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成大事的密码:老粗能干大事最新章节 > 成大事的密码:老粗能干大事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7 章

  愉快的事情,也要处之泰然,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既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也是一种坚守目标排除干扰的良策。

  日常的生活尚且是如此,在政界就更需要有这样的一份豁达心境。邓小平同志一生“三起三落”,总是以豁达的胸襟支撑着自己,在那个年代对一般人而言,即便是“一落”也无异于灭顶之灾,但小平同志的豁达xìng格支撑着他,在这样的遭遇下,他并不计较个人升迁荣辱,而是以乐观的态度泰然处之。如此的风范让无数人肃然起敬。

  在物yù横流的社会里,生活原本就已经纠缠的人很累,凡事看开一点,超脱一些,得到的无疑是潇潇洒洒豁达轻快的生活,这样不是很好吗?可惜的是,太多的人,尤其是文化人不会这样做的,他们遇事更多的会向坏里想,表面看是”防备万一”,但是实际上正是这种优柔寡断,许多事情才会被知识分子们办砸。老粗在这方面就不会这样了,老粗这种豁达的“阿Q精神”,在世人面前展现营造出了一份人见人爱的氛围,有了这种氛围,老粗干大事怎么会不成功呢!

  ☆、心态宽,遇挫折百折不挠

  挫折人人都会遇到,但是,不同的人对待挫折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很多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来说,他们虽然嘴头上也会说,遇到挫折是成功的良yào,但是实际上他们却往往会在遇到挫折后一蹶不振。和这些人相比,老粗们嘴上虽然不会说,但是在行动中却给人们做出了表率,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才是对待挫折的最好办法”。

  台湾著名的超级推销员王仪在澎湖列岛出生后就被父母送给别人领养。15岁时,好赌成xìng的养父决定把她卖掉可是,王仪偷偷离开养父母只身到了台湾。因为她觉得“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别人手里?”。

  王仪到台湾后,没有什么文化的她只好依靠打零工、织毛衣、摆水果摊、卖鱼、开小吃店为生,拚命地赚钱。但是由于没有什么文化,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欺骗,所赚的辛苦钱也多次被骗光。但是在这些挫折面前她却没有灰心,而是从哪跌倒就从那爬起来。如今,王仪已是50多岁的人了,也成为一家化妆品公司“年薪千万”的超级业务员。

  她常对别人说:“我的挫折感早在年轻时都用光了!”这句话深深触动每个人的内心!是的,她没什么学历、她曾一无所有、还差点“被卖”。她不敢奢望有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只是脚踏实地、积极乐观地工作,也不畏惧跌倒失败。

  人生是一场面对种种困难的“无休止挑战”,也是多事多难的“漫长战役”所以不可能有“心想事成”的事。试想如果“点石能成金”、“心想能事成”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设想一下,大家打篮球投篮时每个人都能“百发百中”,打棒球时阿猫阿狗都可以击出“全垒打”那就没有看头了?球场早就关门了!

  篮球之所以吸引人,是超级运动员在“不可能投进的角度”仍然扭腰挺身、擦板得分。人生之所以值得喝采,是因为在艰难困苦中依然昂首挺胸、屹立不摇。

  诚然,不轻易得来的“奋斗果实”才弥足珍贵。因此,莎士比亚在《哈母雷特》中说:“人在活着的时候,如果主要的长处与价值只是吃饭和睡觉,这样只是像一个畜牲而已”也许这话说的不很中听,但一步一个脚印,敢于与挫折作斗争,的确成就了许多事,成功的人很明白,没有人能一步登天。真正使他们出类拔萃的,是他们心甘情愿地一步一步往前迈进,不管路途多么崎岖,坚定信念,不想过去的失败,只向前,看向未来。

  作为一个老粗,挫折是一所苦难的大学。面对挫折要勇敢去化解,在这之后,会另有一番风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重要的是不要被过去的一切束缚,大胆地向前看,勇敢地拼搏,才会有精彩地人生!

  ☆、想大事,少想琐碎事

  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对大事越少关注,人们就越关心琐事。许多人整天忙着处理琐碎的事情,总是抱怨挪不出时间做正经事,其实他们的潜意识是在逃避做正经事,尽力回避可能出现的挑战,毕竟,做大事是需要想象力、判断力、勇气和自信的,不是一个精神“软弱”的人能为的。老粗没有这方面的弱点,他们敢于摒弃琐碎,驱除前进道路中不必要的障碍物,回归到自己正常的轨道中来。

  对老粗来说,心里有了大,才会放下小。正因为他们放下了小,才有充足的精力去做大事。

  有一项针对世界冠军的调查就很说明问题。调查者发现,那些夺得世界冠军的人往往很早就怀揣了这份特别的理想,并且十几年如一日地追寻,这其中,他们也遇到了其它人所常见的种种挫折,但由于他们心中有一个高过一切的目标,因此很容易忽略那些在他们看来无关紧要的琐碎。长期的内力凝聚产生了惊人的效果,他们终于因为能够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而获得了成功。

  在老粗的观念里,人生可以放弃或者减少普通人的快乐、jiāo游、娱乐、爱恨、争执、答辩和澄清,人生不要为小事所缠,不要为无关大局的事烦心。他们清楚地知道,如果一个人过于努力想把所有事都做好,他就做不好最重要的事。

  一个聪明人的经历就是一个反面教材。

  有这么一个非常聪明也特别勤奋的机关干部,他不仅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情,而且能够做成事情。他曾经在三年的时间里同时准备会计师资格考试、中医本科自学考试、律师资格考试,还攻读了一段时间围棋,他也确实很成功,几个证书都考下来了,围棋还得到了业余段位,但遗憾的是,这些都与他的本职工作无关,他既不会去从事会计师工作,也没有去当律师,而中医和围棋也只是业余爱好……相反,由于这样大量地投入其它事情,他的本职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甚至得到了领导的批评。

  他的失败就在于能够做成事,但却不善于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只关注琐碎的事情让他的人生一塌糊涂。

  而老粗就不同了,他也许做不成很多事情,他也许有很多缺点,但却能够集中精力做成一件事情,执着地去实践这个目标。而事实上,这一件事情往往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了。汉高祖刘邦成年以后,他父亲开始叫他做一些事情,刘邦极不喜欢干活,成天寻欢作乐,是一个浪dàng子。史书上说他“高祖为人……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责。”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汉高祖刘邦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到了成年以后,他试着去做官,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对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不加捉弄的。他喜欢喝酒,好女色。常常到王媪、武负那里去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武负、王媪看到他身上常有龙出现,觉得这个人很奇怪。高祖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邦这个人有许多的毛病,但有一点很明确,他不为一些琐碎的事烦心,他的目标是想着大事业,想着如何成为一个大丈夫。

  ☆、办事敢磨,磨得他人没脾气

  许多人因为脸皮薄,办事老是办不好,别人说一句就打道回府。老粗可不如此,只要能达到目的,他们能厚着脸皮跟别人磨,直到磨得他人同意为止。

  历史上成大事的人物都敢磨,刘邦曾到二个少fù家里去“磨”酒喝;韩信曾到别人家里去“磨”饭吃;晁错曾磨出了汉景帝的“削藩策”;刘备曾把诸葛亮“磨”出了山。在“磨”这方面,宋朝的赵普是一个厉害角色。

  赵普,宋朝的宰相,为宋太祖立下了汗马功劳。

  赵普出身小吏,从小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常劝他多读点书。赵普听后每次回家,就将自己关在一个小屋里,认真读书。后来,人家才发现,赵普的家里藏的不过是一本《论语》。于是,民间流行一种说法,说赵普凭着半部《论语》治理天下。

  赵普能得到宋太祖的信任,除了他的智慧以外,和他的xìng格也有很大关系。像其他朝臣宦官一样,赵普也经常在宋太祖面前碰壁,但他却贵于坚持,哪怕是耍赖的坚持。

  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个人做官。起初,宋太祖没把赵普的话当回事。赵普没有灰心,第二天,在上朝时又提起此事,宋太祖没有同意。

  赵普仍不死心,第三天上朝的时候,又送上奏折,并坚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荐。

  接连三次反复地提,其他官员都感到吃惊,赵普脸皮怎么这般厚。果然,这次激怒了宋太祖,当下,宋太祖把奏折一撕为二,愤愤地扔在了地上。

  赵普不慌不忙,趴在地上,一张一张将撕碎的奏折捡起来,放在袖子里。回到家后,赵普小心翼翼地将撕碎的奏折重新粘好。过了几天,赵普又将它带着上朝,见到宋太祖时一句话都不说,将粘好的奏折举过头顶立在太祖面前一动不动。

  太祖见赵普的态度这样坚决,被他的行为感动,只好接受了他的意见。

  这类的故事在赵普身上时有发生。还有一次,赵普要提拔一名官员,但宋太祖平时就不喜欢这个人,所以就像上次一样,对赵普的话不予理睬。

  而赵普却认为,皇帝不能凭个人喜好去用人,所以前面那种磨人的表现又重复了起来。

  宋太祖又被惹烦了,说:“我就是不准,你能怎么样?”

  赵普面不改色地说:“有过必罚,有功必赏,这是一条古训,皇上不应该以自己的好恶去专断。”

  宋太祖听了,气得脸色变白,一甩袖就往内宫走。赵普死跟在后面,到了内宫门口,赵普就在宫门外站着,垂首低头,久久不动。

  看门的卫士见他老站在门口不走,只好向宋太祖回报。这时候,宋太祖的脾气也缓和了很多,就叫卫士通知他,说皇上已经同意他的请求,叫他回家。

  赵普通过磨人的方法达到自己办事的目的,而生活中,我们却因为放不下面子,而不愿求人,所以常常办不了大事。磨人就是一种坚持,不管对方答应不答应,都不软不硬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在事情没到绝路之前,都有机会让对方答应你的要求。当然,磨人也要讲究方法,不是消极地等待,也不是强硬的耍无赖,而是要采取积极的行动影响对方,感动对方,促进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

  ☆、做事有魄力,立竿见影(1)

  与细致人的谨慎相比,老粗身上散发出来的是一股锐气和冲动。这种锐气和冲动,用在恰当的地方,便会有魄力。这种魄力将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更容易成就大事。

  张作霖是一位历史传奇人物。他由一介粗通文墨的草莽武夫,风云际会,乘势而起,一跃成为地位显赫的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期间,与他处事果断、说干就干的xìng格不无关联。

  1922年7月,东三省保安司令部正式成立,张作霖任总司令。张作霖上任后,除了改组领导机构、整顿军队之外,还做了不少轰动一时的大事件。其中包括建立东北大学、扩建兵工厂、建立空军和海军等等。

  在东北建立综合xìng大学,最早提出的是奉天省议会。1916年10月,议员郑英澜提出《整顿学务以储人才建议案》,其中有一条建议,即是“故拟联合吉、黑二省,并设东三省高师及大学”。这是建立东北大学的最初动议。后来,在1919年12月,议员李树滋再次提出创办大学的建议,他提议“每省均设一处大学”。此后,奉天省代省长王永江多次建议 “兴办大学教育,培养专门人才”。教育厅长谢荫昌也积极建议创办东北大学,他认为:“东西洋文明各国,所以号称文明,主要在于学术发达。他们农有农学,工有工学,商有商学。”

  尽管大家都在呼吁要建立东北大学,但就是迟迟不见实施行动。1922年8月,距离张作霖任总司令才一个月,他就将筹建东北大学一事排上日程,并亲自命令奉天省长主持其事,在省长公署成立大学筹备委员会,聘请教育界名流李树滋、范先炬、佟兆元等为筹备委员。12月2日,省长公署又发布委任令,东北大学筹建工作终于开始走上正轨。

  1923年1月5日,省长公署批准,以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改建理工科,以公立文学专门学校改建文法科。拟定《东北大学组织大纲》,规定设立六科,即文科,理科,工科,农科,商科,法科。每科又设若干系。后来这些学科发展为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教育学院,以及后来成立的农学院等。同年4月26日,东北大学正式成立,以此日为建校纪念日。

  东北大学非常重视师资的质量。一所大学质量的优劣,关键在师资。这是东北大学历届校长的共识。因此,他们把视野扩大到全国,不惜重金聘请一流学者到校任教。教师的待遇是很高的,在全国首屈一指。以教授为例,预科教授月薪最高为260现大洋,最低为150现大洋;本科教授月薪最高为300现大洋,最低为180现大洋。后来教授的月薪提高到360现大洋。著名学者月薪更高,文法专家章士钊的月薪高达800现大洋。当时,南开大学教授是240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300元,还常常欠薪。此外,校方还专门为教授修建了宿舍区,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