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道德经讲义最新章节 > 道德经讲义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81 章

  是失道丧德,舍本求末;而且是社会的寄生虫,是天下最大的盗窃者。有此大盗,小盗必然随之而起,社会风气岂能不乱?

  无为之道,才是治天下的法宝。天地无为则万物生,圣人无为则天下治。圣人以无为之治,而化天下有为之民。上既无为,下亦必无为,上下同行无为,好邪径之风必然自息,财不积而自然有余,剑不带而自然有威,田地自然不致荒芜,仓库自然不致空虚。天下百姓心中之美,胜过宫室彩服百宝之美,此乃治天下行大道之美也。

  “盗”与“道”同音不同义。私yù乃盗之源,祸患之根,故戒“盗”为修真者纪律之一,终生奉行,使之盗心不起,盗行不为。无论名利财货,绝不妄取,哪怕一针一线,蝇头小利,非自己所有,绝不妄求,其要在于除私根。

  修真者遵行大道,讲求真诚无妄,不求虚华。修真是以盗取天地灵阳之气,以补先天不足,巧用机关,凝炼成丹。此“盗”是借用之辞,即逆运反夺之意。因其为修道所用,同类相亲,能得道之助,故不为过也。

  【本章说解】

  本章经旨,独重“大道甚夷”一句。

  道在天地,无天人之别,无物我之分,本不难行,只因不能体悟无为之妙,所以身中有道不识道,身边有道不行道,所以离道日远。人若不行大道走小径,便是颠倒了人生旅途,错乱了来到世间的初衷,枉费了天地大道的片片苦心!

  大道至简至易,但不信自然无以明。大道并不神秘,就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大道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在人心正邪一念之瞬间。尽管它终日伴你同行,而人却盲然不知;尽管它就隐藏在人与万物之xìng中,人心之yù魔却将它埋向深渊。当自xìng还未觉悟作主人时,大道母亲般的慈悲呼唤从未间断。虽然我等子孙不敬不肖,而大道仍以无心之心、无为之为,默默地关爱、呵护着我们,不息地育养着天下万物。

  天地以无为大道生育万物,圣人以无为大道治国安民。大道没有辙迹,看似不可寻,实则处处、事事、物物、时时无不显现。大道不立藩篱,施宏大无私之德,以有形或无形,感于人心之正理,自然而然,无丝毫私情私意;无为而为,随时应势,并非执于有心。

  古之圣人以无为之道善治天下,不乱其国之风纪,不因王事而妨碍百姓,故国泰民安。倘若在上者一有妄为,在下者莫不效仿之,自此有为妄为之风必起,有为之事日多,有为之心无所不至,有为之害便无处不生。以道治国与以道治心身,其理相通。大道甚平易,而人不肯行,却去追逐皇皇“盗夸”者之小径。

  本章自“朝甚除”句以下,皆言“夸”类之事。谦谦者为大道,炫耀者皆非道。大道之学最忌夸张。今人不行大道,弃本而逐末,华饰其外,污浊其内,恣衣食而侈财货,争小径而自害心,心劳日拙,xìng命日损。岂不知追求外饰豪华,则自家心田必日甚荒芜。

  艳装浓抹虽然可以炫于外,可以满足一时之虚荣,但却难以掩盖心灵上久积的尘垢,难以抹去面庞日渐增添的衰老皱斑。人心皆是崇外、崇相、崇高、崇强、崇虚华,而惟独不崇敬大道,好趋旁蹊小径,这是人最难克之顽心,是修道者之大忌!

  今之人,日趋邪径,一身尘垢,除不胜除。而且妄作招凶,元阳尽失,心田荒芜已极,关窍皆已闭塞,力倦神疲。只图外观鲜耀,服饰华丽时尚,贪怪味而厌饮食,好财货而轻品德,xìng命已被天地万物所反夺。《易》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正是此之谓也。

  学道者若不探本源,只图粉饰,不求真迹,而徒务虚名,期求立竿见影,那无异是得其似而不得其真。须知遏yù存诚,去浊留清,层层皆有yīn气消除,阳气潜长。即使有些功进,有点神通,亦不可信以为真得道,谨防迷入邪径旁门,而可惜了一生精力。太上在此章教人要从根本处体认大道,其意在于指点迷津,破除迷幻。

  今之学人,仍有求外不求内,求物不求心者。岂知外役心劳,必使自家良田荒芜,宝仓空旷,先天精气被所伤,何能结正果?果能三宝内聚,内财既足,外财何须远求?真境美景不胜收,何须求外华虚幻?

  善观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

  “善”者,是言最会、善于、善长之意。“建”者,立也。“拔”者去掉也。

  “善建者不拔”,此句是说,善以立身、立国者,身心应当深植于道德中,就不会轻易被摇动。好似百年参天大树,根系深扎于土石中,任狂风骤雨,只能摇晃它的枝叶,而难以撼动它的根本,所以不会轻易被引拔。人若能不离根本,立于道德之中,则天地不能改,鬼神不能移,yīn阳不能易。其心身持正,天下无有能侵坏者;根深基厚,xìng命必至坚至固,至常至久。身心xìng命与大道同其体,与天地同其寿,虽历万劫,永恒的生命之体,终不能被拔而去。故曰“善建者不拔。”

  天地赋人之气以立命,赋之天理以成xìng。理气原本为一,xìng命两不分离。人体生命之“善建不拔”,其要在于清空一气,来往天地,盈虚消息,纯乎自然。人类虽有智愚不齐,造物纵然万有不等,而此气、此理却同一。

  人若居中建极,中行而不殆,虽沉浮升降,万有不同,而此理此气,皆流行于一身之中,充塞于xìng命、yīn阳两大系统之内,绝无稍顿停息。此理明通积厚,则xìng体圆成;此气纯清充盈,则命体永固,这就是“善建者不拔”。世间有形有质之物,即使巍巍高山,坚若盘石,亦有崩颓之患。有形者虽坚固于有时,而终难以久长;惟大道无形之理气,不随物变,不为数迁,历万古而常新,经千劫而不坏。人能与理气合一,才是永生不拔之体。

  【善抱者不脱,】

  日夜不忘,心身合一,神入炁中,分秒不离,神炁相抱,含元为一,此谓之“抱”。先得后失,不能长久,来而又去,未能抓住,心神驰外,耗精散气,此谓之“脱”。以大道至善之理修心炼己,应事立业,不但建基稳固,牢不可拔;而且能守其终始,慎其进退,保固中心,而无有疏忽,任重而致远,片刻而不违。道同天地之广大,德如日月之昭明,其功可立于天下,其恩泽可流于万世,虽日久不能泯(mǐn)灭,虽时易而不能变迁,此即谓之“善抱者不脱。”

  大道立于己心,化诸于人,自然深仁润泽,厚德惠人,则人人爱戴如亲,融会于心,身心xìng命,与道紧密相连,一息也不能脱离,永世也不能分开,绝无外力可以隔断。世间不脱之物虽多,譬如胶漆虽相粘,可谓之坚;水rǔ之jiāo融,可谓之和。虽可以一时相抱相合,但终难脱yīn阳之化,故而万物皆是聚散无常,随着时空的变迁而变迁。

  惟有道气长存永固,道心善德,永合人心,来之不息,去之不散。犹如子弟之依父兄,手足劳作之随心,无有隔膜,紧密相连。人之生,神与气和;人之死,神与气离。人能常使xìng命会合相抱,神气融合,抱元守一,即可我命由我不由天,何脱之有?

  【子孙祭祀不辍。】

  “子孙祭祀不辍”,是说人若能立道抱德,不仅是自身不拔不脱,与天地共长久,而且可以造福于天下,流传万世。百姓尚且不忘,何况其子孙后代?子孙皆心存崇敬,不忘其德,香火供养,祭祀不辍,以承其德。

  古礼祭祀祖宗的仪式,皆在仲月上旬前,择一吉日,预先斋戒,并设蔬果茶酒等供品,诚敬感恪,以尽子孙孝心,年年岁岁,祭祀相续,此乃道德之报也。

  修道之人,若其道深德厚,必能化于天下,恩及众生,荫被子孙。必使天下后世,子子孙孙,享道之不尽,用德之不穷,方见道德隆厚之远。先辈云:“中土难生,人身难得。”身为炎黄子孙,能生中华宝土,已是福分不浅。中华儿女生于道德之乡,生命中遗传着深厚的道德基因,灵xìng中饱藏着道德的灵光,文化中蕴含着道德之精华,岂敢忘宗忘祖?岂能忘却道德?若能持修道德,非但自己可以长生不死,世世以久,祭祀先祖宗庙无绝时。更在于以道德复兴中华文明,宏扬道德于天下,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众生,方不负祖先对我等后代子孙的殷殷厚望。

  圣人虽不常存,而其德泽深入人心。《诗》曰:“世世子孙,勿潜引之。”孔子盛赞舜之大孝时曰:“宗庙享之,子孙保之。”足见德之无疆,子孙祭祀,万古不绝。作为中华人文始祖之轩辕黄帝,虽距今数千年,但他繁衍的中华子孙,所开创的中华文明,所承传的道德精种,光照中华大地,福及后代子孙,才有今日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故自古至今,每逢清明佳节,君王臣民,都要在黄帝陵前设坛供养,隆重祭祀,以表炎黄子孙孝敬、怀念之心。大德必垂之永久,虽千万亿年,而子孙依然继继不息。由此可见道德力量的久远。

  修zhēn rén只要神神相依,气气相守,一脉流传,一真贯注,自能千变万化,自会有百千万亿化身,享百千万亿大年。子生孙,孙生子,子子孙孙,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万代不辍。其要不过以元炁为yào物,以元神为火候。元气者无气也,元神者不神也。以神炼气而成道,以火炼yào而成丹。凡丹有成有毁,神丹则无终无始,故曰:“金丹大道历万年而不磨”。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此五句皆是言以道德修为之妙,继续申明不拔不脱之义。道德的本质,朴实无华,纯净圣洁,真实不虚,没有一丝驳杂。若修之不纯,则道不广,德不大,根不固,基不牢,岂能不脱不拔?万物皆有根,万事皆有本。固其根,枝叶才能繁茂;修其本,万事才能功成。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乡,乡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身之本在于心,心之本在于道德。

  人若能以道德立于身心,私yù妄念不生,是非分别之心不起,德养之于内,其德光无不明于自身小宇宙;发之于外,此德无不善及众生。身心内外,进退出入,皆是此德所行。即使有极大的名利引诱,则心不为之所动;即使再大的困辱之事突然临身,亦不会害其道;即使有生死之变临于前,亦不能失其德。所以一个德行全备之人,无论出现多么复杂的境遇和事件,皆是德心巍然而立,真一不二,不动不摇,不变不迁,心明如镜,处之泰然。此即是“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道德修之于家,则家庭必然和睦吉祥,子孝于父母,弟敬于兄,兄友于弟,夫和于妻,父慈于子。此皆是以我一身之道德,推及一家老幼;以我心之真善真行,教化影响全家老少,家人则无不善也。故曰“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不但修之于家,而且要修之于乡。修道之人,心怀谦德,以尊敬之心待人,不能以己之贤智高于人。不自以为是,以俭朴诚实之心,与乡党jiāo往;以仁慈义理之实际行动,施于远近乡邻。故乡党见之而起敬,邻里爱之而钦崇。有德之善言,人人爱听。有德之善事,处处受人尊敬。有德之名,传颂不朽。有德之功,万物知闻而心应。故曰“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道之人,不仅要修之于乡,而且要修之于国。有国才有家,国泰家方宁。修德之人心系国家民族,眼观天下,以国之繁荣兴旺,民族之安宁幸福为己任,以己之德,效忠国家人民。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忠于职守,积极奉献,福及国人。以己之至善,化于百姓之心,可以立纲常,扶大义;可以明天理,正人心。以道德尽于上,上无不明,施于民,民无不信。日远日大,日久日新,功在目前,可为万代不朽。此即“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之义。

  德之至善,犹如天地之广大,天下万物,虽草木昆虫,无不是顺天地之德生成。人虽有贤愚贵贱,但均沾天地大德的化育之恩。天下百姓虽多,没有一个不受其德;天下万物不计其数,未有一物不蒙其化。所以说万物一体,天下一德。德虽无形无迹,不可见闻,但它却负载着宇宙三元(源)的无限精华物质,周流不滞,遍及宇空,普施万物而无遗。人之德若与天地同,则可与天地同体,而共施德于天下万物。故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世人若能以正心诚意,修道德于身心,以忠信孝悌齐之于家,以敬上爱下处之于乡,以无为无yù治之于国,以道德仁义施之于天下。修到此天地,动植飞潜,无物不受德化之妙;朝野乡里,无人不归德化之风。至此方为万德的君子,愿天下修行人均能如此。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此五句,是说圣人视家国天下为一个整体,并无彼此之分。观天下众人之身,如己之一身;观己之一身,即是天下众人之身。不贵己身,以爱身之心爱于天下。财不私利,以利益之心利于天下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唯知天下人之身,不知自有己身;惟知天下之身同于一身,不知自己之身。因圣人之心为天下公,唯独没有一己之私,所以在在观身,而不离天下;观人人之身,而与修己同然。人之善,我善之;人之不善,我亦善之。人之德,我德之,人之不德,我以德化之、修之。人我无别,如同一身。“以身观身”,即是此义。

  圣王又能以家观家。家之中,有父母,有兄弟,有夫fù,有子孙,天下之家皆同此。圣人观天下之亲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