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随自己而去,让他没想到的是,人家把他晃点了,根本没想挪窝。老大又气又伤心,黯然而去。
2007年4月18日
“头头”是道
一高中同学来北京出差,约了他和另一在北京的高中同学去簋街吃饭。这俩大学都是学医的,如今在医院混得比较资深了。而我是做广告的,对本行业比较门儿清。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聊天的过程就演变成了一场广告与医学的科普讲座,我们每说到一个比较专业的名词,都要用很通俗的语言向对方解释一番。
席间我们自然而然地聊到了职位和头衔的问题,从薪水、管辖权限、职责等方面探讨,创意总监和主治医师到底谁的级别更高一些,讨论到最后也没有个定论,最后不了了之。
说到广告这个行业的职位、头衔和级别,经常会有行外或者即将入行的学生向我打听每个级别的差异,那些职位的英文缩写到底是什么意思。不晓得别的行业是不是也像广告行业一样,有如此繁多的头衔,而且通常还都用英文缩写来称呼。仔细想了一下,除了公关,其他行业好像都没有。
除了职位和头衔外,广告行业还有若干特有的专业词汇,在4A里,这些头衔和词汇通常是用英文来表达的。别说外行和刚入行的人容易晕菜,就连我这种老鸟有时候也要犯晕,例如ACD和ECD,我是费了好一番时间才记清楚用中文该怎么称呼。我记得我以前的几篇博客里曾涉及CD、AE之类的词汇,有人就留言问我那都是什么。
我曾私底下向劳博建议,让他在博客里把这些广告公司常用的英文贴出来,做一下科普工作,毕竟劳猎头是很有4A资历的,外语相当过硬。可能劳猎头觉得这个太浅显,与他的博客定位不符,他建议我去科普,可是我那英文的底子实在露怯。
今天,公司的行政主管突然电话过来,问我的“抬头”英文全称怎么写。我一时语塞,赶紧撂下电话掏名片,仔细一看立马抓狂了——“职位”的英文三个单词居然印错了俩,字母一个多了个一个少了个!以前行政就曾把“资深”给我印成了“资源”,不过那个时候也好解释,因为毕竟我是外援,是公司的“资源”。可这张片子上的俩单词从字面上根本没法解释。行政给我印好名片时我怎么没认真看看呢,我都发给客户好些张了。我只能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他们也没仔细看我职位的英文。
下午从客户那儿回来,一朋友忽然在MSN上问我,按她如今薪水税后××的数额,相当于广告行业的什么级别?我问她知道这个要干吗,她说就想对比一下,我告诉她说大概是指导级的。她又问指导之上的头儿是什么,我说是副总监。她说之上呢,我说总监。我怕她再这么问下去回答起来太麻烦,就把这些头衔的称呼都给她发了过去,让她自己慢慢看。
2007年7月13日
#江湖论剑 或许琐碎 ,但很真实
陈竞 灵思传播机构重庆公司副总经理
在我的记忆中,已经完全记不清到底是在哪一场广告人聚会中第一次见到黄大。只记得那是一个新世纪的开端,是北京广告行业初见狰狞的岁月。我们这些北漂的年轻人,带着澎湃的荷尔蒙义无反顾扎进了这个圈子。不仅仅因为它有着双倍于传统行业的薪水,潮男靓女的比例也远远大于当时同样鼎盛的IT行业。
是的,在那个谁都想跳出来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年代,黄大就像潜伏中的余则成,他冷静地看着这个行业,用文字记录下每天发生的鸡飞狗跳,或许琐碎,但很真实。当你读完这本书,你会看到这个普通广告人在这个行业中过去十年的真实经历,你更会感受到一个北漂的男孩走向男人所迈出的每一步。
老大的带头作用
“斩首行动”是美国搞出来的一套所谓反恐战争理论,其核心就是通过精准打击,首先把敌方的“头”干掉,没了精神领袖,队伍就变成了一盘散沙,不攻自破。其实我们老祖宗好早之前就有“擒贼先擒王”这一说了,不知道老美是不是看到这条谚语后才领悟到了这一军事思想。
无论是老美的现代战争理论,还是我们古老的谚语,中心思想说的都是一件事:在一个团队中,领导起到了关键和核心作用,这不仅仅是在军队中。
差不多每个人心中都有当官的yù望,想自己领导一个团队,只是很少有人能实现。就算你坐到那个位置,也未必能起到那个职位应该起的作用。换句话说,你在台下时觉得台上那个领导是如何如何的差强人意,预想着自己站上去一定能如何如何。但当你有一天站上去了,结果也许都一样,甚至还不如原先台上那位。
最近这几年,在广告行业里头衔越来越没有含金量了,以往靠五六年打拼才能称得上的“资深”,如今两三年就可以得到了,甚至连“总监”都开始泛滥,虽然只不过是两三个人的业务组的组长,也会挂个CD名头。
那么对于一个广告公司的创意部来讲,CD具备什么软硬件条件才是最重要的呢?是创意能力、从业经验和背景,还是他的领导能力?或者是善于和老板搞关系,能与其他部门混得游刃有余?还是他长得超帅,人见人爱,老实忠厚,值得信赖?
有的CD是那种亲力亲为、事必躬亲型,从创意到执行都自己一手包办,下面的人他信不过,觉得他们想不出什么好东西,就算有想法他也认为还是自己的好;或者嫌部下做活太慢太差,不用心,还不如自己动手。这样的“独”老大往往很累,而下面的人干得很没劲,总监基本上就给自己一个人当了。
有的CD喜欢出风头,他觉得出街的、获奖的作品都是他的才最风光。每张作品上都署上他的大名,公司案例中都要选用他的作品,就算别人有更好的也坚决不用。虽然有的创意表现他只不过让美术改了改字号,让文案删了个逗号,他依然会站在领奖台上大谈特谈所谓的创作感想。成绩是他自己的,出了错都一干二净推到部下身上。这样的老大,跟着他干活不但没有一点成就感,而且弄不好什么时候就会成为他的替罪羊,所以遇到这样的总监,最好走人为上。
有的CD,纯属于装×型,说起话来天花乱坠,高深莫测,恐怕你看低他。可是一旦动起手来,差之千里,完全不像他说的那样。这样的人早些年还比较有市场,那时候无论客户还是广告人,见识的东西少,禁不起忽悠。可是如今不好混了,光靠两片嘴皮子,不能真qiāng实干,客户搞不定,业绩上不去,到时候老板那儿没法jiāo代,只好自己灰溜溜走人。
还有一种CD,也许专业并不很强,也许他有着很资深的背景和丰富的经验,可是创意才华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灵光了。不过,他能从全局把控,擅长发掘部下的潜力,而且有着很好的管理能力。这样的老大常常很平和,同行提起来一般都觉得首先他“人不错”。可是有些创意人不愿意跟着这样的老大,觉得人家老了,没激情了。
当然,理想型的CD,应该是专业,资历不凡,经验丰厚,人品一流,赏罚分明,是精神领袖……可是这么十全十美的老大哪儿找去啊?就算世上存在,得多大的幸运才能被自己赶上?
所以,只要你觉得自己的老大很有想法,你捅了娄子他能在老板那儿替你担着,有了业绩他不是忙着往自己脸上贴金,首先想到的是要感谢自己的弟兄,出了问题他能差不多一碗水端平,并不厚此薄彼。你打心眼儿里敬重他并不是因为他的总监头衔,那么他就是值得你追随的好老大了,虽然这样的老大也凤毛麟角。
2008年4月22日
谁是老大中的老大
话说某天上午十点,萨奇、奥美和电通的客户总监分别接到了某国际公司的电话,电话的内容都一样:现在几点了。
萨奇总监回答:现在是北京时间十点整。
奥美总监说:“这个问题我不能马上回答你。”第二天客户会收到一份详尽的策略报告,结论是:当时是北京时间十点整。
电通总监先对着电话九十度鞠躬,然后说:关于现在,您说几点就是几点。
这是广告行业里流传的一个笑话,虽然有些搞,但是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广告公司的企业文化、服务客户的方式和态度、创意人员和客户人员在公司里的位置。
以品牌推广策略见长的奥美,就算一个毫无意义的结论,也会经过缜密的推论,把客户一步步绕进去点头称是、心甘情愿地掏钱买账。而在电通,客户真的是上帝,说什么就是什么,客服这边只能“嗨嗨”点头鞠躬;客户走了,那边电梯门关上了,这边客服的腰才直起来。而客户部的老大至少要比创意总监高半个级别。好多由AE或销售人员开的本土广告公司就很有日系公司的影子,公司就是个作坊,创意人员就是一群工匠,根本没什么地位。
好多创意人都喜欢去欧美系的广告公司打工,在那里环境比较宽松,创意部的人都是爷。客户部的AE,得看着设计和文案的脸色求着他们干活,工作单写得不到位拿回去重写,什么时候写清楚了这边再开工。所以客服都很委屈,那边被客户训不算,这边还要看着创意人员的脸色。
一个曾在某4A混过的妹子说,他们公司的AE每次去他们老大那儿送Brief的时候都战战兢兢,弄不好就会被老大找个理由把单子扔回来重写。
我一同事说,他有一次活没jiāo就去打保龄了,AE电话追过来他根本不理,一会AM电话来了他依旧接着打球,最后客户总监电话打来了,他说等他打完这局吧。
一个我以前的老大就更有范儿。一次把一个来下单的小AE活活骂哭,小AE只好去找她的头儿,她的头儿又找来了她的领导,领导觉得实力还是不够强,就把业务副总也请了出来,四个人一起来找我们总监,和颜悦色地说:单子还要下,活还要干。我们老大这才打个哈哈,拿起笔在工作单上签了自己的名字。那边小AE虽然眼泪还没干,但总算松了口气。
2007年4月19日
#江湖论剑 黄大八客:一个广告人的茶中笔记
劳博 广告门网站首席执行官
我非常喜欢《世说新语》,往往是寥寥几句大白话,就可以把一个时代的人物和世事风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黄大同志原名黄冶,广告网名“黄大花痴”(可能是个植物爱好者),朋友都简称他为黄大。黄大曾担任北京华艺广告(加信奥美广告前身)、帕格索斯公关公司等传播公司资深文案、创意总监等职务。他现与合伙人经营着一家公关公司,是个有耐心之人。
黄大的《黄大八客》博客,历时近七年,写下了超过30万的文字。他详细观察了这七年间广告业发生的大小事,把事件或者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他的博客成为了最近几年对广告、公关行业记录最细致的行业笔记之一。
黄大投身广告、公关行业超过十年。因为文案出身,他对这个行业就多了一分深入、细腻的观察。作为一个优秀的文案,如果没有敏感的时代触觉,不对行业大事的变迁进行记录,可能就是自己的失职。很幸运,勤奋的黄大借助互联网博客,用他那细致的笔触,帮我们记录了下来,供我们反复回味,非常感谢。
在下是个急xìng子,看不得时间和事情这样细水长流地发展和积累,加上琐事一堆,所以没有每天在黄大的博客上留下脚印,但这个博客却是业内八卦人士最喜欢扎堆儿的地方。
先不说权威(本来就没有所谓绝对的权威),黄大的坚持,使他日积月累的笔记有了“历史”意义。一则则广告、公关常识和故事,在他的笔下,正如他的人品,恬静悠长、细致周到,能给你提供比较周密的参考。
在书中,你能读到近几年发生的众多耐人寻味的广告事件和常识:如××小三事件、广告门诞生、数家本土公司的收购与被收购、广告公司的沉浮起跌众生相、CD的身份职能、广告人的娱乐、撮饭、集合地……虽然黄大自称本书为八卦体,但我认为,书中众多叙事绝对超越了八卦,可以入围行业高度,让新人们能从中得到营养。
在书中你还能看到,广告和公关公司里的家长里短,人士变动、比稿趣闻以及所有你想象不到的各式趣闻轶事。黄大用这种非常笔记体的方式来记述,独具特色而又不失他娓娓道来的风格。
当然,在书中你看不到江湖的腥风血雨,但冰山的重心在海中。如果你对这两个行业都有关注,就一定能看到不少让你会心一笑的信息和故事。另外,黄大对广告和公关行业的知识整理,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传播行业的知识传递,最有效的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的口述式传递。如果你是刚入行的人士,相信本书的众多知识点对你会很有启发。如何做创意、如何写文案、如何创造品牌这三个老话题,黄大用他超过十年的所见所闻所为进行述说。其独特的视角和答案,能让你感觉到传播老鸟的价值——作为北京某文案班讲师的黄大,在这个方面是拥有特长的。
我宁愿把本书看做是一个资深广告、传播人对这个行业的草根笔记。如果黄大没有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集合成册,绝对是一个行业xìng损失。
从聆赏开始
1998年的时候,位于中华民族园附近的周口坊酒吧,经常在周五晚上举办广告讲座。那时我刚入行不久、对北京人生地不熟,曾大老远跑去听过两场。头一回是大佬窦仁安主讲的平面创意,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窦大师,长发飘飘的样子,讲课过程中不时用手拢着头发。还有一次是北广的路盛章教授做的亚太广告节获奖作品赏析,当年路教授曾被组委会邀请,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亚太广告节评委。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窦仁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2007年4月18日
“头头”是道
一高中同学来北京出差,约了他和另一在北京的高中同学去簋街吃饭。这俩大学都是学医的,如今在医院混得比较资深了。而我是做广告的,对本行业比较门儿清。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聊天的过程就演变成了一场广告与医学的科普讲座,我们每说到一个比较专业的名词,都要用很通俗的语言向对方解释一番。
席间我们自然而然地聊到了职位和头衔的问题,从薪水、管辖权限、职责等方面探讨,创意总监和主治医师到底谁的级别更高一些,讨论到最后也没有个定论,最后不了了之。
说到广告这个行业的职位、头衔和级别,经常会有行外或者即将入行的学生向我打听每个级别的差异,那些职位的英文缩写到底是什么意思。不晓得别的行业是不是也像广告行业一样,有如此繁多的头衔,而且通常还都用英文缩写来称呼。仔细想了一下,除了公关,其他行业好像都没有。
除了职位和头衔外,广告行业还有若干特有的专业词汇,在4A里,这些头衔和词汇通常是用英文来表达的。别说外行和刚入行的人容易晕菜,就连我这种老鸟有时候也要犯晕,例如ACD和ECD,我是费了好一番时间才记清楚用中文该怎么称呼。我记得我以前的几篇博客里曾涉及CD、AE之类的词汇,有人就留言问我那都是什么。
我曾私底下向劳博建议,让他在博客里把这些广告公司常用的英文贴出来,做一下科普工作,毕竟劳猎头是很有4A资历的,外语相当过硬。可能劳猎头觉得这个太浅显,与他的博客定位不符,他建议我去科普,可是我那英文的底子实在露怯。
今天,公司的行政主管突然电话过来,问我的“抬头”英文全称怎么写。我一时语塞,赶紧撂下电话掏名片,仔细一看立马抓狂了——“职位”的英文三个单词居然印错了俩,字母一个多了个一个少了个!以前行政就曾把“资深”给我印成了“资源”,不过那个时候也好解释,因为毕竟我是外援,是公司的“资源”。可这张片子上的俩单词从字面上根本没法解释。行政给我印好名片时我怎么没认真看看呢,我都发给客户好些张了。我只能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他们也没仔细看我职位的英文。
下午从客户那儿回来,一朋友忽然在MSN上问我,按她如今薪水税后××的数额,相当于广告行业的什么级别?我问她知道这个要干吗,她说就想对比一下,我告诉她说大概是指导级的。她又问指导之上的头儿是什么,我说是副总监。她说之上呢,我说总监。我怕她再这么问下去回答起来太麻烦,就把这些头衔的称呼都给她发了过去,让她自己慢慢看。
2007年7月13日
#江湖论剑 或许琐碎 ,但很真实
陈竞 灵思传播机构重庆公司副总经理
在我的记忆中,已经完全记不清到底是在哪一场广告人聚会中第一次见到黄大。只记得那是一个新世纪的开端,是北京广告行业初见狰狞的岁月。我们这些北漂的年轻人,带着澎湃的荷尔蒙义无反顾扎进了这个圈子。不仅仅因为它有着双倍于传统行业的薪水,潮男靓女的比例也远远大于当时同样鼎盛的IT行业。
是的,在那个谁都想跳出来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年代,黄大就像潜伏中的余则成,他冷静地看着这个行业,用文字记录下每天发生的鸡飞狗跳,或许琐碎,但很真实。当你读完这本书,你会看到这个普通广告人在这个行业中过去十年的真实经历,你更会感受到一个北漂的男孩走向男人所迈出的每一步。
老大的带头作用
“斩首行动”是美国搞出来的一套所谓反恐战争理论,其核心就是通过精准打击,首先把敌方的“头”干掉,没了精神领袖,队伍就变成了一盘散沙,不攻自破。其实我们老祖宗好早之前就有“擒贼先擒王”这一说了,不知道老美是不是看到这条谚语后才领悟到了这一军事思想。
无论是老美的现代战争理论,还是我们古老的谚语,中心思想说的都是一件事:在一个团队中,领导起到了关键和核心作用,这不仅仅是在军队中。
差不多每个人心中都有当官的yù望,想自己领导一个团队,只是很少有人能实现。就算你坐到那个位置,也未必能起到那个职位应该起的作用。换句话说,你在台下时觉得台上那个领导是如何如何的差强人意,预想着自己站上去一定能如何如何。但当你有一天站上去了,结果也许都一样,甚至还不如原先台上那位。
最近这几年,在广告行业里头衔越来越没有含金量了,以往靠五六年打拼才能称得上的“资深”,如今两三年就可以得到了,甚至连“总监”都开始泛滥,虽然只不过是两三个人的业务组的组长,也会挂个CD名头。
那么对于一个广告公司的创意部来讲,CD具备什么软硬件条件才是最重要的呢?是创意能力、从业经验和背景,还是他的领导能力?或者是善于和老板搞关系,能与其他部门混得游刃有余?还是他长得超帅,人见人爱,老实忠厚,值得信赖?
有的CD是那种亲力亲为、事必躬亲型,从创意到执行都自己一手包办,下面的人他信不过,觉得他们想不出什么好东西,就算有想法他也认为还是自己的好;或者嫌部下做活太慢太差,不用心,还不如自己动手。这样的“独”老大往往很累,而下面的人干得很没劲,总监基本上就给自己一个人当了。
有的CD喜欢出风头,他觉得出街的、获奖的作品都是他的才最风光。每张作品上都署上他的大名,公司案例中都要选用他的作品,就算别人有更好的也坚决不用。虽然有的创意表现他只不过让美术改了改字号,让文案删了个逗号,他依然会站在领奖台上大谈特谈所谓的创作感想。成绩是他自己的,出了错都一干二净推到部下身上。这样的老大,跟着他干活不但没有一点成就感,而且弄不好什么时候就会成为他的替罪羊,所以遇到这样的总监,最好走人为上。
有的CD,纯属于装×型,说起话来天花乱坠,高深莫测,恐怕你看低他。可是一旦动起手来,差之千里,完全不像他说的那样。这样的人早些年还比较有市场,那时候无论客户还是广告人,见识的东西少,禁不起忽悠。可是如今不好混了,光靠两片嘴皮子,不能真qiāng实干,客户搞不定,业绩上不去,到时候老板那儿没法jiāo代,只好自己灰溜溜走人。
还有一种CD,也许专业并不很强,也许他有着很资深的背景和丰富的经验,可是创意才华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灵光了。不过,他能从全局把控,擅长发掘部下的潜力,而且有着很好的管理能力。这样的老大常常很平和,同行提起来一般都觉得首先他“人不错”。可是有些创意人不愿意跟着这样的老大,觉得人家老了,没激情了。
当然,理想型的CD,应该是专业,资历不凡,经验丰厚,人品一流,赏罚分明,是精神领袖……可是这么十全十美的老大哪儿找去啊?就算世上存在,得多大的幸运才能被自己赶上?
所以,只要你觉得自己的老大很有想法,你捅了娄子他能在老板那儿替你担着,有了业绩他不是忙着往自己脸上贴金,首先想到的是要感谢自己的弟兄,出了问题他能差不多一碗水端平,并不厚此薄彼。你打心眼儿里敬重他并不是因为他的总监头衔,那么他就是值得你追随的好老大了,虽然这样的老大也凤毛麟角。
2008年4月22日
谁是老大中的老大
话说某天上午十点,萨奇、奥美和电通的客户总监分别接到了某国际公司的电话,电话的内容都一样:现在几点了。
萨奇总监回答:现在是北京时间十点整。
奥美总监说:“这个问题我不能马上回答你。”第二天客户会收到一份详尽的策略报告,结论是:当时是北京时间十点整。
电通总监先对着电话九十度鞠躬,然后说:关于现在,您说几点就是几点。
这是广告行业里流传的一个笑话,虽然有些搞,但是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广告公司的企业文化、服务客户的方式和态度、创意人员和客户人员在公司里的位置。
以品牌推广策略见长的奥美,就算一个毫无意义的结论,也会经过缜密的推论,把客户一步步绕进去点头称是、心甘情愿地掏钱买账。而在电通,客户真的是上帝,说什么就是什么,客服这边只能“嗨嗨”点头鞠躬;客户走了,那边电梯门关上了,这边客服的腰才直起来。而客户部的老大至少要比创意总监高半个级别。好多由AE或销售人员开的本土广告公司就很有日系公司的影子,公司就是个作坊,创意人员就是一群工匠,根本没什么地位。
好多创意人都喜欢去欧美系的广告公司打工,在那里环境比较宽松,创意部的人都是爷。客户部的AE,得看着设计和文案的脸色求着他们干活,工作单写得不到位拿回去重写,什么时候写清楚了这边再开工。所以客服都很委屈,那边被客户训不算,这边还要看着创意人员的脸色。
一个曾在某4A混过的妹子说,他们公司的AE每次去他们老大那儿送Brief的时候都战战兢兢,弄不好就会被老大找个理由把单子扔回来重写。
我一同事说,他有一次活没jiāo就去打保龄了,AE电话追过来他根本不理,一会AM电话来了他依旧接着打球,最后客户总监电话打来了,他说等他打完这局吧。
一个我以前的老大就更有范儿。一次把一个来下单的小AE活活骂哭,小AE只好去找她的头儿,她的头儿又找来了她的领导,领导觉得实力还是不够强,就把业务副总也请了出来,四个人一起来找我们总监,和颜悦色地说:单子还要下,活还要干。我们老大这才打个哈哈,拿起笔在工作单上签了自己的名字。那边小AE虽然眼泪还没干,但总算松了口气。
2007年4月19日
#江湖论剑 黄大八客:一个广告人的茶中笔记
劳博 广告门网站首席执行官
我非常喜欢《世说新语》,往往是寥寥几句大白话,就可以把一个时代的人物和世事风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黄大同志原名黄冶,广告网名“黄大花痴”(可能是个植物爱好者),朋友都简称他为黄大。黄大曾担任北京华艺广告(加信奥美广告前身)、帕格索斯公关公司等传播公司资深文案、创意总监等职务。他现与合伙人经营着一家公关公司,是个有耐心之人。
黄大的《黄大八客》博客,历时近七年,写下了超过30万的文字。他详细观察了这七年间广告业发生的大小事,把事件或者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他的博客成为了最近几年对广告、公关行业记录最细致的行业笔记之一。
黄大投身广告、公关行业超过十年。因为文案出身,他对这个行业就多了一分深入、细腻的观察。作为一个优秀的文案,如果没有敏感的时代触觉,不对行业大事的变迁进行记录,可能就是自己的失职。很幸运,勤奋的黄大借助互联网博客,用他那细致的笔触,帮我们记录了下来,供我们反复回味,非常感谢。
在下是个急xìng子,看不得时间和事情这样细水长流地发展和积累,加上琐事一堆,所以没有每天在黄大的博客上留下脚印,但这个博客却是业内八卦人士最喜欢扎堆儿的地方。
先不说权威(本来就没有所谓绝对的权威),黄大的坚持,使他日积月累的笔记有了“历史”意义。一则则广告、公关常识和故事,在他的笔下,正如他的人品,恬静悠长、细致周到,能给你提供比较周密的参考。
在书中,你能读到近几年发生的众多耐人寻味的广告事件和常识:如××小三事件、广告门诞生、数家本土公司的收购与被收购、广告公司的沉浮起跌众生相、CD的身份职能、广告人的娱乐、撮饭、集合地……虽然黄大自称本书为八卦体,但我认为,书中众多叙事绝对超越了八卦,可以入围行业高度,让新人们能从中得到营养。
在书中你还能看到,广告和公关公司里的家长里短,人士变动、比稿趣闻以及所有你想象不到的各式趣闻轶事。黄大用这种非常笔记体的方式来记述,独具特色而又不失他娓娓道来的风格。
当然,在书中你看不到江湖的腥风血雨,但冰山的重心在海中。如果你对这两个行业都有关注,就一定能看到不少让你会心一笑的信息和故事。另外,黄大对广告和公关行业的知识整理,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传播行业的知识传递,最有效的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的口述式传递。如果你是刚入行的人士,相信本书的众多知识点对你会很有启发。如何做创意、如何写文案、如何创造品牌这三个老话题,黄大用他超过十年的所见所闻所为进行述说。其独特的视角和答案,能让你感觉到传播老鸟的价值——作为北京某文案班讲师的黄大,在这个方面是拥有特长的。
我宁愿把本书看做是一个资深广告、传播人对这个行业的草根笔记。如果黄大没有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集合成册,绝对是一个行业xìng损失。
从聆赏开始
1998年的时候,位于中华民族园附近的周口坊酒吧,经常在周五晚上举办广告讲座。那时我刚入行不久、对北京人生地不熟,曾大老远跑去听过两场。头一回是大佬窦仁安主讲的平面创意,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窦大师,长发飘飘的样子,讲课过程中不时用手拢着头发。还有一次是北广的路盛章教授做的亚太广告节获奖作品赏析,当年路教授曾被组委会邀请,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亚太广告节评委。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窦仁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