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大多数普通人民的生存的意志、生存理想和生存愿望,我们中国许多普通老百姓就是靠着善良、真诚、纯洁的感情维系着我们文化的血脉,浇灌着哺育着我们文化生生不息的根苗,文化或者文学艺术作品最崇高的价值最深广的意义也在这里,从根本意义上说,也看它是否能艺术表达出人民的生存愿望和情感。我不是要抬高元稹的诗,诗赞美普通人民生存的理想,就会受到人民的欢迎,这三首诗正是有着这样的情感,才会引起后世无数读者的共鸣。元稹在这三首诗里表现对第一位妻子的感情是真挚的。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5)
但据考证,元稹在情感上并不是非常专一的。那么这几首诗为何还得到很高的评价呢?有几个原因:第一,我们对唐代的文人,不要用后代或现代的标准去苛求,唐代文人几乎没有人没有第二位、第三位妻子,那时叫妾。第二,元稹的这三首诗在他所有诗中是写得最好的,表现的是最真实的情感,表现他没有发迹没有当官之前很困苦的时候和妻子过的一段相濡以沫的生活,患难相扶,贫贱夫妻的生活,表现得非常真实。第三,元稹的妻子确实值得我们用诗歌去歌唱她,她本来是个千金小姐,她是父亲最偏爱的女儿,嫁给他以后并不因为他贫穷就对他不好,反而对他非常好,他那时不知道珍惜,有时还会对她发脾气,情感是非常真实的。虽然后来元稹对感情并不是非常专一,但很多学者都讲过,我们看一首诗,对诗人来讲,做人第一,做诗第二,但诗成以后,只能够以诗论诗,不要把诗人和诗完全混为一谈。诗成以后,我们不要以人来论诗,不要认为人不好诗就不好。
接着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短篇小说——《聊斋》中的《娇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大概五百篇,记载人和花、鱼、神、鬼、狐之间的爱情纠葛,美不胜收,书中那些漂亮的鬼、狐、神、花、丫头等等,在君权、男权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高举着“我的婚姻我做主”的旗帜,高举着“真诚善义深情”的火把,大胆地追求健全的人xìng,去刺破人间的虚伪,去拥抱爱情和幸福,是令人倾倒的。无论我是在年轻时还是现在读《聊斋》,都是非常佩服蒲松龄的,在那时能够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我个人特别喜欢他写的知己真爱,异xìng之间不旦存在xìng爱,还存在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知己感,在他所写的知己之爱中我最喜欢《娇娜》这篇。他写的狐狸化chéng rén,给人以美感给人以震撼。如果你细读原著,感受大不一样,这篇小说不仅情节起伏,语言描述整体看来非常美,能使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震撼,很多人看后都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娇娜》这篇作品为何那么让人净化、震撼?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向大家特别推荐?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作者写出了异xìng之间十分难得的美好友情。我们中国人素来重视友谊,素来看重知己之谊,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春秋时候最擅弹琴的伯牙,在钟子期死后他摔了琴再也不弹,伯牙摔琴的故事说明了好朋友难求的典故,知音说明我们中国人很早就重视友谊。同xìngjiāo往能够成为知心朋友已经很不容易,又何况异xìng?《娇娜》写的是异xìng相jiāo,且是异类中的异xìng相jiāo,是人和狐狸。异xìng知己是生死相jiāo、舍命相助,使得彼此的友谊非同寻常,与意气相投是不一样的。
第二,《娇娜》写出了孔生和皇甫的亲情和友情,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这篇就写出了亲情、友情经受的两种考验。第一种考验是友情和亲情之间常常遇到信任感的问题,第二个是生与死的考验,遇到重大的危机的时候,亲情和友情还能保持吗?当孔生知道皇甫不是人而是狐狸的时候,并没有因此而疏远。他知道得不算晚,最初他不知道,只知道这是个好学上进的人来向他学习。有一天谈到终身大事的时候,皇甫问孔生有没有心上人,孔生说如果娶妻非娇娜不可。皇甫说娇娜年纪太小,给孔生介绍了另外一个人,孔生结婚后感情很好。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6)
他们这种信任感到了后来,过了几年孔生要从原来住的地方回到老家,路途很远,皇甫告诉孔生闭上眼睛,抓住孔生的两只手腾空而起,孔生张开眼睛的时候已经回到他的老家。千里之遥,须臾而至,他知道对方不是人,但他没有任何怀疑,他太了解这个人了。亲情、友情最常遇到最大的考验是信任,生与死最大为难时刻怎么办,孔生救娇娜在常人看来是以卵击石,他的冒死相救不是英雄救美女,他的行动能证明他的过人胆识,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印证孔生人格的比较健全。
第三,最精彩的是孔生和皇甫这一家尤其是娇娜之间经受住了爱情的考验,异xìng之间能不能成为好朋友而不是情侣,至今在我们周围仍然有不少人怀疑,原因就在于异xìng之间有了好感有了jiāo往才会成为朋友,而一旦成为好友,就一定有爱情存在,容不得非爱情的友爱存在。异xìng之间成为朋友的大概有不少,但成为好朋友之后是否就只能成为要么有爱情的好朋友要么不能成为好朋友。我没有做过社会调查,异xìng之间的jiāo往是否都很纯洁,纯与不纯各占多大比例,这不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要对小说做分析,要看小说的构造,是否是真实的情感,情节发展是否适合人们的兴趣,还要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否树立起来了,蒲松龄的小说这两点都做到了,人物关系及情感都是非常可信的。异xìng之间有了爱还能保持友爱的存在吗?孔生和娇娜包含可能通向爱情的爱,但这种爱情可以向婚姻也可以向持久友谊的方向发展,发展的友谊并不排除爱的存在,异xìng友情中的爱有个界限,要有社会道德认可和自我人格与人xìng健全来认可的底限存在,否则会危害关系的发展也会危害人xìng的健全。孔生和娇娜有过硬的jiāo情,但没有超越友爱的限度,升华了这种爱,这样的异xìng友爱显得格外纯洁,让人觉得特别美。在清代初年,蒲松龄能够把异xìng之间的爱写到这个地步,写得这么感人实在让人震撼。我相信不但是那个时候的读者,现在的读者更会感到这篇小说张扬的异xìng友爱相当超前,显示出两xìngjiāo往的观念非常可贵,异xìng之间的友爱可以向婚姻也可以向友情两个方向发展,向婚姻方向发展有了美满家庭以后的婚姻可以完善自己,向友情发展可以长久依然保持纯洁,并没有把友爱和婚姻的爱混在一起。
爱与生命同在、与人xìng同在、与希望同在,真正的爱情是对生命的讴歌,是人类走向完善的阶梯,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不能完全失去爱,失去生命的爱失去对生命的怜惜,完全失去爱,人将不成其为人。上个世纪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说过,爱是包容一切事物的终极意义。
第二个问题是爱情的境界。
有真爱存在,就有爱情的境界存在,有不同方式的真爱,就会有不同内涵的境界。所谓人生如歌,爱情就是歌中最优美的旋律,人生如画,爱情就是人生这幅长卷中最美丽的图画,有人说人生如梦爱情就是梦里开出的绚丽的花朵,与梦相对,爱情像首诗,充满激情和想像力。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7)
爱情和爱情作品的境界,我最看重两种即纯真的持久的爱和相思绵绵的爱。纯真的爱是排除自私与虚伪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是让人变得温情的爱,宽怀大度更加懂得奉献和牺牲的爱。纯真是真爱的基础,我们不应该否认让人倾心无限、向往无比、思念得让人震撼心碎的爱情就不是闪耀着纯真的。爱情的本质特征是纯洁,凡是不受约束的自由表达的爱情差不多都有这种特征,没有这种真实,爱情无论讲得多么天花乱坠都不是美好的。经典文学中的主人公在爱情面前绝对是纯真的。看两首情歌,第一首《奈何曲》,“怎么办呢,我想你,虽然天下人无数,不管高兴或不高兴,可我心里只有你”。把一个热恋当中少女的情感准确地表现了出来,不是见一个爱一个,爱的就是这一个。初恋少女的心思,有人说初恋时不懂得爱情,在我看来初恋时不懂得爱情的变数和人的复杂xìng,但更多时候更多人在初恋时一下子把握住了爱情的纯真和真谛,纯真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爱。第二首诗表达爱到不忍唤他的名字,表达不出她内心的感情,就一声声地唤“我的爱”。永不相弃永远相爱,这种热烈多少有些带傻气,但天真单纯,那种境界让人感到纯洁晶莹。最动人的爱是纯真的爱,纯真既是爱情的本质特征,也是爱情的一种境界,清水出芙蓉,是很高的境界。
我很欣赏爱情的另一种境界即相思绵绵的爱,常常是两个世上很相爱的人才有这种感情,这种爱使人成长,有时使人痛苦,但也使人感受到芬芳的幸福,从思念灵魂的轻声呼唤中能够汲取力量,这种爱既甜美又苦涩,真相爱分开过的人都体会到这种感情,没有体会的人不能说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但爱情体验中缺了这一课,对多情而敏感的人来说是种遗憾。凡是读过经典文学之中描写相思之苦的人,在爱情经历中有这种体验的人,知道世界上最苦涩的是相思绵绵的爱,能够把这种爱表现出来的作品同样让人久久难忘。有关这个主题的描写,常常会在以下七种情况下展开:
第一种表现是时间的。
相爱的人常觉得在一起的时间短促,我们常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诗经》中的词句,热恋中的人刚刚分开不久就希望重新相聚在一起,用白话念出来就是“他采葛藤去了,一天不见他就像三个月不见。他采艾蒿去了,一天不见就像三秋不见了。他采艾香去了,一天不见他就像分开三年了”。这个少女把这种情感表达得非常直抒胸臆,非常直白,他对我来说,就是一天不见就像三个月、三秋、三年不见一样,像高山流水奔流直下的感情,这首诗篇幅短但感情容量大。
第二种表现是空间的。
恋人在一起不怕冷不怕热,分开后怕冷怕热怕季节的变化,一变化就会想到对方。“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首词写得非常好,画面形成的意境非常美,表现了别后情人内心的伤感与孤独以及冷落清秋节的景象。相思绵绵的诗最怕季节变化,一遇到季节变化就会想起对方。像行云流水一样,语言精炼,很好地刻画出人的情感。“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最后的问句非常耐人寻味。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写得非常好。有人说缺乏现实意义,柳永同情下层人,常与歌姬jiāo往寻找知音,不应该因为他的风格、格调、意境不够雄阔、高大就去苛求他。因为有不同的爱情,就有不同风格的境界。说到季节的变化,我们都会想到《西厢记》中的词。什么时候容易引起感念和思绪?“朝来寒雨晚来风”。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8)
还有的表现是触景伤情。唐代诗人张九龄写的“海上共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整晚都在相思,这种思念是从天上的明月引起的。天涯共此时,相隔多远都在看着月亮彼此想念。还有杜甫的诗,也写得非常好,杜甫的一首思念诗不仅包括爱情,还包括亲人之间应当相濡以沫的感情,是用换位诠释的思念。
第三种表现是随时随地随念而起。
像李清照一样“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何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情感表达上互相印证步步升华,形成缠绵感人的力量,对相思之情作出了相当准确的概括,能够唤起读者普遍的认同。
在我们的古典诗词里面,相思之词比比闪烁,最亮的一颗是李清照,毫不隐晦对丈夫的爱和深切的思念。
第四种表现是两个人最怕分开难以再相见。
有这种感受,会把人带入痛苦不堪的境地,要超越痛苦,把爱情升华到另一种境界。像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总是有双要拨动读者的心弦向爱情飞驰的手,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写出这样的诗词,爱得痛苦爱得深才会有这样的诗句。这首词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对爱情的歌颂,歌颂的不仅是爱情,是对忠贞爱情的情感表达,带给读者的不限于爱情,而是一种奉献的精神。我们常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形容老师对职业的执着、革命者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对理想对爱情对事业矢志不渝的高尚情cāo。
第五种境界是最怕见到深深爱过现在却没有办法再在一起的人。
那种相思之情非常沉痛,代表作是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唐婉的词表达了无法诉说对谁都不能讲的、在人前还要把哭脸装成笑脸的痛苦。在写相思之情的诗词当中,很少有像陆游和唐婉一样是用血泪写出来的。
第六种境界是把分离以后的思念说成是不怕分离。
不是不爱,也不是爱得不深,而是想通过另一种境界来安顿自己,我们并不主张为了体验这种爱,恋人之间就长期分开,而是真正相爱的人是经得起分离考验的,24小时在一起未必真相爱。代表作是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个人如果感情真好,不在乎朝朝暮暮在一起。即使分别多相聚少,也相知相守,感念着品味着彼此的感情,诗中反映了缠绵悱恻的依恋。
第七种境界是除了两个人相互思念之外,单方面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5)
但据考证,元稹在情感上并不是非常专一的。那么这几首诗为何还得到很高的评价呢?有几个原因:第一,我们对唐代的文人,不要用后代或现代的标准去苛求,唐代文人几乎没有人没有第二位、第三位妻子,那时叫妾。第二,元稹的这三首诗在他所有诗中是写得最好的,表现的是最真实的情感,表现他没有发迹没有当官之前很困苦的时候和妻子过的一段相濡以沫的生活,患难相扶,贫贱夫妻的生活,表现得非常真实。第三,元稹的妻子确实值得我们用诗歌去歌唱她,她本来是个千金小姐,她是父亲最偏爱的女儿,嫁给他以后并不因为他贫穷就对他不好,反而对他非常好,他那时不知道珍惜,有时还会对她发脾气,情感是非常真实的。虽然后来元稹对感情并不是非常专一,但很多学者都讲过,我们看一首诗,对诗人来讲,做人第一,做诗第二,但诗成以后,只能够以诗论诗,不要把诗人和诗完全混为一谈。诗成以后,我们不要以人来论诗,不要认为人不好诗就不好。
接着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短篇小说——《聊斋》中的《娇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大概五百篇,记载人和花、鱼、神、鬼、狐之间的爱情纠葛,美不胜收,书中那些漂亮的鬼、狐、神、花、丫头等等,在君权、男权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高举着“我的婚姻我做主”的旗帜,高举着“真诚善义深情”的火把,大胆地追求健全的人xìng,去刺破人间的虚伪,去拥抱爱情和幸福,是令人倾倒的。无论我是在年轻时还是现在读《聊斋》,都是非常佩服蒲松龄的,在那时能够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我个人特别喜欢他写的知己真爱,异xìng之间不旦存在xìng爱,还存在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知己感,在他所写的知己之爱中我最喜欢《娇娜》这篇。他写的狐狸化chéng rén,给人以美感给人以震撼。如果你细读原著,感受大不一样,这篇小说不仅情节起伏,语言描述整体看来非常美,能使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震撼,很多人看后都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娇娜》这篇作品为何那么让人净化、震撼?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向大家特别推荐?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作者写出了异xìng之间十分难得的美好友情。我们中国人素来重视友谊,素来看重知己之谊,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春秋时候最擅弹琴的伯牙,在钟子期死后他摔了琴再也不弹,伯牙摔琴的故事说明了好朋友难求的典故,知音说明我们中国人很早就重视友谊。同xìngjiāo往能够成为知心朋友已经很不容易,又何况异xìng?《娇娜》写的是异xìng相jiāo,且是异类中的异xìng相jiāo,是人和狐狸。异xìng知己是生死相jiāo、舍命相助,使得彼此的友谊非同寻常,与意气相投是不一样的。
第二,《娇娜》写出了孔生和皇甫的亲情和友情,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这篇就写出了亲情、友情经受的两种考验。第一种考验是友情和亲情之间常常遇到信任感的问题,第二个是生与死的考验,遇到重大的危机的时候,亲情和友情还能保持吗?当孔生知道皇甫不是人而是狐狸的时候,并没有因此而疏远。他知道得不算晚,最初他不知道,只知道这是个好学上进的人来向他学习。有一天谈到终身大事的时候,皇甫问孔生有没有心上人,孔生说如果娶妻非娇娜不可。皇甫说娇娜年纪太小,给孔生介绍了另外一个人,孔生结婚后感情很好。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6)
他们这种信任感到了后来,过了几年孔生要从原来住的地方回到老家,路途很远,皇甫告诉孔生闭上眼睛,抓住孔生的两只手腾空而起,孔生张开眼睛的时候已经回到他的老家。千里之遥,须臾而至,他知道对方不是人,但他没有任何怀疑,他太了解这个人了。亲情、友情最常遇到最大的考验是信任,生与死最大为难时刻怎么办,孔生救娇娜在常人看来是以卵击石,他的冒死相救不是英雄救美女,他的行动能证明他的过人胆识,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印证孔生人格的比较健全。
第三,最精彩的是孔生和皇甫这一家尤其是娇娜之间经受住了爱情的考验,异xìng之间能不能成为好朋友而不是情侣,至今在我们周围仍然有不少人怀疑,原因就在于异xìng之间有了好感有了jiāo往才会成为朋友,而一旦成为好友,就一定有爱情存在,容不得非爱情的友爱存在。异xìng之间成为朋友的大概有不少,但成为好朋友之后是否就只能成为要么有爱情的好朋友要么不能成为好朋友。我没有做过社会调查,异xìng之间的jiāo往是否都很纯洁,纯与不纯各占多大比例,这不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要对小说做分析,要看小说的构造,是否是真实的情感,情节发展是否适合人们的兴趣,还要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否树立起来了,蒲松龄的小说这两点都做到了,人物关系及情感都是非常可信的。异xìng之间有了爱还能保持友爱的存在吗?孔生和娇娜包含可能通向爱情的爱,但这种爱情可以向婚姻也可以向持久友谊的方向发展,发展的友谊并不排除爱的存在,异xìng友情中的爱有个界限,要有社会道德认可和自我人格与人xìng健全来认可的底限存在,否则会危害关系的发展也会危害人xìng的健全。孔生和娇娜有过硬的jiāo情,但没有超越友爱的限度,升华了这种爱,这样的异xìng友爱显得格外纯洁,让人觉得特别美。在清代初年,蒲松龄能够把异xìng之间的爱写到这个地步,写得这么感人实在让人震撼。我相信不但是那个时候的读者,现在的读者更会感到这篇小说张扬的异xìng友爱相当超前,显示出两xìngjiāo往的观念非常可贵,异xìng之间的友爱可以向婚姻也可以向友情两个方向发展,向婚姻方向发展有了美满家庭以后的婚姻可以完善自己,向友情发展可以长久依然保持纯洁,并没有把友爱和婚姻的爱混在一起。
爱与生命同在、与人xìng同在、与希望同在,真正的爱情是对生命的讴歌,是人类走向完善的阶梯,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不能完全失去爱,失去生命的爱失去对生命的怜惜,完全失去爱,人将不成其为人。上个世纪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说过,爱是包容一切事物的终极意义。
第二个问题是爱情的境界。
有真爱存在,就有爱情的境界存在,有不同方式的真爱,就会有不同内涵的境界。所谓人生如歌,爱情就是歌中最优美的旋律,人生如画,爱情就是人生这幅长卷中最美丽的图画,有人说人生如梦爱情就是梦里开出的绚丽的花朵,与梦相对,爱情像首诗,充满激情和想像力。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7)
爱情和爱情作品的境界,我最看重两种即纯真的持久的爱和相思绵绵的爱。纯真的爱是排除自私与虚伪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是让人变得温情的爱,宽怀大度更加懂得奉献和牺牲的爱。纯真是真爱的基础,我们不应该否认让人倾心无限、向往无比、思念得让人震撼心碎的爱情就不是闪耀着纯真的。爱情的本质特征是纯洁,凡是不受约束的自由表达的爱情差不多都有这种特征,没有这种真实,爱情无论讲得多么天花乱坠都不是美好的。经典文学中的主人公在爱情面前绝对是纯真的。看两首情歌,第一首《奈何曲》,“怎么办呢,我想你,虽然天下人无数,不管高兴或不高兴,可我心里只有你”。把一个热恋当中少女的情感准确地表现了出来,不是见一个爱一个,爱的就是这一个。初恋少女的心思,有人说初恋时不懂得爱情,在我看来初恋时不懂得爱情的变数和人的复杂xìng,但更多时候更多人在初恋时一下子把握住了爱情的纯真和真谛,纯真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爱。第二首诗表达爱到不忍唤他的名字,表达不出她内心的感情,就一声声地唤“我的爱”。永不相弃永远相爱,这种热烈多少有些带傻气,但天真单纯,那种境界让人感到纯洁晶莹。最动人的爱是纯真的爱,纯真既是爱情的本质特征,也是爱情的一种境界,清水出芙蓉,是很高的境界。
我很欣赏爱情的另一种境界即相思绵绵的爱,常常是两个世上很相爱的人才有这种感情,这种爱使人成长,有时使人痛苦,但也使人感受到芬芳的幸福,从思念灵魂的轻声呼唤中能够汲取力量,这种爱既甜美又苦涩,真相爱分开过的人都体会到这种感情,没有体会的人不能说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但爱情体验中缺了这一课,对多情而敏感的人来说是种遗憾。凡是读过经典文学之中描写相思之苦的人,在爱情经历中有这种体验的人,知道世界上最苦涩的是相思绵绵的爱,能够把这种爱表现出来的作品同样让人久久难忘。有关这个主题的描写,常常会在以下七种情况下展开:
第一种表现是时间的。
相爱的人常觉得在一起的时间短促,我们常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诗经》中的词句,热恋中的人刚刚分开不久就希望重新相聚在一起,用白话念出来就是“他采葛藤去了,一天不见他就像三个月不见。他采艾蒿去了,一天不见就像三秋不见了。他采艾香去了,一天不见他就像分开三年了”。这个少女把这种情感表达得非常直抒胸臆,非常直白,他对我来说,就是一天不见就像三个月、三秋、三年不见一样,像高山流水奔流直下的感情,这首诗篇幅短但感情容量大。
第二种表现是空间的。
恋人在一起不怕冷不怕热,分开后怕冷怕热怕季节的变化,一变化就会想到对方。“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首词写得非常好,画面形成的意境非常美,表现了别后情人内心的伤感与孤独以及冷落清秋节的景象。相思绵绵的诗最怕季节变化,一遇到季节变化就会想起对方。像行云流水一样,语言精炼,很好地刻画出人的情感。“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最后的问句非常耐人寻味。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写得非常好。有人说缺乏现实意义,柳永同情下层人,常与歌姬jiāo往寻找知音,不应该因为他的风格、格调、意境不够雄阔、高大就去苛求他。因为有不同的爱情,就有不同风格的境界。说到季节的变化,我们都会想到《西厢记》中的词。什么时候容易引起感念和思绪?“朝来寒雨晚来风”。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8)
还有的表现是触景伤情。唐代诗人张九龄写的“海上共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整晚都在相思,这种思念是从天上的明月引起的。天涯共此时,相隔多远都在看着月亮彼此想念。还有杜甫的诗,也写得非常好,杜甫的一首思念诗不仅包括爱情,还包括亲人之间应当相濡以沫的感情,是用换位诠释的思念。
第三种表现是随时随地随念而起。
像李清照一样“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何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情感表达上互相印证步步升华,形成缠绵感人的力量,对相思之情作出了相当准确的概括,能够唤起读者普遍的认同。
在我们的古典诗词里面,相思之词比比闪烁,最亮的一颗是李清照,毫不隐晦对丈夫的爱和深切的思念。
第四种表现是两个人最怕分开难以再相见。
有这种感受,会把人带入痛苦不堪的境地,要超越痛苦,把爱情升华到另一种境界。像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总是有双要拨动读者的心弦向爱情飞驰的手,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写出这样的诗词,爱得痛苦爱得深才会有这样的诗句。这首词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对爱情的歌颂,歌颂的不仅是爱情,是对忠贞爱情的情感表达,带给读者的不限于爱情,而是一种奉献的精神。我们常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形容老师对职业的执着、革命者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对理想对爱情对事业矢志不渝的高尚情cāo。
第五种境界是最怕见到深深爱过现在却没有办法再在一起的人。
那种相思之情非常沉痛,代表作是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唐婉的词表达了无法诉说对谁都不能讲的、在人前还要把哭脸装成笑脸的痛苦。在写相思之情的诗词当中,很少有像陆游和唐婉一样是用血泪写出来的。
第六种境界是把分离以后的思念说成是不怕分离。
不是不爱,也不是爱得不深,而是想通过另一种境界来安顿自己,我们并不主张为了体验这种爱,恋人之间就长期分开,而是真正相爱的人是经得起分离考验的,24小时在一起未必真相爱。代表作是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个人如果感情真好,不在乎朝朝暮暮在一起。即使分别多相聚少,也相知相守,感念着品味着彼此的感情,诗中反映了缠绵悱恻的依恋。
第七种境界是除了两个人相互思念之外,单方面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