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耽美同人 >清闲最新章节 > 清闲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65 章

  赂!”

  胖小子呆了,不依的高声道:“额娘赖皮,你就是这么贿赂阿玛的!”

  毓秀大囧:“……”原来自己又起了错误的表率作用!

  第二百六十九章

  御舟靠岸,康熙扶着毓秀下船,先把她送上凤辇,低声嘱咐道:“坐了好些天船,你也累了,先到曹玺家里休息一下,不用待我用膳,晚是若是困了就先睡。”金陵是康熙到江南的头一站,他接见江南所有来接驾的大臣,还要跟特意地方官特意选出来的劳动人民代表谈一谈,然后还要赐宴等等,跟江南官场中的重要人士,如两江总督于成龙等人进行一下亲切友好的会谈,这一系列活动下来,肯定得晚上了。他怕毓秀等他,所以事先嘱咐她先睡。

  毓秀轻轻颔首,“我知道了,您去吧。”

  码头之上,江南官场的官员到了一半,黑压压的跪了一地,个个屏息静气,呼吸都放到了最轻,恐怕自己君前失仪。

  毓秀这里上了凤辇,早有人把胖小子也抱了来,没一会儿,辇车动了,胖小子好奇的扯着毓秀的袖子问:“额娘,有好多人哦?他们都是来接阿玛和额娘的吗?”

  毓秀笑着点了点儿子的小鼻子,说:“还有你哦。”

  胖小子惊讶的瞪大了眼睛,肥肥的小爪子反指着自己,“也来接儿子吗?”

  “对!”毓秀肯定的点头,心道:只怕在这些官员们的心里,接胖小子比接自己还重要。

  得了肯定的答案,胖小子欢呼一声,挪动着自己球状的身材,就算车门那时滚,嘴里还念叨着:“那胤祜也要跟阿玛一起走。”在胖小子小小的心眼里,他爹可以当明正大的接着万民欢呼,他娘就只能坐在四面都透风的轿子里听声。所以,在这个时候,还是要跟着他爹比较威风。

  毓秀眼明手快的一把将儿子抓回来,好气又好笑的捏他的小脸,“快回来,你阿玛办正事呢,不许去捣乱。”

  “被人欢迎也是正事吗?”胖小子今年才二岁多。他有太多的为什么,等待着他爹他娘来解答。

  “当然!”再次肯定的点头,在特定的时候装X摆谱,也是皇帝的工作之一。毓秀温柔摸摸儿子的小脑袋,“胤祜乖,现在不懂没事,把这个记下来,等你再长大些就会明白了。”

  “好吧。”胖小子有点沮丧的点头。为什么好多事情都要长大之后才明白呢?真讨厌!“额娘,我想快点长大!”握紧小拳头,用力的挥了挥,表示了一下自己的决心。

  毓秀笑眯眯的再度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毫无心理负担的忽悠她儿子:“只要你不挑食,很快就可以长大了。”

  胖小子苦着小脸盘算了一下,鸡蛋黄很难吃、胡萝卜也难吃、青菜叶子味道更怪,他又不是兔子,为什么要吃这么多青菜萝卜呢?偷偷的瞅了一眼笑容满面的娘,胖小子有点不好意思,扭扭了身子,小声说:“那我慢慢长好了。”跟快点长大的愿望比起来,吃那些东西更坑爹!

  “噗……胤祜。你怎么可以这么没有志气和决心呢?额娘好伤心!”毓秀抽出帕子开始捂脸。

  胖小子歪着头想了想,利索的爬上毓秀的膝盖,伸手就去拽帕子。果不起然,对上他娘含笑的眼睛,胖小子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额娘又骗人。”

  “额娘没骗人,只是胤祜的速度太快了。额娘的眼泪还没流出来呢。”

  “……”速度快和流泪有关系吗?胖小子迷糊了。

  再次成功忽悠儿子的佟姑娘,坐在一边偷笑。

  母子两人说说笑笑……呃,基本上佟娘娘在一面倒的忽悠她儿子,江宁织造府很快就到了。

  江宁织造府占地颇广,前面是办公的衙门,后面是住宅,江宁织造曹玺一家就住在这里。凤辇从正中的大门而入,到大堂前换轿。再穿过大堂,在内院门前落轿。曹玺之妻孙氏,早就带着媳fù、女儿等在门前,其她们之外,其余官眷并未来,毓秀才到金陵。总得休整一下,才好见这些外命fù。

  孙氏一见皇后的轿子停了,连忙跪地请安:“奴婢等恭请皇后娘娘万福金安!”“恭请大阿哥金安!”

  “素问,快点把孙嬷嬷搀起来。”轿帘早早挑起,毓秀搭了丫头的手,慢慢的走了出来。早有rǔ母过来,把胤祜抱了起来。

  胖小子一见这么多人,扭着身子不要人抱,非要跟自己走。

  “好了,就让他自己走吧。”在祝氏正发愁的时候,毓秀开口了,她微微转身,总着儿子招手,“胤祜,到额娘这里来。”

  胖小子蹬、蹬、蹬几步,跑到毓秀身边,小手抓住她的朝服裙,歪着小脑袋看着眼见花花绿绿的一群女人。

  “来,叫孙嬷嬷。”毓秀半弯下身,指着恭立在一边,穿着朝服的孙氏,跟胖小子说道。

  说起来,从小伺候康熙的rǔ母和保姆里,孙氏为人算是比较忠厚的,她的丈夫曹玺对康熙也是尽忠职守,虽然也有些小毛病,但是跟其他人一比,比如已被康熙拍得死死的萨克达家!还真是老实本份、清政廉洁。这人就怕比,一比就比出上下高低来了。故而,康熙和毓秀两人对孙氏、曹玺、曹寅这一家子,感官还真是不错。

  一般皇帝对人感觉好,那前途就不错,如果你再是皇帝的心腹,那么得到的信任也就不会少,曹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父子两代同时任职江南三织造其二,还真是大清立国以来头一回。

  胖小子瞅瞅孙氏,再看看他娘,老实的给面子开口叫道:“孙嬷嬷好!”

  “这,老奴可不敢当,不敢当。”孙氏诚惶诚恐的就要跪下请罪,被一边的素问给扶住了。

  毓秀一笑,“皇上是您照顾大的,这可是天大的功劳,他一个小孩子,问声好,正应该。”说话间,直起身子,“孙嬷嬷,这是您的儿媳和闺女吧。”

  “回娘娘的话,正是。”

  “都平身吧,咱们里面说话。”

  “正是,正是,老奴一见到娘娘都欢喜得糊涂了,娘娘回面请。”孙氏连忙侧身相让,毓秀低头看看正好奇的四处张望的胖小子,轻声问道:“胤祜,你还要自己走进去吗?”

  胖小子一仰脖,很是肯定的点头,“我要自己走。”

  你自己走就自己走,重点是,别抓着我朝裙行吗!毓秀见胖小子没有丝毫自觉的小爪子,无奈伸手,“拉着额娘的手。”

  胖小子嘿嘿一笑,顺从的把小ròu手塞进毓秀掌中,迈开小短腿,跟着他娘往里走。

  孙氏随侍在侧,进了正堂,请毓秀在上首坐下,曹家众人郑重的行了国礼,待毓秀叫起,又道过赐座之后,方才语带哽咽的说:“自老奴随夫出京上任,也有十来年了,久不得见圣颜,万分想念。也不知道主子如今可长得什么样,一定是高大威严,怕是老奴都不敢认了。”说着,眼泪就滚了下来,她连忙掏出帕子擦了,连忙请罪:“请娘娘恕罪,奴婢多年不见主子和您,一时激动,失仪了。”

  “孙嬷嬷到还是离京时的那个样儿,没怎么变。”毓秀细细打量孙氏,除了眼角多了些细纹之外,还真没有多大变化,就连头发也是乌黑的,不见一丝白意。也是,她给康熙做保姆的时候,最多也不过二十四、五岁,到如今,四十出头。虽然在古代也算是老了,有些人连nǎinǎi都做了,可在现代,这个岁数的女人刚当母亲的都有。“看到您,就想起幼时在宫中的事儿,一晃十年都过去了,这个小子……”她伸手拍拍倚在自己身边的胖小子,“都已经三岁了。”

  “主子和娘娘都已经为人父母,奴婢却是老了,有生之年能见到主子和娘娘一面,纵死也甘心了。”

  “嬷嬷说的这是什么,看您精神甚佳,想是还有好几十年的福好享呢。”毓秀看过或坐或站的几个年轻媳fù和姑娘,笑着扯开话题,“那个是曹寅的媳fù,过来让我看看。”

  一个穿着五品朝服,容长脸、皮肤白净的温润女子闻声起身,来到毓秀面前,蹲了个礼,轻声细语的说:“奴婢李氏,给皇后娘娘请安。”

  “听说你是李煦的妹子?”

  “是。”

  “当日在懋勤居读书的时候,曹寅便与李煦最好,没想到,如今到成了亲家。”提起扮做男孩跟康熙一起读书的时光,她的唇角露出一抹明媚的笑,“说起来,你相公和大哥,与我和皇上还是同窗呢。你不要拘谨,自在些方好。这江南我还是头一次来,还得请你们来做个向导,总是这么绷着,你们不累,我也累了。”

  李氏与她哥哥李煦不同,xìng子是真的温和,虽说连声答应,可是紧张的情绪一直没有缓解。

  毓秀也不着急,又一一问过了曹家的几个姑娘,便起身说:“一路行来虽说不累,却也该休整一下。我原跟皇上说在船上住便好,省得打扰臣下。他偏说,孙嬷嬷家就跟自家一样,非要过来住,到是给嬷嬷添麻烦了。”

  “娘娘,主子肯赏脸屈居奴才家中,是奴才的天大福份,别人求都求不来的恩典,只盼主子别嫌弃家中简陋就好。”可不是,在自己家里接待皇帝,那一定是跟皇帝私jiāo极好才行,别人想招待花钱,都没这机会!

  第二百七十章

  江宁织造府后的花园,明显经过精心修缮,增加了两处可以起居的新馆,两处院落隔水相望。

  毓秀进了栖凤阁,一打量就知道,此处必是新近建成的,屋内摆放的多宝格、书案、妆台、架子床、窗帘、布幔,乃至靠墙所放的条案上的座钟、书案上的花chā、桌上的茶具、灯台、帽筒等物具是新的。多宝格上多为玉器、石器,个个小巧玲珑,便于把玩。书案上的笔、墨、纸、砚并不是什么名贵之物,却都是江南才女喜爱之物。这屋里所有的瓷器,除了偶有几件粉彩,其余的都是淡雅的青花。

  曹家果然不愧是做特务起家的,把自己喜好打听的到很清楚么。毓秀端着茶盏坐在官帽椅上,看着宫女们在屋内穿梭,间或看看在外面花丛里滚来滚去的儿子,唇边泛起一抹淡淡的笑,悄声自语:“不愧是表哥的心腹爱将,果然有心了。”

  “额娘,额娘,带花。”胖小子在外间撒欢够了,挑了一条开得最艳的花,在保姆的帮助下折了下来,兴冲冲的举在手里,向毓秀跑来。

  “大阿哥,慢点,慢点,仔细摔了。”两个保姆在后面追得胆战心惊的,就怕胖小子一个不注意,来个大马趴。

  毓秀往下手中的茶盏,接住圆滚滚的儿子,笑眯眯的接过花,又低头在他的脸上亲了好几下,“谢谢胤祜,花很漂亮,额娘很喜欢。”

  “额娘,我帮你带。”胖小子滚上毓秀的腿,伸长了手去够花,要想给他娘带上。

  毓秀连忙搂住他,摇头说:“胤祜,玛姆的孝期未过,额娘不能带花的。”说着人,拉过他的小辫辫。指着辫稍上的蓝绳说:“你看,咱们胤祜都在给玛姆守孝,额娘也不得守啊。”

  胖小子费力的扭头看去,不大理解的问:“一直都是蓝色的啊。”

  好吧,佟太后去世的时候,胖小子才百天,自然是不记得了,也没人跟他讲过。

  毓秀抬手“啪”的一声拍在了胖小子的大脑门上。“记住我的话就行,不许再多言。”

  “哦!”胖小子委屈了,扭扭身子,挪到一边生气去了。

  初来乍到。毓秀也未再见人,带着儿子一起用过饭之后,又在院子里溜达了一下,便回房睡觉去了。

  康熙这边却比毓秀忙乱了许多,接见过江南的大小官吏,又跟各行业里选出来的代表聊了会天,赏了东西之后,打发人走了。

  此时才混到两江总督于成龙跟康熙单独汇报工作,“皇上。江南地界还算安定,最近两年风雨调和,粮食丰足,百姓生活也大有好转,送子入学者也多了起来。”说到朝廷在江南开的初等学堂,最开始是旗人的,后来扩大到了满、蒙、汉全员制。当然。满人是满人的,汉人自有汉人的,均聘请秀才、举人之类的进行开蒙。江南民众比之别处,生活更富足些,对于读书接受度也高,学生到是非常多。

  康熙点了点头,“两江有北溟坐镇,朕心甚安。这些年累着卿家了。尤其是盐税改制的最初几年,想必艰难得很。”

  于成龙眼中有泪,“臣不累,为国为民怎么会累。”

  “如今盐税改制已基本完成,效果已显,这都是于爱卿的功劳。”康熙对自己任于成龙为两江总督的决定无比的满意。其人忠诚度够,也有才干,还会笼络士、民之心,果然是个好人选。

  他刚在心里想着于成龙这人真不错,他就给康熙出个道难题:“皇上,臣听闻关外已产稻米,并且产量颇丰,那江南进京的漕米可否减少?漕运的费用太大,长此下去,于国不利。并且漕帮聚众,时常闹事,也与治安不利。”于成龙是个精明人,在江南几年,就看出来漕运,运费代价过高,尤以漕运徭役,征发既众,服役又长,以至失误农时。又有漕丁者众,容易拉帮结伙,又爱窝藏罪犯,弊端重重。

  康熙早就把河务和漕运列入难题之列,黄河、长江的大堤年年修,却年年都有决口的地方。而漕运就像越来越像一个包袱,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伴随着无数的麻烦,甚至麻烦已经有压过好处的意向。

  “北溟,朕此次来江南,一是为了河务,靳辅治河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淮、扬水灾并未明显好转,朕怕官员治河失法,遂定于今年亲自来看看。二也是为了漕运,朕原打算转漕运为海运,只是如今海上郑氏未平,海运怕是不平,再等等吧。”康熙叹了口气,若大一个国家,千头万绪,不合理之处甚多,可也只能慢慢来,急不得呀。

  “至于关外稻米,还在试种阶段,北溟再坚持一段时间吧。”东北这几年在试种水稻、小麦、玉米、红薯等多种作物,只是还处于实验阶段,未能大面积生产,想要用关外的粮食解决一部分京中口粮问题,还真得再等上几年。“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