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9 章
四:"封~谢孟尝君曰。"又齐策四:"~未发。"今双音词有"书信"。
(三)尚书(书经)的专称。论语为政:"~云:'孝乎惟孝。'"孟子尽心下:"尽信~则不如无~;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武成:尚书篇名。)"诗书"连用,指诗经和尚书。论语述而:"诗~执礼,皆雅言也。"引申为一般的书籍。论语先进:"何必读~,然后为学?"
121.【礼】
(一)剥削阶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与传统习惯。论语为政:"殷因於夏~,所损益可知也。"(因:继承。损益:增减。)又先进:"为国以~。"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注意:在古文献中"礼"也作"礼"。
(二)礼貌,礼节,典礼。左传僖公三十年:"以其无~於晋,且贰于楚也。"
(三)行为的规范。左传成公三年:"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
122.【乐】
(一)读yuè。音乐。论语子路:"事不成,则礼~不兴。"
(二)读lè。快乐,愉快。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乎?"又名词。左传隐公元年:"其~也融融。"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
(三)读yào。喜爱。论语雍也:"知者~水,仁者~山。"(知:同"智"。)
常用词(三) 65字
知识见示视观望 矜哀恤憾恕愤患 持措拱 攻窃诛翦脩讲 设立
忠信谅正邪辟好恶恭敬慎苟 显著
相帅士仆御右 盗贼 国家社稷 仁义道德 文质 色臭先前后内外闲
123.【知】
(一)知道,懂得,了解。论语学而:"人不~而不愠。"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论语先进:"居则曰:'不吾~也。'"又名词。知识,知觉。论语子罕:"吾有~乎哉?无~也。"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
(二)读zhì。知识丰富,经验丰富,见解高明。形容词。左传僖公三十年:"失其所与,不~。"这种意义后来又写作"智"。孟子告子上:"无或乎王之不智也。"(或:通"惑"。)又名词。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慧,不如乘势。"
124.【识】
(一)知道,认识,能辨别。孟子梁惠王上:"不~有诸?"又梁惠王下:"吾何以~其不才而舍之?"论语阳货:"多~於鸟兽草木之名。"
(二)去声,读zhì。记住。论语述而:"默而~之。"又子张:"贤者~其大者,不贤者~其小者。"引申为表记(后起义)。现代变为双音词"标~"(标志)。
[辨]知,识,记。"知"是一般的知道,"识"常常是比较深的认识。至於"知"当"智"讲,"识"当"记"讲,更没有共同之处了。"识"和"记"的区别是,"识"(zhì)为记住,"记"等於记得。"记"是"识"的结果。虽然"记"也有当"记住"讲的,如庄子山木有"弟子记之",但一般多作"记得"讲。
125.【见】
(一)看见。论语里仁:"~贤思齐焉,~不贤而内自省也。"又名词。见解,见识。如"高~","远~"。
(二)读xiàn。谒见,拜见。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请~。"论语季氏:"冉有季路~於孔子。"又微子:"~其二子焉。"(使其二子拜见子路。)注意:"见"字读xiàn时,一般都当不及物动词用。"见其二子"的"见"是使动用法(使拜见),所以是及物动词。至於及物动词的"见"字(包括省略宾语的"见"),就只读作jiàn,作"见面"讲,不作"谒见"讲。例如左传僖公三十年:"若使烛之武~秦君,师必退。"
(三)读xiàn,被看见,出现。战国策燕策三:"图穷而匕首~。"论语泰伯:"天下有道则~,无道则隐。"按:上古没有"现"字,中古也很罕见。凡"出现"的意义在上古都写作"见"。
(四)等於说"被"。楚辞渔父:"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放。"庄子秋水:"吾长~笑於大方之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欺於王而负赵。"有时候,"见"字表示一方面对另一方面施以某种行为。如"见教"表示"教我"。
126.【示】
给看。老子三十六章:"国之利器不可以~人。"引申为指示,显示,使人明白某种道理。礼记礼运:"刑仁讲让,~民有常。"
127.【视】
(一)看。礼记大学:"十目所~,十手所指。"左传庄公十年:"下~其辙。"引申为看待。左传成公三年:"荀罃善~之。"又为按照。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卿受地~侯。"(按照侯的身份受地。)[~…为]比……更(后起义)。孙樵书褒城驿壁:"盖当时~他驿为壮。"
(二)通"示"。"示"本是"使看"的意思,所以能用"视"字表示。诗经、尚书、礼记都有这种"视"字。汉书多以"视"为"示"。如高帝纪叙述张良劝刘邦把栈道烧掉,一方面可以防止诸侯来侵袭,另一方面"亦~项羽无东意"。(也让项羽看见刘邦没有向东进军的意思。)
128.【观】
(一)有目的地看,观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闻其骈胁,yù~其luǒ;浴,薄而~之。"(骈胁:肋骨合并在一起。薄:迫近,走到跟前。)论语公冶长:"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其行。"引申为观赏,欣赏。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鱼者。"(如:到,往。棠:鲁国地名。)又:"遂往,陈鱼而~之。"又名词。值得欣赏的事物。如说"洋洋大~","壮~"。引申为一般的观看,眺望。孟子尽心上:"故~於海者难为水。"陶渊明归去来辞:"时矫首而遐~。"(矫首:抬头。遐:远。)
(二)读guàn,去听。高大可见的建筑物。左传宣公十二年:"收晋尸以为京~。"这是指把敌人的尸体堆积起来封上土的高大的土堆。(留给人看以夸耀武功。)宗庙或宫庭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又名阙。礼记礼运:"出游於~之上。"引申为台榭(高台上的房子)。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又为一般的高大华丽的建筑物,如楼阁之类。汉代有"东~","白虎~"。又为道教的庙宇(后起义)。刘禹锡玄都观桃花诗:"玄都~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129.【望】
(一)向远处看。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之。"(轼:车前端的横木。)战国策赵策四:"故愿~见太后。"引申为希望,盼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民之多於邻国也。"
(二)名誉,名望。诗经大雅卷阿:"令闻令~。"(令:好。)今成语有"德高~重"。
(三)古人於yīn历的每月十五前后,日月相望,月光满盈时叫"望"。又特称十五日为"望日"。汉书苏武传:"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朔:初一。)又张禹传:"罢就第,以列侯朝朔~。"[既~]yīn历的十六日。尚书周书召诰:"惟二月既~。"苏轼前赤壁赋:"七月既~。"按:这个意义说文作"朢"。
(四)怨,怨恨,责怪。司马迁报任安书:"若~仆不相师。"史记汲郑列传:"黯褊心不能无少~。"
注意:"望"字有平去两读。第(二)(三)(四)三种意义都读去声(wàng),第(一)义既可以读平声,又可以读去声。
[辨]视,望,观,看,见,睹。"视"是近看,所以能引申出"视察"的意思。"望"是远看,所以可引申出"盼望"的意思。"观"是有目的地看,所以能引申出"欣赏"的意思。"观"可远可近(如观潮,观战,观棋)。"见"是"视"和"望"的结果,所以礼记大学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战国策赵策说"故愿望见太后"。"睹"是"见"的同义词(但少用),故可说"熟视无睹","耳闻目睹"。"看"是探望。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梁东新为邺令,其姊往看之。"早期的"看"是访问、探望的意思(世说新语一书有许多这类"看"字),最初与"视"不同义,后来才逐渐同义。一般在古文中多用"视",诗歌则多用"看"。
130.【矜】
(一)矛柄。贾谊过秦论上:"锄耰棘~,非铦於钩戟长铩也。"(耰yōu:锄柄。铦xiān:锋利。铩shā:长刃矛。)也写作"矜"。
(二)自夸。史记淮yīn侯列传:"不伐己功,不~其能。"李密陈情表:"本图宦达,不~名节。"
(三)怜悯,同情。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见人之厄则~之。"论语子张:"嘉善而~不能。"李密陈情表:"凡在故老,犹蒙~育。"
(四)读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礼记礼运:"~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引申为没有妻的成年男人。后代一般都只写作"鳏"。
131.【哀】
悲伤。礼记檀弓下:"有fù人哭於墓者而~。"引申为怜悯,同情。战国策齐策四:"~鳏寡。"又赵策四:"念悲其远也,亦~之矣。"论语子张:"如得其情,则~矜而勿喜。"
132.【卹】(恤)
(一)忧,忧虑。诗经邶风谷风:"我躬不阅,遑恤我后。"(我自己都不[为丈夫]容纳,还来得及忧虑我走后的事吗?阅:容纳。)引申为顾念,顾惜。战国策齐策四:"哀鳏寡,~孤独。"胡铨上高宗封事:"竭民膏血而不~,忘国大仇而不报。"
(二)救济。周礼春官典瑞:"以~凶荒。"贾谊过秦论中:"百姓困穷而主弗收~。"范缜神灭论:"不恤亲戚,不怜穷匮。"
133.【憾】
心中不满,懊恼。论语公冶长:"敝之而无~。"孟子梁惠王上:"是使民养生丧死无~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犹有~。"现代双音词有"遗~"。注意:现代汉语里的"遗憾"是一个词;在古代汉语里,"遗~"是一个词组,等於"遗恨"。现代"遗憾"的意思古人只说单音词"憾"或"恨"。"憾"与"恨"是同义词,上古"恨"字一般也不解作"怨恨"。参看下册"恨"字条。
134.【恕】
将自己的心度别人的心。论语卫灵公:"其~乎!己所不yù,勿施於人。"又里仁:"夫子之道,忠~而已矣。"依论语,"恕"是"己所不yù,勿施於人",这是作为道德标准来说。引申为饶恕,宽恕。战国策赵策四:"窃自~。"离骚:"羌内~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135.【愤】
烦闷。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仆终已不得舒~懑以晓左右。"引申为憋闷。论语述而:"不~不启。"(对学生要等他道理想不出来,心中憋闷,才启发他。)又:"发~忘食。"又为感情激动(后起义)。杜甫喜薛据毕曜迁官诗:"忠臣辞~激,烈士涕飘零。"
[辨]愤,怒,忿。"愤"与"怒"在上古汉语里,意义的差别很大。"发愤"跟"发怒"的意义全不相干,后来逐渐接近。"忿"是生气,怨恨,与"怒"义近。古代"愤""忿"不同音("愤"读浊音,"忿"读清音。)
136.【患】
担心,发愁。论语颜渊:"季康子~盗。"又季氏:"不~贫而~不安。"又宪问:"不~人之不己知,~其不能也。"又名词。忧患,麻烦。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者,国恒亡。""患"字有平去两读;但用作名词时,一般只读去声。
[辨]忧,患。"忧"与"患"为同义词。一般地说,"忧"多用於比较严重的场合。有时没有分别,如"内忧外患"。
137.【持】
拿着。孟子公孙丑下:"子之~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引申为把着使不动摇或坠落。论语季氏:"危而不~,颠而不扶。"孟子滕文公上:"疾病相扶~。"现代双音词有"支~"、"维~"、"护~"、"劫~"、"挟~"等。
138.【措】
放下,放。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手足。"("措":今本作"错"。)又用於抽象意义。礼记中庸:"学之弗能,弗~也。"又引申为安放。礼记礼器:"~则正。"[~意]留意。战国策魏策四:"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意也。"按:"措"字在古书中常写作"错"。
139.【拱】
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一般是用左手握住右手。这是表示恭敬的姿势。论语微子:"子路~而立。""拱手"又用於比喻的意义,表示容易取得。贾谊过秦论上:"於是秦人~手而取西河之外。"引申为两手做合抱姿势。这种意义常用来说明树木的大小。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寿,尔墓之木~矣。"
140.【攻】
(一)进攻,攻打。左传僖公四年:"以此~城,何城不克?"引申为指责[过失,罪恶]。论语先进:"小子鸣鼓而~之可也。"又颜渊:"无~人之恶。"
(二)进行工作,特指匠人及其他手工业的工作,如建筑、雕琢等。诗经大雅灵台:"庶民~之,不日成之。"又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玉。"引申为做学问或接受某种专门训练。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141.【窃】
(一)偷。论语颜渊:"苟子之不yù,虽赏之不~。"庄子胠箧:"彼~钩者诛,~国者为诸侯。"注意:凡"偷窃"的意义,在先秦都说"窃"或"盗"。参看"偷"字条。
(二)偷偷地,暗地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与之齐。"
(三)谦词。表示自己的话不一定说得对,自己的行为不一定做得对。战国策赵策四:"~爱怜之。"又:"老臣~以为媪之爱燕后,贤於长安君。"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不逊,近自托於无能之辞。"[辨]盗,窃。用作动词时,"窃"与"盗"是同义词。但是"盗"字又是名词,表示"盗贼";"窃"字不用作名词。
142.【诛】
(一)谴责。论语公冶长:"於予与何~?"成语有"口~笔伐"。
(二)杀戮[有罪恶的人]。荀子正论:"~纣,断其首。"引申为铲除。楚辞卜居:"宁~锄草茅以力耕乎?"
(三)要求,要别人负责供给东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求无时。"又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三)尚书(书经)的专称。论语为政:"~云:'孝乎惟孝。'"孟子尽心下:"尽信~则不如无~;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武成:尚书篇名。)"诗书"连用,指诗经和尚书。论语述而:"诗~执礼,皆雅言也。"引申为一般的书籍。论语先进:"何必读~,然后为学?"
121.【礼】
(一)剥削阶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与传统习惯。论语为政:"殷因於夏~,所损益可知也。"(因:继承。损益:增减。)又先进:"为国以~。"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注意:在古文献中"礼"也作"礼"。
(二)礼貌,礼节,典礼。左传僖公三十年:"以其无~於晋,且贰于楚也。"
(三)行为的规范。左传成公三年:"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
122.【乐】
(一)读yuè。音乐。论语子路:"事不成,则礼~不兴。"
(二)读lè。快乐,愉快。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乎?"又名词。左传隐公元年:"其~也融融。"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
(三)读yào。喜爱。论语雍也:"知者~水,仁者~山。"(知:同"智"。)
常用词(三) 65字
知识见示视观望 矜哀恤憾恕愤患 持措拱 攻窃诛翦脩讲 设立
忠信谅正邪辟好恶恭敬慎苟 显著
相帅士仆御右 盗贼 国家社稷 仁义道德 文质 色臭先前后内外闲
123.【知】
(一)知道,懂得,了解。论语学而:"人不~而不愠。"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论语先进:"居则曰:'不吾~也。'"又名词。知识,知觉。论语子罕:"吾有~乎哉?无~也。"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
(二)读zhì。知识丰富,经验丰富,见解高明。形容词。左传僖公三十年:"失其所与,不~。"这种意义后来又写作"智"。孟子告子上:"无或乎王之不智也。"(或:通"惑"。)又名词。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慧,不如乘势。"
124.【识】
(一)知道,认识,能辨别。孟子梁惠王上:"不~有诸?"又梁惠王下:"吾何以~其不才而舍之?"论语阳货:"多~於鸟兽草木之名。"
(二)去声,读zhì。记住。论语述而:"默而~之。"又子张:"贤者~其大者,不贤者~其小者。"引申为表记(后起义)。现代变为双音词"标~"(标志)。
[辨]知,识,记。"知"是一般的知道,"识"常常是比较深的认识。至於"知"当"智"讲,"识"当"记"讲,更没有共同之处了。"识"和"记"的区别是,"识"(zhì)为记住,"记"等於记得。"记"是"识"的结果。虽然"记"也有当"记住"讲的,如庄子山木有"弟子记之",但一般多作"记得"讲。
125.【见】
(一)看见。论语里仁:"~贤思齐焉,~不贤而内自省也。"又名词。见解,见识。如"高~","远~"。
(二)读xiàn。谒见,拜见。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请~。"论语季氏:"冉有季路~於孔子。"又微子:"~其二子焉。"(使其二子拜见子路。)注意:"见"字读xiàn时,一般都当不及物动词用。"见其二子"的"见"是使动用法(使拜见),所以是及物动词。至於及物动词的"见"字(包括省略宾语的"见"),就只读作jiàn,作"见面"讲,不作"谒见"讲。例如左传僖公三十年:"若使烛之武~秦君,师必退。"
(三)读xiàn,被看见,出现。战国策燕策三:"图穷而匕首~。"论语泰伯:"天下有道则~,无道则隐。"按:上古没有"现"字,中古也很罕见。凡"出现"的意义在上古都写作"见"。
(四)等於说"被"。楚辞渔父:"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放。"庄子秋水:"吾长~笑於大方之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欺於王而负赵。"有时候,"见"字表示一方面对另一方面施以某种行为。如"见教"表示"教我"。
126.【示】
给看。老子三十六章:"国之利器不可以~人。"引申为指示,显示,使人明白某种道理。礼记礼运:"刑仁讲让,~民有常。"
127.【视】
(一)看。礼记大学:"十目所~,十手所指。"左传庄公十年:"下~其辙。"引申为看待。左传成公三年:"荀罃善~之。"又为按照。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卿受地~侯。"(按照侯的身份受地。)[~…为]比……更(后起义)。孙樵书褒城驿壁:"盖当时~他驿为壮。"
(二)通"示"。"示"本是"使看"的意思,所以能用"视"字表示。诗经、尚书、礼记都有这种"视"字。汉书多以"视"为"示"。如高帝纪叙述张良劝刘邦把栈道烧掉,一方面可以防止诸侯来侵袭,另一方面"亦~项羽无东意"。(也让项羽看见刘邦没有向东进军的意思。)
128.【观】
(一)有目的地看,观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闻其骈胁,yù~其luǒ;浴,薄而~之。"(骈胁:肋骨合并在一起。薄:迫近,走到跟前。)论语公冶长:"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其行。"引申为观赏,欣赏。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鱼者。"(如:到,往。棠:鲁国地名。)又:"遂往,陈鱼而~之。"又名词。值得欣赏的事物。如说"洋洋大~","壮~"。引申为一般的观看,眺望。孟子尽心上:"故~於海者难为水。"陶渊明归去来辞:"时矫首而遐~。"(矫首:抬头。遐:远。)
(二)读guàn,去听。高大可见的建筑物。左传宣公十二年:"收晋尸以为京~。"这是指把敌人的尸体堆积起来封上土的高大的土堆。(留给人看以夸耀武功。)宗庙或宫庭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又名阙。礼记礼运:"出游於~之上。"引申为台榭(高台上的房子)。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又为一般的高大华丽的建筑物,如楼阁之类。汉代有"东~","白虎~"。又为道教的庙宇(后起义)。刘禹锡玄都观桃花诗:"玄都~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129.【望】
(一)向远处看。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之。"(轼:车前端的横木。)战国策赵策四:"故愿~见太后。"引申为希望,盼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民之多於邻国也。"
(二)名誉,名望。诗经大雅卷阿:"令闻令~。"(令:好。)今成语有"德高~重"。
(三)古人於yīn历的每月十五前后,日月相望,月光满盈时叫"望"。又特称十五日为"望日"。汉书苏武传:"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朔:初一。)又张禹传:"罢就第,以列侯朝朔~。"[既~]yīn历的十六日。尚书周书召诰:"惟二月既~。"苏轼前赤壁赋:"七月既~。"按:这个意义说文作"朢"。
(四)怨,怨恨,责怪。司马迁报任安书:"若~仆不相师。"史记汲郑列传:"黯褊心不能无少~。"
注意:"望"字有平去两读。第(二)(三)(四)三种意义都读去声(wàng),第(一)义既可以读平声,又可以读去声。
[辨]视,望,观,看,见,睹。"视"是近看,所以能引申出"视察"的意思。"望"是远看,所以可引申出"盼望"的意思。"观"是有目的地看,所以能引申出"欣赏"的意思。"观"可远可近(如观潮,观战,观棋)。"见"是"视"和"望"的结果,所以礼记大学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战国策赵策说"故愿望见太后"。"睹"是"见"的同义词(但少用),故可说"熟视无睹","耳闻目睹"。"看"是探望。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梁东新为邺令,其姊往看之。"早期的"看"是访问、探望的意思(世说新语一书有许多这类"看"字),最初与"视"不同义,后来才逐渐同义。一般在古文中多用"视",诗歌则多用"看"。
130.【矜】
(一)矛柄。贾谊过秦论上:"锄耰棘~,非铦於钩戟长铩也。"(耰yōu:锄柄。铦xiān:锋利。铩shā:长刃矛。)也写作"矜"。
(二)自夸。史记淮yīn侯列传:"不伐己功,不~其能。"李密陈情表:"本图宦达,不~名节。"
(三)怜悯,同情。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见人之厄则~之。"论语子张:"嘉善而~不能。"李密陈情表:"凡在故老,犹蒙~育。"
(四)读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礼记礼运:"~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引申为没有妻的成年男人。后代一般都只写作"鳏"。
131.【哀】
悲伤。礼记檀弓下:"有fù人哭於墓者而~。"引申为怜悯,同情。战国策齐策四:"~鳏寡。"又赵策四:"念悲其远也,亦~之矣。"论语子张:"如得其情,则~矜而勿喜。"
132.【卹】(恤)
(一)忧,忧虑。诗经邶风谷风:"我躬不阅,遑恤我后。"(我自己都不[为丈夫]容纳,还来得及忧虑我走后的事吗?阅:容纳。)引申为顾念,顾惜。战国策齐策四:"哀鳏寡,~孤独。"胡铨上高宗封事:"竭民膏血而不~,忘国大仇而不报。"
(二)救济。周礼春官典瑞:"以~凶荒。"贾谊过秦论中:"百姓困穷而主弗收~。"范缜神灭论:"不恤亲戚,不怜穷匮。"
133.【憾】
心中不满,懊恼。论语公冶长:"敝之而无~。"孟子梁惠王上:"是使民养生丧死无~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犹有~。"现代双音词有"遗~"。注意:现代汉语里的"遗憾"是一个词;在古代汉语里,"遗~"是一个词组,等於"遗恨"。现代"遗憾"的意思古人只说单音词"憾"或"恨"。"憾"与"恨"是同义词,上古"恨"字一般也不解作"怨恨"。参看下册"恨"字条。
134.【恕】
将自己的心度别人的心。论语卫灵公:"其~乎!己所不yù,勿施於人。"又里仁:"夫子之道,忠~而已矣。"依论语,"恕"是"己所不yù,勿施於人",这是作为道德标准来说。引申为饶恕,宽恕。战国策赵策四:"窃自~。"离骚:"羌内~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135.【愤】
烦闷。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仆终已不得舒~懑以晓左右。"引申为憋闷。论语述而:"不~不启。"(对学生要等他道理想不出来,心中憋闷,才启发他。)又:"发~忘食。"又为感情激动(后起义)。杜甫喜薛据毕曜迁官诗:"忠臣辞~激,烈士涕飘零。"
[辨]愤,怒,忿。"愤"与"怒"在上古汉语里,意义的差别很大。"发愤"跟"发怒"的意义全不相干,后来逐渐接近。"忿"是生气,怨恨,与"怒"义近。古代"愤""忿"不同音("愤"读浊音,"忿"读清音。)
136.【患】
担心,发愁。论语颜渊:"季康子~盗。"又季氏:"不~贫而~不安。"又宪问:"不~人之不己知,~其不能也。"又名词。忧患,麻烦。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者,国恒亡。""患"字有平去两读;但用作名词时,一般只读去声。
[辨]忧,患。"忧"与"患"为同义词。一般地说,"忧"多用於比较严重的场合。有时没有分别,如"内忧外患"。
137.【持】
拿着。孟子公孙丑下:"子之~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引申为把着使不动摇或坠落。论语季氏:"危而不~,颠而不扶。"孟子滕文公上:"疾病相扶~。"现代双音词有"支~"、"维~"、"护~"、"劫~"、"挟~"等。
138.【措】
放下,放。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手足。"("措":今本作"错"。)又用於抽象意义。礼记中庸:"学之弗能,弗~也。"又引申为安放。礼记礼器:"~则正。"[~意]留意。战国策魏策四:"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意也。"按:"措"字在古书中常写作"错"。
139.【拱】
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一般是用左手握住右手。这是表示恭敬的姿势。论语微子:"子路~而立。""拱手"又用於比喻的意义,表示容易取得。贾谊过秦论上:"於是秦人~手而取西河之外。"引申为两手做合抱姿势。这种意义常用来说明树木的大小。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寿,尔墓之木~矣。"
140.【攻】
(一)进攻,攻打。左传僖公四年:"以此~城,何城不克?"引申为指责[过失,罪恶]。论语先进:"小子鸣鼓而~之可也。"又颜渊:"无~人之恶。"
(二)进行工作,特指匠人及其他手工业的工作,如建筑、雕琢等。诗经大雅灵台:"庶民~之,不日成之。"又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玉。"引申为做学问或接受某种专门训练。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141.【窃】
(一)偷。论语颜渊:"苟子之不yù,虽赏之不~。"庄子胠箧:"彼~钩者诛,~国者为诸侯。"注意:凡"偷窃"的意义,在先秦都说"窃"或"盗"。参看"偷"字条。
(二)偷偷地,暗地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与之齐。"
(三)谦词。表示自己的话不一定说得对,自己的行为不一定做得对。战国策赵策四:"~爱怜之。"又:"老臣~以为媪之爱燕后,贤於长安君。"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不逊,近自托於无能之辞。"[辨]盗,窃。用作动词时,"窃"与"盗"是同义词。但是"盗"字又是名词,表示"盗贼";"窃"字不用作名词。
142.【诛】
(一)谴责。论语公冶长:"於予与何~?"成语有"口~笔伐"。
(二)杀戮[有罪恶的人]。荀子正论:"~纣,断其首。"引申为铲除。楚辞卜居:"宁~锄草茅以力耕乎?"
(三)要求,要别人负责供给东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求无时。"又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