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一月第一版。徐文载广州师院学报一九九〇年第二期。
〔二〕 仓文载历史研究一九九〇年第四期。
〔三〕 拙着越绝书研究正在增补、修订,待出版。又越绝书向称“奇书”,这里借称 “奇文”。
〔四〕 见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的“经籍佚文”部份,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影印本三七八页-三八〇页。
〔五〕 参见点校本越绝书序,载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版卷首。
〔六〕 这十八种书是: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史记正义、续汉书。郡国志注、水经注、太平寰宇记、吴地记,吴郡志、吴越春秋注、路史、事类赋注、咸淳毗陵志、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选注。若把史记三家注合算为一种,只有十六种。
〔七〕 参见本书征引文献一览部份。
〔八〕 参见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中的有关校释。
〔九〕 参见越绝外传枕中第十六中的有关校释。
〔一〇〕参见越绝外传春申君第十七中的有关校释。
〔一一〕参见本书附录二:越绝书佚文辑补。
〔一二〕参见越绝外传吴地传第三的有关校释。
〔一三〕参见钱培名越绝书札记,中华书局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第七九页第一行至二行。
〔一四〕参见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第三四九〇页,第一一行。
〔一五〕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中记为:“阖庐无道,子女死,杀生以送之。”按本条下文云:“舞鹤吴市,杀生以送死。”知所记为一事。
〔一六〕这种情况很普遍。请参看各种石碑所题年月及诸家考证。或可参看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有关史料。
〔一七〕据后汉书。光武帝纪,刘秀于建武十三年才初步统一全国,一些地区还时有骚乱。建武十三年为公元三十七年,更始元年为公元二十三年,据此以推,更始五年应为公元二十七年,当时全国正在战乱之中。若以公元 二十七年时,各地区都奉行建武年号,那是不可能的事。
〔一八〕据张宗祥越绝书校注。序自称:“今年七十有五”,落款日期是“丙申清明前一日”,“丙申”是一九五六年的干支,按传统虚岁算法,应生于一八八二年。
〔一九〕各种介绍史学名着的书多提到张宗祥的越绝书校注,如张舜徽中国史学名着题解第二二九页。张志哲中国史籍概论第五四四页。吕涛、潘国基、奚椿年史籍浅说第二三四页。
〔二〇〕参见本书校释的排比、考订之处。
〔二一〕参见后汉高诱的淮南子。序。
〔二二〕据容斋笔说:“寿春有八公山,正(刘)安所延致宾客之处。传记不见姓名,而高诱序以为苏飞等八人。然惟左吴、雷被、伍被见于史。”步嘉按:左吴、雷被、伍被三人,见于汉书卷四四淮南王刘安传及卷四五伍被传。
〔二三〕吴越春秋的作者赵晔虽也是会稽山yīn人,但后汉书。赵晔传说他“到犍为资中,诣杜抚受韩诗,究竟其术,积二十年,绝问不还”,其学问渊源,并非从吴越本地而来。
〔二四〕其中三家按语雷同者,依时代取前者为说。参见校释凡例。
凡例
一、本校释以乐祖谋越绝书点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第一版)为底本,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汉魏丛书本、增订汉魏丛书本为参校本,参考钱培名校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张宗祥校注本(商务印书馆一九五六年版),并广搜类书、地志、史注、集注四十余种古籍文献,辑录其中全部越绝书旧文,详加考校。
二、凡底本中讹字、衍文以及脱、倒、错简等等,一般不改,仅于本条校释下考证说明,或附前人之说;明显错误又证据充分者,则加以订正,凡订正之处皆于本条校释下说明改正理由。
三、底本原有新式标点,并按文义分段。标点、分段一般仍其旧,但或有可商之处,亦加以改正。
四、钱培名、张宗祥、乐祖谋三家校语及有关注文,悉加采录,但三家校语雷同者,仅取其时代靠前者为说。至于古今各家研究越绝书之言,唯录其精华,不复毕采,以避烦猥丛杂之病。
五、凡录前人之说,皆标其姓名,引其着述,散于越绝书正文之下。前说或有可商,或二说不同,校释则加以考辨;前人未校未释之处,作者凡有一管之见,校释亦详为补正,并以“步嘉谨按”字样别出。
六、本校释以校为主,辅之以释。解释工作以考证史实、指明典故出处、疏通文字为本,至于疑难待辨之处,不强为之释,非唯臧藏拙,亦守不知盖阙之古训。
七、本校释先校后释,所引前人之说也如是。
八、本校释征引典籍文献一百四十余种,具体书名详见征引文献一览。
越绝外传本事第一
问曰:“何谓越绝?”“越者,国之氏也。”“何以言之?”“按春秋序齐鲁,皆以国为氏姓,是以明之。绝者,绝也。谓句践时也。当是之时,齐将伐鲁,孔子耻之,故子贡说齐以安鲁。子贡一出,乱齐,破吴,兴晋,疆越。其后贤者辩士,见夫子作春秋而略吴越,又见子贡与圣人相去不远,唇之与齿,表之与里,盖要其意,览史记而述其事也。”
问曰:“何不称越经书记,而言绝乎?”曰:“ 不也。绝者,绝也。句践之时,天子微弱,诸侯皆叛。于是句践抑疆扶弱,绝恶反之于善,取舍以道,沛归于宋,浮陵以付楚,临沂、开阳,复之于鲁。中国侵伐,因斯衰止。以其诚在于内,威发于外,越专其功,故曰越绝。故作此者,贵其内能自约,外能绝人也。贤者所述,不可断绝,故不为记明矣。”
问曰:“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任用贤者,诛服疆楚,何不言齐绝乎?”曰:“桓公,中国。兵疆霸世之后,威凌诸侯,服疆楚,此正宜耳。夫越王句践,东垂海滨,夷狄文身,躬而自苦,任用贤臣,转死为生,以败为成。越伐疆吴,尊事周室,行霸琅邪,躬自省约,率道诸侯,贵其始微,终能以霸,故与越专其功而有之也。”
问曰:“然越专其功而有之,何不第一,而卒本吴太伯为?”曰:“小越而大吴。”“小越大吴奈何? ”曰:“吴有子胥之教,霸世甚久。北陵齐、楚,诸侯莫敢叛者,乘,薛、许、邾、娄、莒旁毂趋走,越王句践属刍莝养马,诸侯从之,若果中之李。反邦七年,焦思苦身,克己自责,任用贤人。越伐疆吴,行霸诸侯,故不使越第一者,yù以贬大吴,显弱越之功也。”
问曰:“吴亡而越兴,在天与?在人乎?”“皆人也。夫差失道,越亦贤矣。湿易雨,饥易助。”曰: “何以知独在人乎?”“子贡与夫子坐,告夫子曰:‘ 太宰死。’夫子曰:‘不死也。’如是者再。子贡再拜而问:‘何以知之?’夫子曰:‘天生宰嚭者,yù以亡吴。吴今未亡,宰何病乎?’后人来言不死。圣人不妄言,是以明知越霸矣。”“何以言之?”曰:“种见蠡之时,相与谋道:‘东南有霸兆,不如往仕。’相要东游,入越而止。贤者不妄言,以是知之焉。”
问曰:“越绝谁所作?”“吴越贤者所作也。当此之时,见夫子删书作春秋,定王制,贤者嗟叹,决意览史记,成就其事。”
问曰:“作事yù以自着,今但言贤者,不言姓字何?”曰:“是人有大雅之才,直道一国之事,不见姓名,小之辞也。或以为子贡所作,当挟四方,不当独在吴越。其在吴越,亦有因矣。此时子贡为鲁使,或至齐,或至吴。其后道事以吴越为喻,国人承述,故直在吴越也。当是之时,有圣人教授六艺,删定五经,七十二子,养徒三千,讲习学问鲁之阙门。越绝,小艺之文,固不能布于四方,焉有诵述先圣贤者,所作未足自称,载列姓名,直斥以身者也?一说盖是子胥所作也。夫人情,泰而不作,穷则怨恨,怨恨则作,犹诗人失职怨恨,忧嗟作诗也。子胥怀忠,不忍君沈惑于谗,社稷之倾。绝命危邦,不顾长生,切切争谏,终不见听。忧至患致,怨恨作文。不侵不差,抽引本末。明己无过,终不遗力。诚能极智,不足以身当之,嫌于求誉,是以不着姓名,直斥以身者也。后人述而说之,仍稍成中外篇焉。”
问曰:“或经或传,或内或外,何谓?”曰:“ 经者,论其事,传者,道其意,外者,非一人所作,颇相覆载。或非其事,引类以讬意。说之者见夫子删诗、书,就经易,亦知小艺之复重。又各辩士所述,不可断绝。小道不通,偏有所期。明说者不专,故删定复重,以为中外篇。”
越绝外传记吴地传第三
昔者,吴之先君太伯,周之世,武王封太伯于吴,到夫差,计二十六世,且千岁。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后二世而至夫差,立二十三年,越王句践灭之。
阖庐宫,在高平里。
shè台二,一在华池昌里,一在安阳里。
南城宫,在长乐里,东到春申君府。
秋冬治城中,春夏治姑胥之台。旦食于纽山,昼游于胥母,shè于鸥陂,驰于游台,兴乐石城,走犬长洲。
吴王大霸,楚昭王、孔子时也。
吴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陆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南面十里四十二步五尺,西面七里百一十二步三尺,北面八里二百二十六步三尺,东面十一里七十九步一尺。阖庐所造也。吴郭周六十八里六十步。
吴小城,周十二里。其下广二丈七尺,高四丈七尺。门三,皆有楼,其二增水门二,其一有楼,一增柴路。
东宫周一里二百七十步。路西宫在长秋,周一里二十六步。秦始皇帝十一年,守宫者照燕失火,烧之。
伍子胥城,周九里二百七十步。
小城东西从武里,面从小城北。
邑中径从阊门到娄门,九里七十二步,陆道广二十三步,平门到蛇门,十里七十五步,陆道广三十三步。水道广二十八步。
吴古故陆道,出胥门,奏出土山,度灌邑,奏高颈,过犹山,奏太湖,随北顾以西,度阳下溪,过历山阳、龙尾西大决,通安湖。
吴古故水道,出平门,上郭池,入渎,出巢湖,上历地,过梅亭,入杨湖,出渔浦,入大江,奏广陵。
吴古故从由拳辟塞,度会夷,奏山yīn。辟塞者,吴备候塞也。
居东城者,阖庐所游城也,去县二十里。
柴辟亭到语儿就李,吴侵以为战地。
百尺渎,奏江,吴以达粮。
千里庐虚者,阖庐以铸干将剑。欧冶僮女三百人。去县二里,南达江。
阊门外高颈山东桓石人,古者名“石公”,去县二十里。
阊门外郭中冢者,阖庐冰室也。
阖庐冢,在阊门外,名虎丘。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丈五尺。铜椁三重。澒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圆之口三千。时耗、鱼肠之剑在焉。十万人筑治之。取土临湖口。葬三日而白虎居上,故号为虎丘。
虎丘北莫格冢,古贤者避世冢,去县二十里。
被奏冢,邓大冢是也,去县四十里。
阖庐子女冢,在阊门外道北。下方池广四十八步,水深二丈五尺。池广六十步,水深丈五寸。隧出庙路以南,通姑胥门。并周六里。舞鹤吴市,杀生以送死。
余杭城者,襄王时神女所葬也。神多灵。
巫门外麋湖西城,越宋王城也。时与摇城王周宋君战于语招,杀周宋君。毋头骑归,至武里死亡,葬武里南城。午日死也。
巫门外冢者,阖庐冰室也。
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善为兵法。
蛇门外塘波洋中世子塘者,故曰王世子造以为田。塘去县二十五里。
洋中塘,去县二十六里。
蛇门外大丘,吴王不审名冢也,去县十五里。
筑塘北山者,吴王不审名冢也,去县二十里。
巫门外欐溪椟中连乡大丘者,吴故神巫所葬也,去县十五里。
娄门外马亭溪上复城者,故越王余复君所治也,去县八十里。是时烈王归于越,所载襄王之后,不可继述。其事书之马亭溪。
娄门外鸿城者,故越王城也,去县百五十里。
娄门外鸡陂墟,故吴王所畜鸡处,使李保养之,去县二十里。
胥门外有九曲路,阖庐造以游姑胥之台,以望太湖中,窥百姓。去县三十里。
齐门,阖庐伐齐,大克,取齐王女为质子,为造齐门,置于水海虚。其台在车道左、水海右。去县七十里。齐女思其国死,葬虞西山。
吴北野禺栎东所舍大□者,吴王田也,去县八十里。
吴西野鹿陂者,吴王田也。今分为耦渎,胥卑虚,去县二十里。
吴北野胥主□者,吴王女胥主田也,去县八十里。
麋湖城者,阖庐所置麋也,去县五十里。
欐溪城者,阖庐所置船宫也。阖庐所造。
娄门外力士者,阖庐所造,以备外越。
巫欐城者,阖庐所置诸侯远客离城也,去县十五里。
由钟穷隆山者,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去县二十里。子胥死,民思祭之。
莋碓山,故为鹤阜山,禹游天下,引湖中柯山置之鹤阜,更名莋碓。
放山者,在莋碓山南。以取长之莋碓山下,故有乡名莋邑。吴王恶其名,内郭中,名通陵乡。
莋碓山南有大石,古者名为“坠星”,去县二十里。
抚侯山者,故阖庐治以诸侯冢次,去县二十里。
吴东徐亭东西南北通溪者,越荆王所置,与麋湖相通也。
马安溪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二〕 仓文载历史研究一九九〇年第四期。
〔三〕 拙着越绝书研究正在增补、修订,待出版。又越绝书向称“奇书”,这里借称 “奇文”。
〔四〕 见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的“经籍佚文”部份,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影印本三七八页-三八〇页。
〔五〕 参见点校本越绝书序,载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版卷首。
〔六〕 这十八种书是: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史记正义、续汉书。郡国志注、水经注、太平寰宇记、吴地记,吴郡志、吴越春秋注、路史、事类赋注、咸淳毗陵志、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选注。若把史记三家注合算为一种,只有十六种。
〔七〕 参见本书征引文献一览部份。
〔八〕 参见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中的有关校释。
〔九〕 参见越绝外传枕中第十六中的有关校释。
〔一〇〕参见越绝外传春申君第十七中的有关校释。
〔一一〕参见本书附录二:越绝书佚文辑补。
〔一二〕参见越绝外传吴地传第三的有关校释。
〔一三〕参见钱培名越绝书札记,中华书局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第七九页第一行至二行。
〔一四〕参见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第三四九〇页,第一一行。
〔一五〕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中记为:“阖庐无道,子女死,杀生以送之。”按本条下文云:“舞鹤吴市,杀生以送死。”知所记为一事。
〔一六〕这种情况很普遍。请参看各种石碑所题年月及诸家考证。或可参看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有关史料。
〔一七〕据后汉书。光武帝纪,刘秀于建武十三年才初步统一全国,一些地区还时有骚乱。建武十三年为公元三十七年,更始元年为公元二十三年,据此以推,更始五年应为公元二十七年,当时全国正在战乱之中。若以公元 二十七年时,各地区都奉行建武年号,那是不可能的事。
〔一八〕据张宗祥越绝书校注。序自称:“今年七十有五”,落款日期是“丙申清明前一日”,“丙申”是一九五六年的干支,按传统虚岁算法,应生于一八八二年。
〔一九〕各种介绍史学名着的书多提到张宗祥的越绝书校注,如张舜徽中国史学名着题解第二二九页。张志哲中国史籍概论第五四四页。吕涛、潘国基、奚椿年史籍浅说第二三四页。
〔二〇〕参见本书校释的排比、考订之处。
〔二一〕参见后汉高诱的淮南子。序。
〔二二〕据容斋笔说:“寿春有八公山,正(刘)安所延致宾客之处。传记不见姓名,而高诱序以为苏飞等八人。然惟左吴、雷被、伍被见于史。”步嘉按:左吴、雷被、伍被三人,见于汉书卷四四淮南王刘安传及卷四五伍被传。
〔二三〕吴越春秋的作者赵晔虽也是会稽山yīn人,但后汉书。赵晔传说他“到犍为资中,诣杜抚受韩诗,究竟其术,积二十年,绝问不还”,其学问渊源,并非从吴越本地而来。
〔二四〕其中三家按语雷同者,依时代取前者为说。参见校释凡例。
凡例
一、本校释以乐祖谋越绝书点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第一版)为底本,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汉魏丛书本、增订汉魏丛书本为参校本,参考钱培名校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张宗祥校注本(商务印书馆一九五六年版),并广搜类书、地志、史注、集注四十余种古籍文献,辑录其中全部越绝书旧文,详加考校。
二、凡底本中讹字、衍文以及脱、倒、错简等等,一般不改,仅于本条校释下考证说明,或附前人之说;明显错误又证据充分者,则加以订正,凡订正之处皆于本条校释下说明改正理由。
三、底本原有新式标点,并按文义分段。标点、分段一般仍其旧,但或有可商之处,亦加以改正。
四、钱培名、张宗祥、乐祖谋三家校语及有关注文,悉加采录,但三家校语雷同者,仅取其时代靠前者为说。至于古今各家研究越绝书之言,唯录其精华,不复毕采,以避烦猥丛杂之病。
五、凡录前人之说,皆标其姓名,引其着述,散于越绝书正文之下。前说或有可商,或二说不同,校释则加以考辨;前人未校未释之处,作者凡有一管之见,校释亦详为补正,并以“步嘉谨按”字样别出。
六、本校释以校为主,辅之以释。解释工作以考证史实、指明典故出处、疏通文字为本,至于疑难待辨之处,不强为之释,非唯臧藏拙,亦守不知盖阙之古训。
七、本校释先校后释,所引前人之说也如是。
八、本校释征引典籍文献一百四十余种,具体书名详见征引文献一览。
越绝外传本事第一
问曰:“何谓越绝?”“越者,国之氏也。”“何以言之?”“按春秋序齐鲁,皆以国为氏姓,是以明之。绝者,绝也。谓句践时也。当是之时,齐将伐鲁,孔子耻之,故子贡说齐以安鲁。子贡一出,乱齐,破吴,兴晋,疆越。其后贤者辩士,见夫子作春秋而略吴越,又见子贡与圣人相去不远,唇之与齿,表之与里,盖要其意,览史记而述其事也。”
问曰:“何不称越经书记,而言绝乎?”曰:“ 不也。绝者,绝也。句践之时,天子微弱,诸侯皆叛。于是句践抑疆扶弱,绝恶反之于善,取舍以道,沛归于宋,浮陵以付楚,临沂、开阳,复之于鲁。中国侵伐,因斯衰止。以其诚在于内,威发于外,越专其功,故曰越绝。故作此者,贵其内能自约,外能绝人也。贤者所述,不可断绝,故不为记明矣。”
问曰:“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任用贤者,诛服疆楚,何不言齐绝乎?”曰:“桓公,中国。兵疆霸世之后,威凌诸侯,服疆楚,此正宜耳。夫越王句践,东垂海滨,夷狄文身,躬而自苦,任用贤臣,转死为生,以败为成。越伐疆吴,尊事周室,行霸琅邪,躬自省约,率道诸侯,贵其始微,终能以霸,故与越专其功而有之也。”
问曰:“然越专其功而有之,何不第一,而卒本吴太伯为?”曰:“小越而大吴。”“小越大吴奈何? ”曰:“吴有子胥之教,霸世甚久。北陵齐、楚,诸侯莫敢叛者,乘,薛、许、邾、娄、莒旁毂趋走,越王句践属刍莝养马,诸侯从之,若果中之李。反邦七年,焦思苦身,克己自责,任用贤人。越伐疆吴,行霸诸侯,故不使越第一者,yù以贬大吴,显弱越之功也。”
问曰:“吴亡而越兴,在天与?在人乎?”“皆人也。夫差失道,越亦贤矣。湿易雨,饥易助。”曰: “何以知独在人乎?”“子贡与夫子坐,告夫子曰:‘ 太宰死。’夫子曰:‘不死也。’如是者再。子贡再拜而问:‘何以知之?’夫子曰:‘天生宰嚭者,yù以亡吴。吴今未亡,宰何病乎?’后人来言不死。圣人不妄言,是以明知越霸矣。”“何以言之?”曰:“种见蠡之时,相与谋道:‘东南有霸兆,不如往仕。’相要东游,入越而止。贤者不妄言,以是知之焉。”
问曰:“越绝谁所作?”“吴越贤者所作也。当此之时,见夫子删书作春秋,定王制,贤者嗟叹,决意览史记,成就其事。”
问曰:“作事yù以自着,今但言贤者,不言姓字何?”曰:“是人有大雅之才,直道一国之事,不见姓名,小之辞也。或以为子贡所作,当挟四方,不当独在吴越。其在吴越,亦有因矣。此时子贡为鲁使,或至齐,或至吴。其后道事以吴越为喻,国人承述,故直在吴越也。当是之时,有圣人教授六艺,删定五经,七十二子,养徒三千,讲习学问鲁之阙门。越绝,小艺之文,固不能布于四方,焉有诵述先圣贤者,所作未足自称,载列姓名,直斥以身者也?一说盖是子胥所作也。夫人情,泰而不作,穷则怨恨,怨恨则作,犹诗人失职怨恨,忧嗟作诗也。子胥怀忠,不忍君沈惑于谗,社稷之倾。绝命危邦,不顾长生,切切争谏,终不见听。忧至患致,怨恨作文。不侵不差,抽引本末。明己无过,终不遗力。诚能极智,不足以身当之,嫌于求誉,是以不着姓名,直斥以身者也。后人述而说之,仍稍成中外篇焉。”
问曰:“或经或传,或内或外,何谓?”曰:“ 经者,论其事,传者,道其意,外者,非一人所作,颇相覆载。或非其事,引类以讬意。说之者见夫子删诗、书,就经易,亦知小艺之复重。又各辩士所述,不可断绝。小道不通,偏有所期。明说者不专,故删定复重,以为中外篇。”
越绝外传记吴地传第三
昔者,吴之先君太伯,周之世,武王封太伯于吴,到夫差,计二十六世,且千岁。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后二世而至夫差,立二十三年,越王句践灭之。
阖庐宫,在高平里。
shè台二,一在华池昌里,一在安阳里。
南城宫,在长乐里,东到春申君府。
秋冬治城中,春夏治姑胥之台。旦食于纽山,昼游于胥母,shè于鸥陂,驰于游台,兴乐石城,走犬长洲。
吴王大霸,楚昭王、孔子时也。
吴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陆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南面十里四十二步五尺,西面七里百一十二步三尺,北面八里二百二十六步三尺,东面十一里七十九步一尺。阖庐所造也。吴郭周六十八里六十步。
吴小城,周十二里。其下广二丈七尺,高四丈七尺。门三,皆有楼,其二增水门二,其一有楼,一增柴路。
东宫周一里二百七十步。路西宫在长秋,周一里二十六步。秦始皇帝十一年,守宫者照燕失火,烧之。
伍子胥城,周九里二百七十步。
小城东西从武里,面从小城北。
邑中径从阊门到娄门,九里七十二步,陆道广二十三步,平门到蛇门,十里七十五步,陆道广三十三步。水道广二十八步。
吴古故陆道,出胥门,奏出土山,度灌邑,奏高颈,过犹山,奏太湖,随北顾以西,度阳下溪,过历山阳、龙尾西大决,通安湖。
吴古故水道,出平门,上郭池,入渎,出巢湖,上历地,过梅亭,入杨湖,出渔浦,入大江,奏广陵。
吴古故从由拳辟塞,度会夷,奏山yīn。辟塞者,吴备候塞也。
居东城者,阖庐所游城也,去县二十里。
柴辟亭到语儿就李,吴侵以为战地。
百尺渎,奏江,吴以达粮。
千里庐虚者,阖庐以铸干将剑。欧冶僮女三百人。去县二里,南达江。
阊门外高颈山东桓石人,古者名“石公”,去县二十里。
阊门外郭中冢者,阖庐冰室也。
阖庐冢,在阊门外,名虎丘。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丈五尺。铜椁三重。澒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圆之口三千。时耗、鱼肠之剑在焉。十万人筑治之。取土临湖口。葬三日而白虎居上,故号为虎丘。
虎丘北莫格冢,古贤者避世冢,去县二十里。
被奏冢,邓大冢是也,去县四十里。
阖庐子女冢,在阊门外道北。下方池广四十八步,水深二丈五尺。池广六十步,水深丈五寸。隧出庙路以南,通姑胥门。并周六里。舞鹤吴市,杀生以送死。
余杭城者,襄王时神女所葬也。神多灵。
巫门外麋湖西城,越宋王城也。时与摇城王周宋君战于语招,杀周宋君。毋头骑归,至武里死亡,葬武里南城。午日死也。
巫门外冢者,阖庐冰室也。
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善为兵法。
蛇门外塘波洋中世子塘者,故曰王世子造以为田。塘去县二十五里。
洋中塘,去县二十六里。
蛇门外大丘,吴王不审名冢也,去县十五里。
筑塘北山者,吴王不审名冢也,去县二十里。
巫门外欐溪椟中连乡大丘者,吴故神巫所葬也,去县十五里。
娄门外马亭溪上复城者,故越王余复君所治也,去县八十里。是时烈王归于越,所载襄王之后,不可继述。其事书之马亭溪。
娄门外鸿城者,故越王城也,去县百五十里。
娄门外鸡陂墟,故吴王所畜鸡处,使李保养之,去县二十里。
胥门外有九曲路,阖庐造以游姑胥之台,以望太湖中,窥百姓。去县三十里。
齐门,阖庐伐齐,大克,取齐王女为质子,为造齐门,置于水海虚。其台在车道左、水海右。去县七十里。齐女思其国死,葬虞西山。
吴北野禺栎东所舍大□者,吴王田也,去县八十里。
吴西野鹿陂者,吴王田也。今分为耦渎,胥卑虚,去县二十里。
吴北野胥主□者,吴王女胥主田也,去县八十里。
麋湖城者,阖庐所置麋也,去县五十里。
欐溪城者,阖庐所置船宫也。阖庐所造。
娄门外力士者,阖庐所造,以备外越。
巫欐城者,阖庐所置诸侯远客离城也,去县十五里。
由钟穷隆山者,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去县二十里。子胥死,民思祭之。
莋碓山,故为鹤阜山,禹游天下,引湖中柯山置之鹤阜,更名莋碓。
放山者,在莋碓山南。以取长之莋碓山下,故有乡名莋邑。吴王恶其名,内郭中,名通陵乡。
莋碓山南有大石,古者名为“坠星”,去县二十里。
抚侯山者,故阖庐治以诸侯冢次,去县二十里。
吴东徐亭东西南北通溪者,越荆王所置,与麋湖相通也。
马安溪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