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9 章
个意义上后来一般写作"彩"。又引申为文章的辞藻。文心雕龙情采:"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而何?"又:"繁~寡情,味之必厌。"
(三)读cài。古代卿大夫所受封的土地叫"采",也叫"采邑",或称"食邑"。礼记礼运:"大夫有~。"后汉书冯鲂传:"〔其先〕食~冯城,因以氏焉。"这个意义又写作"寀"。
[辨]采,采,彩,綵。最初只有一个"采"字,后来因意义不同而分化为"采","彩","綵"。采摘的"采"写成"採",彩色的"采"写成"彩",彩绸的"采"写成"綵"。但是在古籍中,采摘的"采"仍常常沿用"采"字。杜甫佳人诗:"摘花不chā发,~柏动盈掬。"
328.【叔】
(一)用手拾取。诗经豳风七月:"九月~苴。"
(二)排行在末的,年少的。"叔父"原意是比父亲年少的父辈。古人的表字常用"叔"字(如"~齐"),那是表示他是幼子。按,伯、仲、叔、季是古人的排行,"叔"可以是最末的,但对"季"来说却又不是最末的。
329.【振】
(一)摇动,抖动。诗经豳风七月:"六月莎鸡~羽。"楚辞渔父:"新浴者必~衣。"(振衣:抖动衣服去掉尘土。)引申为举起来。贾谊过秦论上:"~长策而御宇内。"(长策:长的鞭子。宇内:四海之内,天下。指当时的全中国。)又为振奋,奋发。今成语有"~奋人心","委靡不~"。引申为发生,发出。文心雕龙情采:"木质实而花萼~。"
(二)救济。战国策齐策四:"~困穷,补不足。"孟子滕文公上:"又从而~德之。"这个意义后代多写作"赈"。
[辨]振,震。"振"与"震"同音,本可通用。但从字形上说,"振"是振动,"震"是雷震,一般还是有区别的。"震动"不同於"振动"。"震动"是受外力影响所引起的颤动,义近"震惊";"振动"只是摇动。至於"雷震"的"震"不写作"振","振救"的"振"不写作"震",区别更大了。
330.【援】
拉,拽(zhuài)。孟子离娄上:"嫂溺~之以手。"又"嫂溺不~,是豺狼也。"引申为拿,拿过来。楚辞国殇:"~玉桴兮击鸣鼓。"又为打救,帮助。后汉书耿弇传:"乃招迎匈奴乌桓以为~助。"
331.【cāo】
(一)拿住,握在手里。楚辞国殇:"~吴戈兮被犀甲。"韩非子五蠹:"~官兵,推公法,而求索jiān人。"
(二)cāo守,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行为。孟子滕文公下:"充仲子之~,则蚓而后可者也。"引申为品行,品德。汉书张汤传:"虽贾人,有贤~。"现代有双音词"~行"。按:"节~""德~"的"cāo"读cào。
332.【秉】
(一)禾把。诗经小雅大田:"彼有遗~,此有滞穗。"(遗秉,滞穗,都是指收获后掉在田里的庄稼。)范缜神灭论:"岂不以僧有多稌之期,友无遗~之报?"(稌tú:稻子。)
(二)手拿着。诗经郑风溱洧:"士与女,方~蕳兮。"(蕳jiān:兰花。)用於抽象意义时,表示主持,掌握。诗经小雅节南山:"~国之均。"又:"谁~国成?"
[辨]援,持,cāo,把,秉。这五个词都是关於手的动作的。其中以"援"字为最容易区别,它是用手拉,其他四个都没有这种意义。"持""cāo""把"是同义词,所以在用法上有jiāo错现象。"持"字用於一般的意义,用途最广。"秉"字用途最狭,后代一般只用於抽象意义了。
333.【举】
(一)举起来,抬起来。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百钧,而不足以~一羽。"又用於抽象意义,表示使自己超出一般人。楚辞渔父:"何故深思高~,自令放为?"又引申为举荐,提拔。左传襄公三年:"~其偏,不为党。"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人,不以人废言。"孟子告子下:"传说~於版筑之间。"又引申为发动,特指起兵。左传僖公五年:"晋不更~矣。"成语有"大~进攻"。
(二)攻下。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之。"谷梁传僖公二年:"献公亡虢五年而后~虞。"
(二)全,形容词。楚辞渔父:"~世皆浊我独清。"今成语有"~国欢腾"。又副词,全都。孟子梁惠王下:"~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334.【斯】
(一)砍。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之。"
(二)代词。这,这个,这样。论语颜渊:"於~三者何先?"楚辞渔父:"何故至於~?"
(三)连词。那么,这样......就。孟子梁惠王上:"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焉。"
335.【伐】
(一)砍,砍伐。诗经周南汝坟:"~其条枚。"又魏风伐檀:"坎坎~檀兮。"
(二)进攻,征伐。左传隐公元年:"公~诸鄢。"又僖公四年:"蔡溃,遂~楚。"
(三)夸耀。论语公冶长:"愿无~善,无施劳。"又雍也:"孟之反不~。"
[辨]征,伐。最初"征"是褒义词,"伐"是中xìng词。"征"只用於上(天子)进攻下(诸侯),有道的进攻无道的。"伐"用於诸侯国之间,不是上对下,也不一定限於有道对无道;不过起兵的一方总得有个理由,而且进军的时候还必须有钟鼓,以表示自己的行动是公开的(否则叫"袭")。后来因为经常是"征伐"连用,"讨伐"连用,所以也逐渐用於褒义。
336.【稼】
(一)禾的穗和果实。诗经豳风七月:"十月纳禾~。"
(二)种田。诗经魏风伐檀:"不~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穑。"
337.【穑】
收割[禾麦]。例见〔稼〕字条。注意:"稼穑"是经常连用的,在这种情况下都是泛指农事。
338.【获】
收割庄稼。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其~。"又:"十月~稻。"
[辨]获,获。"获"专用於农事收成;"获"既用於猎狩方面"取得"的意义,也用於战争方面"取得"的意义,还用於一般"取得"的意义。"获""获"的意义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古书分用甚严。
339.【纳】
(一)收,收进。跟"出"相对。尚书舜典:"夙夜出~朕命。"又为送进。诗经豳风七月:"十月~禾稼。"又为让他进来或进去。礼记中庸:"驱而~诸罟擭陷阱之中。"(罟gǔ:捕禽兽的纲。擭huò:捕兽的笼子。)成语有"闭门不~"。又为收容。左传文公十六年:"诸侯谁~我?"
(二)献纳,上缴。左传僖公三十年:"~玉於王与晋侯。"又襄公十七年:"~此以请死也。"
注意:在古代(尤其是上古)汉语中,"纳"多写作"内"(本应作"内"),后来才写作"纳"。
340.【jiāo】
(一)纵横jiāo错,jiāo叉。孟子滕文公上:"兽蹄鸟迹之道,~於中国。"引申为jiāo接,jiāo融。白居易与元九书:"未有声入而不应,情~而不感者。"用如名词,表示jiāo界,接壤之处。王勃滕王阁序:"台隍枕夷夏之~。"又用作状语,表示jiāo叉着,jiāo互,jiāo相。楚辞九歌国殇:"矢~坠兮士争先。"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使辙~驰。"〔~口〕异口同声地。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口荐誉之。"
(二)jiāo往,jiāo际,jiāo游。论语学而:"与朋友~,而不信乎?"孟子梁惠王下:"~邻国有道乎?"引申为结识朋友。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问~於子张。"用作名词,表示友谊。如说"~情","知~","深~"。
341.【错】
(一)镶嵌。在金属器物上雕镂,然后将另一种熔金倾入,待冷却后,磨错使平。汉书食货志有"~刀",是一种钱币。〔金~刀〕嵌金的佩刀。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刀。"
(二)错杂,jiāo叉(由第一义引申出)。诗经小雅楚茨:"为宾为客,献酬jiāo~。"楚辞国殇:"车~毂兮短兵接。"又用作副词。礼记中庸:"譬如四时之~行。"注意:上古"错"字不当"错误"讲,后代一般文言文,也很少当"错误"讲的。
(三)磨石。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
(四)通"措",安放,放置,舍。论语为政:"举直~诸枉,则民服。"战国策魏策四:"故不~意也。"这个意义后来多写作"措"。今有双音词"~施"。
按:旧时於(一)(二)(三)读入声,(四)读去声(音同"醋")。今普通话无别。
342.【被】
(一)被子。楚辞招魂:"翡翠珠~。"
(二)蒙受,遭受,受到。孟子离娄上:"而民不~其泽。"战国策齐策四:"寡人不祥,~於宗庙之祟。"引申为使蒙受。楚辞哀郢:"又~以不慈之伪名。"注意:上古"被"字一般不表示被动。
(三)通"披"。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发左衽矣!"楚辞国殇:"cāo吴戈兮~犀甲。"又山鬼:"~薜荔兮带女萝。"
343.【任】
(一)旧读rén,平声。负担。诗经大雅生民:"是~是负。"又表示使负担。礼记檀弓下:"使之虽病也,~之虽重也。"引申为担当。左传成公三年:"臣不~受怨,君亦不~受德。"
(二)读rèn,去声,名词,负担。论语泰伯:"~重而道远。"又:"仁以为己~。"引申为责任,职务。左传成公三年:"臣不才,不胜其~。"又动词,任用,使用。伪古文尚书大禹谟:"~贤勿贰,去邪勿疑。"今成语有"~人唯贤"。
344.【负】
(一)揹,载。庄子逍遥游:"水之积也不厚,则其~大舟也无力。"又:"绝云气,~青天。"孟子梁惠王上:"颁白者不~戴於道路矣。"又用於抽象意义。如说:"~责","~债"。引申为靠着。孟子尽心下:"虎~嵎。"今成语有"~隅顽抗"。又为仗恃,依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又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贵而好权。"
(二)对不起人。战国策齐策:"客果有能也!吾~之,未尝见也。"今成语有"忘恩~义"。双音词有"辜~"(孤~)。
(三)败,跟"胜"相对。史记陈丞相世家:"无益於胜~之数。"
345.【施】
(一)施行,实行。论语为政:"~於有政。"孟子梁惠王上:"王如~仁政於民。"
(二)加(加於人或物)。论语卫灵公:"己所不yù,勿~於人。"庄子大宗师:"利泽~於万世。"
(三)读yì,去声。移,延及。诗经周南葛覃:"葛之覃兮,~于中谷。"(覃:延。)又用於抽象意义。左传隐公元年:"爱其母,~及庄公。"在这个意义上又读shì。
(四)读shì,去声。给与恩惠。论语雍也:"博~於民,而能济众。"又引申为施舍。范缜神灭论:"务~不关周急。"
346.【用】
(一)使用,应用。诗经大雅公刘:"酌之~匏。"左传宣公二年:"弃人~犬。"又用於抽象意义。孟子梁惠王上:"无如寡人之~心者。"引申为任用。孟子梁惠王下:"见贤焉,然后~之。"引申为施行,实行,做。孟子告子上:"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也?"〔~事〕掌权,当权。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事。"
(二)名词。用处。论语学而:"礼之~,和为贵。"老子十一章:"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范缜神灭论:"神者形之~。"
(三)名词。费用,指钱财。论语颜渊:"年饥,~不足。"战国策魏策四:"吾~多。"〔器~〕器具(包括兵器农具等)荀子王霸:"百工忠信而不楛,则器~巧便而财不匮矣。"(楛hù:粗糙。)〔财~〕费用,指钱财。孟子尽心下:"无政事,则财~不足。"
(四)以。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夏变夷者,未闻变於夷者也。"〔是~〕是以,等於现代汉语的"因此"。论语公冶长:"不念旧恶,怨是~希。"
347.【制】
(一)裁制〔衣裳〕。诗经豳风东山:"~彼裳衣。"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制"。
(二)写作,作品。萧统文选序:"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又:"答客指事之~。"又:"众~锋起。"这个意义多写作"制"。
(三)禁止,遏抑。淮南子修务训:"人不能~。"引申为控制,管制,掌握。贾谊过秦论上:"履至尊而~六合。"又:"秦有馀力而~其敝。"
(四)规定。孟子梁惠王上:"今也~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引申为法定的规章。左传隐公元年:"今京不度,非~也。"礼记礼运:"以设~度,以立田里。"又引申为规模。范仲淹岳阳楼记:"增其旧~。"
348.【贻】(诒)
赠给,送给。庄子逍遥游:"魏王~我大瓠之种。"诗经邶风静女:"~我彤管。"引申为遗留,留给。左传宣公二年:"我之怀矣,自~伊感。"
349.【怀】
(一)想念。诗经周南卷耳:"嗟我~人。"又郑风将仲子:"仲可~也。"引申为留恋。左传宣公二年:"我之~矣,自诒伊感。"贾谊吊屈原赋:"何必~此都也?"
(二)归向,归附。尚书臯陶谟:"安民则惠,黎民~之。"又为使来归附。贾谊论积贮疏:"~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柔〕表示招之来而让他安居。诗经周颂时迈:"~柔百神。"后世有所谓"~柔政策"。
(三)胸前。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又动词,表示在胸前抱着,或搋(chuāi)着。论语阳货:"~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楚辞怀沙:"~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引申为心里存有某种心情。战国策魏策四:"~怒未发,休祲降於天。"(休:吉兆。祲jīn:不祥之气。)又引申为心意,心情,情绪(后起义)。陶渊明饮酒:"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
350.【慕】
爱恋,思念。孟子万章上:"人少,则~父母。"楚辞山鬼:"子~予兮善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三)读cài。古代卿大夫所受封的土地叫"采",也叫"采邑",或称"食邑"。礼记礼运:"大夫有~。"后汉书冯鲂传:"〔其先〕食~冯城,因以氏焉。"这个意义又写作"寀"。
[辨]采,采,彩,綵。最初只有一个"采"字,后来因意义不同而分化为"采","彩","綵"。采摘的"采"写成"採",彩色的"采"写成"彩",彩绸的"采"写成"綵"。但是在古籍中,采摘的"采"仍常常沿用"采"字。杜甫佳人诗:"摘花不chā发,~柏动盈掬。"
328.【叔】
(一)用手拾取。诗经豳风七月:"九月~苴。"
(二)排行在末的,年少的。"叔父"原意是比父亲年少的父辈。古人的表字常用"叔"字(如"~齐"),那是表示他是幼子。按,伯、仲、叔、季是古人的排行,"叔"可以是最末的,但对"季"来说却又不是最末的。
329.【振】
(一)摇动,抖动。诗经豳风七月:"六月莎鸡~羽。"楚辞渔父:"新浴者必~衣。"(振衣:抖动衣服去掉尘土。)引申为举起来。贾谊过秦论上:"~长策而御宇内。"(长策:长的鞭子。宇内:四海之内,天下。指当时的全中国。)又为振奋,奋发。今成语有"~奋人心","委靡不~"。引申为发生,发出。文心雕龙情采:"木质实而花萼~。"
(二)救济。战国策齐策四:"~困穷,补不足。"孟子滕文公上:"又从而~德之。"这个意义后代多写作"赈"。
[辨]振,震。"振"与"震"同音,本可通用。但从字形上说,"振"是振动,"震"是雷震,一般还是有区别的。"震动"不同於"振动"。"震动"是受外力影响所引起的颤动,义近"震惊";"振动"只是摇动。至於"雷震"的"震"不写作"振","振救"的"振"不写作"震",区别更大了。
330.【援】
拉,拽(zhuài)。孟子离娄上:"嫂溺~之以手。"又"嫂溺不~,是豺狼也。"引申为拿,拿过来。楚辞国殇:"~玉桴兮击鸣鼓。"又为打救,帮助。后汉书耿弇传:"乃招迎匈奴乌桓以为~助。"
331.【cāo】
(一)拿住,握在手里。楚辞国殇:"~吴戈兮被犀甲。"韩非子五蠹:"~官兵,推公法,而求索jiān人。"
(二)cāo守,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行为。孟子滕文公下:"充仲子之~,则蚓而后可者也。"引申为品行,品德。汉书张汤传:"虽贾人,有贤~。"现代有双音词"~行"。按:"节~""德~"的"cāo"读cào。
332.【秉】
(一)禾把。诗经小雅大田:"彼有遗~,此有滞穗。"(遗秉,滞穗,都是指收获后掉在田里的庄稼。)范缜神灭论:"岂不以僧有多稌之期,友无遗~之报?"(稌tú:稻子。)
(二)手拿着。诗经郑风溱洧:"士与女,方~蕳兮。"(蕳jiān:兰花。)用於抽象意义时,表示主持,掌握。诗经小雅节南山:"~国之均。"又:"谁~国成?"
[辨]援,持,cāo,把,秉。这五个词都是关於手的动作的。其中以"援"字为最容易区别,它是用手拉,其他四个都没有这种意义。"持""cāo""把"是同义词,所以在用法上有jiāo错现象。"持"字用於一般的意义,用途最广。"秉"字用途最狭,后代一般只用於抽象意义了。
333.【举】
(一)举起来,抬起来。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百钧,而不足以~一羽。"又用於抽象意义,表示使自己超出一般人。楚辞渔父:"何故深思高~,自令放为?"又引申为举荐,提拔。左传襄公三年:"~其偏,不为党。"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人,不以人废言。"孟子告子下:"传说~於版筑之间。"又引申为发动,特指起兵。左传僖公五年:"晋不更~矣。"成语有"大~进攻"。
(二)攻下。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之。"谷梁传僖公二年:"献公亡虢五年而后~虞。"
(二)全,形容词。楚辞渔父:"~世皆浊我独清。"今成语有"~国欢腾"。又副词,全都。孟子梁惠王下:"~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334.【斯】
(一)砍。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之。"
(二)代词。这,这个,这样。论语颜渊:"於~三者何先?"楚辞渔父:"何故至於~?"
(三)连词。那么,这样......就。孟子梁惠王上:"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焉。"
335.【伐】
(一)砍,砍伐。诗经周南汝坟:"~其条枚。"又魏风伐檀:"坎坎~檀兮。"
(二)进攻,征伐。左传隐公元年:"公~诸鄢。"又僖公四年:"蔡溃,遂~楚。"
(三)夸耀。论语公冶长:"愿无~善,无施劳。"又雍也:"孟之反不~。"
[辨]征,伐。最初"征"是褒义词,"伐"是中xìng词。"征"只用於上(天子)进攻下(诸侯),有道的进攻无道的。"伐"用於诸侯国之间,不是上对下,也不一定限於有道对无道;不过起兵的一方总得有个理由,而且进军的时候还必须有钟鼓,以表示自己的行动是公开的(否则叫"袭")。后来因为经常是"征伐"连用,"讨伐"连用,所以也逐渐用於褒义。
336.【稼】
(一)禾的穗和果实。诗经豳风七月:"十月纳禾~。"
(二)种田。诗经魏风伐檀:"不~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穑。"
337.【穑】
收割[禾麦]。例见〔稼〕字条。注意:"稼穑"是经常连用的,在这种情况下都是泛指农事。
338.【获】
收割庄稼。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其~。"又:"十月~稻。"
[辨]获,获。"获"专用於农事收成;"获"既用於猎狩方面"取得"的意义,也用於战争方面"取得"的意义,还用於一般"取得"的意义。"获""获"的意义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古书分用甚严。
339.【纳】
(一)收,收进。跟"出"相对。尚书舜典:"夙夜出~朕命。"又为送进。诗经豳风七月:"十月~禾稼。"又为让他进来或进去。礼记中庸:"驱而~诸罟擭陷阱之中。"(罟gǔ:捕禽兽的纲。擭huò:捕兽的笼子。)成语有"闭门不~"。又为收容。左传文公十六年:"诸侯谁~我?"
(二)献纳,上缴。左传僖公三十年:"~玉於王与晋侯。"又襄公十七年:"~此以请死也。"
注意:在古代(尤其是上古)汉语中,"纳"多写作"内"(本应作"内"),后来才写作"纳"。
340.【jiāo】
(一)纵横jiāo错,jiāo叉。孟子滕文公上:"兽蹄鸟迹之道,~於中国。"引申为jiāo接,jiāo融。白居易与元九书:"未有声入而不应,情~而不感者。"用如名词,表示jiāo界,接壤之处。王勃滕王阁序:"台隍枕夷夏之~。"又用作状语,表示jiāo叉着,jiāo互,jiāo相。楚辞九歌国殇:"矢~坠兮士争先。"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使辙~驰。"〔~口〕异口同声地。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口荐誉之。"
(二)jiāo往,jiāo际,jiāo游。论语学而:"与朋友~,而不信乎?"孟子梁惠王下:"~邻国有道乎?"引申为结识朋友。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问~於子张。"用作名词,表示友谊。如说"~情","知~","深~"。
341.【错】
(一)镶嵌。在金属器物上雕镂,然后将另一种熔金倾入,待冷却后,磨错使平。汉书食货志有"~刀",是一种钱币。〔金~刀〕嵌金的佩刀。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刀。"
(二)错杂,jiāo叉(由第一义引申出)。诗经小雅楚茨:"为宾为客,献酬jiāo~。"楚辞国殇:"车~毂兮短兵接。"又用作副词。礼记中庸:"譬如四时之~行。"注意:上古"错"字不当"错误"讲,后代一般文言文,也很少当"错误"讲的。
(三)磨石。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
(四)通"措",安放,放置,舍。论语为政:"举直~诸枉,则民服。"战国策魏策四:"故不~意也。"这个意义后来多写作"措"。今有双音词"~施"。
按:旧时於(一)(二)(三)读入声,(四)读去声(音同"醋")。今普通话无别。
342.【被】
(一)被子。楚辞招魂:"翡翠珠~。"
(二)蒙受,遭受,受到。孟子离娄上:"而民不~其泽。"战国策齐策四:"寡人不祥,~於宗庙之祟。"引申为使蒙受。楚辞哀郢:"又~以不慈之伪名。"注意:上古"被"字一般不表示被动。
(三)通"披"。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发左衽矣!"楚辞国殇:"cāo吴戈兮~犀甲。"又山鬼:"~薜荔兮带女萝。"
343.【任】
(一)旧读rén,平声。负担。诗经大雅生民:"是~是负。"又表示使负担。礼记檀弓下:"使之虽病也,~之虽重也。"引申为担当。左传成公三年:"臣不~受怨,君亦不~受德。"
(二)读rèn,去声,名词,负担。论语泰伯:"~重而道远。"又:"仁以为己~。"引申为责任,职务。左传成公三年:"臣不才,不胜其~。"又动词,任用,使用。伪古文尚书大禹谟:"~贤勿贰,去邪勿疑。"今成语有"~人唯贤"。
344.【负】
(一)揹,载。庄子逍遥游:"水之积也不厚,则其~大舟也无力。"又:"绝云气,~青天。"孟子梁惠王上:"颁白者不~戴於道路矣。"又用於抽象意义。如说:"~责","~债"。引申为靠着。孟子尽心下:"虎~嵎。"今成语有"~隅顽抗"。又为仗恃,依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又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贵而好权。"
(二)对不起人。战国策齐策:"客果有能也!吾~之,未尝见也。"今成语有"忘恩~义"。双音词有"辜~"(孤~)。
(三)败,跟"胜"相对。史记陈丞相世家:"无益於胜~之数。"
345.【施】
(一)施行,实行。论语为政:"~於有政。"孟子梁惠王上:"王如~仁政於民。"
(二)加(加於人或物)。论语卫灵公:"己所不yù,勿~於人。"庄子大宗师:"利泽~於万世。"
(三)读yì,去声。移,延及。诗经周南葛覃:"葛之覃兮,~于中谷。"(覃:延。)又用於抽象意义。左传隐公元年:"爱其母,~及庄公。"在这个意义上又读shì。
(四)读shì,去声。给与恩惠。论语雍也:"博~於民,而能济众。"又引申为施舍。范缜神灭论:"务~不关周急。"
346.【用】
(一)使用,应用。诗经大雅公刘:"酌之~匏。"左传宣公二年:"弃人~犬。"又用於抽象意义。孟子梁惠王上:"无如寡人之~心者。"引申为任用。孟子梁惠王下:"见贤焉,然后~之。"引申为施行,实行,做。孟子告子上:"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也?"〔~事〕掌权,当权。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事。"
(二)名词。用处。论语学而:"礼之~,和为贵。"老子十一章:"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范缜神灭论:"神者形之~。"
(三)名词。费用,指钱财。论语颜渊:"年饥,~不足。"战国策魏策四:"吾~多。"〔器~〕器具(包括兵器农具等)荀子王霸:"百工忠信而不楛,则器~巧便而财不匮矣。"(楛hù:粗糙。)〔财~〕费用,指钱财。孟子尽心下:"无政事,则财~不足。"
(四)以。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夏变夷者,未闻变於夷者也。"〔是~〕是以,等於现代汉语的"因此"。论语公冶长:"不念旧恶,怨是~希。"
347.【制】
(一)裁制〔衣裳〕。诗经豳风东山:"~彼裳衣。"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制"。
(二)写作,作品。萧统文选序:"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又:"答客指事之~。"又:"众~锋起。"这个意义多写作"制"。
(三)禁止,遏抑。淮南子修务训:"人不能~。"引申为控制,管制,掌握。贾谊过秦论上:"履至尊而~六合。"又:"秦有馀力而~其敝。"
(四)规定。孟子梁惠王上:"今也~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引申为法定的规章。左传隐公元年:"今京不度,非~也。"礼记礼运:"以设~度,以立田里。"又引申为规模。范仲淹岳阳楼记:"增其旧~。"
348.【贻】(诒)
赠给,送给。庄子逍遥游:"魏王~我大瓠之种。"诗经邶风静女:"~我彤管。"引申为遗留,留给。左传宣公二年:"我之怀矣,自~伊感。"
349.【怀】
(一)想念。诗经周南卷耳:"嗟我~人。"又郑风将仲子:"仲可~也。"引申为留恋。左传宣公二年:"我之~矣,自诒伊感。"贾谊吊屈原赋:"何必~此都也?"
(二)归向,归附。尚书臯陶谟:"安民则惠,黎民~之。"又为使来归附。贾谊论积贮疏:"~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柔〕表示招之来而让他安居。诗经周颂时迈:"~柔百神。"后世有所谓"~柔政策"。
(三)胸前。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又动词,表示在胸前抱着,或搋(chuāi)着。论语阳货:"~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楚辞怀沙:"~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引申为心里存有某种心情。战国策魏策四:"~怒未发,休祲降於天。"(休:吉兆。祲jīn:不祥之气。)又引申为心意,心情,情绪(后起义)。陶渊明饮酒:"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
350.【慕】
爱恋,思念。孟子万章上:"人少,则~父母。"楚辞山鬼:"子~予兮善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