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横生的扶梯彀不到楼上的正间,碰到墙,转弯向前去,又是四五级,那才是楼板。到亭子间可不用加这四五级,所以亭子间比楼正间低。亭子间的下层是灶间;上层是晒台,从楼正间另一旁的扶梯走上去;近年来常常在文人笔下出现的亭子间就是这么局促闷损的居室。然而弄堂房子的结构确值得佩服;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弄堂房子就合着这样经济的条件。
住弄堂房子,非但栽不起深林丛树,就是几棵花草也没法种,因为天井里完全铺着水门汀。你要看花草只有种在盆里。盆里的泥往往是反复地种过了几种东西的,一点养料早被用完,又没处去取肥美的泥来加入;所以长出叶子来开出花朵来大都瘦小得可怜。有些人家嫌自己动手麻烦,又正有余多的钱足以对付小小的奢侈的开支,就同花园子约定,每个月送两回或者三回的盆景来;这样,家里就长年有及时的花草,过了时的自有花匠拿回去,真是毫不费事。然而这等人家的趣味大都在不缺少一种照例应有的点缀,自己的生活跟花草的生活却并没有多大的干系;只要看花匠拿回去的,不是干枯了叶子,就是折断了枝干,可见我这话没有冤枉了他们。再有些人家从小菜场买一点折枝截茎的花草,拿回来就chā在花瓶里,不像日本人那样讲究什么“花道”,chā成“乱柴把”或者“喜鹊窠”都不在乎;直到枯萎了,拔起来向垃圾桶一丢,就此完事。这除了“我家也有一点花草”以外,实在很少意味。
我们乐于亲近植物,趣味并不完全在看花。一条枝条伸出来,一张叶子展开来,你如果耐着xìng儿看,随时有新的色泽跟姿态勾引你的欢喜。到了秋天冬天,吹来几阵西风北风,树叶毫不留恋地掉将下来;这似乎最乏味了。然而你留心看时,就会发见枝条上旧时生着叶柄的处所,有很细小的一粒透露出来,那就是来春新枝条的萌芽。春天的到来是可以预计的,所以你对着没有叶子的枝条也不至于感到寂寞,你有来春看新绿的希望。这固然不值一班珍赏家的一笑,在他们,树一定要寻求佳种,花一定要能够入谱,寻常的种类跟谱外的货色就不屑一看;但是,果能从花草方面得到真实的享受,做一个非珍赏家的“外行”又有什么关系。然而买一点折枝截茎的花草来chā在花瓶里,那是无法得到这种享受的;叫花匠每个月送几回盆景来也不行,因为时间太短促,你不能读遍一种植物的生活史;自己动手弄盆栽当然比较好,可是植物入了盆犹如鸟儿进了笼,无论如何总显得拘束,滞钝,跟原来不一样。推究到底,只有把植物种在泥地里最好。可是哪里来泥地呢?弄堂房子的天井里有的是坚硬的水门汀!
把水门汀去掉;我时时这样想,并且告诉别人。关切我的人就提出了驳议。有两说:又不是自已的房产,给点缀花木犯不着,这是一说;谁知道这所房子住多少日子,何必种了花木让别人看,这是又一说。前者着眼在经济;后者只怕徒劳而得不到报酬。这种见识虽然不能叫我信服,可是究属好意;我对他们都致了感谢的意思。然而也并没有立刻动手。直到三年前的冬季,才真个把天井里的水门汀的两边凿去,只留当中一道,作为通路。
水门汀下面满是瓦砾,烦一个工人用了独轮车替我运开去。他就从不很近的田野里载回来泥土,倒在凿开的地方。来回四五趟,泥土同留着的水门汀一样平了。于是我买一些植物来种下,计蔷薇两棵,紫藤两棵,红梅一棵,芍yào根一个。蔷蔽跟紫藤都落了叶,但是生着叶柄的处所,萌芽的小粒已经透出来了;红梅满缀着花蕾,有几个已经展开了一两瓣;芍yào根生着嫩红的新芽,像一个个笔尖,尤其可爱。我希望它们发育得壮健一点,特地从江湾买来一片豆饼,融化了,分配在各棵的根旁边;又听说芍yào更需要肥料,先在安根处所的下面埋了一条猪的大肠。
不到两个月,一二八战役起来了。停战以后,我回去检残余的东西。天井完全给碎砖断板掩没。只红梅的几条枝条伸了出来,还留着几个干枯的花萼;新叶全不见,大概是没有命了。当时心里充满着种种的忿恨,一瞥过后,就不再想到花呀草呀的事。后来回想起来,才觉得这回的种植真是多此一举。既没有点缀人家的房产,也没有让别人看到什么,除了那棵红梅总算看到了半开以外,一点效果都没有得到,这才是确切的“犯不着”。
然而当初提出驳议的人并不曾想到这一层。
去年秋季,我又搬家了。经朋友指点,来看这一所房子,才进里门,我就中了意,因为每所房子的天井都留着泥地,再不用你费事,只一条过路涂的水门汀。搬了进来之后,我就打算种点东西。一个卖花的由朋友家介绍过来了。我说要一棵垂杨,大约齐楼上的栏干那么高。他说有,下礼拜早上送来。到了那礼拜天,一家的人似乎有一位客人将要到来的样子,都起得很早。但是,报纸送来了,到小菜场去买菜的回来了,垂杨却没有消息。
那卖花的“放生”了吧,不免感到失望。忽然,“树来了!树来了!”在弄堂里赛跑的孩子叫将起来。三个人扛着一棵绿叶蓬蓬的树,到门首停下;不待竖直,就认知这是杨树而并不是垂杨。
为什么不带垂杨来呢?种活来得难哩,价钱贵得多哩,他们说出好些理由。不垂又有什么关系,具有生意跟韵致是一样的。就叫他们给我种在门侧;正是齐楼上的栏干那么高。问多少价钱,两块四,我照给了。人家都说太贵,若在乡下,这样一棵杨树值不到两毛钱。我可不这么想。三个人的劳力,从江湾跑了十多里路来到我这里,并且有一棵绿叶蓬蓬的杨树,还不值这一点钱吗?
就是普通的商品,臂如四毛钱买一双袜子,一块钱买三罐香烟,如果撇开了资本吸收利润这一点来说,付出的代价跟取得的享受总有点抵不过似的,因为每样物品都是最可贵的劳力的化身,而付出的代价怎样来的却未必每个人没有问题。
杨树离开了一会地土,种下去过了三四天,叶子转黄,都软软地倒垂了;但枝条还是绿的。半个月后就是小春天气,接连十几天的暖和,枝条上透出许多嫩芽来;这尤其叫人放心,现在吹过了几阵西风节令已jiāo小寒,这些嫩芽枯萎了,然而清明时节必将有一树新绿是无疑的。到了夏天,紧密的柳叶正好代替凉棚,遮护这小小的天井:那又合于家庭经济原理了。
杨树以外我又在天井里种了一棵夹竹桃,一棵绿梅,一条紫藤,一丛蔷薇,一个芍yào根,以及叫不出名字来的两棵灌木,又有一棵小刺柏。是从前住在这里的人家留下来的。天井小,而我偏贪多;这几种东西长大起来,必然彼此都不舒服。我说笑话,我安排下一个“物竞”的场所,任它们去争取“天择”吧。那棵绿梅花蕾很多,明后天有两三朵开了。
第7章 6、速写
密雨初收,海面漫着白色的雾气。时间是傍晚了。那些海岛化为淡淡的几搭影子。
十几条帆船系缆在石埠上,因波浪的激dàng,时而贴近石埠,时而离得远些。客人的行李包裹都已放入船舱。船夫相对说笑,声音消散在苍茫之中;有几个在船梢睡觉,十分酣畅,仿佛全忘了等一会儿将有一番尽力挣扎的工作。
客人怀着游览以后的快感与不满或者朝过了圣地的虔敬的欢喜在石埠上等待,不免时回头望那题着“南海圣境”的牌坊。牌坊可真恶俗,像上海、杭州大银楼的门面。
风紧,穿着单衫,颇有寒意。
“来了!”不知谁这样一声喊,石埠上与帆船上的人顿时动乱起来。我直望,白茫茫而外无所见。
在船舷与岸石击撞声中我们登了预定的帆船。站稳,手扶着夹持桅杆的木板。船夫匆忙地解缆,把舵,摇橹。那普陀的门户便向东旋转了。回看其他的船,有大半行在我们前头,相距十来丈远。
记起几年前的一个寒夜从江yīn渡江,张着帆,风从侧面来,背风的一面船舷几乎没入水;渡客齐靠在受风的一面,两脚用力踏着舱板,仿佛觉得立刻会一脱脚横倒下来似的。两相比较,眼前这一点颠dàng算不得什么了。
望见星儿般的几点光亮了,是开来的轮船上的电灯。定睛细认,我才看清了轮船的轮廓。我们这船并不准对着轮船行驶,却取斜出的路径。
突然间船夫急促而力强地摇着橹;船尾好似增加了不少重量,致使船头昂起。这当儿船身轻捷地转了向,笔直前驶;轮船的左侧就在我们前面了。
当靠近轮船时,先已伸出的竹篙有如求援的手,搭,一下,钩住了轮船的铁阑。船身便上下抛dàng,像高速度的摩托车叠次经过陡峭的桥。左右两边是先到这里钩住了轮船的帆船,船舷和船舷相磨擦,相击撞;我想,我们这船会被挤得离开水面吧。
轮船并不停轮,伸出求援的手的帆船依附着它行进。它右侧的两扇铁门早经洞开,客人便攀援着铁阑或绳索慌乱地爬上去。
行李包裹附着在肩背上或臂弯里。并没意义的叫喊声几乎弥漫于海天之间。
乘着轮船开行之势,我们这船与轮船并行了。昌群兄与小墨抢先爬了上去,混入纷乱的旅客中间。我提起小皮箱正想举足,一个浪头从两船间涌起,使船夫不得不让竹篙脱钩。船便离开了轮船。
“喂,喂,”我有点儿慌急。
搭,一下,竹篙钩住了另一帆船的船尾,船夫指点我可从那里上轮船。
我跨上那帆船,蹒跚地走到它的左舷。浪头总想分开轮船与帆船的连接似的,又从两船间涌了起来。看船夫又将让竹篙脱钩,我只得奋力举一只脚踏上轮船的门限。不知谁伸给我一只手,我握住了,身子一腾跃,便离开了帆船。
门内是一个只排列坐椅的大统舱,电灯光耀得人目眩。
我立刻给热闷污臭的空气包围住了。
第8章 7、“苏州光复”
革命,一般市民都不曾尝过它的味道。报纸上记载着什么什么地方都光复了,眼见苏州地方的革命必不可免,于是竭尽想像的能力,描绘那将要揭露的一幕。想像实在贫弱得很,无非开qiāng和放火,死亡和流离。避往乡间去吧,到上海去作几时寓公吧,这样想的,这样干的,颇有其人。
但也有对于尚未见面的革命感到亲热的。理由却很简单。革了命,上头不再有皇帝,谁都成为中国的主人,一切事情就办得好了。这类人中以青年学生为多。上课简直不当一回事;每天赶早跑火车站,等候上海来的报纸,看前一天又有那些地方光复了。
一天早上,市民相互悄悄地说:“来了!”什么东西来了呢?
原来就是那引人忧虑又惹人喜爱的革命。它来得这么不声不响,真是出乎全城市民的意料之外。倒马桶的农人依然做他们的倾注涤dàng的工作,小茶馆里依然坐着一壁洗脸一壁打呵欠的茶客,只站冈巡警的衣袖上多了一条白布。
有几处桥头巷口张贴着告示,大家才知道江苏巡抚程德全换称了都督。那一方印信据说是仓卒间用砚台刻成的。
青年学生爽然了,革命绝对不能满足他们的浪漫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开qiāng、放火、死亡、流离惴惴然的那些人却欣欣然了,他们逃过了并不等闲的一个劫运。
第二年,地方光复纪念日的晚上,举行提灯会。初等小学校的学童也跟在各团体会员、各学校学生的后面,擎起红红绿绿的纸灯笼,到都督府的堂上绕行一周;其时程都督坐在偏左的一把藤椅上,拈髯而笑。
在绕行一周的当儿,学童便唱那习熟了的歌词。各学校的歌词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唱下录的首:
苏州光复,直是苏人福。
……草木不伤,鸡犬不惊,军令何严肃?
我辈学生,千思万想,全靠程都督。
哥哥弟弟,大家在这里。
问今朝提灯欢祝,都为啥事体?
为我都督,保我苏州,永世勿忘记。
我辈学生,恭恭敬敬,大家行个礼。
可惜第一首的第二行再也想不起来了。这两首歌词虽然由学童唱出,虽然每一首有一句“我辈学生”,而并非学童的“心声”是显然的。
革命什么,不去管它。蒙了“官办革命”的福,“草木不伤,鸡犬不惊”,什么都得以保全,这是感激涕零,“永世”不能“忘记”的。于是借了学童的口吻,表达衷心的爱戴。此情此景,令人想起……风七月的末了几句: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第9章 8、“说书”
因为我是苏州人,望道先生要我谈谈苏州的“说书”。我从七八岁的时候起,私塾里放了学,常常跟着父亲去“听书”。到十三岁进了学校才间断,这几年间听的“书”真不少“小书”像《珍珠塔》、《描金凤》、《三笑》、《文武香球》,“《大书》”像《三国志》、《金台传》、《水浒》、《英烈》,都不止听了一遍,最多的到三遍四遍。但是现在差不多忘记干净了,不要说“书”里的情节,就是几个主要人物的姓名也说不齐全了。
“小书”说的是才子佳人,“大书”说的是江湖好汉跟历史故事,这是大概的区别。“小书”在表白里夹着唱词,唱的时候说书人弹着三弦;如果是两个人,另外一个人就弹琵琶或者打铜丝琴。“大书”没有唱词,完全是表白。说“大书”的那把黑纸扇比较说“小书”的更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住弄堂房子,非但栽不起深林丛树,就是几棵花草也没法种,因为天井里完全铺着水门汀。你要看花草只有种在盆里。盆里的泥往往是反复地种过了几种东西的,一点养料早被用完,又没处去取肥美的泥来加入;所以长出叶子来开出花朵来大都瘦小得可怜。有些人家嫌自己动手麻烦,又正有余多的钱足以对付小小的奢侈的开支,就同花园子约定,每个月送两回或者三回的盆景来;这样,家里就长年有及时的花草,过了时的自有花匠拿回去,真是毫不费事。然而这等人家的趣味大都在不缺少一种照例应有的点缀,自己的生活跟花草的生活却并没有多大的干系;只要看花匠拿回去的,不是干枯了叶子,就是折断了枝干,可见我这话没有冤枉了他们。再有些人家从小菜场买一点折枝截茎的花草,拿回来就chā在花瓶里,不像日本人那样讲究什么“花道”,chā成“乱柴把”或者“喜鹊窠”都不在乎;直到枯萎了,拔起来向垃圾桶一丢,就此完事。这除了“我家也有一点花草”以外,实在很少意味。
我们乐于亲近植物,趣味并不完全在看花。一条枝条伸出来,一张叶子展开来,你如果耐着xìng儿看,随时有新的色泽跟姿态勾引你的欢喜。到了秋天冬天,吹来几阵西风北风,树叶毫不留恋地掉将下来;这似乎最乏味了。然而你留心看时,就会发见枝条上旧时生着叶柄的处所,有很细小的一粒透露出来,那就是来春新枝条的萌芽。春天的到来是可以预计的,所以你对着没有叶子的枝条也不至于感到寂寞,你有来春看新绿的希望。这固然不值一班珍赏家的一笑,在他们,树一定要寻求佳种,花一定要能够入谱,寻常的种类跟谱外的货色就不屑一看;但是,果能从花草方面得到真实的享受,做一个非珍赏家的“外行”又有什么关系。然而买一点折枝截茎的花草来chā在花瓶里,那是无法得到这种享受的;叫花匠每个月送几回盆景来也不行,因为时间太短促,你不能读遍一种植物的生活史;自己动手弄盆栽当然比较好,可是植物入了盆犹如鸟儿进了笼,无论如何总显得拘束,滞钝,跟原来不一样。推究到底,只有把植物种在泥地里最好。可是哪里来泥地呢?弄堂房子的天井里有的是坚硬的水门汀!
把水门汀去掉;我时时这样想,并且告诉别人。关切我的人就提出了驳议。有两说:又不是自已的房产,给点缀花木犯不着,这是一说;谁知道这所房子住多少日子,何必种了花木让别人看,这是又一说。前者着眼在经济;后者只怕徒劳而得不到报酬。这种见识虽然不能叫我信服,可是究属好意;我对他们都致了感谢的意思。然而也并没有立刻动手。直到三年前的冬季,才真个把天井里的水门汀的两边凿去,只留当中一道,作为通路。
水门汀下面满是瓦砾,烦一个工人用了独轮车替我运开去。他就从不很近的田野里载回来泥土,倒在凿开的地方。来回四五趟,泥土同留着的水门汀一样平了。于是我买一些植物来种下,计蔷薇两棵,紫藤两棵,红梅一棵,芍yào根一个。蔷蔽跟紫藤都落了叶,但是生着叶柄的处所,萌芽的小粒已经透出来了;红梅满缀着花蕾,有几个已经展开了一两瓣;芍yào根生着嫩红的新芽,像一个个笔尖,尤其可爱。我希望它们发育得壮健一点,特地从江湾买来一片豆饼,融化了,分配在各棵的根旁边;又听说芍yào更需要肥料,先在安根处所的下面埋了一条猪的大肠。
不到两个月,一二八战役起来了。停战以后,我回去检残余的东西。天井完全给碎砖断板掩没。只红梅的几条枝条伸了出来,还留着几个干枯的花萼;新叶全不见,大概是没有命了。当时心里充满着种种的忿恨,一瞥过后,就不再想到花呀草呀的事。后来回想起来,才觉得这回的种植真是多此一举。既没有点缀人家的房产,也没有让别人看到什么,除了那棵红梅总算看到了半开以外,一点效果都没有得到,这才是确切的“犯不着”。
然而当初提出驳议的人并不曾想到这一层。
去年秋季,我又搬家了。经朋友指点,来看这一所房子,才进里门,我就中了意,因为每所房子的天井都留着泥地,再不用你费事,只一条过路涂的水门汀。搬了进来之后,我就打算种点东西。一个卖花的由朋友家介绍过来了。我说要一棵垂杨,大约齐楼上的栏干那么高。他说有,下礼拜早上送来。到了那礼拜天,一家的人似乎有一位客人将要到来的样子,都起得很早。但是,报纸送来了,到小菜场去买菜的回来了,垂杨却没有消息。
那卖花的“放生”了吧,不免感到失望。忽然,“树来了!树来了!”在弄堂里赛跑的孩子叫将起来。三个人扛着一棵绿叶蓬蓬的树,到门首停下;不待竖直,就认知这是杨树而并不是垂杨。
为什么不带垂杨来呢?种活来得难哩,价钱贵得多哩,他们说出好些理由。不垂又有什么关系,具有生意跟韵致是一样的。就叫他们给我种在门侧;正是齐楼上的栏干那么高。问多少价钱,两块四,我照给了。人家都说太贵,若在乡下,这样一棵杨树值不到两毛钱。我可不这么想。三个人的劳力,从江湾跑了十多里路来到我这里,并且有一棵绿叶蓬蓬的杨树,还不值这一点钱吗?
就是普通的商品,臂如四毛钱买一双袜子,一块钱买三罐香烟,如果撇开了资本吸收利润这一点来说,付出的代价跟取得的享受总有点抵不过似的,因为每样物品都是最可贵的劳力的化身,而付出的代价怎样来的却未必每个人没有问题。
杨树离开了一会地土,种下去过了三四天,叶子转黄,都软软地倒垂了;但枝条还是绿的。半个月后就是小春天气,接连十几天的暖和,枝条上透出许多嫩芽来;这尤其叫人放心,现在吹过了几阵西风节令已jiāo小寒,这些嫩芽枯萎了,然而清明时节必将有一树新绿是无疑的。到了夏天,紧密的柳叶正好代替凉棚,遮护这小小的天井:那又合于家庭经济原理了。
杨树以外我又在天井里种了一棵夹竹桃,一棵绿梅,一条紫藤,一丛蔷薇,一个芍yào根,以及叫不出名字来的两棵灌木,又有一棵小刺柏。是从前住在这里的人家留下来的。天井小,而我偏贪多;这几种东西长大起来,必然彼此都不舒服。我说笑话,我安排下一个“物竞”的场所,任它们去争取“天择”吧。那棵绿梅花蕾很多,明后天有两三朵开了。
第7章 6、速写
密雨初收,海面漫着白色的雾气。时间是傍晚了。那些海岛化为淡淡的几搭影子。
十几条帆船系缆在石埠上,因波浪的激dàng,时而贴近石埠,时而离得远些。客人的行李包裹都已放入船舱。船夫相对说笑,声音消散在苍茫之中;有几个在船梢睡觉,十分酣畅,仿佛全忘了等一会儿将有一番尽力挣扎的工作。
客人怀着游览以后的快感与不满或者朝过了圣地的虔敬的欢喜在石埠上等待,不免时回头望那题着“南海圣境”的牌坊。牌坊可真恶俗,像上海、杭州大银楼的门面。
风紧,穿着单衫,颇有寒意。
“来了!”不知谁这样一声喊,石埠上与帆船上的人顿时动乱起来。我直望,白茫茫而外无所见。
在船舷与岸石击撞声中我们登了预定的帆船。站稳,手扶着夹持桅杆的木板。船夫匆忙地解缆,把舵,摇橹。那普陀的门户便向东旋转了。回看其他的船,有大半行在我们前头,相距十来丈远。
记起几年前的一个寒夜从江yīn渡江,张着帆,风从侧面来,背风的一面船舷几乎没入水;渡客齐靠在受风的一面,两脚用力踏着舱板,仿佛觉得立刻会一脱脚横倒下来似的。两相比较,眼前这一点颠dàng算不得什么了。
望见星儿般的几点光亮了,是开来的轮船上的电灯。定睛细认,我才看清了轮船的轮廓。我们这船并不准对着轮船行驶,却取斜出的路径。
突然间船夫急促而力强地摇着橹;船尾好似增加了不少重量,致使船头昂起。这当儿船身轻捷地转了向,笔直前驶;轮船的左侧就在我们前面了。
当靠近轮船时,先已伸出的竹篙有如求援的手,搭,一下,钩住了轮船的铁阑。船身便上下抛dàng,像高速度的摩托车叠次经过陡峭的桥。左右两边是先到这里钩住了轮船的帆船,船舷和船舷相磨擦,相击撞;我想,我们这船会被挤得离开水面吧。
轮船并不停轮,伸出求援的手的帆船依附着它行进。它右侧的两扇铁门早经洞开,客人便攀援着铁阑或绳索慌乱地爬上去。
行李包裹附着在肩背上或臂弯里。并没意义的叫喊声几乎弥漫于海天之间。
乘着轮船开行之势,我们这船与轮船并行了。昌群兄与小墨抢先爬了上去,混入纷乱的旅客中间。我提起小皮箱正想举足,一个浪头从两船间涌起,使船夫不得不让竹篙脱钩。船便离开了轮船。
“喂,喂,”我有点儿慌急。
搭,一下,竹篙钩住了另一帆船的船尾,船夫指点我可从那里上轮船。
我跨上那帆船,蹒跚地走到它的左舷。浪头总想分开轮船与帆船的连接似的,又从两船间涌了起来。看船夫又将让竹篙脱钩,我只得奋力举一只脚踏上轮船的门限。不知谁伸给我一只手,我握住了,身子一腾跃,便离开了帆船。
门内是一个只排列坐椅的大统舱,电灯光耀得人目眩。
我立刻给热闷污臭的空气包围住了。
第8章 7、“苏州光复”
革命,一般市民都不曾尝过它的味道。报纸上记载着什么什么地方都光复了,眼见苏州地方的革命必不可免,于是竭尽想像的能力,描绘那将要揭露的一幕。想像实在贫弱得很,无非开qiāng和放火,死亡和流离。避往乡间去吧,到上海去作几时寓公吧,这样想的,这样干的,颇有其人。
但也有对于尚未见面的革命感到亲热的。理由却很简单。革了命,上头不再有皇帝,谁都成为中国的主人,一切事情就办得好了。这类人中以青年学生为多。上课简直不当一回事;每天赶早跑火车站,等候上海来的报纸,看前一天又有那些地方光复了。
一天早上,市民相互悄悄地说:“来了!”什么东西来了呢?
原来就是那引人忧虑又惹人喜爱的革命。它来得这么不声不响,真是出乎全城市民的意料之外。倒马桶的农人依然做他们的倾注涤dàng的工作,小茶馆里依然坐着一壁洗脸一壁打呵欠的茶客,只站冈巡警的衣袖上多了一条白布。
有几处桥头巷口张贴着告示,大家才知道江苏巡抚程德全换称了都督。那一方印信据说是仓卒间用砚台刻成的。
青年学生爽然了,革命绝对不能满足他们的浪漫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开qiāng、放火、死亡、流离惴惴然的那些人却欣欣然了,他们逃过了并不等闲的一个劫运。
第二年,地方光复纪念日的晚上,举行提灯会。初等小学校的学童也跟在各团体会员、各学校学生的后面,擎起红红绿绿的纸灯笼,到都督府的堂上绕行一周;其时程都督坐在偏左的一把藤椅上,拈髯而笑。
在绕行一周的当儿,学童便唱那习熟了的歌词。各学校的歌词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唱下录的首:
苏州光复,直是苏人福。
……草木不伤,鸡犬不惊,军令何严肃?
我辈学生,千思万想,全靠程都督。
哥哥弟弟,大家在这里。
问今朝提灯欢祝,都为啥事体?
为我都督,保我苏州,永世勿忘记。
我辈学生,恭恭敬敬,大家行个礼。
可惜第一首的第二行再也想不起来了。这两首歌词虽然由学童唱出,虽然每一首有一句“我辈学生”,而并非学童的“心声”是显然的。
革命什么,不去管它。蒙了“官办革命”的福,“草木不伤,鸡犬不惊”,什么都得以保全,这是感激涕零,“永世”不能“忘记”的。于是借了学童的口吻,表达衷心的爱戴。此情此景,令人想起……风七月的末了几句: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第9章 8、“说书”
因为我是苏州人,望道先生要我谈谈苏州的“说书”。我从七八岁的时候起,私塾里放了学,常常跟着父亲去“听书”。到十三岁进了学校才间断,这几年间听的“书”真不少“小书”像《珍珠塔》、《描金凤》、《三笑》、《文武香球》,“《大书》”像《三国志》、《金台传》、《水浒》、《英烈》,都不止听了一遍,最多的到三遍四遍。但是现在差不多忘记干净了,不要说“书”里的情节,就是几个主要人物的姓名也说不齐全了。
“小书”说的是才子佳人,“大书”说的是江湖好汉跟历史故事,这是大概的区别。“小书”在表白里夹着唱词,唱的时候说书人弹着三弦;如果是两个人,另外一个人就弹琵琶或者打铜丝琴。“大书”没有唱词,完全是表白。说“大书”的那把黑纸扇比较说“小书”的更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