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心如蛇蝎最新章节 > 心如蛇蝎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60 章

  心蜀中的情况。

  “这些人半点忙都帮不上,你又何必这么客气?”忍耐到送走了最后一名藩使,徐太妃终于忍不住开口抱怨。

  “趋利避害也是人之常情,”太后道,“何况皇帝这么小,你我又是两个fù人,他们借故推托也在情理之中。”

  徐太妃翻个白眼:“你都知道他们是借故推托了,还和他们浪费时间?”

  太后道:“他们本就摇摆不定,你这时再给他们脸色看,岂不是把他们推向东平王了?现在稍作忍耐,将来才有回旋的余地。”

  “道理我懂,”徐九英道,“但我气不过。再说了,他们不送粮来,我们又拿什么打仗?”

  “我从一开始就没指望他们,”太后道,“韦卿早就联络了南蛮。那边已经答应借粮。现在军粮说不定都过了五尺道了。”

  徐九英大喜过望:“你早说嘛,害我担心半天!”

  太后却不像她那样乐观:“不过这也只是解了燃眉之急。拖得越久,人心就越容易离散。我们还是得想办法尽快收复京畿。最好能在近期有一次大胜,我们才容易游说各藩出兵平叛。”

  “胜仗?”徐九英转了转眼珠,“你是指梁州?”

  太后苦笑:“是啊。韦卿刚刚送达的消息,东平又出动大军进逼梁州。也不知姚都使这次,还能不能守住……”

  ***

  梁州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扼守在蜀地、关中之间,易守难攻。无论哪一方得到此地,都可以之为根基,直捣敌军腹心。因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这半年来双方兵马在此地反复jiāo战,可谓死伤无数。

  姚潜多次来往于京畿、西川之间,对一路上的关隘谙熟于胸。战事方兴,他就带领数千人马,抢先一步占领梁州。要冲落入敌手,东平王当然不会坐视不理,连月派兵攻打梁州,却始终无法从姚潜手上夺得此地。

  另一方面,姚潜成功守住梁州,日子也并不好过。这半年来,他不断整合梁、利数州兵马,几乎独力承担了敌方的大部份攻势。虽然多次打退余维扬,但是对方的兵力却有增无减,丝毫没有缓解前线的压力。这一次除了昭义、泾原之外,东平王还借得部份回纥精兵,组成一支强大的联军。轮番攻击之下,梁州军几乎没有任何休整的时间。

  联军咄咄逼人,梁州却兵马困顿,已是强弩之末,即使善战如姚潜也开始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敌军强大攻势下,他只能收缩防线,并请求成都增兵支援。

  可是过了十余日了,援军仍不见踪影。眼见敌军逼近治所南郑,成都却还没有任何消息,姚潜急得嘴上都生出了燎泡。要是再没有援军,梁州就真守不住了。

  这日姚潜正带人查看军中器械的损伤情况,忽然有人来报,利州方向出现了大批人马。姚潜一听便知这正是他等候已久的援军,精神大振,急急出迎,不料援军还没来得及看到,倒先在城门碰见了被护卫簇拥而来的两个女子身影。

  “太后,太妃?”姚潜大为意外。

  这次太后和太妃没有乘车,也不用帷帽遮面,而是骑马前来。且两人身上都穿着戎装,虽然上略显疲惫,却显得英气十足。

  一见姚潜,徐九英就得意洋洋地冲他招手:“姚潜,你看我骑得还不错吧?”

  姚潜愣了一下,随即赞许道:“臣离开时太妃才刚学骑马,如今已能长途跋涉,进步果然不小。”

  “别看她现在神气,可是抱怨了一路,”太后笑道,“还好没耽误了行军。”

  “二位怎会到此?”姚潜问。

  太后一边下马一这道:“是太妃的想法。她说梁州将士出生入死,断没有我们在后面享福的道理,也该尽些绵薄之力。我觉得有理,便也一道来了,希望不会给姚都使添麻烦。”

  “当然不会,”姚潜忙道,“将士们若知道太后、太妃亲赴前线,与梁州同心同德,必定士气大振。”

  “都什么时候了,客气话就先省了吧,”徐九英chā话,“你这边情况怎么样?”

  姚潜从善如流,张口就来:“就像信上说的,缺人、缺粮、缺yào。”

  “这次我们从陈中尉那里调了一万精锐,”太后道,“粮草、yào材也已在途中,估计两三天内就该到了。”

  姚潜面露喜色,稍后却又有些顾虑:“调兵之事,陈中尉可有异议?”

  徐九英快言快语:“都这种时候了,他能说什么?”

  太后白了她一眼,也说:“中尉是知道轻重的人,都使不必担心。”

  姚潜这才稍微放心,向她们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太后、太妃这边请。”

  太后和徐九英上马入城。一路上,两人都在仔细询问梁州情况,姚潜也一一作答。

  在城内府衙坐下后,太后才叹道:“东平王对梁州志在必得。看来就算加上这一万兵马,情况也并不乐观。”

  姚潜点头:“昭义、泾原、淮西的实力都不弱,再加上回纥精兵,确实颇为棘手。”

  “我这个问题可能会有点蠢,”徐九英道,“别人都不敢轻举妄动,为什么昭义和泾原就起兵支持逆王了呢?”

  太后说:“这自然有缘故。元德二十年的时候,魏博、成德叛乱,昭义、泾原都曾出兵平叛,立过一些功劳。两镇节度使自以为劳苦功高,就向先帝请封。但是先帝不愿再有藩镇步河朔三镇后尘,给他们的封赏并不丰厚。想必这些年他们一直怀恨在心,这次才会起兵附逆。”

  徐九英又问:“那淮西呢?”

  这件事却连太后也不甚明了,倒是姚潜颇知详情,向她解释:“淮西吴文岳去世,其侄吴方济请为留后。先帝认为淮西不同于河北,没有世代承袭的道理,便不肯授命。不过吴氏掌控当地军政多年,先帝任命的节使又不得人心,故而战事初起之时,淮西便逐走了朝廷任官,拥立了吴方济。”

  徐太妃冷哼:“东平必是许了他们不少好处吧?”

  “我猜是许他们像河朔一样封疆列土,”太后道,“诸镇观望,未必没有这个原因。”

  这却是姚潜不便chā口的事,只能保持沉默。

  “既然东平能向回纥借兵,”徐九英又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向南蛮借?”

  太后看向姚潜。

  姚潜回答:“此事臣与韦使君考虑过,一来之前已向南蛮借粮,再借兵马未免有些得寸近尺;二来南蛮久绝朝贡,如今来归不过一年,关系还未稳固。借粮借兵,也许会让南蛮觉得国朝可欺,再起进犯之心。臣以为,若非万不得己,还是别向南蛮求助为妙。”

  “那么……河朔呢?”徐太妃拖长了语调问。

  ----------

  打仗真是难写啊。

  ☆、第87章 网

  “河朔?”姚潜不确定地重复。

  徐九英冲他翻白眼:“你是主帅,手里的兵够不够,应该最清楚。陈进兴那边人也有限,不能总往你这里填。何况东平都把主意打到回纥了,谁知道他还能干出什么事?梁州又万万不能丢,只能想办法增兵。既然你说不好向南蛮开口,可不得从藩镇那边下手?”

  姚潜失笑:“这臣当然明白。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是河朔?”

  河朔指的是魏博、成德、卢龙三镇。自从数代以前的大乱开始,三镇就很少听从朝廷号令。为了防范河北,朝廷不得不在中原另设方镇,屯驻重兵——河南诸镇便是由此而来。几代以来,三镇兵变频繁,一直令朝廷头疼不已。河朔本身就是祸乱之源,指望他们出兵平叛岂不是与虎谋皮?

  徐九英斜睨他道:“不然呢?不管河北有过多少兵乱,朝廷到现在都还是拿他们没办法。这至少说明,他们的战斗力不差。我们最需要的不就是这个么?另外我记得先帝说过,河南那些方镇原本都是为了防备河北才设的,他们与河北本来就不和。现在本该防着三镇的昭义和淮西都叛乱了,不但没达到防范的目的,还和我们为敌。河北与他们不对付,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考虑拉拢?”

  “驱狼吞虎,以藩镇制藩镇?”太后言简意骇地总结。

  徐九英瞟她一眼:“如果要夸我,至少应该用我听得懂的话。”

  太后莞尔,对徐九英说:“稍后和你解释。”接着她转向姚潜:“我倒觉得太妃的提议不错。河北距离昭义、淮西都不算远,一旦出兵,两镇只能回援。回纥可汗重利。遣使许以厚赂,在两镇撤出的情况下,他多半会同意退兵。这样就只剩下泾原和余维扬的兵马了。梁州之困岂不是迎刃而解?”

  姚潜并不像她们那样乐观:“围魏救赵自是妙计。只是河北一向不信任朝廷,两位打算怎么说服他们?”

  太后看了一下徐九英,慢慢道:“恐怕需要我们对河北做些让步。”

  徐九英问:“你说的让步是指什么?”

  太后没有急着回答,而是不慌不忙地问她:“元宗时的那场大乱,三娘可曾与你提过?”

  徐九英道:“听过一些。”

  “那场战乱历时多久,你可知道?”

  徐九英摇头。

  “七年,”太后轻叹,“反复的战事令朝廷元气大伤。后来叛军内讧,首恶被诛,剩下的几个将领并不愿意继续与朝廷作战,表示只要朝廷肯接受他们的条件,他们愿意归顺。而朝廷此时已经没有再战的耐心,便答应了由这几名降将继续镇守河北的条件。因为这个缘故,数代以来,河朔的武力不但未遭削弱,还有所加强。三镇敢于对抗朝廷,原因即在于此。”

  姚潜chā话:“这些年朝廷不是没试过重新控制河北,但是正如太妃之前所言,从未成功。”

  “这是一方面,”太后点头,“另一方面,则是河北兵变频繁。因为这个缘故,三镇虽然兵强,却也无法完全独立于朝廷之外。例如十几年前的卢龙内乱,节度使杨定方为其子杨翚所弑。杨定方死后,杨翚自任留后,并向朝廷要求节旄。先帝置之不理。因为没有朝廷的认可,杨翚在卢龙的威信一直不足,两年后即为其牙将所杀。可见朝廷的制书对于藩帅地位的稳固仍然极为重要。”

  徐九英转转眼珠:“这些和你说的让步有什么关系?”

  太后一笑:“河朔虽然桀骜不驯,但是内部并不稳定。兵变频繁,使得节帅时刻都要担心自己或者儿孙被他人取代。一面不愿受朝廷节制,一面又需要朝廷的任命维护其地位,这就是他们现在的处境。”

  徐九英反应极快:“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们保证他们子孙的地位,他们会答应出兵?”

  太后点头:“告诉他们,只要他们肯出兵平定叛乱,我们可以不再干涉河北,并且只要他们的儿孙上奏继任留后,朝廷都会准许。我想这个条件对他们是有足够诱惑力的。”

  姚潜微微皱眉:“这的确有可能说动三镇节度使,但是这样一来,朝廷就等于放弃了河北。”

  徐九英考虑一会儿,有了决定:“我看可以。”

  虽是太后的倡议,然而此时她却表现得十分慎重:“这关系到皇帝的将来,你再仔细想想,别急着下结论。”

  “这有什么想不清楚的?”徐九英道,“目前最重要的是平叛。河北是次要的问题。而且河北自立这么久,朝廷多少能人都收不回来,你我又能拿他们怎么样?倒不如承认他们的地位。做为jiāo换,他们也得承认青翟是他们的君主,并且出兵助我们平叛。我觉得相当公平。”

  太后见她确实想明白了,微微颔首:“如此就修书给韦卿,由他遣使去河北吧。”

  姚潜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还是未发一言。徐九英听了却又皱起了眉头:“就这么去谈,会不会显得我们太绝望了点?”

  ***

  夜色深沉,草丛里蝉鸣不止。

  徐九英被这声音吵得心烦,顺手抓起两枚棋子,推窗向草里扔去。棋子骨碌碌滚进草丛,惊起一片鸣虫。那恼人的叫声果然立刻止息了。一击得中,徐太妃正要得意洋洋地关上窗户,那鸣声却又不屈不挠地响了起来,气得她直跳脚。

  太后本来正在打谱,被她这样一扰乱,也继续不下去了,抬头嗔怪:“你怎么把我棋子扔了?”

  “明天给你找回来就是。”徐太妃心不在焉地敷衍。

  太后有些无奈,放下了手中的棋子:“姚都使他们还在议事?”

  徐太妃再次推开窗扇,见对面书室的灯还亮着,点了下头。

  “到现在都没个对策,看来确实有些勉强。”太后叹道。

  “你是怪我说话莽撞了?”徐九英问。

  那日她说完那句话,室中一片寂静。良久以后,姚潜长长出了一口气:“臣明白了。”

  接下来的数日,除了守城御敌,姚潜还召集梁州诸位守将连夜制定新的方略。这无疑是个极重的负担。昨天见着他,太后和太妃都吓了一跳。姚潜不但一脸疲态,嘴角还起了一圈燎泡。

  太后沉吟一会儿,慢慢道:“你的话也不无道理。现在情势不明,我们向河朔求援,他们未必答应。就算最后同意出兵,恐怕也会提出极苛刻的条件。如果能先打场胜仗,不但能表明我们的态度,周旋起来也有底气。只是这样一来,不免让姚都使难做。我有些担心他。毕竟他现在是我们这边最善战之人。若他有什么不测,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说到这里,她看了一眼徐九英。之前西川的战事,韦裕和姚潜都分别向她们陈述过,并且特别提到了陈守逸的作用。她不知道徐九英是何想法,但她确实觉得,若是那个宦官还在,姚潜也许就不用独自面对这样大的压力了。

  “我当然知道这事不容易,”徐九英道,“只恨我没学过怎么打仗。我要是行,就自己上了。”

  太后一笑:“你也不必妄自菲薄。老实说,虽然我不觉得你愚笨,但我当初也不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