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古代汉语最新章节 > 古代汉语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51 章

  也。"

  [1]本文写晋侯向虞国借道,宫之奇看出晋的yīn谋,力谏虞公。他有力地驳斥了虞公迷信宗族关系和神权的思想,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实行德政,民不和则神不享。这反映了当时的民本思想。宫之奇,虞大夫。谏(jiàn),用言语纠正尊长的错误。假,借。假道,借路,这里专指军队借路,通过别国领土。

  [2]晋侯,指晋献公。复,又。僖公二年晋曾向虞借道伐虢,灭下阳。虞,国名,武王所封,为大(tài)王之子虞仲的后代,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六十里。虢(guó),国名,又名北虢。文王封其弟仲於陕西宝鸡附近,号西虢。北虢是虢仲的别支,在今平陆。

  [3]表,外面。这里指屏障。

  [4]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寇,凡兵作於内为乱,於外为寇。玩(wán),习惯而不留心,等於说放松警惕。

  [5]一次已经算是过分了,还可以来个第二次吗?谓,通为(依王念孙说,见《经传释词》引)。甚,厉害,过分。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6]辅,面颊。车,牙床骨。

  公曰:"晋,吾宗也[1],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2]。大伯不从,是以不嗣[3]。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4];为文王卿士[5],勋在王室,藏於盟府[6]。将虢是灭,何爱於虞[7]?且虞能亲於桓庄乎,其爱之也[8]?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9]?不唯偪乎[10]?亲以宠偪[11],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2]?"

  [1]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国,同一祖先。

  [2]大(tài)伯、虞仲,大王的长子、次子。昭,宗庙在左的位次。古者昭穆相承,左为昭,右为穆。大王於周为穆,穆生昭,故大王之子为昭。

  [3]不从,指不从父命。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所以和虞仲一起出走。是以,因此。嗣,继承[王位]。宫之奇认为大伯没继承王位是不从父命的结果。

  [4]虢仲、虢叔,虢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王季於周为昭,昭生穆,故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

  [5]当过文王的卿士。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

  [6]在王室有功勋,因功受封时的典策藏在盟府中。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政府部门。宫之奇以上这几句话是针对虞公的"晋,吾宗也"说的,意思是:如果说到同宗的关系,那么虢在姬姓中的地位比虞高,虢晋之间比虞晋之间亲,因为虢这一支是从王季那里分出来的,王季做了周君,而虞的祖先虞仲并没做周君,而且虢还是周的功臣。

  [7][晋]将要连虢都灭了,对虞还爱什么呢?是,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虢"。

  [8]再说晋之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吗?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桓叔是献公的曾祖,庄伯是献公的祖父,桓庄之族是献公的同祖兄弟。这句话是一种特殊的倒装句法。其,指晋。之,指虞。全句等於说:"晋之爱虞也,能亲於桓庄乎?"

  [9]桓庄之族有什么罪而把他们杀了?庄公二十五年晋献公尽诛同族群公子。以为戮,拿[他们]当作杀戮的对象,等於说"把他们杀了"。以,介词,后面的宾语省略。戮,杀,这里用如名词。

  [10]唯,因为(参用王引之说,见《经传释词》)。偪,通逼,逼近,这里有威胁的意思。

  [11]至亲而以宠势相逼。宠,在尊位。

  [12]"以国"后面承上省略了"偪"字。

  公曰:"吾享祀丰絜[1],神必据我[2]。"对曰:"臣闻之[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4]。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5]。'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6]。'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7]。'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8],将在德矣。若晋取虞[9],而明德以荐馨香[10],神其吐之乎[11]?"

  [1]享,把食物献给鬼神。享祀,泛指一切祭祀。丰,丰富,指祭品盛多。絜,通洁。

  [2]据,依(依王引之说,是《经义述闻》)。据我,即依附於我,等於说保佑我。

  [3]之,指下面要说的一番道理。

  [4]鬼神不亲人,只依德。实、是,都是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人"、"德"。下文"唯德是辅"结构同此。惟,只。德,指有德行的人。

  [5]所引《周书》早已亡逸,这两句今见於伪古文《尚书·蔡仲之命》。大意是:上天对於人没有亲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皇,大。辅,辅佐,这里指保佑。

  [6]这两句也是《周书》上的,今见於伪古文《尚书·君陈》。大意是:黍稷并不是馨(xīn)香,光明的德行才是馨香。黍,黄黏米。稷,不黏的黍子。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祀的物品。馨,远处可以闻到的香气。古人认为祭祀时鬼神前来享用祭品的香气。惟,句中语气词。

  [7]这两句也是《周书》上的,今见於伪古文《尚书·旅獒》。今本《尚书》"民"作"人","繄"作"其"。大意是: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并不改变(祭品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的人的祭品才算[真正的]祭品。繄,句中语气词。

  [8]冯(píng),即后来的"凭",这里和"依"义近。

  [9]取,取得,指灭掉。

  [10]明德,使德明。以,表目的的连词。荐,献,这里指向神献。馨香,指黍稷。

  [11]其,语气词,加强反问。吐,指不食所祭之物。宫之奇的意思是:晋国如果明其德,使享祀丰絜,神也会保佑晋的,那么享祀丰絜就并不能使虞幸免於难。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1]。曰:"虞不腊矣[2]。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3]。"

  冬,十二月丙子朔[4],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5]。师还,馆于虞[6]。遂袭虞,灭之[7]。

  [1]以其族行,指率领全族离开虞。

  [2]虞国不能举行腊祭了。腊,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这里用如动词。

  [3]更(gèng),副词,再。举,指举兵。晋即以灭虢之兵灭虞,所以不需要再举兵。此句下文略有删节。

  [4]十二月初一。丙子,该月初一正逢干支的丙子。朔,每月的第一天。

  [5]丑,虢公名。京师,周的都城。

  [6]还,回来。馆,公家为宾客所设的住处,这里用如动词,等於说住宾馆。

  [7]下文略有删节。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1]

  晋侯秦伯围郑[2],以其无礼於晋[3],且贰於楚也[4]。晋军函陵,秦军泛南[5]。佚之狐言於郑伯曰[6]:"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7],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8]。"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9]。然郑亡[10],子亦有不利焉!"许之[11]。

  [1]烛之武,郑大夫。

  [2]晋侯,指晋文公。秦伯,指秦穆公。

  [3]以,因。其,人称代词,代郑。晋文公为公子时逃亡在外,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以礼待他。

  [4]贰,参看《郑伯克段于鄢》"贰於己"注。

  [5]军,用如动词,屯兵。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县北。泛(fán),水名,指东泛,今已湮,故道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6]佚之狐,郑大夫。郑伯,指郑文公。

  [7]辞,推辞。壮,壮年。

  [8]不能做什么啦。也已,略等於"矣"。

  [9]这是我的过错。是,指示代词,作句子主语,指上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10]然,连词,表转折,等於说"然而"。

  [11]许之,[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

  夜缒而出[1]。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2]。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3]。越国以鄙远[4],君知其难也[5];焉用亡郑以陪邻[6]?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7],行李之往来[8],共其乏困[9],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0],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11],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12],又yù肆其西封[1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15]。"

  秦伯说[16],与郑人盟。使幼印⒎晁铩⒀钏锸之[17],乃还。

  [1]缒(zhuì),用绳子吊着重东西,这里指用绳子缚住烛之武从城墙上送下来。

  [2]既,已经。

  [3]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敢,表谦敬的副词。烦,麻烦。执事,办事人员。这是客气话,实际指秦伯本人。

  [4]越,超越。以,表目的的连词。鄙,边邑,用如动词。秦在西,郑在东,晋在二者之间,所以说秦是越过一个国家,以辽远的郑国作为边邑。

  [5]其,指"越国以鄙远"事。

  [6]焉用,哪里用得着。陪,增加[土地]。邻,指晋。

  [7]舍,舍弃,不取(不灭掉),后来写作"舍"。东道主,东方道上的主人(郑在秦东)。"以"字后省略了宾语("郑")。

  [8]行李,外jiāo使节。

  [9]共,供,供应。乏困,本来行而无资叫乏,居而无食叫困,这里指使者往来时馆舍资粮的不足。

  [10]尝,曾经。赐,恩惠。为赐,等於说施恩。晋君,在这里是间接宾语。

  [11]焦瑕,二地名,都在今河南陕县附近。济,渡河,指晋惠公(文公之弟,比文公先为晋君)渡河归国。版,打土墙用的夹版,这里指版筑的土墙,防御工事。晋惠公依靠秦力得以回国为君,曾许以焦瑕作为报答,但回国后,就不承认了。朝、夕,极言两件事距离很近。

  [12]以郑为东面的疆界。封,疆界,用如动词。

  [13]肆,伸展。

  [14][晋]如果不使秦受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要取得的土地呢?

  [15]唯,表希望的语气词。图,考虑。之,指"阙秦以利晋"。

  [16]说,喜悦,高兴,后来写作"悦"。

  [17]幼拥热人都是秦大夫。戍(shù),驻扎,防守。

  子犯请击之[1]。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失其所与,不知[4];以乱易整,不武[5]。吾其还也[6]。"亦去之[7]。

  [1]子犯,即狐偃,晋文公的舅父。

  [2]微,带有假设语气的否定副词,略同於"非",等於说"假如不是"。夫(fú),指示代词。夫人,那人,指秦穆公。重耳是靠他的力量回国的,所以这样说。

  [3]因,藉,靠。敝,坏,这里指损害。

  [4]与,联合。所与,同盟者。知(zhì),后来写作"智"。

  [5]这里的"武"和上文的"仁",都是上古时的抽象的道德观念。

  [6]其,表示委婉的语气词。

  [7]去,离开。注意:"去"字跟现代的意义很不相同。之,指郑。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1]

  冬,晋文公卒。庚辰[2],将殡于曲沃[3]。出绛[4],柩有声如牛[5]。卜偃使大夫拜[6],曰:"君命大事[7],将有西师过轶我[8]。击之,必大捷焉。"

  [1]这里选的,是著名的秦晋淆(xiáo)之战的一部分。文中表现了蹇(jiǎn)叔预见到劳师以袭远必然失败,结果终不出其所料。蹇叔,秦国元老。

  [2]庚辰,鲁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十日。

  [3]殡(bìn),停柩待葬。古代风俗,人死先停柩,然后择日安葬。曲沃,晋地名,是晋宗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周代君王的棺柩要"朝于祖考之庙",因此要在那里暂时停放。

  [4]]绛(jiàng),晋国都,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

  [5]柩(jiù),装了死尸的棺材。

  [6]卜偃,晋掌卜筮之官,名偃。拜,古代的一种礼节,跪下后双手合抱在胸前,头低到手上。

  [7]君,指晋文公。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里是指戎(军事)。

  [8]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师。轶(yì),后车超过前车。过轶,这里是越过的意思。晋在秦郑之间,秦侵郑,必定要路过晋。卜偃闻秦密谋,所以说这话来引起警惕。

  幼幼灾J垢嬗谇卦籟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2],若潜师以来[3],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4]。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5]。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6]?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7]。且行千里,其谁不知[8]?"公辞焉[9]。召孟明、西乞、白乙[10],使出师於东门之外。蹇叔哭之[11],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2]。"公使谓之曰[13]:"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14]!"

  [1]幼樱见上篇"幼"注。使,使人。

  [2]管,类似於现代的锁钥。

  [3]假若秘密派军队前来。潜,隐藏在水面下,这里指隐蔽地行动。潜师,指秘密行军。

  [4]秦穆公向蹇叔咨问这件事。访,咨询,征求意见。诸,之於。

  [5]使军队很疲劳去袭击远方,不是我所听见过的事。非所闻,是委婉的说法,实际上是说我不赞成。远,指郑,下文"远主"是指郑君。

  [6]无乃,表委婉语气的副词,大概,恐怕。

  [7]勤,劳苦。无所,指无所得。悖(bèi)心,悖逆之心。

  [8]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9]辞,不接受。

  [10]孟明,姓百里,名视,是秦另一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名术。白乙,名丙。三人都是秦国大将。

  [11]之,指师。

  [12]之,介词。其,等於"师之"("之"也是介词)。

  [13]秦穆公使人对他说。谓,对……说。

  [14]你知道什么?你如果在中寿的年龄死去,你墓上的树也该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这是骂蹇叔早就该死了。中寿,约指活到六七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