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孩子们也就很容易和大人jiāo心,把他们在学校里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学习上、思想上的一些问题,如实告诉父母,与父母沟通,使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朋友关系,沟通起来一点也不困难。
三是沟通要有技巧。库金会虽然与孩子是朋友关系,沟通并不困难,但小秘密人人都会有,有时在有的问题上是并不好沟通的,比如早恋问题,xìng教育问题等。还有一些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好启齿的问题,都需要有沟通的技巧。
大家知道,谈判需要艺术,谈判高手胜过百万雄兵。有时通过谈判能赢得百万千万的财富。同理,在与孩子沟通时,技巧非常重要。
比如,读书能升官、能发财,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即使一个智商不高的人,也懂得这个道理,孩子们也知道这个道理。明白了上述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们都知道读书重要,一些孩子又为什么不愿用心去读书的原因。而我们做家长的,就是要“厚着脸皮”使孩子把心思都用在读书上,这就要有说服教育沟通的技巧。
第五章
因为孩子们明白的道理,你再去原话照说,苦口婆心地告诫孩子:孩子呀,读书很重要,考上了名牌大学,今后就有个好前途,能享福一辈子。说这些有什么用呢?孩子比咱们更清楚,他已明白的道理,家长再去重复,孩子只能是逆反,家长还未开口,他就捂起耳朵叫你走人。要知道孩子之所以不去努力,都是怕苦、怕累、年幼贪玩,图一时快活和青春期叛逆造成的。家长平时的说服教育和沟通就应该围绕这些进行。
比如,面对让千千万万家长头痛的孩子早恋问题,库金会早在孩子读初二时就开始预防了。他并不是直白白地叫孩子不去谈恋爱,也不讲谈恋爱的坏处,因为如果那样去讲,孩子肯定逆反。他的方法可以说独出心裁,他把北宋真宗皇帝写的一首诗抄下来,贴在家中卫生间的门上,放在儿子的桌子玻璃板下,还一句一句把这首诗用白话文翻译给儿子们听。这首诗就是家喻户晓的: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家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yù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虽是对“学而优则仕”的太直白、太世俗的注解,但它对正值青春骚动期、受外界各种诱惑而影响了学习的孩子,却有一种独特的规劝和警醒作用。库金会的孩子们在家中天天能看到这首诗,自然入耳入脑,扎根下去。这对于孩子平时的早恋思想产生了很大的抑制作用,孩子即使想早恋,但一看这首诗就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读不好书,爸爸也说得很明白,那就什么都没有,只有出去打工的份儿,一辈子都得为生计奔波。
有时,库金会还会突然在饭桌上和儿子们开开玩笑说:“博飞、稳飞,爸爸多么想你们兄弟俩都能给我找一个清秀漂亮的儿媳fù回来啊!”这些话表面上有挑逗的意味,但骨子里却是在警告儿子,只有考上全国一类重点大学才行!你们自己都考不上重点大学,还想找有出息、有姿色的姑娘,只能是痴心妄想!自己不成才,没有做人的本钱,出色的姑娘怎么会下嫁给你呢?那永远都是白日做梦!
用爱心和汗水创造家教“神话”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库金会十分有野心,想从孩子幼教着手,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天才。在孩子尚没出世之时,他就计划孩子将来考清华大学,为此,他专门到清华大学参观了两次。他在幼教方面作了不少尝试,可都收效甚微。孩子读小学、初中后,对孩子的成才,他一度丧失了信心。儿子在初中排名30多名,全市城区23所初中,儿子的名次不就在600多名吗?600多名的位置,连大专也考不上啊!他当时真是绝望了。
但是,这种绝望他没有告诉儿子,还一个劲地鼓励孩子,目标是清华,最差也要考到北京去,上北京的大学!他当时想的,就是凭自己的一腔热血去做实验,尽最大的努力,看普通智商的孩子能否考上重点大学。
由于他矢志不渝地追求和孩子们一道去努力,奇迹终于出现了。
大儿子1999年8月如愿考上了市一中,排名189名;2001年小儿子jiāo8000元也上了市一中(与免费上市一中录取成绩差5分),排名302名。
这些个名次不要说上清华,即使上国家一类重点大学差距也不小啊,但他仍决心要创造奇迹!根据他多年来调查研究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果断决定,让孩子远距离走读(学校离家6公里),自己每天中午利用午休时间为孩子们送一餐饭,并在吃饭时,适当对孩子进行一次教育。他决心用真情、用爱心、用汗水激励儿子们去创造神话。
第六章
他说,当年和大儿子在市一中新生开学典礼上,看到全市中考状元的发言,那种意气风发的样子,我们父子羡慕极了,用的是仰视的目光看状元,并认为这就是天才!
说来也巧,全市的中考状元和城区的中考状元和大儿子库博飞竟分到了同一个班8班。班主任名叫张水松,是国家级优秀数学教师。
库金会和大儿子当时制定的目标是考国防科技大学,力求每次考试比状元们缩小一点差距就心满意足了,因为他们认为常人哪能跟天才比呢!
没想到第一次期中考试库博飞在9个科目中,有两个科目超过了状元们,虽然总分比状元少得多,虽然只是文科科目超过了状元,但也足以说明状元、天才不可怕!天才也是可以战胜的!于是他鼓励儿子,向状元看齐,向天才看齐,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在父子俩的同心协力下,经过两年努力,终于在高二期末考试时,一举超过了两名状元天才,全班考第一,全年级第四!到了高三,还一举夺得全年级应届生第一名!在此期间,大儿子还自修了部分大学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并创下一人拿三个奥赛奖的全校历史纪录,只可惜当时保送上清华时,省里没有将库博飞上报进入教育部保送生网,从而失去了破格上清华的机会。为此,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还通过市一中教务处,给库博飞回了一封信,鼓励库博飞报考清华。令人惋惜的是2002年库博飞高考时发挥失常,只考了635分,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后被北航录取。
库博飞上大学后,库金会就全力投入到培养小儿子的实验中去。
目前,小儿子库稳飞已由年级300多名上升至60名,已有把握考上一类重点大学了。亲爱的读者,当你看到这些时,你还会再迷信天才,再认为你的孩子笨吗?当你看到这些时,你还会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不听话的,自己的孩子已经没法教育成材了吗?
“出格”的家教“定理”
“没有不成功的孩子”,这是库金会家教实验所总结出来的核心“定理”。有人可能会对这一“定理”产生怀疑,认为太绝对,库金会则作了如下解释:在所有孩子的总数中,有大约百分之四的孩子是不需要家长用心去培养,就能成才考上名牌大学的,这其中包括一部分身处逆境发愤学习的孩子。有百分之五左右的孩子属于弱智,是难以培养上名牌大学的。但这部分孩子却可以通过其他关爱方式,培养他们在其他方面成功,如弱智者周舟在人们的关爱呵护下成为出色的音乐指挥家。剩下百分之九十一的孩子,则必须要在良好的家教条件下才能成才。而这百分之九十一的孩子,其智商和潜质只要得到充分挖掘,受到家庭和学校的精心呵护,几乎人人都能考上清华、北大、北航、复旦等一类名校。
佐证这一观点的,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1976年,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在美国选择了一所小学作心理学实验。他们对该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所谓的“发展预测”,然后煞有介事地挑选出一批“具有优质发展可能”的学生,将他们的名单提供给老师,并且特别叮嘱老师一定要“保密”。其实这份名单只是罗森塔尔他们随意拟定的,并没作特别调查和分类。说白了,他们只是简单地将一群孩子划分出了两个类型。但奇迹发生了,几个月后,凡列入名单的学生,成绩有了相当迅速地提高,而且变得开朗、活泼、自信,求知yù旺盛。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这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基本教育原则。
第七章
尽管罗森塔尔那份名单是随意拟定的,但它却使不明真相的教师对这些学生产生了偏爱,从而更尽心地对他们施教。在这种深情厚爱下,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平平的,都充满了自信、自强的心理,奋发学习,努力进取,潜质得到极大挖掘,学习成绩也就随之跟了上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把自己的学生人为地划出等级,偏一个向一个地进行施教(这在后面的“零理论”中还要具体讨论),但家长却可以做“罗森塔尔”,把自己的孩子划入“具有优质发展可能”的行列,进行严格的管理,给以充分的关心、呵护、鼓励、润泽,使孩子充满信心地去学习、拼搏,从而走向成功的行列,跨进名牌大学的校门。库金会的家教实验,就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他两个智商平平又调皮的孩子的成功,可以说代表了千千万万个普通孩子的成功。
让孩子跳级去
为巩固提高孩子的成绩,一些家长采用的最常见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留级,为此不惜托熟人,找教委,磨嘴皮,编各种理由,想千方百计,真是煞费苦心。家长望子成才心切,生怕孩子在学习中有一点闪失,巴不得孩子留一级,学习成绩稳定一点,将来考个名牌大学。
库金会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仅不去找人帮自己成绩平平的孩子留级,反而大胆鼓励孩子跳级。为孩子能跳级成功,他倒是去找了一些熟人帮忙。关于他孩子跳级的事,前面已经详细介绍过,不少人说他是神经病。神经病就神经病,任人说去,他就是让两个儿子都跳了级!
他大胆在孩子身上做实验,并十分难得地为全国千千万万个家长总结出了成功的经验:别怕,让孩子跳级去!
他说:“每个智商平平的孩子,只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都可以成功跳级,有些还可以跳二到三级。”“有些知识是可以跳跃的,尤其小学时的一些知识。”(他的两个孩子跳级都是在小学时期。)他说:“跳级,能使孩子增加紧迫感,要想把成绩赶上去,跟上新班级的其他同学,就必须更加努力。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将来迎接高考,进入名校将打下牢固的基础。”
让孩子成功跳级,库金会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认为必须把握好两点。一是孩子上学年龄必须是6周岁或6周岁以上。孩子上学年龄太小,本身智力发育没跟上,接受正常教育都有一定困难,再让他(她)跳级,就勉为其难了。二是跳级后家教一定要跟上,要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引导和生活服务。特别到了高中,更要每日实施教育,使孩子尽快适应跳级后的新环境、新学业,把成绩赶上去,巩固下来。
不然,跳级虽然跳成了,但成绩上不去,等于白跳,有的不仅考不上全国名牌大学,甚至考个三类大学都危险。
高中才是学习真正的冲刺阶段
库金会的家教理论不仅大胆否定了传统的幼教理论,否定了“小学阶段重要”论观点,否定了“高中阶段自由发展”论,而且还明确提出了“高中才是学习真正的冲刺阶段”,并且把它作为他多年家教实验的核心主题来进行。
库金会认为,“十年寒窗”,为的就是最终的高考。在12年中小学读书生涯中,前面9年的义务教育,小学只能算为高考服务的第一阶梯,初中是第二阶梯,冲刺则在高中三年。即使前面9年的基础牢固,成绩再好,但若高中三年不努力,一切也白搭。
第八章
库金会根据近年来的统计对我说,近年全国每年近三千万初中生,能升入高中学习的,可以说绝大多数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三年高中下来,却有六成多的学子在高考中总成绩不及格。这是一个多么严酷和可怕的数字!一点人情味也没有,竞争的法则就是如此残酷!高中三年不努力,不去奋力拼搏,最终即使天赋再高,也难逃被淘汰的残酷竞争法则。所以,全国广大的家长们,无论你们觉得多么辛苦,高中三年的家教也一定要跟上,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舍得付出。因为你已经付出了九年(一些家长加上幼儿园时就开始对子女进行家教,付出的就更多)辛勤的汗水,孩子就要摘取丰硕成果的三年,你不强化管理,放弃,那会有多可惜!你不仅放弃的是前些年的辛勤付出和汗水,更放弃了孩子一生的前途,这个损失可是用什么数字都无法来衡量的了。
可怕的“玩学习”:
12年=3个月=0
前段时间,一些经典时髦书籍兜售的“玩学习”,曾经使不少学生和家长痴迷于其中,总盼望找个什么捷径,“玩”到名牌大学去,“玩”出个硕士、博士来。可天上能掉馅儿饼吗?自古没有!期望出门就捡个金元宝,在家就攀上珠穆朗玛峰,那都是痴人说梦。
对于“玩学习”,库金会感慨万千地说:“这是在麻痹正在苦读的孩子,是标准的误人子弟!十二年寒窗啊,大家都在进行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只要谁一玩,必然被淘汰。所以我不赞成‘玩学习'!
尤其高中阶段的‘玩学习',后果更加可怕。为此,我还给’玩学习'列了一道公式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三是沟通要有技巧。库金会虽然与孩子是朋友关系,沟通并不困难,但小秘密人人都会有,有时在有的问题上是并不好沟通的,比如早恋问题,xìng教育问题等。还有一些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好启齿的问题,都需要有沟通的技巧。
大家知道,谈判需要艺术,谈判高手胜过百万雄兵。有时通过谈判能赢得百万千万的财富。同理,在与孩子沟通时,技巧非常重要。
比如,读书能升官、能发财,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即使一个智商不高的人,也懂得这个道理,孩子们也知道这个道理。明白了上述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们都知道读书重要,一些孩子又为什么不愿用心去读书的原因。而我们做家长的,就是要“厚着脸皮”使孩子把心思都用在读书上,这就要有说服教育沟通的技巧。
第五章
因为孩子们明白的道理,你再去原话照说,苦口婆心地告诫孩子:孩子呀,读书很重要,考上了名牌大学,今后就有个好前途,能享福一辈子。说这些有什么用呢?孩子比咱们更清楚,他已明白的道理,家长再去重复,孩子只能是逆反,家长还未开口,他就捂起耳朵叫你走人。要知道孩子之所以不去努力,都是怕苦、怕累、年幼贪玩,图一时快活和青春期叛逆造成的。家长平时的说服教育和沟通就应该围绕这些进行。
比如,面对让千千万万家长头痛的孩子早恋问题,库金会早在孩子读初二时就开始预防了。他并不是直白白地叫孩子不去谈恋爱,也不讲谈恋爱的坏处,因为如果那样去讲,孩子肯定逆反。他的方法可以说独出心裁,他把北宋真宗皇帝写的一首诗抄下来,贴在家中卫生间的门上,放在儿子的桌子玻璃板下,还一句一句把这首诗用白话文翻译给儿子们听。这首诗就是家喻户晓的: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家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yù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虽是对“学而优则仕”的太直白、太世俗的注解,但它对正值青春骚动期、受外界各种诱惑而影响了学习的孩子,却有一种独特的规劝和警醒作用。库金会的孩子们在家中天天能看到这首诗,自然入耳入脑,扎根下去。这对于孩子平时的早恋思想产生了很大的抑制作用,孩子即使想早恋,但一看这首诗就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读不好书,爸爸也说得很明白,那就什么都没有,只有出去打工的份儿,一辈子都得为生计奔波。
有时,库金会还会突然在饭桌上和儿子们开开玩笑说:“博飞、稳飞,爸爸多么想你们兄弟俩都能给我找一个清秀漂亮的儿媳fù回来啊!”这些话表面上有挑逗的意味,但骨子里却是在警告儿子,只有考上全国一类重点大学才行!你们自己都考不上重点大学,还想找有出息、有姿色的姑娘,只能是痴心妄想!自己不成才,没有做人的本钱,出色的姑娘怎么会下嫁给你呢?那永远都是白日做梦!
用爱心和汗水创造家教“神话”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库金会十分有野心,想从孩子幼教着手,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天才。在孩子尚没出世之时,他就计划孩子将来考清华大学,为此,他专门到清华大学参观了两次。他在幼教方面作了不少尝试,可都收效甚微。孩子读小学、初中后,对孩子的成才,他一度丧失了信心。儿子在初中排名30多名,全市城区23所初中,儿子的名次不就在600多名吗?600多名的位置,连大专也考不上啊!他当时真是绝望了。
但是,这种绝望他没有告诉儿子,还一个劲地鼓励孩子,目标是清华,最差也要考到北京去,上北京的大学!他当时想的,就是凭自己的一腔热血去做实验,尽最大的努力,看普通智商的孩子能否考上重点大学。
由于他矢志不渝地追求和孩子们一道去努力,奇迹终于出现了。
大儿子1999年8月如愿考上了市一中,排名189名;2001年小儿子jiāo8000元也上了市一中(与免费上市一中录取成绩差5分),排名302名。
这些个名次不要说上清华,即使上国家一类重点大学差距也不小啊,但他仍决心要创造奇迹!根据他多年来调查研究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果断决定,让孩子远距离走读(学校离家6公里),自己每天中午利用午休时间为孩子们送一餐饭,并在吃饭时,适当对孩子进行一次教育。他决心用真情、用爱心、用汗水激励儿子们去创造神话。
第六章
他说,当年和大儿子在市一中新生开学典礼上,看到全市中考状元的发言,那种意气风发的样子,我们父子羡慕极了,用的是仰视的目光看状元,并认为这就是天才!
说来也巧,全市的中考状元和城区的中考状元和大儿子库博飞竟分到了同一个班8班。班主任名叫张水松,是国家级优秀数学教师。
库金会和大儿子当时制定的目标是考国防科技大学,力求每次考试比状元们缩小一点差距就心满意足了,因为他们认为常人哪能跟天才比呢!
没想到第一次期中考试库博飞在9个科目中,有两个科目超过了状元们,虽然总分比状元少得多,虽然只是文科科目超过了状元,但也足以说明状元、天才不可怕!天才也是可以战胜的!于是他鼓励儿子,向状元看齐,向天才看齐,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在父子俩的同心协力下,经过两年努力,终于在高二期末考试时,一举超过了两名状元天才,全班考第一,全年级第四!到了高三,还一举夺得全年级应届生第一名!在此期间,大儿子还自修了部分大学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并创下一人拿三个奥赛奖的全校历史纪录,只可惜当时保送上清华时,省里没有将库博飞上报进入教育部保送生网,从而失去了破格上清华的机会。为此,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还通过市一中教务处,给库博飞回了一封信,鼓励库博飞报考清华。令人惋惜的是2002年库博飞高考时发挥失常,只考了635分,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后被北航录取。
库博飞上大学后,库金会就全力投入到培养小儿子的实验中去。
目前,小儿子库稳飞已由年级300多名上升至60名,已有把握考上一类重点大学了。亲爱的读者,当你看到这些时,你还会再迷信天才,再认为你的孩子笨吗?当你看到这些时,你还会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不听话的,自己的孩子已经没法教育成材了吗?
“出格”的家教“定理”
“没有不成功的孩子”,这是库金会家教实验所总结出来的核心“定理”。有人可能会对这一“定理”产生怀疑,认为太绝对,库金会则作了如下解释:在所有孩子的总数中,有大约百分之四的孩子是不需要家长用心去培养,就能成才考上名牌大学的,这其中包括一部分身处逆境发愤学习的孩子。有百分之五左右的孩子属于弱智,是难以培养上名牌大学的。但这部分孩子却可以通过其他关爱方式,培养他们在其他方面成功,如弱智者周舟在人们的关爱呵护下成为出色的音乐指挥家。剩下百分之九十一的孩子,则必须要在良好的家教条件下才能成才。而这百分之九十一的孩子,其智商和潜质只要得到充分挖掘,受到家庭和学校的精心呵护,几乎人人都能考上清华、北大、北航、复旦等一类名校。
佐证这一观点的,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1976年,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在美国选择了一所小学作心理学实验。他们对该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所谓的“发展预测”,然后煞有介事地挑选出一批“具有优质发展可能”的学生,将他们的名单提供给老师,并且特别叮嘱老师一定要“保密”。其实这份名单只是罗森塔尔他们随意拟定的,并没作特别调查和分类。说白了,他们只是简单地将一群孩子划分出了两个类型。但奇迹发生了,几个月后,凡列入名单的学生,成绩有了相当迅速地提高,而且变得开朗、活泼、自信,求知yù旺盛。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这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基本教育原则。
第七章
尽管罗森塔尔那份名单是随意拟定的,但它却使不明真相的教师对这些学生产生了偏爱,从而更尽心地对他们施教。在这种深情厚爱下,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平平的,都充满了自信、自强的心理,奋发学习,努力进取,潜质得到极大挖掘,学习成绩也就随之跟了上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把自己的学生人为地划出等级,偏一个向一个地进行施教(这在后面的“零理论”中还要具体讨论),但家长却可以做“罗森塔尔”,把自己的孩子划入“具有优质发展可能”的行列,进行严格的管理,给以充分的关心、呵护、鼓励、润泽,使孩子充满信心地去学习、拼搏,从而走向成功的行列,跨进名牌大学的校门。库金会的家教实验,就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他两个智商平平又调皮的孩子的成功,可以说代表了千千万万个普通孩子的成功。
让孩子跳级去
为巩固提高孩子的成绩,一些家长采用的最常见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留级,为此不惜托熟人,找教委,磨嘴皮,编各种理由,想千方百计,真是煞费苦心。家长望子成才心切,生怕孩子在学习中有一点闪失,巴不得孩子留一级,学习成绩稳定一点,将来考个名牌大学。
库金会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仅不去找人帮自己成绩平平的孩子留级,反而大胆鼓励孩子跳级。为孩子能跳级成功,他倒是去找了一些熟人帮忙。关于他孩子跳级的事,前面已经详细介绍过,不少人说他是神经病。神经病就神经病,任人说去,他就是让两个儿子都跳了级!
他大胆在孩子身上做实验,并十分难得地为全国千千万万个家长总结出了成功的经验:别怕,让孩子跳级去!
他说:“每个智商平平的孩子,只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都可以成功跳级,有些还可以跳二到三级。”“有些知识是可以跳跃的,尤其小学时的一些知识。”(他的两个孩子跳级都是在小学时期。)他说:“跳级,能使孩子增加紧迫感,要想把成绩赶上去,跟上新班级的其他同学,就必须更加努力。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将来迎接高考,进入名校将打下牢固的基础。”
让孩子成功跳级,库金会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认为必须把握好两点。一是孩子上学年龄必须是6周岁或6周岁以上。孩子上学年龄太小,本身智力发育没跟上,接受正常教育都有一定困难,再让他(她)跳级,就勉为其难了。二是跳级后家教一定要跟上,要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引导和生活服务。特别到了高中,更要每日实施教育,使孩子尽快适应跳级后的新环境、新学业,把成绩赶上去,巩固下来。
不然,跳级虽然跳成了,但成绩上不去,等于白跳,有的不仅考不上全国名牌大学,甚至考个三类大学都危险。
高中才是学习真正的冲刺阶段
库金会的家教理论不仅大胆否定了传统的幼教理论,否定了“小学阶段重要”论观点,否定了“高中阶段自由发展”论,而且还明确提出了“高中才是学习真正的冲刺阶段”,并且把它作为他多年家教实验的核心主题来进行。
库金会认为,“十年寒窗”,为的就是最终的高考。在12年中小学读书生涯中,前面9年的义务教育,小学只能算为高考服务的第一阶梯,初中是第二阶梯,冲刺则在高中三年。即使前面9年的基础牢固,成绩再好,但若高中三年不努力,一切也白搭。
第八章
库金会根据近年来的统计对我说,近年全国每年近三千万初中生,能升入高中学习的,可以说绝大多数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三年高中下来,却有六成多的学子在高考中总成绩不及格。这是一个多么严酷和可怕的数字!一点人情味也没有,竞争的法则就是如此残酷!高中三年不努力,不去奋力拼搏,最终即使天赋再高,也难逃被淘汰的残酷竞争法则。所以,全国广大的家长们,无论你们觉得多么辛苦,高中三年的家教也一定要跟上,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舍得付出。因为你已经付出了九年(一些家长加上幼儿园时就开始对子女进行家教,付出的就更多)辛勤的汗水,孩子就要摘取丰硕成果的三年,你不强化管理,放弃,那会有多可惜!你不仅放弃的是前些年的辛勤付出和汗水,更放弃了孩子一生的前途,这个损失可是用什么数字都无法来衡量的了。
可怕的“玩学习”:
12年=3个月=0
前段时间,一些经典时髦书籍兜售的“玩学习”,曾经使不少学生和家长痴迷于其中,总盼望找个什么捷径,“玩”到名牌大学去,“玩”出个硕士、博士来。可天上能掉馅儿饼吗?自古没有!期望出门就捡个金元宝,在家就攀上珠穆朗玛峰,那都是痴人说梦。
对于“玩学习”,库金会感慨万千地说:“这是在麻痹正在苦读的孩子,是标准的误人子弟!十二年寒窗啊,大家都在进行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只要谁一玩,必然被淘汰。所以我不赞成‘玩学习'!
尤其高中阶段的‘玩学习',后果更加可怕。为此,我还给’玩学习'列了一道公式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