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0 章
窈窕。"引申为羡慕,仰慕,倾慕,向往。史记游侠列传:"而少年~其行,亦辄为报仇。"
351.【惩】
(一)自己受创(失败教训)而知戒。诗经周颂小毖:"予其~而毖后患。"(毖bì:谨慎。我可要接受过去的教训而警戒自己,以提防将来的祸患。)楚辞离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又国殇:"首身离兮心不~。"又表示使人受创而警惧。孟子滕文公上:"荆舒是~。"今有双音词"~戒","~罚"。
(二)苦於。列子汤问:"~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52.【悼】
伤感。诗经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矣!"引申为追念死去的人(后起义)。元积遣悲怀:"潘岳~亡又费辞。"现代双音词有"追~","~念"。
353.【淑】
好,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女,君子好逑。"诸葛亮前出师表:"xìng行~均。"
354.【幸】
(一)逢凶化吉,免於灾祸,形容词。论语雍也:"不~短命死矣。"又名词。礼记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徼:求。)引申为非分地取得某种东西或实现某种愿望,如懒惰而能过好日子,做坏事而能免於刑罚。左传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则国无~民。"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位,民无~生。"又为运气好,境遇好。左传成公二年:"下臣不~,属当戎行。"论语述而:"丘也~,苟有过,人必知之。"又为希望。司马迁报任安书:"阙然久不报,~勿为过。"
(二)天子有所至叫"幸"。汉书酷吏传:"上~鼎湖,病久。"杜甫咏怀古迹五首:"蜀主窥吴~三峡。"又天子所爱或得到天子的宠爱也叫"幸"。史记项羽本纪:"有美人名虞,常~从。"又:"财物无所取,fù女无所~。"又为上爱下之称。汉书霍光传:"公主内行不修,近~河间丁外人。"
355.【偷】
(一)苟且,不严肃。楚辞离骚:"惟夫党人之~乐兮。"又卜居:"与波上下,~以全吾躯乎?"注意:在古代汉语里,"偷"一般不作"偷窃""偷盗"讲;特别是先秦,更没有这种意思。成语"苟且~生"也不是"偷偷地活着",而是"应该死而没有死"的意思。
(二)薄,不厚道。论语泰伯:"故旧不遗,则民不~。"
(三)懒惰。国语晋语:"其下~以幸。"荀子王制:"使百吏免尽而众庶不~。"(免:通"勉"。尽:尽力。)
(四)偷盗,偷窃(后起义)。淮南子道应:"楚有善为~者。"汉书张敞传:"求问长安父老~盗酋长数人。"论衡逢迂:"窃簪之臣,亲於子反;鸡鸣之客,幸於孟尝。子反好~臣,孟尝爱伪客也。"
按(一)(二)(三)又可写作"媮",但(四)习惯上不这样写。
356.【薄】
(一)薄,跟"厚"相对。诗经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冰。"用於抽象的意义时,仍跟"厚"相对。左传僖公三十年:"邻之厚,君之~也。"引申为少,小。孟子离娄下:"~乎云尔,恶得无罪?"又为酒味不浓。庄子胠箧:"鲁酒~而邯郸围。"又为不厚道。如"~俗"。
(二)迫近。楚辞哀郢:"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天。"成语有"义~云霄。"
(三)鄙视,轻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曾子~之。"
357.【险】
地势不平坦,难以通过。左传成公二年:"苟有~,余必下推车。"楚辞离骚:"路幽昧以~隘。"又山鬼:"路~难兮独后来。"引申为险要的地方。孟子公孙丑下:"固国不以山溪之~。"贾谊过秦论下:"缮津关,据~塞,修甲兵而守之。"注意:上古汉语"险"字很少当"危险"讲。礼记中庸的"小人行险以徼幸",也还是以险阻作比喻。后代才引申为危险。〔~阻〕崎岖的地方。左传成公十三年:"跋履山川,窬越~阻。"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阻。"又用於抽象意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阻艰难,备尝之矣。"
(二)艰难。荀子荣辱:"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
358.【阻】
路难走。诗经秦风蒹葭:"道~且长。"引申为阻碍,妨碍(后起义)。注意:在上古汉语里"阻止"的意义写作"沮",很少写作"阻"。孟子梁惠王下:"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庄子逍遥游:"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只有吕氏春秋知士,"阻止"义作"阻",如"能自知人,故非之弗为阻。"
359.【悠】
(一)思。诗经周南关雎:"~哉~哉,辗转反侧。""悠"也可以重叠起来用,表示深思的样子。诗经邶风终风:"~~我思。"
(二)辽远和深远的样子。在这个意义上都是"悠悠"叠用。诗经王风黍离:"~~苍天!此何人哉?"又鄘风载驰:"驱马~~,言至于漕。"引申为闲静的样子。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崔灏黄鹤楼:"白云千载空~~。"又可以说成"~然"。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然见南山。"
360.【皇】
(一)大。楚辞离骚:"朕~考曰伯庸。"又哀郢:"~天之不纯命兮。"诗经大雅皇矣:"~矣上帝。"引申为美盛鲜明。诗经小雅皇皇者华:"~~者华。"成语有"富丽堂~"。
(二)君。尚书洪范:"惟~作极。"楚辞离骚:"恐~舆之败绩。"周礼春官外史:"掌三~五帝之书。"(三皇:传说中最古的三个帝王。)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天~,有地~,有泰~。"又:"朕为始~帝。"自秦始皇以后,"皇帝"成为双音词,指最高统治者。
(三)〔凤~〕传说中的神鸟。雄的叫"凤",雌的叫"皇",统称"凤~"。尚书益稷:"凤~来仪。"诗经大雅卷阿:"凤~于飞。"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凰"。
[辨]帝,王,皇。起初"帝"指天神,"王"指最高统治者,殷商后期,最高统治者也称"帝",如"帝甲""帝乙""帝辛"。在诗经中,"帝""王"区别得很清楚,"帝"是上帝,"王"是天子,"帝"和"王"基本上是神与人的分别。战国时代,诸侯也可以称"帝",如战国策赵策三:"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秦以后天子称帝,於是臣子、贵戚就可以封为"王"了,"帝"与"王"就成了君与臣的分别了。此外,先秦文献已见"皇帝",不过所指的不是天子而是天帝,秦始皇以皇帝自称。以后"皇"虽也单用来指称天子,但也仅见於"高皇""太上皇""上皇"等语词中,一般都是"皇帝"并称。
361.【永】
水流长。诗经周南汉广:"江之~矣,不可方思。"(方:乘筏渡过。思,语气词,等於"兮"。)引申为一般的长。诗经魏风硕鼠:"谁之~号?"又引申为时间久远,久长。诗经卫风木瓜:"匪报也,~以为好也。"
362.【孔】
很,甚。诗经豳风七月:"我朱~阳。"又东山:"其新~嘉,其旧如之何?"(嘉:好。)
363.【亟】
(一)读qì,去声。屡次,频频。左传隐公元年:"~请於武公。"论语阳货:"好从事而~失时。"
(二)读jí,旧读入声。赶快。诗经豳风七月:"~其乘屋。"
364.【庶】
(一)多,繁多,众多。论语子路:"~矣哉!"现代有双音词"富~"。〔~人〕百姓,平民。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人不议。"〔庶子〕又称"众子","庶"就是"众"的意思。嫡子与庶子,简称"嫡庶"。先秦礼制,嫡子只有一人,往往就是正妻所生的长子。嫡子有继位之权。凡非嫡子都是"庶子"。后代以正妻所生为嫡子,妾所生为庶子。
(二)差不多(一般用於褒义)。论语先进:"回也其~乎!"(颜回差不多达到了道德标准了!)〔~几〕同"庶",差不多,大约。孟子梁惠王下:"吾王~几无疾病与?"
[辨]众,庶。"众"可以用作名词,"庶"一般不作名词用,如"吾从众"这句话,"众"不能换成"庶"。此外,"众人""庶人"也有区别:"众人"指一般的人,对所谓圣贤或杰出的人物而言;"庶人"指百姓,对统治者而言。
365.【裘】
皮衣,皮袄。诗经豳风七月:"取彼狐狸,为公子~。"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与朋友共。"
366.【褐】
粗毛编织的衣服,这是古代劳动者所穿的。诗经豳风七月:"无衣无~,何以卒岁?"孟子滕文公上:"许子衣~。"后来就成为一般下层人或贫贱者的服饰的通称。左思咏史诗:"披~出阊阖,高步追许由。"在封建社会中做了官叫"释~",意思是说,脱掉了贫贱者的衣裳换上了官服。扬雄解嘲:"或释~而傅。"后代新进士及第授官,也叫"释~"。
367.【裳】
下衣,裙子,跟"衣"相对。诗经豳风七月:"为公子~。"又邶风绿衣:"绿衣黄~。"注意:古代男子穿的裙名叫"裳"。"裳"不同於今天所说的"衣裳",也不是裤子。
368.【庭】
(一)堂前叫庭。诗经魏风伐檀:"胡瞻尔~有县貆兮?"在这个意义上往往"庭内"连言,"庭户"连言。诗经大雅抑:"夙兴夜寐,洒埽~内。"(内:内室。)周易节卦:"不出户~。"
(二)堂阶下平地无屋之处叫庭(较后的意义)。古诗:"~中有奇树。"在这个意义上往往"门庭"连言。周礼阍人:"掌埽门~。"
369.【宇】
(一)屋檐。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在~。""在宇"指在宇下。引申为房屋。苏轼水调歌头:"唯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
(二)上下四方(天下)。贾谊过秦论上:"有席卷天下,包举~内,囊括四海之意。"又:"振长策而御~内。"〔~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后代专指空间,等於说"天地间"。
(三)风度,仪表。世说新语雅量:"世以此定二王(子猷,子敬)神~。"成语有"器~轩昂。"
370.【亩】(畮)
(一)土地单位量词。上古时代,宽一步,长百步为一亩。孟子梁惠王上:"五~之宅,树之以桑。"
(二)田,垄,经常用来泛指农田。诗经豳风七月:"留饁彼南~。""畎亩"二字常常连用,也往往泛指农田。孟子告子下:"舜发於畎~之中。"(畎:田中沟。)"垄亩"连用,也泛指农田。范缜神灭论:"小人甘其垄~。"
371.【所】
(一)处所。诗经卫风硕鼠:"爰得我~。"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又用於抽象意义,表示恰当的位置。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也。"
(二)代词。左传僖公三十年:"君之~知也。"又:"失其~与,不知。"
(三)不定数词,表示估计数字。尚书君奭:"多历年~。"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复还。"又李将军列传:"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止。"(陈:通"阵"。)
372.【骖】
三匹马驾一辆车。诗经小雅采菽:"载~载驷。"又特指两旁的马。楚辞国殇:"左~殪兮右刃伤。"
373.【驷】
四匹马驾一辆车。论语颜渊:"~不及舌。"战国策齐策四:"世无骐骥騄耳,王~已备矣。"又量词。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战国策齐策四:"文车二~。"
374.【策】
(一)竹制的马鞭子。贾谊过秦论上:"振长~而御宇内。"用作动词,表示打马使前进。论语雍也:"~其马曰。"今有双音词"鞭~"。
(二)写字的竹简(或木简),简策。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方:木版。)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於武成,取二三~而已矣。"(武成:尚书中的篇名。)汉代臣子奉旨议论政事,或回答天子的问话,都写在竹简上,叫"对~"。扬雄解嘲:"~非甲科。"又贾谊著有"治安~",后来发展成为文体的一种,又引申为筹画,计画。
(三)计策,计谋。扬雄解嘲:"曾不能画一奇,出一~。"今成语有"出谋献~","束手无~"。
(四)蓍草作的筹码,用来占卜的。楚辞卜居:"乃端~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又:"龟~诚不能知此事!"
(五)拐杖。淮南子墬形:"夸父弃其~,是为邓林。"又动词,拄〔杖〕,扶〔杖〕。曹植苦思行:"~杖从我游。"陶渊明归去来辞:"~扶老以流憩。"(扶老:拐杖。憩qì:休息。)注意:"策"又可写作"策"。但在不同的意义上,常有不同的习惯写法。"鞭策"的"策"作"策"作"策"都常见。"简策""计策""策杖"的"策"多作"策"。"龟策"的"策"多作"策"。
375.【矢】
(一)箭。左传成公二年:"自始合,而~贯余手及肘。"楚辞国殇:"~jiāo坠兮士争先。"成语有"无的放~"。
(二)誓。诗经鄘风柏舟:"之死~靡它。"又卫风考槃:"永~弗去!"
376.【躬】
身体。论语尧曰:"万方有罪,罪在朕~。"引申为自身,自己。诗经邶风谷风:"我~不阅,遑恤我后?"(阅:容。我自身尚且不能见容,又哪有工夫忧虑我走后的事?)诗经卫风氓:"静言思之,~自悼矣!"论语卫灵公:"~自厚而薄责於人。"又引申为亲自。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耕於南阳。"
377.【身】
(一)躯干。论语乡党:"长一~有半。"楚辞国殇:"首~离兮心不惩。"战国策秦策二:"首~分离,骨暴草泽。"又指身躯的全体。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又引申为生命。楚辞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乎?"〔终~〕终生,一辈子。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饱,凶年不免於死亡。"战国策赵策三:"遂辞平原君而去,终~不复见。""身"又表示自身。韩非子五蠹:"而~为天下笑。"又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本人的德行。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351.【惩】
(一)自己受创(失败教训)而知戒。诗经周颂小毖:"予其~而毖后患。"(毖bì:谨慎。我可要接受过去的教训而警戒自己,以提防将来的祸患。)楚辞离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又国殇:"首身离兮心不~。"又表示使人受创而警惧。孟子滕文公上:"荆舒是~。"今有双音词"~戒","~罚"。
(二)苦於。列子汤问:"~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52.【悼】
伤感。诗经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矣!"引申为追念死去的人(后起义)。元积遣悲怀:"潘岳~亡又费辞。"现代双音词有"追~","~念"。
353.【淑】
好,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女,君子好逑。"诸葛亮前出师表:"xìng行~均。"
354.【幸】
(一)逢凶化吉,免於灾祸,形容词。论语雍也:"不~短命死矣。"又名词。礼记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徼:求。)引申为非分地取得某种东西或实现某种愿望,如懒惰而能过好日子,做坏事而能免於刑罚。左传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则国无~民。"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位,民无~生。"又为运气好,境遇好。左传成公二年:"下臣不~,属当戎行。"论语述而:"丘也~,苟有过,人必知之。"又为希望。司马迁报任安书:"阙然久不报,~勿为过。"
(二)天子有所至叫"幸"。汉书酷吏传:"上~鼎湖,病久。"杜甫咏怀古迹五首:"蜀主窥吴~三峡。"又天子所爱或得到天子的宠爱也叫"幸"。史记项羽本纪:"有美人名虞,常~从。"又:"财物无所取,fù女无所~。"又为上爱下之称。汉书霍光传:"公主内行不修,近~河间丁外人。"
355.【偷】
(一)苟且,不严肃。楚辞离骚:"惟夫党人之~乐兮。"又卜居:"与波上下,~以全吾躯乎?"注意:在古代汉语里,"偷"一般不作"偷窃""偷盗"讲;特别是先秦,更没有这种意思。成语"苟且~生"也不是"偷偷地活着",而是"应该死而没有死"的意思。
(二)薄,不厚道。论语泰伯:"故旧不遗,则民不~。"
(三)懒惰。国语晋语:"其下~以幸。"荀子王制:"使百吏免尽而众庶不~。"(免:通"勉"。尽:尽力。)
(四)偷盗,偷窃(后起义)。淮南子道应:"楚有善为~者。"汉书张敞传:"求问长安父老~盗酋长数人。"论衡逢迂:"窃簪之臣,亲於子反;鸡鸣之客,幸於孟尝。子反好~臣,孟尝爱伪客也。"
按(一)(二)(三)又可写作"媮",但(四)习惯上不这样写。
356.【薄】
(一)薄,跟"厚"相对。诗经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冰。"用於抽象的意义时,仍跟"厚"相对。左传僖公三十年:"邻之厚,君之~也。"引申为少,小。孟子离娄下:"~乎云尔,恶得无罪?"又为酒味不浓。庄子胠箧:"鲁酒~而邯郸围。"又为不厚道。如"~俗"。
(二)迫近。楚辞哀郢:"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天。"成语有"义~云霄。"
(三)鄙视,轻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曾子~之。"
357.【险】
地势不平坦,难以通过。左传成公二年:"苟有~,余必下推车。"楚辞离骚:"路幽昧以~隘。"又山鬼:"路~难兮独后来。"引申为险要的地方。孟子公孙丑下:"固国不以山溪之~。"贾谊过秦论下:"缮津关,据~塞,修甲兵而守之。"注意:上古汉语"险"字很少当"危险"讲。礼记中庸的"小人行险以徼幸",也还是以险阻作比喻。后代才引申为危险。〔~阻〕崎岖的地方。左传成公十三年:"跋履山川,窬越~阻。"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阻。"又用於抽象意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阻艰难,备尝之矣。"
(二)艰难。荀子荣辱:"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
358.【阻】
路难走。诗经秦风蒹葭:"道~且长。"引申为阻碍,妨碍(后起义)。注意:在上古汉语里"阻止"的意义写作"沮",很少写作"阻"。孟子梁惠王下:"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庄子逍遥游:"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只有吕氏春秋知士,"阻止"义作"阻",如"能自知人,故非之弗为阻。"
359.【悠】
(一)思。诗经周南关雎:"~哉~哉,辗转反侧。""悠"也可以重叠起来用,表示深思的样子。诗经邶风终风:"~~我思。"
(二)辽远和深远的样子。在这个意义上都是"悠悠"叠用。诗经王风黍离:"~~苍天!此何人哉?"又鄘风载驰:"驱马~~,言至于漕。"引申为闲静的样子。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崔灏黄鹤楼:"白云千载空~~。"又可以说成"~然"。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然见南山。"
360.【皇】
(一)大。楚辞离骚:"朕~考曰伯庸。"又哀郢:"~天之不纯命兮。"诗经大雅皇矣:"~矣上帝。"引申为美盛鲜明。诗经小雅皇皇者华:"~~者华。"成语有"富丽堂~"。
(二)君。尚书洪范:"惟~作极。"楚辞离骚:"恐~舆之败绩。"周礼春官外史:"掌三~五帝之书。"(三皇:传说中最古的三个帝王。)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天~,有地~,有泰~。"又:"朕为始~帝。"自秦始皇以后,"皇帝"成为双音词,指最高统治者。
(三)〔凤~〕传说中的神鸟。雄的叫"凤",雌的叫"皇",统称"凤~"。尚书益稷:"凤~来仪。"诗经大雅卷阿:"凤~于飞。"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凰"。
[辨]帝,王,皇。起初"帝"指天神,"王"指最高统治者,殷商后期,最高统治者也称"帝",如"帝甲""帝乙""帝辛"。在诗经中,"帝""王"区别得很清楚,"帝"是上帝,"王"是天子,"帝"和"王"基本上是神与人的分别。战国时代,诸侯也可以称"帝",如战国策赵策三:"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秦以后天子称帝,於是臣子、贵戚就可以封为"王"了,"帝"与"王"就成了君与臣的分别了。此外,先秦文献已见"皇帝",不过所指的不是天子而是天帝,秦始皇以皇帝自称。以后"皇"虽也单用来指称天子,但也仅见於"高皇""太上皇""上皇"等语词中,一般都是"皇帝"并称。
361.【永】
水流长。诗经周南汉广:"江之~矣,不可方思。"(方:乘筏渡过。思,语气词,等於"兮"。)引申为一般的长。诗经魏风硕鼠:"谁之~号?"又引申为时间久远,久长。诗经卫风木瓜:"匪报也,~以为好也。"
362.【孔】
很,甚。诗经豳风七月:"我朱~阳。"又东山:"其新~嘉,其旧如之何?"(嘉:好。)
363.【亟】
(一)读qì,去声。屡次,频频。左传隐公元年:"~请於武公。"论语阳货:"好从事而~失时。"
(二)读jí,旧读入声。赶快。诗经豳风七月:"~其乘屋。"
364.【庶】
(一)多,繁多,众多。论语子路:"~矣哉!"现代有双音词"富~"。〔~人〕百姓,平民。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人不议。"〔庶子〕又称"众子","庶"就是"众"的意思。嫡子与庶子,简称"嫡庶"。先秦礼制,嫡子只有一人,往往就是正妻所生的长子。嫡子有继位之权。凡非嫡子都是"庶子"。后代以正妻所生为嫡子,妾所生为庶子。
(二)差不多(一般用於褒义)。论语先进:"回也其~乎!"(颜回差不多达到了道德标准了!)〔~几〕同"庶",差不多,大约。孟子梁惠王下:"吾王~几无疾病与?"
[辨]众,庶。"众"可以用作名词,"庶"一般不作名词用,如"吾从众"这句话,"众"不能换成"庶"。此外,"众人""庶人"也有区别:"众人"指一般的人,对所谓圣贤或杰出的人物而言;"庶人"指百姓,对统治者而言。
365.【裘】
皮衣,皮袄。诗经豳风七月:"取彼狐狸,为公子~。"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与朋友共。"
366.【褐】
粗毛编织的衣服,这是古代劳动者所穿的。诗经豳风七月:"无衣无~,何以卒岁?"孟子滕文公上:"许子衣~。"后来就成为一般下层人或贫贱者的服饰的通称。左思咏史诗:"披~出阊阖,高步追许由。"在封建社会中做了官叫"释~",意思是说,脱掉了贫贱者的衣裳换上了官服。扬雄解嘲:"或释~而傅。"后代新进士及第授官,也叫"释~"。
367.【裳】
下衣,裙子,跟"衣"相对。诗经豳风七月:"为公子~。"又邶风绿衣:"绿衣黄~。"注意:古代男子穿的裙名叫"裳"。"裳"不同於今天所说的"衣裳",也不是裤子。
368.【庭】
(一)堂前叫庭。诗经魏风伐檀:"胡瞻尔~有县貆兮?"在这个意义上往往"庭内"连言,"庭户"连言。诗经大雅抑:"夙兴夜寐,洒埽~内。"(内:内室。)周易节卦:"不出户~。"
(二)堂阶下平地无屋之处叫庭(较后的意义)。古诗:"~中有奇树。"在这个意义上往往"门庭"连言。周礼阍人:"掌埽门~。"
369.【宇】
(一)屋檐。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在~。""在宇"指在宇下。引申为房屋。苏轼水调歌头:"唯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
(二)上下四方(天下)。贾谊过秦论上:"有席卷天下,包举~内,囊括四海之意。"又:"振长策而御~内。"〔~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后代专指空间,等於说"天地间"。
(三)风度,仪表。世说新语雅量:"世以此定二王(子猷,子敬)神~。"成语有"器~轩昂。"
370.【亩】(畮)
(一)土地单位量词。上古时代,宽一步,长百步为一亩。孟子梁惠王上:"五~之宅,树之以桑。"
(二)田,垄,经常用来泛指农田。诗经豳风七月:"留饁彼南~。""畎亩"二字常常连用,也往往泛指农田。孟子告子下:"舜发於畎~之中。"(畎:田中沟。)"垄亩"连用,也泛指农田。范缜神灭论:"小人甘其垄~。"
371.【所】
(一)处所。诗经卫风硕鼠:"爰得我~。"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又用於抽象意义,表示恰当的位置。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也。"
(二)代词。左传僖公三十年:"君之~知也。"又:"失其~与,不知。"
(三)不定数词,表示估计数字。尚书君奭:"多历年~。"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复还。"又李将军列传:"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止。"(陈:通"阵"。)
372.【骖】
三匹马驾一辆车。诗经小雅采菽:"载~载驷。"又特指两旁的马。楚辞国殇:"左~殪兮右刃伤。"
373.【驷】
四匹马驾一辆车。论语颜渊:"~不及舌。"战国策齐策四:"世无骐骥騄耳,王~已备矣。"又量词。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战国策齐策四:"文车二~。"
374.【策】
(一)竹制的马鞭子。贾谊过秦论上:"振长~而御宇内。"用作动词,表示打马使前进。论语雍也:"~其马曰。"今有双音词"鞭~"。
(二)写字的竹简(或木简),简策。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方:木版。)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於武成,取二三~而已矣。"(武成:尚书中的篇名。)汉代臣子奉旨议论政事,或回答天子的问话,都写在竹简上,叫"对~"。扬雄解嘲:"~非甲科。"又贾谊著有"治安~",后来发展成为文体的一种,又引申为筹画,计画。
(三)计策,计谋。扬雄解嘲:"曾不能画一奇,出一~。"今成语有"出谋献~","束手无~"。
(四)蓍草作的筹码,用来占卜的。楚辞卜居:"乃端~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又:"龟~诚不能知此事!"
(五)拐杖。淮南子墬形:"夸父弃其~,是为邓林。"又动词,拄〔杖〕,扶〔杖〕。曹植苦思行:"~杖从我游。"陶渊明归去来辞:"~扶老以流憩。"(扶老:拐杖。憩qì:休息。)注意:"策"又可写作"策"。但在不同的意义上,常有不同的习惯写法。"鞭策"的"策"作"策"作"策"都常见。"简策""计策""策杖"的"策"多作"策"。"龟策"的"策"多作"策"。
375.【矢】
(一)箭。左传成公二年:"自始合,而~贯余手及肘。"楚辞国殇:"~jiāo坠兮士争先。"成语有"无的放~"。
(二)誓。诗经鄘风柏舟:"之死~靡它。"又卫风考槃:"永~弗去!"
376.【躬】
身体。论语尧曰:"万方有罪,罪在朕~。"引申为自身,自己。诗经邶风谷风:"我~不阅,遑恤我后?"(阅:容。我自身尚且不能见容,又哪有工夫忧虑我走后的事?)诗经卫风氓:"静言思之,~自悼矣!"论语卫灵公:"~自厚而薄责於人。"又引申为亲自。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耕於南阳。"
377.【身】
(一)躯干。论语乡党:"长一~有半。"楚辞国殇:"首~离兮心不惩。"战国策秦策二:"首~分离,骨暴草泽。"又指身躯的全体。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又引申为生命。楚辞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乎?"〔终~〕终生,一辈子。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饱,凶年不免於死亡。"战国策赵策三:"遂辞平原君而去,终~不复见。""身"又表示自身。韩非子五蠹:"而~为天下笑。"又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本人的德行。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