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
仑扯儿必已愉快地执行了这一命令。
在诸将正在攻陷敌人的首都兴庆时,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正在甘肃省东部山区度过他一生的最后几个星期。对于他来说,此时是认真严肃地考虑接班即继承问题了。在他的诸子中,长子术赤(虽然术赤确实是他的儿子,但许多人仍怀疑这一点)似乎只得到了他的带勉强色彩的父爱。在最后几年中,术赤的行动似乎也有些奇怪。在摧毁花刺子模帝国以后,成吉思汗于公元1223年春在塔什干以北围猎,术赤没有赶来同其父汗会合,而是赌气呆在他的封地(西伯利亚-突厥斯坦草原),而且从此没再露面。他感到周围的人都心照不宣地认为他是私生子,他因此而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还有一种可能是,父汗更偏爱窝阔台,让窝阔台而没有让他继承汗位,他在为此而气恼。他是否准备叛离?成吉思汗曾一度怀疑到这一层。据说就在这一年即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曾打算派兵去对他的这个儿子进行惩罚xìng征讨。但成吉思汗很快又了解到,术赤没有应父命会师,是由于在生病,因为这位"长子"已于公元1227年2月左右病死在他的封地咸海以北。在剩下的三个儿子中,察合台当时不在西夏战场,他率领后备军停留在蒙古。
一天,成吉思汗忽得一梦,遂据此而预知自己死期将至。于是,他派人将另两个儿子窝阔台和拖雷召到身边(当时此二子正驻兵于附近)。当时将校满帐,成吉思汗命这些将领暂避,接着就秘密叮嘱他的这两个儿子(他俩一直是成吉思汗最宠爱的儿子)说:"吾儿,父殆至寿终矣。赖长生天之助力,吾已为汝等建此大帝国。自国之中央达于四方边极之地,皆有一年行程。设若汝等yù保其不致分解,则必同心御敌,一意为汝等之友朋增加富贵。汝等中应有一人承大位。吾死后,汝等应奉窝阔台为主,不得违我遗命。察合台不在侧,应使其勿生乱心。"
成吉思汗的病情越来越恶化。当此弥留之际,他仍不忘对金国的战事,因为,虽然唐兀惕首都已指日可下,但蒙古的世敌金王却一直据守着河南,而河南开封又似乎是不可攻破的坚固堡垒。病危的成吉思汗想到了他一生事业尚未完成的这一部分。他向幼子拖雷等人秘授了攻取开封的战略。他对拖雷等人说:"金精兵在潼关(潼关是河南陕西一侧的门户),南据险山,北限黄河,难以遽破。从此进兵,势难取胜。应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可由宋道下兵河南南部,由河南南部直取开封。届时金急,必征屯集于撞关之精兵。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为时已晚。即使彼撞关援兵赶到,必定人马疲惫而不能战。如此,则破开封易矣。"
这就是成吉思汗弥留之际在病床上向其子拖雷和众将等人口授的最后的作战计划。6年后,拖雷率领众将很好地实施了这一计划。由于这一计划是成吉思汗生前制定的,因此,蒙古人在公元1233年5月攻破开封实际上应该是这位刚强的太祖皇帝个人的胜利,虽然这一胜利是在他去世以后才取得的。
病危的成吉思汗还想到要彻底地向唐兀惕报仇雪恨,彻底消灭唐兀惕人。他的这一愿望也是在他死后才得到满足的。他病危时,西夏首都兴庆正在陷落。成吉思汗心里清楚,如果他在这个时候死,那也是唐兀惕人导致的,因为正是这些不忠的附庸迫使他带病继续征战。因此,他下令一定要将兴庆的军民,不分男女,自父母至其子孙之子孙,全部斩尽杀绝。他指示部下说,他死后,作为献于他的遗体前的祭品,应当告诉他:大仇已报,唐兀惕王国已经消失,不复存在了。成吉思汗还遗命说:"每饭则应告朕:唐兀惕人已被灭无遗矣!大汗已珍灭其种矣!"
就这样,成吉思汗临终以前就已决定以屠杀整整一个民族来作为自己死后的葬礼。不过,后来唐兀惕人并没有一个不留地全部被杀绝,因为,仅陪伴成吉思汗最后一次远征的也遂一人就得到了许多唐兀惕人,这些唐兀惕人都成了她的奴隶。
成吉思汗病危时对其忠实的将领脱仑扯儿必说了一些充满友情的话,因为上一年他从马上摔下来后,脱仑扯儿必曾建议推迟远征。他对脱仑扯儿必说:"朕与阿儿不合行猎而受伤之后,惜朕xìng命,为使朕及时休养以期痊可而建言者,乃汝脱仑也……朕未从汝之建言,盖因朕为惩彼唐兀惕人而来,以彼等之dú言而来也……赖长生天之力,仇已报矣……唐兀惕王所献之财物,华帐,金银器皿,朕特赐予汝,汝脱仑其取之。"
据一位编年史作者记载,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临终时情绪很伤感,他忧伤地说:"朕之子孙后代将衣金衣,就美食,跨宝马雕鞍,拥绝色美fù。然彼等将不复记忆,此等荣华富贵所赖何人而有之也……"
公元1227年8月18日,成吉思汗病逝于甘肃东部山区渭河北面的清水县(当时他正在那里避暑养病),终年刚刚60岁。
第七十七章 像雄鹰盘旋于天宇……
这位曾是世界征服者的人物的灵车从甘肃运到了蒙古圣山-肯特山。
蒙古有一首叙事诗记载了成吉思汗灵车运行的情景。这首叙事诗初稿于公元17世纪上半叶,是蒙古优秀的叙事诗之一。当初,成吉思汗死后,人们把他的遗体放在一辆车上,准备运往他的家乡。灵车开始启动,全军悲悼哭泣。就在这一片呜咽声中,灵车缓缓前进着。一位名叫客列古台的将领随车一边呜咽,一边呼唤着死者,泣而招之日:鸣呼,我主!雄鹰腾飞民之上兮,汝昨非翱翔于天宇耶?呜呼,我主!灵车轧而行兮,今岂载汝而去耶?呜呼,我主!贤妻爱子世所罕兮,汝果离之而独去耶?呜呼,我主!忠臣良将愿效命兮,汝岂弃之而不惜耶?呜呼,我主!雄鹰矫健展翅飞兮,汝昨非盘旋于天宇耶?呜呼,我主!马驹欢跃狂奔驰兮,汝岂忽而倒地耶?嫩绿新革正值春兮,竟遭暴风而折披耶?六十年征战擎大意兮,今将住合乐一统兮,汝岂离费而去耶?汝岂堰眠而不起耶?
灵车在哭声中行进着。突然,车轮陷入泥泞,灵车止了。最强壮的马匹,加上在场的将士,一齐努力推拉,但无济无事,灵车依然纹丝不动。于是,客列古台又开始呼唤成吉思汗的英灵:呜呼,我主!汝为人杰,天之骄子,受长生天之遣,降临人世,汝yù抛弃忠实之百姓耶?汝yù弃我等将士而去耶?汝有-富饶美丽之家乡,与汝同样高贵之贤妻。坚如磐石之政权,精心制定之法律。昔日星散之百姓,今已十户为一体。凡此一切之一切,均在漠北之草地!汝有-威严之宫殿,心爱之嫔妃,华丽之金帐,正义为基之社稷。凡此一切之一切。均在漠北之草地!斡难河畔迭里温李勒答合,印有汝孩提时之足迹。那里是生汝之土地,那里有哺育汝之泉水。那里有众多蒙古兄弟,那里有汝之臣佐、王族与显贵。凡此一切之一切,均在漠北之草地!汝家族之九足,咯咯雷鸣之大鼓,声传千里之号角,音色悠扬之长笛,克鲁lún河畔之草原,汝荣登大汗宝座之场地!凡此一切之一切,均在漠北之草地!孛儿帖,汝之结发爱妻,盛友如云,不渝之友谊,统一团结,伟大之民族,强盛安定,巩固之社稷。凡此一切之一切,均在漠北之草地!鸣呼,我主!汝奈何yù弃汝之蒙古百姓耶?岂因此地风和日丽耶?岂因唐兀惕已服汝之法律耶?岂因西夏王后更为娇丽耶?呜呼,我主!我等已不可为汝之盾牌也,但愿运回汝之高贵遗体也,将汝不朽之躯jiāo与汝妻也,慰汝之百姓殷切心意也。呜呼,我主!汝其行也,且莫迟疑。
客列古台的招魂词刚一念完,原来纹丝不动的灵车忽然又启动了。送灵车的队伍缓缓向蒙古北部走去。
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在一段时间内是严格保密的。不让这一消息在尚未臣服或刚刚表示臣服的人们中传播,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当时蒙古人尚未采取适当的预防意外事件的措施。为了不走漏风声,送灵车的队伍沿路遇人则尽杀之。那些偶然碰到送灵车队伍的人都被当成或多或少是可疑的人而遭到了不幸。同时,这也是阿尔泰山地区的古老风俗:为死者寻找其在yīn间的奴仆。所以,送灵车的人除了杀掉所碰到的人以外,同时还杀掉了这些人的牛马等牲畜。当时,送灵车的人一边杀一边说:"到yīn间侍候我主去罢!"
等到灵车被送到位于克鲁lún河上游的皇家大营时,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才得以公布。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的遗体被陆续轮流放在各翰几朵。翰儿朵就是成吉思汗生前的官帐或行宫,也是其主要妻室所居之宫。诸亲王、公主和将领得到拖雷发出的讣告后,即从这个庞大帝国之各地前来奔丧,哭泣着向遗体告别。远道者走了三个月才赶到。
第七十八章 在上面,密林中,某树下……
全体蒙古人都来到这位为他们建立"世界帝国"的人物的灵枢前排队哀悼。接着,下葬仪式开始。墓地在不儿罕合勒敦群山(即今之肯特山)之一山坡上。这个墓地是成吉思汗生前自己选择的。不儿罕山合勒敦山是古代蒙古人的圣山。以前,成吉思汗年轻遭难之时,不儿罕合勒敦山曾救过他的xìng命,以那稠密的森林掩护了他。后来,每当他要作出重大决定时,在他一生的各个转折关头,在他要进行大规模战争之际,他都要登上不儿罕合勒敦山,祈求蒙古人的上帝长生天的护佑,因为据说长生天就在不儿罕合勒敦峰顶。不儿罕合勒敦是三河之源,斡难河、克鲁lún河和土拉河从不儿罕山奔腾而下,灌溉着蒙古部祖传的牧场。据说当年有一天,成吉思汗在不儿罕山打猎,在一棵大树下休息,默思移时,起身时说:将来死后,可葬于此。
成吉思汗死后,其诸子遵其遗命葬他于此地。葬仪结束后,这里成了禁地。人们让树木丛生,成为密林,为的是荫蔽其葬地,使人不辨其墓在何树下。至今这里没有任何标记表明墓之确切地点。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从此就长眠在这床由雪松、冷杉和落叶松大树林组成的大被下了。北面,是无边无际的茂密的西伯利亚泰加森林,泰加森林一年之中八个月处在冰天雪地之中。南面,是向远方伸展的广袤而起伏不平的大草原,春暖时节,草原上繁花点缀,蝴蝶乱飞。该草原一直向南伸展,最后变成了黄沙滚滚的浩瀚的戈壁滩。在蒙古,有时人们会看到,一只黑羽金眼雄鹰-蒙古的天之骄子在天空振翅翱翔,迅速地飞越地面上的一个地区又一个地区。这是成吉思汗一生经历的形象体现。他一生东征西讨,南攻北伐,从森林环绕的贝加尔湖到流水滔滔的申河(印度河),从咸海周围的大草原到古老中国的华北大平原,到处都有他战马驰骋留下的足迹。
其他的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的子孙)最后也长眠在不儿罕山,但他们的酣梦常常受到络绎不绝的来访者的打搅。这些来访者在他们的墓地上,没完没了地打听着他们命运的秘密。而他,却安息在山上,任何人不得人其林,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确切的墓葬点。他出生于蒙古土地上,又回到了这片土地的怀抱。这片土地保护着他,藏匿着他,他永远地同这片土地融成了一体。
译后记
提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名字,在中国(且不说在世界上)已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但是,对于成吉思汗的家世,他童年的苦难,他创业的艰难,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哀乐喜怒,以及他的功过曲直,是非长短等等,知道得较为清楚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搏击一世,在统一蒙古各部,出兵南下,挥师西征以后,就溘然长逝了。但是,他的战马的铁蹄留下的回声,却一直在震撼着人们的心;赞誉者有之,咒骂者有之,谈成吉思汗色变者亦有之。从中国到波斯,从波斯到欧洲,学者们争相了解他,研究他,探索着他之成为"一代天骄"的秘密。勒内。格鲁塞就是这些学者之一。勒内。格鲁塞,法国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生于1885年,卒于1952年。勒内。格鲁塞一生潜心研究东方历史和文化,写出了二十几部重要著作,其中《十字军东征史》(写于1933-1936年),(草原帝国)(写于1962年)和本书(写于 1944年),是世界历史名著。他还专门撰著了《中国历史》(写于1952年)一书,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过较为深人的研究。他为历史学的发展,为向世界介绍东方文化和历史,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对世界历史学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了著名的学者,被接纳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公元12-13世纪,漠北历史进程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推上了成功的顶峰。当时蒙古地面部落星罗棋布,互相兼并残杀,最后形成几个大的部落联盟:东部有塔塔儿部,北部有蔑儿乞锡部,中部有克列亦锡部,西部有乃蛮部,还有作为著名纵横家扎木合为首的札答阑部等等。同这些庞大的部落联盟相比,蒙古部是一个较为弱小的部落。各部落联盟之间互相攻伐,争战不休,战争变得越来越残酷,严重地阻碍着蒙古历史的发展。在这种分裂混乱中,人民渴望统一和安定。时势造英雄。成吉思汗顺应了这一历史要求,成就了统一大业。本书作者一再强调指出了这一点,叙述成吉思汗如何得人心,如何满足人们要求统一的愿望,如何使统治的民族从小到大,以弱胜强的过程。蒙古高原上各部族在成吉思汗的旗帜下统一起来,作为独立的实体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成吉思汗对蒙古族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吉思汗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在诸将正在攻陷敌人的首都兴庆时,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正在甘肃省东部山区度过他一生的最后几个星期。对于他来说,此时是认真严肃地考虑接班即继承问题了。在他的诸子中,长子术赤(虽然术赤确实是他的儿子,但许多人仍怀疑这一点)似乎只得到了他的带勉强色彩的父爱。在最后几年中,术赤的行动似乎也有些奇怪。在摧毁花刺子模帝国以后,成吉思汗于公元1223年春在塔什干以北围猎,术赤没有赶来同其父汗会合,而是赌气呆在他的封地(西伯利亚-突厥斯坦草原),而且从此没再露面。他感到周围的人都心照不宣地认为他是私生子,他因此而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还有一种可能是,父汗更偏爱窝阔台,让窝阔台而没有让他继承汗位,他在为此而气恼。他是否准备叛离?成吉思汗曾一度怀疑到这一层。据说就在这一年即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曾打算派兵去对他的这个儿子进行惩罚xìng征讨。但成吉思汗很快又了解到,术赤没有应父命会师,是由于在生病,因为这位"长子"已于公元1227年2月左右病死在他的封地咸海以北。在剩下的三个儿子中,察合台当时不在西夏战场,他率领后备军停留在蒙古。
一天,成吉思汗忽得一梦,遂据此而预知自己死期将至。于是,他派人将另两个儿子窝阔台和拖雷召到身边(当时此二子正驻兵于附近)。当时将校满帐,成吉思汗命这些将领暂避,接着就秘密叮嘱他的这两个儿子(他俩一直是成吉思汗最宠爱的儿子)说:"吾儿,父殆至寿终矣。赖长生天之助力,吾已为汝等建此大帝国。自国之中央达于四方边极之地,皆有一年行程。设若汝等yù保其不致分解,则必同心御敌,一意为汝等之友朋增加富贵。汝等中应有一人承大位。吾死后,汝等应奉窝阔台为主,不得违我遗命。察合台不在侧,应使其勿生乱心。"
成吉思汗的病情越来越恶化。当此弥留之际,他仍不忘对金国的战事,因为,虽然唐兀惕首都已指日可下,但蒙古的世敌金王却一直据守着河南,而河南开封又似乎是不可攻破的坚固堡垒。病危的成吉思汗想到了他一生事业尚未完成的这一部分。他向幼子拖雷等人秘授了攻取开封的战略。他对拖雷等人说:"金精兵在潼关(潼关是河南陕西一侧的门户),南据险山,北限黄河,难以遽破。从此进兵,势难取胜。应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可由宋道下兵河南南部,由河南南部直取开封。届时金急,必征屯集于撞关之精兵。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为时已晚。即使彼撞关援兵赶到,必定人马疲惫而不能战。如此,则破开封易矣。"
这就是成吉思汗弥留之际在病床上向其子拖雷和众将等人口授的最后的作战计划。6年后,拖雷率领众将很好地实施了这一计划。由于这一计划是成吉思汗生前制定的,因此,蒙古人在公元1233年5月攻破开封实际上应该是这位刚强的太祖皇帝个人的胜利,虽然这一胜利是在他去世以后才取得的。
病危的成吉思汗还想到要彻底地向唐兀惕报仇雪恨,彻底消灭唐兀惕人。他的这一愿望也是在他死后才得到满足的。他病危时,西夏首都兴庆正在陷落。成吉思汗心里清楚,如果他在这个时候死,那也是唐兀惕人导致的,因为正是这些不忠的附庸迫使他带病继续征战。因此,他下令一定要将兴庆的军民,不分男女,自父母至其子孙之子孙,全部斩尽杀绝。他指示部下说,他死后,作为献于他的遗体前的祭品,应当告诉他:大仇已报,唐兀惕王国已经消失,不复存在了。成吉思汗还遗命说:"每饭则应告朕:唐兀惕人已被灭无遗矣!大汗已珍灭其种矣!"
就这样,成吉思汗临终以前就已决定以屠杀整整一个民族来作为自己死后的葬礼。不过,后来唐兀惕人并没有一个不留地全部被杀绝,因为,仅陪伴成吉思汗最后一次远征的也遂一人就得到了许多唐兀惕人,这些唐兀惕人都成了她的奴隶。
成吉思汗病危时对其忠实的将领脱仑扯儿必说了一些充满友情的话,因为上一年他从马上摔下来后,脱仑扯儿必曾建议推迟远征。他对脱仑扯儿必说:"朕与阿儿不合行猎而受伤之后,惜朕xìng命,为使朕及时休养以期痊可而建言者,乃汝脱仑也……朕未从汝之建言,盖因朕为惩彼唐兀惕人而来,以彼等之dú言而来也……赖长生天之力,仇已报矣……唐兀惕王所献之财物,华帐,金银器皿,朕特赐予汝,汝脱仑其取之。"
据一位编年史作者记载,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临终时情绪很伤感,他忧伤地说:"朕之子孙后代将衣金衣,就美食,跨宝马雕鞍,拥绝色美fù。然彼等将不复记忆,此等荣华富贵所赖何人而有之也……"
公元1227年8月18日,成吉思汗病逝于甘肃东部山区渭河北面的清水县(当时他正在那里避暑养病),终年刚刚60岁。
第七十七章 像雄鹰盘旋于天宇……
这位曾是世界征服者的人物的灵车从甘肃运到了蒙古圣山-肯特山。
蒙古有一首叙事诗记载了成吉思汗灵车运行的情景。这首叙事诗初稿于公元17世纪上半叶,是蒙古优秀的叙事诗之一。当初,成吉思汗死后,人们把他的遗体放在一辆车上,准备运往他的家乡。灵车开始启动,全军悲悼哭泣。就在这一片呜咽声中,灵车缓缓前进着。一位名叫客列古台的将领随车一边呜咽,一边呼唤着死者,泣而招之日:鸣呼,我主!雄鹰腾飞民之上兮,汝昨非翱翔于天宇耶?呜呼,我主!灵车轧而行兮,今岂载汝而去耶?呜呼,我主!贤妻爱子世所罕兮,汝果离之而独去耶?呜呼,我主!忠臣良将愿效命兮,汝岂弃之而不惜耶?呜呼,我主!雄鹰矫健展翅飞兮,汝昨非盘旋于天宇耶?呜呼,我主!马驹欢跃狂奔驰兮,汝岂忽而倒地耶?嫩绿新革正值春兮,竟遭暴风而折披耶?六十年征战擎大意兮,今将住合乐一统兮,汝岂离费而去耶?汝岂堰眠而不起耶?
灵车在哭声中行进着。突然,车轮陷入泥泞,灵车止了。最强壮的马匹,加上在场的将士,一齐努力推拉,但无济无事,灵车依然纹丝不动。于是,客列古台又开始呼唤成吉思汗的英灵:呜呼,我主!汝为人杰,天之骄子,受长生天之遣,降临人世,汝yù抛弃忠实之百姓耶?汝yù弃我等将士而去耶?汝有-富饶美丽之家乡,与汝同样高贵之贤妻。坚如磐石之政权,精心制定之法律。昔日星散之百姓,今已十户为一体。凡此一切之一切,均在漠北之草地!汝有-威严之宫殿,心爱之嫔妃,华丽之金帐,正义为基之社稷。凡此一切之一切。均在漠北之草地!斡难河畔迭里温李勒答合,印有汝孩提时之足迹。那里是生汝之土地,那里有哺育汝之泉水。那里有众多蒙古兄弟,那里有汝之臣佐、王族与显贵。凡此一切之一切,均在漠北之草地!汝家族之九足,咯咯雷鸣之大鼓,声传千里之号角,音色悠扬之长笛,克鲁lún河畔之草原,汝荣登大汗宝座之场地!凡此一切之一切,均在漠北之草地!孛儿帖,汝之结发爱妻,盛友如云,不渝之友谊,统一团结,伟大之民族,强盛安定,巩固之社稷。凡此一切之一切,均在漠北之草地!鸣呼,我主!汝奈何yù弃汝之蒙古百姓耶?岂因此地风和日丽耶?岂因唐兀惕已服汝之法律耶?岂因西夏王后更为娇丽耶?呜呼,我主!我等已不可为汝之盾牌也,但愿运回汝之高贵遗体也,将汝不朽之躯jiāo与汝妻也,慰汝之百姓殷切心意也。呜呼,我主!汝其行也,且莫迟疑。
客列古台的招魂词刚一念完,原来纹丝不动的灵车忽然又启动了。送灵车的队伍缓缓向蒙古北部走去。
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在一段时间内是严格保密的。不让这一消息在尚未臣服或刚刚表示臣服的人们中传播,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当时蒙古人尚未采取适当的预防意外事件的措施。为了不走漏风声,送灵车的队伍沿路遇人则尽杀之。那些偶然碰到送灵车队伍的人都被当成或多或少是可疑的人而遭到了不幸。同时,这也是阿尔泰山地区的古老风俗:为死者寻找其在yīn间的奴仆。所以,送灵车的人除了杀掉所碰到的人以外,同时还杀掉了这些人的牛马等牲畜。当时,送灵车的人一边杀一边说:"到yīn间侍候我主去罢!"
等到灵车被送到位于克鲁lún河上游的皇家大营时,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才得以公布。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的遗体被陆续轮流放在各翰几朵。翰儿朵就是成吉思汗生前的官帐或行宫,也是其主要妻室所居之宫。诸亲王、公主和将领得到拖雷发出的讣告后,即从这个庞大帝国之各地前来奔丧,哭泣着向遗体告别。远道者走了三个月才赶到。
第七十八章 在上面,密林中,某树下……
全体蒙古人都来到这位为他们建立"世界帝国"的人物的灵枢前排队哀悼。接着,下葬仪式开始。墓地在不儿罕合勒敦群山(即今之肯特山)之一山坡上。这个墓地是成吉思汗生前自己选择的。不儿罕山合勒敦山是古代蒙古人的圣山。以前,成吉思汗年轻遭难之时,不儿罕合勒敦山曾救过他的xìng命,以那稠密的森林掩护了他。后来,每当他要作出重大决定时,在他一生的各个转折关头,在他要进行大规模战争之际,他都要登上不儿罕合勒敦山,祈求蒙古人的上帝长生天的护佑,因为据说长生天就在不儿罕合勒敦峰顶。不儿罕合勒敦是三河之源,斡难河、克鲁lún河和土拉河从不儿罕山奔腾而下,灌溉着蒙古部祖传的牧场。据说当年有一天,成吉思汗在不儿罕山打猎,在一棵大树下休息,默思移时,起身时说:将来死后,可葬于此。
成吉思汗死后,其诸子遵其遗命葬他于此地。葬仪结束后,这里成了禁地。人们让树木丛生,成为密林,为的是荫蔽其葬地,使人不辨其墓在何树下。至今这里没有任何标记表明墓之确切地点。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从此就长眠在这床由雪松、冷杉和落叶松大树林组成的大被下了。北面,是无边无际的茂密的西伯利亚泰加森林,泰加森林一年之中八个月处在冰天雪地之中。南面,是向远方伸展的广袤而起伏不平的大草原,春暖时节,草原上繁花点缀,蝴蝶乱飞。该草原一直向南伸展,最后变成了黄沙滚滚的浩瀚的戈壁滩。在蒙古,有时人们会看到,一只黑羽金眼雄鹰-蒙古的天之骄子在天空振翅翱翔,迅速地飞越地面上的一个地区又一个地区。这是成吉思汗一生经历的形象体现。他一生东征西讨,南攻北伐,从森林环绕的贝加尔湖到流水滔滔的申河(印度河),从咸海周围的大草原到古老中国的华北大平原,到处都有他战马驰骋留下的足迹。
其他的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的子孙)最后也长眠在不儿罕山,但他们的酣梦常常受到络绎不绝的来访者的打搅。这些来访者在他们的墓地上,没完没了地打听着他们命运的秘密。而他,却安息在山上,任何人不得人其林,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确切的墓葬点。他出生于蒙古土地上,又回到了这片土地的怀抱。这片土地保护着他,藏匿着他,他永远地同这片土地融成了一体。
译后记
提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名字,在中国(且不说在世界上)已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但是,对于成吉思汗的家世,他童年的苦难,他创业的艰难,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哀乐喜怒,以及他的功过曲直,是非长短等等,知道得较为清楚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搏击一世,在统一蒙古各部,出兵南下,挥师西征以后,就溘然长逝了。但是,他的战马的铁蹄留下的回声,却一直在震撼着人们的心;赞誉者有之,咒骂者有之,谈成吉思汗色变者亦有之。从中国到波斯,从波斯到欧洲,学者们争相了解他,研究他,探索着他之成为"一代天骄"的秘密。勒内。格鲁塞就是这些学者之一。勒内。格鲁塞,法国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生于1885年,卒于1952年。勒内。格鲁塞一生潜心研究东方历史和文化,写出了二十几部重要著作,其中《十字军东征史》(写于1933-1936年),(草原帝国)(写于1962年)和本书(写于 1944年),是世界历史名著。他还专门撰著了《中国历史》(写于1952年)一书,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过较为深人的研究。他为历史学的发展,为向世界介绍东方文化和历史,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对世界历史学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了著名的学者,被接纳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公元12-13世纪,漠北历史进程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推上了成功的顶峰。当时蒙古地面部落星罗棋布,互相兼并残杀,最后形成几个大的部落联盟:东部有塔塔儿部,北部有蔑儿乞锡部,中部有克列亦锡部,西部有乃蛮部,还有作为著名纵横家扎木合为首的札答阑部等等。同这些庞大的部落联盟相比,蒙古部是一个较为弱小的部落。各部落联盟之间互相攻伐,争战不休,战争变得越来越残酷,严重地阻碍着蒙古历史的发展。在这种分裂混乱中,人民渴望统一和安定。时势造英雄。成吉思汗顺应了这一历史要求,成就了统一大业。本书作者一再强调指出了这一点,叙述成吉思汗如何得人心,如何满足人们要求统一的愿望,如何使统治的民族从小到大,以弱胜强的过程。蒙古高原上各部族在成吉思汗的旗帜下统一起来,作为独立的实体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成吉思汗对蒙古族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吉思汗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