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最新章节 > 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5 章

  到。”

  我临床运用多年会理解为:“切脉如抚琴,张弛两相宜;过度紧张,切至毫发,信息干扰,难求其本;过于松弛,难以聚神,指下茫然,切脉如抚琴,如言诗,悠悠然其意可捕,恍惚间病机已明。有时将自己脉率调与病人同步,脉率虽未同,其气已同,于是病之所苦,自可感受。好比抚琴时已心已与音乐相通。”

  “宁失其脉,勿失其势” ——这是《诊脉心法》中的原话。

  “取穴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切脉有宁失其脉,勿失其势。切脉时,对脉相整体把握很重要,脉有上越之势,有下沉之势;有外脱之势,有内陷之势;由气郁中焦之势,也有气分两头之势等,不要为了个别细小的脉象,而放弃整体脉势的把握!”

  每当太爷结合病人谈论《诊脉心法》中的话语时总是如痴如醉,让我感觉到在脉学的研究上他虽然没有超过前辈,但他对脉学的领悟可能已超过前辈,时至今日,我仍然没法体会到切脉如抚琴境界,也许是城市的喧闹让心无法平静下来,但每次梦中梦到太爷给我讲脉法,我总是深感惭愧,而太爷总是激励着我,给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中医看病讲究四诊合参,切诊虽然重要,但并不能完全代替其他三诊,病人找太爷看病往往一句话都不说,就伸手让太爷切脉,其实在切诊的同时,望诊也随之进行,有些病一望就可以分辨,太爷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训练我的切诊,在切诊中发现有些问题需要望诊进行补充,才能进一步确定yīn阳寒热虚实,于是太爷开始教我望诊……

  第八章 太爷教我学望诊

  “望而知之谓之神,切而知之谓之巧,问而知之谓之工……”

  “这句话是说高明的中医,只要看上病人一眼,就知道病人的大体病情,就能说出病人的宿疾所在。而通过切脉来诊病,只能是一种技巧;而很一般的医生,只能通过反复的询问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太爷悠然的抽着旱烟,一边吐着烟圈,一边对着我讲述。

  “比如今天下午来看的张老爷子,你看他面色发黑,走路用手扶着腰,一脸的病容,就知道他有腰痛病了,而且得病不止三年了。”

  “太爷,从他走路的样子看出他腰痛,很容易,可怎么知道他得了三年以上的病呢?”

  “在咱们农村,腰痛的病人很多。多见于劳伤,也就是劳累中腰部损伤,瘀血停在腰部,久而久之,面色黎黑,没有光泽。当然还有其他的情况引起的腰痛。张老爷子以烧碳为生,腰部容易出现劳损。加上风里来,雨里去,所以腰部既有瘀血又有寒湿,病程长啊!”

  “这病不太好治吧!”

  “下午太爷给他拔火罐,拔出许多黑色的瘀血,现在他应该好很多了。这病不拔不行啊!拔完后吃上几天ròu桂粉、三七粉,散散寒、活活血就好得差不多了。”

  “你要记住,望诊首先望神,就是看病人是得神还是失神。得神的患者双目明亮灵活,神智清楚,反应灵敏,而失神的患者双目晦暗无光,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得神好治,失神难治啊!”

  “那李太爷去年去世时还满面红光,反应也灵活,为啥当天下午就死了呢?”我有些疑惑的问道。

  “那是假神,也就是回光返照。患者原本无神,突然出现有神的表现,是脏腑精气极度衰竭,yīn不敛阳,虚阳外越,yīn阳即将离决所致。这是危重病人将死的征兆。”太爷说。

  太爷接着说:“望诊除了望神外,要望面色,望形体,望五官,望皮肤,望舌等,这些东西在平时看病时都临证给你讲过,你要铭记在心上才行。”

  “临症时要结合脉象,多运用,多练习,这样才能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而且当你将望诊运用习惯后,你自己会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自己的望诊思路和体系。”

  “有的医生偏于望面色,而有的则偏于望眼,有的直接望掌纹。不论哪一种,只要你深入进去,系统化,都可以做到望而知之,不必过于贪多而泛,否则……”太爷的话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了。

  自打开年来,太爷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常常说几句话就咳得喘不过来,看病人的时间少了许多,他总是自嘲说自己老了, 要被阎王爷请去喝酒了。但不管精神再怎么不济,太爷仍然每天抽空给我讲些医学道理。

  看着太爷日渐消瘦的脸,我真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尽早掌握太爷所教给自己的东西,能让太爷恢复健康。

  有很多的医学道理,太爷总是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当初的我并不明白为什么太爷有时候那么罗嗦,但时至今日,再想起太爷所强调的东西才知道太爷是有道理的。

  比如望诊,虽然在大学课程中关于望诊的内容并不多,但在图书馆看到许多关于望诊的书,往往厚厚的一本,极尽详细,想想太爷所说过的,医家各有偏重,不论哪一种,只要你深入进去,系统化,都可以做到望而知之;而做为医者,我们更重要的是习人之所长,丰富自己,成就自己的体系,治病救人才是目的,不可偏离本意!

  太爷喝了一口凉茶,缓了一缓接着说:“东娃子,在望诊中,前辈总结过一些特殊的情况,我慢慢讲给你听,你可要记住,在以后看病的时候对照着使用。

  “第一:小儿鼻根处出现青筋显露,表现肠道有病,而青筋颜色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加深。”

  “第二:chéng rén面颊部出现暗红色,发紫,多有心脏疾患。”

  “第三、指甲出现如瓦楞状条纹,反应肝脏供血不足。”

  “第四……”

  太爷一口气讲了二三十个,我一边听,一边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虽然有许多字不会写,但我都用拼音标注了。

  太爷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我抬起头来看着太爷清瘦的脸,两颊暗红色,发紫,我心中一惊,难道太爷心脏有病?这该怎么办?

  正当我走神时,太爷突然咳声顿止,双目紧闭,脸色青紫,随后太爷身体一倾,倒在我身上。

  我非常害怕,我马上抓着太爷的手腕切脉:脉细弱,夹有滑数之象。

  我一边大声喊我母亲,一边飞快的思考……

  “滑数为痰为热,脉细弱为气虚。”

  太爷常年抽烟,是不是一口热痰卡在喉间,咽之不下,吐之无力?如何是好?

  黄痰属阳!当以yīnyào治疗!可那来得及弄yào!

  这时我母亲正好赶过来,她在井边洗衣服,听到我的叫声后过来的。

  看到母亲手上的水,我立即想到,借井水之寒凉来治疗热痰之粘稠,也符合以yīn治阳!

  于是让母亲立忙去取碗井水来!

  水放在太爷嘴边,吸了一小口,接着是一大口,再接着是太爷长舒一口气!

  一会后太爷吐了将近半碗粘痰……

  太爷醒来后看着我说:“我老了,身体不行了了,连一口粘痰都吐不出来了!”神情极度沮丧。

  我说太爷,你不老,你才95岁,你说过要活一百岁的!

  母亲看了看太爷,对我说,“这些年太爷教你学医,身体累坏了!”

  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太爷给了我一本他写的《望诊技巧》,我自己边看边背,没有再缠着太爷讲解了。

  有一天,二婶突然来找我,说吃了几天辣椒,眼睛出血了!

  我抬头一看,见二婶左眼白睛部分红红的,成血眼了!

  我想起《望诊技巧》上说:“双目肝开窍,白睛肺为先。”二婶的病当从清肝肺热dú来治疗,此病属阳,当用属yīn之寒凉yào,我一边思索,一边回头看yào柜。

  黄芩、黄柏、苦参……桑叶!对,就用桑叶!

  记得很早前太爷就给我讲过桑叶清肝肺之火,还有止血作用……

  于是我给二婶抓了两把桑叶让她泡茶喝。二婶却伸手让我切脉,我笑道:“望而知之谓之神!放心喝吧!”

  第二天,看到二婶时,出血基本上消了,二婶高兴地说,我还有两下子,早些年也出现过,当时喝了一个星期的中yào才好,想不到两把桑叶就这么好了!

  太爷听到这件事情后,一直夸我,说我学医有悟xìng,可只有我自己知道,《望诊技巧》上的东西,我连一半都没想通,医学太深奥了,我只知道太爷传给我的是多么好的东西,而我却不会利用它!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翻开《望诊技巧》时,心中感慨万千,太爷没有通过系统学习,却能通过大自然的规律,领悟出那么多医学道理。而现在的我,手里捧着《黄帝内经》,却有太多的不明白的地方!

  太爷啊!要是时光能倒流,我们祖孙两再在一起谈论望诊该多好啊!

  时至今日,每当我运用桑叶治疗急xìng巩膜充血时,就会想起我的太爷,和他教我望诊时的情形。

  第九章:太爷激励我上大学

  十二岁那年,我小学毕业了。

  当我拿着薄薄的毕业证给太爷看时,太爷笑着说,“东娃子不错!等上完初中就考卫校,要好好深造!”

  这番话说完还没有十天,太爷就改变了主意,让我不要考卫校,要立志考省里最有名的中医学院!

  事情是这样的。村里刘家孙子刘斌才十岁,出现右下腹疼痛三天,家里大人看孩子疼得不厉害就未理会,后来病情加重,找到太爷,太爷切完脉,摸摸孩子的头,用手轻轻按刘斌的右下腹,叹了口气说:“娃子的肠子烂了一小结。”开了服中yào——大黄牡丹汤加红藤,刘斌服yào后拉了拉肚子,烧退了。可没过几个小时又开始发烧,太爷让尽快送到镇医院,镇医院医生大多是县卫校毕业的,看看病人,担心是阑尾炎化脓穿孔了,让送到县医院做手术。一周后,刘斌回到了村里,县医院给做了个小手术,把阑尾给切除了,病也就好了……

  这件事情给太爷很大的打击,中医治疗疾病还是有很多局限xìng的,卫校的学生学的是西医,而且学得比较浅,要想将家传中医有所发展,就必须要到更好的学校深造。于是太爷很郑重的告诉我,必虚要考上大学,考上省城中医学院……

  在那个年代,考大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村里就没有出现过一个大学生!

  我担心自己考不上。太爷说,“事在人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六年后必须要上大学。虽然我传给你一些医学知识,但毕竟是非常有限的,中医博大精深,只有不但深入学习,才能有所作为。”

  为了不让太爷失望,于是我开始立志考大学,不仅为我自己,更为太爷!为我们从没出现过大学生的小山村!

  进入初中后必须要住宿,每周只有周六周日两天在家,每次回家,太爷总希望我能和他在一起多呆会,而他依然将他对中医的理解传授给我。

  “世界上事物成千上万,事物之间除了yīn阳属xìng划分外,还有一种划分方式,就是五行。”太爷讲道。

  “五行不就是木火土金水吗!我不学看风水的!”我不太相信风水,老师说过那是迷信。

  “狗怕老虎,老鼠怕猫是迷信吗?”太爷问。

  “那当然不是迷信!”

  “老鼠为什么怕猫?”

  我摇摇头。

  “世间的事物都存在相生和相克,猫克老鼠,所以老鼠就怕猫。”

  “这和看病有什么关系呢?”我问道。

  “人的五脏也存在相生和相克的关系!”太爷悠悠的说道。

  “要搞清楚人体五脏的相生相克,就得学习五行!”太爷肯定的说道。

  “木火土金水是将世界上的事物按照五种不同的类型进行划分。就好比用yīn阳来划分事物一样,只是划分的方法不一样。掌握了五行的划分方式,就了解了五种类型物质的各自属xìng,对事物就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太爷接着说:“比如白色属金,肺也属金,很多白色的yào物就能治疗肺病,如百合、白果、川贝母等;红色属火,心脏也属火,一些红色的yào物就能治疗心脏疾病,如丹参、红花、山楂、大枣等…...”

  我第一次听太爷这样分析yàoxìng和疾病的治疗,太有意思了。我一直以为只有背会了《yàoxìng赋》才能知道yào物的功效,没想到只要看看yào物的颜色就知道能够治疗什么疾病了,这种分类方法还真有意思。

  太爷接着说:“除了将颜色分五行,味道也可以分无五行,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甜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

  “五行相生相克,相互制约,才构成了完美的大千世界。古人通过观察大自然的规律发现给树浇水,它会长高,于是归纳为水能生木;木头燃烧可以产生火焰,于是归纳为木生火;火焰产生完后,化为灰烬,变成土,于是归纳为火能生土;土壤通过冶炼,能够变成金属,于是归纳为土生金;金属在高温下能变成液体,如同水一样,于是归纳为金生水……”

  “这种看似普通的物质变化,古人通过天人相应,将其运用到人体的五脏生克变化中。”

  “比如人体如果肺气不足,肺属金,土能生金,脾胃属土,通过健脾胃就可以达到补肺气的作用,这就是通常说的‘培土生金法’。”

  “再比如长期肾亏的病人,治疗时通过调补肺脏,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这就是金生水在人体的运用。”

  “那么肝病治肾,心病治肝,胃病治心都是利用五行相生道理了?”我接着太爷的话说。

  “是的,除了相生还有相克。分别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太爷继续说。

  “临床上肝病的患者,经常会出现脾胃功能不好,就是肝木克脾土所致,所以遇见肝病的患者,首先别忘了照顾好脾胃。”

  “腰部湿邪过重的患者,利尿不能解决问题,土能克水,而脾胃属土,通过健脾胃就可以治疗腰部寒湿过重。”

  “哦!我终于明白了你为什么用白术、茯苓、干姜治疗腰痛了。当时我还纳闷,没有用一味止痛yào,却能达到止痛的作用,原来是针对腰部水湿采用了土克水的办法,土的功能恢复了,水湿自然就除掉了!”我感叹道。

  “那我在学校经常脚流汗,回家后光着脚丫子踩在地上,脚就不出汗了,这也是土克水?”

  太爷被我问的哭笑不得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