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圆》、《占花魁》。又名“笠庵四种曲”。
14.笠翁十种曲:清代李渔的传奇剧本集。因李渔号笠翁,集中包括十个剧本,故名。这十个剧本是《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慎鸾jiāo》、《巧团圆》、《奈何天》、《风筝误》、《玉搔头》、《意中缘》、《凤求凰》。
15.四大谴责小说:指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示例平台】
【相关链接】
我国古代作家的文集,有自编的,有他编的,但其文集名称都有来历,大体来源于作者的字、号、谥号、封号、籍贯、官称、居官地、郡望、居室、皇帝年号等。
一、以字为文集
唐 王 勃 字子安 《王子安集》
唐 李 白 字太白 《李太白全集》
唐 刘禹锡 字梦得 《刘梦得文集》
明 袁宏道 字中郎 《袁中郎全集》
二、以号为文集
唐 白居易 号香山居士 《白香山诗集》
宋 苏 轼 号东坡居士 《东坡乐府》
宋 洪 迈 号容斋 《容斋随笔》
宋 辛弃疾 号稼轩 《稼轩长短句》
宋 杨万里 号诚斋 《诚斋集》
宋 陆 游 自号放翁 《陆放翁全集》
宋 姜 夔 号白石道人 《白石道人诗集》
宋 黄庭坚 号山谷道人 《山谷琴趣外编》
宋 文天祥 号文山 《文山先生文集》
元 马致远 号东篱 《东篱乐府》
元 张养浩 号云庄 《云庄类稿》
明 归有光 号震川 《震川文集》
明 徐宏祖 号霞客《徐霞客游记》
明 顾炎武 号亭林 《亭林诗文集》
清 黄宗羲 号南雷《南雷文定前集》
清 李 渔 号笠翁《笠翁一家言》
清 方 苞 号望溪《方望溪先生全集》
清 洪亮吉 号北江《洪北江全集》
清 龚自珍 号定盦《定盦文集》
三、以谥号为文集
宋 范伸淹 卒谥文正 《范文正公文集》
宋 欧阳修 卒谥文忠 《欧阳文忠公文集》
宋 司马光 卒谥文正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宋 王安石 卒谥文 《王文公文集》
清 纪 昀 卒谥文达 《纪文达公遗集》
四、以封号为文集
唐 魏 征 生封郑国公 《魏郑公文集》
宋 司马光 死封温国公《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明 刘 基 生封诚意伯《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五、以籍贯或郡望为文集
唐 孟浩然 襄州襄阳人 《孟襄阳集》
唐 柳宗元 河东解人 《河东先生集》
宋 王安石 江西临川人 《临川先生文集》
唐 韩 愈 郡望昌黎 《昌黎先生集》
清 全祖望 浙江鄞县鲒埼亭人 《鲒埼亭集》
六、以官称或官居地为文集
唐 贾 岛 长江主簿 《长江集》
唐 王 维 尚书右丞 《王右丞集》
唐 高 适 左散骑常侍 《高常侍集》
唐 杜 甫 工部员外郎 《杜工部集》
唐 刘梦得 太子宾客 《刘宾客文集》
唐 柳宗元 柳州刺史 《柳柳州集》
唐 岑 参 嘉州刺史 《岑嘉州集》
明 宋 濂 学士承旨知制诰 《宋学士文集》
七、以居室书斋名为文集
明 张 溥 七录斋 《七录斋集》
清 蒲松龄 聊 斋 《聊斋志异》
清 梁启超 饮冰室 《饮冰室合集》
清 袁 枚 小仓山房 《小仓山房文集》
八、以皇帝年号为文集
唐 白居易 唐穆宗李恒年号长庆《白氏长庆集》
宋 苏 洵 宋仁宗赵祯年号嘉祐《嘉祐集》
第四篇 语法知识
【总述】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有着极其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我们要清理和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就必须学习一点文言文。
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主要困难来自词汇和语法两方面。我们要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必须攻破这两个难关。首先要大量阅读文言作品,通过阅读,积累一定数量的常用词,了解文言用词造句的习惯,熟悉各种常见句式。其次,要学点文言语法知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一样,也有它的语言法则。掌握一些文言语法,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句,准确地领会文意。
阅读文言作品和学点文言语法知识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应该结合起来。运用语法知识去分析、理解作品中的语言,又在阅读中加深对语法的理解,这样互相促进,就能使我们较快地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本篇所讲的,是文言语法中最基本的知识,分为实词、虚词、句子三个板块,以例句的形式加以说明,以便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小说下栽+fYwXw。CoM<-
一、实词
文言文常见实词,是指使用频率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部分实词。按照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实词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代词等五类。
(一)名词
【要点点击】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文言中的名词在语法功用上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名词又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有时改变了词xìng,有的还改变了读音,即名词活用。
概括起来说,名词的活用有四种情况:一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二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有宾语;三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四是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动词的前边起修饰或限制的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工具等。
【示例平台】
1.名词的一般作用
文言文中,如果这个名词没有活用现象,在句子中,它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例如:
(1)齐师伐我。(《左传·曹刿论战》)
——齐:齐国,名词,作定语。师:军队,名词,作主语。
(2)河曲智叟亡以应。(《列子·愚公移山》)
——河曲:地名,名词,作定语。智叟:人名,名词,作主语。应:名词,作宾语。
(3)永州之野产异蛇。(柳宗元《捕蛇者说》)
——永州:地名,名词,作定语。野:郊外,名词,作主语。蛇:名词,作宾语。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燕雀:小鸟,名词,作主语。鸿鹄:大雁,名词,作定语。志:志向,名词,作宾语。
(5)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屠:屠夫,名词,作主语。狼:名词,作定语。首:头,名词,作宾语。刀:名词,作介词“以”的宾语。
【相关链接】
上述各例中,均为名词的一般语法功能。作定语的名词“齐”、“河曲”、“狼”直接附加在它们所限制的中心词“师”、“智叟”、“首”的前面;作定语的名词“永州”、“鸿鹄”附在它们所限制的中心词“野”“志”的前面,用结构助词“之”和中心词连结起来。
2. 名词作动词用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里充当谓语。例如:
(6)赵王之子孙侯者。(《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侯:名词,作动词用,当“封侯”讲,作谓语。
(7)左右yù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刃:名词,作动词用,当“杀”讲,作谓语。
(8)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三国志·诸葛亮传》)
——器,名词,在作宾语的代词“之”的前面,作动词用,当“器重”、“看重”讲,作谓语。
(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王,名词,紧接在否定副词“不”的后面,作动词用,当“称王”讲,此处指“统一天下”,作谓语。
(10)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甲:铠甲,名词作动词用,当“穿上铠甲”讲。前面有副词“悉”,作状语,后面有连词“而”与动词“至”连接。
(11)沛公军霸上。(《史记·鸿门宴》)
——军,名词,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作动词用,当“驻扎”讲,作谓语。
(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水,名词,在助动词“能”的后面,作动词用,当“游泳”讲,作谓语。
(13)七十者衣帛食ròu。(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衣”“帛”:都是名词,这里“衣”作动词用,当“穿”讲,作谓语。
(14)缇骑按剑而前。(张溥《五人墓碑记》)
——前,方位词,作动词,当“上前”讲,作谓语。
(15)鹪鹩(jiāo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yǎn) 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
——巢:名词,处在和后句中动词“饮”同样的位置上,作动词用,当“筑巢”讲,作谓语。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是文言词比较常见的现象。判断一个名词是否作动词用,要从整个句子的意思来考虑。此外,还应根据一个名词在句子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来判断这个名词是否作动词用。一般说来,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辨认:
①代词(通常是“之”)前面的名词往往作动词用,因为代词不受名词的修饰。如例(8);
②紧接在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往往作动词用。因为副词通常是用在动词的前面修饰动词的。如例(9)(10);
③当一个名词在补语的前面,句中又没有别的动词时,这个名词往往作动词用。因为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后面的。如例(11);
④当一个名词在助动词的后面,句中又没有别的动词时,这个名词往往作动词用。因为助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的前面。如例(12);
⑤一个句子里有两个名词连用,句中又没有别的动词,其中有一个名词作动作用。如例(13);
⑥前面有“而”字的方位词,往往作动词用。如例(14);
⑦有时,可以用前后相对称的句式作类比,来辨认名词作动词用。如例(15)。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和宾语之间没有直接的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兼语式的内容。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指名词带有宾语。例如:
(1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史记·鸿门宴》)
——王:使……称王,名词用作使动,之:代词,他。王之;即“使之王”。
(17)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
——朝:使……朝拜。名词用作使动。朝同列:即“使同列朝”。
4.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如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xìng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用如意动的词可以译为“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例如:
(18)孟尝君客我。
——客:名词,客人,意动用法,当“把……当做客人”讲。客我:即“以我为客”,“把我当做客人”。
(19)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韩愈《师说》)
——师:名词,老师。意动用法,当“把……当做老师”讲。
(20)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先、后:方位名词,意动用法,当“认为……是先”、“认为……是后”讲。
5.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例如:
(2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狐:狐狸,名词,作动词“鸣”的状语,当“像狐狸那样地”讲。
(2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翼:名词,修饰动词“蔽”,作状语,当“像翅膀那样地”讲。
(2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兄:哥哥,名词,修饰动词“事”,作状语,当“当作哥哥那样”讲。
(2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廷:名词,说明动词“见”的地点,作状语。
(25)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草、露:名词,说明动词“行”“露”的处所,作状语。
(2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
——箕畚:名词,说明动词“运”所使用的工具,作状语。
(2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名词,表示动词“刺”所进行的方式,作状语。
(28)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方位词,修饰动词“入”,指明行动的方向,作状语。
(29)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东、西:方位词,分别修饰动词“连”和“通”,指明动作的趋向,作状语。
文言中,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表示比喻。这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的动态来描绘它所修饰的那个动词所表示的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像……那样地”和“像……似的”。例如(21)(22)。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这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当作状语用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来对待,相当于现代汉语“当作……那样”和“像对待……那样”。例如(23)。
第三,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例如(24)(25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14.笠翁十种曲:清代李渔的传奇剧本集。因李渔号笠翁,集中包括十个剧本,故名。这十个剧本是《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慎鸾jiāo》、《巧团圆》、《奈何天》、《风筝误》、《玉搔头》、《意中缘》、《凤求凰》。
15.四大谴责小说:指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示例平台】
【相关链接】
我国古代作家的文集,有自编的,有他编的,但其文集名称都有来历,大体来源于作者的字、号、谥号、封号、籍贯、官称、居官地、郡望、居室、皇帝年号等。
一、以字为文集
唐 王 勃 字子安 《王子安集》
唐 李 白 字太白 《李太白全集》
唐 刘禹锡 字梦得 《刘梦得文集》
明 袁宏道 字中郎 《袁中郎全集》
二、以号为文集
唐 白居易 号香山居士 《白香山诗集》
宋 苏 轼 号东坡居士 《东坡乐府》
宋 洪 迈 号容斋 《容斋随笔》
宋 辛弃疾 号稼轩 《稼轩长短句》
宋 杨万里 号诚斋 《诚斋集》
宋 陆 游 自号放翁 《陆放翁全集》
宋 姜 夔 号白石道人 《白石道人诗集》
宋 黄庭坚 号山谷道人 《山谷琴趣外编》
宋 文天祥 号文山 《文山先生文集》
元 马致远 号东篱 《东篱乐府》
元 张养浩 号云庄 《云庄类稿》
明 归有光 号震川 《震川文集》
明 徐宏祖 号霞客《徐霞客游记》
明 顾炎武 号亭林 《亭林诗文集》
清 黄宗羲 号南雷《南雷文定前集》
清 李 渔 号笠翁《笠翁一家言》
清 方 苞 号望溪《方望溪先生全集》
清 洪亮吉 号北江《洪北江全集》
清 龚自珍 号定盦《定盦文集》
三、以谥号为文集
宋 范伸淹 卒谥文正 《范文正公文集》
宋 欧阳修 卒谥文忠 《欧阳文忠公文集》
宋 司马光 卒谥文正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宋 王安石 卒谥文 《王文公文集》
清 纪 昀 卒谥文达 《纪文达公遗集》
四、以封号为文集
唐 魏 征 生封郑国公 《魏郑公文集》
宋 司马光 死封温国公《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明 刘 基 生封诚意伯《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五、以籍贯或郡望为文集
唐 孟浩然 襄州襄阳人 《孟襄阳集》
唐 柳宗元 河东解人 《河东先生集》
宋 王安石 江西临川人 《临川先生文集》
唐 韩 愈 郡望昌黎 《昌黎先生集》
清 全祖望 浙江鄞县鲒埼亭人 《鲒埼亭集》
六、以官称或官居地为文集
唐 贾 岛 长江主簿 《长江集》
唐 王 维 尚书右丞 《王右丞集》
唐 高 适 左散骑常侍 《高常侍集》
唐 杜 甫 工部员外郎 《杜工部集》
唐 刘梦得 太子宾客 《刘宾客文集》
唐 柳宗元 柳州刺史 《柳柳州集》
唐 岑 参 嘉州刺史 《岑嘉州集》
明 宋 濂 学士承旨知制诰 《宋学士文集》
七、以居室书斋名为文集
明 张 溥 七录斋 《七录斋集》
清 蒲松龄 聊 斋 《聊斋志异》
清 梁启超 饮冰室 《饮冰室合集》
清 袁 枚 小仓山房 《小仓山房文集》
八、以皇帝年号为文集
唐 白居易 唐穆宗李恒年号长庆《白氏长庆集》
宋 苏 洵 宋仁宗赵祯年号嘉祐《嘉祐集》
第四篇 语法知识
【总述】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有着极其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我们要清理和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就必须学习一点文言文。
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主要困难来自词汇和语法两方面。我们要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必须攻破这两个难关。首先要大量阅读文言作品,通过阅读,积累一定数量的常用词,了解文言用词造句的习惯,熟悉各种常见句式。其次,要学点文言语法知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一样,也有它的语言法则。掌握一些文言语法,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句,准确地领会文意。
阅读文言作品和学点文言语法知识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应该结合起来。运用语法知识去分析、理解作品中的语言,又在阅读中加深对语法的理解,这样互相促进,就能使我们较快地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本篇所讲的,是文言语法中最基本的知识,分为实词、虚词、句子三个板块,以例句的形式加以说明,以便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小说下栽+fYwXw。CoM<-
一、实词
文言文常见实词,是指使用频率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部分实词。按照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实词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代词等五类。
(一)名词
【要点点击】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文言中的名词在语法功用上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名词又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有时改变了词xìng,有的还改变了读音,即名词活用。
概括起来说,名词的活用有四种情况:一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二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有宾语;三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四是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动词的前边起修饰或限制的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工具等。
【示例平台】
1.名词的一般作用
文言文中,如果这个名词没有活用现象,在句子中,它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例如:
(1)齐师伐我。(《左传·曹刿论战》)
——齐:齐国,名词,作定语。师:军队,名词,作主语。
(2)河曲智叟亡以应。(《列子·愚公移山》)
——河曲:地名,名词,作定语。智叟:人名,名词,作主语。应:名词,作宾语。
(3)永州之野产异蛇。(柳宗元《捕蛇者说》)
——永州:地名,名词,作定语。野:郊外,名词,作主语。蛇:名词,作宾语。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燕雀:小鸟,名词,作主语。鸿鹄:大雁,名词,作定语。志:志向,名词,作宾语。
(5)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屠:屠夫,名词,作主语。狼:名词,作定语。首:头,名词,作宾语。刀:名词,作介词“以”的宾语。
【相关链接】
上述各例中,均为名词的一般语法功能。作定语的名词“齐”、“河曲”、“狼”直接附加在它们所限制的中心词“师”、“智叟”、“首”的前面;作定语的名词“永州”、“鸿鹄”附在它们所限制的中心词“野”“志”的前面,用结构助词“之”和中心词连结起来。
2. 名词作动词用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里充当谓语。例如:
(6)赵王之子孙侯者。(《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侯:名词,作动词用,当“封侯”讲,作谓语。
(7)左右yù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刃:名词,作动词用,当“杀”讲,作谓语。
(8)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三国志·诸葛亮传》)
——器,名词,在作宾语的代词“之”的前面,作动词用,当“器重”、“看重”讲,作谓语。
(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王,名词,紧接在否定副词“不”的后面,作动词用,当“称王”讲,此处指“统一天下”,作谓语。
(10)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甲:铠甲,名词作动词用,当“穿上铠甲”讲。前面有副词“悉”,作状语,后面有连词“而”与动词“至”连接。
(11)沛公军霸上。(《史记·鸿门宴》)
——军,名词,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作动词用,当“驻扎”讲,作谓语。
(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水,名词,在助动词“能”的后面,作动词用,当“游泳”讲,作谓语。
(13)七十者衣帛食ròu。(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衣”“帛”:都是名词,这里“衣”作动词用,当“穿”讲,作谓语。
(14)缇骑按剑而前。(张溥《五人墓碑记》)
——前,方位词,作动词,当“上前”讲,作谓语。
(15)鹪鹩(jiāo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yǎn) 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
——巢:名词,处在和后句中动词“饮”同样的位置上,作动词用,当“筑巢”讲,作谓语。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是文言词比较常见的现象。判断一个名词是否作动词用,要从整个句子的意思来考虑。此外,还应根据一个名词在句子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来判断这个名词是否作动词用。一般说来,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辨认:
①代词(通常是“之”)前面的名词往往作动词用,因为代词不受名词的修饰。如例(8);
②紧接在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往往作动词用。因为副词通常是用在动词的前面修饰动词的。如例(9)(10);
③当一个名词在补语的前面,句中又没有别的动词时,这个名词往往作动词用。因为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后面的。如例(11);
④当一个名词在助动词的后面,句中又没有别的动词时,这个名词往往作动词用。因为助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的前面。如例(12);
⑤一个句子里有两个名词连用,句中又没有别的动词,其中有一个名词作动作用。如例(13);
⑥前面有“而”字的方位词,往往作动词用。如例(14);
⑦有时,可以用前后相对称的句式作类比,来辨认名词作动词用。如例(15)。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和宾语之间没有直接的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兼语式的内容。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指名词带有宾语。例如:
(1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史记·鸿门宴》)
——王:使……称王,名词用作使动,之:代词,他。王之;即“使之王”。
(17)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
——朝:使……朝拜。名词用作使动。朝同列:即“使同列朝”。
4.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如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xìng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用如意动的词可以译为“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例如:
(18)孟尝君客我。
——客:名词,客人,意动用法,当“把……当做客人”讲。客我:即“以我为客”,“把我当做客人”。
(19)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韩愈《师说》)
——师:名词,老师。意动用法,当“把……当做老师”讲。
(20)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先、后:方位名词,意动用法,当“认为……是先”、“认为……是后”讲。
5.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例如:
(2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狐:狐狸,名词,作动词“鸣”的状语,当“像狐狸那样地”讲。
(2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翼:名词,修饰动词“蔽”,作状语,当“像翅膀那样地”讲。
(2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兄:哥哥,名词,修饰动词“事”,作状语,当“当作哥哥那样”讲。
(2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廷:名词,说明动词“见”的地点,作状语。
(25)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草、露:名词,说明动词“行”“露”的处所,作状语。
(2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
——箕畚:名词,说明动词“运”所使用的工具,作状语。
(2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名词,表示动词“刺”所进行的方式,作状语。
(28)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方位词,修饰动词“入”,指明行动的方向,作状语。
(29)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东、西:方位词,分别修饰动词“连”和“通”,指明动作的趋向,作状语。
文言中,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表示比喻。这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的动态来描绘它所修饰的那个动词所表示的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像……那样地”和“像……似的”。例如(21)(22)。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这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当作状语用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来对待,相当于现代汉语“当作……那样”和“像对待……那样”。例如(23)。
第三,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例如(24)(25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