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 疑案最新章节 > 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 疑案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03 章

  转

  肝脏”。印度的佛教在华佗时代已经传入中国,因此这个神话也可能就随之

  而来,进而被民间加到当时称为“神医”的华佗身上了。万方在《医史研究

  三议》(载《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 年第1 期)一文中认为:华佗是世界

  上第一个发明和使用麻醉yào进行剖腹手术的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符。据苏联彼

  得罗夫主编的《医学史》一书记载:早在奴隶制时期的古印度、古巴比lún、

  古希腊医学中,就可以看到当时的医生应用植物作麻醉yào,其中用曼陀罗花

  作为外科手术的主要麻醉yào,达一个世纪之久。关于剖腹术,在古代印度的

  佛经中也有许多记载,如《耆女耆域因缘经》中就记有:耆域从阿提梨宾迦

  罗学医,认识了很多yào物。他精研解剖学,并能治疗人体脏腑中的各种疾患,

  如他剖开耆弥长者的腹腔治愈了他的肠胃疾病;还剖开因骑马堕地而将死的

  男子腹腔,为其行肝脏复位术,等等。可见,在华佗的麻醉术和剖腹术之前,

  古代印度就己有之。

  “信古派”认为:华佗首创开腹手术的史料记载是可信的。持这一观点

  的学者比较多,如俞慎初在《中国医学简史》一书中,曾时新在《杏林拾翠》

  一书中,杜石然等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和黄桦的《关于华佗首创剖

  腹手术的异议质疑》(载《中华医史杂志》1983 年第4 期)都作如是观。

  黄桦在文章中认为:华佗首创麻醉术和剖腹手术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这

  既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其主要理由是:一、所谓印度古代“神医”,只

  是神话中人物,其高超的医术,纯属附会。印度古代真正的医学科学著作—

  —第一部外科学专著《苏色卢多》里面,确实有不少外科方面的知识,其中

  包括120 多种外科用具和具体的手术方法,但是此书的成书时间却晚于华佗

  300 多年,因此,根本谈不上对华佗的影响;二、麻醉是行使剖腹手术的一

  个重要前提,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麻醉剂,只能有一般外科小手术,而不

  可能有剖腹手术。华佗是世界上中yào麻醉剂——麻沸散的第一个发明者,而

  麻沸散的配方,据中外有关专家的考证,其主yào是曼陀罗花、草乌、当归、

  川芎、南星等等,这些yào物,大都主产于我国或仅产于我国;三、不论华佗

  自己,还是他同时代的人,都从来没有提到过什么“印度神医”的事;四、

  从《周礼》一书开始,我国历史上已经有了关于外科手术的记载,因此,医

  学发展到华lún时代是完全可以积累起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的。再加上麻沸散

  的发明,更为当时的开腹手术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华佗首创剖腹手术,

  应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并非非要从印度“进口”不可;五、据《世界yào学

  史》一书的作者拉瓦尔的研究认为:“阿拉伯医学家知道用麻醉剂(进行手

  术),可能是从中国传出去的,因为,中国名医华lún擅长此术。”如果当时

  印度已有先进的医术传入中国,为何不同时或更早地传给邻近的阿拉伯医学

  家呢?

  这两派至今还争论不已,谁是谁非看来尚难定论。

  (冯兆平)

  麻沸散是一种什么yào?

  我国古代名医华佗曾创制麻沸散,并成功地用之于外科大手术中。《三

  国志》载:“若病结积在内,针yào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

  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

  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这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

  的腹部手术记录,实在足以引起我们自豪。试想,不必做脊椎穿刺,只要口

  服一些yào便能达到全身麻醉,施行手术,多么舒适和方便。即使用现代医学

  的眼光看,这也是一种令人神往的麻醉方法。而中国在1800 年前已经做到

  了。其关键就是有了麻沸散这种功效神奇的麻醉yào!

  那么麻沸散究竟是什么yào呢?因为史料缺乏,详情不可确知,成了千古

  之谜。后世医家、史家对此多所议论,疑问很多。归结起来无非是:到底有

  无此yào?如果有,那它的处方是怎样组成的?

  后世有些人认为麻沸散可能属于子虚乌有一类。因为《三国志》不是医

  书,而当时的医家,尤其是与华佗同时的另一位名医张仲景的著作中也没有

  关于麻沸散的记载。

  但是更多的人认为:麻沸散确有其yào。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yào的

  国家。《列子·汤问》已载早在战国时代扁鹊就使用过麻醉yào。马王堆出土

  的《五十二病方》,公认是远较《内经》为早的作品。里面已提到用刀割治

  内痔、外敷以yào的手术。由此发展到数百年后的三国时代。华佗能达到那样

  的水平是完全可能的。陈寿著《三国志》素称取材严谨,且时距华佗去世不

  过六七十年,所述华佗事迹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说到麻沸散的组成,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先看与华佗同时医家的记载:张仲景的著作中不载麻沸散,只提到“麻

  沸汤”。这里“麻沸”二字,是“如乱麻而沸涌”的意思,所谓麻沸汤在当

  时是一种热汤的名称,和麻沸散似无关系。华佗的学生吴普,长于yào物学,

  有书《吴普本草》,已失传。从后人引用该书的内容中,未见提到麻沸散。

  但在《吴普本草》中提到植物麻韇的麻醉作用,值得注意。吴普说:“麻蓝

  一名麻簧,一名青葛,味辛甘有dú。”查《中yào大辞典》这个麻蕡的“蕡”

  有多种读法,其一是读作“费”和“沸”字音近。我们知道,中yào的方剂常

  以方内的主yào命名。例如麻黄汤以麻黄为主yào,当归芍yào散以当归、芍yào为

  主yào。如麻沸散也属这种情况,则虽无“麻沸”这种yào,但是“麻沸”是否

  即“麻蕡”之误呢?因陈寿毕竟不是医生,当时医生们又常用“麻沸汤”,

  他辨不清“麻沸”与“麻蕡”的区别,发生误记是可能的。

  假如此说不诬,那只要弄清麻蕡是什么就行了。可是千百年来,对麻蕡

  的认识非常混乱,可能这也是导致麻沸散失传的原因之一。直到近代,才有

  学者杨亭华在所著《yào物图考》中对它作了澄清和说明,他指出,麻蕡是大

  麻的雌花。“新采之时,嗅之久致脑眩晕而痛,因内含元素甚富,为刺激xìng

  之麻醉剂。”又说:“若服过大之分剂,则呼吸必缓,然卒无殒命者;此yào

  常服致瘾。”现代植物学也已探明:麻蕡分泌的树脂含四氢大麻酚等麻醉物

  质。大麻的果实、小叶及细茎也有一定的麻醉作用(见《中yào大辞典》)。

  现代西方社会的吸dú品大麻,即由上述东西制成。所以也许“麻沸散”应改

  称“麻蕡散”?这是一种推测。

  此外还有两种说法。

  一、宋时有人认为麻沸散可能由曼陀罗等组成。周密《癸辛杂识》说:

  “汉北回回地方有草名押不芦,以少许磨酒饮,即通身麻醉而死,加以刀斧

  亦不知..昔华佗能剖肠涤胃,岂不有此yào耶!”这里的“押不芦”即曼陀

  罗。李攸《宋朝史实》载:“置曼陀罗花酒中,既昏醉..,尽擒杀之。”

  大约宋人用曼陀罗或其花置酒中充麻醉剂,是较普遍的。以后元代名医危亦

  林也常用曼陀罗花作麻醉yào。

  另一说,据近人著作《后汉书华佗传补注》记载:“麻沸散方:羊踯躅,

  当归,茉莉花根,石菖蒲。”书中未指明此方的出处。但一般认为此方来自

  清代赵学敏的《串雅内编》中间的“换皮麻yào”。至于此方究竟是否符合麻

  沸散原方,就不得而知了。

  70 年代以来我国中yào麻醉科研有所进展,主要是以曼陀罗花(即洋金

  花)为主yào作手术前麻醉。已能应用于100 多种临床手术。当然也存在着一

  些问题,如麻醉不够深等,有待解决。另外还有设想用曼陀罗和川贝等研末,

  制成“卷烟”,吸入气管,可缓解支气管痉挛,治疗哮喘。总之中yào麻醉类

  yào物应用的前景很广。

  如果能彻底解开麻沸散之谜,吸取其精华,使这失传千百载的yào物重新

  为人民造福,该多好啊!

  (萧雪)

  纸析扇是“舶来品”还是国货?

  当年梅兰芳先生演《贵妃醉酒》时,雍容华贵的杨贵妃醉酒时手拿一把

  描金纸折扇,在花丛间载歌载舞,道不尽深居宫禁的苦闷和无聊。小小的一

  把纸折扇,真是一件重要的道具,对刻画人物xìng格起了重要作用。纸折扇今

  日十分流行,但盛唐时究竟可有此物?梅先生为杨贵妃设计的这把纸扇究竟

  是史有所据,还是艺术的想象?

  一般以为纸折扇是“舶来品”,出现远在唐后,而且是道地的洋货。此

  说见于明代陈霆《两山墨谈》(卷十八),他说:“宋元以前,中国未有折

  扇之制。元初,东南夷使者持聚头扇,当时讥笑之。我朝永乐初,始有持者,

  然特仆隶下人用以便事人焉耳。至倭国以充贡,朝廷以遍赐群臣,内府又仿

  其制以供赐予,于是天下遂遍用之。而古团扇则惟江南fù人犹存其旧,今持

  者亦鲜矣。”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卷五)基本亦持此说,但他提供了一

  个新的刺料:“折叠扇,一名撒扇,盖收则折叠,用则撒开,..闻撒扇自

  宋己有之,”陆容所记虽属传闻,但将纸扇的出现提前到宋代,这是正确的。

  苏东坡云:“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两指许”,就十分形象地描

  绘了纸折扇的形状和说明了他的原产地是在朝鲜。宋人江少虞《宋朝事实类

  苑》卷第六十《风俗杂志·日本扇》条引王辟之《渑水燕谈录》称:“熙宁

  末,余游相国寺,见卖日本国扇者,琴漆柄,以鸦青纸厚如饼,揲为旋风扇,

  淡粉画平远山水,薄傅以五彩,近岸为寒芦衰蓼,鸥鹭伫立,景物如八九月

  间,舣小舟,渔人披蓑钓其上。天末隐隐有微云飞鸟之状,意思深远,笔势

  精妙,中国之善画者,或不能也。索价绝高,余时苦贫,无以置之,每以为

  恨。其后再访都市,不复有矣。”值得注意的是王辟之所记折扇,着眼点是

  其书画之妙,并非记扇之奇,据此可以推断折扇在宋时即非司空见惯当亦非

  罕见之物。王辟之这段话还告诉我们纸扇的形制在当时已十分考究,而且已

  是配有精妙的书画的精美艺术品。至此我们可以断定在北宋时中国已有纸扇

  出现,只是据苏东坡说折扇是朝鲜所出,王辟之所记则为日本货,那末看来

  折扇据宋、明人所说该是“舶来品”了。现时有人在报刊著文亦直言“宋、

  元两代,折扇是珍贵的舶来品”。(《扇子的历史》,见《人民日报》1982

  年6 月13 日)

  然而清代钱咏《履园丛话》卷三《考索·扇》条称:“或谓古人皆用团

  扇,今之折扇是日本、朝鲜之制,有明中叶始行于中国也。案《通鉴》:‘褚

  渊入朝,以腰扇障日’,胡三省注云:‘腰扇,佩之于腰,今谓之折叠扇。’

  则隋唐时先有之矣。”查褚渊,字彦回,本是南朝宋文帝之婿,为宋明帝所

  信任,后参与萧道成代宋的活动。南齐建立后被封为南康郡公,任尚书令之

  职。钱咏的这条“考索”,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胡三省为《资治通鉴》所

  作的这条注,胡三省是宋元之际的著名史学家,治“通鉴学”甚深,所作《资

  治通鉴音注》历来为史学家所重视。胡三省为褚渊“腰扇”作注明确称“今

  谓之折叠扇”,这除了告诉我们古之“腰扇”即宋之“折叠扇”,再次证实

  宋对确有折叠扇外,又证明了在南北朝时中国即有折扇,这有力地证明了折

  扇不是“舶来品”,而是道地的国货,又将中国折扇出现的时间大大地提前

  了几百年,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艺技人的聪明和才智。

  现在问题可以回到本文开头提出的盛唐时究竟有没有这种折叠扇了。据

  胡三省的注文应该是肯定的。对此我惊叹于梅兰芳先生在艺术上的认真严肃

  精神。折扇这样一件生活中的日用品。并未见有正史记载,前代文人记载又

  多异说,就是认真读过《资治通鉴》的恐怕也很少注意到胡三省的这段注文。

  故此梅先生要给杨贵妃拿上这把扇子,分量是够重的,很不容易的。

  折扇始见于南北朝,原产地为中国,不是“舶来品”而是国货,这个问

  题似乎解决了。但心中还不踏实,这是因为胡三省的注毕竟只是一个“孤证”。

  加之唐离南北朝不远,初唐欧阳询编的类书《艺文类聚》第六十九卷《服饰

  部上》专有一条“扇”,盛唐时徐坚编的类书《初学记》第二十五卷《器物

  部》亦有一条“扇”,这两本大型类书,搜罗材料颇广颇全,对扇的源流均

  道之甚详,可单单都没有提到“腰扇”(折扇),这是什么原故?是失传了

  还是因为别的原因?如果折扇确是中国发明的,又是何时传到日本和朝鲜

  的?总之,此中之“谜”,还是值得进行探索的。

  (顾志兴)

  种痘术发明于哪个朝代?

  1979 年10 月26 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郑重宣布:地球上最

  后一名天花患者在非洲国家索马里南部被完全治愈。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

  织还设立了1000 美元的悬赏:凡是首先辨别出一例天花者,发给1000 美元

  奖金。该组织隶属的天花证书全球委员会建议:各国边境可以取消检查种痘

  证书。从此,天花这一危害人类健康达数千年之久的瘟神,在地球上被消灭

  了。

  说到天花,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幼年时在自己胳臂上留下的牛痘痘

  痕,和发明种牛痘术的英国民间医生琴纳(1749—1823 年)。但是,人们对

  中国古代发明的种人痘术却知之甚少。实际上,当18 世纪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