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豺狼的智慧最新章节 > 豺狼的智慧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5 章

  冯异这样位高权重的大臣,更是国君怀疑的重点人物,他们对告密信的处理,只是作出一种姿态,表示不疑罢了,而真正的目的,还是给大臣一个暗示:我已经注视着你了,你不要轻举妄动。既是拉拢,又是震慑,一箭双雕,手腕可谓高明。

  上司和下属之间很容易产生误解,形成隔阂。一个有谋略的政治家,常常能以其巧妙的处理,显示自己用人不疑的气度,使得疑人不自疑,而会更加忠心地效力于自己。

  然而,要真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般的人才,都非等闲之辈,能力与野心是同在的,也很容易受到上司的怀疑。作为上司,应该具有容人之量,既然把任务jiāo代给了下属,就要充分相信下属,放权放胆让其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

  当然,发现了下属真的产生反叛之心,并非忠耿之士,那就要毅然采取果断行动。

  智慧129别用狗去拿耗子

  猗于皋听说尾勺氏养了一只豹子,善于捕野兽,便用一双白玉壁换了下来,他叫人用精美的锁链锁住豹子,每天宰牲畜喂它。

  有一天,一只大老鼠从屋檐下溜过,猗于皋急忙解开那只豹子,让它去捉老鼠。豹子却像没有看到老鼠一样,无动于衷。猗于皋气得将豹子责骂了一顿。

  不久,又一只老鼠经过,猗于皋又放豹子去捉,豹子还是无动于衷。猗于皋愤怒了,用鞭子狠抽了一顿,关进栅栏里,每天只喂些酒糟。

  猗于皋的朋友安期子佗听说了这件事,责备他说:“我听说巨阙宝剑虽然锋利,如果用来补鞋,却不如一个小小的锥子;锦绣绸缎虽然华丽,如果用来洗脸,却不如一尺粗布;豹子虽然凶猛,却不如猫那样能捕鼠。你为什么不用猫去捕鼠呢?”

  猗于皋恍然大悟,便找来猫去捕鼠,放豹子去捕野兽,不久,猫把老鼠都捉光了,豹子也捕获了无数的獐子、鹿、狍子、麂子等。

  兽类固然善于捕捉,但也是各有所能,用人也是如此。

  诸葛亮虽然文韬武略,计谋无穷,但如果让他出去与敌军ròu搏,多数不可能生还。

  正确地使用人才,是能否发挥人才的能力的关键。正确的方法就是量才而用,扬长避短。

  孙策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这是因为:周瑜年轻气盛,处理外事比较擅长,但对内部关系却处理不好;张昭老谋深算,但生xìng胆小,对内尚能处理,对外部只会投降。这就是合理运用了人才的长处,避免用其之短。

  智慧130顺着毛摸,他就听你的

  不知你是否养过猎狗之类的宠物,如果没有,应该也看过宠物的主人如何爱抚它们吧!

  爱抚宠物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顺着它的毛轻抚,每当主人有这个动作时,猫就会眯起眼睛,并发出满足的叫声;狗呢,就快乐地摇起尾巴,甚至回过身来舔你的手你的脸,作为对你的回应。如果逆着毛摸呢?猫狗因为感觉不舒服,就算不咬你抓你,也会不高兴地跑开。

  人其实也是如此,喜欢别人顺着“毛”摸,如果你能这么做,那么必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能让别人受到你的影响。

  人当然没有一身的“毛”让你抚摸,人的“毛”就是xìng情、脾气观念,也就是“我”,你如果能顺着对方的脾气和他jiāo往,不去违抗他,他当然会和你成为好朋友。

  不过,这里可不是要你做个凡事顺着人,做一个没有“我”的人,如果你真的如此,那你就成为别人的影子了。“顺着毛摸”只是方法,而不是目的,你如果能成熟地运用

  这个方法,别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你的影响,甚至接受你的意志。

  那么,如何顺着毛摸呢?以下几个原则可供参考。

  1.倾听。大部分人都有发表yù,如果他在社会上已有一些成就,更有不可抑遏的发表yù,当他滔滔不绝的时候,你就做一个倾听者;一则你的倾听可让对方满足发表yù,他一满足,对你就不会有恶感;二则你可在倾听中了解他的个xìng和观念。

  然后,你要顺着他的谈话,发出“嗯,啊”的赞同声,还可以在恰当的时机提出一些问题让对方说明;这么做,对方一定会满意极了,不知你正顺着毛在爱抚他哩!而你没有说什么话,就了解了这个人。这一招,对老朋友和初见面的人都管用。

  2.不要辩论。如果对方说的话你不能同意,你也不要提出辩驳,除非你们是好朋友。但如果你和他的jiāo谈另有目的,则不宜和他辩论,因为有些事情并不能辩得明白,而且很可能越辩越气,最后不欢而散;如果你辩倒对方,更是有可能造成关系中断。总之,要记住,辩论不是你的目的。

  3.称赞。人人都喜欢被称赞,“称赞”其实也是一种“顺着毛摸”式的爱抚。称赞什么呢?你可称赞他的观念、见解、才能、家庭……反正对方有可能引以为荣的事情都可以称赞,这种作法所费不多,效果却非常惊人,所以也有人把“称赞”称为“灌迷汤”。

  4.引导。这是最重要的关键,如果你一番“顺着毛摸”的功夫另有目的,尤其需要“引导”这最后的步骤。也就是说,你要在对方已经“满足”时,才把你的意思显现出来,但显现的方式还是要“顺着毛摸”,不要让对方感到不快,例如你应该这么说:“我很同意你的观点,不过……”或“你的立场我能了解,可是……”,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再提出自己的立场,这样就可以像大禹治水一般,把对方的意志引到你希望的地方去。

  “顺着毛摸”可以用在平时与人相处,可以用在说服别人,也可用在带领部属,可说事半功倍,脾气再大,城府再深,主观再强的人也吃不消这一招的。

  第七章  豺狼成功智慧

  没有雄心干不成大事,

  不敢冒险干不成大事,

  意志不坚干不成大事,

  偷jiān耍滑干不成大事。

  每个生命都是自然界的奇迹,

  必须把它的能量发挥到极致,

  才算没有白活一回……

  ——豺狼如是说

  智慧131自制才有可能成功

  自制不仅仅是人的一种美德,在一个人成就事业的过程中,自制也可助其一臂之力。

  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是定律。因此说,你要想取得并非是唾手可得的成功,就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自制可以说是努力的同义语。

  自制,就要克服yù望。人有七情六yù,乃人之常情,但人也有些想法超出了自身条件所许可的范围。食色美味,高屋亮堂,凡人即所想得,但得之有度,远景之事,不可cāo之过急,yù速则不达也,故必要控制自己,否则,举自身全力,力竭精衰,事不能成,耗费枉然。又有些奢华之事,如着华衣,娱耳目,实乃人生之琐事,但又非凡人所能自克,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就不是力竭精衰的小事了,人必然会颓废不振,空耗一生。

  有人说了,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务必戒奢克俭,节制yù望,只有有所弃,才能有所得。

  自制不仅仅是在物质上克制yù望,对于一个要想取得成功的人来说,精神上的自制力也是重要的。衣食住行毕竟是身外之物,不少人都能成功,甚至是尽善尽美地克制,但精神上的、奇--書∧網意志力上的自制却非人人都能做到。

  如果你今天计划做某件事,但早上起床后,因昨晚休息得太晚而困倦,你是否义无反顾地披衣下床?

  如果你要远行,但身体乏力,你是否要停止旅行的计划?

  如果你正在做一件事遇到了极大的、难以克服的困难,你是继续做呢,还是停下来等等看?

  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若在纸面上回答,答案一目了然,但放在现实中,以你身在其中,自己去考问自己,恐怕也就不会回答得太利索了。眼见的事实是,有那么多的人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了难题,都被打趴下了。他们不是不会简单地回答这些问题,而是思想上的自制力难以控制自己。

  因此,又有人说了,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自身,除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做不好之外,自身能做的事不做或做不好,那就是自身的问题,是自制力的问题。

  一个成功的人,其自制力表现在:大家都做但情理上不能做的事,他自制而不去做;大家都不做但情理上应做的事,他强制自己去做。做与不做,克制与强制,超乎常人xìng情之外,就是取得成功的因素。

  智慧132培养迅速敏捷的思考力

  天才或伟人所做的事,不一定能够得到凡人的谅解。在现代的社会上,异军突起的人往往给人侥幸的印象。因为现代流行的经营方式是着重于团体精神。异军突起的人自有其异于常人之处,但是他之所以有今天的表现,并非是偶然的,而是由于他平日努力地培养自己的实力,才能在必要的时候浮现出新的构想,而受到大家的注意。

  平日搜集资料、培养实力并没有什么困难的,问题是如何在必要的时候展现出自己的独特构想。不只是在工作或生活上,就是在人与人的jiāo往中,从来未曾表现出过人之处的人,很难恰如其分地掌握住人际关系。这种人除了消磨时间,要找人出去玩的时候会被他人想到,其他时候根本没有人会主动找他。

  不管是什么问题都仔细地侧耳倾听、慎重地思考,一旦脑中闪过新构想就立即付诸行动。这才是吸引朋友的魅力。嘴里说得天花乱坠却不曾付诸行动,这种只会逞口舌之快的人,其实一无是处。不能够不惜努力、智慧、提供别人意见或帮助的人就是益友。“闻一知十”指的是头脑反应灵敏,能够产生新构想;并不是因为有第六感,而是头脑转得比别人快。

  培养了足够的实力,在必要的时候直觉地反shè出灵感,这就是令人刮目相看的魅力。这并不是偶然的发现,这反shè神经若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做后盾,即使有反shè作用也无法卷土重来新的构想。

  当三五好友聚在一起饮酒享乐的时候,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话题产生。这个话题让其中某些人很开心而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完全忘了还有其他人的存在,其他的人完全chā不上嘴,只好坐在一旁干瞪眼。这时,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在谈话中顺着话锋把话题转开,让大家都能加入谈话。这个人就是反应灵敏的人。

  朋友jiāo往时,能够在陷入困境或僵局时,适时地提出新构想使情况急转直下的,才能够让大家另眼相待。这不但要有灵敏的反应,还要有正确的判断力,在恰当的时机采取行动。

  智慧133只有傻瓜怕变成傻瓜

  一方面来说,人一心一意想要成功,另一方面来说,这个社会大部分的成员都害怕失败,而且极力地逃避失败。既想成功又逃避失败,这实在挺矛盾的。失败是登上成功必经的阶梯,在经历成功之前,你大都得经历许多失败。

  迈向成功的路几乎完全是由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铺起来的。然而,许多人却不计代价地想要逃避失败。这种对失败的恐惧与其他的恐惧是相伴相生的。例如害怕当傻瓜,害怕被批评,害怕失去团体的尊敬,以及害怕失去经济上的保障。逃避失败就是逃避成功。

  许多人都在避免冒险,因为担心万一失败就会出丑。我们太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喜爱,以致不愿意做一些会在别人面前出丑的事。逃避风险成了一种常态,这十分不利于创造力和活力。如果想要变得有创造力,并且活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要学会当傻瓜。

  如果你害怕失败是因为担心别人会怎样认定你,本书便要告诉你:无论你怎么做,大多数的人还是会说不好。事实上,当你成功的时候,他们甚至会找更恶dú的话来说。你愈成功,就招惹愈多的批评。

  大多数的人对别人总是贬多褒少,不管你成不成功,都会被批评。既然如此,失败有什么了不得的呢?勇往直前,就有机会去除厌烦,使生活有重大的转变。

  害怕当傻瓜比傻瓜更低一级。天才和成功的人不论在工作或休闲上,都已克服了当傻瓜的恐惧,他们明白,为要使自己的努力能够成功,一定得经历一连串的失败,而且可能经常当傻瓜。

  智慧134畏首畏尾,一事无成

  圣经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次摩拉在一条小道上走着,那是条偏僻的小道,太阳下山,黑夜降临了。忽然他感到害怕,因为对面来了一群人,他想:这些人一定是暴徒、盗贼,周围没人,就我自己。怎么办?于是他翻过附近的一道墙,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墓地。他就躲了进去,让自己冷静下来,闭上眼睛,等着那批人过去。然后他可以回家,但那批人也看到他在那里。摩拉突然越过墙头,不禁使他们害怕。这是怎么回事?有人躲在那里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吗?于是他们全都越过墙头。现在摩拉肯定了:我是对的,我的推测是对的,他们是危险人物,现在毫无办法,只好看运气。于是他屏住了呼吸,一动不动,但那群人看见有人翻墙,他们十分担心,他们围在坟墓四周,他们发现了摩拉,问他:“什么意思?你在于什么?你为什么呆在这里”?摩拉看看他们,然后他肯定不会有什么危险,他笑了,说:“看,你们问我为什么在这里,我还想问你们为什么在这里呢,我在这里是因为你们,你们在这里又是因为我!”

  这是一种恶xìng循环:你害怕别人,别人害怕你,你的整个生活乱成一团,放下这种胡思乱想,放下这种恶xìng循环,不要在意别人。你的生活就足够了,不要顾虑别人。如果你无牵无挂地生活,你的生命就会开花,别人也会分享你的生命。你乐意分享,你也乐意给予,但首先你必须停止顾念其他人,以及他们对于你的想法。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