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看见自己的天才最新章节 > 看见自己的天才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7 章

  是不太相信你智商那么低,因为一年级我注意到你,你除了英文,其他方面的表现都很杰出啊!我再仔细看一下你测验的结果!”

  马教授隔一周上一次课,在上课后他告诉我,他发现我有一个奇特的地方,那就是我对图形、记忆、比较、联想、辨识能力等项目几乎都是猜测的,因为几种测验,类似的有对有错,当然大部分都是错的,所以他要我利用课余时间做一项苏明尼加多项人格智力测验。印象中有好几百道题,教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逐项分析,他惊喜地告诉我:

  “卢苏伟!我猜的没错,你不是白痴!而是不一样的天才,你的天才一直没被发现!”

  教授拿出他用手写的分析笔记,那么多项目中,我有七八成学习能力的评量都偏低,但是组织、分析、整合能力的项目分数却偏高,尤其我在创意思考、延伸xìng思考能力表现上特别好。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从事艺术创作,应该会有很好的表现。

  整个教育体制,所要的都是固定的答案,对我是很大的挫败,因为我记忆、图像比对、数字和符号等学习能力不足,我的努力是“事倍功半”,只能靠勤奋补拙。教授特别勉励我说,你这一路走来“真是辛苦了”!他轻描淡写地做了一个简单的结论:善用你的优势能力,不要再用别人的方法读书,用你自己的方法!

  这一席话,宛若在我头脑里zhà开了一扇窗。我离开系办公室,走回寝室,忍不住激动得热泪盈眶。从小学开始我就学不会、读不来、记不住,原来不是我不够用功,而是我的智力上有所限制,还好我走过来了,我有机会知道:“用自己的优势能力学习!”“用到自己的天才!”我仰望着天空,密布的乌云快速移动着,阳光从云隙里透shè出来,我心中呐喊着--我要把失去的分数找回来!我会的!

  我调整我上课、读书的策略,看书先读纲要目次,建立系统表,然后把关键字填在系统上。老师上课我就问自己:老师考试会考什么?他要什么答案?由于这样的改变,一下子我的成绩提升至班上的前三名。拿到成绩单时,我并没有特别高兴,心中甚至有些懊恼--“为什么我没有早一点知道!”

  “我并不是笨,而是聪明和别人不一样!”

  我之前成绩不好只有一个原因,老师考的我没读到,老师要的答案我没给到;成绩好只有一个原因,读老师要考的,给老师要的答案,老师就给我要的分数。我有一种雀跃不止的心情--“我要把上帝欠我的分数讨回来!”每一次考试我都十分兴奋,上帝把过去没给我的分数,全还给我了,还给了我更多!

  我还用我的优势能力,分析、整合、组合的能力,将杂乱的资讯,整合成有系统的知识,在多位同学合力及当时的校长周世斌先生的鼎力支持下,在50周年校庆时出版了《警政学文献分类目录》一巨册,将40年间散落在各图书馆及期刊的专著、论文分类编成系统的目录。我们使用的工具,不过是一张张裁剪成两张名片大小的小纸片,逐一抄录编目、分类。以电脑资讯发达的今天来看这本目录,可能价值有限,但在当时而言却是警政学上的创举!

  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辛法春、顾力仁老师的指导下,这本《警政学文献分类目录》终因学生自力编纂而成,虽然奖励上只是微不足道的奖品和一个奖牌,但对我生命的旅程而言,不仅建立了一个重要的纪念碑,更重要的是让我对知识的领域,有了明确的认识:任何的知识一定要有系统,才有价值,没有系统的知识只是资讯罢了!

  往后的考试,对我而言,是轻而易举的--只要准备好老师的答案,在考试卷上铺陈严谨、周到而深入,甚少有不得高分的。毕业时,我以系上第三名毕业。毕业那年即以第三名考上高等考试司法行政观护人类科。每每我遇到苦读而屡受挫败的学子,心中都会升起一股悲悯--用功认真是对的,但一定要用对方法,勤能补拙,但若方向偏了或方法错了,勤反而成了一条无止尽的路,很难见到自己要的成就!

  看见自己的天才,就是知道上天赐予你的优势能力到底在什么领域,在自己的优势能力领域里努力,成功是事半功倍。我们会享受生命中努力的每一个过程,虽然,我没有在我最优势的能力--艺术创作上努力,但我用到我“化繁为简”的系统化优势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知识要成为力量,创新虽然重要,系统整合的力量,往往超越创新的价值。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优势能力在哪,只是随着社会流行的价值观随波逐流,耗尽生命的能量,甚至连自己内心拥有的宝藏都不知道怎样开发、利用。

  看见自己

  知道自己会什么,比知道自己不会什么重要!

  在生命旅程中有许多人,把潜能的激发放在如何有好成绩、好业绩、好工作或好职位,以及如何拥有权势、名声、财富上,但每个人要的都不一样,“别拿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耗费生命的能量,别做自己不合适的事,错失生命的机会!”我的优势能力窄而不易被发现,当我了解了,我就学习,尝试把自己放在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上。“天才”未必能换来财富、成功,“天才”却可以丰富我们的生命,成就我们生命的辉煌。

  许多人了解了我这一段的成长历程,都会问哪里可以做心理测验,以了解自己的优势能力。别急着找各种各样的测验来评量自己的天才,因为任何测验都只是工具,有它的限制,而且也只有自陈模式评量一种方式,还不如先盘整我们自己的生命经验,了解我们内心渴望实现的目标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

  “生命里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渴望你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

  深入去问,而且重复地探索,如果我们对自己所要的是如此不明确,期待通过文字描述,封闭选项来测验、评量自己,所得的结果,可能和实际的情况,会有很大的差距。别急着立即明确什么,我们内在积存着太多杂乱的经验,蒙蔽误导了我们,使我们以为“成功的经验”就是“优势能力”。先知道自己要去的方向和目标,再找能力,一切会变得容易哦!

  试试看!就趁现在!

  陪孩子一起成长

  从警官学校毕业被分配至桃园少年辅导院服务,担任带班训导员,这期间的磨炼,对我的专业生涯有许多启示。

  当时一个班大约有五十个左右的学生,由三位老师用轮休方式来带,班上随时保持有两个老师,24小时和学生在一起。看起来,老师对学生应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实际上,老师所能做的十分有限,因为学生的思想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的综合影响。一个老师再怎么贴近学生,也只能规范他的外表,对于他内心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一个学生被送到辅育院之前,通常都有过数次的犯案记录及进、出警局及少年观护所的经历。在矫治机构里都有一套规矩,老欺新、大欺小、强欺弱,若非深入观察及了解,从外表上根本无从窥见。警官学校四年的教育,使我立定一个方向,就是要终生服务于迷途的青少年。初入辅育院,我只有热忱、理想,却不知该如何着手帮助这些学生,甚至使弱势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

  记得我第一次偶然发现瘦小的同学,身上都有一块一块红色的肿块,我误以为有跳蚤或皮肤病,仔细一看才知道是以尖物重挫所留下的伤痕。不论我如何询问这些受伤的孩子,他们都只含着眼泪,却不敢供出伤他的同学。这对我而言,是失职,父母把孩子jiāo给辅导机构的老师,老师却无力保护他们,我无法接受自己无能的现实,逐一隔离询问检查,才发现受伤的不止一位学生,矮小、新来的同学几乎都有两三个挫伤。这些同学害怕被报复,都不敢指明是哪些人伤害他们的,在班上都有几位“哥”级人物,我约谈他们,他们矢口否认。直到有一天,我正在上国文课,有位同学却抓狂似的拿笔猛戳另一名同学。事出突然,我制止那位同学后,单独和他谈了一两个小时,才知道班上分为两派,各有首领,新同学来时都要选边站,个子小的常会被打,当替罪羔羊,这些弱小同学为了得到保护,都竭尽所能地奉承、巴结他们那派的老大哥!

  知道了这个事实以后,我心中既气愤又心痛,想起自己常受欺负的童年,内心升起了正义之火,恨不得将这些带头闹事的人痛打一顿。但我请教了资深的同事,他们似乎早见惯这些学生的游戏,还告诉我他们是因为港剧看得太多了才这样的。对这样的答案,我实在不能接受!我无法容忍这种恃强凌弱的事实的存在。于是,一天下午运动时,我要所有学生打赤膊,并把身上有戳记的同学一一叫到队伍前面,要所有同学看清楚这些用原子笔或筷子重挫的戳印。这些同学也是父母生养的,今天他们虽然瘦小,但他们也会长大,我不希望再看到这些戳记,否则我将以暴制暴,以百还一,打人一下,我就罚打一百下!

  刚开始,我勤于检查,戳记似乎少了!但有一天我看到小个子的学生脸上有一个五指印,找出了打人的同学,当众用藤条打了他屁股一百下。这位大个子的同学,一直到我离开都无法谅解我对他如此重的处罚,他表示是心情不好一时失控才会动手打人。我当时认为所有的暴力事件都来自于情绪失控,所以,打人是没有借口的。他回答我--老师也打人啊!

  “以暴制暴”一直是传统的管教模式,但暴力的管教,却是最不好的示范和管教。因为,有形的暴力是伤害,无形的暴力伤害却更长远,精神上的暴力,如冷漠、孤立、敌对、轻视的伤害绝不小于肢体暴力。我经历了好久才体会到,那些被摒弃在两大派系外的同学内心的不安和痛苦!

  在辅育院期间,我还发现个子小的同学,动作都很慢,原以为他们年纪小,反应不及。后来才知道他们一个人要洗四五个人的内衣裤和碗筷,大家有泡面、零食可以吃,他们却只能喝汤或捡别人吃剩下的,就连父母帮他们买的新内衣裤,都会被中途拦截,不是晒衣场的衣裤不见了,就是洗澡没肥皂、刷牙没牙膏、吃饭只能配菜汤,不能夹ròu、夹菜吃……眼前这种种的不平,在我的内心里形成了一种难以伸展的痛,chéng rén监狱、看守所的陋规恶习,他们都学得惟妙惟肖。

  正如我在犯罪学上所学到的犯罪理论所指出的,青少年无法从社会正常的管道得到认同,他就会转向寻求社会的次文化认同。这些孩子和我的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无法适应学校生活、成绩低下、人际互动差,都是学校教育挫败的一群,又无法得到家庭的支持及认同,我幸运地有机会找出一条出路,而他们呢?现实社会中如何给一个国中、国小的中辍生一条可努力而有成就的路走呢?

  我小的时候,学习不好,还可以去习艺,做雕刻、水泥工、装潢、理发之类的工作,三年四个月出师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可现在的孩子都视做工为没出息的苦差事,不甘心于此,但书又读不来,只能流转于游乐场所,个子健壮的逞凶斗狠、鱼ròu弱小;个子瘦弱的,只能等着被欺压!公平何在呢?他们的未来何在呢?

  我多次企图激励这些孩子用功读书、重返学校,有几位出院的同学,都短期留校又再辍学!我无法了解和预测,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既没有一技之长,又不能吃苦耐劳,十年后有了家庭、孩子,要如何去照顾他们的子女?而这些未能得到周全照顾的小孩,很有可能又再重蹈他们父亲的覆辙!

  犯罪不是来自遗传,而是这些孩子无法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命运。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有更多的时间、资源给孩子,而这些迷途的孩子就是来自于资源不足的家庭。可是目前台湾教育的改革似乎在拉大经济优、弱势者间的差距,我始终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我如何把自己生命中的幸运,分享给这些迷途的孩子呢?

  那时我找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这些孩子受家庭的影响,几乎都不擅长处理人际互动关系,尤其是受挫折或表达不同意见的人际互动模式。很多孩子习惯以粗暴的语言应付社会,减少了他们被社会接纳、了解的机会。他们的成绩、表现普遍欠佳,但如果懂得恭敬长上、友善同侪,他们仍有许多机会。因此我的第一步,是希望改善他们满口骂人的“三字经”和不合己意就翻脸的不好习xìng。我试过用罚的方式,无效,改用鼓励的方式,只要一周未讲脏话即给奖,和老师讲话,要用对密码--“请”、“谢谢”、“对不起”;对长上要用“您”,给予服务机会要说:“这是我的荣幸!”几周下来,孩子在嬉闹中会彼此相互提醒要“礼貌”讲话。但这些孩子是很难不讲脏话的,一但情绪失控、满口脏话即脱口而出。我们老师能做什么呢?他们的脏话并无恶意,只不过是强调他不舒服的情绪而已。可是他们脏话一出口,连带人的神情、举止,都给人以不好的感觉,要让这些孩子建立良xìng的人际互动模式,似乎有些困难!我的努力只能暂时改善这些孩子的语言习惯,对孩子的长远影响似乎并不大。

  有段期间我相当自责,上天给我机会服务这群迷途的孩子,而我却不能发挥我的作用。我日后在电视媒体上,见到社会高层的民意代表,动不动就脏话满口、摔东西、打人,我才理解这些孩子不能改变的真正原因之一,其实是社会品质的问题,教育能改变的事情是十分有限的,我才宽容了自己!

  在这段时间,我见到了几位顽强不肯受教的孩子,聪明灵巧地躲过老师的视线,欺小凌弱,小过不断,在他们要出院时,我还特别叮嘱--一个人可以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