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 章
(一)步兵。左传隐公元年:"具~乘。"又成公十六年:"臣之~实奔。"
(二)终,终於。战国策赵策三:"~为天下笑。"
(三)死,上古特指诸侯大夫的死。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
(四)通"猝"(cù),匆忙急遽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辨]军,士,卒,兵。"军"是集体名词,跟"士""卒""兵"都不同。上古"兵"和"卒"有很大的区别:"卒"是战士,而"兵"一般是指器械。左传文公七年:"训卒利兵。""卒"是人,所以要训练;"兵"是戈矛之类,所以要"利"(磨它,使它锋利)。"士"和"卒"的分别是:作战时,士在战车上面,卒则徒步。
47.【乘】
(一)平声,读chéng。动词。驾车,乘车。左传僖公四年:"与屈完~而观之。"论语卫灵公:"~殷之辂。"(辂lù:车之一种。)引申为乘船。诗经邶风二子乘舟:"二子~舟,泛泛其景。"又引申为凭藉,趁着。孟子公孙┥希"虽有智慧,不如~势。"史记淮yīn侯列传:"此~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二)去声,读shèng。名词。兵车,包括一车四马。左传隐公元年:"缮甲兵,具卒~。"(这里的"乘"指车和士。)又量词。春秋时代,兵车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左传隐公元年:"命子封帅车二百~以伐京。"古人所谓"千~之国"、"万~之国",是指国家具有这样的武装力量。又出使的车,田猎的车也都以"乘"为量词。庄子列御寇:"其往也,得车数~。"
注意:春秋时代,车马相连,有车必有马,有马必有车。论语公治长:"陈文子有马十乘,"这是说他有十乘车的马,即四十匹马。论语雍也:"~肥马",这是说驾车用的是肥马。不可理解为"骑马"。
48.【君】
(一)封建时代天子和诸侯的通称。跟"臣"相对。左传文公十三年:"天生民而树之君。"又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孟子离娄上:"yù为~,尽~道;yù为臣,尽臣道。"注意:秦汉以来,实行中央集权。"君"只能指称天子。[君子](1)春秋时代贵族男子的通称,往往包含尊敬义。左传成公二年:"谓之~子而shè之,非礼也。"(2)指统治者。孟子滕文公上:"无~子莫治野人。"(3)旧时指有才德的人。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子乎?"(4)妻称夫。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子于役,不知其期。"
(二)战国时代贵族、功臣的封号。如齐国田文号"孟尝~",赵国的赵胜号"平原~",乐毅为"望诸~"。引申为一般尊称。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於是孙子(膑)谓田忌曰:'~弟重shè,臣能令~胜。"(弟:但,只管。)又魏其武安侯列传:"上乃曰:'~除吏已尽未?'"又:"上怒曰:'~何不遂取武库!'"(上:指汉武帝。)
(三)指父母。易经家人:"家人有严~焉,父母之谓也。"引申为子孙对祖先的称呼。尚书伪孔传序:"先~孔子,生於周末。"后世特指父亲。王勃滕王阁序:"家~作宰,路出名区。"
49.【师】
(一)军队二千五百人为一师。一般泛指军队。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侵蔡。"又僖公三十二年:"使出~於东门之外。"
(二)传授知识技术的人,老师。跟"弟子"相对。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於~。""师"又用如动词。司马迁报任安书:"若望仆不相~。"(望:怨。仆:自谦之称。)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
(三)乐官。上古乐师一般用盲人充任。论语卫灵公:"故相~之道也。"(相xiàng:引导、佐助[盲人]。)先秦有"~旷"、"~挚"、"~冕"。(旷、挚、冕:都是人名。)
50.【姑】
(一)父之姊妹。诗经邶风泉水:"问我诸~。"
(二)夫之母。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谒诸~。"(伯石刚生下来的时候,子容的母亲跑去告诉她的婆婆。诸:"之於"的合音。)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按:公婆并称时,则称"舅~"。也称"~嫜"。)
(三)夫之姊妹。古诗焦仲卿妻:"新fù初来时,小~始扶床。"
(四)姑且,暂且。左传隐公元年:"子~待之。"战国策齐策四:"君~高枕为乐矣。"
51.【女】
(一)fù女。特指未嫁的女子。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君子好逑。"又邶风静女:"静~其姝,俟我于城隅。"也泛指女xìng。楚辞离骚:"众~嫉余之蛾眉兮。"易经序卦:"有男~,然后有夫fù。"用作定语时,表示女的,女xìng的。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子。"(女子:女xìng的孩子。)
(二)女儿。荀子成相:"妻以二~,任以事。"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忽成行。"
(三)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但"牛~"连称时,"女"则是指织女星。
(四)读rǔ。你,你们。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实征之。"这个意义又写作"汝"。
[辨]fù,女。已嫁的为"fù",未嫁的叫"女"。有时候已嫁未嫁的女xìng都可统称为"女",如诗经卫风氓的"女也不爽"的"女"就是已婚的,但未婚的女xìng决不能称"fù"。
52.【族】
(一)亲属。一般指同姓的亲属。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以其~行。"用作动词,表示灭族。这是专制时代的残酷刑法之一。史记项羽本纪:"毋妄言,~矣!"引申为种类。淮南子俶真:"万物百~。"双音词有"水~","语~"。
(二)聚结。庄子养生主:"每至於~,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又在宥:"云气不待~而雨。"又为丛聚。尔雅释木:"木~生为灌。"引申为众,一般。庄子养生主:"~庖月更刀,折也。"
53.【党】
(一)上古时代,五百家为党。论语雍也:"以与尔邻里乡~乎。"又子路:"宗族称孝焉,乡~称弟(悌)焉。"
(二)亲族,姻戚。礼记坊记:"睦於父母之~。"旧有"父~"、"母~"、"妻~"等名。
(三)集团,集团的成员。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皆栾氏之~也。"[~与]同党的人。汉书霍光传:"后桀~与有谮光者。"引申为袒护,偏袒,凭私人jiāo情。尚书洪范:"无偏无~。"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按:在古代汉语中,"党"指集团时,一般只用於贬义,所以引申为偏袒。
[辨]党,党。古代二字不同。虽同都是姓,但"党"读zhǎng,"党"读dàng(今读上声)。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西 的别种)"党项"的"党",更不作"党"。
54.【雠】(仇)
仇人。左传襄公三年:"称解狐,其~也。"又:"称其~,不为谄。"关於"仇"与"雠"的分别,参看"仇"字条。
55.【河】
专有名词。黄河。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孟子梁惠王上:"~内凶,则移其民於~东。"吕氏春秋察传:"晋师三豕涉~。"引申为一般河流。杜甫春望诗:"国破山~在。"注意:在上古时代,"河"专指黄河。即使在后代,除非用於双音的河名(如"jiāo河"),或"河山"、"山河"连用,否则一般仍指黄河。如杜甫前出塞诗:"隔~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56.【防】
(一)名词。河堤,河坝。吕氏春秋慎小:"巨~容蝼而漂邑杀人。"(大堤有洞穴容蝼蛄,就会溃决,漂没城邑,淹死人民。)
(二)动词。筑堤防水。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犹~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引申为提防,防备。古诗君子行:"君子~未然,不处嫌疑间。"
57.【城】
城墙,高大的围墙(指围绕都邑的)。左传隐公元年:"都~过百雉,国之害也。"又僖公四年:"以此攻~,何~不克?"用如动词时表示筑城,造城。诗经邶风击鼓:"土国~漕。"(土:动词。作土功。国:国都。漕:地名。)又小雅出车:"~彼朔方。"(朔方:古地名。)注意:在古代汉语里,"城"字只指防御用的建筑物,不指政治区域。
[辨]城,郭。"城"与"郭"并称的时候,"城"指内城,"郭"指外城。孟子公孙丑上:"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郭"二字连用时,也就指一般的城。
58.【池】
(一)护城河。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礼记礼运:"城郭沟~以为固。"孟子公孙丑上:"城非不高也,~非不深也。"注意:"池"在上古汉语里,一般多作"护城河"讲。
(二)积水的凹地。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也。"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洿~。"后世指园林中或风景区的方形水塘。
59.【田】
(一)农田。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勿夺其时。"引申为耕种(此义又写作"佃")。杨恽报孙会宗书:"~彼南山。"
(二)打猎。左传宣公二年:"宣子~於首山。"孟子梁惠王下:"今王~猎於此。"后来写作"畋"。
60.【馆】
招待所,客舍。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乃筑诸侯之~。"又动词。住,安置。左传僖公五年:"师还,~于虞。"孟子万章下:"帝~甥於贰室。"(帝:帝尧。甥:壻,指舜。贰室:副宫。)引申为华丽的房屋(后起义)。王勃滕王阁序:"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
[辨]馆,舍。"馆"和"舍"是同义词,都是馆驿或客舍。所以"馆舍"二字可以连用。战国策赵策二:"今奉阳君捐馆舍。"(捐:抛弃。捐馆舍,婉言指死。)当然,"舍"字的其他意义则是"馆"字所不具备的。
常用词(二) 62字
辞谢责让争 使令属托 往来去从违即就趋赴 战击引却冯据 约解释 具给计谋会习 疾病饿厌 衰崩
匮困侈靡 寡少微强固 再三
帝后王侯子息 宗庙 诗书礼乐
61.【辞】
(一)口供。尚书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两造:诉讼的双方。师:狱官。)汉书赵广汉传:"有诏即讯,~服。(讯:审问。)
(二)言词,话。吕氏春秋察传:"~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引申为言之成文的,文辞。易经乾卦:"修~立其诚。"论语卫灵公:"~达而已矣。"这种意义与"词"相通,后来常写作"词"。引申为口实,借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
(三)文体的一种。曹丕典论论文:"王粲长於~赋。"文心雕龙辨骚:"名儒~赋,莫不拟其仪表。"又如书有"楚~",文章有"归去来~"。
(四)不受。论语雍也:"与之粟九百,~。"引申为推辞。左传僖公三十年:"~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又为告别。战国策赵策三:"遂~平原君而去。"又为躲避。如说"不~辛苦"。
按:说文於第一义写作"辞",其他义作"辞"。实际上,二者同音,是可以通用的;而且即使在第一义,古书一般也都作"辞",不作"辞"。
62.【谢】
(一)道歉。战国策齐策四:"宣王~曰:'寡人有罪国家。'"又:"封书,~孟尝君。"又赵策四:"入而徐趋,至而自~曰。"又魏策四:"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注意:在上古汉语里,这种意义最为常见。
(二)辞。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则必赐之几杖。"(致事:退职。)史记儒林列传:"~绝宾客。"成语有"闭门~客。"
(三)告,告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四)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汉书张汤传:"尝有所荐,其人来~。"按:这与现代的意义一样,但上古罕见。
(五)衰退,凋谢(后起义)。范缜神灭论:"形~则神灭。"杜甫九日诗:"干戈衰~两相催。"
63.【责】
(一)读zhài,债务,债款。战国策齐策四:"先生不羞,乃有意yù为文收~於薛者乎?"按:这个意义在上古都只写作"责",后代才写作"债"。
(二)要求。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赂於郑。"(赂:财物。)引申为对别人或自己道德品行上的要求。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於人。"今成语有"求全~备。"再引申为用言语批评别人。战国策赵策三:"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而归之。"
(三)责任。孟子公孙丑下:"有言~者不得其言则去。"
64.【让】
(一)责备。左传僖公五年:"公使~之。"史记项羽本纪:"二世使人~章邯。"
(二)退让,不跟别人争夺权利,跟"争"相对。这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社会道德。战国策赵策三:"鲁仲连辞~者三,终不肯受。"礼记礼运:"刑仁讲~。"引申为谦让。论语先进:"其言不~。"又卫灵公:"当仁不~於师。"
(三)把权益和职位让给别人。尚书舜典:"禹拜稽首,~于稷、契暨臯陶。"论语泰伯:"三以天下~。"[禅~]以帝位让给别人。后汉书逸民传论:"耻闻禅~。"引申为先人后己,避让。如"~路","~座"。
65.【争】
(一)跟别人抢着要同一个东西。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孙阏(è)与颍考叔~车。"引申为竞争。左传成公三年:"晋未可与~。"战国策楚策一:"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也。"又赵策三:"前与齐闵王~强为帝。"又引申为为了真理而与人辩论。战国策赵策三:"鄂侯~之急。"现代成语有"据理力~"。
(二)读zhèng,去声。谏,规劝。"~臣"、"~友"、"~子",都见於孝经。后来写成"诤"。
66.【使】
(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二)终,终於。战国策赵策三:"~为天下笑。"
(三)死,上古特指诸侯大夫的死。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
(四)通"猝"(cù),匆忙急遽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辨]军,士,卒,兵。"军"是集体名词,跟"士""卒""兵"都不同。上古"兵"和"卒"有很大的区别:"卒"是战士,而"兵"一般是指器械。左传文公七年:"训卒利兵。""卒"是人,所以要训练;"兵"是戈矛之类,所以要"利"(磨它,使它锋利)。"士"和"卒"的分别是:作战时,士在战车上面,卒则徒步。
47.【乘】
(一)平声,读chéng。动词。驾车,乘车。左传僖公四年:"与屈完~而观之。"论语卫灵公:"~殷之辂。"(辂lù:车之一种。)引申为乘船。诗经邶风二子乘舟:"二子~舟,泛泛其景。"又引申为凭藉,趁着。孟子公孙┥希"虽有智慧,不如~势。"史记淮yīn侯列传:"此~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二)去声,读shèng。名词。兵车,包括一车四马。左传隐公元年:"缮甲兵,具卒~。"(这里的"乘"指车和士。)又量词。春秋时代,兵车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左传隐公元年:"命子封帅车二百~以伐京。"古人所谓"千~之国"、"万~之国",是指国家具有这样的武装力量。又出使的车,田猎的车也都以"乘"为量词。庄子列御寇:"其往也,得车数~。"
注意:春秋时代,车马相连,有车必有马,有马必有车。论语公治长:"陈文子有马十乘,"这是说他有十乘车的马,即四十匹马。论语雍也:"~肥马",这是说驾车用的是肥马。不可理解为"骑马"。
48.【君】
(一)封建时代天子和诸侯的通称。跟"臣"相对。左传文公十三年:"天生民而树之君。"又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孟子离娄上:"yù为~,尽~道;yù为臣,尽臣道。"注意:秦汉以来,实行中央集权。"君"只能指称天子。[君子](1)春秋时代贵族男子的通称,往往包含尊敬义。左传成公二年:"谓之~子而shè之,非礼也。"(2)指统治者。孟子滕文公上:"无~子莫治野人。"(3)旧时指有才德的人。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子乎?"(4)妻称夫。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子于役,不知其期。"
(二)战国时代贵族、功臣的封号。如齐国田文号"孟尝~",赵国的赵胜号"平原~",乐毅为"望诸~"。引申为一般尊称。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於是孙子(膑)谓田忌曰:'~弟重shè,臣能令~胜。"(弟:但,只管。)又魏其武安侯列传:"上乃曰:'~除吏已尽未?'"又:"上怒曰:'~何不遂取武库!'"(上:指汉武帝。)
(三)指父母。易经家人:"家人有严~焉,父母之谓也。"引申为子孙对祖先的称呼。尚书伪孔传序:"先~孔子,生於周末。"后世特指父亲。王勃滕王阁序:"家~作宰,路出名区。"
49.【师】
(一)军队二千五百人为一师。一般泛指军队。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侵蔡。"又僖公三十二年:"使出~於东门之外。"
(二)传授知识技术的人,老师。跟"弟子"相对。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於~。""师"又用如动词。司马迁报任安书:"若望仆不相~。"(望:怨。仆:自谦之称。)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
(三)乐官。上古乐师一般用盲人充任。论语卫灵公:"故相~之道也。"(相xiàng:引导、佐助[盲人]。)先秦有"~旷"、"~挚"、"~冕"。(旷、挚、冕:都是人名。)
50.【姑】
(一)父之姊妹。诗经邶风泉水:"问我诸~。"
(二)夫之母。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谒诸~。"(伯石刚生下来的时候,子容的母亲跑去告诉她的婆婆。诸:"之於"的合音。)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按:公婆并称时,则称"舅~"。也称"~嫜"。)
(三)夫之姊妹。古诗焦仲卿妻:"新fù初来时,小~始扶床。"
(四)姑且,暂且。左传隐公元年:"子~待之。"战国策齐策四:"君~高枕为乐矣。"
51.【女】
(一)fù女。特指未嫁的女子。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君子好逑。"又邶风静女:"静~其姝,俟我于城隅。"也泛指女xìng。楚辞离骚:"众~嫉余之蛾眉兮。"易经序卦:"有男~,然后有夫fù。"用作定语时,表示女的,女xìng的。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子。"(女子:女xìng的孩子。)
(二)女儿。荀子成相:"妻以二~,任以事。"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忽成行。"
(三)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但"牛~"连称时,"女"则是指织女星。
(四)读rǔ。你,你们。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实征之。"这个意义又写作"汝"。
[辨]fù,女。已嫁的为"fù",未嫁的叫"女"。有时候已嫁未嫁的女xìng都可统称为"女",如诗经卫风氓的"女也不爽"的"女"就是已婚的,但未婚的女xìng决不能称"fù"。
52.【族】
(一)亲属。一般指同姓的亲属。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以其~行。"用作动词,表示灭族。这是专制时代的残酷刑法之一。史记项羽本纪:"毋妄言,~矣!"引申为种类。淮南子俶真:"万物百~。"双音词有"水~","语~"。
(二)聚结。庄子养生主:"每至於~,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又在宥:"云气不待~而雨。"又为丛聚。尔雅释木:"木~生为灌。"引申为众,一般。庄子养生主:"~庖月更刀,折也。"
53.【党】
(一)上古时代,五百家为党。论语雍也:"以与尔邻里乡~乎。"又子路:"宗族称孝焉,乡~称弟(悌)焉。"
(二)亲族,姻戚。礼记坊记:"睦於父母之~。"旧有"父~"、"母~"、"妻~"等名。
(三)集团,集团的成员。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皆栾氏之~也。"[~与]同党的人。汉书霍光传:"后桀~与有谮光者。"引申为袒护,偏袒,凭私人jiāo情。尚书洪范:"无偏无~。"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按:在古代汉语中,"党"指集团时,一般只用於贬义,所以引申为偏袒。
[辨]党,党。古代二字不同。虽同都是姓,但"党"读zhǎng,"党"读dàng(今读上声)。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西 的别种)"党项"的"党",更不作"党"。
54.【雠】(仇)
仇人。左传襄公三年:"称解狐,其~也。"又:"称其~,不为谄。"关於"仇"与"雠"的分别,参看"仇"字条。
55.【河】
专有名词。黄河。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孟子梁惠王上:"~内凶,则移其民於~东。"吕氏春秋察传:"晋师三豕涉~。"引申为一般河流。杜甫春望诗:"国破山~在。"注意:在上古时代,"河"专指黄河。即使在后代,除非用於双音的河名(如"jiāo河"),或"河山"、"山河"连用,否则一般仍指黄河。如杜甫前出塞诗:"隔~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56.【防】
(一)名词。河堤,河坝。吕氏春秋慎小:"巨~容蝼而漂邑杀人。"(大堤有洞穴容蝼蛄,就会溃决,漂没城邑,淹死人民。)
(二)动词。筑堤防水。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犹~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引申为提防,防备。古诗君子行:"君子~未然,不处嫌疑间。"
57.【城】
城墙,高大的围墙(指围绕都邑的)。左传隐公元年:"都~过百雉,国之害也。"又僖公四年:"以此攻~,何~不克?"用如动词时表示筑城,造城。诗经邶风击鼓:"土国~漕。"(土:动词。作土功。国:国都。漕:地名。)又小雅出车:"~彼朔方。"(朔方:古地名。)注意:在古代汉语里,"城"字只指防御用的建筑物,不指政治区域。
[辨]城,郭。"城"与"郭"并称的时候,"城"指内城,"郭"指外城。孟子公孙丑上:"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郭"二字连用时,也就指一般的城。
58.【池】
(一)护城河。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礼记礼运:"城郭沟~以为固。"孟子公孙丑上:"城非不高也,~非不深也。"注意:"池"在上古汉语里,一般多作"护城河"讲。
(二)积水的凹地。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也。"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洿~。"后世指园林中或风景区的方形水塘。
59.【田】
(一)农田。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勿夺其时。"引申为耕种(此义又写作"佃")。杨恽报孙会宗书:"~彼南山。"
(二)打猎。左传宣公二年:"宣子~於首山。"孟子梁惠王下:"今王~猎於此。"后来写作"畋"。
60.【馆】
招待所,客舍。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乃筑诸侯之~。"又动词。住,安置。左传僖公五年:"师还,~于虞。"孟子万章下:"帝~甥於贰室。"(帝:帝尧。甥:壻,指舜。贰室:副宫。)引申为华丽的房屋(后起义)。王勃滕王阁序:"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
[辨]馆,舍。"馆"和"舍"是同义词,都是馆驿或客舍。所以"馆舍"二字可以连用。战国策赵策二:"今奉阳君捐馆舍。"(捐:抛弃。捐馆舍,婉言指死。)当然,"舍"字的其他意义则是"馆"字所不具备的。
常用词(二) 62字
辞谢责让争 使令属托 往来去从违即就趋赴 战击引却冯据 约解释 具给计谋会习 疾病饿厌 衰崩
匮困侈靡 寡少微强固 再三
帝后王侯子息 宗庙 诗书礼乐
61.【辞】
(一)口供。尚书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两造:诉讼的双方。师:狱官。)汉书赵广汉传:"有诏即讯,~服。(讯:审问。)
(二)言词,话。吕氏春秋察传:"~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引申为言之成文的,文辞。易经乾卦:"修~立其诚。"论语卫灵公:"~达而已矣。"这种意义与"词"相通,后来常写作"词"。引申为口实,借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
(三)文体的一种。曹丕典论论文:"王粲长於~赋。"文心雕龙辨骚:"名儒~赋,莫不拟其仪表。"又如书有"楚~",文章有"归去来~"。
(四)不受。论语雍也:"与之粟九百,~。"引申为推辞。左传僖公三十年:"~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又为告别。战国策赵策三:"遂~平原君而去。"又为躲避。如说"不~辛苦"。
按:说文於第一义写作"辞",其他义作"辞"。实际上,二者同音,是可以通用的;而且即使在第一义,古书一般也都作"辞",不作"辞"。
62.【谢】
(一)道歉。战国策齐策四:"宣王~曰:'寡人有罪国家。'"又:"封书,~孟尝君。"又赵策四:"入而徐趋,至而自~曰。"又魏策四:"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注意:在上古汉语里,这种意义最为常见。
(二)辞。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则必赐之几杖。"(致事:退职。)史记儒林列传:"~绝宾客。"成语有"闭门~客。"
(三)告,告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四)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汉书张汤传:"尝有所荐,其人来~。"按:这与现代的意义一样,但上古罕见。
(五)衰退,凋谢(后起义)。范缜神灭论:"形~则神灭。"杜甫九日诗:"干戈衰~两相催。"
63.【责】
(一)读zhài,债务,债款。战国策齐策四:"先生不羞,乃有意yù为文收~於薛者乎?"按:这个意义在上古都只写作"责",后代才写作"债"。
(二)要求。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赂於郑。"(赂:财物。)引申为对别人或自己道德品行上的要求。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於人。"今成语有"求全~备。"再引申为用言语批评别人。战国策赵策三:"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而归之。"
(三)责任。孟子公孙丑下:"有言~者不得其言则去。"
64.【让】
(一)责备。左传僖公五年:"公使~之。"史记项羽本纪:"二世使人~章邯。"
(二)退让,不跟别人争夺权利,跟"争"相对。这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社会道德。战国策赵策三:"鲁仲连辞~者三,终不肯受。"礼记礼运:"刑仁讲~。"引申为谦让。论语先进:"其言不~。"又卫灵公:"当仁不~於师。"
(三)把权益和职位让给别人。尚书舜典:"禹拜稽首,~于稷、契暨臯陶。"论语泰伯:"三以天下~。"[禅~]以帝位让给别人。后汉书逸民传论:"耻闻禅~。"引申为先人后己,避让。如"~路","~座"。
65.【争】
(一)跟别人抢着要同一个东西。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孙阏(è)与颍考叔~车。"引申为竞争。左传成公三年:"晋未可与~。"战国策楚策一:"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也。"又赵策三:"前与齐闵王~强为帝。"又引申为为了真理而与人辩论。战国策赵策三:"鄂侯~之急。"现代成语有"据理力~"。
(二)读zhèng,去声。谏,规劝。"~臣"、"~友"、"~子",都见於孝经。后来写成"诤"。
66.【使】
(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