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仓鼠劫最新章节 > 仓鼠劫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9 章

  此之时,也可效法商君,诏令国人:凡能向国家jiāo纳粟谷一千石者,可拜爵一级。有此重利,必使富豪之家趋之若鹜,争相jiāo纳粟谷。若此,则饥荒可缓,民心可安矣。"

  吕不韦道:"此计甚好!"

  第二天,吕不韦便报请秦王政,诏令天下。事情果然像李斯所预料的那样,富豪们争相献出了囤积的粟谷,以求得到爵位。吕不韦也不食言,依诏令一一兑现,使已渐空虚的粮仓又很快充实起来。

  事后,吕不韦问李斯怎么想出了这么个好主意,李斯道:"趋利避害乃人之本xìng,人生在世就是追求一个"利"字。有人说,君子不言利,我以为这不过是欺人之谈。其实,每个人都把利看得高于一切,为利而生,为利而死。追逐利益是无止境的,只满足咀嚼到口的ròu食,不过是徒具人面的禽兽;身处卑贱却憎恶功名利禄,不过是掩饰自己的无能罢了!"

  李斯这番赤luǒluǒ的功利之谈,使一向重利的商人吕不韦也感到吃惊。他很欣赏李斯的直率,却也有点担忧:此人嗜利如命,一旦大权在握,该会怎样呢?

  然而,吕不韦还是觉得李斯不失为一个人才。于是,他向秦王举荐,让李斯当了郎官,掌管守护宫门,侍卫人君。这个职位虽然低下,李斯却十分惬意,因为这毕竟标志着他已经摆脱了布衣的身份,进入了渴盼已久的仕途。李斯依稀觉得,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金光大道,直通向他理想的目标。

  二

  秦王政在一天天长大。他的身材要比同年龄的少年高许多,体魄也十分健壮。他长着一双细而长的眼睛,鼻子像黄蜂又狭又高,胸脯似鹰鹫那样凸出着,说话的声音像豺狼的叫声。他属于早熟型,虽然才只十几岁,但言谈举止却具有了成年人的稳健和成熟。

  秦王政的成长除了他本人的天xìng外,还得益于良好的教育。他从饱富才学的宫廷老师那里学习了治国安邦之术及其他方面的知识,饮食起居的舒适更没有第二个人能够相比。这一切,都是仲父吕不韦精心安排的。吕不韦对秦王政的情感颇似对待那个早死的庄襄王子楚。当年,他帮助子楚适嗣,是为了追逐较之贩卖珠玉高出无数倍的赢利,如今大力扶植秦王政,也是为了使秦国稳定、富强,进而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富贵。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秘不可宣的原因,那就是:秦王政的生母、当今的太后赵姬曾是吕不韦的爱姬,而赵姬转归子楚时,秦王政已经在她腹中孕育。秦王政也是他的血脉,他真心希望秦王政能够成为秦国的一位出色的国君,成为一匡天下的英主。这样,他便可真正实现自己的夙愿,买下秦国,赢得天下,而且子子孙孙一代一代地接续下去。

  对于吕不韦心底的秘密,秦王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无所知的。他只知道吕不韦是他的"仲父",是得力的相国。他从诸多事件中深切感到,吕不韦在稳定局势、强大国家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不能没有吕不韦。

  秦王政清楚地记得,吕不韦多次向他申述"抚社稷,安黔首"的主张,以为最紧迫的任务是稳定"主少国疑"的政局,为此,他起用了蔡泽、王舵、蒙骜这样一些老臣宿将,制定了上本务农、因功授爵等一系列强国富民的措施,不仅使动dàng的政局得到了稳定,而且使秦国在诸侯中的地位越来越提高。

  秦王政对他继位以来秦国的几次较大的军事行动记忆犹新:

  元年,山东诸国最后一次合纵抗秦被粉碎后,晋阳又乘秦主新立,起兵反叛,将军蒙骜率兵定之,晋阳郡得以安宁;

  二年,将军麋公攻打魏国安邑,斩首三万;

  三年,将军蒙骜伐韩,取十二城;

  四年,蒙骜伐魏,夺取、有诡诸城;

  五年,蒙骜再次伐魏,夺取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等三十城,置东城。

  这一系列胜利,都是吕不韦亲自策划的。不久前,当赵国大将庞乘败燕之威,合纵韩、魏、卫、楚五国兵马奋力攻秦时,吕不韦使将军蒙骜、王翦、樊於期、李信、内史腾各带兵五万,兵分五路对付诸侯的进攻,吕不韦自为大将,亲自督军。他听取了王翦关于先攻击其薄弱的计谋,派精锐队伍先攻楚国,楚人得知消息,仓皇撤走,其余四国见楚国失信,也悄然撤军。诸侯的合纵遂宣告失败,再也没有力量合纵击秦……

  想起这些,秦王政对他的"仲父"不胜钦佩。但是,秦王政也不免有些遗憾:自己既为国君为什么不能有所作为,只是一味地依赖他人?如果说在即位之初,他年纪尚小,难以担此重担,那么他今天却应该独理国政了。他已经十九岁,年龄不算小了,况且,这几年他一直没有庸庸碌碌地虚度年华。他潜心学习了经国之道,对兵书上所讲的将兵攻战之术多有涉猎。他还像秦国著名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那样苦练举鼎,以增强自己的力气;请魏国的善shè者教授shè法,已经能够采用"支左屈右"的shè法于百步之外shè中五寸之的;他还向赵国的剑师学习剑道,对《剑道 》三十八篇已烂熟于心,对佩挂的鹿卢剑击刺自如……

  秦王政立志当一名名副其实的真正能够统御天下的国君。他尝试着独立处理国政,并期盼着迅速走向成熟。

  这一切,都被善于窥人心事的郎官李斯发现了。他感到,秦王政不像庄襄王那样平庸,浑身上下透着一种非同寻常的王者之风。而他的雄健、英武、果决更非一般人所具备。李斯断定,秦王政定能干一番大事业,说不定会成为威震诸侯的雄主。这样想着,李斯对吕不韦的敬仰和崇拜渐渐转移到秦王政身上,他决计尽一切努力向秦王政靠近,让秦王政尽早地发现他、重视他。

  李斯谨小慎微且殷勤备至地履行着他的职责。守卫殿门时,他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仪表和姿态,每当秦王政出入,他总要把身子挺得溜直,用敬仰的目光向秦王政行注目礼并目送着秦王政远去,直至在视野中消逝。有一次,一只黄蜂落在他持戟的手上,狠狠地蜇了他一下,此时正赶上秦王政经过,他强忍住疼痛,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用力将手中的戟握住。秦王政偶然一侧脸时发现了他,见他额头上渗出豆粒大的汗珠,赞许似的微微一笑。李斯受宠若惊,顿觉一股热流涌遍全身,手上的疼痛也抛到九霄云外,待秦王政走远,他才低头看了看已经红肿的手背。他不感到疼痛,心中反而充满了幸福。他甚至感激那只黄蜂,因为有了它的这一蜇,才招来秦王政那永难忘怀的微笑。

  李斯侍候秦王政的车骑也十分尽心。这天,秦王政要乘车出宫郊游,李斯和其他郎官、侍卫老早就将车马准备好了。使李斯倍感荣幸的是,应有司的安排,他也作为随行者之一,陪同秦王政郊游。车子到了郊外,秦王政要下车步行,观赏郊外景色,李斯便紧跟在他的身后,寻找机会和他说话。他想了好多话题,却始终无法开口。他的地位太卑微了,怎能主动和堂堂的国君说话?

  李斯正在犯愁,忽听秦王政面对一望无际的旷野有感而发:"天地悠悠,何其大也!"

  李斯马上用《 诗经 》中的一句话应和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秦王政一怔,回过头问:"你是何人?"

  李斯努力地镇定着自己的情绪,说:"郎官李斯,专门侍奉大王的。"

  "你方才说什么?"

  "小人是说,这天下是大王一个人的,大王的权力是上天所授,天下的百姓都是大王的臣民。"

  秦王政素好虚荣,好大喜功,听到李斯的赞美,脸上挂满了笑容。

  "你任郎官多久了?"

  "一年。"

  "一年了?寡人怎么没见过你?"

  李斯一听这话,有点泄气。原来,秦王一直没注意过自己!那次挨蜂蜇,秦王那微笑的一顾原来是在无意之中的!可是,李斯又是极会见风转舵、见机生情的,他赶忙回答道:

  "小人整日在大王左右,大王日理万机,胸怀国事,无暇他顾。况且,大王的臣仆成千上万,怎会都记得?"

  秦王政觉得这个郎官很精明,便打听他的来历,李斯便将他从师荀卿、在吕相国门下当舍人的经历简而明之地作了禀报。

  秦王政一听李斯曾从师于荀卿,问道:"看来,你也是名师之徒了。听说荀卿颇知帝王之术,你既然曾经入其门下,有何见地?"

  李斯巴不得秦王政这样发问,成竹在胸地说:"帝王之术不过是一个"一"字。"

  "此话怎讲?"

  "军必有将,国必有君,天下必有天子,皆因要统一军令、统一政令。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当今诸侯分立,战祸连年,民不聊生,是为乱世。久乱必治,久分必合,天下归一,势在必然。秦国有兵革之强,物产之富,理应统一天下,结束分裂。诸侯合而归一,天下方能大治。就像大王所乘的驷马车,如果让四个驭者人cāo一策,恐怕连王宫的大门也出不去。只有一人驭驷马,才会使驭马统一步调,顺利前行,是所谓"执一而万物治"……"

  秦王政听罢,大喜道:"我秦国真个是人才济济,连小小的郎官也能出语不凡!"

  秦王政这句夸奖的话使李斯觉得像是被针刺了一下:自己的官职确实太小了。人微而言轻,秦王是不大会看得起他这个"小小的郎官"的。但他也感到欣慰:今天,他这个"小小的郎官"毕竟在秦王面前表现了一番,而且多少在秦王心目中留下了一点印记。这,难道不是他渴盼久已的吗?

  李斯并不气馁,他决心让秦王心中的这个印象进一步深化,让自己的名字和才学得到秦王的赏识。郊游归来后,李斯连夜写了一道奏疏,并于第二天上午亲自jiāo到秦王手上。

  这道奏疏是关于并吞六国、统一天下的建议,内中写道:

  "小人之过是不知时局之微妙,成大功者则善于捕捉时机。昔日秦穆公虽然称霸诸侯,却无法实现东向并吞六国的宏图,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诸侯尚多,周天子的德望还未完全衰落,所以尽管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这五个霸主一个接一个地兴起,相继推尊东周王室,但从秦孝公以后,周朝衰微,诸侯兼并,关东广大地区只剩下六国。秦国商鞅变法,国势强大,逐渐征服六国,迄今已有六世。现在诸侯都被秦国征服,好像直接隶属于秦国的郡县一样。以秦国国势的强盛,加上大王的贤明,消灭诸侯就像炊fù扫除灶上的尘垢一样轻而易举。建立帝王的业绩,完成天下统一,这是万世难逢的唯一时机!现在如果疏忽怠惰不赶快抓紧行动,诸侯的实力必然渐次得到恢复,到那时,大王纵然贤如黄帝,也将无能为力。"

  秦王政读罢这道上书,十分震惊。又联想到李斯在郊游时那番惊人之谈,越发感到李斯决非寻常之辈。更重要的是,李斯所谈正是秦王政和大臣们久议不决的问题,其见解也和秦王政的见解相吻合。秦王政如获知音,如得良才,当即下达诏令:任命李斯为长史,参与基本国策的讨论。

  李斯成功了。直到现在,李斯才觉得稍稍挺起了腰身。当然,他决不满足于此,他期待着更高的升迁。

  三

  自打赵、韩、魏、卫、楚五国合纵攻秦之后,吕不韦一直对那次合纵的发起国赵国耿耿于怀。他要进行报复,给赵国点颜色看看。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吕不韦派将军蒙骜与张唐率兵五万攻打赵国。三天后,又让秦王弟弟长安君成?同将军桓?率兵继之。李斯得知这一消息,向吕不韦进言道:"长安君年仅十七岁,阅历甚浅,难为大将,相国如此安排恐有不当吧!"

  吕不韦不以为然地一笑:"成?虽然年少,但并非不知兵事,我自有算计,不必多虑!"

  吕不韦说这番话时语气十分肯定。李斯暗想:吕不韦素来办事稳妥,用人谨慎,难道他是想让长安君建立功业?但疆场上刀qiāng如林,险象环生,倘有不测,岂不是事与愿违吗?况且,桓?的领兵作战能力远在老将蒙骜之下,为何不让长安君作蒙骜的副将?

  李斯越想越疑惑,但又不敢深问。因为吕不韦权高势大,且颇有心计,他可以把你举到天上,也可以将你踩到地下,万万得罪不得。这样想着,李斯不再劝阻,听之任之。

  李斯的适可而止可谓能识时务。这件事确实不便多问,因为这属于吕不韦心底的秘密,而城府很深的吕不韦一向是秘藏心中事,他人很难窥知底细。

  长安君率兵出发了。看到咸阳百姓站立在街道两旁围观,他十分得意,神气十足,仿佛攻赵的胜利唾手可得,不日即可凯旋回都。

  吕不韦也步出舍门为成?送行,并反复叮嘱他小心行事,力争万无一失。成?很是感激,表示决不辜负仲父的厚望。

  然而,吕不韦哪里是希望成?建立功业?他是想让这位不知兵事的少年皇子战死疆场,用赵国人的手将怨敌剪除。这是因为,成?是庄襄王子楚的血脉,而秦王政才是他吕不韦的骨血。吕不韦将秦国的强盛和秦王政的王位看得至关重要,他不能容许成?这一潜在的威胁存在下去,他需要的是一个由吕氏子孙当政的强大的秦国。

  对吕不韦的心计,长安君成?一无所知。他对吕不韦只有信任和感激。但当兵至赵国的屯留,听到主将桓?的一席秘谈之后,他对吕不韦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