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节
试,经选,教育等一切事务。
乾隆一朝在文化事业上最大的举动是四库全书的修纂,由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才告初步完成,其间历时十年之久,四库全书的总裁也几易其人。最终,这正总裁的头衔落在了和珅头上,并最终在他手中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和珅作为这部书的正总裁,自然功不可没。
从此以外,和珅还历任过许多官书的总裁,如开国方略总裁,国史馆总裁等,他在任各种官书总裁期间并没有闲着,总是寻找机会,施加影响。在他负责国子监石经的过程中,属下校勘官彭元瑞校审之余,撰写了一部不经考文提要,献给皇上。乾隆对这本书大加赞赏。这下可气坏了和珅,就向乾隆进言说:“不是天子无权考虑经文。”谁知乾隆不加理睬,说彭元瑞乃是奉旨考证,没什么可怀疑的。和珅见这一招没有奏效,又生一计,他说彭元瑞的书中错误甚多,他愿重写一本,对彭的书加以修正。得到乾隆首肯后,他马上召集了几个学问高深的翰林,对彭的书和经文仔细研究,写成了提要举正一书,献给皇上,要求皇上把彭元瑞的书弃之不用,乾隆仍不是许,和珅就命人将自己主编的提要举证抄写三部分别放在懋勒殿,翰林院和国子监,同时把彭元瑞书中涉及的字在石经上乱加篡改,最终不得不弃去不用,和珅这才心满意足。
纵观和珅一生,他的诗文虽不算上乘,但毕竟小有成就,而且在文化上贡献颇多,可以算作一个诗人和文化人。
慧眼独识红楼梦
和珅一生的命运起伏,与红楼梦里的人物颇有几分相似。不仅如此,和珅的一生与红楼梦一书的完成c面世及流传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由于和珅的巧妙安排,才让乾隆解禁了红楼梦。
和珅出任四库全书正总裁之后,接到乾隆帝的圣谕,要求“将违碍字句的书籍,着力查缴”,可见控制文化的思想根深蒂固。和珅既然是乾隆的代言人,在这方面自是不遗余力,全力查缴“”。谁知一个偶然的机会,却让和珅成就了小说名著红楼梦,因此传为一代佳话。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是康熙年间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家中累世巨富,自幼过着锦衣玉食c无忧无虑的生活。康熙帝诸皇子争夺皇位,曹家支持皇八子胤禩,皇四子胤禛雍正帝即位后,曹寅被抄家。所以,13岁以后曹雪芹的生活从衣食无忧变成了饥寒交迫,痛苦不堪。成年后,曹雪芹更加衣食无着,后来竟至以喝粥维持生活的地步。曹雪芹看破世间百态,开始把全部精力放在写石头记一书上。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曹雪芹不堪丧子之痛,哀痛成疾,终于不治。曹雪芹的好友敦诚在挽曹雪芹诗的注中提到:“数月前,伊子殇,因感伤成疾”。
曹雪芹死后,留下了石头记前八十回的书稿,后四十回只有散落的一些片段和部分回目,并未成型。这本不完整的石头记恰似曹雪芹的一生一样命运多舛。由于书中有关男女关系的描写过于细致,被当时社会上的“道德之人”称为淫秽之书。况且书中涉及康熙c雍正年间各皇子为争夺皇位继承权而明争暗斗的内容,故被朝廷列为。
虽然石头记被列为,但整本书内容写实,符合各阶层的阅读需求,故而在文人墨客c市井小民中辗转抄录,广为流传。读书人更是无人不知c无人不晓,此书被誉为奇书。但是仅限于人手相互传抄,偷偷地看,虽然坊间也有石头记刻本,但毕竟是少数大胆书商冒险刊发的,无法广为流传。
和珅毕竟读过书,是个爱读书之人。他早就听说了石头记,但是苦于无法见到其内容,常常深感遗憾,因为他本身就是朝廷负责收缴的官员,所以不好明着向别人索要。有一天,和珅的党羽苏凌阿恰好看到了石头记,一读之下竟然被深深吸引住了。于是苏凌阿花费巨资买了石头记的原抄本,珍藏在家中。恰好有一天,和珅在苏凌阿家里里看到了石头记,大为欣喜,立刻从苏凌阿那里借来,拿回府读了起来。这一读,没想到他也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
和珅似乎从书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的身世与曹家c书中的贾家颇有几分相似。他少年贫寒,三岁丧母,十岁丧父,靠借贷读书。继承世爵成为三等侍卫后,才有幸接近皇上充当銮仪卫侍卫。后来,凭借才学赢得了乾隆的赞赏,才有了今日的荣耀。相比之下,曹雪芹的祖父也是奴才出身,后来累官至江宁织造,是康熙年间外放的高官。曹家败落,想来那曹雪芹也是历经坎坷,尝尽了千辛万苦,看透了世态炎凉。石头记中的贾政是达官显贵,女儿还被选入宫中为妃。而和珅的儿子也娶了皇上最宠爱的女儿做妻子。书中所述引起了和珅的强烈共鸣。和珅越看越入迷,渐渐地沉醉在其中,忘了周围的一切,直到仆人前来唤他吃晚饭,他才发现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合上书,不免又是一番慨叹。
和珅只用几天时间就将八十回的石头记读完了,不由得对作者和这本著作本身心服口服,他认定这是天下第一的小说,心里还一直挂念着后面的内容,于是吩咐苏凌阿代为寻找。但是,由于曹雪芹没有完成后面的内容就撒手归天,苏凌阿只找到曹雪芹遗存的一些回目和零散的片段,和珅对曹雪芹的病逝深感遗憾。
和珅见无法看到石头记后面的内容,心中又割舍不下,于是反复阅读八十回的石头记。他读的次数越多,越觉得这是一部旷世奇书,于是有心将它刊发面世,虽然皇帝有查禁令,但只要像修改四库全书一样,对全书做一番处理,删掉那些不合圣意的地方,再续上一个能够接受的结局,皇上肯定高兴,是不会加以阻拦的。只要得到了皇帝的首肯,这本书的“”帽子一摘,就可以公之于世了,自己落得个慧眼识书的美名。和珅禁不住遐想各级官员对自己拱手祝贺的样子,开始陶醉起来。
修改和续写这个工作由谁来做呢这个人首先要有才华,会写小说,否则难免狗尾续貂;其次,地位也不能太高,否则难免趾高气昂,不配合。和珅想来想去想到了高鹗,高鹗是汉军黄旗内务府人,熟谙经史,工于八股文,诗词c小说c戏曲c绘画及金石之学,在乾隆年间颇负盛名,但只是个举人,没有考中进士,所以总感觉矮人一头。和珅觉得这个人是合适的人选,于是他悄悄找到高鹗,命他修改c续写石头记一书。
恰好,高鹗也很喜欢石头记这本书,早就对里面的故事了然于胸。他听说当朝红人和珅要他续写石头记,喜不自禁。他与朋友程伟元一起商量c揣摩原作者的心思c想法,依据曹雪芹留下的回目构想,很快完成了续写工作。
和珅看完了续写的书稿,细细阅读了一遍,并不满意。他认为续作的结局未免过于绝望,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虽然续写部分读起来比较通畅,但肯定通不过乾隆这一关,于是和珅要求高鹗重写。和珅不愧是审查书籍的高手,他让高鹗重新安排一个略为圆满的结局,同时标出原作八十回中那些过于悲伤和压抑的文字,命他一并加以修改。
高鹗知道了和珅的意愿后,觉得那样修改就歪曲了作者本意,不甚妥当,有违作者意愿,是对原作者的不敬,所以不愿修改。和珅当然知道这样做会使作品意味有所改变,但总比永远被封强,于是他对高鹗半劝半吓地说道:“我也是爱书之人。按照曹雪芹的原意续写当然是对他的尊重,然而这样一来这本书就会永远无法公开面世,后人也难以见到这本书了。况且,万一朝廷追查下来,你高鹗作为续写者,肯定罪责难逃,曹雪芹也永世不得翻身。岂不是两败俱伤所以,为了这本书能够流传后世,只有将书中对朝廷不敬的地方略加改动,才能获得皇上的首肯,从而能够刊行天下。你也算帮了曹雪芹遂了心愿。曹雪芹倘若黄泉下有知,就算内容有所改动,也定会心存感激的。”
高鹗听和珅这么一说,觉得和珅的话也有道理:自康熙开始,朝廷大兴文字狱,凡有任何诋毁清政府的言辞,哪怕是一些不相关的词语,如“华夷c明c清”等,都会被追查,令人提起笔来就胆战心惊。况且和珅本人就是积极的官员,不敢得罪,现在他既然要求这么做,自己也没有办法。高鹗无可奈何,只好按和珅的意图重新续写了后四十回的结尾,对曹雪芹的原稿中凡是涉及朝廷避讳之处都做了相关修改,书名也按照和珅的意思改成了红楼梦。
高鹗毕竟文采非凡,他续写部分的语气c意境与原著无二,几可乱真。重新续写的部分,基调也缓和了不少,甚至还有一些对当朝歌功颂德的地方。和珅看过新稿后,终于喜笑颜开了。
书终于修改完了,但和珅总不能慌不迭地跑去呈给乾隆帝,这未免也太明显了。因此,和珅拿到书后,没有立刻呈给皇上,而是从太后那里找突破口。他每天都去向太后请安,有机会就跟太后聊天,讲上一段书中的故事。和珅本来就善于言辞,他把故事描述得惟妙惟肖,太后越听越喜欢听,一来二去被迷住了。太后不满意每天听和珅讲一点儿,就向和珅要书自己来读。和珅见目的终于达到了,于是连忙拿出准备好的手抄稿献给皇太后,趁机说出本意:红楼梦是千古第一奇书,无奈现在却被冤枉为,真是可惜啊
很快,乾隆帝就知道了这件事,他命令和珅重新审查红楼梦。和珅连忙说他已经将书稿审查了好几遍,写的都是家事,并没有什么特别忤逆的地方。同时将红楼梦献给皇上御览,请求若无重大问题,付诸发行,以让天下人都能阅读,同时沐浴皇帝的恩泽。
好书的魅力总是能够打动很多人。乾隆帝自从得了和珅送的红楼梦就爱不释手,天天抽时间阅读,并且赞不绝口。于是下旨:“查禁违逆书籍,是为了端正世道人心,惩办大逆不道c煽动民变之徒。红楼梦不过都是家事,只能算是才子之书,从此解禁。”
红楼梦一经解禁,迅速流传全国,风靡一时。高鹗也因此而名声大振。很快就中了进士,而阅卷官正是和珅,其中意味,值得玩味。
和珅是乾隆时期文字狱的大力维护者,不想却对红楼梦的传世立下功劳,不得不让人感叹世事难料啊
和珅与红楼梦的渊源还不止这些。和珅的一个党羽汪如龙,本是盐商,当官全靠和珅提携。此人善于逢迎,而且非常聪明,也喜欢读书。
有一天,汪如龙与和珅聊起了红楼梦一书,道:“先生曾经派人修改石头记,并将名字改为红楼梦。先生可曾想到这红楼梦三个字的含义吗”和珅道:“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便是红楼掩面人,这红楼就是朱门,指的就是王侯贵族;“红楼掩面人”,则是官宦人家的夫人小姐。世事无常,整部小说就如同红楼一梦罢了。”
汪如龙听后深有感触地说:“先生果然高见。红楼梦,乃是红楼一梦,世人终其一生,所追求的只不过是一场虚幻。先生爱读此书,必定有所感悟。”
汪如龙这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话中有话。原来,当时乾隆已老,驾崩只在旦夕之间,永琰封嘉亲王,后改名琰,即嘉庆帝是乾隆着力培养的接班人。和珅深得乾隆宠爱,但与嘉庆关系并不好。汪如龙仔细观察了嘉庆与和珅,发现嘉庆是个城府很深的人,喜怒哀乐不形于色。而和珅傲气日增,已经深深迷失在自己的大权之中,认定嘉庆不会把自己怎么样,而实际上和珅已经不是嘉庆的对手了。汪如龙感念和珅的提携和重用,想借谈论红楼梦提醒和珅不要太过自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和珅是何等聪明的人物他立刻明白了汪如龙的提醒,但却没有把汪如龙的提醒放在心上。一脸轻松地说道:“此意甚妙。那只是历代的草莽英雄,眼光短浅,因此结局大多如此。”和珅他觉得自己的地位相当稳固,与历代的草莽英雄并不一样,所以他的结局都将有别于他们。
汪如龙也不多言,他不久就如同贾宝玉一般辞官归隐,只希望万一和珅被嘉庆扳倒,不至于连累自己。
没过几年,汪如龙的预言终于应验了。不可一世的和珅垮台,这是贪官的必然下场。不知道和珅在狱中是否想起过汪如龙的善意提醒,即便想起来,他也只能哀叹自己一生“如红楼一梦”吧无论如何,和珅的命运起伏,与红楼梦里的人物颇有几分相似,这也许是他为什么会与红楼梦有这么深的渊源的原因吧
四库全书正总裁
和珅受命接任四库全书正总裁一职,并尽心竭力地编纂这部巨作,为这一巨大的文化工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和珅为了领会圣意而恣意篡改文献,禁毁了有价值而属于“违禁”行列的历史书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部书的历史价值,但这并不能掩盖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这一事实,和珅所做的贡献也不可抹杀。
我们常说“盛世修典”,这也是中国历代的文化传统,宋朝的资治通鉴,明朝的永乐大典,都不仅体现了文化的昌盛,更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清朝自康熙c雍正以来,社会趋于安定,国力日趋强盛,人民更加富庶。这就为文学的兴盛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乾隆向来以明君圣主自居,怎会甘于人后他决定编纂一部空前的大典四库全书。
其实早在康熙年间,皇帝就下令编纂过一套古今图书集成,该书是皇帝钦定的书名,历经康熙c雍正两朝方才完成。乾隆既然自比秦皇汉武,当然有心让四库全书成为权威经典,超越以往所有的书籍。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为了郑重其事,乾隆设立“四库全书馆”,全书正式开始编纂。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文化工程,不可马虎,必须选定一个可靠而又有一定声望的人担任。乾隆刚开始让第六子永溶负责整个工程,内阁大学士于敏中任总裁;实际负责具体内容编纂的是纪晓岚,任总编纂官,其他的参与者还有陆铒熊c孙士毅c戴震c周永年c邵晋涵等,都是著名的学者。所有参与编书的文人有3600多人,抄写人员另有3800人。而此时的和珅只是一个小小的御前侍卫,连出人头地都遥遥无期。他虽然算是半个文人,但对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是想都不敢想的。四库全书这个巨大的文化工程,都是由很有名气的文人学者参与的,似乎注定与他无缘了。有谁能想到,皇帝身边的一个小小侍卫,几年后会成为这个文化工程的正总裁,与名动天下的纪晓岚合作编书
四库全书所搜集的材料众多,其中难免有些对朝廷不利的书籍。为皇上办事,需要的不仅是学识,还要有绝对的忠诚。在编纂过程中,那些参与者总是不敢大删大改,难免将不利言论流传于世,乾隆心中颇为不满。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干净利落地查办了李侍尧一案。恰在此时,四库全书编修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于是乾隆干脆下令,任命能干又忠实于自己的和珅为四库全书馆正总裁,负责统领协调整部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
和珅虽然不曾通过考试获得功名,但他毕竟在官学学习了多年,平时常以文化人自居。现在皇帝让他主持四库全书的编修工作,他认为这是一个能够成就他在文化上的名声的绝佳机会。他知道乾隆将四库全书作为一项千秋伟业来做,只要自己能够为四库全书做出贡献,乾隆定会更加宠信自己。此外,和珅做了正总裁,纪晓岚c刘墉等俊杰才子成了他的下属。和珅还可以趁机在诸位翰林中培植势力,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和珅格外尽心竭力。
云南巡抚孙士毅因为涉及李侍尧一案,已经被革职,押解京城。按照孙士毅的罪名,本应发配伊犁流放。若真的发配伊犁,能否返回内地实在难以料定。幸亏和珅对孙士毅比较了解,知道他颇有才气,再加上孙士毅在办案期间还曾经帮过和珅,和珅认定此人可以争取,决心帮他一把,把他调去编纂四库全书。于是,和珅启奏乾隆:“孙士毅只不过是李侍尧案的一个从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况且臣听说孙士毅才学广博,如今编纂四库全书正是用人之际,把这样一个熟读经书的饱学之士发配伊犁,岂不是暴殄天物不如将他调去编修四库全书,将功赎罪。这样一来,孙士毅必定感激皇恩浩荡,尽心竭力。如果他再出什么差错,皇帝再定他的罪,谅他也无话可说。”乾隆见对编书有利,就欣然应允,乾隆为了编四库全书而赦免一个流放之人,可见他对这本书的重视。
和珅心中明白,自己那点学问只能哄乾隆帝高兴,真正要编纂四库全书,还得靠“实力派”的纪晓岚等人,因此非常重视他们的意见。四库全书主体内容的编篡大部分是由纪晓岚完成的,和珅除了严格把关不利于朝廷的文字内容外,平时并不“外行领导内行”,不去干扰这些学者的工作,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和珅的领导才能。
除了编辑人才缺乏外,和珅面临的还有文献搜集的问题。编书需要参考文献,朝廷虽然已经几次下诏寻找历史上流落下来的文献,但人民历经战火,肚子都难以填饱,哪还有精力保护图书,所以很多民间文献都散失了。明朝永乐年间成书的永乐大典是重要的官方参考文献,它收录了古代重要典籍七八千种之多。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c下迄明初的古书资料,经史子集c道释c医卜杂家之书汇聚群分,甚为详备。更难能可贵的是,收录在永乐大典的古代文献都经过详细的考证,而且未曾删改,对编修四库全书很有借鉴意义。但是可惜,经历明末清初的那场战乱,永乐大典全本早已不见踪影。纪晓岚等人多次到翰林院查找都没有结果。
和珅上任后,也曾认真查访过永乐大典的下落。他经过查阅历史资料得知,永乐大典编成后一直珍藏在南京。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将永乐大典带到了北京,收藏在故宫内。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了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就有正副两部。后来,永乐大典的正本遗失,副本一直保存在明朝的档案库内。乾隆时期,档案库的藏书无论公藏私藏都已经发展到了顶峰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乾隆一朝在文化事业上最大的举动是四库全书的修纂,由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才告初步完成,其间历时十年之久,四库全书的总裁也几易其人。最终,这正总裁的头衔落在了和珅头上,并最终在他手中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和珅作为这部书的正总裁,自然功不可没。
从此以外,和珅还历任过许多官书的总裁,如开国方略总裁,国史馆总裁等,他在任各种官书总裁期间并没有闲着,总是寻找机会,施加影响。在他负责国子监石经的过程中,属下校勘官彭元瑞校审之余,撰写了一部不经考文提要,献给皇上。乾隆对这本书大加赞赏。这下可气坏了和珅,就向乾隆进言说:“不是天子无权考虑经文。”谁知乾隆不加理睬,说彭元瑞乃是奉旨考证,没什么可怀疑的。和珅见这一招没有奏效,又生一计,他说彭元瑞的书中错误甚多,他愿重写一本,对彭的书加以修正。得到乾隆首肯后,他马上召集了几个学问高深的翰林,对彭的书和经文仔细研究,写成了提要举正一书,献给皇上,要求皇上把彭元瑞的书弃之不用,乾隆仍不是许,和珅就命人将自己主编的提要举证抄写三部分别放在懋勒殿,翰林院和国子监,同时把彭元瑞书中涉及的字在石经上乱加篡改,最终不得不弃去不用,和珅这才心满意足。
纵观和珅一生,他的诗文虽不算上乘,但毕竟小有成就,而且在文化上贡献颇多,可以算作一个诗人和文化人。
慧眼独识红楼梦
和珅一生的命运起伏,与红楼梦里的人物颇有几分相似。不仅如此,和珅的一生与红楼梦一书的完成c面世及流传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由于和珅的巧妙安排,才让乾隆解禁了红楼梦。
和珅出任四库全书正总裁之后,接到乾隆帝的圣谕,要求“将违碍字句的书籍,着力查缴”,可见控制文化的思想根深蒂固。和珅既然是乾隆的代言人,在这方面自是不遗余力,全力查缴“”。谁知一个偶然的机会,却让和珅成就了小说名著红楼梦,因此传为一代佳话。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是康熙年间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家中累世巨富,自幼过着锦衣玉食c无忧无虑的生活。康熙帝诸皇子争夺皇位,曹家支持皇八子胤禩,皇四子胤禛雍正帝即位后,曹寅被抄家。所以,13岁以后曹雪芹的生活从衣食无忧变成了饥寒交迫,痛苦不堪。成年后,曹雪芹更加衣食无着,后来竟至以喝粥维持生活的地步。曹雪芹看破世间百态,开始把全部精力放在写石头记一书上。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曹雪芹不堪丧子之痛,哀痛成疾,终于不治。曹雪芹的好友敦诚在挽曹雪芹诗的注中提到:“数月前,伊子殇,因感伤成疾”。
曹雪芹死后,留下了石头记前八十回的书稿,后四十回只有散落的一些片段和部分回目,并未成型。这本不完整的石头记恰似曹雪芹的一生一样命运多舛。由于书中有关男女关系的描写过于细致,被当时社会上的“道德之人”称为淫秽之书。况且书中涉及康熙c雍正年间各皇子为争夺皇位继承权而明争暗斗的内容,故被朝廷列为。
虽然石头记被列为,但整本书内容写实,符合各阶层的阅读需求,故而在文人墨客c市井小民中辗转抄录,广为流传。读书人更是无人不知c无人不晓,此书被誉为奇书。但是仅限于人手相互传抄,偷偷地看,虽然坊间也有石头记刻本,但毕竟是少数大胆书商冒险刊发的,无法广为流传。
和珅毕竟读过书,是个爱读书之人。他早就听说了石头记,但是苦于无法见到其内容,常常深感遗憾,因为他本身就是朝廷负责收缴的官员,所以不好明着向别人索要。有一天,和珅的党羽苏凌阿恰好看到了石头记,一读之下竟然被深深吸引住了。于是苏凌阿花费巨资买了石头记的原抄本,珍藏在家中。恰好有一天,和珅在苏凌阿家里里看到了石头记,大为欣喜,立刻从苏凌阿那里借来,拿回府读了起来。这一读,没想到他也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
和珅似乎从书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的身世与曹家c书中的贾家颇有几分相似。他少年贫寒,三岁丧母,十岁丧父,靠借贷读书。继承世爵成为三等侍卫后,才有幸接近皇上充当銮仪卫侍卫。后来,凭借才学赢得了乾隆的赞赏,才有了今日的荣耀。相比之下,曹雪芹的祖父也是奴才出身,后来累官至江宁织造,是康熙年间外放的高官。曹家败落,想来那曹雪芹也是历经坎坷,尝尽了千辛万苦,看透了世态炎凉。石头记中的贾政是达官显贵,女儿还被选入宫中为妃。而和珅的儿子也娶了皇上最宠爱的女儿做妻子。书中所述引起了和珅的强烈共鸣。和珅越看越入迷,渐渐地沉醉在其中,忘了周围的一切,直到仆人前来唤他吃晚饭,他才发现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合上书,不免又是一番慨叹。
和珅只用几天时间就将八十回的石头记读完了,不由得对作者和这本著作本身心服口服,他认定这是天下第一的小说,心里还一直挂念着后面的内容,于是吩咐苏凌阿代为寻找。但是,由于曹雪芹没有完成后面的内容就撒手归天,苏凌阿只找到曹雪芹遗存的一些回目和零散的片段,和珅对曹雪芹的病逝深感遗憾。
和珅见无法看到石头记后面的内容,心中又割舍不下,于是反复阅读八十回的石头记。他读的次数越多,越觉得这是一部旷世奇书,于是有心将它刊发面世,虽然皇帝有查禁令,但只要像修改四库全书一样,对全书做一番处理,删掉那些不合圣意的地方,再续上一个能够接受的结局,皇上肯定高兴,是不会加以阻拦的。只要得到了皇帝的首肯,这本书的“”帽子一摘,就可以公之于世了,自己落得个慧眼识书的美名。和珅禁不住遐想各级官员对自己拱手祝贺的样子,开始陶醉起来。
修改和续写这个工作由谁来做呢这个人首先要有才华,会写小说,否则难免狗尾续貂;其次,地位也不能太高,否则难免趾高气昂,不配合。和珅想来想去想到了高鹗,高鹗是汉军黄旗内务府人,熟谙经史,工于八股文,诗词c小说c戏曲c绘画及金石之学,在乾隆年间颇负盛名,但只是个举人,没有考中进士,所以总感觉矮人一头。和珅觉得这个人是合适的人选,于是他悄悄找到高鹗,命他修改c续写石头记一书。
恰好,高鹗也很喜欢石头记这本书,早就对里面的故事了然于胸。他听说当朝红人和珅要他续写石头记,喜不自禁。他与朋友程伟元一起商量c揣摩原作者的心思c想法,依据曹雪芹留下的回目构想,很快完成了续写工作。
和珅看完了续写的书稿,细细阅读了一遍,并不满意。他认为续作的结局未免过于绝望,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虽然续写部分读起来比较通畅,但肯定通不过乾隆这一关,于是和珅要求高鹗重写。和珅不愧是审查书籍的高手,他让高鹗重新安排一个略为圆满的结局,同时标出原作八十回中那些过于悲伤和压抑的文字,命他一并加以修改。
高鹗知道了和珅的意愿后,觉得那样修改就歪曲了作者本意,不甚妥当,有违作者意愿,是对原作者的不敬,所以不愿修改。和珅当然知道这样做会使作品意味有所改变,但总比永远被封强,于是他对高鹗半劝半吓地说道:“我也是爱书之人。按照曹雪芹的原意续写当然是对他的尊重,然而这样一来这本书就会永远无法公开面世,后人也难以见到这本书了。况且,万一朝廷追查下来,你高鹗作为续写者,肯定罪责难逃,曹雪芹也永世不得翻身。岂不是两败俱伤所以,为了这本书能够流传后世,只有将书中对朝廷不敬的地方略加改动,才能获得皇上的首肯,从而能够刊行天下。你也算帮了曹雪芹遂了心愿。曹雪芹倘若黄泉下有知,就算内容有所改动,也定会心存感激的。”
高鹗听和珅这么一说,觉得和珅的话也有道理:自康熙开始,朝廷大兴文字狱,凡有任何诋毁清政府的言辞,哪怕是一些不相关的词语,如“华夷c明c清”等,都会被追查,令人提起笔来就胆战心惊。况且和珅本人就是积极的官员,不敢得罪,现在他既然要求这么做,自己也没有办法。高鹗无可奈何,只好按和珅的意图重新续写了后四十回的结尾,对曹雪芹的原稿中凡是涉及朝廷避讳之处都做了相关修改,书名也按照和珅的意思改成了红楼梦。
高鹗毕竟文采非凡,他续写部分的语气c意境与原著无二,几可乱真。重新续写的部分,基调也缓和了不少,甚至还有一些对当朝歌功颂德的地方。和珅看过新稿后,终于喜笑颜开了。
书终于修改完了,但和珅总不能慌不迭地跑去呈给乾隆帝,这未免也太明显了。因此,和珅拿到书后,没有立刻呈给皇上,而是从太后那里找突破口。他每天都去向太后请安,有机会就跟太后聊天,讲上一段书中的故事。和珅本来就善于言辞,他把故事描述得惟妙惟肖,太后越听越喜欢听,一来二去被迷住了。太后不满意每天听和珅讲一点儿,就向和珅要书自己来读。和珅见目的终于达到了,于是连忙拿出准备好的手抄稿献给皇太后,趁机说出本意:红楼梦是千古第一奇书,无奈现在却被冤枉为,真是可惜啊
很快,乾隆帝就知道了这件事,他命令和珅重新审查红楼梦。和珅连忙说他已经将书稿审查了好几遍,写的都是家事,并没有什么特别忤逆的地方。同时将红楼梦献给皇上御览,请求若无重大问题,付诸发行,以让天下人都能阅读,同时沐浴皇帝的恩泽。
好书的魅力总是能够打动很多人。乾隆帝自从得了和珅送的红楼梦就爱不释手,天天抽时间阅读,并且赞不绝口。于是下旨:“查禁违逆书籍,是为了端正世道人心,惩办大逆不道c煽动民变之徒。红楼梦不过都是家事,只能算是才子之书,从此解禁。”
红楼梦一经解禁,迅速流传全国,风靡一时。高鹗也因此而名声大振。很快就中了进士,而阅卷官正是和珅,其中意味,值得玩味。
和珅是乾隆时期文字狱的大力维护者,不想却对红楼梦的传世立下功劳,不得不让人感叹世事难料啊
和珅与红楼梦的渊源还不止这些。和珅的一个党羽汪如龙,本是盐商,当官全靠和珅提携。此人善于逢迎,而且非常聪明,也喜欢读书。
有一天,汪如龙与和珅聊起了红楼梦一书,道:“先生曾经派人修改石头记,并将名字改为红楼梦。先生可曾想到这红楼梦三个字的含义吗”和珅道:“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便是红楼掩面人,这红楼就是朱门,指的就是王侯贵族;“红楼掩面人”,则是官宦人家的夫人小姐。世事无常,整部小说就如同红楼一梦罢了。”
汪如龙听后深有感触地说:“先生果然高见。红楼梦,乃是红楼一梦,世人终其一生,所追求的只不过是一场虚幻。先生爱读此书,必定有所感悟。”
汪如龙这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话中有话。原来,当时乾隆已老,驾崩只在旦夕之间,永琰封嘉亲王,后改名琰,即嘉庆帝是乾隆着力培养的接班人。和珅深得乾隆宠爱,但与嘉庆关系并不好。汪如龙仔细观察了嘉庆与和珅,发现嘉庆是个城府很深的人,喜怒哀乐不形于色。而和珅傲气日增,已经深深迷失在自己的大权之中,认定嘉庆不会把自己怎么样,而实际上和珅已经不是嘉庆的对手了。汪如龙感念和珅的提携和重用,想借谈论红楼梦提醒和珅不要太过自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和珅是何等聪明的人物他立刻明白了汪如龙的提醒,但却没有把汪如龙的提醒放在心上。一脸轻松地说道:“此意甚妙。那只是历代的草莽英雄,眼光短浅,因此结局大多如此。”和珅他觉得自己的地位相当稳固,与历代的草莽英雄并不一样,所以他的结局都将有别于他们。
汪如龙也不多言,他不久就如同贾宝玉一般辞官归隐,只希望万一和珅被嘉庆扳倒,不至于连累自己。
没过几年,汪如龙的预言终于应验了。不可一世的和珅垮台,这是贪官的必然下场。不知道和珅在狱中是否想起过汪如龙的善意提醒,即便想起来,他也只能哀叹自己一生“如红楼一梦”吧无论如何,和珅的命运起伏,与红楼梦里的人物颇有几分相似,这也许是他为什么会与红楼梦有这么深的渊源的原因吧
四库全书正总裁
和珅受命接任四库全书正总裁一职,并尽心竭力地编纂这部巨作,为这一巨大的文化工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和珅为了领会圣意而恣意篡改文献,禁毁了有价值而属于“违禁”行列的历史书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部书的历史价值,但这并不能掩盖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这一事实,和珅所做的贡献也不可抹杀。
我们常说“盛世修典”,这也是中国历代的文化传统,宋朝的资治通鉴,明朝的永乐大典,都不仅体现了文化的昌盛,更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清朝自康熙c雍正以来,社会趋于安定,国力日趋强盛,人民更加富庶。这就为文学的兴盛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乾隆向来以明君圣主自居,怎会甘于人后他决定编纂一部空前的大典四库全书。
其实早在康熙年间,皇帝就下令编纂过一套古今图书集成,该书是皇帝钦定的书名,历经康熙c雍正两朝方才完成。乾隆既然自比秦皇汉武,当然有心让四库全书成为权威经典,超越以往所有的书籍。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为了郑重其事,乾隆设立“四库全书馆”,全书正式开始编纂。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文化工程,不可马虎,必须选定一个可靠而又有一定声望的人担任。乾隆刚开始让第六子永溶负责整个工程,内阁大学士于敏中任总裁;实际负责具体内容编纂的是纪晓岚,任总编纂官,其他的参与者还有陆铒熊c孙士毅c戴震c周永年c邵晋涵等,都是著名的学者。所有参与编书的文人有3600多人,抄写人员另有3800人。而此时的和珅只是一个小小的御前侍卫,连出人头地都遥遥无期。他虽然算是半个文人,但对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是想都不敢想的。四库全书这个巨大的文化工程,都是由很有名气的文人学者参与的,似乎注定与他无缘了。有谁能想到,皇帝身边的一个小小侍卫,几年后会成为这个文化工程的正总裁,与名动天下的纪晓岚合作编书
四库全书所搜集的材料众多,其中难免有些对朝廷不利的书籍。为皇上办事,需要的不仅是学识,还要有绝对的忠诚。在编纂过程中,那些参与者总是不敢大删大改,难免将不利言论流传于世,乾隆心中颇为不满。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干净利落地查办了李侍尧一案。恰在此时,四库全书编修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于是乾隆干脆下令,任命能干又忠实于自己的和珅为四库全书馆正总裁,负责统领协调整部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
和珅虽然不曾通过考试获得功名,但他毕竟在官学学习了多年,平时常以文化人自居。现在皇帝让他主持四库全书的编修工作,他认为这是一个能够成就他在文化上的名声的绝佳机会。他知道乾隆将四库全书作为一项千秋伟业来做,只要自己能够为四库全书做出贡献,乾隆定会更加宠信自己。此外,和珅做了正总裁,纪晓岚c刘墉等俊杰才子成了他的下属。和珅还可以趁机在诸位翰林中培植势力,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和珅格外尽心竭力。
云南巡抚孙士毅因为涉及李侍尧一案,已经被革职,押解京城。按照孙士毅的罪名,本应发配伊犁流放。若真的发配伊犁,能否返回内地实在难以料定。幸亏和珅对孙士毅比较了解,知道他颇有才气,再加上孙士毅在办案期间还曾经帮过和珅,和珅认定此人可以争取,决心帮他一把,把他调去编纂四库全书。于是,和珅启奏乾隆:“孙士毅只不过是李侍尧案的一个从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况且臣听说孙士毅才学广博,如今编纂四库全书正是用人之际,把这样一个熟读经书的饱学之士发配伊犁,岂不是暴殄天物不如将他调去编修四库全书,将功赎罪。这样一来,孙士毅必定感激皇恩浩荡,尽心竭力。如果他再出什么差错,皇帝再定他的罪,谅他也无话可说。”乾隆见对编书有利,就欣然应允,乾隆为了编四库全书而赦免一个流放之人,可见他对这本书的重视。
和珅心中明白,自己那点学问只能哄乾隆帝高兴,真正要编纂四库全书,还得靠“实力派”的纪晓岚等人,因此非常重视他们的意见。四库全书主体内容的编篡大部分是由纪晓岚完成的,和珅除了严格把关不利于朝廷的文字内容外,平时并不“外行领导内行”,不去干扰这些学者的工作,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和珅的领导才能。
除了编辑人才缺乏外,和珅面临的还有文献搜集的问题。编书需要参考文献,朝廷虽然已经几次下诏寻找历史上流落下来的文献,但人民历经战火,肚子都难以填饱,哪还有精力保护图书,所以很多民间文献都散失了。明朝永乐年间成书的永乐大典是重要的官方参考文献,它收录了古代重要典籍七八千种之多。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c下迄明初的古书资料,经史子集c道释c医卜杂家之书汇聚群分,甚为详备。更难能可贵的是,收录在永乐大典的古代文献都经过详细的考证,而且未曾删改,对编修四库全书很有借鉴意义。但是可惜,经历明末清初的那场战乱,永乐大典全本早已不见踪影。纪晓岚等人多次到翰林院查找都没有结果。
和珅上任后,也曾认真查访过永乐大典的下落。他经过查阅历史资料得知,永乐大典编成后一直珍藏在南京。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将永乐大典带到了北京,收藏在故宫内。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了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就有正副两部。后来,永乐大典的正本遗失,副本一直保存在明朝的档案库内。乾隆时期,档案库的藏书无论公藏私藏都已经发展到了顶峰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