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节
想屡次求这几位爷出山辅助我,就是求不来,还跑到深山老林的躲着,今日怎会陪伴于太子左右
唤来四位老人问询。四人的意思很明白,说陛下您历来看不起读书人,不是嘲笑,就是责骂。我等受不了这份侮辱,所以躲起来。现在,听说太子恭敬贤士,天下的读书人都很高兴,因而我等就来辅佐太子了。
刘邦听完,心里有些酸,不过仔细想想,他们能辅佐太子,也是大汉江山的福分。
于是说,那就烦劳四位老先生辅助调教太子吧。
四位高人向刘邦敬了酒,匆匆离去。
之后,刘邦对戚姬道:“这易立太子之事恐怕是不成了,如今的天子有“商山四皓”辅佐,羽翼已日渐丰满,无法轻易废立。
戚姬听罢,潸然泪下。
易储失败,戚夫人伤心,刘邦抑郁。两人都很清楚,如果不立戚姬所生的刘如意为太子,刘邦一旦驾崩,戚姬母子的性命就很难保全了。
心情抑郁,刘邦的病就更重了。
在这一场权力争夺中,吕雉无疑是最后的获胜者。
从实力对比来说,戚氏是完全无法与之匹敌的,吕后的娘哥哥兄弟在朝中已有势力,是她的强大后盾;另外,那班开国功臣早在沛县和她就建立了感情,刘邦易储失败,其阻力正是来自那些老臣。
最关键得是,吕后在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手腕和掌控大局的能力已经超强。
再看戚姬,她的后盾只有一个,那就是老朽病重的刘邦,她的特长只是会些歌舞。
刘邦自知,生命已走到了尽头。
回顾这一生,过得太快。从他渴望得到权力的那一天起,日子就开始飞奔,不经意中,他就老了,老得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他的确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这权力转瞬即逝,眨眼间就会归于自己的子孙。
他有太多的牵挂,太多的舍不得。其中,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戚姬母子和太子刘盈。
他已经预料到戚姬的凄惨下场会,这一点让他很伤心。伤心的同时他又害怕,他怕太子刘盈担负不起国家的重担。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立遗嘱。
遗嘱中,他叮嘱太子要读书,他说自己年轻时一直认为读书无用,所以秦朝颁布令时特别高兴。然而,他当了皇帝后,方知读书之重要,这一点让自己尤其悔恨。
然后,他说到尧和舜,这俩人没有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禅让给别人,是因为他们的儿子没有当国的能力。你是嫡长子,我早就想扶立你。大臣们称赞你的朋友“四皓”,我都不能让他们效忠辅佐于我,他们却心甘情愿为你效力,由此可见,你是能担当大事的。
接着,刘邦又提到萧何c曹参c张良c陈平等一班老臣。
他说,这些老臣是我的同辈,你的长辈,你要尊重他们。
最后,他将戚姬母子托付给太子刘盈。
刘邦很了解刘盈,这个孩子宅心仁厚。或许,他可以保全戚姬母子。
刘邦刚立完遗嘱,吕雉就带来一个号称专治金疮的名医。
这名医探查刘邦的病体之后,已知无药可救,但他为了领赏,却假意安慰说,此病只需服药调养,不几日方可好转。
此时的刘邦虽然病重,但头脑还是清醒的,他从名医的神色就看出这是一个江湖游医。可是,他没有力气痛骂游医,只说这是自己的天命,就算扁鹊在世也无济于事。
这个江湖游医领了赏后,悄然离去。
从此,刘邦不再见任何医生,也不服药。
他终日恍恍惚惚,精神萎靡,时而清醒,时而混沌。趁他清醒时,吕雉来到他枕边问:“萧何也年事已高,若陛下百年之后,谁可以继承相国一职”
“曹参可继任。”刘邦艰难地说。
“曹参以后呢”吕雉又问。
“王陵可以继任。”刘邦缓了口气,接着有气无力地说:“可惜,此人心性憨直,忠诚有余,智谋不足。若他任相国,需陈平辅助。而陈平虽有智谋,却无定力,需周勃监督。可委以周勃为太尉,如此,天下可安。”
“周勃以后呢”吕雉继续问,“谁可继任”
刘邦不再回答,他慢慢闭上了双眼,他想,这以后的事,你管不了,我也管不了了。
n一3 后宫血案
公元前195年6月1日,刘邦在长乐宫病逝,享年六十二年。
之后,年仅十七岁的刘盈登基,史称汉惠帝。吕雉被尊为皇太后。
吕后被尊为皇太后。她居住在长乐宫,皇帝刘盈住在未央宫,有事情就得去长乐宫朝见皇太后。朝廷政事,大臣们也去长乐宫报告。
此时,汉朝廷的大权,实际上全掌握于吕后一人之手。
掌握了大权的吕后,发誓要把后宫那些曾经的眼中钉肉中刺全部清除掉。她们全部是骚媚的狐狸精,全部是不要脸的“小三”。其中,最不能放过的,当然就是戚氏了。她是极品“小三”,曾经把刘邦搞得魂不守舍,几乎害得吕后丢失了一切。
吕后恨戚氏,恨她的一头青丝长发,恨她的身段,恨她的眼神,恨她的粉臂玉腕,恨她的才艺表演,恨她在刘邦面前的一颦一笑。这种恨压抑而绵长,如今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爆发了。
吕后囚禁了戚氏,下令剪去戚氏的一头飘逸青丝。身着褐色囚服的光头戚氏被关押在长乐宫的永巷内。在潮湿阴暗的牢房中,戚氏没有同伴。刘邦在世时,她受尽宠爱,却也结下不少仇怨。那时,她是嫔妃们嫉妒的对象,如今,她是嫔妃们嘲讽的工具。虽然都被吕后关在这里,但很明显,戚氏的处境比谁都艰难。她身体受苦,心灵更加空虚和孤独。
关押在永巷的嫔妃宫女都要做苦役。戚氏做的苦役是舂米。每天限定舂一斗。没完成工作,就没饭吃。戚氏从小到大没有干过重活,她的一双嫩手,纤纤玉指,从来都是用来拨琴弦丝竹的。现在,这双手要拿起沉重的舂杵,一下一下的舂米,周而复始,日复一日,每一天都累得头昏眼花。
此时的戚氏可以说是痛不欲生,她的未来几乎没有什么指望。她心里唯一牵挂的就是儿子刘如意。这份牵挂不仅是思念,更多的是担忧。她想,吕后是不会放过刘如意的。
在做苦工的日子里,戚氏自编自唱了一首歌,这首歌充分表露了她对儿子的思念。歌词是这样的: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
戚氏的声音仍然很美,只是柔美中多了无尽的哀怨。这首原创歌曲凄婉而悲凉。在永巷里回旋,最终飞到了吕后的耳朵里。吕后不禁打了一个冷战,刘如意,怎么把他给忘了这小子是一个后患,必须除掉。于是,吕后立刻派人去邯郸,召赵王如意回京。
使者到了邯郸,赵王的丞相周昌说,赵王患病,不能离开邯郸。使者连跑三趟,都被堵了回来。赵王真的有病吗没有。因为周昌很清楚,赵王一旦回京,必遭吕后的毒手。而且,赵王的母亲戚氏也会被一同处死。可使者来了一趟又一趟,赶都赶不走。周昌索性把话挑明:太后痛恨戚氏,众所周知,如今把赵王召回京师,就是想将他母子二人一同杀害,臣不敢奉诏。
使者没办法,回去禀告了吕后。吕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但她又拿周昌没办法。当年刘邦要废黜太子刘盈,周昌也是那一句“臣不敢奉诏”,结果,刘邦也拿他没辙。这个周昌就是那么牛,如果没有他,刘盈当不了皇帝,吕后自然也就成不了太后。说不定,如今舂米是她,而不是戚氏。说起来,周昌算得上是吕后的恩人。这个恩人很棘手,杀不得擒不得。怎么办吕后想出了一个调虎离山的办法。把周昌调到长安来工作。这么一来,赵王如意便没了挡箭牌。
周昌这回不敢不奉诏。你再牛也不过是个臣子,不能什么事都甩出一句“臣不敢奉诏”,调动工作很正常,朝廷需要你,没理由抗旨。
周昌到了长安,先找到刘盈,让他保护赵王如意。刘盈性格有些懦弱,但心地很善良,他没能让戚姬逃过母后的毒手,觉得很内疚,如今,他下决心要好好地保住刘如意。然而,刘盈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他这个皇帝实在是有名无实。
此时,吕后又派人去了邯郸。这一次,没了阻挡,使者轻而易举就把刘如意带了回来。刘盈亲自到壩上迎接,把刘如意接到自己所住的未央宫内。自打这一天起,刘盈就和刘如意形影不离,同桌而食,同塌而眠。晚上促膝谈天,早起外出锻炼,感情甚恰。吕后想下手,却一直捞不到机会。
这样过了两个月,安然无恙。刘盈也放松了警惕。这一天,刘盈早起去打猎,叫刘如意一起去。如意年纪小,十分贪睡,赖在床上不肯起,刘盈只好把他留在寝宫,独自走了。谁知,这一别竟是永别。刘盈在外打猎,吕后就派人在未央宫内把刘如意当猎物打了。
未央宫内,早就布满了吕后的眼线,机会一出现,吕后立马派武士潜入刘盈寝宫,用一条布勒死了年仅十多岁刘如意。
关于此桩血案,史记吕太后本纪中的记载是“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用布条勒死,是野史西京杂记的说法。按常理推断,西京杂记中的说法更为可信。因为刘如意当时才十几岁,武士怎么可能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喝酒呢
刘盈打猎回来,得知如意已死,号啕大哭,他对母后的恐惧又加深了一层。他断定这是母后一手操纵的血案。但他没料到,更为残酷的血案还在后面,他将亲眼目睹真正惨绝人寰的一幕。
赵王如意一死,戚姬的死期也就不远了。此时的戚姬,万念俱灰,她宛如吕后手里的一只昆虫,吕后只需轻轻一捏,她瞬间便会香消玉殒。然而,吕后并不想让她痛快地死去,她要让她品尝世间最不堪忍受的四个字生不如死尽管她们都是女人。
吕后开始玩儿命地折磨戚姬。每一次折磨,都是一种恨的宣泄。
戚姬的头发早被剃光了,她的眼睛依然美丽,嗓子依然动听。这些,都曾让刘邦迷恋而不能自拔,自然也是吕后心中烈火一般的恨。
吕后派人给戚姬灌下一杯酒,不是毒酒,而是哑酒。戚姬喝下,拼命抓挠自己的喉咙,她竭尽全力也再喊不出一点声音。
接下来,就是眼睛。戚姬那双顾盼流波的眸子,无数次勾走了刘邦的魂魄。吕后派去的人,用两只月牙形的钳子夹在戚姬的双眼上,一使劲,整个眼球被夹了出来,眼球连着丝丝滑腻的肉筋,血淋淋的落在精致闪亮的银盘里。
不知道吕后看到了这双眼球后,背脊会不会升腾起一股寒意。
也许不会,戚姬那双光亮的眸子,脱离身体后会很快地黯淡,干瘪了,犹如蜡烛熄灭。
此时的戚姬,又瞎又哑。但她还能听到声音。就连这一点,吕后也不允许,她下令,用香烛将戚姬熏聋。史书上没有记载,戚姬是什么时候听到儿子刘如意的死讯的,如果是熏聋之前的一刻听到,那么,她在人世间听到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儿子身亡的噩耗。
吕后当时有没有这样做呢无从所知。
总之,此时的戚姬,饱受精神和双重折磨,宠爱她的刘邦死了,儿子刘如意也死了,她在这个世间,再无牵挂再无希望,一眼望不到头的苦痛人生不堪重负,若是饮一杯毒酒,脖颈上挨一刀倒是一种解脱。然而,此时的她,连死也是一种奢望。吕后的宣泄还没有结束,她还痛恨戚姬的四肢,它们曾在刘邦面前舞蹈,一招一式都是那么轻佻妖艳,诱惑无穷。吕后自然不会放过,她再次下令,砍掉戚姬的双腿c双腿。
此时的戚姬,很难再被称之为“叶”。她既瞎又哑又聋,没有四肢,没有头发,只有一截短小扭曲身子,看上去异常古怪。这样一个东西,该关在哪里呢扔到厕所里去吕后无比厌恶地说。
当时的厕所,是和猪圈连在一起的。戚姬被关进厕所,等于是和猪关在一起。当时的猪,称为“彘”。于是,吕后给了一个戚姬一个新的身份“人彘”。
过了几天,吕后发出了她狠斗“小三”的最后一道命令,派人去请刘盈前来观赏“人彘”。刘盈到了现场,看了一眼地上迟缓爬动的怪物,吓得当场大哭,几次昏厥过去。回到未央宫,一病不起,卧床一年,不能理朝政。身体恢复以后,刘盈也不理朝政,终日沉湎于酒色。他认为,吕后的残酷行为,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他做为吕后的儿子,实在没有颜面治理天下。
n04 无为而治
刘邦死后,吕雉权欲熏天,刘盈仁慈懦弱,汉王朝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在这段日子里,最操劳最辛苦的人便是相国萧何了。
萧何为汉朝开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他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般谨慎。
可是,现在的萧何,已经太老了。公元前193年七月初五,心力交瘁的萧何,终于一病不起。
萧何卧病不起的时候,惠帝刘盈曾到相国府探望。
病榻前,惠帝问奄奄一息,生命垂危的萧何:“相国,您不在了,谁能接替您呢”
萧何道:“知臣者,莫过于陛下也,我心中的人选,陛下应该很清楚了。”
惠帝想了想,又问:“以相国之见,曹参如何”
萧何流泪道:“陛下如此贤德,臣死而无憾矣。”
萧何为何力挺曹参不单因为他与曹参是多年的挚友,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非常了解曹参。
曹参虽为一介武夫,但却不是以个四肢发达c头脑简单的人。他有政治头脑和见识。当年,刘邦当上皇帝后,封长子刘肥为齐王,曹参则任齐相国。他的执政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就眼下的形式看,吕雉权欲膨胀,外戚蠢动,正需要曹参这等有资历c有能力,又有政治见识的人物来平衡朝廷中各派的政治力量。
萧何挺曹参,是他为汉朝做的最后一件政事。做完这件事之后,他撒手人寰。
再说曹参,在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后,他便当即吩咐自己的舍人道:“赶紧为我打点行装,我即将入京了。”
舍人摸不着头脑,问曹参进京做什么。
“做相国”。曹参的回答干脆而有力。
舍人将信将疑,老老实实地收拾行装。
果然,几日之后,惠帝传来了诏书,任命曹参为相国,令其即日附长安就职。
走之前,曹参向自己推荐的接班人交代齐国的政事,说你的任务很简单,只要管理好齐国的监狱和市场就是头功一件。
继任者不解,监狱和市场难道比治国更重要吗
曹参道:“你以为管理好监狱和市场是小事么须知这两个地方,便是善人与恶人并存,鱼与龙混杂之地。这两处一乱,一国的秩序便乱了,因而我将此事作为头等大事托付于你。”
继任者这才明白了曹参的意图,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做好监狱和市场的细节工作,齐国便会安定许多。
交代了齐国的事,曹参到长安走马上任。
朝廷中,上上下下,所有官员都把眼睛瞪圆瞪亮,倒要看看这位新上任的相国,萧何的继任者有什么过人的本事。
官场中有句俗话,叫新官上任三把火。大伙儿怀着无限期待的心情,看曹参有何动作。
可是没料到,曹参没有任何打动作,连小动作都没做出一个。一切事情,他都按照萧何过去定下规章制度办。譬如任用干部,他不选那些能言善辩,喜好舞文弄墨之辈。他认为这类人都是沽名钓誉而缺乏真才实学的。因此,他专门选用那些不善言辞,行事谨慎,性情敦厚的人。
而且,曹参的工作效率也很低,很多公文积压着不及时处理,而且他上班喝酒,下班回到府中还喝。
朝廷上那些公卿大夫立马看不顺眼了,他们早也盼晚也盼,盼着这位新继任的曹相国做出治国的新举措,哪知道这厮升了官却不作为。得好好规劝一番。
于是,一帮人跑去规劝曹参。孰料,他们揣了满肚子的至理名言未及倾吐,曹参就拿出美酒,邀众人一同畅饮。其中有人刚想看口,曹参就向其敬酒,将对方的一腔肺腑之言堵在嘴里。
末了,一帮人喝得烂醉,趔趔趄趄地离席而去。
头一回劝解失败,这帮人还来,可每一次的结局都相同。日子一长,大家对曹参的不作为倒习以为常了。
作为相国,曹参终日纵酒放歌,底下的官吏自然上行下效。在相府的后花园里,常常聚集着一帮酒徒在喝在笑在作乐。有人看不惯这种景象,又不好直接告之曹参,就假意请曹参到后花园游玩,让他亲眼看看。
曹参到了后花园,只见一群官吏大呼小叫,一边喝酒一边唱歌。报告之人以为曹参会当即怒斥这帮烂醉的官吏,没想到曹参看到这幅景象,立刻受到了强烈地感染,吩咐人拿来美酒,与官吏们一同豪饮。官吏们便喝得更痛快,唱得更放肆了。
曹参昏天黑地的醉酒,又不理政事。惠帝心里直犯嘀咕,又不好直接质问曹参,就把曹参的儿子找来问话。
惠帝吩咐曹参的儿子曹窋说:“你去问问你家老爷子,他新任相国,为何成天买醉不理政事,长此下去,天下不知会乱成什么样。”
最后,惠帝还嘱咐曹窋,你千万别说这话是我让你问的。
曹窋点头应允,可转脸就把惠帝卖了,把惠帝所言原原本本讲给曹参听。曹参听罢,勃然大怒,命人打了儿子两百大板。
打完,曹参给儿子下令,滚回宫里伺候皇上,国家大事你小子少插手
惠帝知道此事后,在上朝的时候就责问曹参:“为何要责打曹窋”
曹参不慌不忙地取下头上冠,拿在手上,反问道:“陛下您与高祖皇帝相比,谁更英明神武呢”
这话把惠帝问得一愣,片刻说:“这还用问,朕当然无法与先帝相比。”
曹参点了点,仿佛很满意这个答案。接着,他又问:“那么,陛下您觉得臣与萧何相比,谁更贤能呢”
惠帝瞪眼看了看曹参,须臾,诚恳地说:“说实在的,你恐怕比不上萧相国。”
“这就对了”曹参拍手到。
看着曹参一副兴高采烈地样子,惠帝更懵了。
曹参接着解释道:“先帝与萧相国平定天下,国家法度也已建立齐备,臣以为恪尽职守,严格遵循法度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惠帝登时醒悟,认为曹参言之有理。萧何制定的法令,严明周全,曹参接任相国,谨慎遵循,无为而治,天下庶民皆可安居乐业,这就是最大的贡献。
再想深一点,如今吕后权倾朝野,连自己这个皇帝都是个傀儡,何况曹参这个继任的相国。试想,倘若他大刀阔斧地推行新的政令,他的下场很有可能比韩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唤来四位老人问询。四人的意思很明白,说陛下您历来看不起读书人,不是嘲笑,就是责骂。我等受不了这份侮辱,所以躲起来。现在,听说太子恭敬贤士,天下的读书人都很高兴,因而我等就来辅佐太子了。
刘邦听完,心里有些酸,不过仔细想想,他们能辅佐太子,也是大汉江山的福分。
于是说,那就烦劳四位老先生辅助调教太子吧。
四位高人向刘邦敬了酒,匆匆离去。
之后,刘邦对戚姬道:“这易立太子之事恐怕是不成了,如今的天子有“商山四皓”辅佐,羽翼已日渐丰满,无法轻易废立。
戚姬听罢,潸然泪下。
易储失败,戚夫人伤心,刘邦抑郁。两人都很清楚,如果不立戚姬所生的刘如意为太子,刘邦一旦驾崩,戚姬母子的性命就很难保全了。
心情抑郁,刘邦的病就更重了。
在这一场权力争夺中,吕雉无疑是最后的获胜者。
从实力对比来说,戚氏是完全无法与之匹敌的,吕后的娘哥哥兄弟在朝中已有势力,是她的强大后盾;另外,那班开国功臣早在沛县和她就建立了感情,刘邦易储失败,其阻力正是来自那些老臣。
最关键得是,吕后在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手腕和掌控大局的能力已经超强。
再看戚姬,她的后盾只有一个,那就是老朽病重的刘邦,她的特长只是会些歌舞。
刘邦自知,生命已走到了尽头。
回顾这一生,过得太快。从他渴望得到权力的那一天起,日子就开始飞奔,不经意中,他就老了,老得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他的确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这权力转瞬即逝,眨眼间就会归于自己的子孙。
他有太多的牵挂,太多的舍不得。其中,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戚姬母子和太子刘盈。
他已经预料到戚姬的凄惨下场会,这一点让他很伤心。伤心的同时他又害怕,他怕太子刘盈担负不起国家的重担。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立遗嘱。
遗嘱中,他叮嘱太子要读书,他说自己年轻时一直认为读书无用,所以秦朝颁布令时特别高兴。然而,他当了皇帝后,方知读书之重要,这一点让自己尤其悔恨。
然后,他说到尧和舜,这俩人没有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禅让给别人,是因为他们的儿子没有当国的能力。你是嫡长子,我早就想扶立你。大臣们称赞你的朋友“四皓”,我都不能让他们效忠辅佐于我,他们却心甘情愿为你效力,由此可见,你是能担当大事的。
接着,刘邦又提到萧何c曹参c张良c陈平等一班老臣。
他说,这些老臣是我的同辈,你的长辈,你要尊重他们。
最后,他将戚姬母子托付给太子刘盈。
刘邦很了解刘盈,这个孩子宅心仁厚。或许,他可以保全戚姬母子。
刘邦刚立完遗嘱,吕雉就带来一个号称专治金疮的名医。
这名医探查刘邦的病体之后,已知无药可救,但他为了领赏,却假意安慰说,此病只需服药调养,不几日方可好转。
此时的刘邦虽然病重,但头脑还是清醒的,他从名医的神色就看出这是一个江湖游医。可是,他没有力气痛骂游医,只说这是自己的天命,就算扁鹊在世也无济于事。
这个江湖游医领了赏后,悄然离去。
从此,刘邦不再见任何医生,也不服药。
他终日恍恍惚惚,精神萎靡,时而清醒,时而混沌。趁他清醒时,吕雉来到他枕边问:“萧何也年事已高,若陛下百年之后,谁可以继承相国一职”
“曹参可继任。”刘邦艰难地说。
“曹参以后呢”吕雉又问。
“王陵可以继任。”刘邦缓了口气,接着有气无力地说:“可惜,此人心性憨直,忠诚有余,智谋不足。若他任相国,需陈平辅助。而陈平虽有智谋,却无定力,需周勃监督。可委以周勃为太尉,如此,天下可安。”
“周勃以后呢”吕雉继续问,“谁可继任”
刘邦不再回答,他慢慢闭上了双眼,他想,这以后的事,你管不了,我也管不了了。
n一3 后宫血案
公元前195年6月1日,刘邦在长乐宫病逝,享年六十二年。
之后,年仅十七岁的刘盈登基,史称汉惠帝。吕雉被尊为皇太后。
吕后被尊为皇太后。她居住在长乐宫,皇帝刘盈住在未央宫,有事情就得去长乐宫朝见皇太后。朝廷政事,大臣们也去长乐宫报告。
此时,汉朝廷的大权,实际上全掌握于吕后一人之手。
掌握了大权的吕后,发誓要把后宫那些曾经的眼中钉肉中刺全部清除掉。她们全部是骚媚的狐狸精,全部是不要脸的“小三”。其中,最不能放过的,当然就是戚氏了。她是极品“小三”,曾经把刘邦搞得魂不守舍,几乎害得吕后丢失了一切。
吕后恨戚氏,恨她的一头青丝长发,恨她的身段,恨她的眼神,恨她的粉臂玉腕,恨她的才艺表演,恨她在刘邦面前的一颦一笑。这种恨压抑而绵长,如今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爆发了。
吕后囚禁了戚氏,下令剪去戚氏的一头飘逸青丝。身着褐色囚服的光头戚氏被关押在长乐宫的永巷内。在潮湿阴暗的牢房中,戚氏没有同伴。刘邦在世时,她受尽宠爱,却也结下不少仇怨。那时,她是嫔妃们嫉妒的对象,如今,她是嫔妃们嘲讽的工具。虽然都被吕后关在这里,但很明显,戚氏的处境比谁都艰难。她身体受苦,心灵更加空虚和孤独。
关押在永巷的嫔妃宫女都要做苦役。戚氏做的苦役是舂米。每天限定舂一斗。没完成工作,就没饭吃。戚氏从小到大没有干过重活,她的一双嫩手,纤纤玉指,从来都是用来拨琴弦丝竹的。现在,这双手要拿起沉重的舂杵,一下一下的舂米,周而复始,日复一日,每一天都累得头昏眼花。
此时的戚氏可以说是痛不欲生,她的未来几乎没有什么指望。她心里唯一牵挂的就是儿子刘如意。这份牵挂不仅是思念,更多的是担忧。她想,吕后是不会放过刘如意的。
在做苦工的日子里,戚氏自编自唱了一首歌,这首歌充分表露了她对儿子的思念。歌词是这样的: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
戚氏的声音仍然很美,只是柔美中多了无尽的哀怨。这首原创歌曲凄婉而悲凉。在永巷里回旋,最终飞到了吕后的耳朵里。吕后不禁打了一个冷战,刘如意,怎么把他给忘了这小子是一个后患,必须除掉。于是,吕后立刻派人去邯郸,召赵王如意回京。
使者到了邯郸,赵王的丞相周昌说,赵王患病,不能离开邯郸。使者连跑三趟,都被堵了回来。赵王真的有病吗没有。因为周昌很清楚,赵王一旦回京,必遭吕后的毒手。而且,赵王的母亲戚氏也会被一同处死。可使者来了一趟又一趟,赶都赶不走。周昌索性把话挑明:太后痛恨戚氏,众所周知,如今把赵王召回京师,就是想将他母子二人一同杀害,臣不敢奉诏。
使者没办法,回去禀告了吕后。吕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但她又拿周昌没办法。当年刘邦要废黜太子刘盈,周昌也是那一句“臣不敢奉诏”,结果,刘邦也拿他没辙。这个周昌就是那么牛,如果没有他,刘盈当不了皇帝,吕后自然也就成不了太后。说不定,如今舂米是她,而不是戚氏。说起来,周昌算得上是吕后的恩人。这个恩人很棘手,杀不得擒不得。怎么办吕后想出了一个调虎离山的办法。把周昌调到长安来工作。这么一来,赵王如意便没了挡箭牌。
周昌这回不敢不奉诏。你再牛也不过是个臣子,不能什么事都甩出一句“臣不敢奉诏”,调动工作很正常,朝廷需要你,没理由抗旨。
周昌到了长安,先找到刘盈,让他保护赵王如意。刘盈性格有些懦弱,但心地很善良,他没能让戚姬逃过母后的毒手,觉得很内疚,如今,他下决心要好好地保住刘如意。然而,刘盈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他这个皇帝实在是有名无实。
此时,吕后又派人去了邯郸。这一次,没了阻挡,使者轻而易举就把刘如意带了回来。刘盈亲自到壩上迎接,把刘如意接到自己所住的未央宫内。自打这一天起,刘盈就和刘如意形影不离,同桌而食,同塌而眠。晚上促膝谈天,早起外出锻炼,感情甚恰。吕后想下手,却一直捞不到机会。
这样过了两个月,安然无恙。刘盈也放松了警惕。这一天,刘盈早起去打猎,叫刘如意一起去。如意年纪小,十分贪睡,赖在床上不肯起,刘盈只好把他留在寝宫,独自走了。谁知,这一别竟是永别。刘盈在外打猎,吕后就派人在未央宫内把刘如意当猎物打了。
未央宫内,早就布满了吕后的眼线,机会一出现,吕后立马派武士潜入刘盈寝宫,用一条布勒死了年仅十多岁刘如意。
关于此桩血案,史记吕太后本纪中的记载是“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用布条勒死,是野史西京杂记的说法。按常理推断,西京杂记中的说法更为可信。因为刘如意当时才十几岁,武士怎么可能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喝酒呢
刘盈打猎回来,得知如意已死,号啕大哭,他对母后的恐惧又加深了一层。他断定这是母后一手操纵的血案。但他没料到,更为残酷的血案还在后面,他将亲眼目睹真正惨绝人寰的一幕。
赵王如意一死,戚姬的死期也就不远了。此时的戚姬,万念俱灰,她宛如吕后手里的一只昆虫,吕后只需轻轻一捏,她瞬间便会香消玉殒。然而,吕后并不想让她痛快地死去,她要让她品尝世间最不堪忍受的四个字生不如死尽管她们都是女人。
吕后开始玩儿命地折磨戚姬。每一次折磨,都是一种恨的宣泄。
戚姬的头发早被剃光了,她的眼睛依然美丽,嗓子依然动听。这些,都曾让刘邦迷恋而不能自拔,自然也是吕后心中烈火一般的恨。
吕后派人给戚姬灌下一杯酒,不是毒酒,而是哑酒。戚姬喝下,拼命抓挠自己的喉咙,她竭尽全力也再喊不出一点声音。
接下来,就是眼睛。戚姬那双顾盼流波的眸子,无数次勾走了刘邦的魂魄。吕后派去的人,用两只月牙形的钳子夹在戚姬的双眼上,一使劲,整个眼球被夹了出来,眼球连着丝丝滑腻的肉筋,血淋淋的落在精致闪亮的银盘里。
不知道吕后看到了这双眼球后,背脊会不会升腾起一股寒意。
也许不会,戚姬那双光亮的眸子,脱离身体后会很快地黯淡,干瘪了,犹如蜡烛熄灭。
此时的戚姬,又瞎又哑。但她还能听到声音。就连这一点,吕后也不允许,她下令,用香烛将戚姬熏聋。史书上没有记载,戚姬是什么时候听到儿子刘如意的死讯的,如果是熏聋之前的一刻听到,那么,她在人世间听到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儿子身亡的噩耗。
吕后当时有没有这样做呢无从所知。
总之,此时的戚姬,饱受精神和双重折磨,宠爱她的刘邦死了,儿子刘如意也死了,她在这个世间,再无牵挂再无希望,一眼望不到头的苦痛人生不堪重负,若是饮一杯毒酒,脖颈上挨一刀倒是一种解脱。然而,此时的她,连死也是一种奢望。吕后的宣泄还没有结束,她还痛恨戚姬的四肢,它们曾在刘邦面前舞蹈,一招一式都是那么轻佻妖艳,诱惑无穷。吕后自然不会放过,她再次下令,砍掉戚姬的双腿c双腿。
此时的戚姬,很难再被称之为“叶”。她既瞎又哑又聋,没有四肢,没有头发,只有一截短小扭曲身子,看上去异常古怪。这样一个东西,该关在哪里呢扔到厕所里去吕后无比厌恶地说。
当时的厕所,是和猪圈连在一起的。戚姬被关进厕所,等于是和猪关在一起。当时的猪,称为“彘”。于是,吕后给了一个戚姬一个新的身份“人彘”。
过了几天,吕后发出了她狠斗“小三”的最后一道命令,派人去请刘盈前来观赏“人彘”。刘盈到了现场,看了一眼地上迟缓爬动的怪物,吓得当场大哭,几次昏厥过去。回到未央宫,一病不起,卧床一年,不能理朝政。身体恢复以后,刘盈也不理朝政,终日沉湎于酒色。他认为,吕后的残酷行为,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他做为吕后的儿子,实在没有颜面治理天下。
n04 无为而治
刘邦死后,吕雉权欲熏天,刘盈仁慈懦弱,汉王朝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在这段日子里,最操劳最辛苦的人便是相国萧何了。
萧何为汉朝开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他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般谨慎。
可是,现在的萧何,已经太老了。公元前193年七月初五,心力交瘁的萧何,终于一病不起。
萧何卧病不起的时候,惠帝刘盈曾到相国府探望。
病榻前,惠帝问奄奄一息,生命垂危的萧何:“相国,您不在了,谁能接替您呢”
萧何道:“知臣者,莫过于陛下也,我心中的人选,陛下应该很清楚了。”
惠帝想了想,又问:“以相国之见,曹参如何”
萧何流泪道:“陛下如此贤德,臣死而无憾矣。”
萧何为何力挺曹参不单因为他与曹参是多年的挚友,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非常了解曹参。
曹参虽为一介武夫,但却不是以个四肢发达c头脑简单的人。他有政治头脑和见识。当年,刘邦当上皇帝后,封长子刘肥为齐王,曹参则任齐相国。他的执政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就眼下的形式看,吕雉权欲膨胀,外戚蠢动,正需要曹参这等有资历c有能力,又有政治见识的人物来平衡朝廷中各派的政治力量。
萧何挺曹参,是他为汉朝做的最后一件政事。做完这件事之后,他撒手人寰。
再说曹参,在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后,他便当即吩咐自己的舍人道:“赶紧为我打点行装,我即将入京了。”
舍人摸不着头脑,问曹参进京做什么。
“做相国”。曹参的回答干脆而有力。
舍人将信将疑,老老实实地收拾行装。
果然,几日之后,惠帝传来了诏书,任命曹参为相国,令其即日附长安就职。
走之前,曹参向自己推荐的接班人交代齐国的政事,说你的任务很简单,只要管理好齐国的监狱和市场就是头功一件。
继任者不解,监狱和市场难道比治国更重要吗
曹参道:“你以为管理好监狱和市场是小事么须知这两个地方,便是善人与恶人并存,鱼与龙混杂之地。这两处一乱,一国的秩序便乱了,因而我将此事作为头等大事托付于你。”
继任者这才明白了曹参的意图,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做好监狱和市场的细节工作,齐国便会安定许多。
交代了齐国的事,曹参到长安走马上任。
朝廷中,上上下下,所有官员都把眼睛瞪圆瞪亮,倒要看看这位新上任的相国,萧何的继任者有什么过人的本事。
官场中有句俗话,叫新官上任三把火。大伙儿怀着无限期待的心情,看曹参有何动作。
可是没料到,曹参没有任何打动作,连小动作都没做出一个。一切事情,他都按照萧何过去定下规章制度办。譬如任用干部,他不选那些能言善辩,喜好舞文弄墨之辈。他认为这类人都是沽名钓誉而缺乏真才实学的。因此,他专门选用那些不善言辞,行事谨慎,性情敦厚的人。
而且,曹参的工作效率也很低,很多公文积压着不及时处理,而且他上班喝酒,下班回到府中还喝。
朝廷上那些公卿大夫立马看不顺眼了,他们早也盼晚也盼,盼着这位新继任的曹相国做出治国的新举措,哪知道这厮升了官却不作为。得好好规劝一番。
于是,一帮人跑去规劝曹参。孰料,他们揣了满肚子的至理名言未及倾吐,曹参就拿出美酒,邀众人一同畅饮。其中有人刚想看口,曹参就向其敬酒,将对方的一腔肺腑之言堵在嘴里。
末了,一帮人喝得烂醉,趔趔趄趄地离席而去。
头一回劝解失败,这帮人还来,可每一次的结局都相同。日子一长,大家对曹参的不作为倒习以为常了。
作为相国,曹参终日纵酒放歌,底下的官吏自然上行下效。在相府的后花园里,常常聚集着一帮酒徒在喝在笑在作乐。有人看不惯这种景象,又不好直接告之曹参,就假意请曹参到后花园游玩,让他亲眼看看。
曹参到了后花园,只见一群官吏大呼小叫,一边喝酒一边唱歌。报告之人以为曹参会当即怒斥这帮烂醉的官吏,没想到曹参看到这幅景象,立刻受到了强烈地感染,吩咐人拿来美酒,与官吏们一同豪饮。官吏们便喝得更痛快,唱得更放肆了。
曹参昏天黑地的醉酒,又不理政事。惠帝心里直犯嘀咕,又不好直接质问曹参,就把曹参的儿子找来问话。
惠帝吩咐曹参的儿子曹窋说:“你去问问你家老爷子,他新任相国,为何成天买醉不理政事,长此下去,天下不知会乱成什么样。”
最后,惠帝还嘱咐曹窋,你千万别说这话是我让你问的。
曹窋点头应允,可转脸就把惠帝卖了,把惠帝所言原原本本讲给曹参听。曹参听罢,勃然大怒,命人打了儿子两百大板。
打完,曹参给儿子下令,滚回宫里伺候皇上,国家大事你小子少插手
惠帝知道此事后,在上朝的时候就责问曹参:“为何要责打曹窋”
曹参不慌不忙地取下头上冠,拿在手上,反问道:“陛下您与高祖皇帝相比,谁更英明神武呢”
这话把惠帝问得一愣,片刻说:“这还用问,朕当然无法与先帝相比。”
曹参点了点,仿佛很满意这个答案。接着,他又问:“那么,陛下您觉得臣与萧何相比,谁更贤能呢”
惠帝瞪眼看了看曹参,须臾,诚恳地说:“说实在的,你恐怕比不上萧相国。”
“这就对了”曹参拍手到。
看着曹参一副兴高采烈地样子,惠帝更懵了。
曹参接着解释道:“先帝与萧相国平定天下,国家法度也已建立齐备,臣以为恪尽职守,严格遵循法度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惠帝登时醒悟,认为曹参言之有理。萧何制定的法令,严明周全,曹参接任相国,谨慎遵循,无为而治,天下庶民皆可安居乐业,这就是最大的贡献。
再想深一点,如今吕后权倾朝野,连自己这个皇帝都是个傀儡,何况曹参这个继任的相国。试想,倘若他大刀阔斧地推行新的政令,他的下场很有可能比韩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