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古代汉语最新章节 > 古代汉语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57 章

  他当一名卫士。得,表示客观情况的容许。黑衣,卫士的代称,因当时王宫的卫士都穿黑衣。

  [6]冒着死罪把这话告诉你。没死,就是昧死(昧通冒)。以,介词,省略了宾语"之"。闻,使闻,即禀告的意思。

  [7]敬诺,等於说遵命。

  [8]几何,多少。

  [9]及,趁。填沟壑(hè),指死后没人埋葬,尸体被扔在山沟里。这里是谦虚的说法,就是指死。

  [10]丈夫,男子的通称。

  [11]比fù人厉害。於,介词,在形容词后表比较。

  [12]异甚,特别厉害,异是状语。

  [13]媪(ǎo),对年老fù人的尊称。燕后,赵太后的女儿,嫁到燕国为后,所以称为燕后。

  [14]贤,胜,超越。

  [15]过,动词,错。

  [16]不像〔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17]计深远,等於说作长远打算。计,动词,打算,考虑。

  [18]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而哭。持,握。踵(zhǒng),脚后跟。大概女儿登车后,赵太后在车下,只能摸着女儿的脚后跟。

  [19]惦念着她而且伤心她远嫁於外。

  [20]已经走了之后。

  [21]一定别让她回来。古代诸侯的女儿远嫁到他国,只有被废或亡国后才回到本国,所以赵太后祭祀时祝女儿别回来。反,回来。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返"。

  [22]难道不是作长远打算,希望燕后有子孙世世代代相继为王吗?也哉,都是语气词,"也"表判断,"哉"表反问,语气的重点落在"哉"字上。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1],至於赵之为赵[2],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3]?"曰:"无有。"曰:"微独赵[4],诸侯有在者乎?[5]?"曰:"老fù不闻也[6]。""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7],而挟重器多也[8]。今媪尊长安君之位[9],而封之以膏腴之地[10],多予之重器[11],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国;一旦山陵崩[12],长安君何以自托於赵[13]?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14]。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15]。"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16]!"於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於齐,齐兵乃出。

  [1]三世,就是三代,父子相继为一世。这里的"三世以前",指赵肃侯时。

  [2]上推到赵氏开始建成赵国的时候。指赵烈侯由晋国的一个大夫成为万乘之国的国君。

  [3]继,指继承人,就是后嗣。

  [4]微独,不仅,不但。

  [5]这句话的主语不是"诸侯",而是"诸侯之子孙侯者,其继"。

  [6]不闻,没有听说。

  [7]奉,通俸,指俸禄。劳,功劳。

  [8]挟,持。重器,贵重的宝物,指金玉珍宝钟鼎等。

  [9]尊长安君之位,使长安君的地位很高。

  [10]膏腴(yú),肥沃。

  [11]予,给。

  [12]山陵崩,比喻君死,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这里比喻赵太后死去。

  [13]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寄托身躯呢?

  [14]以,认为。

  [15]其爱,指对长安君的爱。

  [16]任凭你怎样支使他。恣,任凭。

  子义闻之[1],曰:"人主之子也,骨ròu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2],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1]子义,赵国的贤士。

  [2]犹,还。尊,指尊高的地位。

  第三单元  文 选

  论 语

  《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集成的。书中辑录了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为齐人所学;鲁论为鲁人所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古,为之作注,今亦残佚。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后来,《论语》逐渐被人重视,研究的人也很多。至唐文宗时,被列入经书。宋朱熹又把它与《大学》、《中庸》(《礼记》中的两篇)、《孟子》合为《四书》,并为《论语》、《孟子》作了集注,成为官定的读本,《论语》从此更为一般人所重视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出身於没落奴隶主贵族。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他曾在鲁国做过官,但主要是从事於学术和教育活动。他是我国古代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和大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共二十篇,内容包括政治主张、教育原则、lún理观念、品德修养等方面。语言简而易晓,含蓄有致,为语录的典范。其中有很多总结社会生活经验的言论,后来逐步发展为格言和成语,对后代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

  《论语》通行的注本有《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今人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学而[1]

  (1)子曰[2]:"学而时习之[3],不亦说乎[4]?有朋自远方来[5],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6],不亦君子乎[7]?"

  [1]"学而"是篇名。《论语》本来没有篇名,后人摘取每篇第一句的两个字作为篇名。

  [2]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3]时,以时,按时。时习,按时诵习(依王肃说)。

  [4]说(yùu),喜悦,高兴,后来写作"悦"。

  [5]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人不知,指别人不了解自己。愠(yùn),怒。

  [7]君子,旧指所谓道德高尚的人。

  (2)曾子曰[1]:"吾日三省吾身[2]:为人谋而不忠乎[3]?与朋友jiāo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

  [1]曾子,名参(shēn),字子舆,孔子的弟子。

  [2]日,每天。省(xǐng),检查。

  [3]为(wèi),介词。谋,策划,考虑,这里指考虑事情。

  [4]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温习。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1],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2],就有道而正焉[3],可谓好学也已[4]。"

  [1]无,通毋。

  [2]敏於事,在办事情上敏捷。慎於言,在说话上谨慎。

  [3]大意是:在学业上有弄不清楚的地方,向有道德的人请教,以正定其是非(依邢昺说)。就,走向,接近。

  [4]好,读hào,去声。已,通"矣"。

  (二)为 政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

  [1]罔,指罔然无所得。

  [2]殆,疑惑(从王引之说,见《经义述闻·通说上》)。

  (3)子曰:"由[1],诲女知之乎[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

  [1]由,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弟子。

  [2]诲,教导。女,第二人称代词,后来写作"汝"。

  [3]是,指示代词,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几句大意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

  (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大车无輗,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

  [1]而,连词,这里含有假设的意思,等於说"如果"。可,可以,行。

  [2]大车,指牛车。輗(ní),辕端横木,缚轭以驾牛者。小车,指马车。軏(yuè),辕端上曲,钩衡(衡,横木)以驾马者。

  (三)里仁

  (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子曰:"参乎[1]!吾道一以贯之[2]。"曾子曰:"唯[3]!"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

  [1]参,曾参。

  [2]一以贯之,指用一个道理把一切事物之理贯串起来。以,介词,有"用"或"拿"的意思。"一"是"以"的宾语,提到前面去了。

  [3]唯,答应的声音。

  [4]恕,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yù,勿施於人"的道理。

  (3)子曰:"君子喻於义[1],小人喻於利。"

  [1]喻,明白,懂得。

  (4)子曰:"见贤思齐焉[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

  [1]思齐,想要和他看齐。齐,用如动词。

  [2]内,内心。自省(xǐng),自我检查。意思是说,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一样的毛病。

  (四)公冶长[1]

  (1)宰予昼寝[2],子曰:"朽木不可雕也[3],粪土之墙,不可朽也[4]。於予与何诛[5]!"子曰:"始吾於人也[6],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7]。"

  [1]公冶长,孔子的弟子,公冶是复姓。

  [2]宰予,字子我,孔子的弟子。画寝,白天睡觉。

  [3]朽,腐烂。

  [4]污(wū),同圬,涂墙,这里指粉刷。

  [5]於,介词,有"对於"的意思。与(yú),语气词,下文的"与"同。诛,谴责。这句是说,对於宰予这样的人,责备什么呢(即"不值得责备"的意思)。

  [6]始,等於说"先前","起初"。

  [7]改是,改变了这个(听其言而信其行)。

  (2)子贡问曰[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2]?"子曰:"敏而好学[3],不耻下问[4],是以谓之文也。"

  [1]子贡,姓端木,名赐,子贡是他的字。孔子的弟子。

  [2]孔文子,名圉(yǔ),卫国大夫。"文"是他的谥号。谓,叫做。

  [3]敏,理解问题快。

  [4]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1],子闻之曰:"再[2],斯可矣[3]。"

  [1]季文子,名行父(fǔ),鲁国大夫。"文"也是谥号。三,古人说三的时候,往往不指确数的"三",而只表示次数很多。但这里和"再"相对,所以仍应看做确数。

  [2]再,两次,和又、复等字不同。

  [3]斯,就。

  (4)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各言尔志[2]。"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3],与朋友共[4],敝之而无憾[5]。"颜渊曰:"愿无伐善[6],无施劳[7]。"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8]。"

  [1]颜渊,名回,字子渊,孔子的弟子。季路,即子路。侍,卑者陪伴在尊者身旁叫侍。

  [2]盍(hé),"何不"的合音。

  [3]裘,皮衣。唐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见阮元《论语注疏校勘记》)。

  [4]共,动词,指共同享用。

  [5]把它用坏了也不怨恨。敝,破,坏,这里是使动用法。憾,恨。

  [6]伐,夸耀。

  [7]无施劳,指不把劳苦的事加在别人身上。

  [8]对老年人,使他们安,对平辈的人(朋友),使他们能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我。怀,归(依孔安国说)。

  (五)雍也

  (1)哀公问[1]:"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2],不迁怒,不贰过[3]。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4]!未闻好学者也。"

  [1]哀公,鲁哀公。

  [2]者,语气词。

  [3]迁,移。不迁怒,不把怒气转移到与那件事无关的人身上。贰,重复一次。不贰过,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4]亡,通无。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1],在陋巷,人不堪其忧[2],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饮,用如名词,饮料。

  [2]不堪,忍受不了。

  (3)冉求曰[1]:"非不说子之道[2],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3],今女画[4]。"

  [1]冉(rǎn)求,字子有,孔子的弟子。

  [2]说(yuè),后来写作"悦"。道,这里指孔子的学说。

  [3]中道,半路。废,停止,这里指因疲乏而走不动了(参照《礼记·表记》"中道而废"郑玄注)。

  [4]画,指给自己画定一个界限,不肯前进。

  (六)述而

  (1)子曰:"默而识之[1],学而不厌[2],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3]?"

  [1]识(zhì),记住。

  [2]厌,满足。

  [3]对我来说有什么呀?也就是说,这三件事对我来说都不难。

  (2)子曰:"德之不修[1],学之不讲[2],闻义不能徙[3],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修,通修,培养。

  [2]讲,讲习,研究。

  [3]大意是:听到了应当做的事(义),却不能放下暂时可以不做的事,而改从应当做的事。

  (3)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而枕之[2],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1]饭,旧读上声,动词,吃。疏食(sì),粗粮。

  [2]曲,弯曲,使动用法。肱(gōng),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枕(zhèn),动词,当枕头用。

  (4)叶公问孔子於子路[1],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

  [1]叶(shè)公,名诸梁,楚国大夫。

  [2]云尔,如此而已。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

  [1]三人,等於说几个人,并非确指"三"。行,走路。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这里指代"三人"。

  [2]这两句意思是: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他们身上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藉以改正自己身上与他们相同的缺点。

  (6)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1],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2]。"公西华曰[3]:"正唯弟子不能学也[4]!"

  [1]抑,转折连词,这里有"不过"的意思。为之,指学习"圣人之道"。

  [2]云尔已矣,等於"云尔"。

  [3]公西华,姓公西,名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