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读大学怎么读最新章节 > 读大学怎么读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3 章

  胡适文存》(四集)等。

  胡适对文学革命的倡导,对白话文的提倡与实践,对西方式民主、自由的追求,以及处世方面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风范,都在大学生中引起一定共鸣,他常常为大学生指点迷津,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尤其看重非职业兴趣的发展。

  关键词:认识、规划、优势、学会管理时间、执行

  语 录:"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时要在有疑处不疑。"

  第一节

  大学里如何重新认识自己

  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我们一生一世其实都在与自己相处。只有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我们才能有所进步,生活也才有意义。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向成年转变过渡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健康地生活。

  1.从兴趣开始认识自己

  许多大学新生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困惑:在考入某所大学之前,所考虑的只是一所大学的名字、一个专业,而这些都是自己或家人从成百上千条信息中千挑万选最终决定的,这个专业可能是自己喜欢的,也可能是父母的意愿。但是,当进入大学之后,随着所接触专业的逐渐深入,许多人就会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产生怀疑:大学怎么是这样的?与我当时想象的专业大不一样。这个时候,你就要学会对自己和所学专业做出一个全新的认识和评价。

  1910年,胡适获得了庚子赔款奖学金后,进入了康奈尔大学学习农业。当时之所以选择学农,其根本原因是美国的农学院可以免jiāo学费,对家道中落的胡适而言,这样可以节省学费以接济家庭所需。

  可是,进入大学不久,胡适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根本没有丝毫热情,虽谈不上厌倦,也说不出学农对自己有什么特别矛盾之处,但就是提不起兴趣。有时候如果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实习科目时,他还感觉有点吃力。

  一次,他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果树学,这门课程是一门主要研究培育果树的课程。按照惯例,除了课堂学习外,每个星期还有实习。胡适在这门课程上总是洋相百出,许多美国农家出身的学生二三十分钟就能将30多种苹果分门别类;而胡适花去两个半小时对苹果翻来覆去地仔细比较、观察,也只能勉强分辨出20种。如此下去,胡适丧失了学农兴趣,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第47节:大学里如何重新认识自己(2)

  确切地说,胡适绝非那种因为一次失败就改变方向的人。鉴于对农业的兴趣逐渐下降,胡适开始怀疑自己当初因为想省钱才选择学习农业是否已经铸成大错?是不是有失理智?

  经过几次实习课后,胡适觉得学习这样的课程纯粹是对自己生命的极大浪费。后来,他根据自己对哲学、史学和文学的兴趣,毅然从农科转到了文科,终至功成名就,一生获得了35个博士学位。

  胡适认为大学专业的选择是一个人关乎其一生的选择,对一个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着根本的影响。

  是的,只有对事情产生兴趣,才能在行为上产生动力,从而为这一爱好付出努力。如果对某一事情缺乏兴趣,就不可能对这种事情产生爱好,更不可能将这种事情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一般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明确的兴趣,不用老师引导,自己也能找到方向。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像胡适那样因为兴趣不一符,专业说换就换掉,因为转换专业是要付出极大的周折和极高的代价的,即便转换了专业,也无法保证几个月后不对新的专业兴趣索然。所以说,当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或感觉该专业对今后的发展毫无益处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得过且过。而是应当积极地采取行动,予以调整和弥补。

  1978年,22岁的徐小平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可是两年后,他对自己将来是否走音乐道路产生了怀疑,对以后是否依靠音乐成就一番事业也兴趣索然。

  "大学是不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什么是自我呢?就是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的结合。仅仅在音乐学院学音乐理论是不够的,我发现自己对文史哲非常感兴趣。"当徐小平对自己做了重新的认识之后,就每天到北大去听课,从更深广的人文精神中寻找对文学与艺术的理解。

  如此坚持了一年之久,徐小平受益匪浅,不仅他的人文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奠定,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徐小平的人生也因为这一年的旁听和自我调整而大大改变。

  在大学里,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自己去寻找新的东西,因为单单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完成作业,考四六级证书,拿奖学金,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大学老师不会再像高中老师那样,即是知识的化身,又是真理和道德的楷模。在大学里,一切东西都需要自己做出判断。如果你的兴趣在文史方面,而你所学专业恰恰是英语或理科,那么不妨利用闲暇时间去中文系听课,或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自习室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这些对你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那赶快发现你有什么好的习惯吧!有习惯就有爱好,关键是爱好对自身是有益的。比如喜欢吃东西,往积极的方向培养,也许会成为美食家,如果往消极的方面培养,只能养成贪吃的坏习惯;比如玩网络游戏,朝积极方向培养,也许会成为软件设计师,如果一味地沉迷下去,只能荒废学业,一事无成。

  2.发现自己的优势

  每当胡适谈起当年自己既无兴趣也无所长的农科时,都要感叹一番:"勉强去学,对我来说实在是浪费,甚至是愚蠢。"后来,他转入文理学院学哲学、文学、政治和经济,这才取得了一番成就。因为那些学科不仅是他喜爱的专业,而且是他最为擅长的发展方向。

  第48节:大学里如何重新认识自己(3)

  一项研究发现,许多人在其成长的道路上,总是希望把自己的缺点变为优点,从而取得进步;然而其结果是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进步却非常缓慢;而少数最快乐、最成功的人的秘诀是"加强自己的优点,并管理自己的缺点"。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点和长处,一个人与其一天到晚检讨自己的缺点,还不如积极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只有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才能找准努力的方向。

  人和人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而那些不同于他人的正面特点,就是我们常说的强项。做人做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的优势,强化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迷恋上了历史,5岁开始读《上下五千年》,中学时陆续看《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上大学时,他就开始有意识地阅读原始的历史资料,慢慢地对历史萌发了很大的兴趣。当他在网上连载这部小说的时候,他已经看了足足15年的古书,在文言文方面的造诣已经令同龄人刮目相看了。因为迷恋历史,他一直没多少朋友,可是他觉得自己很强大,这种自身的强大就是他有别人不曾有的强项--"我懂的东西,超越了很多同龄人"。

  2006年3月10日,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手里正翻着一本《明实录》,看着看着,他突然心里异常烦躁起来,看了十几年的历史,怎么还是如此枯燥乏味?!他脑袋里立刻闪现出一个念头:重写明史!于是,当年明月把自己强有力的"历史优势"和"写作特长"转化在了《明朝那些事儿》的创作上。

  当晚,他在天涯社区注册了"当年明月"的ID,并在自己常逛的"煮酒论史"版块开始写下生平第一个长篇故事的开头:"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此后,他每天晚上都要坚持4到6个小时的写作时间,有时候困乏了,就用洗澡来缓解压力。成功贵在坚持,当年明月每日雷打不动地更新帖子,按时间顺序讲述历史,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路说下去,王朝的更替,后宫的乱臣贼子,宦官的争权夺利,一切的一切,都逃不过他那双凌厉的眼睛。他细细讲来,思路清晰,语言干净,故事无比精彩!

  几个月过去,他的帖子点击率竟然高达300万次,一大批网民甚至还聚集到他的周围,成为他的铁杆"粉丝"。其中包括大学教授、懵懂小孩和耄耋之年的老太太。

  随着读者群的不断扩大,当年明月也引起了出版商的注意。《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首次出版,马上销售一空,加印20万册后,又被读者一抢而光。此后其发行量一直不断上涨,几乎每星期都要加印一次。接着,从《明朝那些事儿--二》一直到《明朝那些事儿--七》,销量依然空前高涨,一经面世,就被抢购一空。当年明月名声大振,很快从一名草根写手跻身到中国作家富豪榜。

  无论是从前人还是当代人的经历中,我们都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成功常常光顾那些能够找到自己优势的人。因为自身的优势,就是成功的支点。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善于领导的人,总是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善于干事的人,雷厉风行,做事干练;善于合作的人,团结互助,协调联动;善于应变的人,沉着冷静,条理清晰。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杠杆,能否走上成功之道,关键在于能否找到那个最合适的支点。一旦找到支点,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而这个杠杆,就是他们的优势。

  第49节:大学里如何重新认识自己(4)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优势,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没有发现罢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参考使用。

  (1)挑选出自己最喜欢做的10件事。

  (2)挑选出自己喜欢做这些事的原因。

  (3)找出你做这些事情比别人做得好的"优势"。

  (4)你的优势能否最大化?也就是说,你自己的优势别人做不到或者别人没有你做得好。

  (5)想象如果你做了这件事会出现的一些阻力?这些阻力靠你的优势能否克服掉?

  (6)这件事的前途是否是你想要的?如果做得好,能否实现你的价值最大化?

  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之后,还要把自己优势与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职业方向联系起来,让其发挥作用,否则你的优势就是白白浪费,毫无价值,就像一颗钻石,如果沉在海底,就无异于破铜烂铁,只要把它捞出来,真正使用,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并在匹配的环境里得到了发挥;而平庸的人之所以平庸,则是因为他一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或没有在适宜的环境让他发挥优势。

  当我们对自身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思考,对自己的兴趣以及思维、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长短处有所认识后,就不妨扬长避短,根据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奋斗的方向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定位。我想这个时候,我们的目标就会越来越清晰,我们的人生方向也会越来越明朗。

  第50节:三岔路口的选择(1)

  第二节

  三岔路口的选择

  在人生的竞赛场上,许多人并不缺乏信心、恒心、智力和能力。但是,就是没有确立目标或选准目标,所以,忙忙碌碌了一辈子也没有取得成功,临终的时候还要留下遗憾。可见,人生的规划之重要。你将来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首先在于你选择一个怎样的人生,正确的选择不仅能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而且还能取得人生的成功。从中国大学生的基本就业形势来看,许多大学毕业生从事的行业主要有如下几种:国家公务员、职场、自主创业。

  1.报考公务员,走仕途之路

  近年来,许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削尖了脑袋往国家公务员队伍里边钻。能进去的就像"中了举人"一般,满脸喜悦;没挤进去的,则一幅灰心丧气状。所以,现在有人戏称公务员考试为"现代科举"。下面是一则来自北京电视台的消息,我们从中可见一斑:

  2009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无论是报考人数还是招考比例均创历史新高,报名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平均一个职位的竞争人数是78人。其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组联部基层组织建设岗一职以4723:1的供需比成为今天竞争最惨烈的职位,这其中大学生成为应考的主力人群。职业稳定、福利好、工作环境不错,这样优厚的条件自然吸引大量考生趋之若鹜。而随着《公务员法》的实施,公务员的待遇也不断提高,社会地位和荣誉感都随之而来,种种原因促成如今公务员考试高烧不退的现象。相比70%的高考录取率和30%的考研录取率,公务员考试的难度无疑最大。

  大学生们为什么都热衷考公务员?为什么都改革开放30余年了,大学生们还热衷着"铁饭碗"呢?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给国家"打工"许多权益都能得到保证,比如说可以享受住房补贴,公费医疗,带薪休假,这些在其他私营企业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尤其是女xìng同胞们,一旦怀孕生子,就意味着可能要失去一份工作。虽然国家现在也出台一些强制措施要求企业保护员工的利益,但是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常使得国家的种种政策都落了空,企业是讲究效益的,没有一个老板愿意让职工坐着拿工资。所以,一些看似美好的政策执行起来就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只有公务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