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 章
后代写作"嗅"或"齅"。
182.【先】
(一)动词。先行,先做某事。左传宣公二年:"会请~。"论语颜渊:"於斯三者何~?"又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
(二)形容词,副词。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对。战国策齐策四:"冯谖~驱。"引申为去世的[上代或长辈]。战国策齐策四:"愿君顾~王之宗庙。"司马迁报任安书:"太上不辱~。"[~生](1)年长的人。此义后代罕用。(2)有道德学问的。用来作对人的尊称。战国策赵策三:"东国有鲁连~生。其人在此。"
183.【前】
(一)动词。向前,前进。战国策赵策三:"酒酣,起~,以千金为鲁连寿。"又齐策四:"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及至壁门,莫敢~。"成语有"勇往直~","畏缩不~"。
(二)脸所向的一面。跟"后"相对。孟子梁惠王上:"便嬖不足使令於~与?"引申为发生在前的,次序在前的。孟子梁惠王下:"孟子之后丧踰~丧。"战国策赵策一:"~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项羽本纪:"~时某丧,使公主某事。"
184.【后】
(一)动词。走在后面,落后。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又先进:"三子者出,曾皙~。"
(二)位置在后的,跟"前"相对。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史记淮yīn侯列传:"其势粮食必在其后。"又为时间在后的,次序在后的。跟"先"相对,又跟"前"相对。战国策齐策一:"期年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前~所亡凡四十五万。"又:"以先国家之急而~私雠也。"注意:除个别古书外,"后"字都不写作"后"。
按:"先"、"前"、"后"三字都能作动词,这是和现代汉语大不一样的地方。
185.【内】
(一)内,内室。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廷~,弗洒弗埽。"(廷:中廷。)又大雅抑:"洒埽廷~。"汉书晁错传:"家有一堂二~。"引申为里边。论语颜渊:"四海之~,皆兄弟也。"又为内心。论语里仁:"见不贤而~自省也。"又:"~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引申为内部,特指国家内部或家庭内部。战国策赵策三:"今又~围邯郸而不去。"孟子梁惠王下:"~无怨女。"(怨女:到了结婚年龄而未结婚的女子。)
(二)指妻妾。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多内宠。"[~人](1)妻妾。礼记檀弓下:"[文伯之丧]~人皆行哭失声。"(2)后代谦称自己的妻子。[~子]卿大夫的嫡妻。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叔隗为~子,而己下之。"后代谦称自己的妻子。
(三)通"纳"。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之沟中。"
186.【外】
外面。跟"内"相对。战国策楚策四:"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引申为外部,特指国家的外部或家庭的外部。战国策赵策三:"百万之众折於~。"孟子梁惠王下:"~无旷夫。"(旷夫:到了结婚年龄而未结婚的男子。)
187.【间】
(一)读jiàn。夹缝,间隙。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而刀刃者无厚。"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而闚其夫。"(闚:同窥。)引申为置身其中。左传庄公十年:"ròu食者谋之,又何~焉?"又为间隔,间断。战国策齐策一:"时时而~进。"又为抄近路,抄小路。史记项羽本纪:"从郦山下道芷阳~行。"又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间"。
(二)读jiàn。离间,挑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之~言曰。"又:"赵王信秦之~。"苏轼范增论:"汉用陈平计,~疏楚君臣。"这个意义后来也写作"间"。
(三)读jiàn。副词。偷偷地,暗暗地。战国策赵策三:"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入邯郸。"史记陈涉世家:"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这个意义后来也写作"间"。
(四)读jiān。中间。论语先进:"摄乎大国之~。"孟子离娄下:"其~不能以寸。"这个意义后来也写作"间"。
(五)读xián。闲着,无事可做。孟子公孙丑上:"今国家~暇。"这个意义后来有人写作"闲"。但不能作"閒"。
[辨]閒,间,闲。上古本来无"间"字,后代凡作"间"的,上古都作"閒"(有些古籍经后人改过,也有刻写讹错。如史记的"閒",有的版本作"间")。后代於"閒暇"的"閒"仍作"閒",於"间隙"的"閒"改作"间",以示区别。依说文,"閒"的本义是"门隙","闲"的本义是"栅栏",所以二者的引申义大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閒"和"闲"是不相通的;只在"閒暇"的意义上,偶可作"闲"。
常用词(四) 65字
行走出入之适进退逾逸逼 决治 树艺 事畜 保爱 伤害 比喻
诚伪善yín凶 疏戚 饥孰 滋烈赡 共同殊异
斤钧锺倍 政教法术势数 朝野涂江关 宫府 衣冠屦商 贾旅徒 年岁
188.【行】
(一)名词。道路。诗经豳风七月:"遵彼微~。"诗经周南卷耳:"票酥堋。"(周行:大路,公路。)
(二)动词。走路,走。跟"止"相对。论语述而:"三人~,必有我师焉。"引申为走了,不留在原来的地方了。论语微子:"使子路反见之,至则~矣。"又:"孔子~。"又为实际地做,实施,办。论语先进:"子路问:'闻斯~诸?'"孟子梁惠王上:"夫我乃~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现代有双音词"实行"。
(三)副词。将,快。曹丕与吴质书:"别来~复四年。"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诗:"鄙夫~衰谢。"(鄙夫:自谦之词。)
(四)读xìng,去声。名词。行为,一般指道德上的表现。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庄子逍遥游:"~比一乡。"
(五)读háng,行列。左传成公二年:"属当戎~,无所逃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儿女忽成~。"
189.【走】
(一)跑,逃跑。战国策楚策一:"兽见之皆~。"孟子梁惠王上:"弃甲曳兵而~。"今成语有"~马看花"。
(二)读zòu,去声。奔向。孟子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圹也。"(圹:原野。)今成语有"~投无路"(但不再读去声)。
[辨]行,走。古代所谓"行",现代叫"走"(比较"行路":"走路")。古代所谓"走",现代叫"跑"(比较"走马":"跑马")。只有华南方言(如粤方言、客家方言等)还保存古义。
190.【出】
出,出去,出来。跟"入"相对。论语先进:"三子者~。"又特指"出门"。孟子梁惠王下:"鲁平公将~。"离娄下:"其良人~,则必餍酒ròu而后反。""入"与"出"对举时,在某些情况下,"入"表示国内或家内,"出"表示国外或家外。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从"出去"的意义引申为"出妻"(休妻)。另引申为超出,超过。论语乡党:"祭ròu不~三日。"又为支出。礼记王制:"量入以为~。"又表示拿出。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凡民之食于上者,~其十一佣乎吏。"又为出现。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
191.【入】
(一)进,进去,进来。孟子滕文公上:"三过其门而不~。"注意:在这个意义上,古人说"入"不说"进"。"入"字与"出"字对举,有时表示国内或家内。论语学而:"弟子~则孝,出则弟。"
(二)纳。战国策秦策国:"~其社稷之臣於秦。"左传宣公二年:"谏而不~。"
192.【之】
(一)动词。到〔某地〕去。孟子梁惠王上:"牛何~?"战国策齐策四:"驱而~薛。"又赵策三:"齐闵王将~鲁。"又楚策四:"庄辛去~赵。"注意:上古汉语有"去之"的说法,但"去"字只表示离开某地,"之"字方是表示到某地去。"庄辛去~赵,"是说庄辛离开了楚国而到赵国去。
(二)指示代词。此,这。诗经周南桃夭:"~子于归。"庄子逍遥游:"~二虫又何知?"
(三)人称代词。他,她,它(又指复数)。用作宾语。孟子梁惠王上:"是何异於刺人而杀~?"又:"以羊易~。"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曰:思无邪。"
(四)介词。的。孟子梁惠王上:"王道~始也。"
193.【适】
(一)动词。到〔某地〕去。论语子路:"子~卫。"孟子滕文公上:"虽使五尺之童~市,莫之或欺。"庄子逍遥游:"彼且奚~也?"
(二)嫁。仪礼丧服子夏传:"女子子~人者。"又丧服注:"凡女行於大夫以上曰'嫁',行於士庶人曰'~人'。"欧阳修江邻几墓志铭:"女三人,长~秘书丞钱衮,余尚幼。"
(三)副词。正巧,恰在这个时候。战国策赵策三:"此时鲁仲连~游赵。"
(四)读dí,通"嫡"。正妻所生的。左传文公十八年:"杀~立庶。"(庶:非正妻所生的。)
[辨]之,如,适,往,赴。在到某地去的意义上,"之"、"如"、"适"没有什么分别。"之齐"、"如齐"、"适齐"可以互换;可能是方言的不同。"往"和这三个词的分别较大。这三个词带直接宾语,而"往"不带直接宾语,上古不说"往齐"。孟子滕文公下:"匍匐往将食之。"目的地是不言而喻的。又梁惠王上:"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说"往焉"不说"往之",就是因为"往"字不能带直接宾语。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正是由於"往"不能带直接宾语,所以后面再加动词"之"字。"赴"字和其他四字分别很大,因为它表示奔向(特别是奔向水火或凶险之境),而不是简单的往。"赴"字在词xìng上却跟"之""如""适"相同,因为它能带直接宾语。
194.【进】
(一)向前走,推进。跟"退"相对。论语雍也:"非敢后也,马不~也。"左传僖公四年:"师~,次于陉。"引申为到朝廷去做官。孟子公孙丑上:"治亦~,乱亦~。"又为使到朝廷里来,任用。孟子梁惠王下:"国君~贤。"又为向在上者推荐。司马迁报任安书:"今少卿乃教以推贤~士。"
(二)献纳。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身所奉饮而~食者以十数。"
[辨]进,入。"进"与"入"在古代不是同义词。"进"的反面是"退","入"的反面是"出"。现代汉语所谓"进去"、"进来",古人只说"入",不说"进"。例如"入门",在古代不能说成"进门"。
195.【退】
(一)向后走,后退。跟"进"相对。易经乾卦:"知进而不知~。"引申为撤退。左传僖公四年:"师~,次于召陵。"又指从朝廷、从父亲、从老师处回来。诗经召南羔羊:"~食自公。"(退食:退朝而食于家。自公:自公门而出。)孟子告子上:"吾~而寒之者至矣。"论语季氏:"鲤~而学诗。"(鲤:孔鲤。孔子之子。)又为政:"~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再引申为不在朝廷任职。孟子公孙丑上:"治则进,乱则~。"楚辞离骚:"~将复修吾初服。"范仲淹岳阳楼记:"是进亦忧,~亦忧。"
(二)不与人竞争。礼记曲礼上:"是以君子恭敬撙节~让以明礼。"史记外戚世家:"由此为~让君子。"引申为退缩。论语先进:"求也~,故进之。"
196.【逾】
越过。诗经郑风将仲子:"无~我墙。""逾"又用於比喻或抽象的意义。论语子张:"大德不~闲。"孟子梁惠王下:"将使卑~尊,疏~戚。"注意:"逾"也可以写作"逾"。
197.【逸】
(一)逃走。左传桓公八年:"随侯~。"扬雄解嘲:"往者周网解结,群鹿争~。"引申为奔跑得很快。左传成公二年:"马~不能止。"引申为隐遁。论语微子:"~民伯夷、叔齐。"又尧曰:"举~民。"又为散失,如说"~文","~周书"。在这个意义上又可写作"轶",如"~闻","~事"。也可作"佚"。又为超出常格,卓越(后起义)。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鲍参军。"
(二)放纵,安逸,安乐。孟子滕文公上:"~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战国策楚策四:"专yín~侈靡,不顾国政。"这个意义也可写作"佚"。左传隐公三年:"骄奢yín~,所自邪也。"
198.【逼】
侵逼,逼近。孟子滕文公上:"禽兽~人。"左传僖公五年:"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乎?"注意:"逼"后代多写作"逼"。
199.【决】
(一)打开缺口,导引水流。孟子滕文公上:"~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又告子上:"~诸东方则东流。"引申为洪水把堤岸冲开。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所犯,伤人必多。"
(二)判定,决定。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楚辞卜居:"馀有所疑,愿因先生~之。"
200.【治】
(一)旧读平声(chí)。治水,防御它或疏导它。孟子告子下:"禹之~水,水之道也。"引申为处理,进行某种工作。孟子滕文公上:"然则~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又:"恶能~国家?"又:"门人~任将归。"又梁惠王上:"奚暇~礼义哉?"庄子马蹄:"伯乐善~马,而陶匠善~埴木。"(陶:烧窑工人。匠:木匠。埴zhí:陶土,黏土。)左传成公三年:"二国~戎。"按:"治"字的引申义应用甚广,凡加於名词的前面,就表示对此事物进行应有的处理。
(二)去声。形容词。治理好了的。特指国家被治理得很好,太平。跟"乱"相对。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战国策齐策:"齐国大~。"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182.【先】
(一)动词。先行,先做某事。左传宣公二年:"会请~。"论语颜渊:"於斯三者何~?"又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
(二)形容词,副词。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对。战国策齐策四:"冯谖~驱。"引申为去世的[上代或长辈]。战国策齐策四:"愿君顾~王之宗庙。"司马迁报任安书:"太上不辱~。"[~生](1)年长的人。此义后代罕用。(2)有道德学问的。用来作对人的尊称。战国策赵策三:"东国有鲁连~生。其人在此。"
183.【前】
(一)动词。向前,前进。战国策赵策三:"酒酣,起~,以千金为鲁连寿。"又齐策四:"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及至壁门,莫敢~。"成语有"勇往直~","畏缩不~"。
(二)脸所向的一面。跟"后"相对。孟子梁惠王上:"便嬖不足使令於~与?"引申为发生在前的,次序在前的。孟子梁惠王下:"孟子之后丧踰~丧。"战国策赵策一:"~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项羽本纪:"~时某丧,使公主某事。"
184.【后】
(一)动词。走在后面,落后。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又先进:"三子者出,曾皙~。"
(二)位置在后的,跟"前"相对。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史记淮yīn侯列传:"其势粮食必在其后。"又为时间在后的,次序在后的。跟"先"相对,又跟"前"相对。战国策齐策一:"期年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前~所亡凡四十五万。"又:"以先国家之急而~私雠也。"注意:除个别古书外,"后"字都不写作"后"。
按:"先"、"前"、"后"三字都能作动词,这是和现代汉语大不一样的地方。
185.【内】
(一)内,内室。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廷~,弗洒弗埽。"(廷:中廷。)又大雅抑:"洒埽廷~。"汉书晁错传:"家有一堂二~。"引申为里边。论语颜渊:"四海之~,皆兄弟也。"又为内心。论语里仁:"见不贤而~自省也。"又:"~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引申为内部,特指国家内部或家庭内部。战国策赵策三:"今又~围邯郸而不去。"孟子梁惠王下:"~无怨女。"(怨女:到了结婚年龄而未结婚的女子。)
(二)指妻妾。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多内宠。"[~人](1)妻妾。礼记檀弓下:"[文伯之丧]~人皆行哭失声。"(2)后代谦称自己的妻子。[~子]卿大夫的嫡妻。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叔隗为~子,而己下之。"后代谦称自己的妻子。
(三)通"纳"。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之沟中。"
186.【外】
外面。跟"内"相对。战国策楚策四:"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引申为外部,特指国家的外部或家庭的外部。战国策赵策三:"百万之众折於~。"孟子梁惠王下:"~无旷夫。"(旷夫:到了结婚年龄而未结婚的男子。)
187.【间】
(一)读jiàn。夹缝,间隙。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而刀刃者无厚。"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而闚其夫。"(闚:同窥。)引申为置身其中。左传庄公十年:"ròu食者谋之,又何~焉?"又为间隔,间断。战国策齐策一:"时时而~进。"又为抄近路,抄小路。史记项羽本纪:"从郦山下道芷阳~行。"又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间"。
(二)读jiàn。离间,挑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之~言曰。"又:"赵王信秦之~。"苏轼范增论:"汉用陈平计,~疏楚君臣。"这个意义后来也写作"间"。
(三)读jiàn。副词。偷偷地,暗暗地。战国策赵策三:"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入邯郸。"史记陈涉世家:"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这个意义后来也写作"间"。
(四)读jiān。中间。论语先进:"摄乎大国之~。"孟子离娄下:"其~不能以寸。"这个意义后来也写作"间"。
(五)读xián。闲着,无事可做。孟子公孙丑上:"今国家~暇。"这个意义后来有人写作"闲"。但不能作"閒"。
[辨]閒,间,闲。上古本来无"间"字,后代凡作"间"的,上古都作"閒"(有些古籍经后人改过,也有刻写讹错。如史记的"閒",有的版本作"间")。后代於"閒暇"的"閒"仍作"閒",於"间隙"的"閒"改作"间",以示区别。依说文,"閒"的本义是"门隙","闲"的本义是"栅栏",所以二者的引申义大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閒"和"闲"是不相通的;只在"閒暇"的意义上,偶可作"闲"。
常用词(四) 65字
行走出入之适进退逾逸逼 决治 树艺 事畜 保爱 伤害 比喻
诚伪善yín凶 疏戚 饥孰 滋烈赡 共同殊异
斤钧锺倍 政教法术势数 朝野涂江关 宫府 衣冠屦商 贾旅徒 年岁
188.【行】
(一)名词。道路。诗经豳风七月:"遵彼微~。"诗经周南卷耳:"票酥堋。"(周行:大路,公路。)
(二)动词。走路,走。跟"止"相对。论语述而:"三人~,必有我师焉。"引申为走了,不留在原来的地方了。论语微子:"使子路反见之,至则~矣。"又:"孔子~。"又为实际地做,实施,办。论语先进:"子路问:'闻斯~诸?'"孟子梁惠王上:"夫我乃~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现代有双音词"实行"。
(三)副词。将,快。曹丕与吴质书:"别来~复四年。"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诗:"鄙夫~衰谢。"(鄙夫:自谦之词。)
(四)读xìng,去声。名词。行为,一般指道德上的表现。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庄子逍遥游:"~比一乡。"
(五)读háng,行列。左传成公二年:"属当戎~,无所逃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儿女忽成~。"
189.【走】
(一)跑,逃跑。战国策楚策一:"兽见之皆~。"孟子梁惠王上:"弃甲曳兵而~。"今成语有"~马看花"。
(二)读zòu,去声。奔向。孟子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圹也。"(圹:原野。)今成语有"~投无路"(但不再读去声)。
[辨]行,走。古代所谓"行",现代叫"走"(比较"行路":"走路")。古代所谓"走",现代叫"跑"(比较"走马":"跑马")。只有华南方言(如粤方言、客家方言等)还保存古义。
190.【出】
出,出去,出来。跟"入"相对。论语先进:"三子者~。"又特指"出门"。孟子梁惠王下:"鲁平公将~。"离娄下:"其良人~,则必餍酒ròu而后反。""入"与"出"对举时,在某些情况下,"入"表示国内或家内,"出"表示国外或家外。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从"出去"的意义引申为"出妻"(休妻)。另引申为超出,超过。论语乡党:"祭ròu不~三日。"又为支出。礼记王制:"量入以为~。"又表示拿出。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凡民之食于上者,~其十一佣乎吏。"又为出现。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
191.【入】
(一)进,进去,进来。孟子滕文公上:"三过其门而不~。"注意:在这个意义上,古人说"入"不说"进"。"入"字与"出"字对举,有时表示国内或家内。论语学而:"弟子~则孝,出则弟。"
(二)纳。战国策秦策国:"~其社稷之臣於秦。"左传宣公二年:"谏而不~。"
192.【之】
(一)动词。到〔某地〕去。孟子梁惠王上:"牛何~?"战国策齐策四:"驱而~薛。"又赵策三:"齐闵王将~鲁。"又楚策四:"庄辛去~赵。"注意:上古汉语有"去之"的说法,但"去"字只表示离开某地,"之"字方是表示到某地去。"庄辛去~赵,"是说庄辛离开了楚国而到赵国去。
(二)指示代词。此,这。诗经周南桃夭:"~子于归。"庄子逍遥游:"~二虫又何知?"
(三)人称代词。他,她,它(又指复数)。用作宾语。孟子梁惠王上:"是何异於刺人而杀~?"又:"以羊易~。"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曰:思无邪。"
(四)介词。的。孟子梁惠王上:"王道~始也。"
193.【适】
(一)动词。到〔某地〕去。论语子路:"子~卫。"孟子滕文公上:"虽使五尺之童~市,莫之或欺。"庄子逍遥游:"彼且奚~也?"
(二)嫁。仪礼丧服子夏传:"女子子~人者。"又丧服注:"凡女行於大夫以上曰'嫁',行於士庶人曰'~人'。"欧阳修江邻几墓志铭:"女三人,长~秘书丞钱衮,余尚幼。"
(三)副词。正巧,恰在这个时候。战国策赵策三:"此时鲁仲连~游赵。"
(四)读dí,通"嫡"。正妻所生的。左传文公十八年:"杀~立庶。"(庶:非正妻所生的。)
[辨]之,如,适,往,赴。在到某地去的意义上,"之"、"如"、"适"没有什么分别。"之齐"、"如齐"、"适齐"可以互换;可能是方言的不同。"往"和这三个词的分别较大。这三个词带直接宾语,而"往"不带直接宾语,上古不说"往齐"。孟子滕文公下:"匍匐往将食之。"目的地是不言而喻的。又梁惠王上:"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说"往焉"不说"往之",就是因为"往"字不能带直接宾语。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正是由於"往"不能带直接宾语,所以后面再加动词"之"字。"赴"字和其他四字分别很大,因为它表示奔向(特别是奔向水火或凶险之境),而不是简单的往。"赴"字在词xìng上却跟"之""如""适"相同,因为它能带直接宾语。
194.【进】
(一)向前走,推进。跟"退"相对。论语雍也:"非敢后也,马不~也。"左传僖公四年:"师~,次于陉。"引申为到朝廷去做官。孟子公孙丑上:"治亦~,乱亦~。"又为使到朝廷里来,任用。孟子梁惠王下:"国君~贤。"又为向在上者推荐。司马迁报任安书:"今少卿乃教以推贤~士。"
(二)献纳。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身所奉饮而~食者以十数。"
[辨]进,入。"进"与"入"在古代不是同义词。"进"的反面是"退","入"的反面是"出"。现代汉语所谓"进去"、"进来",古人只说"入",不说"进"。例如"入门",在古代不能说成"进门"。
195.【退】
(一)向后走,后退。跟"进"相对。易经乾卦:"知进而不知~。"引申为撤退。左传僖公四年:"师~,次于召陵。"又指从朝廷、从父亲、从老师处回来。诗经召南羔羊:"~食自公。"(退食:退朝而食于家。自公:自公门而出。)孟子告子上:"吾~而寒之者至矣。"论语季氏:"鲤~而学诗。"(鲤:孔鲤。孔子之子。)又为政:"~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再引申为不在朝廷任职。孟子公孙丑上:"治则进,乱则~。"楚辞离骚:"~将复修吾初服。"范仲淹岳阳楼记:"是进亦忧,~亦忧。"
(二)不与人竞争。礼记曲礼上:"是以君子恭敬撙节~让以明礼。"史记外戚世家:"由此为~让君子。"引申为退缩。论语先进:"求也~,故进之。"
196.【逾】
越过。诗经郑风将仲子:"无~我墙。""逾"又用於比喻或抽象的意义。论语子张:"大德不~闲。"孟子梁惠王下:"将使卑~尊,疏~戚。"注意:"逾"也可以写作"逾"。
197.【逸】
(一)逃走。左传桓公八年:"随侯~。"扬雄解嘲:"往者周网解结,群鹿争~。"引申为奔跑得很快。左传成公二年:"马~不能止。"引申为隐遁。论语微子:"~民伯夷、叔齐。"又尧曰:"举~民。"又为散失,如说"~文","~周书"。在这个意义上又可写作"轶",如"~闻","~事"。也可作"佚"。又为超出常格,卓越(后起义)。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鲍参军。"
(二)放纵,安逸,安乐。孟子滕文公上:"~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战国策楚策四:"专yín~侈靡,不顾国政。"这个意义也可写作"佚"。左传隐公三年:"骄奢yín~,所自邪也。"
198.【逼】
侵逼,逼近。孟子滕文公上:"禽兽~人。"左传僖公五年:"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乎?"注意:"逼"后代多写作"逼"。
199.【决】
(一)打开缺口,导引水流。孟子滕文公上:"~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又告子上:"~诸东方则东流。"引申为洪水把堤岸冲开。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所犯,伤人必多。"
(二)判定,决定。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楚辞卜居:"馀有所疑,愿因先生~之。"
200.【治】
(一)旧读平声(chí)。治水,防御它或疏导它。孟子告子下:"禹之~水,水之道也。"引申为处理,进行某种工作。孟子滕文公上:"然则~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又:"恶能~国家?"又:"门人~任将归。"又梁惠王上:"奚暇~礼义哉?"庄子马蹄:"伯乐善~马,而陶匠善~埴木。"(陶:烧窑工人。匠:木匠。埴zhí:陶土,黏土。)左传成公三年:"二国~戎。"按:"治"字的引申义应用甚广,凡加於名词的前面,就表示对此事物进行应有的处理。
(二)去声。形容词。治理好了的。特指国家被治理得很好,太平。跟"乱"相对。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战国策齐策:"齐国大~。"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