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的,不在世界之内;而在于超越世界。这就像没有了物体,你不会意识到空间一样。要体现隐含生命,世界是需要的。你也许听过佛教徒说过“借假修真”这句话。隐含生命透过这个世界,并且彻底地透过你,才知道了它自己。你在世是为了使宇宙的神圣目的得以展现。你就是这么重要!
临终意识
除了我前面提过的无梦之眠,还有一个非自主xìng的入口。这个入口会在我们临终的时刻短暂地敞开。即使你这一生中,错失了每一个灵修实现的机缘,在ròu体死亡后的那一刻,还会有最后一个入口为你敞开。
无数的报告描述人们看见了这个入口的大光明,然后再由所谓的濒死经验中回阳的记载。其中还有很多人提到一种至福的安详和和平感。《西藏生死书》里把这种境地描述为“地光明”。书上说这就是你的“真如本xìng”。这个入口只会短暂地开启。除非你在有生之年,已经澈见隐含生命的境地,否则你极可能错过它。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仍然残留着太多抗拒、恐惧、感官经验的执着,和对外显世界的认同。因此在他们看到入口的时候,却怀着恐惧之情弃之不顾,因而丧失了意识。这之后,便是一连串的不自主和自动化的过程。终于再进入生死轮回里。他们临在的强度,尚不足以让他们有意识地进入永生。
这么说通过这个入口,并不意谓着化灭?
正像其他的入口一样,你清净光明的真如本xìng留下来,人格却不然。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凡是人格中真正的或有价值的,都是你真如本xìng的外烁。这个不会失去。凡真实者,凡有价值者必存而不失。
濒死和死亡本身ròu体的化灭,都是灵修实现的大好机会。这个机会大半惨遭忽视。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视于死亡的文化里,这就像人们无视于生命的要务一样。
每个入口都是死亡的入口——假我之死。通过它之后,你的身份便不再取自于心理和心造的形相了。这时候,你才体悟到死亡是个幻象,就像你的形相认同一样。幻相的终结——这就是死亡的意义。它的痛,来自你对幻相的执着。
第八章 开悟的亲密关系
随时随地进入当下
我一直以为真正的开悟,只有透过男女关系中的爱才有可能。我们不是因为这样才会再度完整吗?在这之前,一个人的生命如何才得以实现?
依你的经验这是真的吗?在你身上发生过吗?
还没有。可是,还有别的可能吗?我知道它会发生。
换句话说,你在等一个及时的事件来救你。这不正是我们先前谈过的核心误谬吗?救赎不在另一个地方或时间。它在此时此地。
“救赎就在此时此地”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我连救赎是什么意思都不懂。
大多数人追逐ròu体的享乐,或各种不同形式的心理满足。因为他们相信这些事会让他们快乐,或者会解除他们的恐惧感或匮乏感。我们可以把快乐理解为透过ròu体的享乐,而达到一种高度的快活感;或者透过某种形式的心理满足,所获得的更安全、更完整的自我感。这是从一个不满或不足的状态里寻求救赎。他们从这些活动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势必是短暂的。因此满足和成就的条件,会再度投shè此时此地之外的一个想象的点上。“有朝一日我得到了这个,或摆脱了那个——我就万事OK了。”这就是创造未来救赎幻相的心智模式。
真正的救赎是成就、是和平、是生命的圆满。它就是做你本然的自己。感觉你内在那个没有对立的善。感觉本体自xìng圆满的喜悦。它的感觉不是短暂的、会流逝的,而是一个常驻的临在。所谓“认识神”,是认识到那在你之内,不假外求的最深本质。真正的救赎就是认识你自己是和所有存在的源头——无时间、超越形相的一体生命——都是合一的。
真正的救赎是一种解脱的状态——从恐惧、从受苦中解脱,从匮乏和不足的状态所产生的缺乏、需要、求取、和攀缘之中解脱。它是从强迫xìng的思考,从负面的情感,最重要的是,从以“心理需求”为形式的过去和未来中解脱。你的心智告诉你说,你无法从这里到彼岸。你需要一个事件,或者在你自由和实现之前,你需要先变成这个或那个。事实上,也就是说你需要时间——你需要去找到、去厘清、去做、去达成、去获取、去变成、或者去了解某一件事之后,你才能自由或完整。你把时间当成救赎的手段,而实际上,时间却是最大的障碍。你认为就因为你还不完整、还不够好,所以你无法由本然的你,在此刻到达彼岸。而事实上,此时此地是你能够达到彼岸的唯一的一个点。你体会到自己已经在彼岸的时候,你就“到达”了。你体会到你不需要寻找神的那一刻,你就找到神了。因此救赎没有唯一之道:你可以运用任何情况,而不需要一个特定的情况。不过入口点却只有一个:当下。离开当下,没有救赎。你孤单,你没有伴吗?就从那里进入当下。你在一份亲密关系里吗?也从那里进入当下。
你所做或所完成的任何事里,最能让接近救赎的就在这一刻。心智很难理解这样的说法。因为它习惯地认为未来才有价值。你曾经做过的一切,或被施加的一切,都阻挡不了你对本然说是;也阻挡不了你深刻地专注在当下。这件事你无法在未来做。你不是当下做,就是完全不做。
∽
爱/恨关系
当你没有取得临在的意识频率,以及在你取得临在的意识频率之前,所有的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就是残缺不全而且彻底的失能。也许有似乎完美的片刻,比如“在爱里”的时候。可是外表的完美,终究难逃争执、冲突、不满和情感或肢体暴力的递增而划下句点。似乎大多数“爱的关系”都会很快地以爱/恨jiāo织的关系收场。爱在转眼之间变成了野蛮的攻击、敌意、或者情爱的完全撤除。我们视这一切为常情。关系便在“爱”与恨的两极之间拉锯,期间的拉辐在几分钟、几个月、甚至几年不等。让你享受这样的起伏,也让你承受它的痛苦。双方对这个循环产生瘾头,变成了家常便饭。这个剧码给他们活着的感觉。一旦正/负两极之间失衡的时候,负面和破坏xìng的循环尽早会发生,并且开始加速增强,那么关系的瓦解便指日可待了。
你满以为只要祛除了关系里的负面或破坏xìng的循环,从此就一切顺利、开花结果了——这无异是痴人说梦。爱、恨两极是相互依存的,有其一必有其二。正李之中就已经隐含未彰显的负极。两者都是同一个失能的不同面向。我现在谈的是一般所谓的罗曼蒂克的关系,不是真爱。真爱没有对立。因为它源自超越心智的层面。以持续状态呈现的爱,就像有意识的人类一样少之又少。不过当心智流产生间隙的时候,我们可能对爱有短暂而浮光掠影的瞥见。
我们很容易把失能归之于关系中的负面情况,你也可能把失能的来源推在伴侣身上而不在自己。它会以许多种形式显现出来:占有、嫉妒、控制、退缩、积怨、讨公道、冷漠、自溺、情感的索求和cāo控、强迫xìng的争执、批评、判断、遣责、攻击、愤怒、无意识地对父母所施加的旧痛报复、暴怒、和肢体暴力。
在正向的一面,你和伴侣是“在爱里”。起初这是一个有深度满足感的状态。你很深刻地感觉自己活着。你的存在因为有个人需要你、yù求你、让你与众不同,而突然间变得意义非凡,而你也对对方投桃报李。你的在一起的时候,你感觉完整了。这种感觉往往强到让你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地步。
然而,你也许察觉到这个浓得化不开的柔情蜜意里,隐含了一份需求和攀缘。你开始对这个人上了瘾。对方对你的作用就像dú品一样。只要dú品在身你就会骇(high),而只要对方一有可能离开你的念头,就会导致嫉妒、占有、或者企图藉着源自失落的恐惧而年的情感——要胁、遣责、指控——进行情感的cāo控。万一对方果然离开了你,便会产生最强烈的敌意,或是绝顶的悲伤和绝望。任何一种情况都会使柔情化为攻击或悲伤的利剑。如今爱在何方?爱能否在顷刻之间化为恨?当初的那些是爱,或者只是一个执着和攀缘的瘾头?
瘾头和寻求圆满
我们为什么会对人产生瘾头?
罗曼蒂克的爱情之所以会成为普世所追求的强烈经验,原因在于它似乎可以提供解脱。从人类的无明和不得救赎的状态里的恐惧、需求、和不完整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这个状态包含了一个生理和心理的向度。
在生理的层面上,你显然不是完整的,而且以后也不会完整:你不是男人就是女人,也就是说你只有完整所需的一半。在这一个层面上,你对完整的渴求以异xìng相吸的形式呈现。别人需要一个女人,女人需要一个男人。yīn阳两极的结合,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驱力。这个生理驱力的根源其实是属灵的:渴望二元对立的终结,回归圆满合一。生理层面的xìng结合最接近这个状态。这也是xìng成为生理领域中最具满足感的经验的原因。可是xìng结合只不过是幸福的一刹、圆满的流光一瞥罢了。只要你无意识地把它当做救赎的手段一追求,你就是缘木求鱼,企图在形相的层面寻求二元对立的终结。你窥见了乐园之美之妙,可是却不被允许流连其中,不被允许在另一具独立的躯体里找寻自己。
心理层面上的缺乏感和不完整感,比生理层面更深更大。只要你和心智认同,你就是向外寻求自我感。也就是说,你从和你的本来面目毫不相干的事物上:社会角色、财产、外貌、成败、信念系统等——获得你的自我感。心造的假我——我执——感觉脆弱、不安全,所以总是从新奇中寻求认同,好让它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可是其中没有一样可以给它持续的实现感。它的恐惧仍在,它的匮乏感和需求感依然徘徊不去。
然后一份特别的关系出现了。我执所有的问题和需求,似乎都找到了解yào。至少一开始是这般光景。这之前所有形成你自我感的事物都无足轻重了。如今你找到了一个可以取而代之的单一焦点,它赋予你生命的意义。于是你又透过它来界定你的身份,和你一起“在爱里”的人身。你不再是一个无情宇宙里断裂的碎片了。或者似乎不再是了。你的世界有了一个中心:被爱者。这个中心来自于你的身外和你仍然由外界汲取自我感的事实,但一开始似乎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形成我执特xìng的不完整感、恐惧感、匮乏感、和未实现感都不见了——或者真的不见了吗?他们已经逍逝了,还是继续存在于快乐的表层实相之下?
如果你在亲密关系里同时经验到“爱”和它的对立——攻击、情感暴力等——那么你很可能把爱和我执与瘾头混为一谈了。你无法既爱你的伴侣,却又在下一刻攻击对方。真爱没有对立。如果你的“爱”里有对立,那么它便不是爱,而只是我执对更完整、更深层自我感的强烈需求,而对方正好暂满足你这一份需求。你的爱就是我执救赎的代用品,而在短时间内,它也几乎给了你救赎的感觉。
可是有朝一日伴侣的所做所为,不再迎合你的需求,或者我执的需求。那些被“爱的关系”所掩盖,而属于我执意识一部分的恐惧、痛、和缺乏感便一一浮现。这时候你就像其他的瘾头一样,瘾头满足的时候你就处于骇(high)里,可是yào物总有失灵的一天。当这些痛苦的感觉再次出现的时候,你感觉到的痛更甚于以往。然后,你就把伴侣视为这些情感的肇因。这意谓着你向外界投shè,你用属于痛里一部分野蛮暴力攻击对方。这个攻击也许唤醒了伴侣的痛,对方就会反击你。这时候我执仍然无意识地希望它的攻击或者cāo控,足以构成对方的惩罚,而使对方改弦易辙,好让我执再利用它们掩饰你的痛。
任何瘾头都来自你无意识地拒绝面对和经历你的痛。任何瘾头始于痛也止于痛。无论使你上瘾的物质是什么——酒精、食物、合法、非法的yào物、或者一个人——你都是在利用一个人或物来掩饰你的痛。这也是为什么亲密关系一度过陶然醉期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太多的不快乐和痛的原因。关系本身决不会造成痛和不快乐,它只是把你内在已经有的痛和不快乐引发出来而已。每一种瘾头也都有相同的作用。每一个瘾头也都会有不再灵光的时候。然后你就会有痛不yù生之感。
许多人企图藉着逃避当下而从未来寻找救赎,也是这个理由。如果他们把注意力贯注在当下,第一个可能遭遇到的就是他们的痛,而他们害怕的就是这个。但愿他们知道:进入当下取得临在的力量来瓦解过去和旧痛,进入当下取得实相的力量来瓦解幻相是多么容易的事。也但愿他们知道自己是多么接近自己的实相,多么接近神。
企图避免痛而回避关系也不是解决之道。痛依然在。三次失败的关系比起你幽居荒岛或闲关苦修三年,更有可能迫使你走向觉醒。不过如果你能够把深刻的临在带入独处的话,也会有相同的效果。
∽
从瘾忧到开悟
瘾爱能变成真爱吗?
能。把你的关注加倍地深入当下,让自己临在,强化你的临在。无论你独居或与伴侣同居,这个方法依然是关键。爱如要滋长,你的临在之光一定要强。如此一来,你就不会被思考者或痛苦之身所掌控,而误以为它们就是你的本来面目了。因而知道你自己就是思考者之下的本体、心智噪音之下的寂静、痛苦之下的爱和喜悦,你就是自由、救赎、和开悟。撤离痛苦之身的认同,就是把临在带进痛苦。因而转化痛苦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临终意识
除了我前面提过的无梦之眠,还有一个非自主xìng的入口。这个入口会在我们临终的时刻短暂地敞开。即使你这一生中,错失了每一个灵修实现的机缘,在ròu体死亡后的那一刻,还会有最后一个入口为你敞开。
无数的报告描述人们看见了这个入口的大光明,然后再由所谓的濒死经验中回阳的记载。其中还有很多人提到一种至福的安详和和平感。《西藏生死书》里把这种境地描述为“地光明”。书上说这就是你的“真如本xìng”。这个入口只会短暂地开启。除非你在有生之年,已经澈见隐含生命的境地,否则你极可能错过它。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仍然残留着太多抗拒、恐惧、感官经验的执着,和对外显世界的认同。因此在他们看到入口的时候,却怀着恐惧之情弃之不顾,因而丧失了意识。这之后,便是一连串的不自主和自动化的过程。终于再进入生死轮回里。他们临在的强度,尚不足以让他们有意识地进入永生。
这么说通过这个入口,并不意谓着化灭?
正像其他的入口一样,你清净光明的真如本xìng留下来,人格却不然。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凡是人格中真正的或有价值的,都是你真如本xìng的外烁。这个不会失去。凡真实者,凡有价值者必存而不失。
濒死和死亡本身ròu体的化灭,都是灵修实现的大好机会。这个机会大半惨遭忽视。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视于死亡的文化里,这就像人们无视于生命的要务一样。
每个入口都是死亡的入口——假我之死。通过它之后,你的身份便不再取自于心理和心造的形相了。这时候,你才体悟到死亡是个幻象,就像你的形相认同一样。幻相的终结——这就是死亡的意义。它的痛,来自你对幻相的执着。
第八章 开悟的亲密关系
随时随地进入当下
我一直以为真正的开悟,只有透过男女关系中的爱才有可能。我们不是因为这样才会再度完整吗?在这之前,一个人的生命如何才得以实现?
依你的经验这是真的吗?在你身上发生过吗?
还没有。可是,还有别的可能吗?我知道它会发生。
换句话说,你在等一个及时的事件来救你。这不正是我们先前谈过的核心误谬吗?救赎不在另一个地方或时间。它在此时此地。
“救赎就在此时此地”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我连救赎是什么意思都不懂。
大多数人追逐ròu体的享乐,或各种不同形式的心理满足。因为他们相信这些事会让他们快乐,或者会解除他们的恐惧感或匮乏感。我们可以把快乐理解为透过ròu体的享乐,而达到一种高度的快活感;或者透过某种形式的心理满足,所获得的更安全、更完整的自我感。这是从一个不满或不足的状态里寻求救赎。他们从这些活动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势必是短暂的。因此满足和成就的条件,会再度投shè此时此地之外的一个想象的点上。“有朝一日我得到了这个,或摆脱了那个——我就万事OK了。”这就是创造未来救赎幻相的心智模式。
真正的救赎是成就、是和平、是生命的圆满。它就是做你本然的自己。感觉你内在那个没有对立的善。感觉本体自xìng圆满的喜悦。它的感觉不是短暂的、会流逝的,而是一个常驻的临在。所谓“认识神”,是认识到那在你之内,不假外求的最深本质。真正的救赎就是认识你自己是和所有存在的源头——无时间、超越形相的一体生命——都是合一的。
真正的救赎是一种解脱的状态——从恐惧、从受苦中解脱,从匮乏和不足的状态所产生的缺乏、需要、求取、和攀缘之中解脱。它是从强迫xìng的思考,从负面的情感,最重要的是,从以“心理需求”为形式的过去和未来中解脱。你的心智告诉你说,你无法从这里到彼岸。你需要一个事件,或者在你自由和实现之前,你需要先变成这个或那个。事实上,也就是说你需要时间——你需要去找到、去厘清、去做、去达成、去获取、去变成、或者去了解某一件事之后,你才能自由或完整。你把时间当成救赎的手段,而实际上,时间却是最大的障碍。你认为就因为你还不完整、还不够好,所以你无法由本然的你,在此刻到达彼岸。而事实上,此时此地是你能够达到彼岸的唯一的一个点。你体会到自己已经在彼岸的时候,你就“到达”了。你体会到你不需要寻找神的那一刻,你就找到神了。因此救赎没有唯一之道:你可以运用任何情况,而不需要一个特定的情况。不过入口点却只有一个:当下。离开当下,没有救赎。你孤单,你没有伴吗?就从那里进入当下。你在一份亲密关系里吗?也从那里进入当下。
你所做或所完成的任何事里,最能让接近救赎的就在这一刻。心智很难理解这样的说法。因为它习惯地认为未来才有价值。你曾经做过的一切,或被施加的一切,都阻挡不了你对本然说是;也阻挡不了你深刻地专注在当下。这件事你无法在未来做。你不是当下做,就是完全不做。
∽
爱/恨关系
当你没有取得临在的意识频率,以及在你取得临在的意识频率之前,所有的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就是残缺不全而且彻底的失能。也许有似乎完美的片刻,比如“在爱里”的时候。可是外表的完美,终究难逃争执、冲突、不满和情感或肢体暴力的递增而划下句点。似乎大多数“爱的关系”都会很快地以爱/恨jiāo织的关系收场。爱在转眼之间变成了野蛮的攻击、敌意、或者情爱的完全撤除。我们视这一切为常情。关系便在“爱”与恨的两极之间拉锯,期间的拉辐在几分钟、几个月、甚至几年不等。让你享受这样的起伏,也让你承受它的痛苦。双方对这个循环产生瘾头,变成了家常便饭。这个剧码给他们活着的感觉。一旦正/负两极之间失衡的时候,负面和破坏xìng的循环尽早会发生,并且开始加速增强,那么关系的瓦解便指日可待了。
你满以为只要祛除了关系里的负面或破坏xìng的循环,从此就一切顺利、开花结果了——这无异是痴人说梦。爱、恨两极是相互依存的,有其一必有其二。正李之中就已经隐含未彰显的负极。两者都是同一个失能的不同面向。我现在谈的是一般所谓的罗曼蒂克的关系,不是真爱。真爱没有对立。因为它源自超越心智的层面。以持续状态呈现的爱,就像有意识的人类一样少之又少。不过当心智流产生间隙的时候,我们可能对爱有短暂而浮光掠影的瞥见。
我们很容易把失能归之于关系中的负面情况,你也可能把失能的来源推在伴侣身上而不在自己。它会以许多种形式显现出来:占有、嫉妒、控制、退缩、积怨、讨公道、冷漠、自溺、情感的索求和cāo控、强迫xìng的争执、批评、判断、遣责、攻击、愤怒、无意识地对父母所施加的旧痛报复、暴怒、和肢体暴力。
在正向的一面,你和伴侣是“在爱里”。起初这是一个有深度满足感的状态。你很深刻地感觉自己活着。你的存在因为有个人需要你、yù求你、让你与众不同,而突然间变得意义非凡,而你也对对方投桃报李。你的在一起的时候,你感觉完整了。这种感觉往往强到让你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地步。
然而,你也许察觉到这个浓得化不开的柔情蜜意里,隐含了一份需求和攀缘。你开始对这个人上了瘾。对方对你的作用就像dú品一样。只要dú品在身你就会骇(high),而只要对方一有可能离开你的念头,就会导致嫉妒、占有、或者企图藉着源自失落的恐惧而年的情感——要胁、遣责、指控——进行情感的cāo控。万一对方果然离开了你,便会产生最强烈的敌意,或是绝顶的悲伤和绝望。任何一种情况都会使柔情化为攻击或悲伤的利剑。如今爱在何方?爱能否在顷刻之间化为恨?当初的那些是爱,或者只是一个执着和攀缘的瘾头?
瘾头和寻求圆满
我们为什么会对人产生瘾头?
罗曼蒂克的爱情之所以会成为普世所追求的强烈经验,原因在于它似乎可以提供解脱。从人类的无明和不得救赎的状态里的恐惧、需求、和不完整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这个状态包含了一个生理和心理的向度。
在生理的层面上,你显然不是完整的,而且以后也不会完整:你不是男人就是女人,也就是说你只有完整所需的一半。在这一个层面上,你对完整的渴求以异xìng相吸的形式呈现。别人需要一个女人,女人需要一个男人。yīn阳两极的结合,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驱力。这个生理驱力的根源其实是属灵的:渴望二元对立的终结,回归圆满合一。生理层面的xìng结合最接近这个状态。这也是xìng成为生理领域中最具满足感的经验的原因。可是xìng结合只不过是幸福的一刹、圆满的流光一瞥罢了。只要你无意识地把它当做救赎的手段一追求,你就是缘木求鱼,企图在形相的层面寻求二元对立的终结。你窥见了乐园之美之妙,可是却不被允许流连其中,不被允许在另一具独立的躯体里找寻自己。
心理层面上的缺乏感和不完整感,比生理层面更深更大。只要你和心智认同,你就是向外寻求自我感。也就是说,你从和你的本来面目毫不相干的事物上:社会角色、财产、外貌、成败、信念系统等——获得你的自我感。心造的假我——我执——感觉脆弱、不安全,所以总是从新奇中寻求认同,好让它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可是其中没有一样可以给它持续的实现感。它的恐惧仍在,它的匮乏感和需求感依然徘徊不去。
然后一份特别的关系出现了。我执所有的问题和需求,似乎都找到了解yào。至少一开始是这般光景。这之前所有形成你自我感的事物都无足轻重了。如今你找到了一个可以取而代之的单一焦点,它赋予你生命的意义。于是你又透过它来界定你的身份,和你一起“在爱里”的人身。你不再是一个无情宇宙里断裂的碎片了。或者似乎不再是了。你的世界有了一个中心:被爱者。这个中心来自于你的身外和你仍然由外界汲取自我感的事实,但一开始似乎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形成我执特xìng的不完整感、恐惧感、匮乏感、和未实现感都不见了——或者真的不见了吗?他们已经逍逝了,还是继续存在于快乐的表层实相之下?
如果你在亲密关系里同时经验到“爱”和它的对立——攻击、情感暴力等——那么你很可能把爱和我执与瘾头混为一谈了。你无法既爱你的伴侣,却又在下一刻攻击对方。真爱没有对立。如果你的“爱”里有对立,那么它便不是爱,而只是我执对更完整、更深层自我感的强烈需求,而对方正好暂满足你这一份需求。你的爱就是我执救赎的代用品,而在短时间内,它也几乎给了你救赎的感觉。
可是有朝一日伴侣的所做所为,不再迎合你的需求,或者我执的需求。那些被“爱的关系”所掩盖,而属于我执意识一部分的恐惧、痛、和缺乏感便一一浮现。这时候你就像其他的瘾头一样,瘾头满足的时候你就处于骇(high)里,可是yào物总有失灵的一天。当这些痛苦的感觉再次出现的时候,你感觉到的痛更甚于以往。然后,你就把伴侣视为这些情感的肇因。这意谓着你向外界投shè,你用属于痛里一部分野蛮暴力攻击对方。这个攻击也许唤醒了伴侣的痛,对方就会反击你。这时候我执仍然无意识地希望它的攻击或者cāo控,足以构成对方的惩罚,而使对方改弦易辙,好让我执再利用它们掩饰你的痛。
任何瘾头都来自你无意识地拒绝面对和经历你的痛。任何瘾头始于痛也止于痛。无论使你上瘾的物质是什么——酒精、食物、合法、非法的yào物、或者一个人——你都是在利用一个人或物来掩饰你的痛。这也是为什么亲密关系一度过陶然醉期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太多的不快乐和痛的原因。关系本身决不会造成痛和不快乐,它只是把你内在已经有的痛和不快乐引发出来而已。每一种瘾头也都有相同的作用。每一个瘾头也都会有不再灵光的时候。然后你就会有痛不yù生之感。
许多人企图藉着逃避当下而从未来寻找救赎,也是这个理由。如果他们把注意力贯注在当下,第一个可能遭遇到的就是他们的痛,而他们害怕的就是这个。但愿他们知道:进入当下取得临在的力量来瓦解过去和旧痛,进入当下取得实相的力量来瓦解幻相是多么容易的事。也但愿他们知道自己是多么接近自己的实相,多么接近神。
企图避免痛而回避关系也不是解决之道。痛依然在。三次失败的关系比起你幽居荒岛或闲关苦修三年,更有可能迫使你走向觉醒。不过如果你能够把深刻的临在带入独处的话,也会有相同的效果。
∽
从瘾忧到开悟
瘾爱能变成真爱吗?
能。把你的关注加倍地深入当下,让自己临在,强化你的临在。无论你独居或与伴侣同居,这个方法依然是关键。爱如要滋长,你的临在之光一定要强。如此一来,你就不会被思考者或痛苦之身所掌控,而误以为它们就是你的本来面目了。因而知道你自己就是思考者之下的本体、心智噪音之下的寂静、痛苦之下的爱和喜悦,你就是自由、救赎、和开悟。撤离痛苦之身的认同,就是把临在带进痛苦。因而转化痛苦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