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最新章节 > 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6 章

  关心的。

  尤其实行股改以后,上市公司及其高管的利益与股价更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上市公司讲故事、制造各种题材的冲动更加强烈,一些缺乏责任心的高管往往只求短期效应而忽略实质xìng效果,许多投资打水漂与此不无关系。

  第17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17)

  因此,我曾经撰文建议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内幕jiāo易行为,不仅要关注股价的异动,也应关注重组等的实质xìng效果,对于明显有违常识、造成重大损失的重组,可重点监督,看重组、投资前后,伴随着股价的大起大落,是否存在内幕jiāo易。

  但是,制度缺陷决定着,在中国,股市要想走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正规程度,要经过一个十分曲折和痛苦的过程。这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公民,其实,有什么样的公民,也就有什么样的制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靠的从来都不是惰xìng十足、奴xìng十足的劣根xìng,靠的是积极的推动,靠的是进取精神和不懈的追求。

  货币危机的源头

  有一点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如果货币超发,终归是已经发出来了,无论它在哪里,它都是真实存在的。与其手忙脚乱地去控制物价,不如从源头上控制住货币超发的闸门。毕竟,价格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货币问题。

  货币超发必然引发通货膨胀。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对于未来货币泛滥存在着巨大担心。经济学家们认为,过去十年M2已增长450%,继续增大的话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人民币大幅贬值、泡沫升腾,甚至严重的金融危机。

  中国社科院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经济体制不一样,对货币供应量的容忍度也不一样,指标缺乏可比xìng。但一般而言,经济学界一般采用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是否超发。目前来看,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在1以下,而新兴市场国家则相对较高,货币供应量一般为GDP的1~1.5倍,超过2倍的很少。

  2010年11月2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经过金融危机的调整,我国的货币存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货币存量与GDP的比重达到200%。货币供应量超速势必会带来潜在的系统xìng的金融风险,资产泡沫、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和资金流动风险必须高度关注。"货币供应超量将导致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形成泡沫,一旦形成的泡沫突然间破裂,会带来一系列家庭、投资者、金融机构、企业等方方面面的资产负债表的问题。"李稻葵建议,宏观经济应该关注资产价格,甚至应该控制资产价格。李稻葵所指的系统xìng风险,还包括大规模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下滑,以及资金从过度宽裕到紧张--全球从流动xìng过剩变成"冷水澡",如果国外金融情况收缩,资金无序地、大规模地流出,将会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同样发出警告的还有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他在2010年9月份的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新巴塞尔协议降低了非中央银行创造货币的杠杆率,但如果中央银行仍然不一致,创造巨大的货币供应,危机还照样bào发"。他呼吁控制货币发行。

  但中国的货币供应减缓几乎是不可能的。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撰文指出:"更具特色的是,中国与多数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不同,在那些地方,货币存量与GDP之比超过了90%的高点就掉头向下。而中国的货币轨迹是继续攀升。我们也许需要新的验证,看看资产市场化是不是比产品市场化带动更高的货币需求?不过在得出结论之前,制度分析还可以引出另外一个方向的问题:如果货币深化的进程停滞或逆转,那么,过多的货币存量将因此减少了'消费需求',就转而压迫一般物价与资产价格,引发通胀与某些资产价格的狂涨。"

  那么,中国必然因此走向与泡沫的博弈之路,战胜泡沫,或者被泡沫摧毁。除此,似乎没有中间路途可以选择。

  第五节

  人民币升值之血与中国的未来

  怪异的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如果货币超发,结果就是贬值。但是,在中国又有所不同--人民币对内贬值而对美元等升值。

  很多人无法理解这种现象。在国内通胀压力日益增大的同时,即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同时,对外尤其对美元为何却在快速升值呢?

  第18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18)

  谈及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有一个小chā曲。国内有一位知名大学教授在电视上做节目时,把中国国内的存款与庞大的外汇储备累加起来,以证明中国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实行规模宏大的投资计划。

  殊不知,二者之间,相当一部分是重叠的,即外汇储备绝大部分是靠在国内增发基础货币积累起来的,是以国民承受更大的通胀压力和更泛滥的流动xìng威胁为代价的。

  1993年12月28日,央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据此,从1994年1月1日起,中国实行了汇率并轨,央行对于境内机构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支实行银行结汇和售汇制度。只要是贸易顺差、国际贷款、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汇,由央行强行结汇,央行则向市场投放与强制结汇金额等量的人民币货币供应。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央行通过在国内印钞票储备外汇。

  由此,外汇占款越大,基础货币的投放量也就越大,货币的乘数效应也就越高。

  1994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仅为516亿美元,从2003年开始激增,当年新增外汇储备达到1168亿美元,此后的增加更加迅猛。也正是从2003年开始,中国人明显感觉到社会上的钱多了!同样,也正是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房价步入快速上涨轨道。

  内在的联系恰在于此。国内的钱多了,货币贬值,资金出于避险、保值的需求,疯狂涌入房地产等领域,导致资产价格暴涨。

  在国内投放基础货币来储备美元等外汇,必然造成这种局面。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高达2.8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全年新增外汇储备近4482亿美元。如此海量的外汇储备,必然有相应海量的人民币投放到国内,"钱"焉能不多呢?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不仅导致国内货币的超量发行,同时也纵容了美元的超发,为其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而超发的美元再被中国储备,中国在国内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美国再印发更多的美元,中国再储备……从而形成恶xìng循环--这当然是对中国而言,对美国则无疑是良xìng循环。

  外国的研究者也早已关注到这个问题。

  美国学者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和维杰·乔希指出:全球衰退有诸多相互jiāo织的成因,但比较正确的观点是,东亚和中东部分国家的外汇储备积累,在全球经济崩溃中发挥了关键xìng的放任作用。2003~2009年间,全球外汇储备自2.6万亿美元攀升至6.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5%,而同期全球GDP年均增长仅4.4%。这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压力急剧增长。然而,各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要持有币种,又使得美国得以避免通货膨胀,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国内政策,步入不可持续的资产与消费繁荣期。简言之,中国的外汇储备积累与美国的通胀xìng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中国似乎比窦娥还冤,但从本源上分析,又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以这种方式与强国博弈,焉能不受损?

  中国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尽快作出调整。

  恶xìng循环的魔咒

  可怕的不是对危险浑然不觉,而是无视背后的重重危机与风险。

  2009年12月16日,我在《通货膨胀早已在我们身边(兼谈房价)》一文中写道:"……投资就是未来的供应!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过度信贷支撑的情况下,才能与中国的出口相对接,消化掉中国过剩的产能。在次贷危机后,由于美国消费者已经透支了未来若干年的消费,他们的消费能力今非昔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仍然大规模地进行投资,一旦这种供应能力在未来释放出来,产能过剩的严重局面情何以堪?这将在未来让中国作茧自缚--一方面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大量产品积压。也就是说,在通货膨胀之后,中国将步入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国内的通货紧缩共存的经济形态!"

  西方发达国家压人民币升值(狙击欧元后即正式展开),中国出口下降,结果是:相关产能过剩。

  第19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19)

  中国国内大规模投资供应增加,民众收入和购买力跟不上,加之相关投资项目本身就已是过剩项目,结果必然是:相关产能过剩。

  都在回到一个点上。

  这恰是至关重要的点。

  双重过剩的结果是,为了GDP和就业,只能继续搞投资,搞投资只能继续注资,注资缺钱只能继续走投放基础货币之路--回到一种恶xìng循环的状态下。

  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只能在本国消化,这意味着人民币购买力下降的趋势难以改变。

  另一方面,次贷危机使美国庞大的金融泡沫破灭,美国总统奥巴马必然重回重视传统制造业(吸纳就业)和大力发展新能源(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政策目标线上。事实上,在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即将政策重点放在上述两个领域,同时提出了出口倍增计划,而要达到这些目标,就必须实行弱势美元政策。从大宗商品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意味着一个起涨点的确立和进一步被强化。

  但是,美国并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它还必须依赖于科技进步的力量。因此,我此前多次撰文指出,美国经济将在2010年第四季度尤其2010年11月份后走向复苏,由于这种复苏不能在短期内有效吸纳就业,美国经济的复苏在初始阶段将与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并存,直到重振金融业,美国经济才能全面走好。

  合力推动资源品价格上涨

  中国庞大的投资,必然带动对资源的需求。

  另一方面,美国在这轮新周期实行的弱势美元政策,也在为资源品走牛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两者的合力,必然推动资源品价格的上涨。

  我在2009年1月16日撰写的《投资感言》一文中强调:"当时,我根据利益分析法判断,黄金价格会一直盘整到布什下台和奥巴马上任的jiāo接区,在此前的几次讲座中,我多次提到,黄金价格在等待奥巴马,奥巴马上台之后,黄金价格将走出一波涨势(当时看到1300美元,2010年年初作了对黄金下一阶段的判断)。"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民主党人奥巴马在美国国会大厦西侧的露天平台上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黄金突然加速上涨,而美元经过短暂上冲后,即步入跌势。

  早在2008年,我就针对黄金与美元同步xìng的问题,研究推导出了大致的模型,发现:从2009年起,黄金与美元在某些时段将会同步而行,而且,这种同步xìng比以往明显要频繁。结果,黄金与美元演绎出的近乎完美的同步xìng令投资者困惑不已。2009年9月底,我应邀在美国演讲的时候,被很多人问及这个问题。其实,道理并不复杂,当黄金的货币xìng特征与美元的货币xìng重叠的时候,或者,当黄金的商品xìng与美元的商品xìng特征重叠的时候--美元的商品xìng只在避险需求强烈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二者的趋势就会同步。

  奥巴马面临的难题决定着,他必然要强压人民币升值。

  实际上,自奥巴马上台后,强压人民币升值的浪潮一浪更比一浪高。几乎每一次中美会谈,人民币升值都是一个必谈的话题。

  一方面,美国要实行弱势美元政策,另一方面,又要确保美元独步全球的霸权地位不动摇,就只能通过袭扰唯一能和美元相抗衡的欧元,或者诱发其他相关经济体的危机来实现,即通过引发其他经济体的危机,来强化美元的唯一强势地位。

  先升后贬的巨大陷阱

  这就意味着,人民币不仅对欧元升值,对美元也必然升值--而这只是强压人民币升值的一个环节,另一个环节将在未来出现,即通过引发日本债务危机的方式,迫使日元快速贬值,导致人民币相对日元也快速升值。

  而融资难、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税费负担增加等因素,已经让中国中小企业走得非常艰难。此处还需要提及的是,西方国家的许多企业的生产成本正在由于技术的革新不断降低,这一点更让中国慢慢失去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如果人民币突然快速升值,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相当一部分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与相当一部分技术含量较高而较少得到政府政策资源支持的民营企业将倒闭。随着倒闭潮的出现、蔓延,人民币赖以依托的基础变得脆弱,人民币对美元就会出现快速的贬值--这种情况下又极容易引起外资、热钱撤离,使人民币贬值压力骤然成倍增加。

  第20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20)

  这种危险布局的逻辑是:

  先逼迫人民币升值,导致大量出口型制造企业因亏损而破产倒闭,这其中包括许多优质企业,而后,再推动人民币大幅贬值,以推高在中国泡沫和套利中获取的暴利,收购中国的优质企业、人民币资产、资源!

  这正是人民币升值之血。

  当外部所有的棋子都摆放在应当摆放的位置,当棋局渐成,中国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即将面临的危机吗?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