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过失,但不要为错误而哀叹。要纠正错误,然后继续前进。在与人打jiāo道时,既要从你的角度看问题,也要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分析形势。
勇气
拥有目标、理解形势还不够。你还要有行动的勇气,因为目标、愿望和信念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变成现实。
美国海军将领威廉·F·哈尔西的个人格言引用了纳尔逊的话,“如果一位船长把自己的船靠在敌人某只船旁边,那么他犯再大的错误也错不到哪儿去。”哈尔西说:“‘最佳防守就是猛烈进攻’是一条军事原则,但是其应用范围远远不限于战争领域。只要你在面临问题时不仅不逃避,还勇敢面对,那么一切问题,无论是个人问题、国家问题还是斗争,都在你面前显得渺小。”
你怎样才能在人生中更加勇敢无畏?心理控制理论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当你系统强化自我意象并懂得“我身上的缺点不是我的错”时,你会发现,合理冒险但不顾忌别人怎么想、担心跌跟头时可能暂时显得滑稽和愚蠢,就变得极为简单。在工作场合宣扬观点时,怎样才能显得更果断、更有说服力?当你在客户面前把想要推销的产品介绍完毕时,怎样才能明确无误、果断自信地得到一份订单?怎样做到在一直相信自己“走路顺拐”的情况下,还能自信地步入舞池?当“老狗学不了新把戏”成为一条公理时,人过中年的你怎样才能开始从事一项全新的职业或副业?怎样才能在严重灾难后卷土重来?这些都是勇敢生活的例子,这些都需要你有一个宁折不弯、“刀qiāng不入”的自我意象。
为什么不拿自己赌一把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事物绝对肯定或绝对可以保证。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往往不是前者能力更强、想法更高明,而是因为前者有一股敢拿主意赌一把、敢在缜密掂量后合理冒险、敢于行动的勇气。
我们通常把勇气看成与战场上、海难中或危险期间出现的英勇事迹密不可分的东西。但是,日常生活同样也需要勇气。
“按兵不动”(即不采取行动)能使面临问题者紧张不安,觉得处境艰难或身陷囹圄。这种做法会带来一大堆生理症状。
我告诉这种人说:
要透彻分析形势,在头脑里把对你可能的各种行动过程过一遍,再想想每种行动过程会(可能)带来什么后果。
选择那个最有前途的过程——然后为之奋斗。如果我们一直等到完全肯定、绝对可信后再采取行动,那么永远都会一事无成。在任何情况下采取行动,你都有可能犯错误;你作出的任何决定都可能是错误决定。但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可能出错就放弃对所希望的目标的追求。你应该每天都有勇气去冒犯错误的风险、冒可能失败的风险、冒可能遭受羞辱的风险。在你的一生中,向错误的方向迈出一步,也要比“原地”坐等、束手待毙好。一旦开始行动、着手向前,你便可以在前进途中纠正错误的路线。当你原地踏步、按兵不动时,你的自动引导机制无法引导你。
李·艾科卡曾说,果断是他在“关键先生”们身上找到的首要品质,正是因为处事果敢,这些人才一呼百应、不负众望。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将军曾经说,领导才能需要果断决策。
多数领导人都认为,成功源于果断决策和路线纠正、不拖拉以及有可能尝试作出美中不足的选择。几乎没有任何成功是通过直线获得的,即从A点直接到B点,从形成想法直接到硕果累累。绝大多数成功的取得,都经过了蜿蜒曲折的过程。
心灵处方
要想得到想要的一切,就应该允许自己犯一点错误、受一点痛苦。不要轻看自己。曾任精神病学与神经学专业咨询局主管的R·E·钱伯斯将军说:“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勇敢。实际上,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许多人都可能成为英雄,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却怀疑自身能力。只要他们认识到自身就有这些隐藏于内心深处的资源,这数资源就会给他们独立解决多数问题的能力,哪怕在面临严重危机时也能应对。”你身上就有这种资源,但是,如果不采取行动,如果不给它们为你效劳的机会,你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拥有它们。
这里还有一条有用建议:在做一些“小事”时大胆、勇敢地进行行动练习。不要等到你在遇到某些可怕危机时能成为大英雄时才去练。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勇气。通过在一些小事上练习勇敢精神,我们能培养出勇敢应对更重要事件的力量和能力。
宽容
我有一次发表演讲,题目是“怎样在一个缺乏尊重的世界里拥有自尊”。正如我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观察到的日益加剧的压力,与如今疯狂的生活节奏相比不过是“小儿科”一样,我在20世纪60、70年代看到的礼貌与尊重的日益缺失,也不过是当今世界不文明的恰当“预演”。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真真切切地伤害了人的自尊:我们打jiāo道的公司对我们就像对待电脑中的数字;个体户、商店店员、服务员以及类似人员在工作中经常冒冒失失、手忙脚乱、粗鲁无礼、闷闷不乐,并把不快发泄到顾客身上;有时候,我们甚至通过电话都找不到人!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文明和礼仪在各个地方逐渐丧失。
所有这些现象,都使我最早说的一番话显得更加重要。我曾在演讲中说,缺乏尊重的世界是一点点变好还是一点点变坏,要取决于每一个居住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着重反映在人们的两点上:人们的自我意象和对他人的尊重。
成功者关注他人、尊重他人。他们对别人的问题和需求很尊重。他们尊重人xìng的高贵,与人打jiāo道时将其当着人看待,而不是当作他们人生游戏中的“过河卒”。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都是应该得到尊严和尊重的独一无二的个体。
我们对自己的感觉和对他人的感觉相一致,这在心理学上是个事实。当一个人与人jiāo往、自己又比较厚道时,他总是觉得也应该善待自己。觉得别人不怎么样的人,内心深处对自己也没有多少尊重和关心。克服愧疚感有一种最有名的方法,就是不要在脑海里谴责别人——不再评判他们、不再为他们的过失而责备和憎恨他们。觉得别人值得你尊敬时,你就会树立更良好、更恰当的自我意象。
宽以待人之所以是成功者的外在体现,还有一个原因:宽以待人意味着此人尊重现实。人都是重要的、显要的,你不能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长期把别人当动物或机器看待,或者当成“过河卒”。
善待任何人是宽容之举,因为这样做对个人来说,并非总能立即起到互惠互利的效果。你不能将它看成jiāo易,而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将这样做看成强化自我意象的一种手段,看成你对整个社会作出了贡献。
心灵处方
宽容的处方里含有三味“yào”:(1)通过认识有关他人事实、认识到他们是上帝的孩子、是唯一个体和创造xìng的存在,从而努力做到真正欣赏他人;(2)想办法停下来想想别人的感受、观点、愿望和需求。多设身处地想想别人想要什么、有怎样的感受。我有个朋友喜欢和妻子开玩笑。无论妻子问他“你爱我吗?”的问题时,他都对她说:“是的,我只要停下来想到这一点,就会爱你。”这句话很有道理。如果我们不“停下来想想”别人,就无法体会他们的感受。(3)要按照“别人很重要”这一想法去做事,并相应地善待他们。
尊重
多年前,我借用卡莱尔的话为《本周》杂志“以文字为生”特别报道投了一篇稿件。卡莱尔说:“唉!可怕的怀疑就是怀疑自己。”当时我说:“在人生的所有陷阱中,最要命、最难克服的陷阱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因为它是我们亲手设计、亲自挖掘的陷阱,用一个短语来总结就是,‘没有用的——我办不到’。”
陷入这一陷阱就会受到严厉惩罚。从个人角度讲,它会使你失去物质奖励,而从社会角度看,它会阻挡社会前进的车轮。
作为医生,我还要指出,失败论还有另一个方面,这个方面让人不解,但几乎不为人们承认。我上面引用的话很可能是卡莱尔的内心坦白,这些话体现了他固执的xìng格、火暴的脾气和犀利的言辞,以及骇人听闻的家庭专制作风。
当然,卡莱尔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当我们受到“可怕的怀疑”支配时、当我们极度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不适合去完成应完成的任务时,不也正是这样吗?那时,我们岂不恰恰是别人最难相处的人?
我们完全应该在头脑中树立这样一种认识:评价自己过低不是美德,而是恶习。比如说,嫉妒是导致许多婚姻破裂的罪魁祸首,这种心理几乎总是因为疑神疑鬼引起。具有正确自尊心理的人对别人不会有敌视感,不会急于证明一切。他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事实,在向别人提要求时,不会过分苛求。
自我怀疑是看不见的,它会逐渐吞噬你的自我意象,就像癌细胞侵蚀人体器官一样。
警惕偷盗快乐的贼——你内心的批评家。玛丽·伊莱恩·雅各布森博士在她的经典图书《释放平日里的才华》中写道,“假如‘我’是一个强大对手,每当你怀疑自己时,都能听到它的尖声警告。它是一个敌人,总让我们远离真我,有时也让我们远离他人。”她还写道,“神奇的是,当你的内心没有敌人时,外界的敌人也微乎其微。”如果说有一种伟大的推销方式,让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和心理控制方法合作、与自己合作,那么这种伟大的方式就是上面这句话!
在接下来几章里,我会再次讨论怎样控制“内心批评家”。这个“批评家”其实是偷窃快乐、自我接受、自尊和安宁的贼,其影响力远甚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任何批评家。
正如前面那位精明的公司总裁懂得要想事业发达,就必须倾听他人的意见一样,她还知道自己必须小心谨慎地判断应该听谁的意见,这些意见以什么事实为基础。我们应该聆听内心的声音,但是必须谨慎运用!
当“内心的批评家”开始絮絮叨叨地小看我们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大喊“打住!”,把这位“批评家”送回原来所在的yīn暗角落,让它可能因怀疑我们而受罚。
在一次电台采访中,有人曾问我这样的问题:我在65岁时着手撰写、出版并普及本书首版时,有没有想过“你认为人们之所以关注一个处在职业生涯末期的年老外科医生讨论人脑运转问题的思想,原因是什么”?我回答说,老实讲,我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倒不是出于自负,而是由于对我来说这种探索并非一时冲动想施展才华,而是因为我把它看作向整个探索过程中向前迈了一步。我已经在想象中多次实现这一步跨越,随后才着手将它变成现实。不过我说,如果我“内心的批评家”敢提出这样一个荒谬而消极的问题,我肯定会和“他”面对面坐下来,给他读一读1715年乔治一世颁布的《取缔闹事法》。
心灵处方
不要老是通过“乞丐和龙王比宝”这种不公平的比较,在脑子里装着这样一幅心像:我不如别人那么能干。为自己的胜利而欢庆(无论胜利大小),承认并培养自己的力量,不断提醒自己:我身上的缺点不是我的错。
“尊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欣赏有价值的事物和入。为什么人们在敬畏星星、月亮、浩瀚海洋、花朵和夕阳之美的同时,却要轻看自己呢?难道创造我们和它们的不是同一个造物主?难道人不是天地间最神奇的创造物?这种对自身价值的欣赏并非自大,除非你认为是你创造了它们、是你付出了创造的部分功劳。不要仅仅因为你没有正确使用某种产品,就小看它的价值。不要幼稚地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指责产品,就像学校里的学生指责“打字机不会拼写”一样。
但是,自尊最大的奥秘在于:开始更多欣赏别人;向任何人都显示你的尊重。不为别的,因为他们是上帝的孩子,因此是有价值的存在。与人打jiāo道时,停下来想一想。你在与造物主最得意、最独特的个体创造jiāo往。如果你对待他人时头脑中认为他们有价值,那么你的自尊便能迅速提升。因为真正的自尊并非源于你做了什么大事、有什么东西、取得了什么成绩,而是源于你对自我的一种欣赏,因为你是上帝的孩子。不过,当你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时,必然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出于同样原因,所有其他人都应该受到欣赏。
这位可怜的采访者回家后肯定想不通自己是不是该干采访这一行,想不通为什么要干坐到半夜采访一个老糊涂了的傻子(这个傻子想象力丰富,还和他争辩)。如果他读过《心理控制术》一书,也许还能想得通,不过,正如任何接受过采访的作家都了如指掌的那样,他遇到的这种情况并不经常发生。不管怎么说,我和自己进行了这样一番jiāo谈,但一点也不觉得局促不安,而换做你也不应该窘迫。我相信,把这些“敌对想法”“拟人化”,看成一个与你对面坐着、使你当场下不了台、但你可以通过解释你成功的原因而击败他的“批评家”,是一种有益的想象力训练。
自信
信心以成功的经历为基础建立。当我们第一次取得一点成就时,很可能只会拥有一点点信心,因为之前我们没有成功经历,所以还没有学会自信。学骑自行车、在公共场合发言或者做外科手术,都遵循这一规则。可以说,成功能培养成功。哪怕一点点成就,也能作为取得更大成功的跳板。拳击选手的经理在为拳师选择训练对手时非常谨慎,目的是为了他们的成功经历能够呈逐渐上升趋势。我们也可以运用相同技巧,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勇气
拥有目标、理解形势还不够。你还要有行动的勇气,因为目标、愿望和信念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变成现实。
美国海军将领威廉·F·哈尔西的个人格言引用了纳尔逊的话,“如果一位船长把自己的船靠在敌人某只船旁边,那么他犯再大的错误也错不到哪儿去。”哈尔西说:“‘最佳防守就是猛烈进攻’是一条军事原则,但是其应用范围远远不限于战争领域。只要你在面临问题时不仅不逃避,还勇敢面对,那么一切问题,无论是个人问题、国家问题还是斗争,都在你面前显得渺小。”
你怎样才能在人生中更加勇敢无畏?心理控制理论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当你系统强化自我意象并懂得“我身上的缺点不是我的错”时,你会发现,合理冒险但不顾忌别人怎么想、担心跌跟头时可能暂时显得滑稽和愚蠢,就变得极为简单。在工作场合宣扬观点时,怎样才能显得更果断、更有说服力?当你在客户面前把想要推销的产品介绍完毕时,怎样才能明确无误、果断自信地得到一份订单?怎样做到在一直相信自己“走路顺拐”的情况下,还能自信地步入舞池?当“老狗学不了新把戏”成为一条公理时,人过中年的你怎样才能开始从事一项全新的职业或副业?怎样才能在严重灾难后卷土重来?这些都是勇敢生活的例子,这些都需要你有一个宁折不弯、“刀qiāng不入”的自我意象。
为什么不拿自己赌一把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事物绝对肯定或绝对可以保证。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往往不是前者能力更强、想法更高明,而是因为前者有一股敢拿主意赌一把、敢在缜密掂量后合理冒险、敢于行动的勇气。
我们通常把勇气看成与战场上、海难中或危险期间出现的英勇事迹密不可分的东西。但是,日常生活同样也需要勇气。
“按兵不动”(即不采取行动)能使面临问题者紧张不安,觉得处境艰难或身陷囹圄。这种做法会带来一大堆生理症状。
我告诉这种人说:
要透彻分析形势,在头脑里把对你可能的各种行动过程过一遍,再想想每种行动过程会(可能)带来什么后果。
选择那个最有前途的过程——然后为之奋斗。如果我们一直等到完全肯定、绝对可信后再采取行动,那么永远都会一事无成。在任何情况下采取行动,你都有可能犯错误;你作出的任何决定都可能是错误决定。但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可能出错就放弃对所希望的目标的追求。你应该每天都有勇气去冒犯错误的风险、冒可能失败的风险、冒可能遭受羞辱的风险。在你的一生中,向错误的方向迈出一步,也要比“原地”坐等、束手待毙好。一旦开始行动、着手向前,你便可以在前进途中纠正错误的路线。当你原地踏步、按兵不动时,你的自动引导机制无法引导你。
李·艾科卡曾说,果断是他在“关键先生”们身上找到的首要品质,正是因为处事果敢,这些人才一呼百应、不负众望。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将军曾经说,领导才能需要果断决策。
多数领导人都认为,成功源于果断决策和路线纠正、不拖拉以及有可能尝试作出美中不足的选择。几乎没有任何成功是通过直线获得的,即从A点直接到B点,从形成想法直接到硕果累累。绝大多数成功的取得,都经过了蜿蜒曲折的过程。
心灵处方
要想得到想要的一切,就应该允许自己犯一点错误、受一点痛苦。不要轻看自己。曾任精神病学与神经学专业咨询局主管的R·E·钱伯斯将军说:“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勇敢。实际上,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许多人都可能成为英雄,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却怀疑自身能力。只要他们认识到自身就有这些隐藏于内心深处的资源,这数资源就会给他们独立解决多数问题的能力,哪怕在面临严重危机时也能应对。”你身上就有这种资源,但是,如果不采取行动,如果不给它们为你效劳的机会,你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拥有它们。
这里还有一条有用建议:在做一些“小事”时大胆、勇敢地进行行动练习。不要等到你在遇到某些可怕危机时能成为大英雄时才去练。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勇气。通过在一些小事上练习勇敢精神,我们能培养出勇敢应对更重要事件的力量和能力。
宽容
我有一次发表演讲,题目是“怎样在一个缺乏尊重的世界里拥有自尊”。正如我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观察到的日益加剧的压力,与如今疯狂的生活节奏相比不过是“小儿科”一样,我在20世纪60、70年代看到的礼貌与尊重的日益缺失,也不过是当今世界不文明的恰当“预演”。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真真切切地伤害了人的自尊:我们打jiāo道的公司对我们就像对待电脑中的数字;个体户、商店店员、服务员以及类似人员在工作中经常冒冒失失、手忙脚乱、粗鲁无礼、闷闷不乐,并把不快发泄到顾客身上;有时候,我们甚至通过电话都找不到人!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文明和礼仪在各个地方逐渐丧失。
所有这些现象,都使我最早说的一番话显得更加重要。我曾在演讲中说,缺乏尊重的世界是一点点变好还是一点点变坏,要取决于每一个居住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着重反映在人们的两点上:人们的自我意象和对他人的尊重。
成功者关注他人、尊重他人。他们对别人的问题和需求很尊重。他们尊重人xìng的高贵,与人打jiāo道时将其当着人看待,而不是当作他们人生游戏中的“过河卒”。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都是应该得到尊严和尊重的独一无二的个体。
我们对自己的感觉和对他人的感觉相一致,这在心理学上是个事实。当一个人与人jiāo往、自己又比较厚道时,他总是觉得也应该善待自己。觉得别人不怎么样的人,内心深处对自己也没有多少尊重和关心。克服愧疚感有一种最有名的方法,就是不要在脑海里谴责别人——不再评判他们、不再为他们的过失而责备和憎恨他们。觉得别人值得你尊敬时,你就会树立更良好、更恰当的自我意象。
宽以待人之所以是成功者的外在体现,还有一个原因:宽以待人意味着此人尊重现实。人都是重要的、显要的,你不能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长期把别人当动物或机器看待,或者当成“过河卒”。
善待任何人是宽容之举,因为这样做对个人来说,并非总能立即起到互惠互利的效果。你不能将它看成jiāo易,而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将这样做看成强化自我意象的一种手段,看成你对整个社会作出了贡献。
心灵处方
宽容的处方里含有三味“yào”:(1)通过认识有关他人事实、认识到他们是上帝的孩子、是唯一个体和创造xìng的存在,从而努力做到真正欣赏他人;(2)想办法停下来想想别人的感受、观点、愿望和需求。多设身处地想想别人想要什么、有怎样的感受。我有个朋友喜欢和妻子开玩笑。无论妻子问他“你爱我吗?”的问题时,他都对她说:“是的,我只要停下来想到这一点,就会爱你。”这句话很有道理。如果我们不“停下来想想”别人,就无法体会他们的感受。(3)要按照“别人很重要”这一想法去做事,并相应地善待他们。
尊重
多年前,我借用卡莱尔的话为《本周》杂志“以文字为生”特别报道投了一篇稿件。卡莱尔说:“唉!可怕的怀疑就是怀疑自己。”当时我说:“在人生的所有陷阱中,最要命、最难克服的陷阱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因为它是我们亲手设计、亲自挖掘的陷阱,用一个短语来总结就是,‘没有用的——我办不到’。”
陷入这一陷阱就会受到严厉惩罚。从个人角度讲,它会使你失去物质奖励,而从社会角度看,它会阻挡社会前进的车轮。
作为医生,我还要指出,失败论还有另一个方面,这个方面让人不解,但几乎不为人们承认。我上面引用的话很可能是卡莱尔的内心坦白,这些话体现了他固执的xìng格、火暴的脾气和犀利的言辞,以及骇人听闻的家庭专制作风。
当然,卡莱尔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当我们受到“可怕的怀疑”支配时、当我们极度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不适合去完成应完成的任务时,不也正是这样吗?那时,我们岂不恰恰是别人最难相处的人?
我们完全应该在头脑中树立这样一种认识:评价自己过低不是美德,而是恶习。比如说,嫉妒是导致许多婚姻破裂的罪魁祸首,这种心理几乎总是因为疑神疑鬼引起。具有正确自尊心理的人对别人不会有敌视感,不会急于证明一切。他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事实,在向别人提要求时,不会过分苛求。
自我怀疑是看不见的,它会逐渐吞噬你的自我意象,就像癌细胞侵蚀人体器官一样。
警惕偷盗快乐的贼——你内心的批评家。玛丽·伊莱恩·雅各布森博士在她的经典图书《释放平日里的才华》中写道,“假如‘我’是一个强大对手,每当你怀疑自己时,都能听到它的尖声警告。它是一个敌人,总让我们远离真我,有时也让我们远离他人。”她还写道,“神奇的是,当你的内心没有敌人时,外界的敌人也微乎其微。”如果说有一种伟大的推销方式,让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和心理控制方法合作、与自己合作,那么这种伟大的方式就是上面这句话!
在接下来几章里,我会再次讨论怎样控制“内心批评家”。这个“批评家”其实是偷窃快乐、自我接受、自尊和安宁的贼,其影响力远甚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任何批评家。
正如前面那位精明的公司总裁懂得要想事业发达,就必须倾听他人的意见一样,她还知道自己必须小心谨慎地判断应该听谁的意见,这些意见以什么事实为基础。我们应该聆听内心的声音,但是必须谨慎运用!
当“内心的批评家”开始絮絮叨叨地小看我们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大喊“打住!”,把这位“批评家”送回原来所在的yīn暗角落,让它可能因怀疑我们而受罚。
在一次电台采访中,有人曾问我这样的问题:我在65岁时着手撰写、出版并普及本书首版时,有没有想过“你认为人们之所以关注一个处在职业生涯末期的年老外科医生讨论人脑运转问题的思想,原因是什么”?我回答说,老实讲,我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倒不是出于自负,而是由于对我来说这种探索并非一时冲动想施展才华,而是因为我把它看作向整个探索过程中向前迈了一步。我已经在想象中多次实现这一步跨越,随后才着手将它变成现实。不过我说,如果我“内心的批评家”敢提出这样一个荒谬而消极的问题,我肯定会和“他”面对面坐下来,给他读一读1715年乔治一世颁布的《取缔闹事法》。
心灵处方
不要老是通过“乞丐和龙王比宝”这种不公平的比较,在脑子里装着这样一幅心像:我不如别人那么能干。为自己的胜利而欢庆(无论胜利大小),承认并培养自己的力量,不断提醒自己:我身上的缺点不是我的错。
“尊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欣赏有价值的事物和入。为什么人们在敬畏星星、月亮、浩瀚海洋、花朵和夕阳之美的同时,却要轻看自己呢?难道创造我们和它们的不是同一个造物主?难道人不是天地间最神奇的创造物?这种对自身价值的欣赏并非自大,除非你认为是你创造了它们、是你付出了创造的部分功劳。不要仅仅因为你没有正确使用某种产品,就小看它的价值。不要幼稚地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指责产品,就像学校里的学生指责“打字机不会拼写”一样。
但是,自尊最大的奥秘在于:开始更多欣赏别人;向任何人都显示你的尊重。不为别的,因为他们是上帝的孩子,因此是有价值的存在。与人打jiāo道时,停下来想一想。你在与造物主最得意、最独特的个体创造jiāo往。如果你对待他人时头脑中认为他们有价值,那么你的自尊便能迅速提升。因为真正的自尊并非源于你做了什么大事、有什么东西、取得了什么成绩,而是源于你对自我的一种欣赏,因为你是上帝的孩子。不过,当你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时,必然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出于同样原因,所有其他人都应该受到欣赏。
这位可怜的采访者回家后肯定想不通自己是不是该干采访这一行,想不通为什么要干坐到半夜采访一个老糊涂了的傻子(这个傻子想象力丰富,还和他争辩)。如果他读过《心理控制术》一书,也许还能想得通,不过,正如任何接受过采访的作家都了如指掌的那样,他遇到的这种情况并不经常发生。不管怎么说,我和自己进行了这样一番jiāo谈,但一点也不觉得局促不安,而换做你也不应该窘迫。我相信,把这些“敌对想法”“拟人化”,看成一个与你对面坐着、使你当场下不了台、但你可以通过解释你成功的原因而击败他的“批评家”,是一种有益的想象力训练。
自信
信心以成功的经历为基础建立。当我们第一次取得一点成就时,很可能只会拥有一点点信心,因为之前我们没有成功经历,所以还没有学会自信。学骑自行车、在公共场合发言或者做外科手术,都遵循这一规则。可以说,成功能培养成功。哪怕一点点成就,也能作为取得更大成功的跳板。拳击选手的经理在为拳师选择训练对手时非常谨慎,目的是为了他们的成功经历能够呈逐渐上升趋势。我们也可以运用相同技巧,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