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
疾的弱势人群,在视野上是开阔的,在精神上是强大的,在情感上是敏锐细腻的,在关于生活的思考上是严肃的,有的已达到哲理的境界。他们与我们一样进行着思考进行着建设进行着创造,然而他们比我们要克服更多的障碍,要付出更多的汗水,要具备更大的毅力。我向他们致礼。
这些作品里有一大部分都写到亲情,父母的爱,兄嫂的爱,同学亲友的关爱等等。由于生理上的病残,需得方方面面的关照和扶助,比一般人感受亲情和关爱自然要切贴得多深刻得多,抒写这种感受已经成为一种情感和心理的需要。作家贺绪林得助于一位嫂嫂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护理,早在乡里和文坛传为佳话。嫂嫂去世,那份心痛和情殇是不可不诉的。《遥寄天国的家书》,如泣如诉,感人至深,使人不仅看到一位贤惠的嫂嫂,更感到一位伟大女xìng博大深厚仁慈的襟怀。《岁月深处的孤灯》写一个残疾孩子对母亲的动人记忆。这篇作品没有局限在母爱和母子情感关系上,而是展开了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幽深的历史文化背景,生动而深刻地解剖开一个封建宗法迷弥着的关中农村家庭关系的血ròu脉络,显见其复杂和陈腐,行动的封锁和心灵的封闭。物质的匮乏和心理的压抑,后者比前者更不可忍受,这位母亲反抗了,宁可舍弃物质而要寻求心灵的自由,从残余宗法意识浓厚的父亲统治下的大瓦房反叛出来,甘愿进入一孔残破不堪的窑洞。大量的生活细节堪称精妙,让我相信作者杨晖敏感而又富于力度的观察生活的眼力。正是这些由作者直接观察直接掘获的生活细节,把一个浓厚宗法色彩的家庭里的君君臣臣父子婆媳间复杂关系,揭示得鲜活淋漓,一读便知这是从生活深层获得的真货,而不混同常见的那些伪造的生活细节或民风民俗之类。这位母亲读书的爱好和读书的情景包括读书时翻揭书页的动作,让我看到一个不甘平庸不甘无为而强烈追求精神自由的新乡村女xìng。中国女xìng追求自由争取平等的历程至少已有百年,这位母亲仍然在关中乡村的破窑里苦斗着。这样,我从这位母亲身上所感受到的,已不局限于她对残疾儿子的关爱和亲情,而是颇为丰富颇为厚重颇为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这当然是作者从一个残疾孩子的视角提供给读者的,把一个极富个xìng的关中女人的鲜活形象树立起来,显示出作者敏锐的眼力,强有力的筛选本领和描写叙述的扎实功力。
真是一次令我惊喜而又振奋的阅读,在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里,有一批已经显示出极富天赋才华的作者。愿他们持之以恒,不断完成艺术探索之路上的突破,多出佳作,走进当代文学的队列,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004.10.7 于雍村
第73章 探索归结展示在《王蓬文集》首发式上的讲话
我到汉中来专门参加《王蓬文集》的出版发行仪式,首先非常感动的一点就是,汉中市的党政各界领导,都来出席这样一个作家的文集发行仪式,这样高规格的礼仪,我在陕西没有经历过,第一次;包括我的文集的出版,都没有这样高的规格,所以我很感动。这就给我一个启示,就是汉中包括以王蓬为代表的这样一批作家、中青年作家的成长,它历来受到汉中市委、市政府,包括相关的各个部门,真诚的关怀、爱护和扶助,才有这样一批作家成长起来、发展壮大起来。因为汉中自新时期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几任书记、市长,我大体都打过jiāo道,都认识。在80年代像王蓬还都是青年作家的时候,这些领导都很关注他们,帮助解决很多实际生活和工作的问题。从创作这个意义上讲,作家的具体写作是作家的事,人物咋样刻画,主题咋样开掘,田杰(书记)管不了,那是王蓬的本事、王蓬的努力,但给他们一定的、必备的一些工作条件,包括他们个人生活上的困难的解决,各级领导的关注对这些作家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倒不是他们的享受如何,而是能够使作家把他的智慧和精力,投入到艺术探索中间去。这样就在汉中这块地域上,就使在文学创作这个领域里有兴趣有智慧的人,能够把他们的智慧发挥得最好,也就能够给我们陕西、大到给我们国家培养在文学领域的一批人才。我看到了汉中市委、市政府、包括相关各部门,这种支持的连续xìng。这个我是断断续续亲身经历的,有些事我都直接参与过。所以我很感动。包括去年9月,我到汉中来,前任书记胡悦到现任书记田杰,去年9月我都见过。他们对文学的热心不是一般的兴趣,不是说哪个书记哪个市长,喜欢文艺或不喜欢文艺,来参加一下某个作家或者艺术家的一些活动,而真正是出于他对汉中这块土地上的一种事业的责任心。我在这个领域常讲,有人把文学说得太过重要的时候,我反倒把这个调子往低降一下,我说一个地方,一个省一个市,老百姓过日子,主要靠经济发展,靠这个决定碗里的稀稠呢。文学包括其他艺术这都是边缘的,或者就是摇旗呐喊的,它有个主次。但是我在汉中这里能感到的,就是领导们在艺术这个领域里,他没有把这个当做一个边缘,而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党的事业来抓,我看到了这个事业的继承xìng。尤其今天这个会议,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包括军分区,各个方面的领导来参加一个作家文集的发行仪式,我是非常感动的,所以我想说这个意思:表达对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各界领导,包括真正的关注过汉中文化事业、作家艺术家的各级领导的真诚的感谢之意。
下面讲《王蓬文集》的发行。大概是去年9月份,我到汉中来,王蓬才第一次说,我原来一直不敢出文集,现在受凤杰的影响想出文集。王蓬跟我说到这个话,我说你确实应该出文集。这样王蓬就决定出文集,让我来写序。我很荣幸地接受了写序这样一个承诺。我跟王蓬认识多年,甚至在文革尚未结束之前,我们作为陕西的业余作者认识以后,一直到去年他说这个话之前,我没认真写过王蓬一篇文章。这是很遗憾的事情。在我的印象里,关系走得比较近、接触比较多的朋友,反倒容易忽视这个东西。到王蓬要出版文集,我就觉得是一个很庄严的事,因为对一个作家来讲,探索大半生,这个文集的出版,实际上是对于他整个生命意义、创造意义的一次归结、一次展示。我是比较认真地、系统地阅读了王蓬的主要著作,思考了一点问题,包括对王蓬。对王蓬和他的作品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因为与他接触毕竟多。我就写了一个序文。王蓬的整个创作的意义和他取得的成就,里边所涉及到的作家与生活、作家与人民、作家与地域、作家与个人经历,以及作家跟社会……这种种关系,通过我和他的接触,更多地是依赖他的文本,思考了几个包括我自己对创作的理解和看法,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序就了解了。总而言之,王蓬作为陕西省会城市西安的一个城市人,因为不幸而随着父亲流落陕南,反而因祸得福,在这片沃土上经历了灾难,却成就了事业。这个现象本身就给人生做了多种可能xìng的注释。它给人的人生启示是多重的。今天,当王蓬成长为一个具有全国xìng影响的大作家的时候,我们回味或者探索王蓬的成长历程,显然就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这个问题我文章里已多所涉及,就不再多说。总之就王蓬的文集的出版,表示最真诚的祝贺无论作为朋友,无论作为一个同道者,都是一种非常真诚的祝贺。
近年,我又看王蓬写汉中现在好像已经走出汉中涉及到关中,以及陕西整个历史文化的一些随笔,最近我在某个杂志上还看到他两篇探索陕西历史文化的很有学术价值的文章。王蓬已经从小说创作进入学者化作家的层次,带有更多的文化品位。这个连我都做不到。对于汉中地域xìng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包括现在的经济政治状况,王蓬写过一些电视专题片、写过很多文章向外界介绍。这对地区知名度的提高,对汉中的开发,都有积极的意义,对地方经济、地方人文的发展,起到了最基本的功能。这里,我也对《王蓬文集》的编辑李金玉远方的客人,也是我的老朋友表示真诚的感谢。她应该是功勋编辑。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具有很大影响的一部长篇,是她编辑出版的,咱们陕西还有很多作家,都受过李金玉这个编辑的扶助,包括王蓬的很多作品。我想汉中人民是会欢迎你的,会拿汉中米皮来欢迎(你),这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在汉中文学界除王蓬之外,各个年龄层次已经出现了一批很优秀的作家,有的还坚守秦岭南边,有的流落到或者说打进西安去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陕西现在很具影响的两个现代派作家青年作家都出在汉中,一个寇挥,一个爱琴海,艺术上是象征主义,现在这两个都在西安,在小说这个领域是具有全国xìng影响的,现代派意识的两个作家。看来汉中并不封闭,秦岭把什么都挡不住。现代传媒网上,我不会上网,但我知道网很厉害把整个世界都沟通为一体呀。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汉中就封闭,汉中不封闭。在这块土地上,现在还有很多年轻的诗人、小说作家、散文作家,像李汉荣,还有一个丁小村。汉中已经成为我们省一个文学重镇。新时期以前,汉中以戏剧和诗歌创作影响大,好像没有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现在已经打破了这个格局。而且汉中有戏剧大家,白头发那个、跟我年龄差不多的老郝都是很具有影响的。我把这个简略讲一下,因为我知道今日在座的,是汉中市的各级领导,你知道一个轮廓,你以后能在各个方面关注一下王蓬之后的更年轻的作家。谢谢大家!
2003.11.22 汉中
第74章 灿烂在创造里感动葛玮
爱看爱听秦腔,几乎是无可选择的事。肯定在尚不解知人事的混沌年纪,秦腔的音乐旋律和慷慨激越的吼唱,就成为心理接受的第一支乐曲,可能是村里某家过红事或白事请来的戏班子,也可能是扛犁牵牛走出村口的某个农民随口吼唱出来的。后来就跟着父亲到那些有实力也有人才能排得起戏的大村里去看戏。上中学时因为偏爱贪看任哲中的《周仁回府》被老师罚站在校门口示众。后来曾经有过来回步行一百华里从东郊到西安城看秦腔的壮举。然而,真正让我过足了秦腔戏瘾的一次,是2002年的春节期间。
正月初九晚上,陕西电视台最受观众欢迎的栏目之一《秦之声》,搞了整整一年的《戏迷大叫板》开始决赛,我被邀请为评委。此前接受这个头衔时颇多忐忑,虽然爱听爱看秦腔,却终究还是外行,没有专业知识就让我缺乏自信,害怕打分不准而亏了乃至坑了真正的优秀选手。而我又明知这12位月冠军选手是从每月的4个周冠军中脱颖而出的,均是怀有绝技绝唱的佼佼者,仅选出一位有高额奖金的年度冠军,就有某种压力,因为还有无以数计的与评委同步观赏品评的秦腔迷们。葛玮给我鼓励,葛玮为我壮胆。我终于决定下来去担当这个评委的角色。当然,还有隐藏的一缕私心,就是想借此机会享受秦腔的韵味。12位决赛者,有东路腔也有西路腔,有男有女,还有一位唱了一辈子戏而依旧保持着铁嗓子的七十余岁的业余老唱家。他们肯定都会拿出最得意最绝门的唱段一展风采,这样集中地欣赏多路流派唱腔的机会是不多的。这样,从正月初九到正月十五,每天晚上我都沉浸在秦腔的旋律和唱腔之中,真正进入不知福祸不觉宠辱不管得失的忘情境地了。
就是这一回,我记住了葛玮,感动于葛玮,也钦佩这个小我许多岁的年轻人葛玮。
《秦之声》栏目创办多年,以各种灵活新鲜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早已形成一个拥有相对稳定却也相当庞大的收视人群,影响早已扩展到西北五省,成为一个名牌栏目。葛玮到这个业已声名赫赫的栏目来,就更多地承受名牌的压力。他以热情和专注面对,搞出一个《戏迷大叫板》的赛事。叫板,在秦腔专业用语里,是演员起唱前叫响给乐队自己唱段的板路,在民间,叫板被衍生出带有挑战意味的流行语。每周有几位戏迷,实则属业余秦腔演员,同台竞争,评选出一位冠军;四位周冠军在月末再同台竞争演唱,评出月冠军;说定年末年初由十二位月冠军再同台决赛出一个年度冠军来。每一周每一月的竞争演唱,不仅把竞争者搞得心里早聚着一股劲,而且把观众从年头到年末都激发得热火朝天。在正月浓厚的春节气氛里,城市和乡村竟然形成了议论关心《戏迷大叫板》的热门话题,几乎不亚于球迷对中国足球队世界杯出线的关注。直到正月十五过小年的晚上,达到高潮,成为西安城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我因为当了评委,所到之处都被问及,深感秦腔仍然是西安人陕西人心里浓厚得无法淡化的情结,远远超出了对一部电影、一部小说的普遍xìng兴趣。应该说,这是《秦之声》名牌栏目的又一个高潮。这是葛玮和同仁策划运作的成功实践。
大约从1994年起始直到这次《戏迷大叫板》,葛玮已经成功地策划导演过许多场大型文艺晚会的电视节目了。1994年,他给宝鸡电视台策划制作的春节晚会节目,被好几家省级电视台转播,出手便崭露头角,那时他还是个小伙子。随后他给省台搞过几年的国庆文艺晚会和春节文艺晚会,以独特的思路和新颖的文化视觉,以及精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这些作品里有一大部分都写到亲情,父母的爱,兄嫂的爱,同学亲友的关爱等等。由于生理上的病残,需得方方面面的关照和扶助,比一般人感受亲情和关爱自然要切贴得多深刻得多,抒写这种感受已经成为一种情感和心理的需要。作家贺绪林得助于一位嫂嫂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护理,早在乡里和文坛传为佳话。嫂嫂去世,那份心痛和情殇是不可不诉的。《遥寄天国的家书》,如泣如诉,感人至深,使人不仅看到一位贤惠的嫂嫂,更感到一位伟大女xìng博大深厚仁慈的襟怀。《岁月深处的孤灯》写一个残疾孩子对母亲的动人记忆。这篇作品没有局限在母爱和母子情感关系上,而是展开了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幽深的历史文化背景,生动而深刻地解剖开一个封建宗法迷弥着的关中农村家庭关系的血ròu脉络,显见其复杂和陈腐,行动的封锁和心灵的封闭。物质的匮乏和心理的压抑,后者比前者更不可忍受,这位母亲反抗了,宁可舍弃物质而要寻求心灵的自由,从残余宗法意识浓厚的父亲统治下的大瓦房反叛出来,甘愿进入一孔残破不堪的窑洞。大量的生活细节堪称精妙,让我相信作者杨晖敏感而又富于力度的观察生活的眼力。正是这些由作者直接观察直接掘获的生活细节,把一个浓厚宗法色彩的家庭里的君君臣臣父子婆媳间复杂关系,揭示得鲜活淋漓,一读便知这是从生活深层获得的真货,而不混同常见的那些伪造的生活细节或民风民俗之类。这位母亲读书的爱好和读书的情景包括读书时翻揭书页的动作,让我看到一个不甘平庸不甘无为而强烈追求精神自由的新乡村女xìng。中国女xìng追求自由争取平等的历程至少已有百年,这位母亲仍然在关中乡村的破窑里苦斗着。这样,我从这位母亲身上所感受到的,已不局限于她对残疾儿子的关爱和亲情,而是颇为丰富颇为厚重颇为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这当然是作者从一个残疾孩子的视角提供给读者的,把一个极富个xìng的关中女人的鲜活形象树立起来,显示出作者敏锐的眼力,强有力的筛选本领和描写叙述的扎实功力。
真是一次令我惊喜而又振奋的阅读,在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里,有一批已经显示出极富天赋才华的作者。愿他们持之以恒,不断完成艺术探索之路上的突破,多出佳作,走进当代文学的队列,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004.10.7 于雍村
第73章 探索归结展示在《王蓬文集》首发式上的讲话
我到汉中来专门参加《王蓬文集》的出版发行仪式,首先非常感动的一点就是,汉中市的党政各界领导,都来出席这样一个作家的文集发行仪式,这样高规格的礼仪,我在陕西没有经历过,第一次;包括我的文集的出版,都没有这样高的规格,所以我很感动。这就给我一个启示,就是汉中包括以王蓬为代表的这样一批作家、中青年作家的成长,它历来受到汉中市委、市政府,包括相关的各个部门,真诚的关怀、爱护和扶助,才有这样一批作家成长起来、发展壮大起来。因为汉中自新时期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几任书记、市长,我大体都打过jiāo道,都认识。在80年代像王蓬还都是青年作家的时候,这些领导都很关注他们,帮助解决很多实际生活和工作的问题。从创作这个意义上讲,作家的具体写作是作家的事,人物咋样刻画,主题咋样开掘,田杰(书记)管不了,那是王蓬的本事、王蓬的努力,但给他们一定的、必备的一些工作条件,包括他们个人生活上的困难的解决,各级领导的关注对这些作家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倒不是他们的享受如何,而是能够使作家把他的智慧和精力,投入到艺术探索中间去。这样就在汉中这块地域上,就使在文学创作这个领域里有兴趣有智慧的人,能够把他们的智慧发挥得最好,也就能够给我们陕西、大到给我们国家培养在文学领域的一批人才。我看到了汉中市委、市政府、包括相关各部门,这种支持的连续xìng。这个我是断断续续亲身经历的,有些事我都直接参与过。所以我很感动。包括去年9月,我到汉中来,前任书记胡悦到现任书记田杰,去年9月我都见过。他们对文学的热心不是一般的兴趣,不是说哪个书记哪个市长,喜欢文艺或不喜欢文艺,来参加一下某个作家或者艺术家的一些活动,而真正是出于他对汉中这块土地上的一种事业的责任心。我在这个领域常讲,有人把文学说得太过重要的时候,我反倒把这个调子往低降一下,我说一个地方,一个省一个市,老百姓过日子,主要靠经济发展,靠这个决定碗里的稀稠呢。文学包括其他艺术这都是边缘的,或者就是摇旗呐喊的,它有个主次。但是我在汉中这里能感到的,就是领导们在艺术这个领域里,他没有把这个当做一个边缘,而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党的事业来抓,我看到了这个事业的继承xìng。尤其今天这个会议,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包括军分区,各个方面的领导来参加一个作家文集的发行仪式,我是非常感动的,所以我想说这个意思:表达对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各界领导,包括真正的关注过汉中文化事业、作家艺术家的各级领导的真诚的感谢之意。
下面讲《王蓬文集》的发行。大概是去年9月份,我到汉中来,王蓬才第一次说,我原来一直不敢出文集,现在受凤杰的影响想出文集。王蓬跟我说到这个话,我说你确实应该出文集。这样王蓬就决定出文集,让我来写序。我很荣幸地接受了写序这样一个承诺。我跟王蓬认识多年,甚至在文革尚未结束之前,我们作为陕西的业余作者认识以后,一直到去年他说这个话之前,我没认真写过王蓬一篇文章。这是很遗憾的事情。在我的印象里,关系走得比较近、接触比较多的朋友,反倒容易忽视这个东西。到王蓬要出版文集,我就觉得是一个很庄严的事,因为对一个作家来讲,探索大半生,这个文集的出版,实际上是对于他整个生命意义、创造意义的一次归结、一次展示。我是比较认真地、系统地阅读了王蓬的主要著作,思考了一点问题,包括对王蓬。对王蓬和他的作品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因为与他接触毕竟多。我就写了一个序文。王蓬的整个创作的意义和他取得的成就,里边所涉及到的作家与生活、作家与人民、作家与地域、作家与个人经历,以及作家跟社会……这种种关系,通过我和他的接触,更多地是依赖他的文本,思考了几个包括我自己对创作的理解和看法,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序就了解了。总而言之,王蓬作为陕西省会城市西安的一个城市人,因为不幸而随着父亲流落陕南,反而因祸得福,在这片沃土上经历了灾难,却成就了事业。这个现象本身就给人生做了多种可能xìng的注释。它给人的人生启示是多重的。今天,当王蓬成长为一个具有全国xìng影响的大作家的时候,我们回味或者探索王蓬的成长历程,显然就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这个问题我文章里已多所涉及,就不再多说。总之就王蓬的文集的出版,表示最真诚的祝贺无论作为朋友,无论作为一个同道者,都是一种非常真诚的祝贺。
近年,我又看王蓬写汉中现在好像已经走出汉中涉及到关中,以及陕西整个历史文化的一些随笔,最近我在某个杂志上还看到他两篇探索陕西历史文化的很有学术价值的文章。王蓬已经从小说创作进入学者化作家的层次,带有更多的文化品位。这个连我都做不到。对于汉中地域xìng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包括现在的经济政治状况,王蓬写过一些电视专题片、写过很多文章向外界介绍。这对地区知名度的提高,对汉中的开发,都有积极的意义,对地方经济、地方人文的发展,起到了最基本的功能。这里,我也对《王蓬文集》的编辑李金玉远方的客人,也是我的老朋友表示真诚的感谢。她应该是功勋编辑。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具有很大影响的一部长篇,是她编辑出版的,咱们陕西还有很多作家,都受过李金玉这个编辑的扶助,包括王蓬的很多作品。我想汉中人民是会欢迎你的,会拿汉中米皮来欢迎(你),这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在汉中文学界除王蓬之外,各个年龄层次已经出现了一批很优秀的作家,有的还坚守秦岭南边,有的流落到或者说打进西安去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陕西现在很具影响的两个现代派作家青年作家都出在汉中,一个寇挥,一个爱琴海,艺术上是象征主义,现在这两个都在西安,在小说这个领域是具有全国xìng影响的,现代派意识的两个作家。看来汉中并不封闭,秦岭把什么都挡不住。现代传媒网上,我不会上网,但我知道网很厉害把整个世界都沟通为一体呀。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汉中就封闭,汉中不封闭。在这块土地上,现在还有很多年轻的诗人、小说作家、散文作家,像李汉荣,还有一个丁小村。汉中已经成为我们省一个文学重镇。新时期以前,汉中以戏剧和诗歌创作影响大,好像没有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现在已经打破了这个格局。而且汉中有戏剧大家,白头发那个、跟我年龄差不多的老郝都是很具有影响的。我把这个简略讲一下,因为我知道今日在座的,是汉中市的各级领导,你知道一个轮廓,你以后能在各个方面关注一下王蓬之后的更年轻的作家。谢谢大家!
2003.11.22 汉中
第74章 灿烂在创造里感动葛玮
爱看爱听秦腔,几乎是无可选择的事。肯定在尚不解知人事的混沌年纪,秦腔的音乐旋律和慷慨激越的吼唱,就成为心理接受的第一支乐曲,可能是村里某家过红事或白事请来的戏班子,也可能是扛犁牵牛走出村口的某个农民随口吼唱出来的。后来就跟着父亲到那些有实力也有人才能排得起戏的大村里去看戏。上中学时因为偏爱贪看任哲中的《周仁回府》被老师罚站在校门口示众。后来曾经有过来回步行一百华里从东郊到西安城看秦腔的壮举。然而,真正让我过足了秦腔戏瘾的一次,是2002年的春节期间。
正月初九晚上,陕西电视台最受观众欢迎的栏目之一《秦之声》,搞了整整一年的《戏迷大叫板》开始决赛,我被邀请为评委。此前接受这个头衔时颇多忐忑,虽然爱听爱看秦腔,却终究还是外行,没有专业知识就让我缺乏自信,害怕打分不准而亏了乃至坑了真正的优秀选手。而我又明知这12位月冠军选手是从每月的4个周冠军中脱颖而出的,均是怀有绝技绝唱的佼佼者,仅选出一位有高额奖金的年度冠军,就有某种压力,因为还有无以数计的与评委同步观赏品评的秦腔迷们。葛玮给我鼓励,葛玮为我壮胆。我终于决定下来去担当这个评委的角色。当然,还有隐藏的一缕私心,就是想借此机会享受秦腔的韵味。12位决赛者,有东路腔也有西路腔,有男有女,还有一位唱了一辈子戏而依旧保持着铁嗓子的七十余岁的业余老唱家。他们肯定都会拿出最得意最绝门的唱段一展风采,这样集中地欣赏多路流派唱腔的机会是不多的。这样,从正月初九到正月十五,每天晚上我都沉浸在秦腔的旋律和唱腔之中,真正进入不知福祸不觉宠辱不管得失的忘情境地了。
就是这一回,我记住了葛玮,感动于葛玮,也钦佩这个小我许多岁的年轻人葛玮。
《秦之声》栏目创办多年,以各种灵活新鲜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早已形成一个拥有相对稳定却也相当庞大的收视人群,影响早已扩展到西北五省,成为一个名牌栏目。葛玮到这个业已声名赫赫的栏目来,就更多地承受名牌的压力。他以热情和专注面对,搞出一个《戏迷大叫板》的赛事。叫板,在秦腔专业用语里,是演员起唱前叫响给乐队自己唱段的板路,在民间,叫板被衍生出带有挑战意味的流行语。每周有几位戏迷,实则属业余秦腔演员,同台竞争,评选出一位冠军;四位周冠军在月末再同台竞争演唱,评出月冠军;说定年末年初由十二位月冠军再同台决赛出一个年度冠军来。每一周每一月的竞争演唱,不仅把竞争者搞得心里早聚着一股劲,而且把观众从年头到年末都激发得热火朝天。在正月浓厚的春节气氛里,城市和乡村竟然形成了议论关心《戏迷大叫板》的热门话题,几乎不亚于球迷对中国足球队世界杯出线的关注。直到正月十五过小年的晚上,达到高潮,成为西安城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我因为当了评委,所到之处都被问及,深感秦腔仍然是西安人陕西人心里浓厚得无法淡化的情结,远远超出了对一部电影、一部小说的普遍xìng兴趣。应该说,这是《秦之声》名牌栏目的又一个高潮。这是葛玮和同仁策划运作的成功实践。
大约从1994年起始直到这次《戏迷大叫板》,葛玮已经成功地策划导演过许多场大型文艺晚会的电视节目了。1994年,他给宝鸡电视台策划制作的春节晚会节目,被好几家省级电视台转播,出手便崭露头角,那时他还是个小伙子。随后他给省台搞过几年的国庆文艺晚会和春节文艺晚会,以独特的思路和新颖的文化视觉,以及精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