎了。公孙策冷笑:“有知己相伴,自然是安好。”
“知己”庞统把玩着手中的扇子,嘲笑道:“若是公孙公子知道那耶律文才的真实身份,恐怕便不会这么说了。”
“你什么意思难道文才兄在说谎”
“不不不,他并没有在说谎。”庞统缓缓道来:“他说的没错,他是辽国人,姓耶律,且是皇族中人。可是他并非只是和辽国皇室沾亲带故而已,若我猜的没错,他是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楚雄三子。”
这回公孙策可是实实在在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个行事有礼态度谦逊的辽国人居然身居要职,他似乎听说,这一代的南院大王,可是辽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
“那c那又怎么样”公孙策狡辩道:“我们读书人最重视的是学识和人品,而不是身份。你们这些纨绔,就只看重身份啊金钱啊,俗气我告诉你,不管他耶律文才是南院大王还是北院大王,我只知道,他是我公孙策的兄弟”
公孙策这一番话说的真是情深意重,若是耶律文才在场,定会热泪盈眶感动万分的。可惜,他现在面对的是庞统。
只听庞统说:“公孙策,你认谁当兄弟我不管。我只是想提醒你,你是真心,别人可不一定像你这么好心。”
公孙策冷笑,声音提高了八度:“庞统你自己没安好心就把所有人当作坏人,你给我记住,我可以把任何人当兄弟,除了你庞统”
几年后公孙策再次想起自己的这番话,心中却是感慨万分,没想到到最后自己确实也没把庞统当作兄弟,只是,把他当作了
庞统也不气愤,只是说了一句“日久见人心”后便走了,独留公孙策一人在房内纠结。
对,您没看错,就是纠结。其实公孙策心里也清楚庞统的话或许是对的,但他就不愿承认,也不想承认自己刚认识的这位知己是辽国的奸细,与自己交往也不过是利用自己而已。不得不说,公孙公子这脸皮薄爱面子的毛病是该改改了。
作者有话要说:
c第七章
数日后。
高丽高僧在苏州的礼佛已经结束了,展昭也要踏上回京的路途。公孙策和庞统依然是在冷战中,反倒公孙策与耶律文才的感情是日益深厚。
且说在苏州这几日,公孙策与耶律文才也算走了许多地方。两人都值少年,况且这江南历来都是文人骚客咏诵之地,他俩性子相似,都是爱舞文弄墨之人,如今碰上了,如同酒逢知己,棋逢对手,更是终日黏在一起,品茶吟诗,好不自在。
展昭在启程前,曾和公孙策谈过一次。他似乎也知道公孙策和庞统闹矛盾了,但他却没有劝说公孙策,他只是说:“公孙施主,小僧看来,庞大这个人绝对不是池中之物。小僧也算是阅人无数,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让小僧这么看不清。但观庞大平日所作所为,却不似要害你。小僧并不是想给庞施主做说客,只是希望公子不要错失良人。”
公孙策沉吟良久,若有所悟,开口说:“多谢大师指点,公孙策明白了。”
展昭摇摇头,合掌说:“那么小僧就此告辞了。公孙施主,他日若有缘再见。”
“大师慢走。”公孙策起身送客,走到门口,却碰到了前来送展昭的庞统。
公孙策看到庞统还是十分尴尬,口中含含糊糊叫了一声“庞公子”便不说话了。庞统却是很大方,说:“束竹这可是想清了”
“想清或许吧。”公孙策无奈的笑了笑,说:“纵是如此,我也是相信文才兄的人品的。”
庞统摇了摇头,笑道:“我不是要贤弟你就此与耶律文才断交,只是希望你不要陷得太深。毕竟,这宋和辽之间,恐怕是太平不了多久了。”
庞统之所以日后能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大将军,与他的战争敏感度不无关系,当一年以后辽人撕毁停战和约,边境战火又起,而庞统的对手,就是耶律文才的二哥,大辽最勇猛的将军耶律俊才。
当然,那时候耶律文才早已回辽国。公孙策与耶律文才再次相见,却是各为其主了。
不得不说,人生如梦,造化弄人。
撇去后话不提,先说说当前。
话说送走展昭后,公孙策再一次提出自己要回庐州。这一次庞统并没有阻挠,只是在公孙策临走前对他说:“束竹,当初我送你的那块玉还在吧。你可记着,今后只要你有需要,不管我在哪里,只要你拿着这块玉找我,我一定会来的。”
公孙策张了张嘴,最终也没说出话来。自小他就长得漂亮,打他主意的男人比女人还多,他岂会听不懂庞统话中的意思。只是此时的公孙策,那还是一根直挺挺的翠油油的嫩竹,我们的庞大公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啊。
什么你说庞统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公孙策的这文中可不见一点倪端啊。这你就错了。这庞统怎么说也是个血气方刚的大好男儿,他原本就对公孙策有好感,要不也不会将自己的那块玉给他。连续两个多月日日同公孙策呆在一起,再加上公孙策那生得是比女孩子还漂亮,又是个如玉温润的性子,虽然有点自恋又有点别扭,但总的来说那还是个十分惹人怜爱的小少年嘛。庞统本就是个不羁的人,对自己喜欢的是男的还是女的倒是一点都不在意。
庞统是不在意,但公孙策却是十分在意的。因为长的漂亮,他打小就十分厌恶别人将自己当作姑娘看待,对这民间流行的男风更是排斥。再加上自己有些洁癖,对表达男性纯友谊的搂搂抱抱也甚是不习惯,除了包拯,还有后来的展昭,一般男人近自己三尺内便浑身不自在。如今庞统虽然没有动手动脚做些什么出格的事,但面对他近乎裸的告白,自己却是懵了。
庞统见公孙策不答话,也不说什么,只是抱拳,说:“束竹,保重。”
说罢,便头也不回,骑马走了。
公孙策在原地愣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难道不是自己要走而庞统来送自己的吗这,这怎么反过来了
既然想不通就不想了,公孙策可没包拯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精神。他摇了摇头,转身也走了。
身后,夕阳将他的影子拉的老长。明明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却依稀感到了些凉意。
作者有话要说:
c第八章
一年后,京城。
公孙策走在汴京繁华的大街上,身边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大声吆喝的小贩,小厮空青亦步亦趋地跟在公孙策的身边护着,生怕一个不留神自家的公子就被磕着碰着了。
公孙策却不知自家家丁的顾虑,反而兴致勃勃的左顾右盼,一览这京师的风采。
“我说公子,您说这包大人是为什么一定要您进京啊”
“之前不是都和你说了吗,今年皇上二十寿辰,朝廷开恩科,故此让我进京赶考。”
“可是这包大人不是一向知道公子您不愿为官,这回却实在过分,知道您不会拒绝他的所有请求,便逼您参加恩科。”
“不愿为官吗”公孙策自嘲的想。其实,包拯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不愿为官,若是可以,自己比任何人都想当官。大丈夫生儿在世,谁不想才华得到施展,谁不想名留青史,只是自己包拯他并不是要逼自己,而是想要让自己得偿所愿。
“公子公子您怎么了”空青见公孙策忽然停下,望着某一处发呆良久,怎么叫也不理,一时慌了神。
公孙策缓过神来,说:“没什么,我们走吧。”
空青想,自从一个月前公子收到包大人的信后,就心神不宁的,别是出什么事才好。
这一年,说长不长,公孙策才做了数把扇子,换下了冬装,时间便过去了。说短也不短,包拯在这一年内却干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后世有人以此时写话本,便叫做:狸猫换太子。
包拯一年前在庐州碰到的苦主,正是这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先帝时的李妃。这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已经人尽皆知,便不在这里多作说明了。只说这包拯险中求胜,为李妃伸冤,终迎来真相大白,沉冤得雪。赵祯得知自己的母亲另有其人后,大怒,一方面令人囚禁刘太后,肃清朝野;另一方面亲自出宫迎接李妃,封为太后。
至此案后,包拯算是彻底出名了。皇上对他恭敬有加,太后对他感激不尽。包拯不仅官复原职,更是获得皇帝亲赐的尚方宝剑,意在斩妖除魔,杀尽天下贪官,平尽天下冤事。
包拯这下可是真正打入朝廷中心人物圈了,就连庞太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