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汉武大帝最新章节 > 汉武大帝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82 章

  ,江充禁服,张大夫(汤)革令,杜周治狱,罚赎科适(谪)微细并行,不可胜载。……圣主觉焉,乃刑戮充等。”

  江充禁服,指的就是江充为使者禁察轩服逾制之事,在贤良看来,这事远远不是一种权宜督察的细小事故,而是与兴利用法诸大事相当;而江充其人是与兴利用法的张汤、杜周、杨可并列的重要政治人物。

  张汤系自杀死,杜周病死,杨可不知所终,而江充则是被卫太子杀死的。]

  武帝令左丞相刘屈氂与太子战于长安。兵败,亡去。皇后卫子夫自杀。

  [《史记·外戚世家·钩弋夫人》谓:“诸为武帝生子者,无男女,其母无不谴死。”可见卫皇后之死为必然,只是时间迟早而已。]

  [洪迈《容斋续笔》“是时帝春秋已高,忍而好杀,李陵所谓法令无常,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妻则卫皇后,以子则戾园(按即卫太子),以兄子则屈嫠,以女则诸邑、阳石公主,以fù则史良娣,以孙则史皇孙。骨ròu之酷如此,岂复顾他人哉!且两公主实卫后所生,太子未败数月前比重已下狱诛死,则其母与兄岂有全理?]

  8月辛亥,太子自杀于湖。

  [“治随太子反者,外连郡国数十万人。壶关三老郑茂上书,上感悟,赦反者。拜郑茂为宣慈校慰,持节徇三辅,赦太子。太子yù出,疑弗实。吏搏太子急,太子自杀。(通鉴考异一。)]

  [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长秋门。因长御倚华,白皇后,发中厩车载shè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卒,长安大乱。黄门苏文逃归甘泉,报太子反。乃使召太子。使者不敢进城,归报谎云“太子yù斩臣,臣逃归。”上怒。丞相屈耗闻变,脱身逃。上问:“丞相何为?”乃赐玺书令平叛。

  太子宣言告百官云:“帝在甘泉病危,jiān臣yù作乱。”上于是亲驾,幸城西建章宫,诏发三辅近县兵,部中二千石以下,令丞相将之。

  太子亦遣使矫制赦长安中都官囚徒,命长安囚人如侯持节,发长水及宣曲胡骑,皆以装会。太子立东北军南门外,召护北军使者任安,与节,令发兵。安拜受节。入,闭营门不出。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45)

  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连载:汉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太子引兵,驱长安衍市人,集数万众,至长乐宫西阙下。逢丞相等,会战。计五日,死数万人,血流御沟中。庚寅,太子兵败,南奔杜门(复盎门)。

  诸太子宾客尝出入宫门,皆坐诛,其随太子发兵以反诸族,吏士劫略者皆徙敦煌郡。太子逃亡,东至湖,藏匿泉鸠里,主人家贫,常卖履以给太子。

  8月辛亥,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入室自经。]

  9月,以商丘成为御史大夫。

  匈奴入上谷、五原,杀掠吏民。

  北军护军任安牵连卫太子案,以不忠下狱。任安赠书司马迁。

  [关于卫太子事变概述:

  武帝晚年多病,总疑惑有人用蛊道诅咒,令江充“穷治蛊道”。江充说宫里有蛊气。于是武帝就使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和黄门苏文,共同协助江充,到太子宫里,在御座下面,掘出桐木人子几个。武帝原是卧病在长安西北甘泉宫的(甘泉是现在陕西淳化县西北地),皇后和家吏请问,都不得回报。太子“收捕江充”等,发中厩车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召集百官,告以帝卧病甘泉,江充等谋反“,杀江充。章赣和苏文两人逃回甘泉,说太子反了。武帝一听太子谋反,命丞相刘屈氂牦发兵,和太子jiāo战。他又从甘泉力疾回到长安城西建章宫,表明了太子说他甘泉病卧,并非实事。戾太子在部署将帅的时候,召”监北军使者“任安,给以符节,叫他发北军兵助战。可是任安在当时,节是接受了,却闭上了门,并没有发兵帮助太子。太子和丞相在长安城里jiāo战五六天,死的有五六万人,太子终以不能取胜,从复盎门逃走了(长安城南门,又名杜门)。他逃到长安东方偏南的新安县附近的湖地(今河南阌乡县地),借住在一个卖草鞋人的家里,不久就被人发觉了。新安县吏亲自带了军队,去逮捕太子。留下太子的主人保护太子,战死。太子不得已,在八月辛亥日,自经而死。武帝从甘泉回到建章宫以后,愤怒城门司直田仁放走了太子,当即把他诛死。又愤怒御史大夫暴胜之当时阻止丞相直接斩田仁,说“司直是二千石的官,应当请示再加刑”,因此“切责胜之”;暴胜之自杀。汉武帝回到长安,赏赐那些击捕太子的人;凡是随从太子的,或是替太子作战的,统统治以重罪。壶关三老,上书给武帝,说太子当初是受困于“jiān臣江充,不能自明,冤结在心,无处告诉,因此忿而发兵,诛杀江充;子盗父兵,并无他意。”高庙令田千秋(即车千秋)上书,申讼太子冤枉。他马上就擢千秋一直升为大鸿胪,后来不久又升为丞相;于是“以事族江充之家,焚苏文于横桥。”武帝心中,悔恨悲痛,达到极点,“深怜太子无罪而死,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

  武帝原先认为任安是卫青大将军荐举的(卫青是戾太子的舅父),对他不次超用,竟然“坐持两端,以观成败”。因此他对任安不加原谅,而处以极刑大辟。]

  11月,武帝将幸甘泉,命司马迁从驾西行。

  [赵翼谓,司马迁于本年作“报任安书。”略曰:

  “汉兴已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祥,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矣,而不用,有国者耻也;主上明圣,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贤士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汉书·司马迁传》。)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仆虽怯软yù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湛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亦yù以完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汉书·司马迁传》。)]オ

  征和三年(B90,辛卯),67岁。

  正月,武帝行幸甘泉。

  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

  汉遣贰师将军七万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将三万余人出西河,重合侯马通将四万骑出酒泉,驰千余里,军北至燕然山(今杭爱山)。

  6月,丞相刘屈氂因与李广利谋立昌邑王被腰斩,其妻枭首。

  [“贰师之出也,丞相为祝道。遂至渭桥。广利曰:‘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屈氂许之。昌邑王者,广利妹李夫人子。广利女为丞相子妻,故谋焉。时内谒者令郭穰在侧,归告帝:‘丞相夫人祝诅上及与贰师将军共祷祠,yù立昌邑王为帝。’按验,罪大逆不道,腰斩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收广利妻子。]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46)

  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连载:汉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同月,李广利率军投降匈奴。

  [广利与匈奴战,初胜,有斩获。后妻子被收,传至军前。广利不安,内生变。匈奴乘机集大兵围之。广利遂降。]

  9月,高寝郎田千秋上急变书,讼太子冤,武帝感悟。征拜田千秋为大鸿胪。

  同月,灭江充九族。

  焚苏文于渭桥上。

  武帝怜太子无辜,于长安作“思子宫”、于湖县太子死处作“归来望思之台”。

  司马迁著《太史公记》(“史记”)完成,“藏之名山,副在京师。”

  [《汉书·迁传》颜师古注:“藏于名山者,备亡失也,其副贰本乃留京师也。”司马贞《史记索隐序》:“《史记》者,汉司马迁父子之所作也。”自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先人,司马谈也。因书为两代人所纂,故不无舛误矛盾不合之处。《汉书·迁传》:“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汉书·东平王思传》:“东平王来朝,上疏求诸子及太史公书。上以问大将军王凤。凤对曰:‘《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形扼塞,皆不宜在诸侯、王不可予。’”《后汉书蔡邕传》引王允曰:“武帝不杀马迁,使谤书流于后世。”)オ

  征和四年(B89,壬辰),68岁。

  3月,躬耕巨定。诏罢劳民伤财及神仙之事,驱逐方士。

  诏曰:“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

  [“上yù浮海求神仙,海水暴沸涌,大风晦冥,不得御楼般,乃还。上乃言曰:“朕即位已来,于下愁苦,所为狂勃,不可追悔;自今有妨害百姓,费耗天下者,罢之。”拜千秋奏请罢诸方士,斥遣之。上曰:‘大鸿胪奏是也。其海上诸候及西王母驿,悉罢之。’拜千秋为丞相。]

  [上召见群臣,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皆罢之。”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众,而无显功,臣请皆罢斥遣之。”上曰:“大鸿胪言是也。”于是悉罢诸方士候神人者。是后上每对群臣自叹:“昔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yào,差可少病而已。]

  (何按:由此可见,武帝之所以尊崇方士,与当时瘟疫流行有关。)

  夏6月丁巳,以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

  [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yù宽广上心,慰安众庶,乃与御史二千石以上俱寿颂德,美劝上。

  上报曰:“朕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yīn谋逆乱,巫蛊之祸,流dú士大夫。)至今余巫颇脱不止,朕甚愧之,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

  (何按:于此言,似可知巫蛊之祸非仅江充事,背后犹有李广利及刘屈氂之yīn谋也。盖李广利yù立李夫人之昌邑王为太子,乃与江充yīn谋,以察巫蛊案延祸于卫皇后及太子刘据。后乃为宦者郭穰所揭露。)

  [千秋无他材能,又无伐阅功劳,以一言寤上意,数月得宰相,封侯。汉使往匈奴,单于问新丞相事。曰:“苟如言,汉置丞相,非用贤也。妄一男子上书即得之也。”

  使者归告单于语,帝怒,以为辱命,yù杀之,良久,乃释之。然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优于前任。]

  同月,颁“罢轮台戍哀痛之诏(轮台诏)。向全国民众表示忏悔。诏曰:“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乱收费),”又曰:“方今之务,在于励农。”

  [《汉书·西域传》班固赞曰:汉武帝制匈奴,通西域,“师旅之费不可胜计。至于用度不足,乃榷酒酤,管盐铁,铸白金,造皮币,算至车船,租及六畜。民力屈,财用竭,因之以凶年,寇盗并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绣杖斧,断斩于郡国,然后胜之。是以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岂非仁圣之所悔哉”!

  转变政策既然早已有必要又有可能,汉武帝对此也有所认识,为什么他要迟到征和末年自己临死前,才在轮台诏中确认这种转变呢?

  一个原因是,汉武帝与卫太子的矛盾制约着转变政策这件事情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汉武帝在完成积极事业的过程中,该止步的时候没有止步。他师心自用,侥幸求逞,使自己走向相反方向。(引自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

  [征和四年武帝下轮台诏略曰:“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足置长城下,驰言:秦人,(秦人,即西语China之源,来自匈奴语也。译音即“秦那”,“那”为匈奴语之“人”称。)我与若马。’又,汉使者久而不还(谓苏武等)。

  故兴遣贰师将军。yù以为使者威重也。乃者以弘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等,皆曰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公车、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故朕亲发贰师下骊山,诏之必毋深入,乃不效。及得虏候者,乃言:缚马者匈奴诅军事也。

  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耐饥渴。使一狼,走千羊。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又请远戍轮台,yù起亭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47)

  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连载:汉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乱收费),励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备而已。]

  [田余庆说:太初元年(前104)李广利伐大宛,是汉在西域用兵第二阶段之始。太初三年,李广利逼降大宛。由于汉军已西移至大宛,汉的军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